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古建筑散记》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04 14:34: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是一本由陈志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6.00元,页数:4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意大利古建筑散记》精选点评:●有了一个模糊的整体感知,等十月●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碎碎念“我要去意大利我要去意大利我要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读后感100字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是一本由陈志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6.00元,页数:4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精选点评:

  ●有了一个模糊的整体感知,等十月

  ●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碎碎念“我要去意大利我要去意大利我要去意大利……” @南京晓书馆

  ●记录式游记,看图

  ●终于又再版了,陈志华是个非常认真的建筑学者,这本书详实的写了意大利主要的建筑与历史。非常值得一读!

  ●书比较精美,内容泛泛之谈吧 不用抱过高期待

  ●保护不易。现场估计更是震撼。

  ●真希望能再去意大利耍

  ●过去30多年了,中国的保护工作还是一言难尽。

  ●图片精美,制作精良,旅游杂记一般,思考深度一般

  ●作为意大利之行的学习书籍。这本书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书中所谈到的意大利建筑与文物与当年作者访问时几乎一样。然而,快四十年过去了,对比遍地历史古迹的意大利城市,再看看北京,我们曾经有的建筑古迹已经被拆得不剩多少了,当年陈先生所呼吁的文物保护问题,今天在中国只是更严重……不禁让人唏嘘。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读后感(一):想念意大利,我就是那个非常喜欢这里的人

  设计旅行行程初始,自己真的没有想到最后会把将近半个月的行程都安排在意大利,但似乎是在查信息的过程中,越查越感兴趣,走之前所有的时间都拿来查攻略、买票、订房间了,在旅途中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甚至三天用,或许是许久不出来,或者是欲壑难填,每天在路上行走都有一种看不够的感觉,行前听说会有可能最后看到审美疲劳,然而实际走在街道上却每每觉得小腿仿佛灌了铅,但是还想走,还想看。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种紧迫的心情。可能这种心情就能够说明自己对于这个国家的感觉,也听过人们说喜欢意大利的会很喜欢,而讨厌的会非常讨厌,那我肯定是前者。

  这本书是从意大利回来众多买来补课的“教材”之一,说是教材,全是开玩笑,但却是是给自己不是贫瘠而是基本没有的艺术史知识添把土而已。刚看这本书,本来以为不过是图画书,囤货太多没排上号,今天才算彻底看完,但还是有些感受,小看了这样一本图多字少的作品。

  就文中的图来说,我其实觉得还是不太够,作者或许是碍于当时物质条件有限,不能讲全部介绍到的建筑都进行拍照,作者的语言在没有实际图例的参照下还是比较难以构想的。另外就是文章当中的地名看起来不太适应,大部分的地名都是过去的或者比较随性的音译,因此再看很多地名的时候,自己都得根据现在的翻译重理解一下。

  而几十年前,作者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全意大利,到处都有维修古建筑的脚手架”,几十年前这个样子,几十年后仍然如此,不知道这些时日之后有没有变化,如今的罗马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维修工程,为了不影响人们的观感,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漂亮"的罩布,要在布上印好被遮挡部分的建筑物样貌,可能罗马人知道,游客们不远万里远道而来,就是为了这一幢幢的建筑,要尽可能地给人们呈现这座永恒之都,而“决不因为旅游业的需要而草率从事”,这个时候我不由地想到了曾经在吴哥窟旅行的经历,至今都会为自己租自行车,然后再大吴哥中一个一个打卡感到骄傲,也一个一个地看各式各样的神庙,很多国家都会向柬埔寨提供文化援助,“领养”寺庙,进行保护,而最著名的几座神庙比如塔普伦寺,交给了日本,其余的几座给了德国等国家,当时心里有点纳闷为什么不用中国呢?而后来在来到中国认领的神庙时,听人介绍这座神庙修复的速度很快,别人用5年、6年,我们可能一年、两年就搞定了,可是进度似乎是完成了,但完成地太工业,完全达不到以旧修旧的程度,补出来的部分用崭新的水泥灌注,而上面的雕塑和纹理 仿佛用 模子 复制 的。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读后感(二):一定要以看散记的态度看这本书

  

#2021第二本书《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完结

#先说阅读收获

1、读书与读人一样,若想有个中肯全面的评价,必定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和琢磨,不可断章取义,也不可操之过急。这个收获来自我读此书心情的一波三折。初读此书第一章,为意大利的考古态度感动的直哭,直呼作者真乃知己。再读中间段,作者对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这些重量级历史名城的叙述令人感到差强人意,很难读进去,甚至让人觉得这随笔再怎么说也是个出版书籍,是不是写的太随便了。读到书的后半段,看作者在中部及北部小城中的描写,文字优美了起来,内容丰盈了起来。又找到了那么些能引起共鸣的情愫。整体说起来,这本书给我的收益还是有许多的。

2、当奥斯曼正在巴黎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城改造时,意大利仿佛时代的逆行者,宁愿牺牲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也要尽可能保留这个地区的历史原貌。我现在终于懂得,那些城市历史中心区的文物古迹,那些仿佛时光定格的小镇、乡村,是这个土地上的人付出了多少换来的。

然而这并不是说这里的人有多高尚,而是该羡慕和赞叹他们这种骨子里的文化自豪感和全民高级审美。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真的能称为现代的落寞贵族,意大利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3、关于文物保护的标准,我过去知之甚少,在这本书里,作者反复通过他在意大利各处考察看到的例子,向读者灌输着意大利式的文保准则,以及世界文保方法不停的演进过程。从过去将古建筑焕然一新的“假古董”法,到为了保持原状甚至放弃保护的极端做法,意大利人最终选择的方式,让他们的古迹不仅展现着每个时代的艺术审美,同时最大可能的保留了历史存续期中几乎所有的文化信息。他们不抹杀任何时代的痕迹,也不枉断古建筑该如何更美,他们只是为保护这些岌岌可危的文明遗迹做着最科学和细致的补救办法。将今人的作为与古人明确的分割,如同罗曼式建筑上的哥特式痕迹一样,令人一目了然。

4、启迪我该如何写作类似的文章。我不是专家,但我也写游记,单从文学角度,吸引人的游记不能无技巧的采取铺陈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所到之处,因为文学作品是给人看的,要时刻考虑到受众的知识水平,理解力,尽可能提高生动性和文字的流畅性,这是我应该引以为鉴的。

我是一个特别怕因盲目崇拜某个人而不分青红皂白说好的人,所以下面中肯说说对这本书的评价,希望给对这个书感兴趣的朋友一些借鉴和心理准备。

陈志华老师是国内非常资深的文物古迹和历史研究学者,他的很多专业科普书都特别好看。但是这本书的性质正如书名,是一本“散记”。他有多散呢,就好像一个学识渊博的老人跟你絮絮叨叨的讲他一路的见闻,还讲了400页,期间重复的语句、没有任何内容的语句、记录方位的语句多有出现,而并没有什么连贯的知识点,甚至很难作为一些城市的指南。尤其是像罗马、佛罗伦萨这种文化重镇,几乎写不出什么内容,反而是一些小村小镇,能读的更加兴味盎然。

由于成文较早,里面几乎所有的地名人名翻译都是陈老师自己的版本而不是通用版本,对应起来有相当大的困难。有一些内容也确实有些过时,时效性会比较差。

我推荐以下朋友可以读这本书:

对意大利的认识很少,想培养自己深入了解意大利的兴趣,这本书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领路人,让人产生一种对意大利文物和古城莫名的憧憬。

我不推荐以下朋友读这本书:

对意大利已经非常了解,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学习知识或自己研究路线的,就还是不要浪费时间。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读后感(三):一场无与伦比的意大利古建筑之旅……

  

目录之后,即见一幅精致的意大利地图,算得上一出漂亮的“头彩”!

世界古建筑文物以欧洲占比最大,而欧洲尤以意大利的古建筑最是丰富且悠久,也保存最良好。且不说诸如罗马、翡冷翠、威尼斯、比萨、费拉拉等这些著名的古迹城市宝藏繁多,就连【维晋寨(Vicenza)】这种世人少有人耳闻的小镇,也能保存下来丰富而珍贵的古建筑群。

这座被称为【陆上威尼斯】的小城镇,拥有着近百所富豪府邸,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府邸,其中以帕拉提奥的作品质量最高,颇为珍贵。

安德烈亚-帕拉提奥(Andrea Palladio。1508-158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建筑大师,也是著名的《建筑四书》的作者。当1570年此书在威尼斯出版时,书中对古典建筑柱式已做出了非常权威的规定,这一点对当代与后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所设计的他那位于弗吉尼亚的“蒙蒂塞洛宅邸”就是借用了帕拉提奥的建筑理念)

维晋寨,是帕拉提奥的故乡,这也是为什么小镇中到处散布着他的设计作品的原因。富丽气派的盖立卡蒂府邸,现为市政博物馆。在它斜对面,高大宽敞的奥林比亚剧场,那十三级的观众席,独特的透视式“街道”与舞台设计,无论你身处何处,演员发出的每一个音符,字字入耳,音质设计水平之高,令人叹服!

在贝里柯山的东北坡上,座落着帕拉提奥设计的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它四面均设有柱廊,雕像亦简洁、安详,视野开阔,景色怡人。内部为巴洛克风格,从地面镶嵌到壁画、浮雕,直至穹顶,色彩浓重,富丽堂皇。外观与内部形成强烈对比,也难怪世人常把他称作是“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肇始人”。

最令人难忘的,也是帕拉提奥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巴西利卡(Basilica Palladiana),长方形的它分上下两层券廊,开间构图即为“帕拉提奥母题”(Palladian Motive)---包含了多种几何元素、尺度、虚实、体与面的对比,整体风格繁杂又统一,充满迷人的美感。如今,巴西利卡的底层券廊中布满了摊贩,他们以买卖旧书为主,这里也是世界上有名的旧书市场之一。帕拉提奥三十岁时就设计了这座不朽的建筑,时至今日它仍散发着雍容华美的气质,令世人为之倾倒……

欧洲的古建筑大多能够被完好的保存下来,源于欧美文物保护的几个重要流派被严格地执行。其实,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古已有之,从教皇的第一任文物建筑总监拉斐尔,到19世纪中期形成的专业科学,历经漫长岁月,人们逐渐总结出一些实用的经验。待到19世纪下半叶,此项技术逐步诞生出法国派、英国派,而较晚出现,也相对成熟的意大利派,则是于20世纪前半叶才形成的。如今,全球最权威的《威尼斯宪章》即是以意大利派为基础草拟的。

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后附了一份年表,中西横向对比,时间线一目了然。

书中配以版画、地图、照片,佐以娓娓道来的文字,细数二十多座城市,引领读者完成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意大利古建筑之旅……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读后感(四):编者后记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是陈志华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意大利做访问学者时的作品。陈先生后来说,那时改革开放不久,访问学者的经费有限,拍照片是奢侈的事情。所以,一九九六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杨永生先生把这本书收入“建筑文库”时,只是一本黑白印刷的三十二开小册子,发行量数量四千一百册。进入新世纪后的二〇〇三年,我在陈志华先生的指导下,编辑这本书的修订版,同年九月交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修订版是图文混排、四色彩印的十六开本,发行后颇受读者好评;版权还曾输出到海外,不知道,这算不算“文化走出去”。

  二〇〇〇年前后,在国内出版界,彩色图文混排书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此之前,类似的图书绝大多数都是彩印铜版纸,不仅纸张、印刷成本较高,而且书籍笨重,不易携带阅读。后来,随着电脑排版技术的发展、国外新型纸张(轻型纯制纸,有人也称作“蒙肯纸”)的引进、模仿消化,成本降下来了,书籍也变轻了,彩色图文混排书一下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读图时代”开始了。当年开风气之先的,是三联书店的“乡土中国”系列和“二十讲”系列。凑巧的是,这两个系列的第一本书,也都是陈志华先生的著作,一本是《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另一本是《西方古建筑二十讲》。《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修订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编辑的。

  编辑修订版时,我做的工作,除了“增加大量图片,给读者一些感性认识”,还有就是强调“时空感”。时间这一块,就是附在书后的建筑物年表,特别做了一栏中国古建筑简要年表,以示对照。空间这一块,就是重视地图,我们绘制了书中每一个城市的地图,然后把书中提及的意大利古建筑悉数标注在上面。虽然不过就是十三年前,但是那个时候,出境旅行没有像现在这么容易、普遍,更没有当下这么多的旅行网站、图片分享网站。所以,配图片只能去找国外画册来扫描,这本书的图片主要来自意大利驻华使馆的图书室,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很难完成这本图文书的编辑。其实最难做的还不是配图,而是给建筑物定位。今天看似非常简单,网络搜索不需要一秒钟的事情;搁在当时,没有什么谷歌、百度的地图搜索功能,只能用传统的办法,需要查阅不同资料,相互比对印证;有时甚至一二天才能确定一个位置点。

  这次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约请,再次编辑此书,文字部分除了订正个别错讹之处,其余均未做改动。觉得需要调整的,就是图文的编排形式。上回编辑修订版时,在意大利使馆图书室看到大量的精美图片,喜不自禁,难以抑制增加图片的冲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图片切割了文字,影响了文字的连贯性,降低了阅读的愉悦感受。现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要使文字与图片适当“分离”。如果说修订版的风格是“巴洛克”的话,那么,这一版则是争取回归到“古典主义”。当然,究竟效果如何,还要看读者的阅读体验。

  修订版出版后,我有机会去过几次意大利。当自己站在那些曾经于纸面上反复打量、琢磨、编辑过的建筑前面,就像是见到了久别的“故人”;既熟悉又陌生,那种激动与欣喜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每次回来,陈先生都会问我,那座教堂怎么样了?那栋府邸保存得还好吧?我告诉他,书里写到的那些建筑,还都是二十多年前他见过的样子。虽然目前意大利的经济不是那么景气,意大利人也被认为是欧洲最懂得变通、脑袋灵活、很实际的民族,但是在保护文物建筑这方面,意大利人认死理、轴得很,他们没有为了一时的所谓发展,去牺牲、去破坏、去拆除文物建筑。意大利人认真地对待这些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这是具有“意大利特色的”发展模式。罗马,还是罗马。

  陈志华先生在书里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个大文物。”是的,三千多年的西方文明,大多数都可以在意大利找到与不同历史阶段对应的建筑实例,而且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流的作品。文艺复兴之后,尤其是十八世纪开始的“大旅行”,不知道有多少人通过在意大利的旅行,熏陶了自己,获得了灵感。伟大的建筑师柯布西埃在游历过意大利之后,感叹道:“……蹩脚画匠的作品已经不能入眼了,可以说,两个月的意大利之旅让人变得眼光挑剔而不再轻许赞叹了。”如果你还没有去过意大利,或者你已经去过、但是还来得及认真地凝视那些璀璨的瑰宝,那么,就请带上这本书,去意大利吧。相信你的眼睛也会变得不一样,因为,那是被美礼赞过的眼睛。

  这一版的编辑,得到了意大利驻华使馆法律参赞费德里科(Prof. Fedrico Roberto Antonelli)先生、国际法专家白涛女士、我国驻意使馆前外交官张俊芳女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文铮先生、旅意华人李子傲先生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同时还要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有关领导、责任编辑陈旻先生、美术编辑陶雷先生、特约编辑程忆南女士。作为编者,我最要感谢的是陈志华先生,能够编辑这本书,是我的荣幸,更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

  王瑞智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于敦煌莫高山庄

本文标题: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8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间游戏:牢笼的读后感大全《理查二世》经典影评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