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木瓜 读后感(读诗经木瓜有感)

发布时间: 2023-09-11 16:58: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诗经卫风木瓜300字读后感诗经卫风木瓜300字读后感,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

诗经木瓜 读后感(读诗经木瓜有感)

诗经卫风木瓜300字读后感

诗经卫风木瓜300字读后感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诗经》的读后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诗经》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诗经》的读后感(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有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是习爷爷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诗经》中大量的诗句,因其美好,丰富,意味深长而被世人不断引用。

  《诗经》的开篇《关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诗中的男子,遇见心仪的女子,却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他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种爱,朴素而纯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等成语均出自于《关雎》。相反,《诗经》中的另一篇《氓》,则反映了一个女子刚烈果断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之情,诉说了婚姻的悲剧。“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语就出自于《氓》。

  《诗经》中自然不乏描述战争的诗,最为典型的就是《击鼓》一诗,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诗中的男主人公曾与妻子发誓白头偕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美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真挚的承诺,却只能叹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许这只是一个士卒的心声,却表达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安定的向往。

  “百善孝为先”,《诗经》中描写孝顺的也有很多篇,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南方吹来的暖风,温暖了万物,滋润着成长,这是母亲无私、不辞辛苦的品质啊!幼小的孩子在母亲抚养下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让人对母亲深表同情,鄙视这不孝子女,让我心灵震撼,感悟孝顺不能嘴上说说,要实实在在行动。

  《诗经》中,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夙夜在公”等脍炙人口的名句,都让我受益匪浅,学有所用。

  深读《诗经》,让我感受到它不仅是诗歌总集,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活字典,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的读后感(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我们不怕解决不了困难,只怕困难既将来的时候就退缩。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险阻,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一一解决它。你看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也不是说,要成为伟人一定是经历过困难的人,能用办法去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留下更多的力气去对抗前方更大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战胜它。

  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这必然会成为广大学生朋友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诗经》的读后感(3)

  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b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而以现代来讲,传统文化是璀璨的,但传承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城市中,浮华早已改变人们,于是,人们的内心的浮躁毁了一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便越来越艰难,心中的平静越来越难求,但读《诗经》便可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因为《诗经》是最初始的。它没有任何的华丽的装饰,可它依旧是璀璨而华美的,依旧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最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来讲,初心是最为可贵的,亦是最难得的,若初心不忘,传统文化便不会中断。

  《诗经》这一本书中,也许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字,有着难懂的意思和深远的意味,但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静心读诗,你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会有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这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笔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四字成诗,四字成言,言尽一切,悠扬深远,唯愿这一切美好如初。

  《诗经》的读后感(4)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将士戍边的辛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

  《诗经》的读后感(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我和诗经的的缘分起源可以说是从这句话开始,第一次的阅读不自觉的被它所吸引,又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在一本读刊上看到它,便对它回味无穷。

  带着这种感情,走到书店前,停下脚步,只是为了在书的海洋里来寻找我期待已久的《诗经》。当我翻开了那本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底蕴的古书时,我才发现自己了解的有多么浅显,还有多少的诗词和经典等待着我去发现。读起悠扬的诗词,感受着每一首词带给我的哀转与凄切,感受着每一幅呈现在我眼前的画面,或许是一对有情人即将分别,或者是黄发垂髫的孩童在我眼前奔跑,又或者是年过花甲的老叟老媪在田间耕种……让我更加感叹的是作者可以用寥寥数语便可以将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词将桃花的明艳、生动与美丽融为了一体,描写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阳春时节出嫁时的幸福情景。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汉武帝的李夫人,当年有她哥哥为她所写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来形容她容貌的美好,但是我却觉得用这句词不光可以作为赞词,更可以来形容她的容貌。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这句。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妙。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桃花的寓意除了可以用来形容女子,同样可以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情感,比如爱情、友情以及那些不慕名利但求潇洒一生选择归隐的诗人们,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见证了汪伦和李白的友情。我觉得桃花代表着的更是一类人的心境,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将自己此时的心境融入到了这幅农家景色中去,相比较《诗经》的直接抒情各有各的韵味。

  《诗经》这本书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任何一本,在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生动、令人回味无穷的画面时,更是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我潸然泪下,感触良多。作为现在的我们当然不可以做到想起每一首诗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但我们却可以用心去感受每一首诗,感受它所想要表达的更深的境界。

  《诗经》一书写尽了人世间的繁华,也写清了人心的所向,它会是一本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就让我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真正去品味中华的经典以及那来自远古的声音吧。

读诗经木瓜有感

  读诗经木瓜有感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大意是说,姑娘送我香木瓜,我用佩玉报答她。不是仅仅为报答,表示永远都爱她。姑娘送我大木桃,我用美石来回报。不是仅仅为报答,表示和她长相好。姑娘送我大木李,我用宝石作回礼。不是仅仅为还礼,表示和她好到底。这首诗是写男女青年互赠礼物的情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只换两个词,其余词语完全相同。每章的开头两句是写男女互赠礼物,三、四句写永远相爱的决心。全诗以“我”(男子)的口吻写出。

  朱熹解为“言有人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报也。但欲长以为之好而不忘也。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相对于“美桓公也”之类的牵强附会,这解释已经进步很多,但笔者还是只能同意最后—句,而不能同意所谓的以“重宝”报“微物”。

  “报之以琼琚”的“报”,是回应,“匪报也”的“报”,是回报,诗人说得很清楚,纵然以琼琚回应木瓜,亦不是为了回报,而是“永以为好也”。小伙子说,我把佩玉送给你,并不是对木瓜、木桃、木李的回赠,而是表示永远爱你!这样的表白,简直就是海誓山盟。

  木瓜抑或琼琚,都不过是这悠长情意的载体,并无太多区别,当然说不上什么“报”或“不报”的话。朱熹所言以“重宝”报“微物”,眼里只有木瓜与琼琚的身价,未免把那份情意看得太轻。注意,这里讲的是几千年前东方女性的 爱情 故事 ,不要忘记她们的矜持、端庄。她虽然对爱情有强烈追求,但不能狂放;她虽然大胆、无拘束,但决不能像今人那样喊出“我爱你呀”“爱死你了”之类的话语。她仅仅向小伙子投出一个瓜、一个桃、一个李(这些都是她的身边之物),赤热的情感用了含蓄的方式来表答,这更符合古代女子用象征物寄寓情意的特点,如“抛绣球”“赠手帕”等。再看小伙子赠佩玉的行为,看来他对姑娘是早有情意,早有准备的,这佩玉是永久珍藏之物,往往也是定情之物。小伙子怕姑娘误会,明确表白这不是为回报你赠的瓜、桃、李,而是永久爱你,亦足见小伙子的挚着诚意。

  我这里倒也不能说朱熹俗气,《诗经·大雅·抑》中讲述诸种美德,其中一项便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别人将桃子向我投赠,我就用李子向他回报)。权衡得非常清楚,也是 人际交往 中基本的法则。比这个再高级一点的,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回报严重大于当初的所得。这不能说很不划算,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是为知恩图报的美德埋单。

  能做到以上两种,便可称为君子了,但在我看来,那种交往太紧张,收到对方的好意,来不及感怀,就要想到回报,内中有口不能言的设防。回报,不但是一种美德,亦是一个简洁的手势,要把对方刚刚发出的情意,在一来一往间,结束掉。

  而《木瓜》里说得多好:匪报也,永以为好,是一种绵绵无期的念想,是—种又天真又松弛的期待,看上去很简单,在世间却很珍稀,不是因为吝啬,而是因为紧张,我们总是不容易相信对方的感情,又担心自己内在感情被对方赚了去,物质损失还在其次,我们更加不愿意的,是被对方暗笑为一个孱头。

  曾听人说过一个 段子 ,京城有—大款,闲来无聊,喜欢在美女身上花俩钱,厮混—阵子了事,不想那次,他遇上的那美女比较有脑子,拿到钱没有立即跑去血拼,而是向高人请教去了。高人说,穷不了你,也富不了你,你不如拿它去做件大事,美女听从了高人的指点,买了个礼物回赠给大款。大款万花丛中过,就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大感动之下,将美女升级为正式的太太。若他知道,这本来就是个“木瓜换琼琚”的案例,背后有策划大师支招,会不会悔断肝肠?便是我这局外人听了,也由不得悚然心惊。

  人心似海,总有些想以四两“拨”千斤的主儿,利用那份信息不对称,久而久之,人人都变得警醒,从身体到内心,都跟他人保持距离,这种距离感是如此深刻,连真爱都无法使之消弭。

  有人说,和你一起喝茶的人,常常是朋友,和你一块喝酒的人,则可能是敌人。和人对饮,你会注意不要比对方喝得更深;给朋友回信,你会注意不要写得比来信更长;爱着的时候,你会注意不要比对方爱得更多。你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唯恐让感情和 智商 一道受辱。拿琼琚回应木瓜实在是冒险,你更能接受的,是张衡《四愁诗》里的交换:“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虽然我不知道金错刀和英琼瑶价值几何,不过听上去金碧辉煌的,起码比木瓜换琼琚靠谱,就算有朝一日一拍两散,也基本上收支平衡,不用怀疑自己在物质和感情上都吃了亏。

  说起来比较完美,可是,首先“美人”也不是傻子,不会无缘无故先送你—个金错刀。其次,怎知那金错刀就不是赝品?不错,你是可以拿去请专家鉴宝,但有多少感情能经得起这辗转路途上的流失,就算最后确定那是一只正品的金错刀,可以掏出英琼瑶了,但一场感情的呼喊与回应,早已变成以物易物的交易。有人说,真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一问,就是错。这不无道理

  因此,对于《木瓜》里那位“很傻很天真”的主人公,我有着不可企及的羡慕,羡慕他的内心有一种魅力,使他无视俗世里的交易法则,保持孩子式的随心所欲,选择最近的路途,直奔主题。而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人,却挣扎在俗世的尘网中,南辕北辙,左突右冲,手持琼瑶,却无人可送。

  在这对青年男女互赠礼物的情歌中,一个“投”字,不仅写出姑娘的热情、活泼、可爱,而且她是把“瓜、桃、李”抛给对方的,就更显出她的大胆、公开,但也能看出她表达情怀的含蓄;而小伙子的忠厚则更令人赞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对爱情的忠诚、追求。
  诗经木瓜作品评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 成语 ,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意见 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此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 植物 .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 自然 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 决定 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 抽象 化的 物品 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诗经木瓜的思想感情

138****9605
:你好。
《诗经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果子,我回赠给你的是“琼琚”,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昂贵得多,这体现了人类的那种高尚情感,这种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亲情、友情。这种情感注重的是考虑对方的心理,力求使对方心里获得平衡与满足,以求彼此间心心相印,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征意义,表达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是爱慕之情的表露,所以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学吟诗经《木瓜》有感

反复聆听魏老师全新度曲的《木瓜》,听到的不仅仅是全新的曲调,更能听到老师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
从《道德经》开始,老师任何时候都是不忘她成长路上的每一位恩师!传统经典中遇到的老师,修行路上的老师,提起老师,言语中的尊重感恩之心无以言表!这就是给我们的身教!以至于我们对老师的老师都开始熟悉起来!并也有着十分敬意!

老师用实际行动表达投桃报李,知恩图报的高贵品质,分享中并未要求我们如何做,而呈现给我们的是这么多年来老师是如何为人处世的,为什么老师一路走来有那么多善缘,有那么多良师,这是老师用自己亲身实践感召来的,所以有一句话说: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老师是符合天道的做事,老师自然会遇见善缘!

杜老师的分享很让人感动,说老师的做事风格以及创作,感动到他一个专业音乐人想带着更多同行向魏老师学习!

《木瓜》选择天真无邪的童声!更加能够表现出纯洁高雅的感恩之心,对友情的珍重,与对方精神世界的高度和谐!永以为好!

再次学习《木瓜》,对我们内心世界深度洗涤,梳理人际关系,志同道合的,缘分具足的,倍加珍惜,不攀缘,不附和,不勉强!与同好者携手同行!同修共进!轻松快乐奔赴新的道场!

     
本文标题: 诗经木瓜 读后感(读诗经木瓜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12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刑法的基本立场张明楷2021年版读后感(关于刑法文章的读书笔记 2000字左右)胡女的读后感(抗日女英雄胡刘兰观后感3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