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1-01-08 21:44: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一生》是一本由莫泊桑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一生》精选点评:●绚烂幻想可贵,所以人生才不是那么坏吧●一生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这个版本翻译的真好●初一

一生读后感锦集

  《一生》是一本由莫泊桑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精选点评:

  ●绚烂幻想可贵,所以人生才不是那么坏吧

  ●一生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 这个版本翻译的真好

  ●初一看的这本书 真不是时候

  ●命运捉弄人.....

  ●看完一生感觉悲哀

  ●其实最悲哀的是丽松姨妈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上高中,当时真的不太懂书中的内涵。现在我觉得应该再重新读一遍。

  ●忍者强烈不适看完了这本书,究竟是作者的长篇功底弱还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女人真的就这么弱势??? 看得只想骂人的一本书… 人物也太脸谱了,为讲悲剧而悲剧???

  ●童年买的名著,翻过几页。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小时候好多书没有读完。

  ●那样的人生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悲哀

  《一生》读后感(一):爱情亦真亦假

  最初只是在图书馆随手翻了翻,瞬间就被译文质量吸引。很多外国作品的译本翻译腔太重,实在看不进去,但是这本书李玉民先生翻的非常地道,异化尺度得当,文采斐然。在天真的雅娜为大自然之美感动到落泪时,我也深深地被书中的场景打动,有强烈的共鸣感。随着剧情推进心情也变得压抑。读完后内心的郁结,惆怅久久不能平复,印象很深刻。总之是值得一读的小说。

  《一生》读后感(二):女人就是得靠自己

  超级悲剧的一个故事,看着很压抑但也有很多共鸣。虽然作者当时也许是在批判宗教啊淫乱的社会啊等等,但从我目前的眼光来看,就是女人要靠自己!靠什么爱情,男人,儿子,孙子来寄托自己的一生是非常不靠谱的。当什么全职妈妈生上几个孩子每天做饭打扫送孩子上学好不容易歇会儿就看看电视;哪怕是老公钱挣得够自己什么都不用干就负责花,这样的一生也是空虚的呀!要不断充实自己,凭自己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才是正道,要是能找到自己愿意为其付出一生的事业,就完美了。另一说,小姑娘就应该早恋!早早知道各型各色的男人都是肿么个回事,才能挑到可以托付一生的男人。纯真年华对爱情的憧憬诚然可贵,可是现实生活毕竟不是童话。

  《一生》读后感(三):一生的对比

  小说展现了一个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天真少女,经历了现实的种种磨难之后,逐渐麻木的过程。亚娜的一生于她自己来说是悲惨的,看似老天对她不公,但其实一切都是因其软弱的性格和原生态家庭造成的。亚娜的父亲从十二岁起就安排她在森严的修道院接受教育,与世隔绝的生活使得她不谙人事,天真无邪。天真善良对一个少女来说无疑是一种珍贵的品质,但放在当时淫风盛行的社会中,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反而是一种伤害。她对婚姻对未来抱有太高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她的丈夫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卑劣的人格在婚后暴露出来。她先是发现她的丈夫偷情,然后是她的父亲,最后是她的母亲,幻想一次次的遭到残酷现实的打击。她从小依靠父母,步入婚姻之后依靠丈夫,有了孩子之后又将身心托付给了孩子,这些人都相继离去之后她又依靠女仆罗莎莉,离了父母和孩子等于失去了精神寄托,离了丈夫和女仆她又没办法生活自理,可以说她的一生都在依附于人,没有这些人支撑着她,她几乎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反观她的女仆罗莎莉,她的命运也不见得比亚娜好多少,但她比亚娜精明强干。她虽然未婚生子,嫁给一个因为钱财而娶她的庄户,但是她很快调整心态从不幸中走了出来,将庄园打理的井井有条,又将儿子培养得非常能干。她的那种坚毅乐观的精神非常值得称道,一样是人生,她比亚娜活的快活的多。如果亚娜最后没有遇到她,或许觉得自己的一生活都在不幸之中,好在遇到了她,心态有所转变,人也从麻木中缓了过来。 当亚娜动不动就怨自己这一辈子命不好时,罗莎莉劝她看看那些早晨六点钟必须起来干活糊口的女人,世界上有多少女人不得不过那种穷日子,从穷困中来,最后也在穷困中死去。相比较之下,亚娜的一生也并不是那么坏。就像罗莎莉最后说的: “人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想的那么坏。”

  《一生》读后感(四):与年华默默作别。

  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来读这本莫泊桑的第一篇长篇,一开始觉得很难读下去,情节平铺直叙,线索也很单一。但是读到后来却逐渐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在地铁上很快就读完了。于我而言不过是短短一周,对于雅娜而言确是漫长的一生。

  雅娜的一生在我看来绝对是悲剧的,正如书中所说,她目睹自己的美梦一个个化为泡影,自己的希望一个个落空。尽管在她的一生中也曾经品尝过爱情的甜美,家庭的温馨以及做母亲的满足,但在我看来这些仍然是可悲的,正是这些短暂的幸福时光显得她的一生更加的悲惨。

  读完以后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雅娜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呢?罗莎莉说“只怪您结婚选错了人。连对方是什么人都不了解,怎么就能随随便便结婚呢?”从表面来看确实如此,在嫁给于连前,雅娜还是一个天真幸福的贵族少女,她一生的悲剧正是从遇见于连开始的。她只和于连相处了几个月就决定嫁给他应该是她犯的第一个错,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她看到的完全是于连的温文尔雅英俊潇洒的假面具,显然,她不是于连的对手。而少女总是这样天真,这也和她从小生活在修道院有关,于连相当于她的初恋,在毫无恋爱经验的前提下,雅娜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她不知道男人原来是会骗人的,也不知道有的男人为了某些目的可以假装爱一个人。所以她傻傻的相信了于连,就连婚后于连种种情绪的变动和容貌的改变也从没有勾起过雅娜的疑心,于连与罗莎莉以及后来的伯爵夫人的奸情都是被雅娜无意间撞破的。在她看到母亲的书信而信念崩塌之前她一直都偏向于相信周围的人,因为她自己是这样一个纯洁而善良的人。因此,雅娜的悲剧原因之一就是她缺少生活的经验。

  而另一个造成悲剧的原因就是雅娜的性格,在一生中她一直是懦弱无力而不敢抗争的。具体来说是她不敢和周围的人抗争,面对丈夫的出轨,她也只能做到不再和他同房,而后期她的懦弱有时简直到了让人看不下去的地步,当她知道于连和伯爵夫人的奸情后,她居然很怕他们的事情败露,更害怕他们的事让伯爵知道,托比亚克神甫对她说的话在我看来真是畅快淋漓“这么说,您就屈服啦!您就听之任之啦!您就认可啦!您家里有通奸的事,您就容忍啦!罪恶就发生在您的眼前,您就转过头去吗?”面对儿子的堕落她也是一样的懦弱,除了在家里默默垂泪和写信挽回她别无他法,而她唯一的几次抗争,如不让于连碰她,去巴黎找保尔等也都显得那么无力,对他人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实际影响。由于她过于懦弱,使得她过于依赖他人,这就是从抽象层面来说,她从不与命运抗争,尽管她悲痛欲绝,但是她还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命运的安排”。于连与使女偷情她大病一场,过后却对于连没有什么表示,既没有挽救他们的爱情也没有狠下心来割舍。保尔在外欠债嫖娼,她没有对他教育惩戒,而是妄图用自己的温柔溺爱来唤回保尔的心。所以当于连以及男爵夫人死时她才会那样悲伤,尤其对于于连,尽管她恨他,但是下意识里他仍然是她的依靠,这依靠没有了,她伤心不已。

  而关于雅娜的悲剧,最让我动容的有两点,一是她与于连爱情的腐朽,二是她老年被迫离开白杨田庄的苦楚。她与于连的爱情,最初是那么美好而温存,他们一起欣赏海上美景,一起在月下散步,像是真正的灵魂伴侣一样,我还记得于连对雅娜说的让丽松姨妈落泪的话“这双宝贵秀气的脚,一点也没觉得冷吗?”这样温柔的甜言蜜语即使在我知道了于连偷情的真相后仍让我不能相信这是假的。难道恋爱初期的这些美好时光都是一种假象吗?纵使不论小说里的于连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那么现实中美好的恋情都只是一种双方还没有深入了解的假象吗?正是这一点让我倍感落寞。

  而雅娜晚年不得不离开白杨田庄的时候更是让人唏嘘不已。白杨田庄寄予了她太多的记忆,也承载了她太多的梦想和情绪。那绣有狐狸与仙鹤的椅子,那彩瓷的珐琅座钟,尽管许多都被她带去了新居,但是属于她的白杨田庄再也没有了。她以狂热爱情般的冲动,抱吻一切她不能带走的东西。她的眼泪刷刷流下来,发疯似的从一间屋窜到另一间屋。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这座古老庄园的眷恋。我知道她在心里与自己过去的年华默默作别,这一切悲伤,屈辱,幸福,憧憬,痛苦,孤寂,期盼都随着白杨田庄留在了过去了。

  书中对雅娜的一生最后的定义是“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想的那么坏。”我不知道该如何理解,但是我知道不管这一生是苦是甜,当它披上了时间的袈裟,被岁月的年轮雕刻之后都会变得平和和动人起来,正如男爵夫人的“心念儿”一样,在老了的时候,有东西可以悼念总比独自对着空白的时光两看生厌要好的多。

  《一生》读后感(五):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一生》  莫泊桑

  老爸之前托老妈捎带来的《一生》,我哗啦啦地看完了,期间还流了不少眼泪。非常推荐准备步入婚姻的女孩子读读这本书,虽说是贵族和资本主义交界时期发生的故事,但人性是共通的,是可以让我们借鉴的。

  《一生》里面有三个点,我是特别注意的:女人的婚姻幸福、孩子教育和人生的幻变。

  (一) 女人的婚姻幸福

  先说约娜这个贵族出生的纯真少女,是如何掉进生活的深渊,最后变成穷困悲苦的老女人。

  老爸说,约娜一生的错误是在于嫁错老公、教错孩子。借故事中,仆女罗莎莉的口说,是“没有别的,只怪您结婚结错了,连对方是怎么一个人也不弄明白,不应该这样就结婚了”。

  似乎约娜没经考量就接受求婚,是她最大的错误。但是仔细想一下,如果她嫁的不是花花公子,而是一个忠实的人,结局会不会不同?如果说是因为嫁错人,那么在于连死后,她大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把孩子教育好,那为什么还更糟糕呢?再进一步说,在儿子抛弃她后,她还能依靠微薄的家产,渡过安详的晚年,但是她生活中只剩下愁苦和无力。

  表面上,约娜是受害者,是丈夫、儿子等等伤害了她,但其实,真正的刽子手,是约娜自己。

  约娜一开始是纯真的少女,对生活抱有过高的幸福期望。她想象着爱情就在不远,自己在不久会遇到一生的伴侣,然后生孩子,快乐地生活。这种“公主王子从此幸福生活”的构想,是她生活中的生机,虽然她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

  怀春的少女,遇到稍微顺眼的男人,都会在心中燃起热烈的爱火,她们会以为这就是最崇高的爱情。约娜遇到子爵,就是这种情形。很快,他们就在父母的撮合下结婚了。约娜没有想过,子爵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她满心以为,他就是自己一直梦想的“付诸一生的人”。

  待到结婚后,她才知道,婚姻意味着将自己身体交给对方,即使自己并不愿意;她又发现,于连是那么一个吝啬、粗鲁的人;结婚后,并不是自己期望的“那种幸福愉悦”,顿时她失落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居家已久的人,非常渴望出外旅游,并幻想出门后会有很多奇遇和经历;可是真正去了、看了,觉得不外如是,旅途中没什么惊喜,也并不带给自己额外的幸福,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烦恼。

  “她第一次发觉,既然是两个人,就永远不能从心底里,从灵魂身处达到互相了解,他们可以并肩同行,有时拥抱在一起,但并非真正的合二为一。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永远是感到孤独的。”

  “但是如今,温柔的蜜月已成过去,摆在眼前的将是日常生活的现实。它把无限的希望之门关上了,把不可知的美丽的向往之门关上了。确实,再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再没有什么事可做了。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以后也永远如此。她模糊地意识到这种幻灭的心情,她的梦想消沉了。”

  这些,约娜都默默忍受,直到她发现于连一直跟仆女罗莎莉私通,罗莎莉还诞下于连的孩子。这时候,她更进一步看到生活的丑陋――欺骗、不忠、侮辱。在那一刻,她只想摆脱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回到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但是,在父母的劝说下,她妥协了。同时她知道一直敬仰的父亲,年轻时如同丈夫于连,与众多女人做过荒唐事,于是那一点点抗争的力量都没有了。

  虽然她决定不再将心思放在丈夫身上,看上去,她不在乎丈夫的不忠――他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实际上,她的懊恼、恨,并没有消失,只是深深埋在心中,连她自己都不曾发现。这在她诞下儿子之后的生活,得到很好的证明。

  她将所有的希望和爱的渴求放在儿子身上。少女时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于连身上得不到的忠诚和爱护,都寄托在这个小生命上。因为丈夫不受控制,而儿子,她想她可以一辈子把他留在身边。

  “从此她只有一个念头;她的孩子。她立刻成了一个盲目地溺爱的母亲,正因为她在爱情中受了骗,她的希望幻灭,她的母爱也就显得特别狂热。”

  当她发现丈夫跟伯爵夫人私通,她装作不知道,也并不伤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既然以前可以忍过去,为什么现在不能忍?但她不是真的心如止水,那些懊恼、无奈和憎恨,都是加倍压抑在心上。她不能化解,更加空虚和孤独,于是她加倍爱孩子,一刻都不想离开儿子。

  “她觉得生活在自己周围的,都是一些精神上不健康的人,这才使她心灵上感到孤独;虽然她也突然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装着笑面,伸出手去接待伯爵夫人,但是她内心的那种空虚之感,和对周围人们的鄙视,却越来越扩大起来,把她整个包围了。”

  可见,她对儿子的爱,夹杂着情人间的爱,一种极度占有和爱怜,带有殉难者要牺牲自己的狂热。但是儿子到底还是一个人,一个长大后会有自己意志的人。由于儿子长期被溺爱,变得贪得无厌、自私卑鄙、无心读书,后来放弃读书去赌博、跟妓女私奔、散尽母亲家财,似乎也不见得奇怪。对儿子带给她的伤害,她如同忍受丈夫不忠般默默忍受,并继而用更强烈的希望去期待儿子回到她身边。她并不恨儿子,而是恨“从她身边带走她儿子”的女人,一种本该是在情人身上体现的嫉妒,由于一直被压抑,此时已经转移到儿子身上。

  “她感到在她和这个女人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她觉得宁肯丢掉她的儿子,也不能教这一个女人来和她分享她儿子的爱。”

  可以说,约娜最大的错误,是她一直希望能够得到一种确实存在的幸福――可以留在身边的人、生活的美丽和永远的幸福。她看不到人生的多变和复杂,一开始看到的,是生活美好的一面,当梦想破灭时,她只看到生活中丑陋不幸的一面。所以约娜的人生,是失衡的,她的生活是“无目的”,因为她企求的东西,并不是能真正掌握,并不是她自己努力得到的。她的空虚和无聊,与她所憎恨的贵族没什么不同――这大概是贵族阶级所共有的特点。

  与约娜作对比的,是曾经与于连私通的仆女罗莎莉。在她生下于连的孩子之后,于连一心只想把她跟孩子赶走,不给他们一点钱。是约娜父亲用了一万多来为罗莎莉找了个老实庄稼汉,用婚姻来掩饰了这则丑闻。所以罗莎莉,从来没有想过生活是有多么灿烂和美丽。虽然文中没有过多阐述她离开约娜家后的生活,但是可以想象到,罗莎莉心中没有抱多大期望,只想踏踏实实生活下去,老了手上有点钱,可以安稳渡过晚年。罗莎莉对婚姻生活的期望,完全是建立在“生活”、“生存”的基础上,所以她的晚年过得比主人约娜要好得多。

  那么,婚姻幸福是怎么得到的呢?

  我想起当中国的包办婚姻遇上思想开放的浪潮时,那种门当户对的婚姻被打到地狱,人们高歌自由恋爱的伟大。慢慢地,自由恋爱的人们,在踏入婚姻后,感觉到不那么“自由”和“美好”,于是认为,恋爱和婚姻是对立的,或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恋爱对象不同于结婚对象”等等。

  但我认为,这种对立是说不通的,是畸形的。婚姻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只能算是一种形式。犹如学历只能证明你受过教育,但并不能保证你真的获得智慧。人该好好生活,要么一个人生活,要么两个人生活,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爱情说到底,是一种欲望和激情,转变为共同生活的愿望和动力。约娜及众多人的不幸,是将婚姻想成一个美好的实物,而没有考虑到生活的各方面。

  有人说,爱情是美好的,一想到婚姻的油盐酱醋,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是真的么?是谁界定了,这种基于生活需要的考虑是美好或不美好呢?于我看,没有什么美好和不美好,生活就是如此,既是这样,又是那样,既不是这样,又不是那样。感情、婚姻等等也如此,无谓加上我们玫瑰色的幻想。

  (二) 孩子的教育

  人这种生物很奇怪,好像总要抓住什么东西。当还是婴儿时,弱小的手指一旦触到物体,就会紧紧抓住;长大后,死心塌地地经营着友谊、爱情,并十分确信会长久不变;到生了孩子,人变老时,唯一希望就是养儿防老。

  约娜抓不住丈夫的心,父母又相继离世,最后孩子也弃她而去,是结尾时,儿子跟妓女生下孩子,养不了,丢给母亲,约娜才感觉到,她又能抓住一样东西,立刻有了生机。

  但是,这些真的抓得住么?想一想,如果儿子的孩子突然害病死掉,或者如父亲一样,离开了,约娜会怎样,生活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没什么可以抓得住,包括从我们身上掉下来的孩子。

  我想起之前我遇到的一个女孩。女孩家境富裕,父母把五个孩子都送到世界各地读书,但是却要求孩子毕业后回国,留在他们身边。女孩的哥哥姐姐都遵循父母意愿,一一回国,根据父母喜好挑选工作和配偶。但这个小女儿,却是一个大大的变数。女孩在澳洲完成学业,并交了一个瑞典的男友,不想回国发展。于是女孩父母一时以“断父母子女关系”来要挟,一时用“身体越发糟糕,心脏肿大”来打动,简直是无所不用。女孩陷在两难的困境中,除了痛苦就是无奈。

  这是爱么?不是,这只是一种占有欲,以爱为名的自私。就如男爵对约娜所说的:

  “约娜,你没有权利来支配这个孩子的一生。你现在这种想法是最没有出息的,几乎是犯罪的,你为了个人的幸福而去牺牲你的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如同弄清“爱情是什么”、“人生的本质”一样复杂。但是无论怎样,父母都不能基于自身欲望和满足来培养孩子。任何过度的严厉和过度的溺爱,都是有害的。过度严厉,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心灵会扭曲;过度溺爱,会耽误孩子教育,最后一事无成。

  我还没有做人父母,对于这个话题,只能够结合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来思考。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通用的,因为人性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令到孩子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即是父母要做的事情。

  (三)人生的多变

  在所有事件的底下,其实隐藏着一个暗示:人生是捉摸不定的。

  当约娜从修道院回来,她想她的人生应该是简单和快乐,每天都充满小惊喜,但偏偏现实生活是多苦多难的。当她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跟于连凑合着过,对他的不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私通的男女被伯爵锁在牧羊人的流动小屋里,推下了悬崖,死掉了。母亲的死,同时让约娜发现,母亲当年是别人的情妇。后来在儿子抛弃了她、生活只有绝望时,她抱回了自己的孙女,为她麻木的生活,注入了一道暖流。

  约娜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一直受命运的打击”,甚至到后期,将一切苦难都归于自己“对上帝不够虔诚”。约娜的希望和幻灭,也是跟随生活的起伏而改变。约娜看不到生活的无定性,人生的多变,于是她做了生活的奴隶,一生受着所谓“命运”的摆布,将自己的苦困归于命数,而不作积极有用的努力,去为自己谋幸福。

  《鲁滨逊漂流记》中,对命运也有一番讨论。鲁滨逊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感到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将自己推向这条路,而不是另外一条路。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使我们过着某种生活。但是鲁滨逊的命数论,是积极的,在任何一个困境中,他总是用最大力量去生存、谋出路。约娜的命数论是消极的,因为她没有想过,自己为自己制造了不幸,而且在困境中,是她把自己推向更深的苦困中。约娜不能拯救自己,一部分原因是她与世无争的天性,一部分也是贵族阶层所特有的软弱。

  从经济层面说,约娜屈服于命运,也是由于她的财富是承继而来,而不是自己挣回来。曾经有人讨论过“娜拉出走后会怎样”,同样的,想象一下,约娜抗争后会怎样。结婚后,约娜从父亲中得到的所有财富都归丈夫掌管,她不是没有考虑过出走,可是一想到自己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就放弃了。不通过劳动而来的财富,不是真正的财富;不通过劳动而为自己挣面包,也就无法了解人生,也没有坚强的心去承受种种不幸。

  于是约娜消沉、悲观,既无法了解人生的幻变,也无法在幻变下独立生存。她的无聊和空虚,占据了她的心,直至把她的青春、好奇、活泼,一口口吞掉。

  结尾罗莎莉为人生做了最朴实的总结:

  “你瞧,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本文标题: 一生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6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黑色警报》经典影评有感《陆小凤(1-4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