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9-29 18:00: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3

“太空漫游”四部曲的内容简介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在今天读来仍然荡气回肠,并不仅是他作出了多少令人惊叹的预言;用克拉克的终生...

如何评价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小说

“太空漫游”四部曲的内容简介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在今天读来仍然荡气回肠,并不仅是他作出了多少令人惊叹的预言;用克拉克的终生好友,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话说,是“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新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正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
正是因为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我们仰望星空的意义从此不同。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1

  开篇的序中阿瑟就写明了其中心想法,而与此同时,不得不感叹,他早在1968年就已经洞悉了关于宇宙的惊人秘密。他写道,地球上活过的人应当有一兆,而宇宙有大约一兆颗星星,因此他大胆推测,太空中有足够的土地潜在着我们未知的生命,但为何至今人类没有遇见过外星生命呢?

  他用这部小说告诉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但真相一定更在意料之外。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神秘的黑色石板,在史前时代启蒙了地球人类的文明,300万年后,人类在地球上发现了同样的石板,而石板在出土瞬间立即朝土星方向射出电子信号,美国派太空船发现号远征土星,追查真相,然后在接近土星途中,太空船的超级电脑哈尔发疯,害死了三名冬眠的太空人,并把副驾驶普尔变成太空漂浮物,只有船长戴维鲍曼逃脱一劫,幸存的浪漫,关闭了哈尔的人工智能,独自抵达木星,又发现了一块更大的黑石板,当鲍曼驾驶活动舱时间这块石板是不料意外的被吸入其中,并在这种神秘的宇宙力量的作用下,成功的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生命——星孩。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2

  之前看完宝树的《时间之墟》,对于现实世界的时间循环现象做了一个可能的推断——循环时空下的生命体其实只是宇宙高维文明为了研究宇宙文明演进而复制的意识,也就是说人类本体已经消亡,但是其意识却被外星文明保存下来放进培养皿中(相当于人类社会的电脑)继续培养。当时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意识体究竟还能否称之为生命?因为对于意识体而言,他们是真切活着的,只是躯壳与人类或者任何一种已知的生物不一样而已。

  最近看了阿瑟·拉克尔的《2001太空漫游》,里面关于宇宙文明进化的概念设计非常有意思,虽然可能还局限于三位空间内。在拉克尔架构的世界里,高级智慧生物为了寻求永生,开始尝试各种实验,“尝试在空间本身结构里储存知识,将思想永恒地储存在凝冻的光之点阵中”,从血肉躯体进化到机械躯体再到最后的辐射能生物,最终摆脱物质束缚。这种生命形态感觉非常近似于《时间之墟》中被复制的意识体,区别可能仅仅在于是否被高维生命控制。

  从生命形态这一层上进一步延伸,忽然有了一个感觉有点不找边际的设想——关于人类魂灵。宇宙生命形态的原初究竟是什么?会不会就是高维生命终极进化后所剥离出的那一层不可捉摸的意识?人类之所以能拥有智慧是不是仅仅是因为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可以装载混沌意识体的生命结构?那么魂灵,实际上说的就是这层意识吧。人类的死亡以及其他物种的衰亡,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躯壳在时间的流逝中已经不足以抵挡意识能量的侵蚀,最终出现的机器损坏。

  《2001太空漫游》里面提到了那个高维生命的存在地,那里的天空犹如南极的“乳白天空”一样,让人完全无法辨别远近与方向,这也许就是《时间之墟》里所说的那片意识之海吧?混沌的意识体一个又一个的从这里出发,附着在被激活的生命结构里,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变进化,最终再次摆脱躯壳回归原初的形态,只不过到最后,混沌消散,智识降临!

  那么,下一站呢?觉醒的魂灵将在哪一个躯壳中迎来新生?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3

  这本书,读了两遍。

  一遍是拿到书后,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完,由于太迫切了,感觉有些地方读得太快,而且又是晚上,有点困,感觉读得不够细致。

  所以,读完一遍以后,又用较慢的速度,读了一遍。阿瑟的描写,是应该用慢速体会的,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太空的瑰丽神秘,如在眼前。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两处。

  一处是哈儿在“临终”前发出的声音,一个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而且这种意识对人类带来危险后,被毁灭如同宿命(说来也不算是被彻底毁灭,因为另外的介绍说后来被修复),那一大串看上去很零乱的话语,是哈儿被灌输的智慧,如同一个孩子在早期学习历程中的记忆,然后,归于虚无。

  另外一处,是鲍曼穿越星门,变成了星童。婴儿,意味着新生,也是生命形式转换过程中的桥接,这个寓意自然好懂,只是,感觉上仍然震撼。

  刘慈欣曾经说,他在读过《2001太空漫游》后仰望星空,深觉震撼,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当然,读《三体》时也是这样。人,无知有无知的快乐,有知,有有知的痛苦和快乐,而我仍然渴求后者,我知道生命如此短暂,但又总觉得,如此设定恰是最好,如果生命没有尽头,时间可以任意挥霍,很多事情反而不会再觉得美好。生活于尘世之中,每天面对琐屑的烦恼,然而这也仍然是体会生命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独到体验。人莫不有生,莫不有死,然而在生与死之间的这个历程,如此多样。也许可以说,这是另一重震撼,只是因为,人们大多习以为常,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人们即使偶尔仰望星空,也还是专注于尘世。

  在我有生之前,普通人也可以自由地到太空漫游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这并不是多么重要,因为在意像中,已经游过了,即使没有身临其境,也已经明白那种感觉,明白到不管是星空还是尘世,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活着、不断创造,是最佳的选择。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4

  《2001:太空漫游》是克拉克写的书,是斯坦利·库布吕克拍的.电影,其实这个构想基本是两人共同完成的。你知道这两个人的分量么?我简单说一下,关于阿瑟·克拉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阿瑟·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说家。关于斯坦利·库布里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如果你看过电影,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这两个人合作的东西,能凌驾于一切之上。无论有多少人重复地说过这部作品的伟大以及不可超越,我们在每次读完之后依然会发自肺腑地再说一遍,这是一部伟大的、不可超越的作品。在它面前,所有的一切黯然失色,这里的一切,包括你以人类目前的智力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包括杨树柳树,包括教皇总统,也包括地球太阳,甚至是你所了解的整个宇宙。

  这是1968年问世的作品,他们从很早就开始筹划了。他们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爱因斯坦刚刚死去不到十年,那离现代科技的轴心时代很近。他们大概是习惯了那个年代的感觉,所以,没有料到像是爱因斯坦这种人物一百年里只可能出一个的,所以,他们按照当时的进度预测了一下,2001年,人类将在太空漫游。

  这正如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不仅仅是爱因斯坦,包括他们两个人,也都是这样的,“一百年间,人不两见”。所以,人类无法跟得上他们的脚步,就好比爱因斯坦在世时没几个人能听得懂相对论一样,克拉克和库布里克死去多年,也没人能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在太空漫游。我从书的后勒口摘了这么几句话,简单表达一下它的现实意义。

  1968年,“阿波罗8号“航天员在全体看过《2001:太空漫游》后,才出发前往月球。

  1970年,“阿波罗13号”遭遇意外,向任务中心报告的第一句话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几乎和本书所言一模一样。

  1971年,美国宇航局送给克拉克一个登月舱着陆地点模型,并铭文写道:“阿波罗15号全体成员,感谢您对太空的想象力。”

  1977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应用了本书中所预言的技术,并于2021年9月13日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飞出太阳系。

  1981年,“旅行者号”探测器传回第一批土卫八图片,其景象与本书中所描述的竟然完全一致。

《2001太空漫游》真相一定远在意料之外?

 塔可夫斯基说:从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苹果那一天开始,他c们就要走在路上,终生为真理奋斗不休。老塔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类的文明史,这是真理,只是事实远没有这么美好。真相更接近库布里克与阿瑟·克拉克共同创作的《2001太空漫游》中的描写:一个丑陋的猿人在灵光乍现之后捡起了一根骨头,砍开了另一个生物的头颅,这是人类历史的开始,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件科学——这就是智慧苹果的真相。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科学史:来自非洲的克罗马农人用石器与骨器在一万年中杀光了欧洲的尼安德特土著,火药推进的铅丸打穿了骑士阶层的厚重铠甲,蒸汽机创造的新贵族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配备了指南针与六分仪的大航海使美拉澳非几大洲的人类大难临头,几千枚洲际核武的蓄势待发使整个世界在恐惧中度过了几十年的和平,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个人的一小步”使齐奥尔科夫斯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呆在摇篮里”的预言成为现实,互联网使权力与体制最后的欺诈和控制无所遁形。
  科幻,从字面意义上看是幻想科学的发展,而实际上,或者说真正伟大的科幻,是预言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  所以我们说,《2001太空漫游》仍然是最伟大的科幻电影,恰如尼采所谓“你当愈行愈高,直到群星已在你脚下”,《2001太空漫游》审视着人类的命运,它既是理性的,也是诗意的,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交响乐礼赞中,浑身是毛的猿猴站立起来,手执骨头登上地球的舞台,在同样的恢宏音乐中,宇航员在木星最后一次睡着,醒来后完成了400万年后人类的再次进化:成为纯能量化的“星孩”。在库布里克与阿瑟·克拉克的脑力激荡中所创造的登月、空间站、超级电脑一一变成现实,而电影中预言尚未实现的未来,则有待我们,及我们的后代去经历和验证。

月球上黑石的讯号直指木星,宇航员们踏上木星之旅,电影进入第二章:Jupiter Mission:18 months later(木星任务:18个月后)。这一章是整个电影旋律上最为紧张的一段,其中的人机大战放到如今的好莱坞电影市场也是相当吸引人的,倒不是说它的特效做的有多好,而是你能在整部电影缓慢冷酷的节奏下体会到血脉贲张的感觉。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HAL9000被看做是飞船上唯一的一名非人类成员,飞船上任何一个部件都在它掌控之下,被赋予拟人化情感,历史上从未出过差错,但在一次未知预测出错后,受到Dave和Frank的怀疑,于是设计杀死Frank和Dave以及飞船上休眠的三位科学家。人与机器之间的对决过程在电影中是一如既往的缓慢,但在看的时候却不知不觉的屏住呼吸。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心里祈祷着Dave一定要获得胜利,不能让邪恶的HAL9000得逞,但是在最后Dave对HAL9000强制关机时,当你听着这个最富人类情感的机器说着”Stop, stop, Dave……I’m afraid….”时,心里一定也会有些触动,HAL虽然没有人类的形态,但已与人类无异了,人们创造了一个高智慧的生命体,最后却不得已要亲手终结,这也许是人类文明高科技发展进程中一个无可避免的悖论。

这部电影的节奏相当特别,“又闷又飞”,说它闷,是因为台词极少,在第25分钟才出现第一句对白,电影开头3分钟和电影中间的一片漆黑,让人有按快进和关视频的冲动;说它飞,是因为冷酷之中的一丝惊心动魄,曾经奏响着《蓝色多瑙河》的星空变成了屠戮场,更为动感的镜头是飞船穿越星闸时扑面而来的奇形怪状的光束,还有飞船穿过的那一片颇为意识流的景象。

本片的编剧之一,亚瑟•克拉克说,“你若看一遍就明白了整部电影,那只能证明我们失败了,我们要提出的问题超出我们的想象”,谁也不能正确的解读这部电影,因为它留下的悬念实在太多,黑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每一次出现都带来人类文明的巨大转折?黑石携带的到底是信息还是生命?星孩会到地球上去吗?去了地球之后它是成为人类文明的起源还是更高级生命的开始?由于导演拒绝给出自己的答案,这些问题将会成为永远的悬念。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非常牛的美国科幻电影,出自库布里克之手,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并且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一部好的科幻电影绝不仅仅在视效上给人以强大的冲击,更能深深撼动你的内心,不管对电影的各种隐喻懂了多少,那种让你在看完之后还魂牵梦萦的感觉才是衡量一部好电影的标准。

电影的节奏不是一般的缓慢(参照《银翼杀手》),闷到我中途放弃过一次,直到几个月之后才重新再看一遍。电影一开始长达3分钟的画面一片漆黑,配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音乐,足以让任何没有耐心的观众关掉此片,永远不再打开。3分钟之后画面闪现,出现电影的第一章:The Dawn of Man(人类的黎明),两群猩猩争夺水源,画面里充斥着无意义的吼叫和杂乱的动作,直到一块黑石出现,一只猩猩学会了用牛骨当武器,至此,人类的黎明到来。
猩猩高高的举起头骨,画面一转,已经是宇宙飞船漂浮在太空中的景象,短短一瞬,人类世界已历经千万年的历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适时响起,尽显太空探险的优雅与美丽。但是导演并未给此段加上标题,可见导演认为此时的人类相比大猩猩,依然没有质的飞跃。在月球的基地上,宇航员们发现了第二块黑石,人类伸手触碰黑石的动作与几千万年前的大猩猩如出一辙。

“太空漫游”四部曲的介绍

科幻殿堂的永恒经典, 太空时代的不朽史诗全新修订精装典藏版阿瑟·克拉克,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大师和太空预言家“太空漫游”系列,世界科幻文学巅峰之作,全球畅销45年“太空漫游”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游》《2021: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四部作品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第一部《2001:太空漫游》被誉为世界科幻文学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作,不但是全球科幻迷心中的圣经,更成为流行文化的经典。“太空漫游”四部曲(典藏版),是国内首次以精装套装的形式出版阿瑟·克拉克的这个经典科幻系列,不仅装帧设计精美,充分体现出这个系列的经典感,而且四本的内文全部重新校译,修订了许多之前2007年平装版本中的谬误。四部曲的第一部《2001》初版于1968年,第二部《2021》初版于1982年,第三部《2061》初版于1987年,最后一部《3001》则初版于1997年。虽然每一部的故事情节都与上一部有一定关联,但实际上并不是之前的续篇,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发出全新的预见,讲述出更加复杂而新鲜的故事。克拉克本人对这四部曲的期望,是“让每本书自成体系,并且根据目前的知识,做到尽可能的准确”。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小说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259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好看的文年下文如果一群白蚁在你家修了铁路,你应该怎么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