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代替明朝的是一个汉族政权(比如李自成的大顺朝), 能否在19世纪像沙俄那样成为二流列强

发布时间: 2021-09-08 04:58: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清朝入关只是偶然事件吗,为何有人说清朝取代明朝和李自成是历史必然?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分析过明朝、农民起义军以及清朝的关系...

如果代替明朝的是一个汉族政权(比如李自成的大顺朝), 能否在19世纪像沙俄那样成为二流列强

清朝入关只是偶然事件吗,为何有人说清朝取代明朝和李自成是历史必然?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分析过明朝、农民起义军以及清朝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即使没有李自成等人的反抗,清朝也会推翻明朝取得天下。

那么回到本题,清朝的建立是不是个意外呢?换言之,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偶然因素呢?静夜史认为这绝非偶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就好像没有李自成就一定会有张自成、王自成起来推翻明朝一样,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是但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为什么这么说?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少数民族封建化为少数民族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少数民族封建化在唐朝之后开始加速。

这个很好理解,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创造了很多后世难以企及的成就。

在疆域面积上,唐朝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广度,首次将整个漠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纳入版图。

将边疆纳入版图对于帝国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后世疆域的巩固,奠定广阔版图是有巨大意义的。

但是,唐朝对边疆的治理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因为唐朝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很多少数民族精英参与到帝国的发展之中,这些精英在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同时,也在吸收大唐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这使得唐朝的先进制度快速地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和北魏时期的封建化不同,因为唐朝时期的封建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因此当少数民族学到唐朝制度的精髓后,也具备了完成封建化,进而建立强大政权,甚至一统天下的能力!

大唐盛世时,边疆少数民族尚可以服服帖帖,一旦帝国中衰,甚至大唐倾覆,少数民族的崛起就不可阻挡了。



唐朝灭亡后,契丹建立辽国,女真建立金,党项建立西夏,蒙古建立元朝,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相对于北魏的全盘汉化更加进步,即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吸收汉文明的先进特点。终于,蒙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帝国!

所以,清朝崛起并取代明朝绝对不是偶然!



2、汉族政权的后继无人使少数民族入关成为必然

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原地区的王朝更迭,要么靠农民起义,要么靠权臣篡权,边缘的少数民族,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角色,甚至包括三国乱世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只能乖乖看着。

此时的中原王朝,文武并重,周边少数民族,不是汉人的对手。

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创立以及重文轻武的盛行,中原地区自废武功,战斗力越来越感人,北方的少数民族终于等到了“重在参与”的机会!



到了明朝末年,“科举制度”和“重文轻武”达到顶峰,直接导致明朝后继无人。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来,不仅仅是武将废柴,士兵垃圾,因为明朝八股文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全面铺开,天下只有是识字的读书人,都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科举的独木桥上。而且明朝对文人的偏爱,比如减免赋税的政策更加大了文人对大明的粘性。

这就让李自成非常尴尬了,因为没人愿意跟着李自成造反闹革命,李自成麾下聚集的所谓谋士军师,只是科举小桥上被挤掉的失败者,比如牛金星等人。

而广大成功的尤其是考上科举的文人,是不屑于和李自成这样的草寇为伍的。这不仅伤害了李自成的自尊,还使得李自成再也没有能力组建起像刘邦团队、李世民团队以及朱元璋团队这样高手如云的高品质领导核心。



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群人的力量才是可怕的!而李自成首先就没有张良、韩信、萧何、秦琼、李靖、常遇春、徐达等这样的强大助攻,加上李自成出身卑微,文化水平低,这个团队的素质就更加感人了。

所以,李自成不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新王朝,其他人更不行。在无法孕育资本主义的我国古代,新王朝的建立必须有人来完成。既然中原后继无人,那么关外的清朝愿意试试!



3、蒙古的衰败使得被后金征服变得顺理成章

明朝后期,在北方关外,除了迅速膨胀的满清,还有辉煌一时的蒙古。但是,为什么最后是清朝取得天下而不是蒙古反攻倒算成功?

简单说来就是:清朝处于上升期,而蒙古属于半死不活的衰落期。

1368年明朝建立后,明军将元朝赶回了蒙古高原,随后又不断发起对北元的打击,直到1388年蓝玉在捕鱼儿海消灭北元,将元朝彻底打回部落状态的鞑靼和瓦剌。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鞑靼和瓦剌在朱棣时代,又不断受到明朝的敲打。在明朝停止大规模北伐后,鞑靼和瓦剌此消彼长,在蒙古高原剑拔弩张。

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在土木堡击败明军,俘虏明英宗,瓦剌势力达到极盛。而后瓦剌衰落,鞑靼重新崛起,成为明朝的新威胁。

嘉靖时期,鞑靼俺答汗发动庚戍之变,将北京周边扫荡一空,此举引发明朝极大震动。随后明军和鞑靼部不断交战,直至1571年隆庆和议,明蒙停战。



隆庆和议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看似明蒙停战一片祥和,实则是明朝通过经济手段继续打压鞑靼部。通过明朝的经济攻势,鞑靼完全依附于明朝,势力更加衰落。

明朝末年,鞑靼分裂为漠南和漠北两大部,其中漠南分为土默特、察哈尔以及科尔沁等部,并和东北地区崛起的后金开始爆发冲突。在蒙金的冲突中,明朝以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未给予漠南蒙古有力支持,导致后金逐渐取得上风。

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至此后金成为北方的主人!

清朝入关确实只是偶然事件,因为李自成先消灭了明朝,然后京城空洞清朝就趁机入关消灭了李自成,有人说清朝取代明朝是必然,那是因为明朝确实太昏庸了
得人心者得天下,很多朝代被反都是必然的,有能力者得天下,这就是不变的法则,所以清朝取代明朝和李自成是必然的。
不是偶然,因为在明代后期他们的经济停滞不前,国家太安逸,导致国家极速衰退,没有培养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帮得上忙。

明朝和清朝分别是非常大的朝代,明朝和清朝它们分别属于什么世纪?

明朝(1368年~1644年)14世纪中到17世纪中期;

清朝(1644年—1912年)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

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2、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国祚276年。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总计29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中国人民也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扩展资料:

1、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

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皇帝国事繁忙时,内阁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还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比如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设哈密卫、贵州建制等。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

军事上明成祖多次亲征漠北,南征安南,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为明军对外征战的主力。

明成祖对外不但宣扬国威,还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派郑和下西洋,经营南海,还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可以说就是本百科全书。这样的典籍客观上也备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书不至于失传。同时还完善了科举制度。

明成祖开创的永乐盛世和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合称永宣盛世,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

2、康乾盛世

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西方称"High Qing",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康乾盛世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清朝政府统一蒙古、东北、新疆、西藏、台湾,奠定了如今中国的版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通过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等一列改革和发明推广御稻、双季稻等高产作物,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减轻人民的负担,中国人口历史上首次破亿,并连破三亿。

为中国人口大国打下基础。废除贱籍制度,解放了社会最底层阶级的百姓,子孙代代不得翻身的命运。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盛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乾盛世

明朝:1368~1644年(14世纪到17世纪中期)
清朝:1636~1912年(17世纪到20世纪初)
明朝属14至16世纪,清朝属17至19世纪。
明朝——1368-1644
清朝——1644-1912
明朝时14—17世纪
清朝17—20世纪

明朝败亡是因为清朝强大吗?真正推翻明朝政权的是什么?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但是,在许多人的眼里,都以为是清朝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实际上,真正推翻明朝的另有其人。明朝末年,社会局势动荡,农民起义不断,就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中,出现了一个名为大顺的政权,它的建立者就是李自成。

明朝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

自此,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政权,而李自成建立的这个政权,一度在当时处于鼎盛时期,有着一统天下的气势。自从李自成起义开始,就一路顺利,他的大军一度占领了包括山海关在内的整片黄河流域。李自成亲自东征,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在当时的背景下,以李自成的势力,完全有能力一统中原,但最终含恨兵败,这与他在决策上的几个失误是分不开的。

明朝末期,政治腐败的原因除了统治者的昏庸外,官绅贵族势力顾家不顾国的做法,也是重要的原因。当明朝摇摇欲坠的时候,这些国家的顶梁柱,并没有为国家做到尽心尽力,反倒是加快了对百姓的压迫搜刮,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危。当李自成的势力逐渐变强,直至威胁明朝统治的时候,这些官员又纷纷向李自成靠拢。

尽管,这些贵族官员的行为令人不齿,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对于一个政权的建立和稳固,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然而,李自成考虑到自己的农民出身,以及对自己实力过高的估计,导致他忽视了这部分官员的势力。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建立大顺政权,基本上,都是靠着农民阶级的支持和帮助,以至于,当他建立政权之后,仍然致力于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对于贵族官僚阶级,一直保持着打压的态度。

再者,李自成在建立政权之后,也没能够完成对自己身份的转换,仍然以农民阶级利益的维护者自居。以至于,其他贵族势力认为:李自成尽管建立了大顺政权,也只是一个流寇而已。

在史学界流传着一种观点,古代政权的更替,无非就是一个封建政权替代另一个封建政权,即使推翻前朝的是农民起义,最终,建立的也依然会是一个封建政权。对于这种说法,李自成就是一个最好的反例。对于传统的封建政权,它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农民阶级的压迫,而李自成却在建立政权之后,实行了长达三年的免税政策。

当然,史学界也有人认为李自成所谓的“免税”,并非完全免除赋税,只不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减免,但是,这种说法却没什么依据。根据大量史料文献的记载,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一直到兵败之前,都执行的是以缉拿官绅追赃助饷代替征田亩税的政策,只要是大顺政权的官员到达地方,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威逼官绅索要钱财,以充当军备之需。

并且,对于那些不服从的官绅,大顺官员使用的手段也十分残暴,不是以诬陷之罪将对方抓到牢里,就是以无端之罪让对方充军。不仅如此,大顺政府还有一套专门的规定,将前朝官员按照官阶大小进行排列,与需要缴纳的银饷相对应,官阶越高,需要缴纳的财物就越多。

在史料中,就有关于大顺执政的赋税收入记载,其中“征”到的银子,粮食大多都是整数,这难免让人猜测它的来源。大家都知道,平常的征税,所得的银子和粮食不可能是一个整数,这种情况,只有在对官绅进行收缴的时候才可能出现。

除此之外,征收上来的其他杂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制箭用的翎毛,钢铁等的军用物品,这些物品在寻常人家是很难找到的,因此,对于这些物品的来源,也就不难猜测了。

当然,李自成并非完全拒绝明朝官员,毕竟一个新政权,在建立之初,需要很多有用的人才。

但明朝官员在大顺官僚群体中,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李自成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一直都是以没有当过官的举人为重点。这些明朝留下来的贵族官僚,从那些被大顺接纳的旧官员身上看到了希望,而李自成的许多政策却注定了会让他们失望。

大贵族官绅,因他们的出身不同,大都看重家族的利益,即使是国家利益,也不能改变他们对家族利益的重视。他们不惜通过政治上的变节,来投靠这位之前自己看不上眼的统治者,就是寄希望于通过对方的势力,使自己家族的荣耀得以延续。

而事实上,被他们“寄予厚望”的李自成,非但没有对他们施以保护,反倒将他们作为压迫的对象。这其中,不仅在行为上使身为贵族的他们颜面扫地,在政策上的抉择,更是深深损害了这些旧贵族的利益,以至于,最终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

尽管,这些贵族会畏惧李自成的势力,不敢与他正面对抗,但是,私底下却能给大顺政权带来不小的麻烦。

因为社会的舆论走向,几乎完全控制在这些世家手中,在他们的作用下,大顺政权的正统性一直饱受质疑,当李自成势力强盛的时候,谣言的作用或许不是特别明显,可是,当李自成势力衰微之后,这些谣言就足以让他成为过街老鼠。

由于世家的眼光完全局限在自己家族的荣耀上,对于民族之间的斗争反而是没那么看重。因此,在后来女真族崛起的时候,他们只要稍微给这些贵族一点支持,就可以得到众人的扶持。而女真族能够以外族的身份在北京建立大清王朝,这些舆论的控制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李自成等人固有的农名阶级局限性,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明朝之所以灭亡,主要是因为要面对两个敌人,最终,顾此失彼,应接不暇,除了要应对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外,还要面对来自女真族的外族入侵,这也给明朝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当李自成等人推翻明朝之后,却全然没有意识到女真族,这一强大的势力,是自己统一中原的最大对手。几乎大顺政权的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内部成员忙于瓜分财宝,争权夺利,对于外部的军事部署,却没能考虑周到,致使女真族有机可趁。

大顺政权建立之后,李自成就将兵力分散于各地,这种做法对于镇压叛乱,稳定政权确实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抵御外敌方面,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昏招。尽管分兵的措施给李自成带来了许多小型战役的胜利,但是,在关键的对决上,却让他处在了下风。

然而,李自成丝毫都没有意识到来自女真族的威胁,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收服吴三桂,对女真族一直持着轻敌漠视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他兵败身死,政权覆灭的惨淡结局。

可以说,大顺政权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李自成等人能够凭借着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一举推翻前朝,却受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一系列目光短浅傲慢轻敌的措施。在得势的时候骄奢淫逸,在战败的时候一蹶不振,所以说,他的失败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明朝败亡的原因在于内部矛盾太大,并不是清朝的强大。推翻明朝政权的危机在于各地不断发生的农民起义,制度的腐朽,使得明朝十分虚弱,只不过清军入关给了明朝致命一击。
明朝败亡不是因为清朝的强大。真正推翻明朝政权的是,当时的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很多农民都活不下去而造反。
并不是因为清朝强大,而是因为明朝宦官专权,使得朝廷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爆发了许多农民起义
明朝败亡并不是单单因为清朝强大,有很多原因,明朝末年,天灾人祸,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接连不断,内忧外患,直接导致大明王朝被推翻。
本文标题: 如果代替明朝的是一个汉族政权(比如李自成的大顺朝), 能否在19世纪像沙俄那样成为二流列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557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铭记历史使命弘扬优良传统2000字动物冬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