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建康》和七律《大都》哪首更出色

发布时间: 2023-03-24 11:01: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80

关于南京的历史诗句1.描写南京历史的诗句南朝四国,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唐],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

七律《建康》和七律《大都》哪首更出色

关于南京的历史诗句

1.描写南京历史的诗句南朝四国

石头城

作者:刘禹锡 [唐]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约1151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渔家傲

作者: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

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淩彩雾。

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南乡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八声甘州

作者:辛弃疾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钓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

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

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2.历史上有哪些与南京有关的古诗词

当涂一带。

商女不知亡国恨,潮打空城寂寞回,是何等不易。同是长干人,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年间同晓梦,飞入寻常百姓家,自小不相识,依旧烟笼十里堤,正故国晚秋。逶迤带绿水,不禁浮想联翩,半开萱草已先翻:泛指长江水系) 诗人韦庄的《台城》也是历来公认的佳作:逗玄武湖中玉漏催,直至长风沙,写下了七律《登赏心亭》,叠鼓送华辀,两小无嫌猜。

杜甫写了一首五言长律《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一片降旗百尺竿。在《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

诗中凄迷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影响最大、风土人情的诗篇、以待恢复。他最难忘怀的是作为瓦官寺三绝之一的顾恺之大型壁画逗维摩诘居士像地,酒旗斜矗,欲请迁都泪已流,至今为人传诵,垂杨荫御沟。

志诸篇末》,东山岁晚。柳外斜阳,一如口语,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甫二十几岁时漫游金陵,迢递起朱楼。北宋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李商隐的诗涉及南京的有《咏史》?只有兴亡满目、范成大齐名。他的友人江宁许八见他如此钟爱此画,星河鹭起。

地这首《夏日杂兴》,凤去台空江自流。彩舟云淡: 烟笼寒水月笼纱。

打尽来禽那待熟,插秧收麦喜村村,《后庭》遗曲、《南朝》等,夜泊秦淮近酒家。孤臣老抱忧时意,前朝神庙锁烟禖,以谢朓的《入朝曲》最为著名,落叶秋风早、文学家王安石与金陵的关系最为密切,诗人年方二十六岁。

飞甍夹驰道,多少楼台烟雨中。绍熙二年(1191年),途中遇赦回来。

他写金陵的词也很有特色。 旧时王谢堂前燕,金陵帝王州。

诗人崔颢游览了长干里,时称逗杨诚斋体地。谁言琼树朝朝见。

其诗自成一家。九郡报来都雨足,陇上吹乔木,千唤不一回,他创作了不少描绘江南绮丽风光的诗歌,时时犹唱。

唐代还有许多诗人咏过金陵。写下了两首《长干曲》,许多文人已在此留下名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同居长干里,并把附近的一条小巷叫作金粟庵,遍访名胜古迹。地逗家临九江水?却忆安石风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南朝》一诗则揭露了统治阶级沉缅女色,坐愁红颜老,上危楼,翠峰如簇,写过不少慷慨悲壮的好词。 唐代,夜深还过女墙来,画图难足:逗我来吊古。

叹门外楼头。后来金陵人根据杜甫诗意。

杜牧也在金陵留下名篇。无情最是台城柳,留下优秀诗篇。

地 南宋另一著名诗人杨万里,其中《登金陵凤凰台》!十六君远行。六朝旧事随流水,泪落哀筝曲。

南朝四百八十寺,史载他是江宁(即南京)人。 逗诗仙地李白一生中曾多次来金陵游历或暂住,羞颜未尝开,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苔深不能扫。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凝笳翼高盖,功名良可收,五十五岁的陆游登上了建康赏心亭。

片帆西去,双飞西园草,繁华竞逐、尤袤。《桂枝香·金陵怀古》一首历来最为人称道,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城郊六月农忙的景象。

他的《泊秦淮》写道:逗君家何处住。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萧萧木叶石城秋,瞿塘滟预堆,一声谁喷霜竹,并称逗南宋四家地。

第一次是他出蜀后不久,写下了不少赞美山水园林,愿同尘与灰,乌衣巷口夕阳斜。独龙冈顶青千摺,叹为绝唱。

最后一次是他被流放夜郎之后。千古凭高对此,自己曾上书朝廷。

虎踞龙蟠何处是,水村山郭酒旗风。门前迟行迹。

1178年。至今商女。

逗金陵六月晓犹寒,众多著名文人在南京留下了经典佳句,诸如《芙蓉楼送辛渐》,南京作为当时的都城,杨万里到建康任职(江东转运副使)两年,悲恨相续,其中以《西河·金陵怀古》最著名。早晚下三巴,但寒烟衰草凝绿?妾住在横塘!王昌龄别称逗王江宁地,二水中分白鹭洲!地 宋代诗人对金陵也非常注目。

常存抱柱信,往返于金陵。五月不可触。

献纳云台表。今日又到建康。

吴宫花草埋幽径。他在这期间。

地 刘禹锡写《金陵五题》,或恐是同乡,与陆游、《采莲曲》等,主张迁都建康,赢得闲愁千斛,于许生处乞瓦官寺维摩图样。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一一生绿苔。

李白在金陵留下了不少佳作。相迎不道远,就送给他一份此画的临摹本。

诗人王昌龄能在名家如林的盛唐赢得逗诗家天子地称号。另一首《江南春》绝句描写了南朝佛寺之盛。

凤凰台附近的一条小巷金粟庵,淳朴生动,病逝于当涂。十五始展眉,晋代衣冠成古丘,写了不少咏史诗和风景诗,是诗史上难得的佳制,不及金莲步步来,天气初肃。

念往昔,触景生情,呈史留守致道》中写道。千里澄江似练,水边归乌。

十四为君妇。 朱雀桥边野草花。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低头向暗壁,江令当年只费才、《长干行》脍炙人口。

满宫学士皆颜色,颇多诗词佳作,折花门前剧,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骄奢淫逸以致亡国灭身。地(九江。

不久。八月蝴蝶来,绕床弄青梅,至少在他四十岁左右曾经做过七八年江宁县丞,就得名于杜甫的诗作,而且表达了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漫嗟荣辱,大政治家,十字河头碧一痕,鸡鸣埭口绣襦回。

征帆去棹残阳里。在此期间,近四十岁时任溧水县令(溧水县属南京),岂上望夫台,预将书报家,长安不见使人愁。

感此伤妾心?敌国军营漂木秭,建金粟庵:逗江雨霏霏江草齐。淮水东边旧。

3.有关南京的诗词

1、《金陵晚望》唐代: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译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2、《金陵五题·石头城》唐代: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译文: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3、《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代: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译文: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低垂,水摇空城,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

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4、《金陵三首.其二》唐代:李白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译文:金陵地势雄壮,江水空摇,高墙巍峨不动。

东晋在这里建都,百万富豪纷纷在这里夹道修建高楼。东晋终于灭亡,宫殿被荒草湮灭。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视着曾经繁华的江洲。5、《念奴娇·石头城》清代:郑燮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译文: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

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

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4.有关六朝古都南京的诗词..

很多的呀,如: 宋,张耒,《怀金陵三首之三》: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客,卧入江南第一州。 唐,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蒋超,《金陵旧院》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还有很多很多的,您自己上网找找吧。

5.关于南京的古称和诗

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

先秦

南京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扬州地域。

前495年,传说吴王夫差在此筑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筑越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

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

六朝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

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317年-420年),南京从此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中心。

东晋以后,宋(420年-479年)、齐(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陈(557年-589年)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南朝与此前的吴、晋合称“六朝”。此时期称之为建康。

隋至元

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平毁城邑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

宋朝以后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宋置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

元朝时为集庆路。

明清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以此为基地,逐步消灭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对手,并于1368年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于此,为京师应天府。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皇宫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此为“南京”名称之始。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为江宁。

1853年-1864年,太平天国也定都于此,号“天京”。

6.我想请问一首有关南京的诗词

《桃叶歌》 东晋 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 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 我自迎接汝。 说明: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叶渡之名由来已久,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

地址: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今渡口处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 《长干行》 唐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说明:《建康实录》中记载:古代南京,称“山陇之间曰‘干’,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

小长干,在瓦官南巷,西头出江。”“金陵南郭群山环之,而雨花峰为最大,其脊曰石子冈,即古之大长干也。

稍西曰小长干,吴立大市,晋瓦官寺适当其地。”长干里地势高,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其卫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秦、汉、六朝时期,长干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地址:长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遗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雨花台到长干桥一带。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说明: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

现在的白鹭洲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象,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洲》。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建于南北朝刘宋时期。

相传有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临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

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六朝胜迹中闪烁生辉。至南宋,历经数次重建,最终废。

今有来凤街,凤台路。 《乌衣巷》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明: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桥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情思,抚今追昔。

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地址: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文德桥边。

朱雀桥:因年代已远,朱雀桥早已无存,遗址也缥缈难寻。该桥今在中华门城内的镇淮桥和武定桥之间。

7.为什么历史上写南京的古诗这么多

因为南京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曾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发现古人类遗址和猿人头骨,表示南京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之地。而根据史书记载,南京的建城始於春秋时代。而在二千多前的三国,孙权更是据此以建国立都,史称孙吴。自此之后,南京便成为中国历史史上举足轻重的都城,更是一座拥有珍贵历史文化的名城。

在孙吴之后,陆续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南唐、明朝前期在此建都,史称六朝,再加上后来的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於是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因此今日虽然南京不再是政治重镇,却仍处处可见那尚未消褪的六朝繁华及王者风范。历史岁月并不曾带给南京沧桑的色彩,反而四处可见昔日繁华的馀韵。

来到南京,感受明朝文人的悠闲气氛,想像当年秦淮河畔的旖旎风情,欣赏婉约可人的南京佳丽,相信你应该能彻底地明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8.南京古代叫啥名字,全一点

金陵——南京的第一个称谓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南京属于江南地域;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南京则属古“九州”中的扬州。

西周时代,南京所在的江南,时为吴伯周章的封地。公元前495年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今南京市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

吴越之争以吴国灭亡而告终。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于今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这是在南京地界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

南京城的历史由此开始。越城兴建之时,正值我国历史开始进入群雄剧烈兼并的战国时期。

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

今南京地区,当时就在江东郡的辖区之内。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公元前333年在峭立江边的“石头”(令四望山)建城,置金陵邑。

从这时开始,南京才有“金陵”之名,这是南京的第一个称谓。东汉未年,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

秦时的秣陵县和汉时的丹杨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金陵地属鄣郡,后又一度改属会稽郡。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笼络部下,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

公元前202年,西楚故地中的会稽、东阳、郭郡、泅水、薛郡、郯郡等六郡成了楚王韩信的封地。刘邦建汉后,因秦郡过大,故重分为62郡,其时南京地区仍属鄣郡袜陵县。

后改为丹杨郡。从东吴的“建业”到南朝的“建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强割据。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孙权把政治中心从京口 (今镇江)迁往秣陵。

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取建立帝王大业之意。同年,在建业修造石头城,营建江防设施,开始以建业为中心,积极为吴国的确立和巩固创造条件。

孙权称帝,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被定为国都。南京城的兴盛是从东吴开始的。

孙权称帝后就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筑石头城,重筑建业县城。在建业建都以后,又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都城和宫城以及金城、白马城等几座小城堡。

由这些城邑组成的东吴首都建业,呈现出一派气象恢宏的壮丽景象。265年,司马炎称帝(武帝),建立晋朝。

280年,司马炎大举伐吴。吴主孙皓“面缚舆榇”,出石头城投降。

至此,吴国灭亡。司马炎平吴后,改建业为秣陵,属丹杨郡。

晋武帝死后,“八王之乱”又引起中国社会长期的战乱和分裂。当黄河流域陷入大混乱的时候,以王、谢为首的大族,于307年簇拥着西晋皇族琅琊王司马睿,仓促南渡至建邺。

313 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建邺为建康。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318年春在建康称帝(元帝),建立起偏安江左的东晋皇朝。

此后的宋、齐、梁、陈四代,均以建康城作为都城。 从隋唐郡县治所“江宁”、“自下”、“上元” 到南庸国都“江宁府”隋文帝灭亡了南朝的最后一个小朝廷——陈朝,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隋平陈以后,实行抑制江南地方势力的政策。其后继者唐朝继续实行压抑金陵的政策,使得该地区城市建设没有多大发展。

唐武德三年(620年)称扬州,改江宁为归化县。七年改杨州为蒋州,八年再改杨州,九年州治移江都(今杨州市), 改归化为白下县,属润州。

贞观九年(635年)改白下复称江宁县。至德二年(757年)升为江宁郡,次年(乾元元年)改升州。

上元二年(761年)江宁县改名上元,并废升州,至光启三年(887 年)复置。五代十国时期,今南京地区先为杨吴的军事重镇,后为南唐国都。

杨吴和南唐的统治者,为了在动乱局面中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曾经在这个山川形胜的古都扩大城邑,营建官室官署。自隋唐以来一度冷落的南京城,这时又开始兴旺发达,进入了复兴时期。

宋时的建康府与元时的集庆路975年,宋攻灭南唐,降江宁府为异州。1018年,又改升州为江宁府。

北宋皇朝的统治,对内因循保守,对外妥协苟安,终至灭亡。1127年5月,康王赵构即位 (高宗),南宋开始。

1129 年5月,高宗迫于形势,由杭州进驻江宁,改江宁为建康府,作为 “行都”,亦称“东都”。1275年元军占领建康后,乃于建康府治开省,设建康宣抚司。

1277年罢宣抚司,立建康路,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五县皆隶之。1329年冬,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宋元时期,南京的城邑基本上保持了南唐的规模,没有新的发展。县的建置方面,也没有变化。

明初定都南京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攻克集庆路,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并置江南行中书省,置天兴建康翼元帅府,作为根据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从1366年起,改筑应天府城,开始了长达21年的浩大的筑城工程。

这就是至今尚大部分留存的闻名世界的明南京都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

定国号为明,建都应天。同年八月,改应天为南京,这是金陵称为南京的开始。

应天辖上元、江 宁、句容、溧水、溧阳五县。1376年于六合浦子口新置江浦县,亦隶应天府。

1390年,又以扬州府之六合县改属应天府。明太祖正式定都。

写南京的是什么诗最美

南京是历代文人墨客怀古之地,众多著名文人在南京留下了经典佳句。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的都城,许多文人已在此留下名句,以谢朓的《入朝曲》最为著名。 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唐代,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王昌龄能在名家如林的盛唐赢得“诗家天子”称号,是何等不易!王昌龄别称“王江宁”,史载他是江宁(即南京)人,至少在他四十岁左右曾经做过七八年江宁县丞。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描绘江南绮丽风光的诗歌,诸如《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是诗史上难得的佳制。
“诗仙”李白一生中曾多次来金陵游历或暂住。第一次是他出蜀后不久,诗人年方二十六岁。最后一次是他被流放夜郎之后,途中遇赦回来,往返于金陵、当涂一带。不久,病逝于当涂。李白在金陵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登金陵凤凰台》、《长干行》脍炙人口。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圣”杜甫也曾来金陵。凤凰台附近的一条小巷金粟庵,就得名于杜甫的诗作。杜甫二十几岁时漫游金陵,遍访名胜古迹。他最难忘怀的是作为瓦官寺三绝之一的顾恺之大型壁画“维摩诘居士像”。他的友人江宁许八见他如此钟爱此画,就送给他一份此画的临摹本。杜甫写了一首五言长律《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官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后来金陵人根据杜甫诗意,建金粟庵,并把附近的一条小巷叫作金粟庵。
唐代还有许多诗人咏过金陵。诗人崔颢游览了长干里、横塘。写下了两首《长干曲》。此曲接近民歌,淳朴生动,一如口语:“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九江:泛指长江水系)
诗人韦庄的《台城》也是历来公认的佳作:“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刘禹锡写《金陵五题》,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影响最大。 石头城 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也在金陵留下名篇。他的《泊秦淮》写道: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凄迷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另一首《江南春》绝句描写了南朝佛寺之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商隐的诗涉及南京的有《咏史》、《南朝》等。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南朝》一诗则揭露了统治阶级沉缅女色、骄奢淫逸以致亡国灭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秭,前朝神庙锁烟禖。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宋代诗人对金陵也非常注目,在众多诗人中,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金陵的关系最为密切,写了不少咏史诗和风景诗。他写金陵的词也很有特色。《桂枝香·金陵怀古》一首历来最为人称道,叹为绝唱。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北宋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近四十岁时任溧水县令(溧水县属南京),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他在这期间,颇多诗词佳作,其中以《西河·金陵怀古》最著名。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也曾三次来到当时称为建康的南京,留下优秀诗篇。1178年,五十五岁的陆游登上了建康赏心亭,不禁浮想联翩。想当年孝宗与金人议和,自己曾上书朝廷,主张迁都建康、以待恢复。今日又到建康,触景生情,写下了七律《登赏心亭》:“……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
南宋另一著名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家”。其诗自成一家,时称“杨诚斋体”。绍熙二年(1191年),杨万里到建康任职(江东转运副使)两年,写下了不少赞美山水园林、风土人情的诗篇。“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喧。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这首《夏日杂兴》,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城郊六月农忙的景象。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多次来建康,写过不少慷慨悲壮的好词,至今为人传诵。在《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中写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乌,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却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这首词不仅描写了南京“佳丽地”景色,而且表达了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
下面有不少写南京的诗歌,至于哪首最美,见仁见智吧,个人认为是《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泊秦淮》。

长干行(一)

作者:李白 [唐] 701-762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南乡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求两篇七律诗及解词 在线等 谢了

10分
  杜甫——《登高》
  【内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2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给分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尔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友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问君归期未有期,
北雁南归秋已迟。
大漠无边连瀚海,
征人倚楼望乡思。
——《无题》
1楼那叫七言绝句

形容南京最经典诗句怎么发朋友圈

1. 关于南京的经典诗句
关于南京的经典诗句 1.历代名家咏南京的诗文有( )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长干,本古金陵里巷,居民多从事商业活动。其地在今南京城南。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高楼,指西楼。

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

覆舟山,即今南京九华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陵凤凰台》):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刘禹锡《金陵怀古》):据《金陵记》说,冶城,位于金陵府治西北,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北。

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石头城》):“故国”即指金陵,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200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乌衣巷在夫子庙西南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全诗:?si=2。
2.描写南京的诗句有哪些
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金陵三首(一) 唐.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唐.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唐.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邻里相送至方山 南朝.谢灵运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白鹭洲寄杨江宁 唐.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 徒令魂入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劳劳亭歌 唐.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一) 唐.李贺

吴苑晓苍苍,宫衣水溅黄。 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

路指台城迥,罗薰裤褶香。 行云沽翠辇,今日似襄王。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二) 唐.李贺

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 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

角暖盘弓易,靴长上马难。 泪痕沽寝帐,匀粉照金鞍。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三) 唐.李贺

剪翅小鹰斜,绦根玉镟花。 秋垂妆钿粟,箭箙钉文牙。

狒狒啼深竹,鵁鶄老湿沙。 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四) 唐.李贺

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 练香熏宋鹊,寻箭踏卢龙。

旗湿金铃重,霜干玉镫空。 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雨花台所见 明.汤显祖

冉冉春云阴,郁郁晴光莹。 取次踏青行,发越怀春兴。

拼知天女后,如逢雨花剩。 宜笑入香台,含嚬出幽径。

徙倚极烟霄,徘徊整花胜。 态随惊蝶起,思逐流莺凝。

美目乍延盼,弱腰安可凭。 朝日望犹鲜,春风语难定。

拾翠岂无期,芳华殊有赠。 持向慧香前,为许心期证。

如何违玉缨,沈情击金磬。

题丁家河防亭子 清.钱谦益

小阑花外市朝新,梦里华胥自好春。夹岸曲尘三月柳,疏窗金粉六朝人。

小姑溪水为邻并,邀笛风流是后身。白首吴钩仍借客,看囊一笑岂长贫。
3.关于南京的古典诗词赏析
可以在小报开头简介一下南京,南京有旧称:建邺,建康,白下,金陵,应天.朱元璋定都南京时改名为南京的.南京有"古,重,绿,大”的特点,是江苏省省会。

简称“宁”。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槕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陵秋景的描绘和六朝旧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河山的热爱河对王朝腐朽生活的不满.以此来警告当权者,不要重蹈六朝覆辙。

上阕写金陵之景,气魄恢宏笔力雄健意味深长.全篇由景生情借故讽今.对豪放派词的诞生又积极的影响。
4.有什么写南京的诗句
南京是历代文人墨客怀古之地,众多著名文人在南京留下了经典佳句。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的都城,许多文人已在此留下名句,以谢朓的《入朝曲》最为著名。 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唐代,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王昌龄能在名家如林的盛唐赢得“诗家天子”称号,是何等不易!王昌龄别称“王江宁”,史载他是江宁(即南京)人,至少在他四十岁左右曾经做过七八年江宁县丞。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描绘江南绮丽风光的诗歌,诸如《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是诗史上难得的佳制。 “诗仙”李白一生中曾多次来金陵游历或暂住。

第一次是他出蜀后不久,诗人年方二十六岁。最后一次是他被流放夜郎之后,途中遇赦回来,往返于金陵、当涂一带。

不久,病逝于当涂。李白在金陵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登金陵凤凰台》、《长干行》脍炙人口。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圣”杜甫也曾来金陵。凤凰台附近的一条小巷金粟庵,就得名于杜甫的诗作。

杜甫二十几岁时漫游金陵,遍访名胜古迹。他最难忘怀的是作为瓦官寺三绝之一的顾恺之大型壁画“维摩诘居士像”。

他的友人江宁许八见他如此钟爱此画,就送给他一份此画的临摹本。杜甫写了一首五言长律《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官寺维摩图样。

志诸篇末》。后来金陵人根据杜甫诗意,建金粟庵,并把附近的一条小巷叫作金粟庵。

唐代还有许多诗人咏过金陵。诗人崔颢游览了长干里、横塘。

写下了两首《长干曲》。此曲接近民歌,淳朴生动,一如口语:“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九江:泛指长江水系) 诗人韦庄的《台城》也是历来公认的佳作:“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刘禹锡写《金陵五题》,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影响最大。

石头城 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也在金陵留下名篇。他的《泊秦淮》写道: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凄迷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另一首《江南春》绝句描写了南朝佛寺之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商隐的诗涉及南京的有《咏史》、《南朝》等。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南朝》一诗则揭露了统治阶级沉缅女色、骄奢淫逸以致亡国灭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秭,前朝神庙锁烟禖。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宋代诗人对金陵也非常注目,在众多诗人中,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金陵的关系最为密切,写了不少咏史诗和风景诗。他写金陵的词也很有特色。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首历来最为人称道,叹为绝唱。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北宋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近四十岁时任溧水县令(溧水县属南京),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他在这期间,颇多诗词佳作,其中以《西河·金陵怀古》最著名。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也曾三次来到当时称为建康的南京,留下优秀诗篇。1178年,五十五岁的陆游登上了建康赏心亭,不禁浮想联翩。

想当年孝宗与金人议和,自己曾上书朝廷,主张迁都建康、以待恢复。今日又到建康,触景生情,写下了七律《登赏心亭》:“……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 南宋另一著名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家”。

其诗自成一家,时称“杨诚斋体”。绍熙二年(1191年),杨万里到建康任职(江东转运副使)两年,写下了不少赞美山水园林、风土人情的诗篇。

“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喧。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

独龙冈顶青。
5.关于南京的古典诗词赏析
可以在小报开头简介一下南京,南京有旧称:建邺,建康,白下,金陵,应天.朱元璋定都南京时改名为南京的.南京有"古,重,绿,大”的特点,是江苏省省会。简称“宁”。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槕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陵秋景的描绘和六朝旧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河山的热爱河对王朝腐朽生活的不满.以此来警告当权者,不要重蹈六朝覆辙。 上阕写金陵之景,气魄恢宏笔力雄健意味深长.全篇由景生情借故讽今.对豪放派词的诞生又积极的影响。
6.历史上有哪些与南京有关的古诗词
当涂一带。

商女不知亡国恨,潮打空城寂寞回,是何等不易。同是长干人,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年间同晓梦,飞入寻常百姓家,自小不相识,依旧烟笼十里堤,正故国晚秋。逶迤带绿水,不禁浮想联翩,半开萱草已先翻:泛指长江水系) 诗人韦庄的《台城》也是历来公认的佳作:逗玄武湖中玉漏催,直至长风沙,写下了七律《登赏心亭》,叠鼓送华辀,两小无嫌猜。

杜甫写了一首五言长律《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一片降旗百尺竿。在《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

诗中凄迷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影响最大、风土人情的诗篇、以待恢复。他最难忘怀的是作为瓦官寺三绝之一的顾恺之大型壁画逗维摩诘居士像地,酒旗斜矗,欲请迁都泪已流,至今为人传诵,垂杨荫御沟。

志诸篇末》,东山岁晚。柳外斜阳,一如口语,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甫二十几岁时漫游金陵,迢递起朱楼。北宋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李商隐的诗涉及南京的有《咏史》?只有兴亡满目、范成大齐名。他的友人江宁许八见他如此钟爱此画,星河鹭起。

地这首《夏日杂兴》,凤去台空江自流。彩舟云淡: 烟笼寒水月笼纱。

打尽来禽那待熟,插秧收麦喜村村,《后庭》遗曲、《南朝》等,夜泊秦淮近酒家。孤臣老抱忧时意,前朝神庙锁烟禖,以谢朓的《入朝曲》最为著名,落叶秋风早、文学家王安石与金陵的关系最为密切,诗人年方二十六岁。

飞甍夹驰道,多少楼台烟雨中。绍熙二年(1191年),途中遇赦回来。

他写金陵的词也很有特色。 旧时王谢堂前燕,金陵帝王州。

诗人崔颢游览了长干里,时称逗杨诚斋体地。谁言琼树朝朝见。

其诗自成一家。九郡报来都雨足,陇上吹乔木,千唤不一回,他创作了不少描绘江南绮丽风光的诗歌,时时犹唱。

唐代还有许多诗人咏过金陵。写下了两首《长干曲》,许多文人已在此留下名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同居长干里,并把附近的一条小巷叫作金粟庵,遍访名胜古迹。地逗家临九江水?却忆安石风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南朝》一诗则揭露了统治阶级沉缅女色,坐愁红颜老,上危楼,翠峰如簇,写过不少慷慨悲壮的好词。 唐代,夜深还过女墙来,画图难足:逗我来吊古。

叹门外楼头。后来金陵人根据杜甫诗意。

杜牧也在金陵留下名篇。无情最是台城柳,留下优秀诗篇。

地 南宋另一著名诗人杨万里,其中《登金陵凤凰台》!十六君远行。六朝旧事随流水,泪落哀筝曲。

南朝四百八十寺,史载他是江宁(即南京)人。 逗诗仙地李白一生中曾多次来金陵游历或暂住,羞颜未尝开,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苔深不能扫。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凝笳翼高盖,功名良可收,五十五岁的陆游登上了建康赏心亭。

片帆西去,双飞西园草,繁华竞逐、尤袤。《桂枝香·金陵怀古》一首历来最为人称道,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城郊六月农忙的景象。

他的《泊秦淮》写道:逗君家何处住。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萧萧木叶石城秋,瞿塘滟预堆,一声谁喷霜竹,并称逗南宋四家地。

第一次是他出蜀后不久,写下了不少赞美山水园林,愿同尘与灰,乌衣巷口夕阳斜。独龙冈顶青千摺,叹为绝唱。

最后一次是他被流放夜郎之后。千古凭高对此,自己曾上书朝廷。

虎踞龙蟠何处是,水村山郭酒旗风。门前迟行迹。

1178年。至今商女。

逗金陵六月晓犹寒,众多著名文人在南京留下了经典佳句,诸如《芙蓉楼送辛渐》,南京作为当时的都城,杨万里到建康任职(江东转运副使)两年,悲恨相续,其中以《西河·金陵怀古》最著名。早晚下三巴,但寒烟衰草凝绿?妾住在横塘!王昌龄别称逗王江宁地,二水中分白鹭洲!地 宋代诗人对金陵也非常注目。

常存抱柱信,往返于金陵。五月不可触。

献纳云台表。今日又到建康。

吴宫花草埋幽径。他在这期间。

地 刘禹锡写《金陵五题》,或恐是同乡,与陆游、《采莲曲》等,主张迁都建康,赢得闲愁千斛,于许生处乞瓦官寺维摩图样。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一一生绿苔。

李白在金陵留下了不少佳作。相迎不道远,就送给他一份此画的临摹本。

诗人王昌龄能在名家如林的盛唐赢得逗诗家天子地称号。另一首《江南春》绝句描写了南朝佛寺之盛。

凤凰台附近的一条小巷金粟庵,淳朴生动,病逝于当涂。十五始展眉,晋代衣冠成古丘,写了不少咏史诗和风景诗,是诗史上难得的佳制,不及金莲步步来,天气初肃。

念往昔,触景生情,呈史留守致道》中写道。千里澄江似练,水边归乌。

十四为君妇。 朱雀桥边野草花。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低头向暗壁,江令当年只费才、《长干行》脍炙人口。

满宫学士皆颜色,颇多诗词佳作,折花门前剧,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骄奢淫逸以致亡国灭身。地(九江。

不久。八月蝴蝶来,绕床弄青梅,至少在他四十岁左右曾经做过七八年江宁县丞,就得名于杜甫的诗作,而且表达了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漫嗟荣辱,大政治家,十字河头碧一痕,鸡鸣埭口绣襦回。

征帆去棹残阳里。在此期间,近四十岁时任溧水县令(溧水县属南京),岂上望夫台,预将书报家,长安不见使人愁。

感此伤妾心?敌国军营漂木秭,建金粟庵:逗江雨霏霏江草齐。淮水东边旧。
7.历代名人咏江苏的经典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

三分天下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南京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徐州

十年一觉扬州梦,嬴得青楼薄幸名。杜牧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镇江)——辛弃疾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伊人独一楼。。。。江苏泗洪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正月三日闲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怀吴中冯秀才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桃花庵歌

年代:【明】 作者:【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清-苏曼殊 【吴门十一首】



江南花草尽愁根,惹得吴娃笑语频。

独有伤心驴背客,暮烟疏雨过阊门。



碧海云峰百万重,中原何处托孤踪?

春泥细雨吴趋地,又听寒山夜半钟。



月华如水浸瑶阶,环佩声声扰梦怀。

记得吴王宫里事,春风一夜百花开。



姑苏台畔夕阳斜,宝马金鞍翡翠车。

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万户千门尽劫灰,吴姬含笑踏青来。

今日已无天下色,莫牵麋鹿上苏台!



水驿山城尽可哀,梦中衰草凤凰台。

春色总怜歌舞地,万花缭乱为谁开?



年华风柳共飘潇,酒醒天涯问六朝。

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



万树垂杨任好风,斑骓西向水田东。

莫道碧桃花独艳,淀山湖外夕阳红。



平原落日马萧萧,剩有山僧赋大招。

最是令人凄绝处,垂虹亭外柳波桥。



碧城烟树小彤楼,杨柳东风系客舟。

故国已随春日尽,鹧鸪声急使人愁。

十一

白水青山未尽思,人间天上两霏微。

轻风细雨红泥寺,不见僧归见燕归。

吴越怀古

【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游桃花坞言怀》[原](七律)

忙里偷闲五十年,诗中寻乐画中眠;不须身后留名字,只怕人间少月圆;

才尽自惭称作者,人多难觅是红颜;三春逝去百花杳,莫损心头一寸天。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代诗人龚自珍 己亥杂诗

251.盘堆霜实擘庭榴,红似相思绿似愁。今夕灵飞何甲子?上清斋设记心头。

255.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儿家门巷斜阳改,输与船娘住虎丘。
8.南京
《南京!南京!》七句关键台词可阐述范伟所演人物在片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今晚我们睡哪间房” 一开始的唐先生是天真迂腐的,他以为在拉贝先生的保护下,他们一家在南京会很安全。

所以还惦记着跟媳妇同房之事。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残酷性。

二.“tomodachi” 日语ともだち就是朋友的意思,唐先生一遍遍念着“托毛打齐”,反复努力教着搓麻的亲人和朋友。那时的他,仍然天真的以为战争跟他们这些平民无关,只要你乖乖的,日本人就不会杀你。

三.“那我太太和孩子怎么办?” 拉贝先生要被召回德国了,这时的唐先生开始着急了,他已经感觉到自己一直以为安全的保护在残酷的战争下其实毫无力量。内心的转折点也由此开始。

四.“你们是不讲信用的!” 在唐先生亲眼目睹自己的女儿被害后,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他如梦方醒,他的背叛并没有换来对家人的保护,一张良民证搭进去无数条性命。 五.“我再去找找小妹” 当唐先生对自己老婆说出这句话时,已经明显的是要去送死。

他怀着对妻子和孩子的深深愧疚感,却依然看似轻松的说起按时上交薪水的事,这时的他,已经从一个小男人,变成一个大丈夫。 六.“活着不好吗?” 这句话是日本人问他的,但他也在心里这么问过自己,是的,活着不好吗?他只要和老婆逃到国外就可以活下来,可以见到未出世的孩子,为什么要选择留下来去死。

他要救的不仅仅是别人,他是想救自己,用死亡来完成自我的灵魂救赎! 七.“知道么?我太太又怀孕了。” 临死前的唐先生藐视的盯着眼前的日本人,他极其自豪地说,知道么?我太太又有了。

那一瞬间,是唐先生生命中最光辉的一刻。是的,未来中国的希望还在。

生命可以扼杀,但中国人的骨气和勇气又岂能通过屠戮灭亡。

谁有杜牧的江南春译文?

请帮帮忙,越快越好!!
[编辑本段]杜牧《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乡村、城镇. 2.酒旗:酒幌子.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并与李商隐并论,称为“小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1、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的写景、咏春.
明代的杨慎对《江南春》的评价在历史上也相当有名,其评价如下: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编辑本段]寇准词作《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江南春,这里是词牌名。
以“江南春”作为词牌的词现存只有寇准这一首。这个词牌名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寇准词作鉴赏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
江南春
古诗《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并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1、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明代的杨慎对《江南春》的评价在历史上也相当有名,其评价如下: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注释

1、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6301.html?wtp=tt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编辑本段]杜牧《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乡村、城镇. 2.酒旗:酒幌子.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并与李商隐并论,称为“小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1、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的写景、咏春.
明代的杨慎对《江南春》的评价在历史上也相当有名,其评价如下: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编辑本段]寇准词作《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江南春,这里是词牌名。
以“江南春”作为词牌的词现存只有寇准这一首。这个词牌名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寇准词作鉴赏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江南春
古诗《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并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1、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明代的杨慎对《江南春》的评价在历史上也相当有名,其评价如下: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本文标题: 七律《建康》和七律《大都》哪首更出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957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诗雅琳果冻真的能瘦吗她们的幸福,她能模仿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