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武德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1-07 12:08: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柯林武德自传》是一本由(英)柯林武德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柯林武德自传》精选点评:●从柯林武德身上看到了一种可称作使命感的东西,我想这应该也是自己所一直以来想要拥有的东西吧。

柯林武德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柯林武德自传》是一本由(英)柯林武德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柯林武德自传》精选点评:

  ●从柯林武德身上看到了一种可称作使命感的东西,我想这应该也是自己所一直以来想要拥有的东西吧。

  ●一个有资本自信甚至自负的男人。

  ●游哥推荐。确实比《历史的观念》好读多了。当得起清楚明白这四个字。不是从已知到未知,而是从不知到知之。说穿了其实挺简单的,但是不说可能永远也转不过来弯。历史学家研究的过去并不是死去的过去,而是在某种意义上仍然在现时世界中活着的过去(92)。历史知识就是历史学家正研究着的那些思想在他自己心灵里的重演(105)。在重演的过程中,新的东西实际上也就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了。

  ●2008-2019 深圳时期 可恶的臭虫

  ●在我心里最接近真理的观念

  ●在柯林武德看来,提出好的问题比单纯的批评重要的多,顺便他批评“实在论”可真是够狠的。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去思考问题,把握彼时彼地为何为产生那样的结果。历史从来不是“断代”的,一切都处在渐变之中,旧的历史并不会消亡,只是以另一种姿态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新的时代。

  ●治思想史的人当深读此书,尤其要理解柯氏“问答逻辑”之旨。

  ●當作模範學習

  ●任军峰的课,以此书作为开头,以尼采的《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作为收尾,以一堆当代人的当代史而不是二手研究填补其中,现在想来,着实耐人寻味。

  ●如此优秀

  《柯林武德自传》读后感(一):一本“思想的自传”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一样,与其把它当作一本自传,不如把它当做一本有关思想的历史学。

  Collinwood 开拓了历史哲学,而这本书,就我个人感觉,哲学意蕴远少于史学意蕴。 相比于一般的哲学著作,纯理论性的思辨并非本书所特意突出,而那种在历史的脉络里逐渐梳理和探求的哲学韵味才是《柯林伍德自传》的精髓所在。

  《柯林武德自传》读后感(二):問答邏輯的魅力

  其實越來越覺得現在自己讀的書已經超越了我評價的能力範圍,每一本書都是教科書,對教科書的評價至多只能說是否對我的思考方式產生影響,而無疑那些經典都有這樣的功效。

  科林武德提出了問答邏輯,來反駁批判羅素等人提出的實在論。整本書就是他提出自身觀點,演繹并論證,修改完善的過程。越到後面越是精彩,並且回答了我一直以來關於歷史的一些疑惑,難怪老是要求第一本必讀書目就是這本。

  《柯林武德自传》读后感(三):随便写写

  相较于经由诺克斯等人整理而成的略显驳杂的《历史的观念》来说,这部《自传》更多地显示了柯氏思想的连贯性。对柯林伍德大名鼎鼎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部自传提供了许多背景,如具备一定科学史素养的作为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柯林伍德。而这些思想论断的形成,毫无疑问要放置于整个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大脉络之中才能得到更好地理解,柯氏的思想也是关照着哲学与历史学两个学科的发展而形成的,更不能忽略作为他者的格林学派、实在论(不太懂哲学,但柯氏对此的批判仍要持审慎的态度)、兰克史学等,这些都是其思想形成的对照,在与他者的对照之下方能凸显自身价值,也方能形成个人思想。同时,也不能忘了那句人人皆知的话背后的一整套大逻辑,作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限定或前提的,如「问答逻辑」,「活着的过去」,哲学与史学的汇合「历史哲学」,作为终极目标的「培根」革命式的历史哲学(从这一点看,柯林伍德要追求的似乎还是一种科学化的史学),也要注意柯氏理论中对学术史的关注,只有加上这些限定与目标,才能真正还原柯林伍德的思想。而柯氏的「问答逻辑」也有其自身限制,如见木不见林等等。纵然他的理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没有理论可以),但时至今日,也依然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点启发。

  《柯林武德自传》读后感(四):不系之舟,白云出岫

  時光流逝。倏忽而至又刹那远去的,除了无从捉摸的思緒、灵感,就是变动不居的时间了。最近读完了《柯林伍德自传》,也开始读柯林伍德的《自然的观念》,对meta-philosophy及问答逻辑有点兴趣,读之受益匪浅。

  柯林伍德的《自然的观念》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希腊思想家把自然中心灵的存在当作自然界规则或秩序的源泉,而正是后者的存在才使自然科学成为可能。”相对於今天自然科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言,希腊思想家可能会显得落伍。但他们对智識的追求精神,以及对心灵的探索与发掘深度却是今人所远远不及的……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人们就一直与自己心灵的dialogue,“认识你自己”这句希腊哲学的箴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反观今日,哲学问题不再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类所追寻的方向,贵国人更是陷溺於逾份的欲望狂涛之中,很少有人真正关怀人类心灵的攸归了。

  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最应深铭於心的,是下面的一句话:“我只是在历史实践的探索中重新发现了培根和笛卡尔早在三百年前就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所阐明了的原理。他们都曾清楚明白的说过,知识仅仅来自对问题的解答,而问题必须是正确的并必须以正确的顺序发问。”这种说辞与John Locke的获取知识的四条途径(铭刻於心、传统、感觉经验和神启)有所区分,但亦是一种不错的认识论的泉源。我近年对神秘莫测、变动不居的人性颇感兴趣,认识论、方法论可以说是探究人类知识来源路径与问答逻辑下深藏的人性的钥匙。

  柯林伍德还是坚定的民主制捍卫者。他在自传中写道:“作为政府组织的一种形式,民主制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它是一个幼稚园,各种政策以公开的形式蕴釀成熟,而不是一所邮电局,只会向被动的国民分发现成的政策。”这和胡适先生在民国大陆时期所倡导的“民主是幼稚园政治”不谋而合。极权政治的特征就是,向国民灌输、下达机械的指令及意識,而缺乏common sense的国民只会像“卡住的磁带”重复着相同的声音(英剧《Doctor Who》),平庸之恶攫住了心灵贫乏、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费拉顺民的思维和行动。而這些,很容易就可以从帝吧出征台湾facebook事件中得到精确的摹本,实在是充满tragedy sense的事体。

  柯林伍德让我看清了实在论、实证主义哲学的谬误。柯林伍德的观点是“在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之间断然划界必然陷入谬误,因为这种划界预设了哲学问题的永恒性。”正如后来脱離维也纳学派的卡尔·波普尔所认识的那一样,事物都有可证伪性。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层面的命题,这是实证主义哲学悖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自然科学的“实证”,还不足以解释宇宙间的事物,任何一种理论也不可能避免“可证伪性”。David Hume的箴言“依次发生的事体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言犹在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哥德尔的测不准定律,亦可以证伪实证主义哲学的逻辑,无需赘述。

  言尽於此。岁月不居,“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觉时常攫紧着我的内心。知音難覓,這种情愫,一直萦怀不去……也許,这就是上帝对我们的试炼。庄子云:“终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诚然如是。然而,我还是觉得,在智識之海泛不系之舟,也是人生路径之明智选择。智海扬波覓孤帆,白云出岫寓遊魂……

  《柯林武德自传》读后感(五):柯林武德式的思考

  最早听说柯林武德这个人,是在读书时上的一门“西方史学史”课上,当时老师提到他的观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后来在很多场合,随便问一个学习历史的学生,都会这么一句。这就让我越来越羞愧,为啥同样学历史的,我就不知道呢?或者何时我也能有那么一句标签式的短句让世人铭记。

  但对他的那本《历史的观念》,我是从来没有翻过,看到那么大的部头和里面有点艰深的语言,一下子就把我对柯氏的学问敬而远之。幸好有这么一本简短又易读的小书出现,才让我有机会了解这会在历史哲学领域作出过关键性贡献的伟大哲人及其思想。

  从《自传》一书开头,我就被柯氏那份强烈的自信和精彩人生所吸引,从小的机灵聪颖、天资过人与在Rugby 公学中被老师所压制的生活及其在Oxford U获得的极大自由的读书空间,再到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点和哲学思考方式,以及一直提倡的在哲学研究中要重视历史与考古的材料而非那种纯粹的哲学思辩语言的交流;最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写了这本小书,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做出了应有的成绩,尽管他只生活了短短的54岁,但是成就之大绝不会少于那些长寿者。

  整本书给我的启发是,一要掌握好一两门外语,并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研究当中,扩展自己的研究空间;二是要有良好的思维逻辑和优美的文笔,这会扩大你的读者群并提高知名度;三是要在自己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的理论方法和论证模式;四要有扎实而广博的知识和一颗专注的心以及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并愿为他的改变而思考、奋斗,穷尽一生。早上六点四十分,在天际变得明亮,太阳自西向东而升,宁静园子开始动起来时,我合上了本书,前后近半日的阅读,换来的是柯氏一生的思想,虽然还不能完全消化,但这一部浓缩作者一生的小书,给人留下的思考空间和所要继续探索并解答的问题还有很多。

  想想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哲学学科进入的一个瓶颈时期。虽然我们能接触到的材料在增多,信息在扩大,交流更便捷,但有柯氏那种对当时热门知识和学派的研究的不迷信及其进行长时间的辩驳与思考,并且为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式而孤独奋斗的人,我想,恐怕并不多。而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些“不合时宜”天才的出现,可是,纵观身边的环境和学人们的研究,我在担心,会有这样的天才出现吗?我们等待给我们带来shock的时候会远吗?亨佩尔-波普尔提出的历史解释中的覆盖律模型(the covering law model),及继承柯氏的重演论(the theory of re-enactment)和在德雷等人进一步发展的逻辑关联论证(logical connection argument)的分析历史哲学,随之兴起的叙事主义历史哲学这一有着浓厚后现代后彩的历史哲学。历史与哲学的结合,历史与文学的结合,都让我们看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出的理论上的神奇效果;由今视昔,他们的共同结果都在于在两种主要学科的结合之后,用何种方式将理论表达出来的困惑,是telling a story?还是creating a theory?这种困扰就前两种理论已经不成问题了,因为他们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有了一个较深的叙事范式;但就现今而言,对于“创新”,理论的创新和学科的生存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又会有哪一些(位)“盖世英雄”来拯救这个不冷不热,欲还生而不能的历史哲学领域呢?希望我们的等待不会太久!

本文标题: 柯林武德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6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深狱父子情》经典观后感1000字《起死回生》经典影评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