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8-01 08:34: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是一本由赵俪生高昭一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精选点评:●我在兰大的时候,他正好去逝。整理原来的读书笔记,正好看到,随手记上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读后感摘抄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是一本由赵俪生 / 高昭一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精选点评:

  ●我在兰大的时候,他正好去逝。整理原来的读书笔记,正好看到,随手记上。其中还记到黄胄。另外我记得是他把清华的老师骂了一遍,居然笔记中没有。

  ●赵俪生这老头得罪人的功夫真是一流,清华的老师除闻一多与叶公超都被痛骂(记得在学术自传中还表扬过钱稻孙,时任清大图书馆长),进入体制后又触怒了成仿吾与郭沫若,晚年访美还与杨联升冲突。以至于所带的第一届研究生答辩时被围攻,申报博士点居然评委15票全部弃权,也算奇闻一件了。

  ●淡墨刻画昔日苦难,于无字处读出痛苦。赵臧否师友篇章颇有八卦风,另有美国行日记更真实。

  ●其实人的命运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选择所造成铸就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因了个人作用才会发生,“反求诸己”,或才是最恰当的救赎?

  ●真話啊,人際關係決定命運啊!

  ●挺好挺好

  ●很好很强大

  ●“北大老师大穷清华燕京可通融”

  ●通宵看完。。性情中人。。对我从前采访过的一位老先生略有微词。。看完本书。。很想再去拜访一次,听听当事人说法。。

  ●装帧丑极。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读后感(一):那个时代的自由主义者

  赵老先生的回忆录,并不十分有文采,甚至有些琐碎,但能更了解那个时期的人性,也有帮助进一步理解现在的中国。才读了四成,突然有感而发,谁成想豆瓣嫌我评论太短了。P136~139华岗校长,忍住泪在轻轨上细细得读,只为这真实存在的人物的命运。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读后感(二):读《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是赵俪生自传《篱槿堂自叙》和高昭一自传《回首忆当年》两书合辑,赵书已于1999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版有增补;高书则是首次公开出版(2019年)。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读后感(三):赵俪生提到 阎若弼、黄公渚 很惨

  这本回忆录中提到很多学问深厚的先辈,丁则良、阎若弼、黄公渚、金应熙等等。文革时候处境都很惨。

  丁则良,何炳棣说其有大历史家的潜质;

  阎若弼,其《唐诗选注》可以看出文学造诣高深;

  黄公渚,诗词骈文绝妙之极,书法绘画也是一时俊杰,这部回忆录里也有童书业到大年三十在黄家蹭画具的记载,可是我记得有一个记载说黄先生和妻妾四人围坐一处,一瓶农药轮番喝来自杀的惨状;

  金先生就不说了。

  我只能说这部书不如朱东润先生的自传,更谈不上何炳棣先生的那部读史阅世六十年,里面很多内容没有表现出来,或者是作者本就没有多少东西------当然是以大历史学家来看,尤其是那个去美国的日记写得实在跌份。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读后感(四):很遗憾,缺了学术反思

  知道这本书很早,但促使我去读还是因为钱理群的一篇书评。

  掩卷思之,第一是感谢作者。说实话说真话,文字有学者味道。清华园里教师众生相,不再是以往笼统的“高大上”。清华园里因为抗战走出来的学生,除了到西南联大或者到延安这样两条道路,还可以有其他生存模式,尤其是可以先到延安再走出来。在华北大学,成仿吾的一派左派做派(我很得意这三个词儿连起来)。文革后五个博士生答辩过程中的风波(其中包括当下大名鼎鼎的秦晖)。这些都是可以为我们解惑增进经验的地方,比起那些轻飘飘、炒冷饭的文字,特别值得人尊重。

  第二是有些遗憾,要为传主的一生以及这一本书发出一声叹息。这样一位具备潜质的学者,以“土地革命史“和”农民战争史”为研究方向,在封闭的中国经历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但传主在书中却没有对此加以总结和重新认识,没有学术反省。高昭一曾经提到赵俪生在学术高峰时期一年发十四篇学术论文,但写的是什么,基本学术思想是怎样形成的,都被掠过。读到传主到美国访学受到冷遇时,我心里实在有些不忍。最可叹的是他本人对其中缘由没有清晰的认识,简单地将这样的冷遇归结为自己不善积累”人脉“关系。也就是说,在一个异化的环境里,受害者本人也在不知不觉间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了,最终使本书没有跳出”控诉“的巢臼。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读后感(五):苦难的学人

  十年前,俺还在长春市南关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念书的时候,听系里的老师说,俺们学校最牛的系其实是历史系。心下对幽深的史苑充满向往,于是想起当年报志愿的时候,如果不填中文系,一定会是历史系 。而赵俪生六十年前就在俺们学校历史系呆过,起因是这样的:时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副局长的赵俪生与郭沫若交恶,呆不下去了,托艾思奇找关系介绍到了东北。在俺们学校呆了两个学期,又不如意,适逢山东大学聘书至,于是又去了山大。即使没有山大的聘书,俺也觉得他呆不长,因为不二年成仿吾到俺们学校履新,他跟成校长的关系亦不好。

  这本书可以看做是赵俪生的一部回忆录,亦是知识分子的官场现形记。里面写到童书业,一个能把《左传》背的跟读课文似的历史学家,在风暴到来之前的苦闷、困顿、扭曲变形,精神压抑如同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种种怪态呼之欲出:赵先生小女儿三岁的赵红跑回家,看到正在午睡的妈妈高昭一床头跪着一个瘦老头。高先生醒来,才发现是童先生。原来,童先生写过一份交代材料,想取回来,又不敢自己去,想找高先生代劳。看到高先生在午睡,就不敢惊醒,或许因为紧张,只好跪在那里。这份材料说:美国中央情报局指挥的一个反革命集团,头头是他的老师顾颉刚先生,各地有代理人,上海是杨宽,山东是王仲荦,东北是林志纯,底下还有一句:“我和赵俪生也是其中的成员。”赵先生马上找到组织部长,要来这份材料,当着童先生的面,把材料在一个盆子里烧了,童先生方始释然。(第162页)

  (俺在这里多说一句,林志纯亦是俺们学校历史系的老师。)

  赵俪生写到知识分子不仅受到外在的压迫,内在的彼此倾轧也很严重。因此运动一来,正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作故乡。对于这一点,俺深有体会,当年在长春高等师专读书时,整个中文系很不太平,各种派系抢班夺权,只剩下门口两个狮子还有点荣国府的味道。赵先生在书中对知识分子间的群丑多有揭露,可以编进新中国版《儒林外传》,看来知识分子的狂傲凶狠不独于今,自古已然。赵先生是自由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在一个不允许个性的社会里,这种个性就是一种灾难。因此,新中国历次运动几乎全有波及,算是一个“老运动员”了。虽然历尽劫波兄弟在,却仍然不懂得政治,不懂得在中国关系就是生产力,为此文革后他的第一批研究生答辩并不顺利,而赵先生的好朋友王瑶的研究生就能顺利通过,何也?赵先生把中国的学术界看的太单纯了。

  (俺在这里多说一句,钱理群是王瑶的第一届研究生,可参考钱理群文《呼唤学术自省精神》。)

  赵先生1934年毕业于清华西文系,跟钱钟书、季羡林脚前脚后进的同一系,书中忆及清华园求学时光,对老师亦置批评:吴宓有些神经质;冯友兰岸然道貌,俨然夫子转世;张申府课上很少讲课,专骂蒋介石;某系主任全靠念笔记为生……有些老师的课,确实不怎么样,如刘崇宏的世界通史和雷海宗的中国通史,纯乎是一大堆资料,无转述、无摘引、无议论、无概括(第31页)。而当时西语系的外教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在美国只是教中学的料。

  同样的话,在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中亦所在多有也。

本文标题: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8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夏日大作战读后感精选《白雪乌鸦》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