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改革读后感(如何避免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18 05:03: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6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品评价很多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

旧制度与大改革读后感(如何避免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品评价

很多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王岐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据《南方人物周刊》2021年43期51页)  我们可以赞美改良,支持改革,但绝对不能非议革命,更不能告别革命。革命是变革的动力,没有革命,无论怎样开明的统治者都不会自动变革。在通往宪政的路上,革命与改良一直会处在竞赛状态。  ——马勇 近代史权威、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寻求“平等”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自由”,这或许正是托克维尔从法国大革命中所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腾讯网历史频道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引起)实际上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以及对产生这种暴力血腥运动土壤分析的反思:血腥和暴力的事情能不能让社会进步?  ——易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他第一个证实法国革命不仅仅是决裂、颠覆、突如其来,而且部分上是折磨旧君主制的各种倾向的发展。  ——阿克顿勋爵(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革命原因的最深刻的分析。  ——罗伯特·厄尔甘(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品影响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856年出版时,托克维尔对此书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写信给他的英国妻子说:“我这本书的思想不会讨好任何人: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虔诚的教徒……会看到一幅不利于教会的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
出乎作者的意料,到托克维尔逝世那一年(1859),此书在法国已印行了4版共9000册,到1934年已印16版,共计25000册,在英国、美国、德国都极畅销。
托克维尔的著作1870年后被冷落了七八十年后,近几十年来在西方突然走运,随着保守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抬头,托克维尔的政治观点重新受到了重视。《托克维尔全集》在1952年出版第一版后,至今已印行第三版。1979年在美国成立了托克维尔学会,出版《托克维尔评论》。
误读与滥读
应把托克维尔视为一个政治思想家或政治哲学家,而非一个纯粹的历史学家。他对历史的研究,并不意在穷尽其过程与细节,而在探究其内在的理路与因由,并且始终贯穿着政治哲学意识。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他虽然也从事过政治,但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的言辞远胜行动,他的政治思想与智慧主要体现在写作与演说中,他能留名青史,也是因为他是一个出色的作家和思想家。如果忽视或无视这一点,势必不能准确把握他的意图,就不能真正读懂他的书。
然而,现在所看到的对于《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解读,往往是把当下中国的制度视为当年法国的旧制度,以当下中国的改革比附当年法国的大革命,令人顿生荒谬之感。只要稍微思考就能明白,这样的解读并非意在历史研究,更非意在思想研究,而是为了影射现实,指导改革。解读者试图把自己放在政治家的位置上,真正要解读的是中国当下的改革事业,并且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懂得怎样进行更好的改革。
托克维尔固然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改革的后果是引起人们要求进一步改革,但改革却又无法满足无限度的改革要求,因而造成民众不满情绪加剧,最终可能酿成革命。但这同时也是在说,改革只能进行稳健的渐进式改革,而非毕其功于一役的“休克疗法”。
那种以《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射当下中国的人,想当然地把当下中国比附为君主专制下的法国,更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必然就是美国式的选举民主。这样的比附,不仅否定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其实也否定了托克维尔赋予法国大革命的伟大意义。
在托克维尔看来,大革命的发生并没有给法国带来彻底的改变,旧制度的很多东西仍深深影响着革命之后的生活,但并不能因此否定革命的意义。事实上,革命已经发生了,新的时间已经开始了,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仍可能为旧的东西所纠缠。我们应该把历史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不断发生的彻底断裂。应该看到旧的传统总是遗存于新的现实,而新的现实又总在生成新的传统,这是一个不断累积叠加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革命者与改革者的事业才显得那么艰难,仿佛永远免除不了那些旧东西幽灵般的纠缠,不断地出现反复与倒退。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一个政治家怀有多么崇高远大的政治愿景,他也不能仅凭借理想与信念行事,而必须从实际出发。任何试图改造现实的政治实践,唯有首先扎根于现实,才有成功的可能。
从2021年年末开始,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持续大热,这本十九世纪中期出版的老书在市面上几次脱销。2021年11月30日中纪委召开专家座谈会,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向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为一本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2021年1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评论道,更大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不能一蹴而就,政治改革需要大胆而审慎。可以说,经由改革达成代价最小的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问题在于改革怎样推进、制度怎样变革,《旧制度与大改革》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如何避免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大家好! 今天的读书会办的不容易,我本来不想来的,前三期读书会我都没有来,不就是读书吗,我在家在办公室就读了,何苦凑这个热闹,但是一个读书会居然也办的这么坎坷这么不容易,反而激发了我的兴趣,尽管谌老师拒绝校外人士参与,但是今天我还是厚着脸皮来了! 我今天来谌洪果有些怕我,为什么?不是怕我乱讲他下不来台,我这个人还是相当知趣的,不会给主人难堪,我主要是想说清楚一件事,就是谌老师在微博上说自己的读书会办的不顺利都是“段万金这个死胖子给害的!”,他说没说这话大家可以查一下他的微博,我有证据,还做了保全,我前面说过,他的前三期读书会我都没有来过怎么会是我害的?我这是躺着中枪!当然如果他说如果我前三期来的话就可能会很顺利,没有这么多麻烦,这个解释我接受! 最近,《旧制度与大革命》洛阳纸贵,前一段时间,华商报江雪,就是华商第一记,打电话给我,说让我到我办公室附近的汉唐书城给她也买一本《旧制度与大革命》,我赶紧过去,结果只剩一本,服务员还对我说,最近怎么回事,买这本书的人很多,这书放在后面一直卖不动,现在一下子把存活全部卖完了,于是我怀疑谌老师是不是和书商有勾结,我还问了服务员他们还有那些积压的书卖不动,要不要谌老师给帮忙? 实际上这本书在前两年,已经在高层不胫而走,今年刚上任的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又隆重向官员们推荐这本书,我想这本书能受到体制内官员、知识分子、企业家甚至普通民众热捧,绝不仅仅是这本书里面文字的优美,甚至思想的深刻!而是因为大家似乎都找到了共同的东西,产生了共鸣。 《旧制度与大革命》告诉我们了许多道理,但是并非是所有的观点都引起了我们共鸣和兴趣,我们要找到我们所共同关心的极具现实意义的观点和话题。 我们中国人对于革命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条件下发生革命?无非就是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等等!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若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的忍受着最难忍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他猛力抛弃。---人们耐心的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 这个观点实际上颠覆了中国人对革命发生原因的认识。 我和好多体制内外人接触沟通,大部分人都认为,现在尽管有不足,但是基本上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生存无忧,尽管有不满,但是没有达到饥寒交迫的程度,所有现在的社会很稳固,而且政府也在进步,养老医疗廉租房等等也在加紧建设进行,因此不会出现崩溃革命的情况。 但《旧制度与大革命》却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很危险的! 是的,我们现在是不大存在生存问题,但是人毕竟是人,是能思考有思想的人,当条件允许他思考的时候,他追求自由人的心情远远比当时要求吃饱饭的心情要迫切的多,不自由毋宁死!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各阶层吧,有那一个阶层对目前的现实满意! 农民,农产品收入微薄,拆迁、征地,政府通过不合理的征用农民土地从他们身上攫取的巨大的利益; 工人,改革开放失去利益最多的群体,被严重的底层化边缘化,当然垄断性质的国企工人成为新利益集团的代表,工人阶层内部的利益分化非常严重; 民营企业家,目前的政商结构模式使他们在巨大风险的漩涡中间,他们是最艰难的一个群体,既要给国家税收,又要解决就业,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夹在公权力的敲诈和普通群众仇富的目光中间; 知识分子,最痛苦的一个群体,思想人格不独立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来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谌洪果老师一个小小的读书会办的都如此艰难这样可见一斑; 官员,他们也痛苦,官场内肮脏的潜规则,几乎人人都要变脏,不变脏肯定要被清洗出来,变脏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一旦变脏,他们的风险是一生的,说不定哪一天生命的乐章会戛然而止,读一读文强临死前的自白就会明白很多。 等等等等,种种现象表明,这个社会正在淤积着抛弃锁链抛弃旧制度的巨大力量! 但是,我们不要大革命,因为世界历史表明,大多数国家大革命过后,人民不是得到更多的自由,恰恰相反,是更大的奴役! 怎么样才能避免大革命? 方法很简单,从执政党方面来说,改革的步伐快一些,跟得上人民的觉醒和要求程度;从社会民众的角度来说,要多一些行动,多一些耐心! 然而,知易行难,这个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我们研究法国大革命,不仅要研究革命为什么要发生,而且要研究当时怎样做可以避免革命的发生。 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需要研究的课题。 我们的执政党官员们在反省,实际上,高层能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本身已经说明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不过是由于利益的关系,无法迈出步伐,鲁迅先生说,所谓的猛人,就是能一举挣脱人群包围的人,我希望领导人团体能挣脱利益集团的包围,当然我们要给他信心和勇气,不要他冲出包围了,我们却冷嘲热讽不接纳,还要治他得罪! 我们的民众也要有一份平常心,急躁冒进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我甚至相信,如果现在是满清政府,现在我们可能早已民主宪政了!如果是中华民国,我们可能也民主宪政了,我们断不能再推倒重来一次,如果按照几十年前的科技信息交流水平,那可能中国实现民主政治还有很长的道路,但是现在科技改变人类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有了互联网尤其是有了微博,信息的流通性交流的瞬间性大大加强,整个地球已经非常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长时间置身地球之外,即使像朝鲜这样的国家,只要他敢像中国大陆这样开放互联网,他的进步也是加速度的!因此,一定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平常心,我相信,这一次,中国民主宪政的道路不会太长! 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掌控,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掌控,我们最容易把握自己的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 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谌洪果老师,你一定不要置身事外,一定要做好调停人的角色,一方面要劝谏执政者加速改革,改革要跑赢革命,另一方面要把民众疏导按住,进行劝说,那些煽风点火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知识分子我认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我作为一名律师,除了大声疾呼外,就是做好律师的本分,一个案子一个案子的做下去,不管是收费的还是公益的,比如行政诉讼李建利的起诉西安市公安局不作为的案子,我相信下一次群众集体活动游行,公安局的作为肯定不一样,民众也会更加理性克制,而作为你们尤其是在座的同学们,除了关心国家发展进程之外,一定要好好学习,练习好本领,现在或将来加入到建设中国民主宪政国家的队伍中间,国家未来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想取决于我们没一个人的觉悟程度,取决于每一个人不懈的努力! 谢谢大家!

旧制度与大革命对当代中国改革事业的启示?

  由于一位国家领导人的推荐,法国人托克维尔写于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尽人皆知,成了一本超级畅销书,市面上一下子涌现出十多个新版本,有珍藏版、插图版,还有所谓政务版,此外还有《为什么要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之类的导读类图书。《旧制度与大革命》当然是一本名著,但如此这般的一夜爆红依然是一桩意外事件,也颇耐人寻味。《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老书,今天读它有何意义?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毅教授就这此问题曾有过一次谈话,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编者
  1
  从硕士阶段起我就跟张芝联先生做法国革命史研究,一直做到博士毕业。我为什么关注法国大革命这个题目呢?主要是因为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看到过当时发生的那些事,读法国革命史有似曾相识之感,尤其是法国革命中也发生过文化革命,也有过红色恐怖等等,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觉得研究法国革命史可能有助于认识我们的现实生活。
  法国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民主化的新时代。实际上法国革命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束,还在进行,为什么?因为法国革命的目标是要在全球实现政治民主化,只要这个目标没有达到,法国革命就没有结束。法国革命里面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许多课题都是从法国革命当中萌生的,现代性、现代文明的许多问题也都可以到法国革命当中去追根溯源。法国革命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来源。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非常经典。它出版于1856年,在这之前已经有过一些法国革命史的著作出版,但托克维尔另辟蹊径,他不做编年史叙述,而是把历史本身和历史哲学结合起来,把思想和历史结合起来,做了这么一个研究,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创新。
  这本书的学术意义非常重大,全世界相关领域里的学者都非常关注它,尤其在欧美。但这本书介绍到中国是非常晚的事情了,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大概和改革开放前极左思潮盛行有关。前苏联史学界就批评托克维尔太右,旧贵族习气太重,他的确也是个反对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就像我的导师张芝联先生在序言里所说的,这本书出版一百三十五年后才传到中国,真是委屈了这本经典著作。
  最近这本书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畅销。但是也有人反映说这本书读起来比较枯燥,不大容易读懂。的确,这本书学术性很强,对于那些不是专门研究法国革命史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真有点麻烦,所以专业学者有必要做一些导读性的工作。
  为什么人们现在特别关注这本书?有人说这本书特别像在说中国的事情。说实话,我最初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也很兴奋,觉得这本书怎么这么贴近我们的现实。最近我还参加过一个讨论会,一个关于革命问题的讨论会,发现社会上流行着一种焦虑,感到当下中国将走向何处、若干年后将会发生什么,很不确定。所以国人今天对这本书的热读,并非偶然,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的某种需要。作为学者,我在这里只能着重从历史学、政治学的角度来对这本书做一个初浅的介绍,但愿这种谈论也能为人们对它的解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托克维尔名气很大,但写的书不多,现在看来最重要的也就是三部。第一部是《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1840年出版。然后是《1848年革命回忆录》,1848年革命后不久即写就,但直到1893年才出版,那时他都去世34年了。为什么当时不能出版?因为他在书里骂了一些人,当时政坛上的一些名人,革命失败了,他觉得这些人有责任。托克维尔其实是个性情中人,情急之下难免要骂人,所以当时不好出版。他的第三部重要著作就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直接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著作。
  托克维尔终生关注的是法国的问题,当然他也有超出国界的那种世界主义的关怀,但他首先是个爱国者,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总在思考法国的问题。但他觉得光研究法国不行,必须要和其他的国家做比较,主要应和美国、英国和德国作比较。但是无论研究什么,都有一个中心问题意识贯穿在他的思维和作品当中,这就是“如何在政治民主化的现代社会当中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
  托克维尔是一个非常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他是贵族出身,因此对个人的独立自由特别关注、特别热爱。但是他也不反对民主,而且对民主持相当肯定的态度,因为他很早就敏锐地认识到民主是时代大潮,而且民主的确也比封建时代那种不民主、不平等的情况更好、更符合人性一些,走向民主是一种进步。但是走向民主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民主社会人人平等,这会让个人的自由陷入危险。他从法国大革命中第一次深切地感到了这种危险。他发现,在美国,民主和个人自由好像也有矛盾,但这个矛盾获得了较好的解决,所以他就先去研究美国了。
  《论美国的民主》指出,美国在建设民主社会方面相当成功,自由与平等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协调,个人自由因而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保障。但是他也感到新大陆这个经验要在旧大陆推行可能会非常困难。他回国以后亲历了1848年欧洲革命,这场革命主要就是要推进欧洲社会的民主化,解决法国大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然而这段革命经历证实了他的预感:要在欧洲建立美国式民主非常非常困难。因此他就有点悲观失望,也有点气急败坏,以至于写《回忆录》时,对1848年的革命者们说了很多尖酸刻薄的话。
  3
  最后在临近生命终点的时候,托克维尔写出了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其实只是他的大革命史研究计划的第一部分,后面他还想继续写下去,一直写到拿破仑帝国垮台,可惜天不假年,后续部分他没能写出来,只留下一些片段性的笔记,后来被人们作为《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二卷编进了他的全集。我想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探讨1848年法国民主试验失败的历史原因。他觉得1848年革命失败的根源在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因为这两个革命在政治文化上是非常一致的,其实1848年革命的政治文化,或者说革命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是从1789年革命继承过来的,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没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政治,也完全是这种政治文化的罪过。那么大革命政治文化又是怎么来的呢?他觉得还得再往前追溯,首先得追溯到大革命前的旧制度去,而所谓“旧制度”,也就是大革命之前法国存在过几百年的一种被称作“绝对君主制”的专制政治体制,以及由这种体制造就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状态。
  因此,《旧制度与大革命》主要讨论的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尤其是法国革命特有的那种狂暴性、狂想性的原因。实际上托克维尔想说的是,法国革命的政治文化特别追求的是平等价值的实现,为了追求平等人们不惜牺牲个人自由。这种理念也是卢梭提出过的一种说法,近乎愤激之语。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人特别痛恨不平等,为了消灭不平等哪怕破坏自由都在所不惜,这的确是法国革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托克维尔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这种政治文化恰恰是从法国旧制度政治文化中蜕变出来的。这样他就首次指出了旧制度和大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往人们都觉得法国大革命是和旧制度、旧传统的决裂,和旧制度文明没有任何关联,但是托克维尔说不是的,这里面有延续性,而且延续性还非常强。这是托克维尔非常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由此开辟了大革命研究的新思路。
  这个思路就是要在历史本身和历史哲学或者说事实和思想相结合的基础上,回答有关法国革命的几个主要问题:第一,所有国家都有旧制度的问题,不光法国才有,那么为什么法国要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摧毁这些东西,为什么革命首先在法国爆发?第二,路易十六时期是王朝最繁荣的时期,革命一般是在人们穷得活不下去的时候才发生,可是法国革命恰恰是在它最繁荣的时候爆发的,这是怎么回事?第三,为什么法国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加憎恨封建特权,法国封建特权究竟为什么那么招人愤恨?第四,为什么18世纪法国文人会成为国家主要的政治人物?在启蒙运动时期也是这样,文学家承担政治功能,对社会产生了许多政治上的影响,而文学家既没有政治经验,也没有政治训练,可是他们却偏要去干预政治,结果把法国搞得一团糟,搞得非常激进,非常激越、浪漫,导致法国革命的空想性和严重的破坏性。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更深刻的问题,这里我们暂且不谈。
  托克维尔能提出这些问题,显示了一种高超的学术洞察力。而一个学者能不能提出好的问题往往是学者能不能成功的关键,托克维尔能够提出这些问题,决定了托克维尔这本书的不朽性。因为就像这个书的编者梅耶说的:有些书出了不长时间就过时了,但有些书不会过时,它们永垂不朽,像维柯的《新科学》,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些书是会永葆青春的。的确,托克维尔提出的问题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法国,这些事情在哪个国家都可能发生,因为它折射的是人性的某些共同特点,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所以能在今天的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反响。
  4
  我觉得托克维尔提出的问题当中有三个跟我们现实生活特别有关联性,有助于我们去认识现实的中国。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本书第二编第一章中提出的:为什么革命不在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农民受苛政折磨最厉害的地方爆发,反而在人们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
  的确,法国在13、14世纪的时候就废除农奴制。可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中欧、东欧的情况显示出和西欧某种相反的发展趋势,西欧这边废除农奴制之后,东边的欧洲反而出现了所谓的“农奴制再版”,那里的农民越来越失去自由,受到的压迫越来越重。法国的东邻各国如普鲁士、奥地利、波兰等等,到18世纪末还盛行农奴制,农奴起码每个星期要给奴隶主白干三天活,另外还要交其他一些捐税等等,生活很悲惨。
  于是托克维尔就问了,为什么农民处境这么惨的地方不发生革命,而农民生活比较好的法国却发生了革命。托克维尔对这个问题有一些解释,但我感到他的解释并没有到位。当然这也不能赖他,因为当时人们研究没有那么深入,有些问题还没有触及到。托克维尔说在旧制度苛政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更无法忍受,这好像是说人的心灵或主观情感有一种特点,压迫重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因为习惯了而觉得不怎么样,一旦压迫变轻了大家就有了期待,就对任何压迫都难以容忍了。这种说法可能有一定道理,但给人的感觉是有些空洞,解释力不强。
本文标题: 旧制度与大改革读后感(如何避免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278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飞向太空港第一章读后感200(飞向太空港每章读后感)夏夜历险记读后感(《夏日历险》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