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一节好课的标准)

发布时间: 2024-05-10 03:22: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的目录自序导言·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名课研习1.,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魏书生老师《统筹方法》研习2.,“美”、“巧”、“活”...

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一节好课的标准)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的目录

自序
导言·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名课研习
1. 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魏书生老师《统筹方法》研习
2. “美”、“巧”、“活”、“实”——欧阳代娜老师《岳阳楼记》研习
3. 变“讲课文”为“教读法”——潘凤湘老师《(梦溪笔谈)二则》研习
4.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据——黄玉峰老师《世间最美的坟墓》研习
5. 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研习
课例研讨
6. 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郭初阳老师《愚公移山》课例研讨
7. 引子、主题及 文章体式——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课例研讨
8. 对“非指示性”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郑逸农老师《再别康桥》课例研讨
课例评析
9. 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竹影》课例评析
10. 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米洛斯的维纳斯》与《金黄的大斗笠》课例评析
11. 从散文文体的引导作用看散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绝版的周庄》课例评析
12. 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 ——《哦,香雪》课例评析
课例兼评
13. 关于“鉴赏者取向”与“感受性阅读”的讨论——兼评语文新课程的几个课例
14. “用件”类型选文及其教学——兼评语文教改的几个课例
15. 谋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善——兼评口语交际的几个课例
课例综述
16. 《人生的境界》教学内容综述
17. 《拿来主义》教学内容综述
18.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内容综述
结语·在两个关联中反思,审议语文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会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呢?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写的这本《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这本书共有四章。第一章,“阅读”学习领域知识,比较清晰的解说了“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方法”“文学鉴赏”等概念。第二章,阅读教学的任务和路径,比较清晰地解说了“阅读教学”及其路径。第三章,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开展,解说了“阅读教学设计”的要领。第四章阅读教学设计实务,分散文、小说、诗歌、实用文章和文言文,展示前述学理的运用。

其中,在第二章《阅读教学的任务和路径》中,王老师指出了阅读教学主要的三条路径。

一、创设情境,化繁为简。因为学生受生活经验制约,故要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此处可适当使用多媒体之类,准则就是,让学生明白,但又不能做“常识”老师,要在文章的语境里去理解。语文老师要把看似生活经验的问题有意识地转化为语文的问题。王老师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竹影》第二段景物描写中写到天色渐渐昏暗,用了“暖色”“寒色”“长音阶”“短音阶”这四个比喻。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而且应该引导学生从这四个名词的名称中“顾名思义’一下,猜测它们的意思,从而理解语句的意思与文段所表达的意境。

二、区分体式,选对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一一抱着正确的目的,合适地看待特定的文本: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味来。指导与文本体式相应的阅读方法一一一是指导学生要有合适的阅读姿态,区分体式,如话本小说就可以采用“听”说书的方式来教:二是引导学生“眼睛往哪里看”。三、交流合作,学会分享。组织学生分享语文经验(如分小组讨论)。因为有些课文离学生的语文经验较近,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或应该具有的阅读方法较为合拍。用这样的课文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是一条较好的路径。因为我们现在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交流和分享中,学生相互触发,老师择机点拨,学生往往能获得新的语文经验,加深、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清晰地把握一篇课文教学的主要路径,根据学生的学情,依据其中一条作为主要路径,并择机采用其他的路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卖油翁评课优缺点

卖油翁评课优缺点如下:

(一)比读中深入学习:“言”老师没有专门的文言文翻译环节,而是将“言”的学习放在语境中巧妙落实。当“言”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障碍时,判桐如教师及时启发和点拨,落实了对“言”的字意理解,并深入到“言”在塑造人物性格及表达意蕴上的作用探究。

例如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自夸”与“自矜”的区别中,一个追问“书中怎么解释自矜”,及时引领学生理解“自矜”的意思,并通过比较性分析得出“自矜”比“自高”更能体现人物骄傲自大的性格,“自矜”是把自高的心理外化为具体行为。

这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文言文中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情意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再如,比读“释”和“遣”的不同意轮凳蕴,不仅观照了字义,同时又观掘启照了这两个词语在传达人物内心情味儿上的不同。

(二)比读中感受人物形象:通过几个层面的比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形象。比读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语,从“自矜”中感受陈康肃自高自大的性格特点。比读动词“看”与“立”,从动词的变化中感受卖油翁坦然、舒展的风度;比读“释”和“遣”,体味陈康肃心服口服的释然之情。比读增添的酌油细节“徐”字,感受卖油翁那种悠然的酌油心理。

初中教师推荐书目及理由

1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10余个课堂实录,每个实录后附有专家点评或自我反思等。这些课例集中了作者语文教学的经验,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在语文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本书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有较大启发作用。
2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
本书汇集了一批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赏析和反思文章。分三部分:一、品味细节的精彩;二、教法的完美与缺憾;三、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全书围绕“名师课堂”展开,以期对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3
《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
中学语文界新生代教师郭初阳执教《珍珠鸟》、《愚公移山》等课例,在浙江新课程培训中引起了轰动,后实录发表于《人民教育》、《教育科学论坛》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视为新课程中涌现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课例。本书收录具有代表意义的五则课堂实录,对应的五篇专家评论文章,以及相关的研讨与对话。
4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本书是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评课精选,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作者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曾任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科院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本书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课例进行评点和探讨。全书分五部分:“名课研**”、“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和“课例综述”等。
5
《听郑桂华老师讲课》
本书汇编了语文高级教师郑桂华10多个课堂实录,每个实录后附有专家点评或自我反思等。本书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有较大启发作用,适合作为教师培训用书,教师备课示范用书。
6
《致语文教师》
本书以余映潮老师在全国各地的10个讲座稿为蓝本,结合其积累了几十年的教学实例、评课案例和经验教训,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40项基本素养,包括理念创新、教材研读与处理、教学思路梳理、教案设计、课堂细节应变等内容。倾囊相授的态度,娓娓道来的风格,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的优秀读本。
7
《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载本书中用40篇课文的阅读教育创新设计为我们生动解答了这两个问题。
8
《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
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写下了大量文章,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按说这些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本书由周益民编选。

读《给青年教师的36条成长建议》有感

  寒假期间,拜读了张祖庆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36条成长建议》。书中祖庆老师介绍了自己是如何成长为名师的心路历程;解答了职初教师在工作中的迷茫与困惑;提出了关于青年教师如何尽快提高教学技能的方法和策略等,我从中受益匪浅。关于成长,祖庆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大量阅读,勤于写作。”

  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成长,要先从自我成长开始。阅读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第一步,那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中外文学作品、教育专业著作、心理学方面、历史类和思想类方面的书籍都值得一读。除此之外,祖庆老师还推荐我们多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家鲁迅、老舍、钱钟书、莫言的著作等;外国文学作家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海明威等人的书籍。

  “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对鲁迅先生的话深有感触,阅读亦是如此。一名语文教师,重在积累,书要读得精更要读得广,才能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汲取不同的养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之内。读得越丰富,精神世界才会越丰富。只有一个精神充盈的老师才能教出精神充盈的学生。

  现在市面上的书籍泛滥,也有不少作家为了迎合大众或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出书,所以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多读经典,少读烂书。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反复读,不同的时期去读,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与见解、感悟和触动,总之都会有新的收获。还记得第一次捧起《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学》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当下觉得如获至宝,摘抄了许多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但之后也不了了之了。前两年又再次遇见这本书,把书里的内容对照现实,脑子里的浮现出自己平时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发现了自己许多错误的做法,同时也让我逐渐看清楚一个不能用成人思维衡量的小世界。现在每当我苦恼沮丧如何与学生沟通时,拿起这本书翻一翻,又能从中获得一点启示和力量。

  关于阅读,祖庆老师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敢于闯进阅读伸展区。”我平时读书大多以文学作品为主,偏爱读一些外国文学小说。上学期,第一次开始读专业领域方面的书籍—《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刚开始也是读得糊里糊涂的状态,要不是工作室要求共读这本书,我想我大概会丢到一旁了。但慢慢静下心来,一点点深入阅读后,王老师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去分析课例,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一切立足于语文的内容,颠覆了我对语文公开课的看法。回想自己以前评课,就是看课堂上有什么亮点,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只关注到老师的“教”,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一本有深度的书,可能刚开始都会觉得晦涩难懂,但静下心来细细地读,一定会为我们打开一条通往广阔天地的路。

  “写作与阅读关系密切,多读一点书,多思考,多积累,多动笔,久而久之,就会写了。”这是钱正权先生对年轻朋友的勉励。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们看似每天从事一成不变的工作,但是学生每天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那写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成长?我们可以从身边的教育故事写起,从课堂的教学随笔写起,从课后的教学反思写起。自己教学日常工作中自己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对自己及学生是否有帮助和提高?都可以一一记录下来。比如今天上了一堂自己特别满意的课,这个课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是文本解读到位?是教学设计得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细细梳理,我们便能找到答案。或者今天上了一节很糟糕的课,就原原本本地把这堂课记下来,细节越具体越好,自己的做法,学生的反馈,思索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结果,把最近问题列成一个清单,一个一个话题往下写。认真地剖析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一步步提升。最后,在写作时我们要善待文字,怀有敬畏之心。一个词语,一个标点,要细细斟酌,多征求他人的意见,多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要通过阅读、写作来获得学科专业的主动发展,在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记录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发现自己、认同自己和完善自己,以此得以提升,方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本文标题: 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一节好课的标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35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坠落过程的读后感(优秀读后感300字(五年级))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读后感(从美国的冷战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