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佩服谁,我就照镜子。——读《李敖自传》

发布时间: 2021-07-19 16:26: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2

这本书为李敖八十岁时写的自传,全书四十多万字,书中说李大师仅用40天写完,记取了自己一生中的点滴片段,从中既能了解李敖八十年人生...

要想佩服谁,我就照镜子。——读《李敖自传》

这本书为李敖八十岁时写的自传,全书四十多万字,书中说李大师仅用40天写完,记取了自己一生中的点滴片段,从中既能了解李敖八十年人生岁月的主要经历,也能体会他在特立独行、嬉笑怒骂、桀骜不驯和爱憎分明之外的勤奋、仗义、深情和勇敢。

整部书稿近似笔记体,五百多个小节,每个章节短小精悍,内容嬉笑怒骂,堪称一部尽得文采风流的浮生杂忆,也是一部耄耋老人对人生、世事、情感、修为等平生履历的通达彻悟。

读于工作日加班到家后,或吃宵夜、或等水烧热、或与人扯皮甩锅的零碎时间中。这里分享三个自己觉得极有意思的小章节。

一九四九穷鸟入怀

国民党革别人命,一革几十年,按说这样革个没完,难免有失手而逃的时候。但国民党是性格巨星也是性格巨驴的党,国民党是不逃的。“逃”这个字,在国民党的字典里,早就解释成“转进”。“转进”者,先向后转再前进也。国民党丢掉大陆前,就是这样先向后转再前进的,这样一转一进,大陆就在脑后,台湾就在眼前了。于是,“一九四五年,台湾投入祖国的怀抱;一九四九年,祖国就投入台湾的怀抱了”。国民党最喜欢说“台湾投入祖国的怀抱”,不料一九四九年到了,“祖国竟投入台湾的怀抱”,太吊诡了,太有趣了。

这个“转进”和“祖国投入台湾的怀抱”,就很有灵性了。

基隆码头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二日日落前,难民船“中兴轮”到台湾,我们在基隆码头登岸。六十年后,为了给香港凤凰卫视来台六十年节目,我重新踏上同一码头。码头依旧,人已老了六十年。当时登岸九口之家,如今只剩我一个在台。说一九四九年是大迁移,是高估了历史。事实上,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岛上的,是挫败者和裹胁者。以六十三岁的蒋介石为首,全体是被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的败兵残将和夹尾党工民代,裹胁了畏共者、挫败者和大量拉夫拉来的老兵,隔着海峡,一起喘息,直到美国人因朝鲜战争而救了它。当时基隆上岸的人,其实前途茫茫,没人想到会有朝鲜战争救了台湾。照周宏涛的回忆,连蒋介石都要在日本买房子呢,来台湾都是不得已的。

在动荡时期的历史巨轮下,普通人就像尘埃般身不由己。

殷门弟子外一章

殷海光的方法学书呆群里,还有一个学生,就是做到台大哲学系教授的刘福增。为了日本人侵略中国,我和他有一次笔仗。刘福增拾日本人怪说,竟说日本兵没有“侵略”中国,只是“进出”中国。他认为“侵略”是有价值判断的字眼,学术上不能用。我气了,写文章臭骂他和他的方法学。我质问他:这就是你的方法学吗?天下可有这种武断的、抹杀事实的方法学吗?赞成以“进出”来代替“不带价值判断的字眼”,但“侵略”难道不是描述事实吗?照你这样“冷静而严格”,日本就没有“侵略”,只有在中国领土上“进出”了;日本军人就没有“强奸”,只有在中国妇女身上“进出”了。这种咬文嚼字,又证明了什么?难道历史事实可以用“没有价值判断的字眼”抹杀吗?我告诉他:在方法学上,历史事实只问真假,不问浓淡;如果蓄意把历史事实“淡化”,显然就是不尊重客观事实。不尊重客观事实,在描述上动手脚,就是篡改历史的一种。

冷静而严格上来说,日本就没有“侵略”,只是在中国领土上“进出”了。【手动狗头】

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

“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这是我的名言,我当然深信不疑。陆啸钊在一别半世纪后重返浙江,电约五十年前的青梅竹马老情人在当年相聚的青青河畔一晤。他先到达,远远地看到一龙钟老妇,满面风霜,彳亍而来,不是别人,来得正是 “秋水伊人”也!陆啸钊回来告诉我,他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拔腿想逃!我笑说:“你真自找苦吃,旧梦是那么好重温的!看来罗曼蒂克,其实胃口倒光,尤其是老情人,只宜来生再见,切记白头重逢啊。”——山水旧宅虽然比老情人经得住折腾,但毕竟不看也罢;有道是“近乡情怯”,怯心一起,就是提醒你不近为宜。人要智足以知怯。“故国梦重归”比真重归好得多;故乡重返、故人再见,梦中的也比玩真的好得多,此中至理,啸钊不知也。

记忆的滤镜这么好用,何必多此一举呢。

本文标题: 要想佩服谁,我就照镜子。——读《李敖自传》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494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书人有什么毛病《现代艺术150年》读书笔记——新造型主义:网格(1917-19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