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之美》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5-02 19:21: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微醺之美》是一本由林殿理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微醺之美》读后感(一):谈点关于酒的知识谈点关于酒的知识世间的事,每一桩,每一件,都有其发生的道理,都有其奥秘。这是事上说,若论物呢,也

《微醺之美》读后感精选

  《微醺之美》是一本由林殿理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醺之美》读后感(一):谈点关于酒的知识

  谈点关于酒的知识 世间的事,每一桩,每一件,都有其发生的道理,都有其奥秘。这是事上说,若论物呢,也是这个道理,都能说出个其然来,至于所以然呢,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片面的和全面的,其实是个相对的词汇。犹如佛家讲的,此有故彼有,两者缺一不可,缺一个,就不能成立了。没有高,哪有低?没有好,哪有坏?没有黑,哪有白?都是相对待的。 那么说到博学和浅陋,也是同样如此。说你知道的多,多少算多?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能和一般人比较,和懂得少的人比较,就显出来了。一个多些,另一个少些,或者这个多些,那些少些。起码是两个人以上的比较,才能出来结果。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以为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都是自以为是,极大的可能都是片面的。哪怕有些我们认为知道很多的东西,也是。与更广阔的微观认识相比,我们永远处在学习认知阶段。 如是感慨,不为别事,乃是看了这部关于葡萄酒的著作《微醺之美》,有了一些感想。对于葡萄酒自己是不陌生的,记得小时候过年过节,有时候家里会买几瓶葡萄酒,那是给女人和孩子喝的,相对于白酒和啤酒,葡萄酒叫果酒,因为是水果葡萄酿造出来的。记得,这种酒喝起来,有些甜,劲不大,可是喝多了,后反劲,往往就弄的醉了。脸红脖子粗的,比喝了别的酒,都显相。我们是不太喜欢喝葡萄酒的,喜欢的还是香槟汽水一类,很甜的。 年岁渐长,知道些文化,有首诗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里的酒不是白酒,写的是葡萄酒。难道古人上战场之前,就喝点葡萄酒?按照常识理解,应该是老白干才对。但是也不一定,《水浒传》里,武松景阳冈喝酒十八碗,据考证是米酒,就是黄酒,不是现在的白酒。酒精度很小,所以才能喝十八碗。否则,会要了性命的。 文化上知道了些知识,生活中,也知道些掌故。比如少喝葡萄酒,保养心脏,抗氧化一类的。这个,估计就和后来的葡萄酒广告宣传有关了。国家经济发展上来了,人们有钱了,就要提高生活水平。以前看外国影片,女主男主,就经常拿着高脚杯,也不吃饭,就喝点葡萄酒。小时候不理解,不吃饭你喝啥酒呢?都是知道的少,更没有什么见识。国门洞开,外来的玩意儿就来的蜂拥而入,国外的生活方式也就渐渐感染国人,喝葡萄酒自然也不在话下。 这本《微醺之美》,把葡萄酒的类型,产地,文化,以及衍生的和此行业相关的种种记述的非常有意思,也很全面。可以说,是一部葡萄酒的文化小词典了。看了以后,知识增加了太多,可以说翻倍增加。尤其是记录法国的几种有名气的葡萄酒的来源,成长历程等等,让人得到很多关于酒的知识。还有品酒师职业的介绍和趣闻,也令人非常有兴趣。可以说,很好的宣传了葡萄酒。现在国内的葡萄酒行业也渐渐后来居上了。比如张裕葡萄酒,通化葡萄酒等等,已经走入普通百姓家。高雅的文化,其实也都是从普通的生活里来的。多了解点,还是有好处的,不管你喝还是不喝。

  《微醺之美》读后感(二):喝葡萄酒,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

  说起中国人喝葡萄酒,恐怕最早最早也得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但近些年来,好的葡萄酒却已日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早就不算多大的事了。不过,葡萄酒虽然好喝,但关于它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估计很多人都会顿时觉得一片茫然。大概有人会觉得,知道是好酒,喝起来也觉得好,那不就可以了吗?

  正好,眼下手中就有四瓶750毫升装的干红:一瓶原产地为澳大利亚的凯富·男爵庄主干红葡萄酒,葡萄采摘年份是2019年,葡萄品种为西拉、赤霞珠;一瓶原产地为意大利的圣乔威红葡萄酒,葡萄采摘年份是2019年,灌装日期为2019年1月5日;一瓶原产地为法国的蒙拉贝十字酒庄红葡萄酒,灌装日期为2019年3月29日,葡萄品种为美乐、赤霞珠;一瓶为山西乡宁产的2019年戎子干红葡萄酒。

  假如在读到专职葡萄酒与烈酒培训讲师林殿理所写的这本《微醺之美》之前,不管是哪瓶干红,也不过是喝喝而已,最多关注一下产地、品种、灌装年份就不错了——至于那瓶干红背后更多的故事,那就显然只能是瞪口呆了。但既然有林殿理这样一位世界葡萄酒大赛评委“守”在一旁,不借机好好解读一番关于葡萄酒的若干知识——比如,如何判断酒的年份好坏?比如,如何学习品鉴风味?比如,究竟应该如何购买及储藏?比如,喝葡萄酒时可以搭配什么样的中餐食物等等……直接一喝了之,岂不是太草率了呢?

  林殿理曾游走于全球各地美酒产区,长期进行葡萄酒文化推广工作,对葡萄酒自会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或许,品味这本书的最好方式,就是开启一瓶葡萄酒,等它慢慢醒来——在等待的时间里,翻开这本书,从第一页读起,直到自己不知不觉地沉浸到那些关于阳光、空气和土壤的无穷奥秘中。这个时候,当应该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事实上,在中国,很显然,日常饮酒活动中,葡萄酒不是主流,各种各样的白酒——茅台酒、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特曲、汾酒、西凤酒、董酒、古井贡酒。或者是别的品牌——才是酒桌上的主流。不过,葡萄酒,特别是干红,也越来越多地为很多人推崇,抑或觉得是一种生活品味,抑或觉得没有白酒那么容易喝多,也终于成为酒桌上的“常客”了。

  13度左右的葡萄酒,35度以上直至65度或以上的白酒,放在一起比,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有一点则是无疑的,若是除了喝,还懂得一些关于所喝的酒的知识,哪怕是能说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或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几句诗来,也是足可以助一助兴的!更不用说,有了《微醺之美》的相助,还可以一起到西班牙、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法国那些葡萄酒国度的“酒乡”去转一转,那就更是难得了。

  对了,至少,看了《微醺之美》,最少最少也解决了自己的两个问题。其一,作者告诫说,“白兰地和威士忌是不需要放着陈年的,还是早早打开来享用为妙”;其二,虽然葡萄酒一般有“保质期10年”的字样,但超过10年的酒也还是能喝的,虽然“香气和味道早已淡薄,但绝对无害于人体健康”。这就可以放心了。

  《微醺之美》读后感(三):《微醺之美》:你有美酒,我有故事

  唐代诗人王翰在他的《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大抵,无数人都被诗人洒脱豪迈的气概征服,这醉卧沙场的唯美画面也深深映在了脑海中。诗人所喝的葡萄酒为画面增添了浪漫唯美的气息,要是换成老白干,可能这位将军也是蓄着大胡子如同张飞一样了。

  中国是个爱酒却不嗜酒的民族,《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也就是说汉代中国就有了葡萄酒。宋代《太平御览》中写道,唐贞观年间,李靖率军攻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从高昌获得了马奶葡萄的种子与葡萄酒酿造方法。

  葡萄酒来得如此早,但直到今天,它与我们至今仍然隔着似有若无的薄纱。谁没喝过葡萄酒?但是谁懂得葡萄酒?

  今天这本《微醺之美》就是一本葡萄酒界的科普读物,是一把带领普通人打开葡萄酒世界大门的钥匙。风趣的葡萄酒知识以及附赠专属的葡萄酒品饮手册,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我们建立葡萄酒品尝体系。

  如果你把它当做一本枯燥的葡萄酒专业书籍看待,可就大错特错了。翻开目录,你就会被有趣的章节名称吸引,比如葡萄酒的异国“婚姻”、热不死的葡萄酒、与雷司令的一见钟情、逢“酒”做戏、酿酒人的牛脾气等等。看到如此有趣的名字,都忍不住想要翻开书一探究竟。

  内容果真与标题一样有趣。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葡萄酒相关的基本知识、各大知名酒种、葡萄酒相关的趣味话题以及各国酒乡。

  在跟随作者讲述的进程中,你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对于葡萄酒的偏见可能会被拔除,同时你也会被很多美妙、浪漫的葡萄酒故事吸引。

品味葡萄酒的3点误区:

葡萄酒是否越贵越好

  对于初学者来说,品尝葡萄酒就是用鼻子和味蕾环游世界 ,并不需要一定要追求价格高、等级高的酒,就像作者所说,旅行不一定总要挑最繁华的大都市,而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勇敢地去感受世界各地不同风味的葡萄酒,以及葡萄酒背后的历史、地理和饮食文化,甚至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性情。

葡萄酒是否越陈年越好

  存放的时间越久,酒的口感就越好吗?其实也要根据不同酒的品种来分别对待。并不是所有的酒都越老越好。有些酒存放时间的增长并不会使它更好喝,反而会使酒失去原来的风味。只有那些随着时间还会再变化的酒,而且是朝着好喝方向变化的才值得去等待。比如,白兰地和威士忌这类蒸馏酒,出厂装瓶后风味就不再变化了,所以没有收藏存放的必要。

杯具是否影响葡萄酒的口感

  杯子不就是盛酒的容器吗,用什么杯子喝酒有差别吗?当然有,杯型会影响酒的气味和口感。每种葡萄酒都有最适合它的葡萄酒杯。因为杯子的形状除了对特定气味起到凸显或柔化的作用,杯缘的弧度也会对喝酒时仰头的角度、酒液入口时尖或圆的形状造成影响,这些差异决定了酒入口时的流动速率、接触口腔的深浅等。所以,使用专用酒杯确实可以大大提升对酒的感受度。

美酒与佳肴的完美婚姻

  西方人用婚姻比喻美酒和佳肴的搭配。好的婚姻关系是,夫妻之间既要有相似的价值观、气质,还需要彼此之间可以互补差异,在和谐相处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葡萄酒与佳肴的搭配,和婚姻再相似不过了。

  当葡萄酒这位洋媳妇漂洋过海嫁到中国来,水土不服是一定的。中餐比西餐烹调方式多样复杂许多,并且通过食材的搭配以及烹调方式的选择,自身可以实现味道的平衡。这让葡萄酒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

  针对葡萄酒所处的困境,许多厨师精心搭配。尤其是那些知名酒庄的主厨,更善于发掘酒与菜彼此完美融合的美妙味道。作者提供了一些菜色与搭配用酒,听听名字想象一下它们在口中的碰撞滋味吧。

  水晶百合虾仁VS波尔多干白

  苔条小黄鱼VS波尔多桃红

  上海锅贴VS波尔多干红

  虾子大乌参VS波尔多优级干红

  红烧肉VS梅多克干红

  八宝饭VS苏岱甜白

  更有餐厅老板是侍酒师出身,让客人先选葡萄酒,根据葡萄酒来推荐菜肴。到了这种程度,葡萄酒就不再是餐桌的配角,变成了众星拱月的中心。

葡萄酒中的“傻白甜”

  对于女士来说,初尝葡萄酒,可能不喜欢它酸涩的口感。但甜白葡萄酒可以说是最具亲和力的葡萄酒了,它厚实圆润的口感使它成为百搭选手。既能搭配甜点,也能搭配像法式料理中的煎鹅肝或霍克福蓝纹奶酪。

  乍暖还寒时刻,最难将息!来一杯甜白葡萄酒滋养口腹,最合适不过了。

最后

  作者以丰富的品酒阅历,用诙谐幽默的话语将葡萄酒知识讲述的如此精彩。在与众人分享酣畅熏然的快乐中,作者也提出了葡萄酒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想更好的品尝葡萄酒,感受到更深层次的乐趣,仍需阅读大量葡萄酒专著,在书中与酒中持续畅游。

  拿起酒杯,边品味《微醺之美》,边微微熏然而侧目。

  哪怕,酒不醉人,书也会使人醉。

  《微醺之美》读后感(四):“葡萄美酒夜光杯”很惬意,但是你真的懂酒、会喝酒吗?

  最近一直在看装修攻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装修博主还是只装修过一两次的普通人,对于家里装了酒柜这件事都非常后悔。理由是,装了酒柜却真正用来陈列美酒、享受品酒的人屈指可数,酒柜最后都会沦为灰尘聚积地。

  国人不爱酒吗?当然不是,对于拥有几千年酒文化的我们来说,对于美酒的探寻和热爱是深入骨髓的,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于如何选酒、品酒存在巨大差异。

  酒的品类和文化实在太庞杂,今天我们要来说一说的就是红酒。

  “红酒”常被国人挂在嘴边,但红酒是怎样酿造、有哪些品类、该怎么品评,我们大多数人却一无所知。

  首先得正名的是,“红酒”其实是国人对于葡萄酒的偷懒叫法,只不过“红酒”一词很容易会让人产生错觉,从而忽略了葡萄酒家族丰富的品类,如起泡酒中大家熟知的“香槟”,干白酒中的“霞多丽”,以及超乎大家想象的加烈酒“波特酒”和“雪莉酒”等等,都是葡萄酒。

  在《微醺之美》这本书中,作者林殿理就给我们普及了葡萄酒的相关知识和许多趣闻,让众多想爱葡萄酒却又不了解它的朋友,以及想要深入领略葡萄酒文化、进入品酒师行列的人们提供了专业的、有指导性的建议。

  国内葡萄酒酒评师行列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林殿理这个名字,他拥有英国WSET4级文凭以及认证讲师资格,经常担任国内外葡萄酒和烈酒赛事评委,游走于世界各国酒产区间品酒评酒。

  要知道,创立于1969年的WSET(英国葡萄酒与烈酒教育基金会)是全球范围内70个国家和爹都授权认可的培训机构,持有该证书说明了他的水平受到全球酒业专业人士认可。

  他在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西班牙里奥哈、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新西兰葡萄酒等多个葡萄酒产区协会担任官方授权讲师,在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撰写酒类文章,是该行业的权威。

  林殿理走上职业酒评师、培训师行列可以说是个意外。

  他本来在台北经营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却因为员工带回来的一瓶波尔多红酒机缘巧合地打开了红酒的大门,开始去了解、认识、学习红酒的文化和味道。后来又因为给网站、杂志写酒类报导,从业余变成专业。从设计师跨界到葡萄酒品酒师、培训师、专栏作者、自媒体达人等身份,本身充满了励志传奇色彩。

  在他所著的这本《微醺之美》中,共分成四个部分讲述葡萄酒的前世今生。书中从葡萄酒的年份、产区、杯具和开瓶器选择、醒酒方法等等,到世界各国的名酒鉴赏、有关葡萄酒世界的奇闻异事,以及作者周游各国品酒识酒的经历,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了浓郁葡萄酒香的奇幻世界,让读者能够充分领略葡萄酒之美,并且又能学到有料有用的葡萄酒知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书中对于分辨葡萄酒好坏的知识:

  比如说到酒的年份问题,传统观念中总以为越是陈酿越是味道甘醇,对于葡萄酒也是一样吗?

  其实不然,因为葡萄酒的原料是葡萄,有产区地理气候的差异,还有各种各样的葡萄品种,因此就导致了不同的葡萄酒对于酿造的年份和开瓶的时间要求也不同。

  作者认为:“好的酿酒葡萄的标准是糖度、酸度、酚类物质都充分成熟,酿好后才能有饱满的香气和均衡的口感。”

  糖度、酸度、酚类物质这三种标准是相互制衡的,如糖度与葡萄成长期间是否有在白天受到充分的光照和日晒有关,酸度和酚类物质则需要考量夜晚天气是否能够延缓成熟速度,更好地进行三者平衡有关。

  如此一来,葡萄酒年份的差异其实就是葡萄原料的差异。世界闻名的82年的拉菲,就是因为当年波尔多产区完美的条件,加之本身酒庄成熟的酿酒工艺,将葡萄酒的口感发挥到了极致,才会被众人追捧。

  有趣的是,人们不会特意去追求高品质葡萄,而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让它来决定哪个年份酿好酒。比如在法国会禁止灌溉葡萄园,就是为充分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保持葡萄酒的年份差异美。

  又比如说到酿制葡萄酒的大木桶,很多人都会以为,葡萄酒放置在木桶的时间越久越好。其实也不然,酿酒的过程中,葡萄酒与木桶会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存放于牟同忠的时间长短会影响葡萄酒口感。

  书中讲到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国内某葡萄酒产假宣传自家葡萄酒“桶陈12年”,意在吸引消费者:“看,我家的酒光在木桶里酿制就达12年之久啊,绝对又陈又香。”不知道其中奥秘的消费者可能就会被这样的宣传诱惑,从而下单了口感并不那么好的葡萄酒。

  作者说:“就算顶级波尔多好酒如拉菲,也不过在桶中放1年半到2年就装瓶了……一般的葡萄酒在橡木桶中放12年,恐怕果香和果味早已消失殆尽,成为乏善可陈的老木头汤。”

  如此看来,喝酒还是要懂酒,才不至于当了“冤大头”,让商家在我们的知识盲区中营销获利,这便是《微醺之美》等书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更了解葡萄酒,入酒评师这个领域并且成为其中翘楚呢?

  作者通过自身实践,提出了两点实用建议:

  一是多喝酒。

  喝酒不能只挑贵的喝,一方面资金不雄厚的容易丧失了兴趣,另一方面一开始不懂酒的我们也品不出所以然。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从中等价位的葡萄酒开始品评,从观色、闻香、品尝、吐酒并总结等最基础的步骤开始,一点一点记录心得体会。

  一个人品酒可能会存在局限,加入葡萄酒朋友圈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些圈子通常都有聚会,大家会带上各自的美酒前来品评,互相鉴赏,不仅可以交流,还可以省不少钱。

  二是多看书。

  葡萄酒的相关知识储备很重要,从书中获取这些知识和资讯,是迅速提升葡萄酒鉴赏力的最方便也最快捷的法宝。找自己感兴趣的入门书来读,结合着喝酒时所接触到的自己还不是很清楚的点,一点点扩大自己对于葡萄酒的认知。

  如果你对葡萄酒也充满好奇,想领略这“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滋味,不妨就从这本《微醺之美》开始吧。

  《微醺之美》读后感(五):网红把7万元买来的82年拉菲兑雪碧喝,专家却说,红酒应该这样喝

  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01 拉菲该不该配雪碧?

B站是现在全网最火爆的视频平台之一,很多年轻人在上面观看游戏、动漫、音乐等领域的视频,但很多人却对生活区情有独钟,因为许多奇葩吃播博主在那里出没,各种光怪陆离的花样轮番上阵,让人目不暇接:

  有啃鸵鸟脖的,有生吃大蒜配榴莲的,还有挑战全球最臭鲱鱼罐头的。其中,拥有800多万粉丝,被称为“死神之子”的敬汉卿,是所有奇葩吃播博主当中的佼佼者,他经常会吃一些常人没吃过、难以想象,甚至会引起生理不适的东西。

  可以说,敬汉卿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猎奇的代名词。比如,他曾经吃过狗粮馅的饺子,吃过烤孔雀,甚至还挑战过牛粪火锅!

  当然,敬汉卿赚到钱后,偶尔也会斥巨资买一些比较贵的东西吃,比如,他曾经花了七万多块钱,买来一瓶82年的拉菲,然后在直播里把这瓶顶级红酒兑着雪碧喝了——这个视频的播放量超过1000万,下面很多评论说他是“牛嚼牡丹”。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82年的拉菲是和奢侈、贵族划等号的。在电影和小说里,如果一个富家公子要炫富,那他十有八九会说出这样一句台词:“给我开一瓶82年的拉菲。”

  试问,这种最顶级的红酒,又有谁不想对它的味道一探究竟呢?但如果肚子里没有一丁点儿最基本的红酒知识,那即使你能喝得起拉菲,也会像敬汉卿那样,大把的钱花出去了,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反而被行家耻笑。

  别以为拉菲离我们很遥远,近年来,随着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中等收入人群快速崛起,国内商业市场也掀起了一波消费升级热潮。

  据《经济学人》统计,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已经达到2.25亿,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作为健康、品质生活的标志性符号的葡萄酒,就顺利成章地变成了年轻人的新宠,迅速成为酒桌上的时尚消费品。

  法国国际葡萄酒组织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而且业界普遍认为,在未来的三年内,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场,未来十年,中国必将成为全球葡萄酒第一消费大国。

  不过,喝红酒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完全不懂品鉴红酒的知识,很多人把红酒当成白酒那样喝,端起满满一杯,然后一饮而尽,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根本喝不出酒的好坏。

  因此,在国内的葡萄酒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拉菲每年的产量总共只有24万瓶,进口到中国的只有5万瓶,但国内每年拉菲的销售量却超过200万瓶——而许多优秀的国产葡萄酒,销量比假拉菲少得多。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酒知识,学会品鉴红酒,曾担任过世界级葡萄酒大赛评委的台湾美食作家林殿理先生,写了一本名叫《微醺之美》的书。

  这是一本能满足你对葡萄酒所有好奇心,且颇具实用价值的葡萄酒入门书。在这本书中,林殿理用轻松、诙谐的方式,为你解读一切你想了解的葡萄酒知识——如何判断酒的年份好坏?如何学习品鉴风味?如何购买及储藏?喝葡萄酒时可以搭配什么样的中餐食物,等等。

  如果你想要探索葡萄酒的美好世界,那就翻开这本书,按照林殿理的讲解,开启一瓶葡萄酒,等它慢慢醒来,述说来自遥远时空里关于阳光、空气和土壤的奥秘,尽情体验微醺之美吧。

02 吃红烧肉配哪款红酒?

  为什么红酒在很长时间里,并不受国内消费者的待见呢?难道是因为红酒水土不服,不合国人口味吗?

  在西方社会,人们喜欢用“婚姻”这个词来形容酒和菜的搭配。

  在一个好的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既要有相似的价值观,也需要有一些可以互补的差异,这样才能在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起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作用。同样,在美酒和佳肴之间,也有许多最佳搭档,比如,螃蟹配黄酒、烧烤配啤酒、花生米配白酒、大列巴配伏特加、盐巴加柠檬配龙舌兰,等等。

  对于外国酒商来说,很难为博大精深的中式菜肴配上合适的红酒。因为老外吃的西餐,都是一道一道依序上到每个人面前,很容易依照口味轻重来安排顺序,并为每道菜搭配最适合的红酒。

  然而,中式菜肴却是把用煎、煮、炒、炸、蒸、炖等各种方式烹调的菜同时摆在桌上,因此,根本无从预测用餐者的品尝顺序,自然也就难以搭配最合适的红酒了。

  另外,中餐的复杂度与完成度都远远超过西餐。无论是繁复细致的烹调手法,还是讲究的汤汁酱料搭配,都让菜本身的味道达到极致的平衡,没有给酒留下多少余地来发挥。因此,在中国人的习惯里,只把酒当作解渴、助兴的配角,而不像葡萄酒那样,在西餐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然而,通晓中西方餐饮文化的林殿理却提出,只要能充分掌握红酒和中餐的特性,那么,红酒还是能为我们的中餐增色不少的。

  首先,影响口味轻重的因素,除了肉的颜色之外,更多地在于烹调的方式,以及酱料、香料的运用。同样一块猪肉,做成粉蒸排骨、蒜泥白肉、或红烧肉,其味道都会大相径庭,而用来搭配这些菜肴的红酒也有所不同:

  粉蒸排骨可以用清爽干型白葡萄酒配,例如意大利的灰皮诺;蒜泥白肉可以用酸度略高的微甜白葡萄酒配,如法国阿尔萨斯产的雷司令;而红烧肉就必须用果味宜人、单宁轻柔的红酒来配,比如勃艮第或新西兰产的黑皮诺。

  在考量了口感轻重之后,还要考虑到味道的同质性。

  例如,清炒绿色蔬菜适合用口感清爽、带有蔬菜或青草味的干白葡萄酒配,如法国波尔多地区产的Sauvignon Blanc酒;菇类菜肴可以用产自波尔多地区的,经橡木桶熟成的Semillon酒来搭配;至于鱼类料理,应当尽量避免搭配带有木桶味和单宁较重的红酒,因为这样的红酒会凸显出鱼的腥味;带有辣味的菜肴,可以搭配西班牙雪莉酒这样口感清甜的红酒饮用,能快速解除你口腔中的辛辣感。

  另外,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式用餐习惯,我们还可以提前备好清爽型与厚重型的干白与干红各几款,让宾客们自由取用。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来我们能从容应对不同风味的中式菜肴,二来也可以让宾客尽情体验用不同红酒搭配不同菜式的乐趣。

03 快速成为品酒大师的不二法门

  当然,相信有很多对品酒之道满怀热忱的朋友想了解,应该怎样学习品鉴红酒呢?普通人经过练习,有没有可能成为品酒专家呢?

  其实,品酒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神秘,只要身体健康,拥有正常的味觉和嗅觉,再经过适当的训练,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品酒高手。

  想要像高手那样品鉴一杯红酒,只需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操作即可。

  第一步就是观色。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轻轻侧着酒杯,以观察杯中红酒的状态,例如澄清度、明亮度、颜色的色泽和浓度等。

  完成状态评判后,接着就要进行第二步,闻香,也就是将鼻子放在杯口,嗅闻酒的香气,并分辨香气的种类。如果香气不够明显,可以轻轻摇动杯子,让香气充分散发出来。要注意的是,你的手应当握着杯柄,千万不能触摸杯肚,以免影响到酒的温度。

  品酒师把红酒的气味分为几大类,例如花香、果香、甜香、熏烤、动物性气味等,然后再进行细分。例如,你闻到果香之后,就要进一步判断,这种香气究竟是属于莓果、柑橘类水果,还是热带水果?

  当然,红酒的味道相当复杂,要想熟练地分辨出这些味道,你必须经常练习,才能把各种酒香烂熟于心。要知道,那些资深的品酒师们,甚至连粉笔味、毛皮味、页岩的气味和猫尿味都要了然于胸呢。

  判断完酒的香气之后,就要进入第三个环节,品尝了。轻轻啜饮一口红酒,让酒液能接触到口腔当中的各个角落。接着,你要从嘴唇的缝隙中吸入空气,在口中打出气泡,并做出类似漱口的动作,然后充分感受舌尖的甜味、舌根的回甘、舌中的咸味,以及舌两侧的酸味,并试着感受这款酒的酸甜是否平衡、果味是否饱满、酒体是否结实、余味是否悠长。

  比起分辨香气,分辨酒的口感要简单很多,因为最基本的味觉无非就是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再加上冷热与质地的触感。例如,来自葡萄皮里的单宁,会跟唾液中的蛋白酶结合,在舌头上产生沙沙的摩擦感,而来自温暖产区的红酒则富含甘油,它会给人带来一种油滑的口感。另外,酒精度的高低及入喉后的余味,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只要我们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就能客观地判断出一款红酒的品质高低。

  最后一步就是吐酒并总结。如果你一次性需要品尝很多款红酒,那最好能把品尝过的酒都吐掉,以免喝多后影响你的判断分析力。

  另外,快速提高自己品酒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在品鉴完一款红酒之后,立刻把稍纵即逝的外观,香气和味道记录下来,形成你自己的品酒记录。只要你坚持撰写品酒记录,就会发现自己分析一款酒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红酒香气、口感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强。

  其实,品尝葡萄酒就像是用鼻子和味蕾环游世界,不需要执着于所谓费等级最高的酒,就像旅行不一定总要挑最繁华的大都市一样。如果你刚刚踏入葡萄酒的世界,那最好还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尽情去感受世界各地葡萄酒的不同风貌, 以及孕育出它们的历史、地理、饮食文化,乃至不同的民族性。

  这将是一次令人无比兴奋的葡萄酒探寻之旅。在路上,你不仅会拥有美酒、美食、频繁的旅行和创作,还会结识许多来自国内外的、因为美酒而相知的朋友,这都是葡萄酒能带给你的、从前想象不到的美好人生体验!

本文标题: 《微醺之美》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50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深沉的玫瑰》读后感1000字《不过是分手》影评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