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摩拉》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8-01 08:30: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蛾摩拉》是一本由罗贝托·萨维亚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蛾摩拉》精选点评:●我宁愿相信是翻译太直白●我读过最精彩最震撼人心的纪实文学,大量细节描述令人胆战心惊!像R级恐怖片

《蛾摩拉》读后感1000字

  《蛾摩拉》是一本由罗贝托·萨维亚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蛾摩拉》精选点评:

  ●我宁愿相信是翻译太直白

  ●我读过最精彩最震撼人心的纪实文学,大量细节描述令人胆战心惊!像R级恐怖片一样历历在目,难道这是欧洲?是意大利?作者指名道姓的勇气令人钦佩,这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所在(中国有谁敢写一写珠三角的“地下盛况”呢?写一写京城“太子党”们的辉煌?)作者的文笔确实是好,绝对是世界名著级的好书!相比之下那部同名电影就像儿童片一样轻松肤浅了

  ●期望很高,但可读性较差。三星全部献给作者的勇气与胆量。

  ●翻完的,不是很喜欢作者的写法。

  ● I546.55/842

  ●紧跟着一张意大利分区图,展开了这个又像纪实又像小说的奇怪个体。我想这本书应该写的很好,如果从一个纯粹的观察者角度来说。可是或许太琐碎,感情太个人化,缺少真正心灵的震撼;文中难以找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只是平白的介绍,一个一个又一个,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这才是作者的希冀。我相信对于一个意大利人而言这本书一定很有共鸣,不过对于几乎在地球另一端的我,一切都是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不像Lens那篇关于那不勒斯的文章,也是促使我来读此书的文章,那么触动我。不过也对,相比于冰冷而残酷的事实,外人更爱看热闹,看煽情。不知为何,我想起了盲井。

  ●打黑真英雄

  ●值得现在社会某些人读一下 欧洲也没有大伙想象的美好

  ●啊,竟然没有标记。一些细节很不错,写作能力有待提高……挺乱的。

  ●AK47竟然是这么神奇的武器!

  《蛾摩拉》读后感(一):罪恶与人性:受诅咒的蛾摩拉

  这本书展现了一个巨大的黑暗王国,钱权、利益的网里,蛾摩拉的居民从出生到死亡都逃不开。

  意大利乃至世界的繁华某种程度上都是建立在这个巨大的黑暗世界基础上的,黑和白不是对立的,中间大面积的灰色地带是两者的桥梁。合法交易与非法交易交织,没有规则,只有利益。克莫拉的触角从那不勒斯港伸向全世界。

  越看到后来,震惊我的不只是黑帮的巨大势力和拥有的巨额财富,还有人性。这个城市里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已经注定了命运,只有少数人能逃开它的阴影。那些渴望站在权利最高峰的少年兵,早就知道他们的命运不是死亡,就是入狱,然而他们仍想着统治这个黑暗王国、只要能出人头地、受人尊敬。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路,并愿意为之承担后果,这不是热血,而是成熟。

  老大,是黑帮分子们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忠于他,即使老大死去或入狱,他们也愿意追随。某种程度上,黑帮给了街头少年一个家,承担起他们的成长,教会他们负起责任,掌握游戏规则。黑帮给了这些游离的人一个可以效忠的对象,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动力。

  但无论怎样合理的黑帮法则、有怎样正义的借口,游戏的结果是肯定的——残酷。一旦你进入游戏,即使在你死后,也不得全身而退。

  《蛾摩拉》读后感(二):罪恶之城,那些黑色的人性

  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二时了,大致的情节已经忆不起来了,只记得它的真实与黑暗所留下的震撼。在被灌输“真善美”的学生时代,阅读一本黑手党的纪实文学可不是一件体现爱国主义的事儿,也许一个传统的好学生就应该埋头在题海书海里奋笔疾书,青春校园生活应该是十多岁少年的主流生活。阅读了《蛾摩拉》后,无法不用另一种黑色的眼光看待意大利这个表面看似经济发达,光鲜亮丽的国家。

  当我躲在角落里默默阅读着<<蛾摩拉>>的时候,萨维亚诺笔下的情景已在我头脑3D成像,动态地进行着,那些伪装,那些暴虐,那些罪恶,那些压榨,在我心灵形成了一个深深的疤痕。在那个遥远的意大利国度,有着这样一群生活在不知道是否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的儿童,有着一群成为毒品运输载体的娃娃,有着一群被训练成黑手党下杀人工具的少年,有着一群过滤为黑手党老大的青年,有着这样一群视人命为草芥的黑手党,那里的女人从没穿过高跟鞋因为恐惧来不及逃命,那里的工人因赶工时超工期工作而常常疲惫致死而尸体却被随意丢弃。他们的价值观已经被扭曲,压榨者眼中只有利益,认为掌握实权就是一切。被压榨者已经把被压榨当做一种习惯,他们不是没有反抗过,反抗的下场是比死更痛苦的各种凌虐,他们只能过着没有灵魂的生活。那里的每一个群体都在颠覆我们对和平世界的认知。假名牌,真利益。真人命,假人性。在那不勒斯,死亡的温度每一刻都在上升,死亡的沉重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当地人的神经。

  萨维亚诺自身也是一个传奇。他冒死潜入那不勒斯这个罪恶之城,审视着那里的罪行,用他尖锐的笔锋一层层地剥开那黑色的皮肤,将那里进行的罪恶公诸于世,让那些自身优越感强烈的人类反思生活,关注人性,也让那些生活在和平社会而自甘堕落的人反思到底何为幸福。

  《蛾摩拉》读后感(三):在99那里看到一篇书评,很不错,转过来

  成功的文学报告

  偷爱警/文

  你永远不会想象到,那些来自于意大利品牌的服饰,会与黑帮有勾当,或许是胁迫的,或许是被迫的,你不必为所欣赏的服饰而担心渠道和来源,你需要的就是准备好足够多的现金和支票就可以了。你会因为服饰的称心如意,忘乎所以的忽略,此物美艳之外的生死折磨,谋生者的祈祷,不会思考那一件件精美作品的背后故事。

  萨维亚诺的作品,是一部极具魅惑力的利器,它一层层的割下黑色的皮肤,流出血浓的泪水。这把锋刃的利器,会使得每位读者在看到另一个意大利的同时,也会思考到自己的生活憧憬,多美,多幸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油然而生。你会渐渐地发现,随着死亡气温的不断上升,越发恐惧和崩溃。人的生命,如同匿生在河边的杂草,随时接受死亡通牒的讨饶。

  那不勒斯这座城池里,一个叫克莫拉的组织,让我重新的认识一个比西西里黑手党更强大的团体。他们的残暴和邪恶,已经成为一种恶魔的符号,传播到世界各地,潜藏在这个看似和谐的意大利国度里。克莫拉的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连死亡都要成为一件地狱下的艺术品。

  克莫拉的组织体系,不但以毒品来控制其组织运行的稳定。还会通过走私、血汗工厂等,多渠道来筹集资金,触目惊心的黑帮势力,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过意大利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国家经济推手的一部分,居然与黑帮利益直接挂钩,成为一个国家可悲的一面,但意大利的黑恶势力,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更希望将这样的罪恶延伸下去,用地狱审判的发条,来约束他们所认为的公权平衡。很狠毒不足以说明这个组织的完善周密,恶狠毒才可以揭露出一点点这个黑帮体系的一个暗角。

  这部书,完全没有小说的成分,接近于案卷的卷宗,一篇篇黑帮势力的犯罪报告。此书综合了社团、政客、黑手党抢眼的犯罪主体,还牵扯上经济利益、谋杀手段、黑帮恩怨这样的辅助载体。此种报告的问世,不但会引发整个黑恶势力的诅咒,还会受到死亡榨汁机的要挟。沉重的黑色压抑感,强烈的充斥着神经,读完这部书,会觉得能够生存在这样的国度,还是比较理想的,而相对于哪里的人,每天都要100只眼睛,不停地分析判断,对方到底是敌是友,多么可悲的城池。

  一部成功的文学报告,带着我重新审视意大利这个国家,《蛾摩拉》希望只是保留在《圣经》笔下的圣景,不要在人间重现暗冥,如恶成真,对于人类来讲,那将是一种灾难和毁灭,无辜的人群,尸横遍野。

  《蛾摩拉》读后感(四):以命交换的黑暗史诗(余亮/文)

  精美时装、精致家具、精制美味,还有无声胜有声的交响乐队器物……甚至跃然林立在高墙上,仿佛婆娑云间的众神,向众生启示这就是意大利式的美好生活典范!而我只是想,假如其中有不止一件时装、家具其实出自黑帮地下工厂呢?这可不全是我的胡思乱想,事实上,安吉莉娜·朱莉出席奥斯卡颁奖就曾穿过一件光华四射却出自地下工厂的礼服,事实上,纽约世贸大厦的重建工作也有意大利黑帮家族插手其中。黑帮产品早就遍布世界,甚至黑帮的工业垃圾都已经弃埋到了亚洲。

  是谁告诉我这一切的?罗贝托·萨维亚诺。这位意大利七〇后的纪实作品《蛾摩拉》简直就是南意大利黑帮档案总卷,其中指名道姓把各大黑帮家族及其产业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难怪有黑帮家族向他发出死亡威胁,难怪警方要向他提供二十四小时保护,难怪六位诺贝尔奖得主要联名为他的生命安全呼吁。

  不过萨维亚诺本人也许并不在乎生死。在他看来,自己早就死过了,就像那不勒斯平民窟的少年们,为了得到一辆摩托车甘愿走上贩运毒品的不归路,或者莫名其妙死于黑帮火拼的流弹中。那里就像被上帝抛弃的罪恶之城蛾摩拉,他就是那里的一个,灵魂的一部分永远埋葬在那里。只不过他幸运地逃出来了,拼尽全力也要把真相告诉我们。黑帮世界对于他不是电影,不是传说,而是逻辑坚硬的真实存在。太多细节,太多沉重,太多掩盖,以至于他觉得说出真相都不容易,因为别人会指着他的鼻子说:这不是真的。

  是啊,太多难以置信,谁能想到范思哲的蛇发女妖商标大量出自那不勒斯地下实验室而正宗范思哲也心甘情愿?谁能想到刀疤脸蒙塔纳之类打打杀杀的铁血分子在帮派中根本吃不开,因为合格的帮派分子想的其实都是当企业家?谁能想到帮派杀害的人数远远超过任何欧洲恐怖组织、而官方只能进行一次次永无结局的审讯?萨维亚诺不禁揶揄那些黑帮电影,告诉我们说:自从看了昆丁·塔伦蒂诺的电影,黑帮分子就不会好好开枪了,全都模仿电影里的耍酷姿势,结果子弹乱飞,流了很多不必流的血。

  深受《教父》之类熏陶的读者可能会对此书失望,书里没有反派大英雄,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非常罪非常美的爱情。很难说这是一部小说还是报告或者论文,其实它什么都是,是黑暗的史诗,是拿命交换的身体写作,也是不拘一格的研究论文。他无心考究写作形式,重要的是用全部身心把事实体现出来。他亲自到黑帮企业打工,访问黑帮杀手,查阅警方档案,甚至在黑帮大佬的豪华浴缸边撒了一泡尿……此书并未封闭,而是向读者展开怀抱。我想各类认真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取宝藏。比如热衷于经济学思考的人士就可以从中受到大量启示,他告诉我们:因为投资毒品的利润远高于银行,中产阶级成功地被黑帮拉下水。他告诉我们“所有产品皆来路不明,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法则。”他告诉我们非洲劳工怎样在意大利做着毫无安全保障的危险工作……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文明的意大利!他走在亚当·斯密、马克思、韦伯们的路上,他宣称要为他们的不朽巨著续写篇章。

  即使八卦一点的读者也可从书中得到足够噱头,比如数数哪些名牌时尚店家其实掌握在黑帮手里。而导演马提欧·加洛尼则从书中发掘出了一座欧洲电影奖,他根据此书拍摄的同名电影广受圈内赞扬。有趣的是,几位黑帮分子,甚至有一位老大混进该片演员队伍,本色出演,颇受好评,直到电影公映后才暴露身份锒铛入狱。

  (出处:《新民晚报》2019-12-19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9-12/19/content_610604.htm)

  《蛾摩拉》读后感(五):书写见证绝望之地

  意大利青年记者罗贝托·萨维亚诺得罪的是集商业和黑帮于一体的利益集团———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克莫拉帮派。他描写克莫拉运作机制的处女作《蛾摩拉》2006年出版后,畅销不衰,赢得多个奖项,但也招来了克莫拉的威胁,萨维亚诺随时可能被“跨省”甚至“跨国”,因此受警方保护至今。

  与其命运有几分相似的,是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他在国际著名广告公司担任创意总监十年之久,他的《99法郎》(中译名《¥19.99》)揭露并讽刺了广告业的肮脏内幕,在法国成为畅销书,入围龚古尔文学奖。在该书出版前一个月,他“如愿以偿”地被炒了鱿鱼,结束了自己的广告生涯。

  在一个“维基泄密”创办人也开始亡命天涯的时代,这似乎不足为怪。但萨维亚诺和贝格伯德的作品,将目光投向了现代社会除官僚极权之外的最大邪恶势力:商业极权。这一点,在消费时代,常常是良知作家面临的新挑战。一方面,经济知识的专业和抽象给反思经济生活的作家带来了智力门槛,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体经验的碎片化和原子化也让人难以通观全局,基于整体事实作出道德反思。正如丹尼尔·贝尔在其扛鼎之作《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所揭示的,个人常常只作为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精神分裂体而存在,白天在流水线上发挥“新教伦理”的勤勉克制,夜晚则变身为一个放纵感性的享乐主义者。在整个经济链条上,工作时,他们只是生产、运输、批销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消费时,他们又置身一个事无巨细都精心安排过的梦幻世界中,隐匿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装饰华丽的店堂后面的人,早已熟稔他们人性中最微妙最隐秘的弱点。

  在描绘商业极权这个大怪物时,贝格伯德选择的是广告这一洗脑工具,萨维亚诺则把目光投向商业的极端形态:一个没有信仰、没有希望、没有人权、没有底线……除了生意什么都不重要的罪恶之地——— 蛾摩拉。

  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黑手党在公众面前出尽风头,一举一动都会引来国际媒体的关注,相比之下,那不勒斯的帮派更加隐蔽,罪行也少有人知。资本主义秩序下的帮派主力不再是成群结队沿街收取保护费的肌肉型古惑仔,而是精明老道的生意人,他们的触角无处不在,牢牢抓住那些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毒品、假名牌、水泥、建筑业、垃圾处理、房地产、服务业。生意手段包括行贿、走私、外包、威胁、暗杀……在暴力的协助下,资本如虎添翼,所向披靡。此地之所以帮派活跃,就是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地位。

  萨维亚诺不厌其烦地描述帮派经济链条的各个环节,从原料产地到加工渠道,从分包方式到销售网点,从经济收入到死亡人数,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要替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写上新的章节段落,还要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补句与注解”。每一份年度盈利报告背面,都有一份辛酸血泪的账单,每一位叱咤风云的那不勒斯生意人,成功道路上都铺着累累白骨。萨维亚诺要做的,就是见证:

  “老大控制了白领精英,这些精英过着好日子时,其他人却拼命工作,没日没夜,只为了提高工程速度、节省安全开销与突破作业进度。……那不勒斯北部的建筑工地上,七个月之内死了十五名工人,有的从高处摔落,有的死在挖土机下,有的被起重机轧死,驾驶起重机的是超时工作的疲惫工人。……这是一群居无定所的移民,没有人研究与评估他们,因为这些人的踪迹只存在于水泥粉尘里。我知道是什么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宪法,是什么创造了公司的财富。我知道每根梁柱里有多少血汗。我知道,而且我能够证明。我将不留活口。”

  书中的帮派人物都指名道姓,事实和数据有证可查,难怪给作者招来杀身之祸。

  面对帮派的猖獗,意大利警方并非无所作为,但每一次费尽心思的抓捕、控告、审判,哪怕成功把帮派老大关进监狱,其结果也只是使得帮派朝代更迭、吐故纳新、保持活力。只要有市场,帮派从不缺人,那不勒斯贫民窟里的孩子从小就学会和死亡相处,对他们而言,帮派是跻身上层、实现梦想的诱人途径,帮派老大甚至是当地文化中男性的性别榜样。

  但能在这条路上成功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还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已被帮派经济通过各种手段榨干青春。书中处处渗透这种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关怀,使得《蛾摩拉》并不只是一份揭黑材料,让读者见识见识黑帮权力构架的犄角旮旯,怀着猎奇心理看看男性老大怎样摆出电影《教父》里的姿势拍照,女性老大出门时如何身着《杀死比尔》里的鲜黄色衣服。《蛾摩拉》的基调是沉痛的,萨维亚诺始终站在一个平民的角度,追随那些藉藉无名、在疯狂运作的帮派商业机器上被压榨、被牺牲的个体:没受过多少教育、毫无正常就业前景的青少年、死于帮派斗争的无辜百姓、为安吉丽娜·朱莉制作奥斯卡颁奖典礼礼服却不为人知的裁缝、丈夫牺牲后按月领取帮派薪俸的寡妇、接触有害物质过早衰老的工人、模仿电影中的黑帮作风惹恼帮派后被杀害的男孩、在法庭上指证帮派罪犯而被亲友孤立的女教师……这块土地上出产的是金钱,消耗的是青春、健康、职业理想和平和正义。

  但对其他地方的人而言,只要能买到便宜的毒品、以假乱真的山寨货、廉价的建材,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同时又能让垃圾和有毒废料远离自己的家园,他们宁可对一片罪恶之地上流淌的脓血视而不见。就连本地人,在街头发生暴力犯罪时,也会本能地垂下目光,以免不慎成为目击证人而被灭口。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蛾摩拉》畅销世界各地,萨维亚诺却并没有得到意大利民众的爱戴。

  萨维亚诺并不是第一个用文字见证并抵抗帮派权力的人。书中的堂佩皮诺神父就因公开斥责帮派行径而被杀害。萨维亚诺受到帮派威胁,同时却得到包括拉什迪、翁贝托·埃柯等著名作家的支持。“杀害堂佩皮诺的凶手正在讨论如何分尸以求自保,我却依然想着神父的这场战争与文字的重要性,想着他别出心裁的强大渴望,希望以文字为核心,对抗权力机制的运 作 ,用文字抵挡水泥搅拌机和枪炮。……文字是警觉的证人,从不停止追求真相。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消灭这种文字,除了杀死它。”文字告一段落,抵抗仍在继续。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9.12.12

本文标题: 《蛾摩拉》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8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少将滋干之母读后感摘抄黑暗之刺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