大鼓入门先听哪些人(段)

发布时间: 2021-08-04 04:57: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大鼓的打法口诀大鼓的打法口诀出旗曲大鼓、大镲:‖︰x,x,︱x,0,︱x,x,0,︱x,0,︱x,x,0,︱x,x,0,︱x,x...

大鼓入门先听哪些人(段)

大鼓的打法口诀

大鼓的打法口诀

出旗曲

大鼓、大镲:‖︰x x ︱x 0 ︱x x 0 ︱x 0 ︱x x 0 ︱x x 0 ︱x x 0 ︱x 0 ︰‖

退 旗 曲

大鼓、大镲:‖︰X X ︱X 0 ︱〒 〒 ︱〒 0 ︱X X ︱X 0 ︱〒 〒 ︱〒 0 ︱

出旗曲号 :‖︰5.5 5 5︱5 - ︱3 3 1 3 ︱5 - ︱1 1 5 1︱3 3 1 3 ︱5.5 3 5 ︱ 3 - ︰‖1 - ︰‖大鼓、大镲:‖︰x x ︱x 0 ︱x x 0 ︱x 0 ︱x x 0 ︱x x 0 ︱x x 0 ︱x 0 ︰‖小 镲:‖︰0 x 0 x ︱0 x x x︱0 x x x ︱0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小 鼓:‖︰x xx x xx︱x xx x x︱x x xxxx︱x 0 xxxx︱x x xxxx︱x x xxxx︱x x xxxx︱x 0 xxxx︰‖

退 旗 曲号 :‖︰ 1 3 ︱1 - ︱5 5 ︱5 0 ︱3 5 ︱3 - ︱1 1 ︱1 0 ︱大鼓、大镲:‖︰X X ︱X 0 ︱〒 〒 ︱〒 0 ︱X X ︱X 0 ︱〒 〒 ︱〒 0 ︱小 镲:‖︰0 X 0 X ︱0 X X X︱0 X 0 X ︱X 0 0 ︱0 X 0 X ︱0 X X X︱0 X 0 X ︱X 0 0 ︱ 小 鼓:‖︰X XX X XX︱X XX X X︱X⊕ X⊕ ︱〒0 0 ︱X XX X XX︱X XX X X︱X⊕ X⊕ ︱〒0 0 ︱


扩展资料:

乐器结构

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鼓的材料,鼓身∶初期有金(金属)、玉、木、石等种种制品。一直到现代,则多已改用木料和牛、马、猪皮等制造。用金属制造的叫“钲鼓”,用石料制造的叫“石鼓”,兽皮制成的称为“皮鼓”。鼓圈和鼓卡:多用铝合金制成。鼓棰:短而粗的木棰,一端包以皮条、布料或绒毡,呈球状。

近世佛寺中所用的鼓,其状多为矮桶式,大型鼓多半悬挂在鼓楼中,或大雄宝殿的檐角下。中、小型的鼓,则配以吊钟,架放在鼓架上,以备赞诵唱念之用。手鼓则于离位行进时执持敲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鼓

出旗曲

大鼓、大镲:‖︰x x ︱x 0 ︱x x 0 ︱x 0 ︱x x 0 ︱x x 0 ︱x x 0 ︱x 0 ︰‖

退 旗 曲

大鼓、大镲:‖︰X X ︱X 0 ︱〒 〒 ︱〒 0 ︱X X ︱X 0 ︱〒 〒 ︱〒 0 ︱

出旗曲号 :‖︰5.5 5 5︱5 - ︱3 3 1 3 ︱5 - ︱1 1 5 1︱3 3 1 3 ︱5.5 3 5 ︱ 3 - ︰‖1 - ︰‖大鼓、大镲:‖︰x x ︱x 0 ︱x x 0 ︱x 0 ︱x x 0 ︱x x 0 ︱x x 0 ︱x 0 ︰‖小 镲:‖︰0 x 0 x ︱0 x x x︱0 x x x ︱0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小 鼓:‖︰x xx x xx︱x xx x x︱x x xxxx︱x 0 xxxx︱x x xxxx︱x x xxxx︱x x xxxx︱x 0 xxxx

︰‖退 旗 曲号 :‖︰ 1 3 ︱1 - ︱5 5 ︱5 0 ︱3 5 ︱3 - ︱1 1 ︱1 0 ︱大鼓、大镲:‖︰X X ︱X 0 ︱〒 〒 ︱〒 0 ︱X X ︱X 0 ︱〒 〒 ︱〒 0 ︱小 镲:‖︰0 X 0 X ︱0 X X X︱0 X 0 X ︱X 0 0 ︱0 X 0 X ︱0 X X X︱0 X 0 X ︱X 0 0 ︱ 小 鼓:‖︰X XX X XX︱X XX X X︱X⊕ X⊕ ︱〒0 0 ︱X XX X XX︱X XX X X︱X⊕ X⊕ ︱〒0 0 ︱

扩展资料

大鼓简介

大鼓(梵名dundubhi)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在佛教古来被做为敲打集众之用。

在《有部目得迦》卷八中说:“六大都城诸苾宣等,咸悉来集,人众既多,遂失时候。佛言:应打犍稚。虽打犍稚,众闹不闻。佛言:应击大鼓。”

此外,鼓也用来做为警示之用。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亦将在鼓用于仪式、舞乐与军阵中。唐代以降,禅林普遍使用大鼓。《敕修百丈清规》卷下,有“法鼓”、“茶鼓”、“斋鼓”、“更鼓”、“浴鼓”等多种。

其中,法鼓是在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时击之。上堂时击三通,小参时击一通,普说时击五下,入室时击三下,皆当缓击。

茶鼓是在祖忌献茶汤时,长击一通,由侍司主之。斋鼓悬于库司之前,于斋时击三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鼓

大鼓的打法口诀应该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大鼓的基础口决

京韵大鼓击打技巧 还有什么时候该敲鼓呢

  京韵大鼓板眼探讨
  初学京韵大鼓的爱好者,由于没有请弦师的条件,只能在没伴奏的情况下干唱,所以一般不注意板眼。而一旦与弦师配合时,就会感到本来唱得挺好的段子,竟然不知如何张嘴,弦师也会感到无法伴奏,俗称“倒不过把”。其实这就是板眼错误造成的。
  由于传统的曲艺形式都是“口传心受”的流传方式,因此一般没有乐谱留下来,这就造成了很多旋律和唱词的随意性。这固然是曲艺的一大艺术特点,但是这一特点也往往导致演唱者和乐队之间相互配合出现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老一辈艺术家们找到了一种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这就是“板眼”。
  “板眼”就是节拍。“板”就是强拍,“眼”就是弱拍。在演唱中,无论演唱者加几个虚字,或是唱几个音符,每句唱词总的板眼数是不会变的,每个字在板眼中的起唱位置也不会变,这样伴奏者就容易和演唱者配合了。有时候演唱者因为某种原因没能在规定位置发音,则伴奏者会再添一个“小垫头”,让演唱者在下一小节的相同位置唱。采用这种方法,即使演唱者和乐队从没合作过,只要他们使用的是同一套板眼谱,就可以很好地配合。

  板式的分类

  在京韵大鼓中,常用的板式有四种:
  1、慢板:
  慢板是京韵大鼓中最常用的板式,贯穿唱段的始终。慢板的节奏为“一板三眼”。也就是“板、头眼、中眼、末眼,板、头眼、中眼、末眼,板、头眼、中眼、末眼,板……”的节奏。用乐谱记录就是4/4拍。每小节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头眼,第三拍是中眼,第四拍是末眼。
  采用慢板演唱时,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从任意位置起唱,但最后一个字都是落在板上的(有个别例外,如《剑阁闻铃》第一句的“草青青”)。而京韵大鼓一般都是“七字句”,在演唱时会分成“二、二、三”的分句,则每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也要落在板上。即使没落在板上,也要用拖腔的方法拖到板上。
  慢板的起唱位置有一个规律,就是每落(每段)的第一个分句如果是两个字,每字占1拍(俗称“二字头”),则从末眼(小节第四拍)起唱;如果是三个字,每字占1拍(俗称“三字头”)则从中眼(小节第三拍)起唱。
  “二字头”在京韵大鼓唱段,特别是文段子中使用较多,因为很多大鼓唱段的开篇都是一首七言诗,采用“二、二、三”的分句方法后,必然就是以“二字头”开始了。如果每字占1拍的话,而为了保证第二个字落在板上,就要从末眼起唱。也有很多不是以七言诗开篇的段子,因为同样是两个字开头,所以也属于“二字头”。例如最常听的《丑末寅初》的“丑末”就是“二字头”,“丑”从末眼起唱,“末”落在板上。到目前我听过的段子里,还没发现有用超过两个字开头,却只占两拍的情况。如果哪位朋友有这样的例子,也请提供给我,以纠正我的错误。
  与“二字头”不同,“三字头”却未必一定是三个字。只要开头一共占三拍就属于“三字头”。例如《闹江州》的开头“我表的是”,本来是四个字,但由于“我表”各占半拍,其余两字各占1拍,因此也属于“三字头”。这里的“我”字是“虚字”,不唱也是可以的。因为“三字头”要占三拍,所以从中眼起唱,以保证第三个字落在板上。京韵大鼓一开篇就用三字头的比较少,当然也是有的,例如上面提到的《闹江州》,还有《风雨归舟》的“过山林”都是三字头。但一般来说,三字头多是用在中间的段落中,例如《红梅阁》的第二段开始的“这佳人”,《探晴雯》的第二段开始“自从那”等等。
  “慢板”虽然有个“慢”字,但其实并不一定要放慢速度。速度根据唱段内容情绪的变化,也可以调整。借用戏曲的名词,也有“快三眼”和“慢三眼”之分。但“慢板”的最大特点是“稳”。快要渐渐地快,慢要渐渐地慢,绝不能忽快忽慢,那样就没有板眼可言了。
  2、垛板:
  垛板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板式。节奏为“一板一眼”,没有“头、中、末”眼之分。如果记谱就是2/4拍。
  目前我还没有听过以垛板为主的唱段,也没有听过以垛板开篇起唱的唱段。因此我姑且暂时认为,垛板只能在段落中情绪需要的部分使用。使用垛板时,要与慢板配合,从“一板三眼”过渡到“一板一眼”,然后再回到“一板三眼”。例如《探晴雯》的第二落。从“自从那晴雯离了那怡红院”到“那婆子说”都是慢板“一板三眼”,从“你就从此处往南行”到“她那病身儿这不辗转轻翻说骨节儿疼”就变成了垛板“一板一眼”,从“猛听得颤巍巍的声音”到“我这心里头似个火烘”又变回慢板“一板三眼”。
  其实垛板和慢板听起来的感觉差异不大,所以也可以把垛板当作慢板来唱和数板,只要稍微把重音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3、紧板
  紧板顾名思意就是节奏紧凑,在节拍上是“有板无眼”。记谱就是1/4拍。使用紧板的唱法,在京韵大鼓表演中俗称为“上板”。
  紧板通常使用在全篇唱段的最后部分。这时候已经进入高潮,情绪上也越发激动,因此需要用紧板来推动情绪。但紧板和垛板一样,都是不能独立使用的。使用紧板时,也要与慢板配合,从“一板三眼”过渡到“有板无眼”,然后再回到“一板三眼”。例如《剑阁闻铃》的最后一落,从间奏开始到第一个字“再”都是慢板,接下来的“不能”开始一直到“万点通红”就上板,即“有板无眼”的紧板,之后的“这君王”到结束,又回到慢板。
  上面所说的是紧板的一般用法,但在某些时候,紧板也不是非常紧凑的,以至于不太明显。例如《红梅阁》中,从“小公子一闻此言神魂丧”就开始上板了,但是给我们的感觉却还是一板三眼地娓娓道来。直到“到而今,有限的光阴难留恋”才开始有紧板的味道。
  所以说,紧板的最大特点并不是节奏紧凑,而是速度灵活。因为每个字都可以作为重音,所以可以根据情绪和内容逻辑来掌握速度。但这就给伴奏带来了难度。而且,紧板的唱词,多使用闪板的唱法,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演员和乐队反复的磨合。
  4、散板:
  散板说白了就是没板。因为没板,所以不可能用在大段的唱腔中,而只能用在个别句子中。
  例如《红梅阁》中的“姐姐你救命之恩如山重”的“救命之恩如山重”和“佳人摆手说君休问”就是散板,但散板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上例中的“重”和“问”就要落在板上,或者反过来说,伴奏者会将这两个字作为板。
  散板因为节奏不固定,因此一般情况下,乐队会停下来,等待落在板上的那个字唱出,再开始起弦演奏。这时候就需要演唱者提前有心里准备,以免音乐突然停止而失措。
  提起停弦问题,顺便说两句。有时候并不是散板,乐队也会停下来,让演员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干唱。这是为了更加突出演员,使观众更好地欣赏演员的嗓音和唱腔。最典型的就是《剑阁闻铃》中的“似这般,不作美的铃声,不作美的雨呀”中的“不作美的雨”,乐队就会停下来,直到“雨”字拖腔结束,“呀”字起唱,才开始重新起弦。这种情况下,如果演员表演得出色,都会得到观众的一片喝彩。

  各种板式的击板方法

  上面谈了京韵大鼓的几种板式,下面谈谈这几种板式的打板方法。大家应该知道,京韵大鼓的鼓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比较短,下部比较长。因此上部在敲击时不容易使力,声音交轻;下部敲击时容易使力,声音较重。两个部位应该敲击到不同的板眼上,在曲艺行话中,上半部分相击叫“黑板”,下半部分相击叫“红板”。若之连续打下半部分,则称为“晃荡板”。
  “黑板”应该击打在中眼(第三拍)的位置上;“红板”应该击打在板(第一拍)的位置上。有时候有非逻辑重音的字落在板上,也可以使用“黑板”来击打,但在板上的逻辑重音必须落在“红板”上。换句话说,“黑板”可以打在中眼上,也可以打在板上,但“红板”必须打在板上,不能打在中眼上。
  “晃荡板”都是用在“上板”的部分,到最后临近结束时,应在倒数第三拍翻腕,使用“黑板”,空一拍后,让最后一板结结实实地落在“红板”上,以便于后面改回慢板。例如《剑阁闻铃》中的“上板”部分,到最后“千行万点,万点通红”就应该在“万点通红”的“万”字改为“黑板”,而在“红”字时要用力叩击“红板”,接着空一眼后,稳稳当当地转回慢板“这君王……”。

  数板的技巧

  最后,我简要地谈谈数板的技巧。上面讲了这么多,但是这些都是理论,如果不能在演唱中控制节奏,又怎么知道哪里是板,哪里是眼呢?这就涉及到“数板”的问题。曲艺演员,特别是鼓曲演员都非常看重“心板”的能力,即在演唱的同时,心里在暗暗地数板。这种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来的。所以我向大家介绍一种适合业余爱好者的方法。大家持板时,都是大拇指穿过板绳,而其余四指是不用的,现在就是发挥这四根手指作用的时候了。我们可以在打板之后,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代表头、中、末眼,逐个触碰板沿,无名指碰完后,再打板,然后再逐个触碰,如此反复,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节奏和板眼了。这个动作我们俗称“掐板”。当然,掐板也是要练习一段时间的,但相对“心板”来说就简单多了。而且,如果能够把掐板的动作表演得美观舒展,完全可以带到台上去。
  当然,掐板终归是权宜之计,这种方式严重影响演唱中的身段表演(京韵大鼓很讲究身段)。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在练习中逐步摆脱“掐板”,而慢慢磨练“心板”,毕竟掌握“心板”才是王道。
  另外,板眼在演唱方法中还有很多讲究,我将在其他文章中另外探讨。以上就是我对京韵大鼓板眼的一些认识,有不当之处还望朋友们指正。

老年人爱听的大鼓书有什么

苏北苏鲁交界这一片的
罗成算卦 ,罗成招亲,十大劝 ,《拆西厢》,《三弟兄哭活紫荆树》,拉荆笆,罗成归天。
大鼓书原名安徽大鼓,是一种安徽省的汉族说唱艺术。由于庐江县内方言关系,在说唱中分张门和柴门两派。其表演形式相同,都是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夹板,配合唱腔、道白,节奏和谐,演唱者唱一段说一段,还伴有动作表情。
大蛮船、罗成招亲

学习京东大鼓

我想学习京东大鼓,从基础入门开始学起,应该怎么做呢。听了不少了,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打这个鼓和板。高人给我指个道吧!!!谢谢了!!!
呵呵,曲调听的多了,自然就会了。

但是鼓和板,必须得让老师指点一下。鼓和板先练习着,使之能够分开,形成惯性。不能板鼓同时落,板打节奏,鼓打眼。

您是哪里的朋友?不妨找老师请教一下。北京、天津、石家庄我都可以帮助你联系一下。
本文标题: 大鼓入门先听哪些人(段)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19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藕粉遇热水呈现透明糊状,是什么原理时间具有涌现性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