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史运动为什么会在美国兴起

发布时间: 2021-07-07 21:58: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如何看待西方的新清史?为什么有新清史?新清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清史学,因此,当看到“兴起于美国”,大家也就知...

新清史运动为什么会在美国兴起

如何看待西方的新清史?为什么有新清史?

新清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清史学,因此,当看到“兴起于美国”,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回事,其本质上还是一种政治工具。一群外国人,闲来无事,不去挑西方殖民,黑奴贸易,西进运动迫害印第安人等的民族问题,到很“关心”中国,别有用心地否定清朝接受汉文化与习俗汉化的过程,否定清朝是中国,鼓吹中国仅仅只是清朝的一部分,把内地与新疆东北西藏蒙古等各地区对象化,等等。其本质是制造分裂,完全漠视连今天满族同胞就是中国人,漠视连清朝统治者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事实,歪曲历史事实。
不但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中国,早在康熙时期的尼布楚条约,就连其老家东北,也认为是“中国地方”,“...会于黑龙江入海此皆系中国地方...”“...鸭绿江西北系中国地方...”!!又何来中国仅仅只是清朝的一部分?在清朝时代,中国就是清朝,清朝就是中国!
此外,满族同胞先辈们一开始用满语,后来满汉并用,后清中后期很多满族人基本就不用满语,直接用汉语,甚至很多连满文都不会写;雍正时期推广的普通话雏形还是基于北京话,而不是满语;看溥仪的视频,人家开口溜溜的汉语;嘉庆的生母魏佳氏还是个汉人,汉人的血液都融入清朝的皇室了,作为西方工具的新清史,全都认为这些不是汉化!
更何况说清朝是中国,都还是当时来清朝的洋人一种最为普遍的叫法!现在倒为了“某种目的”,否定历史,来说中国是清朝的一部分,西藏/新疆等是清朝的一部分,把中国各部分对象化,西方人的新清史是多么的荒唐!
新清史本质上还是妄图拆分中国,是当年“和平演变”的翻版,在海外疆藏台等各种毒势力是很喜欢的!特别是他们提出清朝不是中国,中国只是清朝的一部分是,这跟疆犊维吾尔在线那篇文章实在太不谋而合了!讽刺的是,国内有些崇洋者,但凡到是不同的声音,就一副情不自禁,欲罢不能,这些恰恰是海外疆藏台等毒派喜欢的。

至于那些新清史中,搞的好像少数民族文化被打压的言论,其实更是荒诞不经。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开放的,任何人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去考个民族大学好好学习,或者自学。但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与竞争中,有几个人有时间和兴趣去学?客观说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如同各地区方言在慢慢压缩一样,难道也是民族文化压迫?按这个逻辑,美国人更应该推广印第安语,而不是英语,这个才是美洲本土语言!
总而言之,研究新清史的人,西方殖民,黑奴贸易,西进运动迫害印第安人等等中的民族问题,更应该值得他们去研究!
你看外国拍出来的《末代皇帝》和中国人印象里面的博弈就是两个人。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历史必然性)
国际:
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国内:
①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独裁、混战。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个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庞大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宣传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思想条件)。

说明: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革命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认识到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而十月革命,恰好为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要因为: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彻底性表现:

(1)反帝的根据:
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2)反封建的根据:
①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务,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②从斗争口号看:“内除国贼”。
(3)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4.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及原因

★变化: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
③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比较激烈,马克思主义吸引了众多的进步青年,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的主流。
★原因:
①一战的爆发和战后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②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必然遭到中国人民的反抗。
④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斗争水平的提高。

5.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因素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为实现革命转变打下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
(5)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资产阶级的改良和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
★★最主要的因素: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斗争的发展。
影响:这个转变是中国历史的进步,从此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提出了正确的纲领,革命面貌焕

新文化运动」这个名词,现在我们社会里很流行;究竟新文化的内容是些什么,倘然不明白他的内容,会不会有因误解及缺点而发生流弊的危险,这都是我们赞成新文化运动的人应该注意的事呵!

要问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先要问「新文化」是什么;要问新文化是什么,先要问「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对军事、政治(是指实际政治而言,至于政治哲学仍应该归到文化。)文化底内容,是包含着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运动。

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的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象社会学、论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最大的效用。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权威;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向来不认识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输入我们东洋的文化;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括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现在新文化运动声中,有两种不祥的声音:一是科学无用了,我们应该注重哲学;二是西洋人现在也倾向东方文化了。各国政治家资本家固然利用科学做了许多罪恶,但这不是科学本身底罪恶;科学无用,这句话不知从何说起?我们的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哲学虽不是抄集各种科学结果所能成的东西,但是不用科学的方法下手研究、说明的哲学,不知道是什么一种怪物!杜威博士在北京现在演讲底『现代的三个哲学家』:一个是美国的詹姆士,一个是法国的柏格森,一个是英国罗素,都是代表现代思想的哲学家,前两个是把哲学建设在心理学上面,后一个是把哲学建设在数学上面,没有一个不采用科学方法的。用思想的时候,守科学方法才是思想,不守科学方法便是诗人底想象或愚人底妄想,想象,妄想和思想大不相同。哲学是关于思想的学问,离开科学谈哲学,所以现在有一班青年,把周秦诸子,儒佛耶回,康德黑格尔横拉在一起说一阵昏话,便自命为哲学大家,这不是怪物是什么?西洋文化我们固然不能满意,但是东方文化我们更是领教了,他的效果人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但有一毫一忽羞恶心,也不至以此自夸。西洋人也许有几位别致的古董先生怀着好奇心要倾向他;也许有些圆通的人拿这话来应酬东方的土政客,以为他们只听得懂这些话;也许有些人故意这样说来迎合一般朽人底心理;但是主张新文化运动的底青年,万万不可为此呓语所误。『科学无用了』『西洋人倾向东方文化了』这两个妄想倘然合在一处,是新文化运动一个很大的危机!

宗教在旧文化中占很大的一部分,在新文化中也自然不能没有他。人类底行为动作,完全是因为外部的刺激,内部发生反应。有时外部虽有刺激,内部究竟反应不反应,反应取什么方法,知识固然可以居间指导,真正反应进行底司令,最大部分还是本能上的感情冲动。利导本能上的感情冲动,叫他浓厚、挚真、高尚,知识上的理性、德义都不及美术音乐宗教底力量大。知识和本能倘不相并发达,不能算人间性完全发达。所以詹姆士不反对宗教,凡是社会上有实际需要的实际主义者都不应反对。因为社会上若还需要宗教,我们反对是无益的,只有提倡较好的宗教来供给这需要,来代替那较不好的宗教。才真是一件有益的事。罗素也不反对宗教,他预言将来须有一新宗教。我以为新宗教没有没有坚固的起信基础,除去旧宗教传说的附会的非科学的迷信,就算是新宗教。有人嫌宗教是他力;请问扩充我们知识底学说,利导我们感情底美术、音乐那一样,免了他力?又有人以为宗教只有相对的价值,没有绝对的价值,请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有绝对价值?现在主张新文化运动的人,既不注意美术音乐,又要反对宗教,不知道要把人类生活弄成一种什么机械的状况,这是完全不了解我们生活活动的本源,这是一桩大错。我就是首先认错的一个人。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弟底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人把爱情缩小。

通俗易解是新文学底一种要素,不是全体要素。现在欢迎白话文的人,大半只因他通俗易解;主张白话文的人,也有许多只注意通俗易解。文学、美术、音乐都是人类最高心境底表现,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解为止境,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件容易误解的事。

欧美各国学校里、社会里、家庭里,充满了美术和音乐的乐趣自不待言;就是日本社会及个人的音乐、美术及各种运动、娱乐,也不象我们中国人底生活这样干燥无味。有人反对妇女进庙烧香青年人逛新世界。我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去烧香去逛新世界,总比打麻雀好。吴稚晖先生说:『中国有三种大势力,一是孔夫子,一是关老爷,一是麻先生。』我以为麻先生底势力比孔关两位还大,不但信仰他的人比信仰孔关的人多,而且是真心信仰,不象信仰孔关的还多半是装饰门面。平时长幼尊卑男女底界限很严,只有麻先生底力量可以叫他们鬼混做一团。他们如此信仰这位麻先生虽然是邪气,我也不反对;因为他们去打麻雀,还比吸鸦片烟好一点。鸦片烟、麻雀何以有这般力量叫我们堕落到现时的地步?这不是偶然的事,不是一个简单的容易解决的问题,不是空言劝止人不要吸烟打牌可以有效的。那吸烟打牌的人,也有他们的一面理由;因为我们中国人社会及家庭的音乐、美术及各种运动娱乐一样没有,若不去吸烟打牌,资本家岂不要闲死,劳动者岂不要闷死?所以有人反对郑曼陀底时女画,我以为可以不必;有人反对新年里店家打十番锣鼓,我以为可以不必;有人反对大舞台、天蟾舞台底皮簧戏曲,我以为也可以不必。表现人类最高心情底美术音乐,到了郑曼陀底时女画、十番锣鼓、皮簧戏曲这步田地,我们固然应该为西洋人也要来倾向的东方文化一哭;但是倘若并这几样也没有,我们民族的文化连美术、音乐底种子都绝了,岂不更加可悲!所以蔡孑民先生曾说道:『新文化运动莫忘了美育』。前几天我的朋友张申甫给我的一封信里也说道:『宗教本是发宣人类的不可说的最高的情感(罗素谓之「精神」Spirit)的,将来恐怕非有一种新宗教不可。但美术也是发宣人类最高的情感的(罗丹说:『美是人所有的最好的东西之表示,美术就是寻求这个美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宗教是偏于本能的,美术是偏于知识的,所以美术可以代宗教,而合于近代的心理。现在中国没有美术真不得了,这才真是最致命的伤。社会没有美术的趣味,所以社会是干枯的,种种东西都没有美术的趣味,所以种种东西都是干枯的;又何丛引起人的最高情感?中国这个地方若缺知识,还可以向西方去借;但若缺美术,那便非由这个地方的人自己创造不可。』

关于各种新文化运动中底误解及缺点,上面已经略略说过;另外还有应该注意的三件事:

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团体的活动。 美公使说中国人没有组织力,我以为缺乏公共心才没有组织力。忌妒独占的私欲心,人类都差不多。西洋人不比中国人特别好些;但是他们有维持团体的公共心牵制,所以才眼点组织能力,不象中国人这样涣散。中国人最缺乏公共心,纯然是私欲心用事,所以遍政界、商界、工界、学界、没有十人以上不冲突。三五年不涣散的团体。最近学生运动里也发生了无数内讧,和南北各派政争遥遥相映。新文化运动倘然不能发挥公共心,不能组织团体的活动,不能造成新集合力,终究是一场失败,或是效力极小。中国人缺乏公共心,全市因为家族主义太发达的原个缘故。有人说是个人主义妨碍了公共心,这却不对。半聋半瞎的八十衰翁,还要拼着老命做官发财。买田置地,简直是替儿孙做牛马,个人主义决不是这样。那卖国贪赃的民贼,也不尽为自己享乐,有许多竟是省吃俭用的守财奴。所以我以为戕贼中国人公共心的不是个人主义,中国人的个人权利和社会公益,都做了家庭底牺牲品。『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两句话描写中国人家庭主义独盛没有丝毫公共心,真算是十足了。

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 创造就是进化,世界上不断的进化只是不断的创造,离开创造便没有进化了。我们不但对于旧文化不满足,对新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但对于东方文化不满足,对于西洋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满足才有创造的馀地。我们尽可以前无古人,却不可后无来者我们固然希望胜过我们的父亲,我们更希望我们不如我们的儿子。

新文化运动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 新文化运动影响到军事上,最好能令战争止住,其次也要叫他做新文化运动的朋友不是敌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到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不要受现实政治底羁绊。譬如中国底现实政治,什么护法,什么统一,都是一班没有饭吃的无聊政客在那里造谣生事,和人民生活,政治理想都无关系,不过是各派的政客拥着各派的军人争权夺利,好象狗争骨头一般了。他们争夺的是狗的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我们只应该拿人的运动来轰散那狗的运动,不应该抛弃我们人的运动去加入他们狗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后,国家形势越来越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出路。重要影响: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新清史运动为什么会在美国兴起

  对“新清史”这个概念,国内目前谈论得相当多。一般认为,它主要关注满人民族性、关注清朝内陆亚洲、探讨中国民族问题与历史关系。但这几个问题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并不太明确。严格来讲,这是一个从美国汉学传统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个领域,虽然它研究的是中国问题,但它的目的并非搞明白中国是怎么回事,而是试图用西方人文社科的研究范式与中国问题对接、尝试把中国问题置入世界史。

  关于“新清史”的产生,米华健(James A. Millward)在《嘉峪关外》(Beyond the Pass)一书的开头有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论述。这个流派有三个源头:地域分区学说、中亚问题的关注、18世纪政治史研究的推进。

  1980年代以前,美国汉学界对中国的关注,主要仍集中在19世纪以后中国在外国的冲击下如何做出反应,亦即现代化(此处几乎等同于融入西方主导下的世界格局)的问题。这种研究其实是很粗疏的、比较浅的,研究者很少深入问题的核心,大多将中国简单处理为落后、需要帮助的对象——对于一个落后的东方文明,自然没有什么必要去关心它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样的。

  而到1980年代中期,美国汉学界开始意识到情况的复杂性,并尝试较为深入的分析。关于这一转变,柯文(Paul A. Cohen)在《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一书中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分析。这一转变过程中,一个显而易见的层面,便是对中国“幅员辽阔”、“社会差异”、“文化多样”的现状,有了深层的认识。说得明白点,就是美国研究者终于知道:中国的不同地区之间差别巨大。以前他们总是把上海当成“中国”,又或是凭借陕西、甘肃的一些情况便说“中国”怎样怎样,这其实都不切合现实,因为中国太大了。这种对区域性差别的认识,催生了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的分区学说;中国问题被分解为多个大区域(Macroregion)内部的问题。从此美国汉学界终于搞清楚了一件事:研究中国问题,必须先明确研究的是哪一个区域。

  随着研究的推进,美国学者逐渐将中国问题与中亚问题结合了起来。这对于美国这个中亚学大本营、历史研究者普遍重视亚洲语言学习的地方而言,当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1940年代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已注意到中国有着广袤的内陆亚洲(Inner Asia)部分,如新疆、蒙古、满洲等(参见《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那么,这些带有内陆亚洲的部分,和江南、华南等地区(即西方印象中的典型的“中国”)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拉铁摩尔认为,二者是在19世纪中国领土危机时才被联系起来的,这个观点当然不符合实际。1980年代的美国学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便有了巴菲尔德(Thomas J. Barfield)在《危险的边疆》一书中,追溯了从汉匈战争到清准战争的历史,试图重新构建草原与长城以内农耕文明之间的联系。后来的新清史学者,利用一个美国汉学界已有的概念“中国本土”(China Proper) 来称呼巴菲尔德研究中的农耕文明部分,限定在长城以内。而长城以外,则是边疆部分,不属于一种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中国”。这是“新清史”的滥觞。

  由于美国学者意识到19世纪清代的诸多政治问题都发轫于更早的时期,他们的目光逐渐集中到了18世纪。这方面,孔飞力(Philip A. Kuhn) 和白彬菊(Beatrice S. Bartlett) 两位学者的研究,称得上是时代的先驱。他们在研究中都注意到了族群关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割辫”恐慌、军机处中的满汉权力分配),也都注意到了满文奏折在清代中央政治中的特殊意义。对于西方研究者而言,作为征服者的满人,如何与汉人相处,乍看之下像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在世界史上反复出现很多次的问题。这一脉络逐渐指向满人如何把握住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后来新清史被称为New Qing Imperial History,这个Qing Imperial指的就是18世纪的清代(与近代对应)。

  到了1980年代末期,上述三种研究路数有合流的倾向。1987年,柯娇燕(Pamela K. Crossley)发表了一篇探讨《满洲源流考》编纂过程的文章(JAS(1987) 46.4: 761-790),将文化人类学方法与清史研究结合,提出“满人构建满洲起源神话作为政治话语”的观点。1990年,她的《孤军》(Orphan Warriors: Three Manchu Generations and the End of the Qing World)一书出版,是为“新清史”诞生前夜的重要作品。1991年罗友枝(Evelyn Rawski) 撰写亚洲研究综述时,(以很典型的反华论调)盛赞了这两项研究(JAS(1991) 50.1: 84-111):
  在处理族姓问题的案例中,有一点可能是最为震撼的:满人皇帝在统治中国时,淡化了他们非汉族的起源;直到19世纪晚期以前,他们都能令汉人士大夫相信,满人皇帝已经遵行汉人的规则模式。但是满人自身并未忘记他们自己的身份,在同蒙古人、回疆人和西藏人往来时,仍会强调自己的草原来历。
柯娇燕对晚清时期数代旗人家族的研究显示,当满人被称为国家的少数民族时,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达到了其顶峰;而“汉化”则尚未被用来描述满洲身份的历史演变。
  1996-1998年,罗友枝与著名旅美华人历史学家何炳棣就这一问题发生了极为激烈的争论,一般认为是“新清史”正式诞生的标志。这场争论,起因于罗友枝199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再观清代》(Reenvisioning the Q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Q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JAS(1996) 55.4: 829-850) 。这篇论文其实今天来看并无多大学术价值:对当时研究状况的综述、对自己观点的陈述(这些陈述多半是从罗友枝自己某本书里摘出来的),远多于一般意义上的论述。但它实在太尖锐了,几乎整个排除了汉民族在清帝国中的政治地位。今天我们看到的汉译本,略去了它反华色彩最重的第三节。这一节竟然认为“汉化”是来自梁启超、孙中山等汉民族主义者的“诡辩”,并非国家民族主义的概念,暗示它需要被去除;在文章的最后,更有如下令人不快的表述:
  正如以前各政权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持续地镇压独立运动,并一再强调自己有决心维持对西藏、新疆、内蒙古的统治。……尽管有很多“民族团结”的口号,当代中国的学者们仍然注意到了持续存在的种族民族主义。一位学者将此现象归结为现代中国国家在建立构成中国的“想象的共同体”上的失败。

  罗友枝在这篇文章开头含沙射影地损了一下何炳棣,批评了何炳棣近三十年以前写的一篇论文(JAS(1967) 26.2: 189-195),把他当成“汉化”理论的靶子。何炳棣先生为人孤傲,性子较急,罗友枝带有非学术背景的攻击自然激怒了他。1998年何炳棣发表《捍卫汉化》(In Defense of Sinicization: A Rebuttal of Evelyn Rawski's "Reenvisioning the Qing") (JAS(1998) 57.1: 123-155)一文,以火气很大的语言指斥罗友枝。应该说,这篇文章写得也不够好,几乎把唐代以来北族政权的汉化历史整个回溯了一遍,很冗长也缺乏重点。两人从一开始就不是学术争论,彼此不摸脉,也是情理之中。但这场争论一下子把罗友枝背后的话语公开化了。1990年代,柯娇燕、欧立德(Mark C.Elliott)、罗友枝、濮德培(Peter C. Perdue)、狄宇宙(Nicola Di Cosmo)等学者陆续发表了一批研究,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清史”了。

  故而事实上,“新清史”是美国汉学独立成长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和中国学术研究的现实关怀,并无多大关联;中国对于研究者来说,仅是他们展现研究技能的实验室,就像研究非洲、中亚、西亚、太平洋上小岛等“封闭神秘的文化世界”一样。当然它承接了日本的亚洲研究的部分遗产,但是基本上还是独立的。在方法上,它有美国人文研究的一切特征,例如,对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理论的极大青睐,重视语言符号的表意功能,重视突厥语和阿尔泰语,主张以族群的概念审视历史,等等。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日本的“东洋史”是新清史的一大源头。这一点经多方了解,应该算是一个误解。1997年森正夫、岸本美绪等人编写《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时,与“新清史”的对话尚不明显,可为一证。而且日本学者对族群问题非常不熟悉。诚然岸本美绪被很多人认为是“新清史”学者,但并不是说“不按中国权威历史叙事的历史学家都是新清史”。)
美国包括欧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这么一个基本的心态变化,从求异到求同。

首先,从文艺复兴开始,中国就是“特殊的东方”的代表。这种思想下,将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视作和欧洲文明完全不同的事物。期间,早期崇尚东方,后期却又带着优越感来描述东方;连马克思这样的人都不能幸免。这一阶段,美欧历史研究打心里就没有把东方文明当做和他们一样的事物,从上帝视角、猎奇视角来观察东方,乃至中国。

这种风潮,从费正清为代表的美籍中国历史研究学者开始转变。费正清那个时代,美国历史界开始系统的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欧美历史学界对中国开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中国史在欧美慢慢鲜活起来了。但这一阶段的历史研究,依然是求异,寻找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例如李约瑟难题,就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研究方向。

到80年代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彼时,大陆广泛采用的唯物主义史观,将东西方文明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思想似乎极大地启发了美国、日本的历史研究学者。寻求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特点的历史研究方向开始大兴。例如中国在秦朝就有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在宋朝就有高度的商业繁荣之类的研究开始出现。在那个时间段,中国终于变得不那么特殊了。

接下来就是“新清史”的出现。新清史就是用现代结构主义的思想来研究中国清朝的历史。与早先中国历史研究的着眼点在国家、中华文明、儒家思想不同;新清史的着眼点是民族、边疆、妇女、族群、城市文化等等。相比传统清史研究,是观察和解剖的区别。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到这个时候,美国历史学界才开始把中国当成一个和他们完全一样的“人”,开始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人”;之前那都是用生物学的眼光来研究中国这只“奇怪的猩猩”的。

为什么是清史?在于明及明以前的历史,主要的证据和资料都在两岸三地。而清史的研究,和美国东方学一脉相承。美欧的老祖宗能干,清朝诸多历史资料,在中国境外非常的丰富。俄罗斯、德国、日本方面都有不错的资源和研究成果,有交流的余地。且最重要的是,对清史的研究,容易的到某些政治势力的资助;这是他之所以火热的缘故。

美国有个叫濮德培的清史专家,曾经写过一段比较有意思的话。大意是:目前中国民族主义者试图绕过清朝历史,淡化清朝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中国人认为满清政权是中国现代化的阻碍,另一方面却又绕不开满清帝国奠定了中国的版图。濮德培先生的许多观点我都不认可,但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大陆历史界就是在这样的撕扯中,基本上放弃了清史中边疆、文化、民族之类的敏感问题;而这些却成了美国研究的重点。

美国的新清史研究中,提供了很多独特的视角。但包含了很多预设政治立场。比如中华文明=汉族=中国这样的基本假设,以及在这基础上的,清帝国对准格尔的战争属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是世界殖民时代的一部分等等;濮德培先生就持这样的观点。在了解的时候建议批判地认识。
本文标题: 新清史运动为什么会在美国兴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73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传统文化的死结在于靠的文化请问旧石器时代小石器文化和细石器文化有区别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