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十诫第六戒读后感(CIA十诫 有人知道是什么吗)

发布时间: 2022-10-27 07:58: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1

管理十诫的图书目录导言引言第一诫,不愿冒任何风险第二诫,思维僵化,我行我素第三诫,把自己完全孤封闭起来第四诫,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第五诫...

管理十诫第六戒读后感(CIA十诫 有人知道是什么吗)

管理十诫的图书目录

导言
引言
第一诫 不愿冒任何风险
第二诫 思维僵化,我行我素
第三诫 把自己完全孤封闭起来
第四诫 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第五诫 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第六诫 不用思考,对该做的事情—知半解
第七诫 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第八诫 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第九诫 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第十诫 对未来心里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第十一诫 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致谢

佛教十戒出自哪里

原文是什么。哪本经书上有?求指点 求解脱。
沙弥及沙弥尼应受持的十戒︰又称沙弥戒、沙弥尼戒,或称勤策律仪、勤策女律仪菩萨令众生防护的十戒︰又称十种护持、防护十愿菩萨所念的十戒︰又作大论十戒。为天台宗依《大智度论》卷八十七所载之文而立的十种戒律。
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
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比丘及比丘尼应守的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条,二五○条;比丘尼戒三一一条,五○○条等说。凡要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须先受过沙弥戒。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遵行数百条戒律,而受过受戒仪式的人,才正式成为比丘(尼)。
谓十种戒。综合诸经论所论的十戒,约有下列几类︰
(一)沙弥及沙弥尼应受持的十戒︰又称沙弥戒、沙弥尼戒,或称勤策律仪、勤策女律仪。即︰(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饰香鬘,(7)不歌舞观听,(8)不坐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10)不蓄金银宝物。
(二)菩萨令众生防护的十戒︰又称十种护持、防护十愿。内容为︰(1)禁戒,即持四重禁。(2)清净戒,即护持僧残。(3)善戒,即持波逸提等。(4)不缺戒,指令发未来禅,使事行不缺漏,令得根本禅,性行不缺漏。(5)不析戒,即道共戒,意谓相对于析空观之道共戒,而指显体空观之道共戒,亦即灭色而入空是析法之道共,今体法而入空故称不析。(6)大乘戒,即自利利他双修。(7)不退戒,指菩萨以善巧方便行种种非道,出入淫舍酒家等非法处以度人,而不退失禁戒。(8)随顺戒,指能随物之机宜,随顺道理。(9)毕竟戒,即究竟无上之大法。(10)具足成就波罗蜜戒,谓一切圆满,法无不备。
依智顗在《法华经玄义》卷三(下)所述,此十戒中,禁戒、清净戒及善戒属律仪戒,不缺戒为定共戒,此四戒又皆属三藏析空观。而不析戒以下六戒皆为道共戒。其中,不析戒是体空观的道共戒,属通教;大乘戒、不退戒及随顺戒是假观的道共戒,属别教;毕竟戒及具足波罗蜜戒为中道的道共戒,属圆教。又,南本《涅盘经》卷十一述及,此十戒的第一戒为菩萨愿令众生护戒,后九戒为愿令得戒。
(三)菩萨所念的十戒︰又作大论十戒。为天台宗依《大智度论》卷八十七所载之文而立的十种戒律。
(1)不缺戒︰谓修行之人受持四重禁等性戒而无缺损毁犯,并且常自守护,如爱明珠,则能摄一切界。若犯净戒,则如器已缺损,无所堪用。
(2)不破戒︰持十三僧残而无破损,若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为用。
(3)不穿戒︰持波逸提等而无毁,若有毁犯,如器穿漏,不堪受物。
(4)不杂戒︰持定共戒,心住禅定,不杂欲念,不念破戒事。
(5)随道戒︰声闻初果之人随顺四谛理,能破见惑,无所分别。
(6)无著戒︰二乘人见真谛理,能成圣道,于诸思惑无所染着。
(7)智所赞戒︰菩萨于诸世界化导众生,为智者所赞叹。
(8)自在戒︰亦是菩萨化他的大戒,谓菩萨化他妙用于诸世间,而得自在无碍。
(9)随定戒︰菩萨随首楞严定,现诸威仪,利导众生,虽威仪变现,而任运常静。
(10)具足戒︰菩萨持中道第一义谛戒,用中道慧遍入诸法,无戒不备。
此十戒中,不缺、不破及不穿三戒是律仪戒,为散心凡夫所持;不杂戒是定共戒,为定心凡夫所持;余六戒皆是道共戒,为圣者所持。道共戒之中,随道戒是初果,无著戒是三果,二者皆为声闻所持;智所赞、自在、随定及具足等四戒皆为菩萨化他之所持。
(四)菩萨奉持三世诸佛的十种净戒︰
(1)普饶益戒︰或称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
(2)不受戒︰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等净戒。
(3)不住戒︰菩萨受持戒时,不求于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受生而住。
(4)无悔恨戒︰又称安住戒。谓菩萨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行,恒安住净戒,心无悔恨。
(5)无违诤戒︰或称不诤戒。谓菩萨于心常护持佛所制禁戒,无所违犯,亦不斗诤触恼一切众生,但愿常生欢喜,奉持于戒。
(6)不恼害戒︰菩萨不学邪幻咒术及造作方药恼害众生,但为救护一切而持戒。
(7)不杂戒︰又称无杂秽戒。指菩萨不着边见,不持杂戒,但观缘起,专持出离戒。
(8)不贪求戒︰又称离邪命戒。即菩萨不现异相以彰己有德、起贪求心,但为满足出离生死法而持戒。
(9)无过失戒︰又称离恶戒。即一心持戒,不自贡高言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
(10)无毁犯戒︰又称清净戒。即菩萨受持净戒,无所毁犯,永断十恶,具足十善。
(五)菩萨所持的身净等十种净戒︰即(1)身净戒,防护身之三恶故。(2)口净戒,远离口之四过故。(3)心净戒,永离贪恚诸邪见故。(4)具一切净戒,于天人中最胜妙故。(5)守护菩提心净戒,不乐小智故。(6)守护如来所说净戒,即使是微细罪亦大怖畏故。(7)微密净戒,善拔犯戒之诸众生故。(8)不作一切恶净戒,积集一切诸善法故。(9)远离一切有见净戒,不着于戒故。(10)守护一切众生净戒,出生大悲故。旧译《华严经》卷四十一云(大正 9·660a)︰‘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净戒,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戒,则得一切诸佛远离众恶无上净戒。’
(六)菩萨所持的不舍菩提心等十戒︰即(1)不舍菩提心戒,(2)远离二乘地戒,(3)观察利益一切众生戒,(4)令一切众生住佛法戒,(5)修一切菩萨所学戒,(6)于一切法无所得戒,(7)以一切善根回向菩提戒,(8)不着一切如来身戒,(9)思惟一切法离取相戒,(10)诸根律仪戒。
(七)菩萨所持的十重戒︰又称俱密十重戒。依《无畏三藏禅要》所说,即(1)不应退菩提心,(2)不应舍三宝而归依外道,(3)不应毁谤三宝及三乘经典,(4)对甚深大乘经典不通解处不应生疑惑,(5)不可因说法而令已发菩提心之众生生退心、趣向二乘,(6)不可因说法而令未发菩提心者发二乘心, (7)对小乘人及邪见人不应辄说甚深妙法,(8)不发诸邪见等法,(9)于外道前不应自说我具无上菩提妙戒,(10)于一切众生有所损害及无利益者,皆不应作,不教人作,不见作随喜。
(八)《梵网经》卷下等所说的十重禁戒︰即(1)不杀戒,(2)不盗戒,(3)不淫戒,(4)不妄语,(5)不酤酒,(6)不说过戒,(7)不自赞毁他戒,(8)不悭戒,(9)不嗔戒,(10)不谤三宝戒。
(九)大小乘共通的十善戒︰即(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两舌,(6)不恶口,(7)不绮语,(8)不贪欲,(9)不嗔恚,(10)不邪见。

道家中级大戒于天仙戒

谢谢了 回答完全另送分
道家300大戒
1.不得杀害一切生物命。
2.不得啖食众生血肉。
3.不得饮酒。
4.不得啖五辛。
5.不得绮语两舌不信。
6.不得恶口骂詈。
7.不得以未得妄言为得,未证妄言为证。
8.不得窥窥妇女,稍生淫念。
9.不得窃盗人物。
10.不得妄取人一钱以上物。
11.不得图谋一切人物。
12.不得横求人物。
13.不得恚怒师长。
14.不得背师恩爱。
15.不得嫉贤妒能。
16.不得不忠其上。
17.不得罔略其下。
18.不得罔略老幼。
19. 不得欺诳同学。
20.不得嫉妒同学。
21.不得轻谩弟子。
22.不得嗔恚弟子。
23.不得视弟子偏颇。
24.不得溺爱弟子。
25.不得说人过恶。
26.不得轻慢老人。
27.不得富厚忘师。
28.不得口是心非,内怀阴恶。
29.不得贪利入己无厌。
30.不得多积财物,不思散施。
31.不得私蓄刀杖兵器。
32.不得身带刀杖兵器。
33.不得豢养六畜。
34.不得鞭打六畜。
35.不得有心践踏虫蚁。
36.不得观玩钓弋以为娱乐。
37.不得上树探巢破卵。
38.不得羡慕富贵,希图逸乐。
39.不得用金银器食饮。
40.不得营谋身后事厚葬体骨。
41.不得以食物投入水火中。
42.不得烧败成功现物。
43.不得埋藏器物。
44.不得贪著滋味。
45.不得以粗物易人好物。
46.不得訾毁人物为恶。
47.不得自誉己物为好。
48.不得妄作书与人。
49.不得投书谮人。
50.不得以书字器物投埋秽处。
51.不得求知军国事务。
52.不得占卜军国事务吉凶。
53.不得评论国事。
54.不得设权变谋。
55.不得无故见王侯贵人。
56.不得数往来富贵之家。
57.不得妄说天时,指论星宿。
58.不得习天文星相占卜等艺。
59.不得向北小便。
60.不得便溺虫蚁上。
61.不得便溺生草上。
62.不得便溺人所食水中。
63.不得笼罩禽兽。
64.不得惊散栖伏。
65.不得无故采摘花草。
66.不得无故砍伐树木。
67.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
68.不得冬月发掘地中蛰藏。
69.不得偏众独食。
70.不得择美食。
71.不得预世间婚姻事。
72.不得破世间婚姻事。
73.不得观看妓乐。
74.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75.不得闻人恶事猜疑百端。
76.不得泄人阴私。
77.不得忘求窥人书疏。
78.不得夺人暗室中火。
79.不得避众独行。
80.不得与女人独语独行。
81.不得男女群居。
82.不得与女人同食,交错衣物。
83.不得亲教女人。
84.不得说人亲长过恶。
85.不得面誉世人,阴毁善人。
86.不得隔壁探人家室。
87.不得误以毒药投诸水中。
88.不得疏宗族亲异姓。
89.不得阿党所亲。
90.不得教人落子伤胎。
91.不得教人轻离家室。
92.不得因公报怨。
93.不得亲近异类。
94.不得妄聚众人。
95.不得多聚会众饮食狼藉。
96.不得妄受人礼敬。
97.不得与恶人交游。
98.不得夺人所好物。
99.不得自骄自贵。
100.不得任性自用。
101.不得怀怨思报於人。
102.不得以秽物戏人。
103.不得怒目视人。
104.不得吐舌向人。
105.不得妄作忌讳。
106.不得希望人物。
107.不得塞井及沟池。
108.不得竭陂池水泽。
109.不得妄人江河中浴。
110.不得以秽物投井中。
111.不得裸体露浴。
112.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
113.不得高声发笑。
114.不得薄贱人老病残疾。
115.不得弃薄乞人。
116.不得恃威势以凌世人。
117.不得与父母兄弟别门易户。
118.不得评论师友才思长短。
119.不得嗔怨师长。
120.不得轻慢师尊,违背盟师。
121.不得轻慢经教法言。
122.不得攻击善人。
123.不得嗔责善人。
124.不得骂人为奴婢畜牲。
125.不得漫骂使令打其四体。
126.不得快人过失。
127.不得快人灾祸。
128.不得敛告烦扰世间。
129.不得为世俗人作礼主。
130.不得为人图山立宅。
131.不得占知世间吉凶。
132.不得去就背向违道。
133.不得倡和词讼官事。
134.不得与俗人群党,更相嘲毁。
135.不得假借人物以为礼赂。
136.不得为人作中保契卖交易。
137.不得在人中多语参预流俗。
138.不得驰聘流俗求竞世间。
139.不得与俗庆吊。
140.不得掩他人功为己德。
141.不得为人往来传送恶言。
142.不得多用使令之人。
143.不得与兵卒为侣。
144.不得与淫佚之家往来。
145.不得自炫能医。
146.不得轻慢官长。
147.不得预世间议论曲直事。
148.不得施惠追吝。
149.不得游遨无度。
150.不得登高临下。
151.不得乘车乘马,妄事交游。
152.不得择好房舍床榻卧息。
153.不得评论人家饮食好恶。
154.不得以手搏食残咬众肴。
155.不得以荆棘横塞道路。
156.不得淫祀神祗以求侥幸。
157.不得向神鬼礼拜。
158.不得向神鬼咒誓。
159.不得裸三光。
160.不得妄诃风雨。
161.不得不修斋直及斋直不精。
162.不得假借财物不还本主。
163.不得劝人为恶事。
164.不得阻人为善事。
165.不得受师经道而称己得。
166.不得宗有丧疾怨道怨师。
167.不得以经戒传授非人及不依年月。
168.不得以意增减经戒。
169.不得惊怖老少。
170.不得妄说灾厄,惊惧人民。
171.不得笑人顽暗贫穷。
172.不得惊惧鸟兽,促致穷地。
173.不得傲慢三宝,轻忽天尊。
174.不得遇诸天斋日不礼经忏。
175.不得与不孝不悌人交往。
176.不得矫称自异,号为真人。
177.不得信外道杂术邪见。
178.不得衣物盈余不散穷人。
179.不得阻人念道。
180.不得假托经师,欺诈来学。
181.不得望人礼敬。
182.不得窃写入经戒。
183.不得荣饰衣服华丽。
184.不得身不洁净而上高座。
185.与人同行当让人以前。
186.与人同学,夏亲执爨。
187.与人同学,冬亲汲水。
188.与人同食,当食其粗。
189.与人同食,当食止己前。
190.与人同学,当敬胜已先觉。
191.与人同学,当任人处分。
192.与人同学,当念教不懈。
193.与人同学,当请问先进。
194.人施恶於己,不得有怨。
195.乞化得食,祝愿主人得福,一切饱满。
196.与女人共语,不得正视面容,含笑相对。
197.与人同渡,不得争先择地。
198.失物,不得猜疑同学。
199.失物当委运,自悔多罪。
200.多疾病当恭己自责,念改往修来。
201.当忍人所不能忍。
202.当断人所不能断。
203.当学人所不能学。
204.当容人所不能容。
205.所至之处,必当先问贤人善士,而亲依之。
206.所至之处,必先问其禁忌。
207.凡人人家,必先问其家中尊长名讳。
208.有人谤己,当精修大道,勿忧闷以损精神。
209.学无经业,精神浮散,真想不通。
210.身不洁净,魂魄离人。
211.有心则天真高逝,魔鬼不服。
212.有家则三毒不灭,三真不居。
213.有身则众欲不去,神思无应。
214.当栖心静寂,万虑俱息。
215.当委志虚无,内外洁白。
216.当灭识见,然后真人现。
217.应念菜食为常,一志清俭。
218.应该先度人,后度己身。
219.当念居山林幽静,神思至道。
220.当安贫读经,行道无倦。
221.当念烧众明香,流芳诸天彻魔境界。
222.当念在贤众中听受妙音。
223.当请受三洞宝经,勤身供养。
224.当立功度人,终劫不倦。
225.当念报师友本德,终劫不怠。
226.当念国中清静,王化太平,无有不道。
227.当念邻国有道,各守境界。
228.当念祝愿百姓令常安全。
229.当念万物为先,不但祷祝己身。
230.当念敬鬼神,不诌不慢。
231.当念当念远外术禳魔之道。
232.当念远离声色歌舞之术。
233.当念远离巫觋妖妄之人。
234.当念崇本守真,一志无移。
235.当念口不违心,心不负形。
236.当念信守经戒,无有疑贰。
237.当念无求无欲,清白守贞。
238.当念应该心无异想,惟空惟寂。
239.当念家家安宁,咸无苦痛。
240.当念世间忧危之人罪系苦恼,咸得消释。
241.当念天子圣明宏道,皇家日盛。
242.当念台辅贤良,常保有道。
243.当念天地日月风雨雪以时。
244.当念父母养我姻缘。
245.当念七祖父母咸升天堂。
246.当念我师早得升度。
247.当念天尊放白毫相光,济度三涂,咸得光明。
248当念同志辅相教导,令入正道。
249.当念不违其口所诵之文。
250.当念勤服气断谷为不死道。
251.当念勤求长生,昼夜勿倦。
252.当念勤避嫌疑,勿恃恩情亵狎。
253.当念勤避患难,勿苟贪世荣。
254.当念应该勤避凶人,勿弃背朋友。
255.当念我宿命因缘根断。
256.当念我胎根已绝,不复世生同缘种亲。
257当念我生树已枯,神合太无无数之劫,道体合真。
258.当念洞观十方,无所隐藏。
259.当念三涂路塞,地狱长休。
260.当念清气养神,弃诸肥滋。
261.当念常存三宫真人子丹。
262.当念处世和光,不矫於俗。
263.当念持三宝经戒,常诵不辍。
264.当念守雌抱一,肃若对神。
265.当念登仙度世,利济群生。
266.当念师友同学,共成道果。
267.当念亲见真仙高道,修行法事。
268.当念圣王治世,海外稽首,乘风向化。
269.当念食天厨自然之膳,无饥渴之想。
270.当念与天真共对,淡然无为。
271.当念仙童玉女来侍法筵。
272.当念东游青林东华。
273.当念南游大丹南华。
274.当念西游安养西华。
275.当念北游碧落北华。
276.当念游东北方救百姓男女,授其劝戒度人东北之门,使得人无为之场。
277.当念游东南方救百姓男女,授其劝戒度人东南之门,令得与道为因。
278.当念游西南方救百姓男女,授其劝戒度人西南之门,令得人无为之道。
279.当念游西北方救百姓男女,授其劝戒度人西北之门,当得深入至真至场。
280.当念遨游洞天阆台昆仑。
281.当念游至斋堂讲肄圣道,明解渊微。
282.当念游上清全阙,礼见真人太上。
283.当念游玉清七宝宫,礼三元天尊。
284.当念游玉清丹霞宫,礼太上二十四高圣。
285.当念游太上玉京七宝流霞台荫盖玉林,礼太上天尊十方大圣终劫复始。
286.当念游紫云宫,礼洞真三十九高圣。
287.当念游三十六天黄金宫,礼天帝君。
288.当念游九天黄金晖宫,礼无上至真。
289.当念游诸天宫宅,与真人问道论经。
290.当念游六天七宝宫观,见大魔王,见我籍已人仙品,出离泉曲部。
291.当念游日月宫殿光明焕赫,礼见日月王,饮以日月华金液之浆。
292.当念游大梵天流景宫,礼四天帝王,听诸天诵咏,清绝雅妙。
293.当念游诸天七宝林,返生灵香流芳,递风闻三千里外,狮子飞龙鸣哨其列。
294.当念游诸天浴池,安坐莲花之上,香洁自然流谥诸天池,皆如一处,人人快乐。
295.当念游诸天阙,听钩天乐,无世间想。
296.当念游十方外天,礼大圣像无上正真人。
297.当念游下方无报金刚天宫,礼诸元老真人。
298.当念游天地名山隐宫洞室,礼圣众先得道人。
299.当念隐密天真名讳不出於口。
300.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来,劝人奉受念戒,不念恶,广度一切,自咸神真,吉无不利,保汝成真。
道教主要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
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
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
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
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
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
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
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
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
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
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
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
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
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
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
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
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
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
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
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
《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
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
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
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
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
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
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
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
初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
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
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
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
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
《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
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
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
故曰师宝。 ①初真五戒: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
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
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
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
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
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
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
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
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
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
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
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
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
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
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
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
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
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
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
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
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
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
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
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
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
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
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
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
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
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
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
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
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
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
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
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
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
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
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
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
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
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6)天仙
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
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
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
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
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
戒者称妙经师。 (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
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
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
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
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
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
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
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
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
十七日)。 ②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
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斋日: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斋日:正月一
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会斋日:正
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
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
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⑥违戒的处罚:违戒
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
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
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
主,直至推单(开除)。 ⑦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
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
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
斋日

“摩西十戒”的来源及其内容是什么?

希望答案尽量是历史学家所考证或认可的,准确度比较高的。
摩西十戒。
第一戒:不要崇尚权力
第二戒:不要自我迷恋
第三戒:不要只想不做
第四戒:不要只做不想
第五戒:不要忘记速战速决
第六戒:不要做好好先生
第七戒:不要小瞧开阔的眼界
第八戒:不要追求完美
第九戒:不要等到坏了才修
第十戒:不要试图寻找1+1=2之外的答案。
本文标题: 管理十诫第六戒读后感(CIA十诫 有人知道是什么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398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边城阅读后感800字(《边城》读后感 800字左右)书评是读后感吗(书评是不是就是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