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导演对话录》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0-27 10:58: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世界导演对话录》是一本由[美]伯特·卡杜罗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世界导演对话录》精选点评:●对话嘛●感觉还行吧●孟凡送的2019419●最喜欢雅克塔蒂,我和他都

《世界导演对话录》读后感精选

  《世界导演对话录》是一本由[美]伯特·卡杜罗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导演对话录》精选点评:

  ●对话嘛

  ●感觉还行吧

  ●孟凡送的2019419

  ●最喜欢雅克塔蒂,我和他都有深刻的怀旧情结。

  ●我就看中了黑泽明说的那句:毕竟,与谈论作品相比,创作者并不需要说太多。

  ●张艺谋狠狠打了自己的脸。黑泽明很真诚,维斯康蒂我喜欢:“不结婚但有孩子是最好的”

  ●对话导演,受益良多。

  ●每個人都透過偏見和狹隘看世界。好的採訪需要好的提問。

  ●大师 你们教教我啊

  ●【阅读时间:4小时】从图书馆借来,今天总算是在最后一天给读完了。还是有许多有趣的真知灼见的,但是也就是作为一个补充阅读或是大杂烩式阅读为好。比较有印象的是张艺谋说第六代导演想的太多没有冲劲儿,以及伊朗导演阿巴斯把对于审查解放创造力的看法。塔蒂则说喜剧就是嘲笑别人的笨拙。

  《世界导演对话录》读后感(一):【书评人俱乐部】评《世界导演对话录》

  太多人看电影,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关注电影背后的人物,比如导演,制片人,很多人只是以娱乐为目的,比如像我这样的观众。不过看的多了,也会或多或少的对自己喜欢的电影多一些关注,会对某一种类型的电影情有独钟,自然会去了解它的导演,它的背景。

  《世界导演对话录》这本书由曾经就读于杜兰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任土耳其伊兹密尔经济大学传媒系教授,教授电影史、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的伯特·卡杜罗所写。由此可见这本书专业性之强。不仅仅如此,此书作者的文章与评论曾发表于《耶鲁评论》、《剑桥季刊》、《电影季刊》、《电影学报》以及《影视评论季刊》上;曾撰写、编辑并翻译过许多书籍,包括《银幕写作》、《工作中的巴赞》、《罗伯特·布列松的电影》、《维托里奥·德·西卡》和《玩乐电影:电影演员谈技艺》。可见他对电影研究之深。

  带着对作者的崇拜以及自己对世界名导演的仰慕我开始了对这本《世界导演对话录》的阅读。

  这本书按照地理位置来编排,先是讲述了意大利导演卢奇诺·威斯康蒂和埃曼诺·奥尔米;接着是法国的雅克·塔蒂、埃里克·侯麦、弗朗索瓦·特吕弗;比利时的达内兄弟皮埃尔·达内和吕克·达内;日本的黑泽明;印度的萨蒂亚吉特·雷伊;伊朗的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中国的张艺谋;英国的迈克·李、肯·洛奇。

  作者说他很享受采访这项工作本身,在每次采访前,他都会进行全面的准备,在阅读每一个导演的访谈录中,我这个非专业人士能明显感觉到作者的用心和敬业。作者在序中也说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他想采访的导演并未采访到,这本书收录的只是在地域上有代表性,在艺术上也具有代表性的导演。

  每一个访谈录中作者都会围绕自己前期准备好的中心议题去讨论,有的访谈作者直接跟导演大腕开门见山,直击主题,有的作者会巧妙含蓄慢慢引导直至采访到自己想要的主题,甚至还有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作者依然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大胆向对方提问,哪怕对方会有过激反应。

  采访到这么多导演,大概只有张艺谋我比较熟悉一些,作者说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中国电影带到了西方,以前真不知道他有如此高的成就,其他的导演都不熟悉,不过作者都给予了很高很好的评价,通过作者的介绍让我这个对电影兴趣不大对各大名导演相知甚少的观众有了看他们电影的兴趣,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导演访谈录。

  《世界导演对话录》读后感(二):张艺谋黑泽明雷伊

  有好多年没看电影了,准确来说毕业后就没进影院了,都是在网上蹭免费电影看。好电影会给人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和震憾,那种来自视听的冲击和它传递的思想,让人觉得发钱买票是值得的。近年来最喜爱的电影是阿凡达,无法描述它带给我的视听冲击,只能说太好看了。爱看电影,自然也会关注电影的创作团队,但是关注明星的成份居多,关注其它成员就少很多,犹其是灵魂人物导演,有时候真的知之甚少,能记得名字的国内导演也说不上十个哦。

  这本书对世界知名导演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访谈的方式记录电影和导演们的成绩和特性。只是好多名导都是成名于很多年前,我所关注过的也就只有这三位了:张艺谋黑泽明雷伊.

  张艺谋的作品是令人难忘的.早期的电影很棒很棒,很大气,而且有灵魂,比如<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莫言曾回忆说,当年张艺谋去找他的时候,穿着胶鞋站在楼梯上,第一感觉像个农民,他根本不相信他能拍电影.象征性的收了点版税就把改编权签给他了,根本没指望有什么结果.张艺谋靠这部电影一举成名,进而成为了中国导演界的NO1,老谋子独到眼光和智慧和技术都令人崇敬,其实中国人很感谢他为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 我们都很爱戴他的,只是从<英雄>之后的作品,就没有以前的电影那样有极鲜明的个性和冲击力了.27岁去上大学,在1978年,那个时代27岁的人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他有胆量为梦想博一把,是很不容易的.他说是给当时的文化部长写信,获得了批示才进了电影学院,那真是个伟大的批示.

  黑泽明的知明度就极高了,很多艺术成就以及作品都传颂广泛,只是他所处的时代离我们有点远了,几十年前了吧,所以现在要说他带给我们的影响,还真说不上来,只是关于他的许多记录常常在媒体上看到而已.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喜欢印度电影,印度的灵魂导演雷伊,他的电影世界同样美伦美奂了,印度的文化太深厚,史诗巨著给雷伊的作品做足的奠基,<人民公敌>至今还在全世界各地演着,电影及话剧多种形多的传播,让它深入人心.雷伊把来自印度的史诗进一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永恒永久

  lt;世界导演对话录>综合的世界名导们的思想,见解及能他们的成长过程,给我们呈现了电影世界雄厚的传承力量!

  《世界导演对话录》读后感(三):《世界导演对话录》:电影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可以从本书作者伯特·卡杜罗选择的被采访导演里看到作者的电影口味:即便是在好莱坞式电影独霸市场的情况下,作者也没有把任何一个好莱坞导演收录在这本采访谈话录里,不仅如此,他简直是把整个美国电影都封杀了——没有任何一个美国导演在他的采访之列。能让他采访的导演,不仅仅是功成名就而已,他们的功成名就无一不以自己的特色和他所在的国家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伟大的电影就像是文学名著一样,值得反复观赏和推敲。在一个研究者加电影狂热爱好者的眼里,好莱坞电影就像是简单的元素拼接,节奏超快场面酷炫但却新意鲜有,其实在艺术里,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特色。

  这十二个导演各有各的风格和拍摄习惯,他们拍摄的焦点也有所不同。比如意大利的早期的电影家更注重的是电影的“功能”,维斯康蒂和奥尔米的电影都有阶级的痕迹,他们电影都非常地深刻,但也难免带有过多的个人政治倾向,其实导演们都会被时代影响。

  二十世纪中期到后期的法国电影则非常有意思。其实他们已经非常具有“娱乐”的模型了,但是那个时候的电影都非常“有理有节”,不像意大利两位导演那样刻板,又不像后期霸占市场的美国电影那样“速食”,他们把浅白和深刻结合地很好。那时的法国电影涌现了大量“摩登”的元素:在形式上既有惹人发笑的默片喜剧,也有配乐和电影互相作用的现代电影;在主题上法国电影开始变得深刻且多样,既有对生活本质人生意义的探讨,也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叩问。电影开始渐渐地百花齐放。

  到了以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电影,特色强到让欧美耳目一新。军队、政府、战争、历史,是与非,对与错,正义与伪正义,公平与伪公平,配合上日式古典剧的节奏,简直给黑泽明的电影贴上了超高辨识度的标签。

  对于身处不太发达国家的印度导演和伊朗导演,他们的电影更加地现实。对于本国内看不懂电影的群众和国内匪夷所思的审查制度,他们都学会了接受,并且在规则范围内找到了更多的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而对于我们都熟悉的张艺谋来说,他的特色有主题上深刻的特点,但有时他更注重对视觉美学以及电影结构上的追求。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色彩鲜明,节奏得当,极具美感,看起来赏心悦目。可能国人还不是完全接受内容简单但形式丰富的电影,但是他的电影不能不称为特色鲜明。

  《世界导演对话录》读后感(四):精工细作大多是作坊活儿— 《世界导演对话录》书评

  伯特•卡杜罗,曾就读于杜兰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任土耳其伊兹密尔经济大学传媒系教授。他教授的课程包括电影史、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以上是这本书的背景,卡杜罗的这本书写的绝不草率,在访问每一个导演之前,老卡都要讲这个导演的经典名片的碟片看一遍,然后拟出要问的问题,最后艰难约谈。很多导演很难约上时间,所以本书其实是一部精打细造的作品。

  老卡提问的顺序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读每一篇访问都可以感受到,访问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而展开的,有的是开门见山,有的却兜兜转转,即便是直来直去的访问风格,有时候还是需要提几个让导演起急冒火的问题才能激出他的真心话来。而有时导演的回答出乎意外,老卡需要随机应变将谈话引导到设计好的议题上,所以说这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过程,提几个让导演生气的问题跟狗仔队为了吸引眼球而提的那种2B问题有着云泥之别。

  本书按照地域编辑,先是欧洲导演,接着是东方电影,最后是英国电影。而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美国电影导演居然没有!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流水化生产的电影的不喜欢吧。而文中导演们被采访时,大多谈到流水化工业生产出来的电影是多么面目可憎和无聊。可以说跟卡杜罗心有戚戚吧,至于是卡杜罗选择此类观点的导演专门进行采访,还是好电影必然是倾尽心血的手艺活儿,我辈读者见仁见智吧。有点奇怪的是张艺谋,张艺谋前期的电影还是很有思想的,有激情,其实后期的电影已经很明显地烙上资本运作的痕迹,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里要挑选张导演进行采访?也许是那种对细节的钻劲儿是一个作坊主应有的认真劲头,这一点跟卡杜罗有了共鸣吧。在对张艺谋的访谈里,所谓大国天下的意象说的云里雾里,但是对色彩的讨论却条目清楚,似乎暗合我的推论。

  我个人比较喜欢法国电影,就单聊聊法国电影吧。法国电影属于欧洲电影,一般人的印象属于难懂。其实不然,电影器材虽然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电影作为娱乐,那种精神内核却是发源于法国,所以最初的类型片都是法国出来的。访谈采访了四位导演,第一位是喜剧和音乐导演雅克塔蒂。他不是最有名的喜剧导演和演员,但是访谈释放了这么一种精神--喜剧要真实展现生活,贴近生活。塔蒂有自己很成功的经典喜剧人物形象,并在访谈中详细探讨了自己的喜剧形象邻家大叔和卓别林形象的不同。他举了一个例子,同是参加葬礼,邻家大叔会碰到备用轮胎掉下车,他捡起轮胎,而轮胎上沾满野花成为画圈,这是自然发生的;而卓别林就会拆下备用轮胎,自己动手做成画圈。一个自然天成,一个动手改变,观众都会笑,但是内涵大大不同。读到这里,我才明白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那个有名的桥段的喜剧精神其实是继承的欧洲喜剧传统:一个人点好餐,又不要了,正好这时又有一人来吃饭,侍者就推荐了前一个人不要的食物,在第二人点餐之后,侍者转手就把第一人不要的食物转送第二人,第二人瞪大了眼睛。初看不甚好笑,但是越想越好笑。和美国那种先是爆笑,接着没什么回味的笑很不一样。

  书中干货很多,单是塔蒂描述法国总统就职仪式上的搞笑场面就值得上这本书的价钱,我读这一段时在地铁上笑得直打跌。有志于电影的人,自不待言,肯定能获益良多;但是对无志于此的人,此书也是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的好书。在我读过的书里,给它top5%的得分是很恰当的。

本文标题: 《世界导演对话录》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1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鲁迅的最后十年》经典读后感有感《不悟》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