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5-05 16:55: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3

《中国近代史》是一本由蒋廷黻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39.8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国近代史》精选点评:●写得真好啊!关于晚清时期近代史,总体是中立客观的史学分析,其综合社会考察,得出更中肯的历史结论。

中国近代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近代史》是一本由蒋廷黻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近代史》精选点评:

  ●写得真好啊!关于晚清时期近代史,总体是中立客观的史学分析,其综合社会考察,得出更中肯的历史结论。在其书末的四个附录里的论文合辑,有美化欧美之嫌,但其对时局的判断,对现代化的追求,虽然少了制度性分析,但总体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此书很值得读!

  ●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不只说列强瓜分,更是多数人奋其私智而不师“夷”…尚不觉悟,而不自责,是少数看清时局去做实事的人被说成卖国

  ●近代史 评述

  ●作者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来概述近代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包袱,而且在写到中国失去了改革的大好时机时,作者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这个版本纸张太垃圾,扣一分。

  ●浑然不记得观感了…

  ●这似乎是我迄今第一部中国历史书,所以无从对比。单就我已了解的历史大势而言,此书填充了诸多细节,也让我深觉“以史为鉴,不应只是大局层面上的相似更替,更应该兼顾诸如群众基础的细节,才利于以发展的眼光把握当下,遵循逻辑地预料未来”。留待展开:马哲原理、士大夫、蒋廷黻与主席等。

  ●本书文字易懂“就是大白文”,短小精悍,个人感觉就那动荡年代以一百多页总结写的以是相当见功底。后面页数对当时事件的见解以展望也有可取之处但没上半部那般有可读性。近代史是屈辱混乱的年代,受时代旧观念的大势所力导之下谁又能敢轻言有变。然我之泱泱大国终于以走出这困苦历史的循环,在现代化中我大中华以欣欣向荣,在这改革开放几十年间做出如此成就相当不易。活在当下建设新中国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是在那困苦年代中牺牲的先烈最大回报。

  ●没细读,只是对照下几个版本的不同。与群言出版社2019版相比删节较少,但亦有删节。封面上还写着自己是“无删节本”,不要脸。

  ●应该叫中国屈辱史,我的祖国太不容易了

  ●二百多页搞这么厚。。。蒋先生的作品是满分。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需辩证地看待此书

  确实有开阔眼界、多面观史的功效,很多事件、人物均有耳目一新之感。但:一、于当时历史,蒋公既无历史辩证主义,无法将历史放置于历史的眼光(否则他当知道中国当时只能如此外交),又自身带着些许妄自菲薄,本身自觉低人一等,就没把中外看做地位同等。二、蒋书生气过重,竟觉东北自治似有道理,可见于他所处的时代、地位,他无法想见不再修补房屋而将房屋推倒新造的可能……如照他所说来实践,中国想要慢慢恢复,于当时情景下实将难以再起,要记得,中国并不是没有给过蒋介石机会。如果就把本书所有观点当做真理,未免陷入“全信书不如无书”的窘境。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二):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1)蒋廷黻以一个外交官的眼光来审视道光至清末和民国至全面抗战这一百多年历史(近代史),就算现在来看角度亦是可圈可点很有价值的!名字叫《中国近代史》,其实仅仅是通过写一些片段来帮助我们了解那段憋屈的历史。作为史学家,蒋廷黻没有用传统的考据来讲述历史,没有靠史料来堆砌历史,而是在讲述中穿插历史,探讨历史的脉络走向和原因,假设其他的历史可能性。这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学者独立思考和对国家的那份挚爱。 2)蒋廷黻作为一个经历清末和民国的学者,在二三十年代能够从多个角度辩证的看待清末我们有过的弯路,提出中国必须现代化(蒋称之为近代化),是高于时人的!对于清末那段历史给了我们传统教科书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是很有价值的,包括对林则徐,琦善,曾国藩,李鸿章等;有很多假设虽无法从历史的角度重演,但对于我们反思那段历史也是极有启发的! 3)对于民国的那段历史,尤其是对国联的态度,蒋身在其中,就像我们身在当下研究当下一样是有看不清和偏颇的!当然我们这些后人这样评价他其实也是有失公正,是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的!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三):书本很薄,历史很厚

  但凡提及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印象中总以为应该是鸿篇巨著的样子,再不济这本书应该很厚,毕竟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哪能是短短几百页就能说得清呢?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确实颠覆了我的以上认知,原来中国近代史不必写得“繁琐”,也可以脉络鲜明、走向清晰。

  其实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尽管有将近300页,严格说来,阐述近代史的还不到200页。如此说来,蒋廷黻先生笔下的近代史是如此“简单”了?

  其实不然,本书记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之间大概70余年的我国历史,包括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尽管书中对每个事件着墨并不多,却也足够清楚,可称短小精悍。更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单纯记录历史,偶尔在字里行间的些微评论和感慨,充满着真知灼见和一个中国史学家的历史关怀及拳拳爱国之心。

  当然,由于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记述过于简单,历史考据上难免失却严谨,部分史实和其他史书也存在出入之处,这算是本书最大的缺陷了吧。书中的很多记述和观点我们后世仍然延用,足以说明本书的影响之大。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也说明了后人的懒惰。

  一言以蔽之,这本书尽管很薄,细细读来,却是很厚,这份厚重,是历史的厚重,蕴含了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深重的苦难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四):真相或许永不可知

  错过的机会不会再来。二十年可供发展的光阴就那么错过了。

  有超前历史远见的有识之士,但是这有识之士不见得最会发声,因循守旧的反而甚嚣尘上,那么,超前意识也只能被掩埋,历史的进程还是只能按着最原始最落后的路径进行下去。看着有点忧伤,做人不能太低调,说不定自己的想法更成熟呢。想想就算能够穿越到未来,可能也带不动一堆落后的队友啊。

  现在会看当年,真是愚蠢的人类啊,多少年后的人们回看今天,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林则徐有点像海瑞,都是原来以为是第一大忠臣的,结果只是徒有其名,于历史其实是败笔。倒不是说他们的人品有问题,而且太学究。

  对李鸿章的评价算是中肯吧,虽然用了"引狼入室"这个词,但是只是前面也肯定了他对外面世界的了解。

  完全没有想到琦善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官员,没有林则徐那么因循守旧,可惜的是时势不造英雄,可惜他接了林则徐的烂摊子,如果一开始就是他,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

  这本近代史已经与一直以来耳濡目染的有诸多不同,而这本书也仅仅是在野的一书生的见解,他不见得是在历史潮流中心的,看法可能有失偏颇,真实的历史,已不可见了,只能从几千个哈姆雷特中去猜想了。

  中国近代史今天看来怒其不争,但是在那样的背景里,用旧的知识去解决新世界里的新问题,也的确是不容易的,而难得几个有见识的,声音又没有被认同和重视,换做你我也不见得会做的更好。历史没得假设,反思今天,就是做一个不闭塞不停学习不停思考的好公民吧。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五):若不可顺势而为,当造势!!!

  1.中国1840-1937 2.天朝上国(大一统、闭关锁国)vs.外夷(地理大发现、科技、经济——商品、原料的累积) a.鸦片战争1840(林则徐:剿夷派vs.抚夷派) b.太平天国 c.两鸦战、洋务运动 d.白日维新变法、甲午中日海战 e.慈禧变法、日俄战争 f.建民国、袁世凯上台、孙中山“同盟会” g.五四、军阀割据、1931侵华…… (开启现代化——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彼得大帝) (明朝:英荷,和中国有交流,但被拒绝) 3.实质:1840中国对英国的反应,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最自然而然的反应,但遭遇不可抗拒的世界经济化潮流时,让我们成之为伟大帝国的文明在船舰利炮下脆弱不堪,其背后是两种思维、科技、文明、国家。经济、科技是最基础的,而启明智才是王道。在国家转型中,我们用了一百多年来,今天我们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放手一搏、敢于改革。

  4.林则徐、琦善、李鸿章……的努力(不比抗战英雄容易,甚至更艰难),在当时中国是无法得到回应的,中国在外部的越来越不可抗拒和忽视的不断冲击下,认识越来越清醒,乱世出英雄,人才特多。

  5.外交角度很好,1930年左右写的,正气凌然、临危不乱。外交,在大势中,所起作用微小;尽管如此,有时却能以一小节扭转乾坤,若不可顺势而为,当造势!!!吾辈今当自强,为了自己,就是为了国家,为国就是为己!!! (道德批评,是最易让人通过贬低他人而获得崇高感、伟大感,却丝毫不益于根本问题的解决,除了自我欺骗与掩盖,这是中国的弱点。)

本文标题: 中国近代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2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心法之贰:燃烧的斗魂读后感摘抄《脆弱的崛起》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