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讲西方历史深入浅出的书(入门也可读懂,找到乐趣)

发布时间: 2021-08-07 06:02: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有木有一些关于西方历史的图书,急!!!,恩,想了解西方历史。。。个人认为其实西方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史,个人建议你先不要去看太早年...

有什么讲西方历史深入浅出的书(入门也可读懂,找到乐趣)

有木有一些关于西方历史的图书,急!!!

  恩,想了解西方历史。。。个人认为其实西方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史,个人建议你先不要去看太早年代的书(比如有关希腊时代等年代的),因为太奥哲了,很容易迷糊和走火入魔。这样吧,贴一点我当初迷历史时候,床头的书给你参考下吧~
书单:《罗马史》迈克尔·格兰特,《剑桥插图中世纪史》等(这个是个系列书,都很不错,不是一般的脑残插图,大部分史实的那种手绘图,总共3本砖头,作者都不一样),《基督教史》,《全球通史》(哪个版本的我忘了,大4搬了次家,有好几本特别喜欢的砖头都不见了,败家啊,只记得是个很厚的大块头,和字典的包装差不多,但是块头要大,你想看就尝试的找下吧,里面的很多观点很深刻,很独到);这本不是有关历史的,但对你理解比较有帮助的,尝试的读一下吧,虽然很晦涩~《权利意志》那个干翻了太阳的尼采的大作。
基本是就是这些了,虽然不多,但是建议你从中世纪看起,到近现代史看完再返回来看古典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大牛实在太多了~
不可不知的1500个世界历史常识,世界通史彩图版,暂时只能找到这两本了
世界历史里也有啊!
过年好好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①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②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③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④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另有同名图书《西方哲学史》。

古希腊哲学
亦称古希腊罗马哲学。公元前 6世纪的希腊奴隶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在东方埃及和巴比伦的影响下,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西方哲学史在这里开始了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古希腊哲学从神话传说中产生以后,首先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最早有米利都学派,以后有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他们很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但思想还打上了宗教神话的烙印,把人和自然、思维与存在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他们中有的主张“物活论”,认为万物都和人一样是活的、有生命的。
米利都学派以物质性的“水”、“无限定”或“气”为本原,从质料和性质方面研究多样性事物的统一性。毕达哥拉学派以“数”为本原,从形式和量的方面研究多样性事物的统一性。他们的思想中暗含着一个如何用不变的东西来解释变的东西的问题。但是,他们还没有深究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赫拉克利特和爱利亚学派正好从两个对立的方面发挥和发展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赫拉克利特强调变的方面,认为只有变才是真实的,没有永久不变的东西。他关于对立统一和斗争的思想,标志着他是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奠基人。相反,爱利亚学派则强调不变的方面,认为世界上只有“存在”,没有“不存在”,只有“一”才是真实的,“多”则是虚幻的,因而只有不变才是真实的。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明确提出了思维与存在两个范畴,并首先提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对以后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于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后来的自然哲学家认为,赫拉克利特与爱利亚学派都各有片面性,必须既承认变又承认不变,只是要对这两者作出新的解释。后期的自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和德谟克利特等就肩负着这样的任务。他们认为,不变的东西不是一个,如水或火;而是许多个,如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见原子与虚空),变是这许多不变者的不同组合。
后期自然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基础不变,可是又不否认变,这就产生了变的原动力从何而来的问题。他们中间有的人认为原动力来自不变者之外,如阿那克萨戈拉认为这种原动力是“奴斯”。这种思想使早期自然哲学家的“物活论”思想开始遭到破坏,在一定意义下,有分离思维与存在的因素。
公元前 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兴趣由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智者的主要代表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就是这样。在他们看来,自然哲学时期的各派学说都失之于独断。他们一般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普罗泰戈拉认为一切都同样的真,是非善恶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他们的思想是相对主义的。高尔吉亚认为一切都同样的假,他的思想属于怀疑论。
苏格拉底和智者一样,也是集中研究人的哲学家,他同样轻视对自然的研究,反对未经批评的独断,但他与智者相反,主张有客观真理、认识事物是可能的。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而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他的论辩诘难的方法是辩证法的最早来源。
由于智者和苏格拉底着重于人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了新的内容,关于认识的辩证法也得到了发展。
公元前 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时期,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总结了以前各派的哲学思想,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他的“理念”主要来源于爱利亚学派的不变的本质、苏格拉底的普遍性定义以及毕达哥拉派的数的概念;他关于感官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以及感官事物的真理只是相对的思想,主要来源于赫拉克利特和普罗泰戈拉。柏拉图综合了这两方面的思想,又赋予它们以新的意义。柏拉图认为理念在感官事物之外,普遍在个别之外,这就在本体论上分裂了思维与存在、普遍与个别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他既重视理念,又注重经验事实。亚里士多德把这两方面结合为一,创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他批评柏拉图将理念看成是和个别事物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实体,认为理念或他所说的“形式”不能离开感官事物而存在,普遍不能离开个别而存在。亚里士多德要在理念和感官事物、普遍与个别之间建立起联系,认为这种联系的关键就是有目的的发展,发展是由潜能到现实的转化。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使辩证法特别是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系统化。但他关于“纯形式”与“纯质料”的学说(见形式和质料),却使他陷入了形而上学。
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死后约800年期间,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纯粹的希腊哲学渐成过去。
这800年的前期,主要哲学流派有伊壁鸠鲁学派(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斯多阿学派和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除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论外,他们都集中于伦理问题的讨论。这个时期对于某些具体科学的兴趣也出自伦理行为的需要。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阿学派的伦理思想以小苏格拉底学派为其前驱,怀疑论则源于智者的思想。[1] 三派关于伦理问题的争论导致M.T.西塞罗的折衷主义。大约从公元前 100年起,罗马哲学由对伦理的兴趣转向了宗教,新毕达哥拉派和新柏拉图学派都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哲学,而以A.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则更是一种十足的宗教哲学。在这个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唯物主义者卢克莱修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新柏拉图派的波菲利和普罗提诺概括了普遍与个别、一与多的关系问题。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史的诞生地,西方哲学史上各式各样的思想学说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自己的起源。随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古希腊哲学所阐发的各种思想又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
中世纪哲学
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时期,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统治者,它支配了中世纪的世俗权力和精神生活,哲学不过是用理性解释信仰的工具,成了神学的婢女。中世纪的科学也和哲学一样屈服于宗教的支配。这时人们所注意的中心不是世俗生活而是脱离世俗的天国。中世纪的主要哲学问题是神与人、天国与世俗的关系问题。
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同基督教合流的产物,而在各个发展阶段中,这些成分所占的比重又各不相同。
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在时间上属于古代,但就其思想意识形态来说,则属于中世纪,它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奥古斯丁运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确立了基督教哲学,他首先提出信仰第一,然后理解的原则,为中世纪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奥古斯丁以后的中世纪哲学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中世纪哲学
5~11世纪初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这时,人们对于古代哲学除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片断和新柏拉图主义外,所知不多。这个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比基督教的成分更占优势。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爱修和爱留根纳。波爱修是连接古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桥梁,他对古代的波菲利关于普遍与个别的问题作了自己的回答。他重视多样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是中世纪唯名论的先驱(见唯名论与实在论)。爱留根纳是一个披着基督教外衣的新柏拉图主义者。他主张“否定的神学”,与正统的基督教神学观相左。爱留根纳认为统一的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反之,愈是多样性的东西则愈不全面因而也愈不真实。不过他认为多样性和最高统一体“上帝”之间有桥梁可通,这就是“理念”。爱留根纳的这种思想源于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是中世纪实在论的先驱。
中期中世纪哲学
11~14世纪初,是中世纪哲学的中期,即经院哲学的全盛期。在此期间,基督教势力强大,经院哲学以基督教的思想为主导。同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著作经阿拉伯哲学家的介绍在西欧得到广泛传播。这样,经院哲学不仅有了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因素,还增加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因素,而且后一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逐渐增长。
经院哲学的特征是奉基督教教义为无上权威,但要用理性去加以解释,解释的方法极其烦琐,成了一种纯粹抽象的逻辑推理。
经院哲学集中于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这是由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重普遍概念与重个别事物的思想分歧发展而来的。实在论以安瑟尔谟为代表,受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主张只有普遍是真实的,普遍先于个别而独立存在;唯名论以罗瑟林为代表,受亚里士多德的以个别事物为第一实体的思想影响,主张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不过是名称。实在论认为,普遍的教会实在,而个别的教会是从属的;基督教的普遍教义是实在,而个别人的信仰是从属的;原罪是实在,而个别人的罪恶是从属的;天堂是实在,而世俗是影子,是从属的,等等。唯名论则相反。因此,正统的教会人士都崇奉实在论而轻视唯名论。12~13世纪,唯名论已不盛行,与唯名论有联系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也几乎成了异端,正统派的权威是实在论者、新柏拉图主义者。
不过,由于新柏拉图主义者的泛神论思想与正统的基督教教义相抵触,教会早已视之为异端,加上到了13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大量从阿拉伯文以至希腊原文译成拉丁文,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大为增长,教会遂转而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与教义相结合的方面。于是被基督教教义改造过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成了官方哲学。托马斯·阿奎那是这种官方哲学的最高权威。他明确主张哲学服务于神学,反对阿拉伯先进哲学家提出的“二重真理”说;他区分了理性和信仰,但又力图加以调和;他认为启示高于理性,哲学以理性解释上帝,不能与宗教信仰相矛盾。对于普遍与个别的问题,托马斯·阿奎那采取了温和的实在论立场。
晚期中世纪哲学
14~15世纪中,是中世纪哲学的末期。由于罗马教会的衰微、自然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重经验事实的本来面目逐步被认识,人们厌弃教会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于是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日益脱离神学。在这个时期以前,12世纪的阿拉伯著名哲学家伊本·路西德已提出了反对正统经院哲学的思想。他崇敬亚里士多德,甚至具有比亚里士多德更多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提倡“二重真理”说,否认真主干预世界,主张自然事物受因果必然性支配。13世纪,伊本·路西德的学说盛行,形成了所谓“阿威罗伊主义”的思潮,其最大代表是在巴黎大学任教的布拉邦的西格尔。此外,在这个时期中,唯名论和渊源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异端思想也重新盛行,个人自由的思想抬头。这个时期的唯名论代表人物是R.培根、J.邓斯·司各特、奥康的威廉,神秘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神学家M.J.埃克哈特(1260~1327)。
近代哲学
近代哲学是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哲学。
西欧封建社会的后期,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明和重大的地理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激发了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加快了新旧思想交替的进程;同时,也由于中世纪哲学内部经院哲学脱离实际的烦琐的推演方法、理性与信仰的逐渐分离,等等,经院哲学便日趋崩溃,西方哲学史即由中世纪哲学转入了近代哲学。近代哲学分为三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由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期,即15~16世纪的所谓“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从空幻的彼岸世界回到了现实的此岸,从清净的僧院走到了纷扰的尘世,从而发展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追求科学知识,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这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精神面貌。自然和人成了当时思想界所研究的中心课题。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研究古代文化和各种哲学流派,是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新文化运动。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派的希腊人普莱索、贝沙里扬和意大利人M.费奇诺(1433~1499),亚里士多德派的P.彭波那齐等。
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库萨的尼古拉、B.特莱西奥和G.布鲁诺。这些自然哲学家在15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唯物主义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用辩证法的思想反对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不过,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刚刚开始,对自然的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纠缠在一起,新科学尚未完全获得独立。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哲学家尼古拉和布鲁诺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把握对立统一的途径问题。尼古拉从当时自然科学的材料出发,在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对立面一致的原理。他把多样性的统一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认为只有对立的统一才是最高的真理。他还明确主张,要把握对立面的一致,需要经过三个相辅相成的阶段,即“感性”、“知性”和“理性”的阶段。

有没有什么好的介绍西方历史的书籍?

感觉有的书太偏重于理论,有的书又政治社会经济思想艺术太过综合以至于很多历史事件都写得含糊不清,比如说某某帝国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怎么灭亡的都说得太简略,看了之后还是没理清历史脉络
《西方文明简史(第4版)(套装上下册) 》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Jackson J. Spielvogel)、 董仲瑜、 施展、 韩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01出版)
  《西方文明简史(第4版)(套装上下册)》包括:《西方文明简史(第4版)(上册)》和《西方文明简史(第4版)(下册)》,体系完整,叙述清晰,常春藤名校广泛使用的西方文明史教材、笔触细腻,深入浅出,以最生动的语言展示西方文明全景画面、内容丰富,使用方便,附有丰富的史料图片和便捷的研究工具。
  《西方大历史》 马雷 (Lalet)、 胡祖庆 海南出版社 (2008-12出版)
  《西方大历史》研究政治史及其他历史的人都知道撰述历史时选择起迄点的困难,正因为此,海南出版社特引进了法国历史学家马雷的权威著作。除了在年代上由古罗马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马氏所采取的观点和论点也与美国学者有所出入。
  《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历史故事》 文聘元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06出版)
  《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历史故事》介绍了:在这套丛书中,历史无疑是第一卷,也是最为基础性的一卷,它高度概括了西方文明千年的发展历程,有如一幅西方历史的全景画,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将西方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您的眼前。这本历史卷不但呈现了西方文明的历史发展之脉络,而且也是西方文化其他所有领域的历史大背景,其他领域——哲学、文学、科学、艺术——都是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演绎出来的。

有什么讲西方历史的好书

通俗一点的正史 最好是国人写的
别的我就不说了,下面是两位国内知名学者的著作。

吴于廑

·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下卷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2, 1979重印)

·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5

·外国史学名著选. 上册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6

·外国史学名著选. 下册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7

·大学世界历史地图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8.9

·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上卷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7

·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下卷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7

·世界史, 古代史编. 上卷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5

·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世界史, 古代史编. 下卷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北京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2

·世界通史, 中古篇 [海外中文图书]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 朱寰,马克尧本书主编 台北 :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

·世界通史, 现代篇 [海外中文图书]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 齐世荣本书主编 ; 张宏毅等著 台北 :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

·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 / 吴于廑主编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续编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齐世荣

·三个国际的历史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20世纪的历史巨变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0

·人类文明的演进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世界近现代史干部读本 北京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0 1982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 现代部分. 第一分册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0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 现代部分. 第二分册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2

·人类历史的进程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3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第一分册 北京 :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0.9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第二分册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第三分册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现代部分. 第一分册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8

·绥靖政策研究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齐世荣史学文集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2

·法兰西的兴衰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2005

·日本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2005

·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2005

·德国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2005

·英国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2005
国人写的或许没有西方人自己写的确切吧,毕竟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强烈推荐),迈克尔·格兰特的《罗马史》也不错。特别是《全球通史》,通俗易懂,作者的主观观点较少,还是很尊重历史的,而且插图也非常好,值得一读。
国人写的大都带上了许多情绪在里面(爱国的情绪尤其严重),或许不能说是十分的公正吧。
我来推荐一本。莫如冰的〈迷徒〉。绝不比你要的书差。不好看。抽我。
可以看曹文轩主编的 上下五千年(外国)
本文标题: 有什么讲西方历史深入浅出的书(入门也可读懂,找到乐趣)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247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真正在推动辛亥革命的究竟是哪一些力量曹操、朱温为何能凭河南统一北中国大部,战国魏却不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