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拇指的人电影读后感(吮拇指的人观后感500字)

发布时间: 2024-05-23 23:57: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1

吮拇指的人观后感500字吮拇指的人观后感500字吮拇指的人观后感贾斯汀有个小小的习惯——无论焦虑还是无聊,他都喜欢吮戏自己的拇指。家人为此焦虑,...

吮拇指的人电影读后感(吮拇指的人观后感500字)

吮拇指的人观后感500字

吮拇指的人观后感500字
吮拇指的人观后感
贾斯汀有个小小的习惯——无论焦虑还是无聊,他都喜欢吮戏自己的拇指。家人为此焦虑,牙医为此催眠,他自己也深受其苦——不能忘记的画面之一,就是神经脆弱的他怯怯地吮吸自己的拇指,然后稍微安慰地镇静。
另外一个不能忘记的画面,是在结尾,他依旧在吮拇指,不过这次,我吮得那么甜美,如同我们梳理自己的头发一样自然。
其实,我们都不完美,每个人都带着无数的问题前行。贾斯汀吮拇指,你追寻宗教,他纵身于一夜情,我怀疑着自己的生育能力,我们,都在死死盯着自己身上与他人不同的一点,固执地认为这是疾病,并投注了几十倍的热情去“治疗”,直到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即使精疲力尽了,依旧不能自抑地自我虐待:付出了那么多,我为什么好不了?其实,我们想治疗的那个“症状”并不是病,真正有病的,是我们自卑的心灵。那个症状,无非是我们自卑心灵的一个托辞罢了!
当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的自卑,当我们真的敢于直视问题,我们就发现:我们的问题是不敢接受自己不完美。其实,我们都不完美。
所以,不要再去苛求自己完美,那么,你会发现,你已经去除了压在身上的最重的重担。
爱自己,就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吮拇指的人的影片赏析

影片用既平和又夸张的手法来记录成长,毕竟绝大多数的成长都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安稳安逸,喜怒哀乐,无常。
家庭,学校,爱情,理想。一点点不满足,任谁都幻想“改变”。脱胎换骨,时来运转,枯木开花。白日梦,终究逃不过“离去与回归”的结局。走的时候,小男孩已经长大了不少。
当他奔跑在纽约的大街上,家就变成远方温暖的灯塔,闪烁柔和的光,召唤。
电影看完,可是很容易将人诱拐进无穷无尽的琐碎与遗憾。
发现17岁早已过去了。

关于心理的电影

关于心理的电影有《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约书亚》Joshua、《水果硬糖》Hard Candy等等。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点评:电影主人公贾斯汀有着吮拇指的幼稚习惯。贾斯汀一直想要克服这个难缠的习惯,其实这个习惯只是一个青少年青春期困惑的一个缩影,其他的困惑还包括性和家庭等。在改变这个习惯的意愿下隐藏的,是贾斯汀对成长的不自觉的渴望。

2、《约书亚》Joshua

心理看点:儿童心理学、乱伦。

点评:九岁男孩Joshua,因为妹妹出生而失宠;在此之后,发生了一连串不幸的事。这是一部出色的心理惊悚片。

3、《水果硬糖》Hard Candy

心理看点:恋童癖、犯罪心理学。

点评:当杰夫被阉割时,所有男同胞都愤慨了,纷纷认定那女孩就是变态。当杰夫被迫自杀时,似乎又有种终于将犯人绳之以法的感觉。实际上女生并没有阉割了摄影师的“命根子”而杰夫最后也不会死。整个过程完全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完美心理暴力,让人叫绝。

心理电影

“心理电影”是伴随着人们对心理的逐渐认识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心理疾病的特征和性质极大地刺激了拍片人的想象力,为日益枯竭的题材来源打开了大门,为垂死挣扎中的情节剧注入了新鲜血液;电影也需精神疾病作为其情节工具和底色,以推动观众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再认识。

于是,在故事片、喜剧片、动作片、犯罪片、暴力片等等一长串的清单上就加进了心理片这个新的电影类型。一大批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为线索的优秀影片不断打破票房纪录,屡获殊荣与奖项,成为各种媒体和评论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标题: 吮拇指的人电影读后感(吮拇指的人观后感5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64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写1篇(读后感的作文)最佳路径读后感(《最佳路径》读后感:最佳路径一直就在那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