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眼神读懂孩子的内心读后感(《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17 06:46: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读...

透过眼神读懂孩子的内心读后感(《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1

  第一次知道樊登是在朋友的书店里,他的书店每周都会播放一部电影,结束后播放一集樊登读书会的内容。此时,孩子们刚刚从电影情节中走出,自由的坐在各个角落里读着书,家长们就围坐在投影幕前,细细品味樊登讲的每一本书。往往,家长们还没有看完,孩子们就会循声而来,一起和我们观看,《养育男孩》《养育女孩》《你就是最好的玩具》《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每一集对我来说,都如醍醐灌顶,让我在育儿路上突然想通很多。

  我的儿子转眼已经进入10岁了,老师在开家长会时说:“现在孩子们都在不同程度地进入青春期,甚至有些青春萌动的小心思。而且学会了说巧妙的谎言,学会和其他同学搞恶作剧......”在老师看来,10多岁的孩子开始叛逆,已经试着逃出家长的手掌心了。

  如果没有读过樊登所讲过的书,我的内心也许和其他家长一样充满了恐慌,害怕有一天,他不再受我控制,不再听我的话,开始反抗。甚至担心孩子会像比较激进的哪些孩子一样,跳楼,跳桥,弑母.....好在,我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认识了樊登,如今手握这本《读懂孩子的心》,又把我从前从吸收的支离的信息重新整合,我感到,万分感恩。

  我们都是育儿路上艰难的践行者,即便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又是那么难以持续。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在反思,在改变。曾经,我和儿子的关系就是“毒刺”关系,我不愿意过分的表扬他,人多的时候不喜欢他大声说话,我曾经说我的孩子“哗众取宠”,我经常在人前否定他,即便看到了他羞红的小脸。但是,樊登让我认识了《正面管教》,我开始使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我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关系的改变,以及他对我的无条件信任。这都是从我的改变开始的,虽然我曾经错过,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修复。

  我的孩子,终将会从男孩成长为男人,如今的他认真,上进,积极,向上。最近,他纠结于我和爸爸对他和妹妹的不公平,对妹妹的表情更柔和,语气更温润。我正在想办法帮他走出困惑,他自己找了篇描写父子关系的文章,他自己读,给我们读,还郑重的告诉我们:“我知道,你们爱妹妹,也爱我,只是我们不一样大,要求也不一样。”听了他的话,我真是两眼泪,他能自己解决问题,比我们开导更有效。

  庆幸我认识了樊登,读了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读懂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2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我心情愉悦;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我的心,让我看清前路;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我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我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读懂孩子的心》,在樊校长的带领下我加入了樊登读书,有幸读到这本书,这本书汇集了《童年的秘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让孩子远离焦虑》《正面管教》《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等17本优秀的家庭教育书,俗话说得好,“走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不论我是幼儿教师,还是一名家长,这本书对我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知性、优雅的女士有一天向他求救,说她辅导孩子写作业气的心脏都不好了,忍不住发脾气,孩子哭、老公生气,她自己也难过。她说:家教类的书也没少看,为什么一到辅导作业就不行了呢?”我想这几乎是每一个家庭里都在上演着和孩子相爱相杀的故事,家长们很委屈、很无助,但是绝不放弃继续用错误的方法“帮孩子养成好习惯”。那么父母尽到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是尽到了伤害孩子的责任?父母是爱孩子的人,但同时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唯一的破解之道,是父母成为终身学习者。看到这个案例我内疚自责,这个事情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我对孩子的高要求导致他在做一些事情时对自己不够自信,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因为他就是在不断批评中长大的。所以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这句话,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从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学到的东西开始,让他获得尊严感、成就感,不要让他总是面对挫折,这样孩子就会更加容易热爱学习这件事。我很庆幸自己加入了樊登读书,每天与书相伴,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学习借鉴书中的教育方法,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让我不再一错再错;在迷茫的时候给我指点迷津;在彷徨的时候让我更加明确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铭记做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一旦你下定决心搞教育,就一定要有使命感,还要更专业。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都来读书,读好书,真正读懂孩子、理解孩子,努力做一名好老师、好妈妈。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3

  读懂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此我利用暑假的阅读了《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看完后对我受益匪浅。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的服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它是一种精神枷锁,牢牢的套住孩子。'听话'的孩子,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难以收拾饭桌地板;孩子出门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的负担……阻碍了孩子,也就阻断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同时让孩子变得懒惰,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不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 家长们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的谦让,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出来吧;小朋友们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他,等等。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年龄小的要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就是武器,哭就可以得利。这些理由是经不得一丝推敲的,到了孩子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殊不知,这些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因为所谓的面子,而让孩子无原则的谦让了呢?

  我曾以为: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读懂孩子的心,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始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是相互。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得先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孩子,让孩子住在我们的心里。孩子只有真心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关心和爱之后,才愿意真正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读懂他们的心。也许我现在还不完全懂孩子们的心,但我愿为此去努力,我愿意让孩子们长长久久地住在我的心里。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4

  一次刷抖音偶然刷到了樊登老师的视频,感觉他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很多经验。其一自己是小学教师,小学阶段正是成长关键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再者自己也有一个咿咿呀呀的小娃娃,多多学习将来也不至于在教育方面没有头绪。结合实际情况,果断入手了这本书。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是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一共讲解了6本书,分别是《童年的秘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母爱的羁绊》、《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第二章是与孩子一起成长,讲解的5本书分别是《让孩子远离焦虑》、《关键期关键帮助》、《翻转式学习的》、《爸爸军团》和《正面管教》。第三章是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主要讲解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这6本书。也就是说通过这一本书,一共可以读到17本家教育儿好书,真的是受益匪浅。

  按道理家长读更合适一些,但是老师换个角度也不就是家长嘛,管理着一大群依懒你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家庭教育本来就比较缺失,这本书既让我从老师的角度学会观察孩子成长的变化,又学会从家长的角度给予孩子温暖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是极好的。

  印象最深的是提到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一章节的内容。书里说到“经常采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会有对别人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其实有时候作为老师,我也有大声呵斥孩子的时候,现在想想,方法没用对,孩子当然会产生反向心里了。

  作为老师,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孩子,孩子可能在很多想法上面还不成熟,作为老师不应该总是否定孩子,而是郑重地认同孩子,并端正他们的思想。同时,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由。可以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隐私。假如孩子不愿意与老师交流,不要过于强迫,只要你对孩子尊重,才能够赢得孩子的尊重。最后,可以适度对孩子关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但不要过度,孩子最反感我们无止境的说教。想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非常讨厌别人无休止的说教。

  除些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多真实的教育实例让我感同身受。书中的精辟的理论告诉我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读懂孩子的心,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教育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既然做了教师,呢就做好一个引路人,好好勾画、欣赏这一路的“风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无杂念,方得始终。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5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很重视教育,而且相对来说,还是稍微懂点教育的,因为我既是身为人母,又是有着许多宝贝的"老师妈妈",这是我引以为傲的称呼。也正是因为这个光彩鲜艳的称号,让它夺目的光辉遮蔽了一些我们没注意的角落。总以为自己了解每一个孩子,总以为能进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总以为孩子的思想自己都能准确掌握到。而这些总以为的背后躲藏着的是孩子们的每一份真实。虽然自己一直工作在幼儿教育的前线,从网上、书上还有单位的培训中看了、听了、学了不少关于育儿方面的理论。但是实际上遇上一些问题的时候,一个感觉,就是知识和生活联系不起来,不会融会贯通。尤其是在教育自己越来越大的孩子的问题上,更是有很多困惑。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真的觉得很贴心,周令瑜老师本身就是一位园长妈妈,有着17年的幼教前沿工作经历,她根据自身教育孩子的实例加上引入240多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才有了今天的这本《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在周令瑜老师的书中,我像一艘独自探险的小船,伴随着海浪和波涛,发现一片片从未见过的美好天空。很多都是现实当中遇到而无从下手的问题,作者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娓娓道出,答案不言自明。好的教育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家长,如果没有自己的孩子天天的在磨炼,一个人不可能真正的做到懂孩子。

  我一边带孩子的同时一边学习怎样带孩子,就怕有些知识懂得太晚,会耽误了孩子,但是当我看到《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的时候,我还是遗憾了,要是两年前就能见到这本书多好!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本记录着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感恩故事的书,这些故事里面有只爱亲情,有深厚的友谊,有生命的点滴感悟。在这些经典的感恩故事中,每个故事后都会附有给孩子们的感恩寄语,能让读者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在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故事是讲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每人每天限定用水量为三斤,每天都是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水。一天,一头憨厚、忠实的老牛突然冲到运送车旁任凭驾驶员呵斥硬是不肯挪动半步。后来,牛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唉唉叫唤,但就是不肯让开。最后运水战士被老牛的这股劲感动了破例违反了一次规定,给了老牛三斤水。出人意料的是老牛并没有去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回转头,对着夕阳,仰天长哞,这时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就这样受伤的老牛安详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往回走去。

  为了孩子,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每一位母亲都是那样的义无反顾,作为孩子常常是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所创造的一切,索取得那样的理所当然。

  还记得刚开学那一阵子,每个孩子基本上都是两个以上的大人送到学校,有时甚至会出现四五个大人陪着一个孩子的现象,当这些可爱的宝宝从走近学校那一刻起,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孩子,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是那一份份沉甸甸的爱。

  面对着这一群活泼可爱,又天真的孩子,我不禁想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是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会一首儿歌?还是让孩子回家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其实,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育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的精彩。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去感恩,感谢父母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感谢长辈们不顾自己年老的身体风雨无阻地来接送他们,如果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幸福,那我们又何必太在意会念了几首儿歌呢!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7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有人问他:“生活中什么最重要?”他回答说是:“爱孩子”。的确,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条件就是爱孩子。正如他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自然的、不间断的交往,要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

  当时的老师给我的建议就是要放下身份,怀着童心主动去找孩子们,主动与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随后工作中,我时刻记着自己是作为孩子知心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最后我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对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爱,我也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爱,深入孩子中间去,爱所有的孩子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是我们做教师最应该做到的。

  当我们学会了尊重孩子,学会了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懂得用自己的心灵唤醒孩子的心灵,我想教育教学也就不会有力不从心和捉襟见肘的尴尬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在樊登读书会里面听到的,当时就买了这本书,发现成为妈妈后,对于和孩子有关的话题都会特别上心,因为第一次做妈妈,真的太需要学习了。

《读懂孩子的心》是分三大章讲述的,每一章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去探索。从“无条件的爱的力量”到“与孩子一起成长”以及最后的“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樊登老师(本书作者)用他的智慧巧妙的把很多亲子教育类书籍的精华内容都融入到了这一本书里,所以这是一本化繁为简的精版书籍,反正我很喜欢,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
别以教育的名义伤害孩子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原生家庭里遗留的问题,而这些更应该通过学习去化解。犹如书里的一段话: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但同时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教育方法没有一劳永逸的,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向孩子展示出了自己的决心和学习的乐趣。父母的自尊水平上升,就不容易拿孩子出气,进而孩子的自尊水平提升,就会有更好的自律水平。一个家就是这样从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的。

虽然我还不是最好的妈妈,我还是有很多自己的问题,而且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迁怒到孩子,但我心里特别认可书籍里的这段话,我一直在学习,也慢慢在进步,真的要特别谢谢我的女儿,她就是天使般的存在,教育的初衷说是为了孩子,但最后成全的都是父母。

无条件的爱的力量

无条件的爱,这是多么美好的期盼。我记得当迎接这个新生命到来的时候,初为父母的我们是欣喜的,当她呱呱坠地的那刻起,我们觉得只要她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其他的都不是那么重要。我想天下父母应该都差不多如此吧……

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入学、做作业、考试,我们那些初衷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聪明、爱学习、成绩好,慢慢的我们会期望的更多。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充满了担心、害怕、不安全,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好像不爱我了,因为我太调皮、我没有把玩具放回原位、我做作业总是拖拉、我这次考试分数不好,这时候孩子感受到的已不再是无条件的爱了,他们想着是怎么去应付来自爸爸妈妈的质问与责罚,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解决这些本应该去完成的事情。而我们很多时候却不自知,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忘记了那最早最初对于孩子的那份最最纯粹的爱。

这是特别普遍的一种现象,而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好在我进步了,渡过了这个我不自知但已伤害到孩子的阶段。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才是教育的根本,如果我们都能用正确的态度去教育孩子,那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解决的,给予孩子信任、自由和爱,一切都不会是问题。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只要我们在正确的路上,到达终点那只是时间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家长永远要指点孩子,而是家长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做父母比知道怎样去指点孩子更重要。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掌握着人类的未来,希望我们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利,让孩子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与孩子一起成长

这一章节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正面管教》里的内容,而这些我和女儿平时的互动中也经常用到。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整本书贯穿一种态度——和善而坚定,或者叫“温柔而坚定”,或者是“温柔但有边界”。指父母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并且孩子跟着父母能够学会生存技能,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法。

我记得怡宝小不点的时候是不喜欢看电视的,一直到四周岁以后才开始看动画片,我给她用电脑放动画片看,每次要求都是一集,选择的都是十分钟左右一集的,不可以多看,这是我们定的规则,违反了就需要延长间隔下次看动画片的时间。有一次她连着看两集多,我表示这样是不对的,然后下来一个多星期都没有让她再看动画片,当时她也哭闹了,我抱着她复述了我们当时定的规则,她撅着嘴巴说她知道自己错了,那次以后再看动画片都是一集结束就关电脑,其实这个过程中我是有担忧的,会悄悄看有没有到时间,而怡宝却很坚定的做到了,所以更多时候是我们父母设限了,我们更应该学习。

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

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别需要耐心与智慧的事情,掌握和孩子的沟通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要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感受,我们对于孩子的缺点很敏感,对优点反而马马虎虎就放过去了,其实更多时候,我们应该寻找孩子一些进步的地方,并及时去肯定她,如果持续这样做,孩子会变得更加阳光开心。

不管发生什么事,首先要跟孩子强调的是父母对他的爱,有了无条件的爱做基础,再增加更多的沟通和了解。人和人之间是有情感账户的。尽量让自己往孩子的情感账户里多存上一笔丰厚的存款,使之成为支持孩子一生的财富。

我家是女儿,对于女儿我特别喜欢文章里的一段话——妈妈像岩石一样给女儿稳定和坚定的支持,而爸爸像直升机一样将女儿带到新的高度。

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现在教育出现的问题就是把复杂系统的问题用简单系统的方法解决,而孩子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有他的思维方式,有他的判断标准,有他的梦想和追求,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除了不断学习,真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引用樊登老师的一句话:“如果父母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与大家共勉!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最近看了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里面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知性优雅的母亲,平时温文尔雅,但是却在微信群里求助,说辅导孩子作业气的心脏已经不好了。她忍不住发脾气,孩子哭,老公生气,自己也难过。看见这样的案例,是不是非常的熟悉呢?这几乎上是我们每一个父母的常态,不管我们在其他方面如何优秀,一提到孩子的学习,我们就头疼。那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樊登说:“孩子没有学会知识,更需要冷静好奇的探索。有个人在旁边不停地施加压力,根本就是‘猪队友’嘛!孩子80%的精力都用来对付父母的坏脾气了,整天担心被父母骂,怎么可能专心学习呢?”

      “我给你讲过多少次了”“上课老师没有讲吗”“你什么记性”……这样的话,大家是不是也特别的熟悉?这些话语不都是我们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脱口而出的吗?可是不知道各位父母思考过没有,这些话除了是我们负面情绪的宣泄之外它有什么意义呢?说这些话,在潜意识中都有这样一个目的,那就是推卸责任,划清界限。你在潜意识告诉自己:孩子学不好跟我没有关系,我已经非常用力了。当我们在说这些话时,我们的潜意识已经退行到了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阶段。因为在那个阶段,我们的父母也特别凶的这样对待我们。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学习困难时,我们孩提时期的痛苦、屈辱、愤怒就会再次涌现。所以我们几乎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要宣泄出内心的不满,我们想让别人知道这不是我的错。

      樊登在书中说到:“家长们很委屈、很无助,但是绝不放弃继续用错误的方法来“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们也很可怜,但他们在不断地适应这些奇怪的家长。适应的方式就是“成为考试机器”“在内心排斥学习”“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是的,这是孩子对我们的报复,用他们一生的平庸和没有安全感,向父母证明--你们当年错了!”仔细想想,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了一丝丝这样的情绪在里面。我们知道父母最爱的人是我们,所以在潜意识中我们就想用自己的平庸来向父母证明--你们错了。仿佛这样就能给父母最大的打击,让他们去自责愧疚,以期望带给自己内心一丝丝的安慰。但是,认真想想我们最终伤害的到底是谁呢?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了七种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指出了只有低级需要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才会产生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在我们父母那个年代,物质贫乏,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需要还停留在前两个层次。所以,在他们看来,能让我们吃饱,穿暖,有学上就是对我们最好的爱。因此,我们从父母那里很少会继承到爱的能力。以至于我们成长了,时代变化了,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了,猛然在哪个瞬间才会发现我们根本不会去爱。现在人们常说自己没有安全感,乍一听好像觉得很矫情,但仔细深思一下,确实是如此。因为在我们最需要得到归属于爱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忙于生计,很少会使我们觉得自己被接纳,被关注,被鼓励,被尊重……所以我们没有安全感,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因为我们并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爱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就会忍不住发泄自己内心的委屈与不满。

      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想一想,我们到底是幸还是不幸?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不幸的。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同时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我们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抚平父母对我们的伤害,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成长去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童年呢?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完善去尽量的少伤害或不伤害我们的孩子呢?

      教育的方法没有一劳永逸的,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如果我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向孩子展现出了自己的决心和学习的乐趣,那么我们的自尊水平会上升,就不容易拿孩子出气,进而孩子的自尊水平也会上升,这样就会有更好的自律水平,从而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样我们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加油吧,我们一起努力!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有幸参加《樊登读书》会,求得创始人樊登先生写的,给中国家长的养育书-《读懂孩子的心》,读后受益匪浅。该书从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等多方面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给出国内外名家们的教育方案,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作者结合自己育儿经验,分享与孩子共同成长过程,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如兰如芳侵入心脾,使人豁然开朗。“如果父母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学习正确的育儿方式,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爱,尤其父亲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寻找更有效沟通方法。然后真诚地接受孩子越过父亲这座山,跨过母亲这条河。下面是我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读懂孩子的心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成了父母的最大心愿。而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有他的思维方式,有他的判断标准,有他的梦想和追求。作为父母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读懂孩子的心。认识孩子成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十分重要。《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给出了男孩、女孩不同的成长阶段分期,男孩成长分为三个阶段:0-6岁,6-13岁,14岁到成年。而女孩成长分为五个阶段:0-2岁,2-5岁,5-10岁,10-14岁,14-18岁。西方的家庭中18岁以后基本上得自己为自己负责了。这些分期的意义在于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不同阶段表现是不一样的,男孩女孩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父母要熟知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体系。面对孩子叛逆和困惑,给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二、爱的力量-尊重、自由、信任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部分家长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叛逆大部分始于青春期,孩子生理发生很大变化,心理和情绪变化莫测,喜怒无常。这时候父母有足够的耐心接受孩子的叛逆,了解诱发叛逆的原因,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切不可用我们成人的观念和想法强加给他。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是:如何控制各种莫名奇妙想法和情绪。首先给与孩子充分的尊重,减少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避免大吼大叫。再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强化孩子积极转变。调动全面支持,家与学校双面努力。家人兄弟姐妹的关爱和经验介绍也可帮孩子释放压力。《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说的非常好,教育孩子:第一是信任,第二是自由,第三是爱。这是对待孩子态度层面特别重要的事情。在方法层面遇事保持积极心态,多动脑筋,培养和孩子共同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参加各种亲子活动(旅游、锻炼、公益)等。在孩子内心种下希望的种子,感受爱的力量。

        三、不可或缺的陪伴-共同成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孩子也是。“抽空陪孩子。这是底线。父亲们听好了,这句话是全书最重要的一句”。中国家庭更多的是妈妈带孩子,爸爸在外边挣钱养家,孩子教育理应是妈妈的事。但事实是父亲的陪伴是孩子健全人格形成不可或缺的部分。男孩在6-13岁开始学做男人,如果爸爸在生命中缺席,就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如自律性差容易导致成瘾型人格,表现为爱打游戏、抽烟,甚至吸毒。如果家庭中爸爸总不在,可以给孩子找一个男性偶像,教练、叔叔、舅舅等,送孩子学一些篮球、武术等力量型项目。14岁后孩子开始挑战父亲的地位,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多体验了解爸爸工作,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男人气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翻转式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把宝贵的精力用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去。给钱给物不如给孩子一个好未来。在期间父母和孩子互动交流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反教育,随着孩子知识面的拓展,会反馈给父母更多更好的生活智慧及思维方式。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孩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以上不足以表达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涵盖最好的教育方法,但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学习的态度,成就快乐祥和的亲子关系。千秋大业,教育为本,孩子是父母的,更是属于未来的。
本文标题: 透过眼神读懂孩子的内心读后感(《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75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胡童鞋成长小说系列火山爆发了的读后感(胡童鞋火山爆发了读后感是什么)读美国房东读后感(读了《美国房东》后 写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