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间》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5-02 19:20: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二千年间》是一本由胡绳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二千年间》精选点评:●通俗读本。这版本装帧得真是雅致,好看●对王安石骂的太狠了●结构很独特,另一种视角谈历史。●纵切面这个

《二千年间》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千年间》是一本由胡绳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千年间》精选点评:

  ●通俗读本。这版本装帧得真是雅致,好看

  ●对王安石骂的太狠了

  ●结构很独特,另一种视角谈历史。

  ●纵切面这个角度很有意思

  ●由于作者的写作年代,所以本书主要从政治,军事,经济等角度论证了人民这一进步历史力量,逻辑紧密,层层递进,很有力度。 若从读史角度看的话,可能就是目的明确的时候,不够全面客观。 文字很好,可读性强。

  ●做人要能文能武。横槊赋诗,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简短有力,观点都很具说服力,最佩服的是作者观看历史的角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购于西西弗。中国封建社会的纵断面剖析,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不愧大家!

  ●用一根线去捆绑所有的时代,宣传小册子而已

  《二千年间》读后感(一):版本纯正

  这本是根据开明书店1949年的竖排繁体重新排版的。尊重历史,依照原貌没有做多余的删改,比较能体现作者的本意。

  在众多历史书中,这本算得上特立独行,因为作者根本就没准备按照寻常史家说史那样以时间为轴、平铺直叙下去。而是把中国这两千年来的历史要素通通拎拾出来,一一点透,皇帝也好、边民也好、兵制也好、战乱也好,从历史的必然说到历史的偶然,有历史的奇迹也有它的宿命。

  总起来看,这既是一本历史书,又凌驾于历史书。吴晗先生说它“不可不读”,深以为然。

  《二千年间》读后感(二):评《二千年间》

  其实开头吴晗写的序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胡绳这本书虽不是将两千年的历史一概而论,但是看完确实对这两千年历史有了概括的看法。这两千年来皇权、官僚、军队、土地、农民、异族这几个问题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胡绳以唯物史观来谈这些问题,我没觉得有什么意识形态的问题,反而是把很多东西摆在了桌面上,讲得很透彻。这书确实不应当做为历史教材,毕竟看这书需要有扎实的历史功底,要不然对其中概略叙述的二千年历史完全毫无所知。

  胡绳的评论是中肯的,没有想去否定历史否定谁,只是让我们在里始终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历史的影响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以史为鉴。

  《二千年间》读后感(三):历史教材的逻辑

  不愧是党史专家的的著作,满满的唯物史观。否定古代以君主专制为代表的上层建筑,讴歌农民的伟力。本书成书于49以前,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在后来的历史教材上才出现的观点,但又不似教材般囿于事实,故可看作历史教材书写的逻辑指南。

  考虑到成书的历史背景,对旧中国无情批判,可以理解。但今日今时再看,则有待商榷。以书中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论述,二千年不过是剥削压迫、抗争流血的痛苦循环,毫无希望。激进的可以感受到新中国呼之欲出,但保守的却容易走向虚无主义的悲观。结尾所说清算二千年间的老问题,由是观之,二千年间全是问题。

  总的来说,本书思路清晰,是一本呈现史观的一流史学家的作品。宏大的视角下,个人的努力也就显得飞蛾扑火。然而历史大势本就治乱循环,这样忽视个人的积极作用,而强调历史的必然,算不算是唯物中的唯心呢?

  《二千年间》读后感(四):先看了做官一章

  因为正在看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特别留意官僚政治的文章。一天在读书文摘上看到二千年间这本书的介绍,正好是关于官僚政治这章,读起来很平和。就赶紧从网上买来了。结果发现官僚问题只是其中一章。但思想的精彩不受语言篇幅的限制。这本书同样写于1940年代,是大家小书系列的一本。作者胡绳,当时在重庆新华日报当记者,可能是职业的缘故,这本书语言通俗而有趣,不似王亚南的半文言体。报纸上的话,如果读起来拗口,就起不到宣传作用。当然,王亚南那本书学术性强,研究文章,逻辑严密性往往表现在语言的晦涩上。

  我猜,胡绳写做官这一章,可能是读过王亚南的文章之后写的。王亚南成书之前在杂志上发表过。胡绳在前言中提到,二千年间的各篇文章是整理平时的读书笔记而写成的。文中观点是一致的。如果忽略官僚膨胀个别观点的话,可以把做官一章当成对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的介绍来读。至少会加深对官僚政治的认识。下面是做官一章的笔记。

  做官一章从范进中举后的变化一例谈到做官后的特殊身份,指出,秦汉以后二千年间,享有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的官,行使政治上的统治,就是官僚政治。

  随后一节,分析了君主专制和官僚制度的关系。秦汉以后,官僚政治逐渐成熟完善。官僚政治从属于中央的专制政治。君主专制需要官僚政治,需要有才能而忠诚的官僚来为自己服务,官僚依靠拥戴君主换取特权地位和利益。 君主政治和官僚政治相互有用。

  历史上,官僚的产生依次有察举和征辟、九品中正法、科举制。这些制度都有弊端,都不能产生出有才能的人。专制统治者一遇到国难,就自食其果。

  官僚的膨胀。使读过书的知识分子争着做官,并尽可能使要做官的人有官做,这是专制统治者维系其现行统治秩序的方法。量的增加一定是质上的降低。统治机构一天天更加庞大,不可免地陷于臃肿不灵、没有活动能力。人民负担越来越重。

  官僚职位的升迁,一般来说都是凭资格不是凭能力。看起来最公平的办法,事实上只能养成无能的官僚。贪污是历代官僚的一个必然属性。升官发财向来被视为互相联系的。古代有句话,国家之败,由于官邪。专制政权的败坏由于官僚的贪污腐败。但其实官僚的贪污腐败是专制政治的必然结果。

  《二千年间》读后感(五):读史随感——胡绳《二千年间》

  胡绳的《二千年间》与传统的史书不同,不是罗列朝代的时间、人物、事件,做枯燥的流水账;而是截取了从秦到清,整个的一大段历史,做整体的剖析。胡绳的视角也很独特,我们试看其目录。第一章“二千年的鸟瞰”,点明这两千年是中国历史的皇帝专制时代。第二章“在‘万人之上’的人”,这是讲皇帝专制制度;第三章“一种特殊的职业——做官”,这是讲官僚制度;第四章“又一种特殊职业——当兵”,这是讲军事制度。以上三章都是讲的统治阶级,构成统治阶级的主体是地主,皇帝是地主的代言人,皇帝靠官和兵来维持统治,三者互相依存。第五章“一切寄托在土地上”,这是讲小农经济,这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来源。第六章“大地下的撼动”,这是讲被剥削的农民的反抗;第七、八章“不安静的北方边塞”、“当胡骑踏进中原的时候”,这是讲游牧民族的入侵;前者是内忧,后者是外患。最后一章“逃不了的灭亡命运”,则指出了皇帝专制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

  胡绳在《二千年间》中写到唐太宗行科举,看见考生鱼贯入场,不禁高兴地说:“天下英雄都进入我的圈套了。”后来明朝的赵碬也作诗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见科举制是古代维持统治稳定的利器了。为何科举制有如此效果?这是因为考试的组织、命题的内容完全由中央把持,谁能当官完全由中央说了算,因此天下读书人谁能不拥护中央呢?于是,天下儒生“不再生任何对君主统治不利的妄念”。科举制本来就是以维持稳定为目的的,至于选出来的官员有没有真才实学,能不能治国理政,就不重要了。读书人的目的只求做官而后发财,只要读的书能应试,至于这种书有没有实际用处,也就不重要了。而一旦国难当头,科举制的恶果就显现了,读书人“文不能安邦定国,武不能临阵出征”,索性另求生路了。无论是流寇还是外族做皇帝,只要给他们官做,他们必俯首称臣,“因为他们生活中的唯一的最高的内容和目的本来只是做官而已”。

  胡绳在《二千年间》中写到:“历代政府常以治河的名义向农民大量地征工征钱,但治河的官僚们却把这官职当做发财的肥缺,并不真去治河;他们也不愿意把河治好,因为真治好了,他们就没有官可做了。”如今年年的三月十五日各部门高调打假,而假货年年不绝,为何?因为各部门要靠向造假企业收取罚款以维持收入,所以不能罚得太狠把造假企业一棍打死,否则以后就没有收入来源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打假就是假打。因此应该改革财税体制,地方工商质检等部门由中央财政供养,彻底斩断其与企业的利益链条。

  胡绳在《二千年间》中写到:“明末的李自成,他在起义中,向农民号召说‘迎闯王,不纳粮’。这样简单的口号就能使所过的乡村中,到处沸腾起来。”现在看来,“不纳粮”只是取消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远不如毛泽东的“打土豪,分田地”,后者是给了农民一大笔不会贬值的资产。国民党一直嘲笑共产党不懂经济,社会精英一直鄙视农民愚昧无知,殊不知共产党才是最懂经济,农民才是最聪明的。国民党给军队发的军饷是法币,而法币是会贬值的,国共内战后期,法币大幅贬值,直接扰乱了其军心。而解放军分得土地,土地在通货膨胀下越发升值,解放军作战就越发英勇。于是国军纷纷叛降,加入解放军,国统区自然就土崩瓦解了。

  胡绳在《二千年间》中论述汉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不断,其原因是汉族统治者“想使天下英雄都把目光对外,减少专制政权的危机,尤其因为在建立统一政权的国内战争过程中,已产生了大量的职业军队,既无法复员,就只好用来不断地对外战争,以避免这些军队久驻国内可能引起的祸害。”然而事实却是汉族对西北常处于守势,对东南才是扩张的。因为汉族是农耕民族,西北草原虽有大量土地,却是无法耕作的,因为降雨太少,长城一线恰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就是因为此。反而是游牧民族随着人口膨胀,草原物产无法维持其生存,才不断南下侵略的。宋朝冗军最严重,疆域反而最小,可见汉族的农耕民族性是不善对外扩张的。而历次王朝更替的战争过程,不是产生军队,而是消耗军队的。胡绳此论漏洞百出。

  读胡绳《二千年间》的一点感想:中国古代的农民一方面受着政府高额赋税的盘剥,另一方面又受着高利贷商人的盘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面对高额赋税已是难堪重负,如果遇到灾年,贫户交不起赋税,高利贷商人就会趁火打劫、兴风作浪了。受尽盘剥的农民,老实的卖身为奴,激进的就落草为寇了。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但又不可能自断手足,自行减税,于是就把矛头对准了商人,抑商政策就盛行了。然而抑制商人是治标不治本的药方,高利贷商人有机可乘,正是政府赋税太重。于是商人虽被抑制,农民依然破产,封建王朝终逃不了灭亡的命运。

本文标题: 《二千年间》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5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咬一口昭和回忆经典读后感有感波洛圣诞探案记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