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5-04 15:41: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一本由陈来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精选点评:●通俗读本,简单入门。●虽然书的装订排版等等很和我心意,但是一本书还是要看内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后感锦集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一本由陈来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精选点评:

  ●通俗读本,简单入门。

  ●虽然书的装订排版等等很和我心意,但是一本书还是要看内容。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很多重复,后半本更是就是作者的几个讲座的整理稿。且政教味儿太浓,感觉不是一本客观做学问的书。

  ●还没读完,但是觉得整体有点散~

  ●港真这种通识类的演讲合集我看得都快免疫了,反正就看谁讲得更通俗易懂呗。我发现陈来在论述别人思想的时候和梁启超有点像,就是他们都能抓住该思想的精髓,用精简的语言表达得甚至比原著更为畅快,这也算是一种天分了吧。至于中华传统的价值,不就是近几年习大大越来越多地提到的那些么,可不就该不断发扬和继承么,没毛病

  ●好久之前的剩骨头。前后重复,老干部讲话风,没什么大意思。

  ●16书101。什么是国学?这个名词,其实也就有百来年历史而已。没有西学,也就无所谓国学了。现在谈国学,其实并没有什么土壤,都不用繁体字了。看看家家户户上英语班的孩子们吧,就都明白了。

  ●陈来先生水平还是高的,不过出版商把几篇演讲稿拿来整理整理就出版,未免就有点圈钱嫌疑了

  ●我们英语课nb啊 五秒钟就带着看完这本书了

  ●#2019091#

  ●2019年1月23日,读毕。对备课、国学有好处。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后感(一):关于中华文化和儒家价值体系的演讲集

  这是一本关于中华文化和儒家价值体系传承、发展、转型的演讲集。很不错的,系统提炼、梳理了一些理论,如果能现场聆听演讲,那就更好了。

  作者功底扎实,又有世界眼光,能够把当今学术前沿理论、中国的现实及文化需求、传统中国文化的演变为一体,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即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不谓标新立异,堪称删繁就简。赞一个。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后感(二):有些失望

  一看题目,就能差不多知道书里讲的是什么,不过,由于是几次演讲的整理,内容也并没有书名那般学术性,兼具了几分通俗性。清华教授陈来先生在这些演讲里,主要论述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及其内容体系,介绍了“国学”的概念内涵、流变简史和近现代的发展,兼论中华传统文明在当代的价值与传承。

  这些年形成了所谓的“国学热”,又感觉自己这方面有所欠缺,加之陈来先生是当今的学界权威,便买来这本书看,算是当作国学体系的一个入门。书中将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概括为关联宇宙、一气充塞、阴阳互补、变化生生、自然天理、天人合一,将中华文明的价值偏好概括为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强调轴心时代中华文明形成的仁爱原则、礼教精神、责任意识、社群取向,并经过流变成为时至今日主导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这些精要的论述,对我进一步认知传统文明还是具有很大启发意义的。

  不过,我并不太认同陈来先生在书里体现出的保守甚至守旧的倾向,以及对中华文明的过分自信与推崇。传统的中华文明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但当下中国要想真正融入世界,以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就离不开接纳人类普遍认同的普世价值,——尽管某种程度这确是由欧美价值主导的。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后感(三):仰望国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国学,作为一门凝聚了整个民族智慧的学问,随着时代的变换,在信息交换中不断发展。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和将来,值得并需要我们代代炎黄子孙的仰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被一辈辈有志之士小心呵护,潜心研究,而发展至今,抵御住了内部思想的冲突、分离与外来思想的侵吞、同化,其本身十分令人感动和震撼。在国学的传承当中,有无数的人们,乃至时代为自己博得了光彩,而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魏晋名士的自由不羁和民国肇造的开创复兴。

  春秋战国,有诸子百家,儒道墨法名阴阳为最突出的六家。无论是儒家的德治天下,道家的无为而治,亦或是名家“白马非马”“坚白相离”的诡辩学说,都传承到了民族的血液之中。每当我想起各门弟子舌战雄辩,为治国修身而争论不休,语速加快之时,是唇枪舌剑,衣袖挥舞之中,总让人因思想火花的碰撞而感到酣畅淋漓,因治国热情的感染而热血沸腾。

  儒家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魏晋人嵇康却说:“以六经为荒秽,以仁义为臭腐。”一举把儒学经典踩在脚下,弃儒从道。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儒学并不是国学的唯一,国学也不会随儒学的地位而起落,而是无论哪种思想衰落了,新的思想迅速补上来。宗白华说:“魏晋人,以狂狷来反抗乡原的社会。”刘伶纵酒放达,“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阮籍探嫂,以一句“礼岂为我辈设取”堵住了闲言碎语;竹林七贤回归自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然而,就在这任其个性的叛逆,黑暗里的大胆反抗中诞生了玄学,这一国学的新发展。国学又一次从冲突中孕育了新生。

  民国肇造,百废待兴。从清末开始,国人对振兴国学的紧迫感屡屡加深,危机感日益加重。章太炎先生说的一番话让人感到了时代的压迫:“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国难当头,复兴迫切,不知如王国维,梁启超,梁漱溟等的知识分子如何奋斗过日日夜夜,如何挑灯夜战,舌战号呼。国学不灭,国魂不倒!

  就本人而言,我接触到的国学,也许是一期百家讲坛,也许是街边的二胡艺人,亦或是一张京剧脸谱,总让我情不自禁驻足,在饭桌上停筷,在走路时停步,心生虔诚,当一个朝圣者,仰望着国学。国学的魅力已经深埋进我们的血液里,随时感应,随时触发。也希望更多的人在这股“国学热”中,不只是旁观着外国友人对国学的好奇,不止当韩国申遗了才开始谴责不止当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了才开始关注,面对国学经典不只是已阅,面对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不只是惋惜……让我们真正对国学产生认同而心生欣赏,真正为中国人的身份感到自豪而坚决捍卫国学地位,让我们一同走在向着国学的朝圣路上!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后感(四):被意识形态裹挟的水货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汇聚了陈来教授近十来年在国内外演讲的讲稿。不得不提的是,同一时期欧盟在动荡与发展中亦将“核心欧洲”与欧洲普世价值话题争论得火热,俨然是世界范围内制度多元化加深多元文化冲突的一大表征。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提升,习总书记上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儒学普世价值受到更广泛关注,陈来教授这一集结出版正是时候,书内所讨论观点也不得不说是有先见性的。

  写作方式上,作者采用大量引用比对知名学者观点,充分为“多种声音”辩护,末了或指出其不足,或赞同其立场。此作法有拾人牙慧之嫌,排除众人皆知的史实与其他学者论点以外干货难寻,将文化目的指向政治实践也过于狭隘,观点重叠,然单就内容来说,深度讨论与思考的空间还是绰绰有余。

  作者在2019年时提到,对中华文化复兴表示关注的以人类学的学者为最甚,也许是因为人类学更倾向相对主义,反对绝对的文化普世化。在这一基准上,讨论中西方基本价值观的差异变得另有意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普世价值和与基督教为基础的普世价值,二者区别直接导向中西上层建筑建立与改善的思想根源,其中甚至追溯到同一个词汇在中西语言表达下呈现的不同倾向。例如自由的含义,不同体制下有个人自由与群体自由之别。此间作者并未标新立异,从古及今地论证了目前已成为共识的基本民主理念,浅尝辄止,着实遗憾。

  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这是作者概括的儒学中的普世价值。排除过于明显的政治倾向,四句概括准确地表达出儒学所提倡的“治国”放在现代民主中,仍然提倡人民积极主动入世,在国家机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人民也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主动改善现有的生存状态。

  这是贯穿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纵向普世价值,然而与人治社会不同的是,法治社会中,排后于“责任、义务、社群”的“自由、权利、个人”应得到优先保障,这一观念已在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脑海里扎根。作者在谈论西方时偏向于反驳西方的扩张性学说与近代的全盘西化论,这是有失公正的。唯有在国家政治架构存在对个人权利的保障无限精细化的倾向这一前提下,进一步倡导儒家积极入世的普世价值才能避免与现代民主共识擦肩而过,走上“为多数人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维护所谓的和谐中庸而对隐患视而不见”的歪门邪道。

  儒学成为中华几千年统治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称其精髓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不无道理,这也是多数汉学家的研究方向。然若作者意图落脚儒学讨论其可能投入政治实践的“新普世价值”与“新自由民主”,那么我想,追根溯源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本土宇宙观、试图得到一种政治理论,可以既照顾到我们的民族性格,又能得到现代世界认同,这不是最要紧的事。没煮饭就担心吃撑,这不合适。同理,根深蒂固在中国人脑海中的儒学精神能否发挥兼收并蓄能力,让西方民主精神将另一只脚也迈进来,这才是担忧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地位被西方文明冲击以前应考虑的事。尽管作者举双手认同西方世界的基本民主理念,但近代社会的教训与立足政治浪尖过于拘谨犹豫的研究方式,使得本书未能深入讨论西方精神对儒学核心价值的可能影响,这是令人失望的。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后感(五):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为己之学

  

陈来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出版于2019年,不过十来万字,副标题“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说明了其主要内容。

  国学流变部分,主要是《国学流变简说》与《近代国学的发生与演变》两篇,值得一看。前一篇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后一篇清楚地说明了“国学”的提出及其由政治而文化而学术的演变过程。

  传统价值观,或者说所谓“核心价值”部分,主要是一些演讲记录,强调四点: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力、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我们读起来,不免要捏着鼻子了。

  陈来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院长,张岱年、冯友兰的学生,学术研究方面,当然不是我们有资格评价的。这几点价值观提出来,却不得我们的心,是什么缘故?

  很多人读儒学,是出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希望从中找到“开万世之太平”的方法。但更多的人没有这个雄心,读古人书,主要是想求得自己的解放。

  人生的焦虑,是自古皆同的。我们生于天地之间,会追问宇宙的由来;处在社会之中,会思考与他人的关系;生老病死,想知道所为者何;沉浮得失,要衡量最终价值。这些探求的冲动,首先出于自己而非别人。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想,倒不是审视一番之后,人生就一定值得过了,但解决了迫切的生存问题的人,不由自主要审视生活,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压力。

  沿着这些问题前进,如果按儒家的路走,就会看到自然演化而有人类社会,个体处于社群之中,追求生命的自由发展。出于其同理心,必然尊重他人的生命自由、万物的充分生长,并认识到唯有在帮助他人实现自由,促进万物充分生长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生命自由。这就是圣人之道,“发育万物”,“与天地叁”。由此而有“责任”之说。

  这是从个体出发而得到的自觉。

  所谓“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并非从个体出发而得到的自觉,而是从群体出发而提出的规训。不是自我的修养,而是对他人的要求。直白地说,不是作为人类普遍的生命意识,而是作为统治者的驾驭工具。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历来的解释都比较客气,说儒学是为了修养自己,而非向别人炫耀。李泽厚则直接说:古时的学者是为了改进自己,今天的学者是为了教训别人。

  陈来老师提出中华文明的四条核心价值,当然不是为了教训别人,我们却不能不联想到农业社会的等级秩序与威权统治,联想到君臣父子、忠孝节义。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责任是先于自由的,义务是先于权利的,群体是高于个人的,和谐是高于冲突的。

  读儒学,不从自己出发,不从个体生命出发,就会抛开孔孟的经典,天天教孩子读一本满清酸秀才写的《弟子规》,就会搞出什么“女德”之类的封建遗毒。再进一步,可能就要搬出旧时代的统治规训,施行于今日社会,声称要复兴儒学,期望由此能实现古来从未实现的“国治天下平”的理想。

  今天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已为我们揭示传统道德的虚伪与失败,再强调这些,不仅与古人“格物致知”,尊重、探索世界运行规律,“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真理精神相悖,更非“发育万物”、“仁者爱人”之道。

  我们说的儒学传统有三个层面,一是“政统”,即政治理想与实践;二是“道统”,即师弟关系与传承;三是“学统”,即学理逻辑与方法。

  我们生于现代社会,精细的分工与横流的物欲加重了生命的焦虑,希望从先贤的深刻思考中获得有益的启发。那么,首先关注的当然是其学理逻辑与方法,作为认识世界,完善自我的参考,即所谓“为己之学”。

  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以先贤自镜,不断完善自我,并在与社会、自然的紧密关系中追寻自己的生命自由,正是儒家历来的核心价值主张。

  END

  公众号:儒门读书录

本文标题: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9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筚路蓝缕读后感100字这,就是良心!(写的真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