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出处是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5-13 03:00: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人生格言 点击: 103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英雄本色”典出明人方汝浩《禅真逸史》,“名士风流”典出《后汉书·方术传论》,后人常将两个...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出处是哪里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英雄本色”典出明人方汝浩《禅真逸史》,“名士风流”典出《后汉书·方术传论》,后人常将两个短语作为“姘语”使用,虽有不同变化,大意相同。成为如题联语,讹传成于明人洪应明《菜根潭》,其实无据。清人小说《红楼梦》《儿女英雄传》都有使用。

        联语基本明白如话,都是说真正的英雄,能在关键时刻保持本色,流露本色;真正的高雅,永远自然自信,超脱洒脱。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全文与翻译?

急用!

出自于《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大意】

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为清白;权谋术数,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为高明了。

5.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大意】

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6.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大意】

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7.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

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8.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大意】

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

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

9.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大意】

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10.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大意】

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不再继续奋斗。

11.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大意】

能够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沌白;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怠尽。

12.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长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恩。

【大意】

一个人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放得宽厚些,只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人对你有不平的牢骚;至于死后留给子孙与后人的恩泽,则要把眼光放得很远,才会使子孙万代永远怀念。

13.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大意】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扩展资料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明刻版来自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

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的藏本,据说当初刊载于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上海图书馆藏本为362条,中间数条有合并,结尾有数条新增)。本词条照片为清刻版,以光绪丁亥年扬州藏经院木刻本为主,参以二十三年佛学书局排印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菜根谭

  出自《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公元1368 1644年)洪应明晚年所写的一部语录体的说理劝世的作品,是一本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该书精彩论说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深刻道理。
  此句后来在《红楼梦》从湘云啖鹿肉的口中说出,更觉几分潇洒。

  赏析:
  所谓名士的本义,郑玄注《礼记》云:“名士,不士者。”但《礼记·月令》的本义是说:“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就是说,要在晚春时节去勉励诸侯,聘请名士来做官。并非是不要名士去做官。自古以来的所谓隐士,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隐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做官,隐是曲线讨官的手段而已。在古代,所谓的名士,是指那些其德行贞绝,道德通明,在野隐居一时没被发现或没被起用者。古有隐者如彭祖、老子、庄子、大舜。大舜被尧帝发现之后,被起用,接了尧的班,此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在晋代,有阮籍、嵇康之流,所谓竹林七贤,任凭你朝廷怎么请也不去做官的,但那是不得已而已,因为晋朝廷太黑暗且极不稳定。古代还也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说法,就是说真正的大隐,是在朝廷,可能做着一般官职,没被发现。但是,是金子即便埋在土中,也会发光的。在朝廷中的所谓大隐,最后都又实现了做大官的目标。所谓殊途同归是也。

  中国是个极讲仕途的国度,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官。不象西方那些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优秀人才都去挣钱办实业,或经商。所以,中国发展慢的原因就在这里。官场规则轭杀了生产力。本来明清时期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是封建官僚主义的强大,也许会发生工业革命的。这样看来,沈谦的文章,其偏面性是显而易见的。《辞海》中说:“名士,也泛指有名的人士。”杜甫有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云:“海内此亭古,历下名士多”。“名士,又特指以诗著称,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后汉书·方术传论》云:“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虽弛张趣舍,时有未纯,于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声价,非所能通物方,弘时务也。”第三种解释是,指刑名之士。《史记.律书》云:“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君约,赏罚必信。”《辞海》的解释可能更科学些。

  由此可见,是真名士自风流。那些以争权夺利为目的的所谓名士,还有那些沽名钓誉者,不能算名士,也并不风流。他们对民族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最后中饱私囊。在东汉,张俭之流,就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骂的那些“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执政”。如今那些跑官买官者,与张俭无异。而掌管乌纱帽的人如不警惕,重蹈东汉之覆辙,不是杞人忧天。辨别真假名士,是一个新课题。但是,往往在和平时代很难做到辨别得清楚,而在国家危难关头,却自显风流。所谓英雄诞于危难之中。这几年每当国家有难,如1998年的大洪水,去年的非典,今年的禽流感,都涌现出风流人物,钟南山、任长霞等英雄辈出,说明我们这个民族还是有希望的。

  我们不幸生活在一个面具的时代,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涂抹了厚厚的颜色,无论光鲜亮丽,还是混沌沉着;无论台上作戏,还是台下做人,无不变幻种种姿态,游戏粉墨之间,将灵魂隐蔽,将爱遮掩,让本来的面目无法看清。

  “安心”是中国佛教中一个无我的境界,那是人类涉过生死悲喜的大河之后,心灵获得的彻底安顿。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安心”的状态,进可普渡众生,退可独善其身,那等于立地成佛了!

  我希望一直坚持做自己,一个原色,本色的我。透明如水,如水一样柔软平易,如水一样顺其自然,神聚则汪洋恣意,形散则化雾成烟……

  无论人或物,皆以原色为本,以本论质,以质为珍!

【琅琊榜之豫津篇】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这篇在微博刚刚被豫津的扮演者郭晓然先生翻牌了!虽然只是给我评论了一个点赞的表情但是我好想哭啊啊啊啊 啊啊   !!!!!!

在我刚写完景睿篇发出来后,一个朋友问我接下来是不是要写豫津篇,我问她此话何解,她说:「因为这两人绝对焦不离孟啊!」

在《琅琊榜》的小辈当中,萧景睿和言豫津作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的,我就是想用这两个词)的挚友,友情甚笃。不管是在原著还是剧中,大部分时候都是一同出场,举止间默契十足,豫津抬个手,景睿就会把倒好的茶自然地放到他手上。景睿情绪低落,也是豫津第一个察觉。这两个排在琅琊公子榜前十的世家贵公子,一个心实宽厚,一个爽直洒脱,再加上谢弼和穆小王爷,几个少年嬉笑打闹,给《琅琊榜》这样略显沉重的剧情里增添了不少亮色。那么豫津,绝对是当中非常治愈的一个重要元素。

如果说景睿这样奇特的身份在以往许多言情和武侠小说中会是人生赢家男主角,那么豫津这样的国舅府独子,往往就是作为主角的朋友或者情敌这样的配角了,而且人设一般也是个纨绔子弟。尤其刚开始看他像只花蝴蝶一样,逛个街都要调戏一下卖乐器的小姑娘;在郡主招婿的比武中原本五十八招就能制胜,偏要拖到六十五招,就是为了展示他那落英缤纷的身法;看到夏冬就一副怂怂的可怜样;为了在苏宅跟夏春争着找《广陵散》的曲谱,拽着景睿和穆小王爷到处翻;整天不是约这个世子打马球,就是跟纪王这个忘年交去妙音坊听曲;甚至还想带着飞流去螺市街逛青楼,让「飞流」变「风流」。

跟景睿对谁都温和谦让的好脾气比起来,豫津这个出生在七夕节的孩子率性洒脱,偶尔会闹点小脾气,知道景睿和谢弼喝照殿红没叫他,就瘪嘴说再也不理他们两个。被景睿调侃是野猫,也要反回一句:「就您萧大公子有气质,你是家猫行了吧?」还时不时卖个萌吃吃小醋,看到梅长苏送给景睿护心丹,就说梅长苏偏心,「你从来都没送过我,你明明最喜欢我的嘛,是吧?」就是见到太皇太后,别人都在规规矩矩行礼答话,就他自己狗腿地凑上前去说:「太奶奶,我前两天刚给您请过安的,我长得这么好看,您不记得我了?」

他知音知乐,幽默风雅,纪王和宫羽都认可他的音乐鉴赏能力。他就是去郊外赏花,也要说:「那我折一枝春色回来供苏兄赏玩。」

被霓凰郡主试身手,郡主夸了景睿,他也要争着问一句他有没有长进,还委屈地说:「霓凰姐姐,你下次不要一见到我们就试我们身手。这么多人看着,打不过你很丢人的。」

就是打马球时不慎打翻路过夜秦使臣的马车也毫不在乎地说:「打翻东西算什么,哪有我的新马球重要。」

原著中更让人忍俊不禁的,就是他亲上琅琊阁,花了一千两去问自己的未来媳妇儿是谁,对家里安排的对象不满意还威胁说要娶景睿。真是像一个有钱任性的公子哥儿所为。也难怪在童年时就因为多动话痨而被没有耐性的林殊绑在树上。

这样的开心果,每每出现,都会让人在紧张沉重的时刻暂时放松下来。春猎时豫津眼红梅长苏教导庭生规矩,说他偏心,梅长苏笑着说:「你还记不记得,第一次参加围猎的时候,是谁教的你规矩?」梅长苏在和蒙挚、霓凰郡主、静妃讲到旧事时总是悲痛忧伤,甚至有些避讳。唯有和豫津讲起,才有轻松的笑容。

上元之夜,他带着梅长苏和景睿一行人到螺市街,被景睿笑说他「恨不得天天都来一回。」他倒是满不在乎地回了一句:「怎么了,天天来也不丢人,这叫『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出自明朝洪应明晚年所写的一部语录体的说理劝世的作品《菜根谭》,通意为只有真正的大英雄在做事的时候流露出本色,只有真正的名士为人处事的时候流露出那种不常见的潇洒,那种不做作。简而言之就是真正的英雄名士不会拘泥常态,不会做作。此句后来在《红楼梦》中史湘云大啖鹿肉时说出,更觉几分潇洒。

而从言豫津的口中说出,初闻仿佛小儿自得,将自己比作「大英雄」、「真名士」。可纵观全剧,他完全没有抬高自己,他确实堪当潇洒脱俗的英雄名士。

比起景睿的实心眼和厚道,豫津多了一份机灵和知世故。这位诗酒风流的公子看上去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却总是能看到许多景睿看不到看不透的地方,只不过很多时候他没有点破。

面见太皇太后时,景睿已经先进门,走在最后的豫津却顺手悄悄给门口通报的小太监打赏了一包银子。看着是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却足以看出来他处事态度是要比景睿更为伶俐。

看到誉王给梅长苏送礼,景睿又是担忧又是焦急,只有豫津还能言笑晏晏:「这么早就有人送礼呀,这要是冬天就好了,下着大雪,二位殿下亲顾茅庐,那才应景呢。」还拉住了想要阻止的景睿:「关你什么事啊,谢弼才是宁国侯府的世子,让他应酬去。」

梅长苏处理完郡主险被越贵妃和太子谋害清白这么重大的事情,心有余悸,豫津扬着笑脸问梅长苏:「苏兄,事办完了吗?那现在就来看我打马球吧。」梅长苏也忍不住笑了:「你呀,真是我见过最心宽的人了。」

心宽不代表对所有事情都毫无察觉毫不关心,只是他相信梅长苏的能力,以及他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的不该过多干涉的,就不应添乱。

也是他,在景睿的话中敏锐地感觉到梅长苏其实并不是真的为誉王效力。

第一次让我对豫津开始刮目相看的,是景睿和他在河边的对话。景睿对梅长苏与以往不同的行径感到忧心忡忡。从来不正经的言公子,难得认真地说:「说句不好听的话,苏兄是个深不见底的人。虽然我们是世家贵公子,但是,我觉得在他眼里,我们还没有那个分量,能成为苏兄的朋友。」

景睿对此感到很不理解:「人与人之间相处,难道就只是冷冰冰地评测彼此的分量吗?」

豫津拍了拍他的肩:「人生苦短,应当及时行乐。」

景睿生为两姓之子,背负了两家的期望压力,天生有责任感,所以事事先为他人考虑,将他人置于自己之前,从来不让任何人失望。而豫津他不过表面纨绔,实际性情疏阔爽直,似是没有心机,但心底却是心明如镜的,只是他不在意。

也许此时在他的心里,梅长苏对于他来说,也还没有那么重的分量,只不过如同小时候景睿喜欢跟随那个不耐烦的林殊哥哥他也不得不跟着一样,因为景睿视梅长苏为知己,梅长苏又确实气度非凡,他也就多关注梅长苏几分罢了。说到底,他看重的只是景睿这个朋友而已,至于梅长苏所谋为何,的确是与他无关的,也就不必为此过于伤神,他只是担心景睿受到伤害。

看他如此嬉笑爱热闹,原本以为是一个从小被娇惯全无烦恼的人,直到谈及了言侯,才知道无忧无虑的外表下,掩住的是一颗孤单寂寞渴望关怀的心。

「我家包下了三座看台,可是只有我一个人,其他都空着。」「我爹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着求仙问道炼丹,要是没我这个儿子,我们家都改成道观了。」「我爹喜欢清修嘛,若不是家里宗祠需要照管,他一早搬到山里去住了。」「不像我们家,每次祭完祖、叩完头后,整个府里,就像只有我一个人似的。我爹一般就是回丹房去炼丹了。」

母亲早逝,没有兄弟姐妹,父亲汲汲于求仙问道,对这个儿子好像也不怎么上心。这么一个爱热闹的孩子,平日里该多寂寞啊。可能他的贪玩好动,除了自己要排遣孤单之外,也想多吸引一点父亲的注意力吧。言侯回府时他开心地跑进府里请安,言侯却说只是回来收拾东西一会要走,他虽然失落,但还是关心地说了一句:「爹,您求仙修道,怎么都好,只是,那丹砂实在是吃不得。」言侯转身离开,后叫了他一声,他又满怀期待地跑到言侯身边,言侯问他银子是否够用,明显见他失望的神情,却还是笑着点头,目送着言侯离开。

景睿生日宴那晚被谢玉的府兵和弓箭手围困在湖心小屋的时候,他还落寞地说:「今天闹成这样,幸好我爹不知道。不过就算他知道,也不会在意的吧。」

梅长苏和言侯深谈过后,告诉豫津除夕夜言侯会与他父子二人守岁,他立马笑颜逐开。到了除夕之夜祭完祖后,豫津仍是有些小心翼翼地问:「父亲,您是继续回房清修,还是去丹房看丹炉呢?」言侯说要与他一同守岁,看他欣喜不已的笑容,我突然觉得很为他心酸。

饶是他有再多玩伴再要好的朋友,每年的除夕之夜,就连形影不离的景睿也在家和两对父母还有兄弟姐妹一大家子热闹和睦地团圆,只有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空荡荡的国舅府中守岁。这二十多年来的除夕夜他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度过,是否艳羡天底下所有能享受天伦之乐的孩子,又是否于爆竹声声的夜里偷偷在被中流泪过。可是他从来都没有和任何人抱怨过,每天仍然满脸笑意地去见每一个人,看上去和每一个有父母关爱有手足陪伴的幸福的孩子一样。他不是全无烦恼,他只是会放松自己,很多事情,没有过多去纠结和在意而已。洒脱,是为了不让自己陷入困局。

除夕夜过后,他得知言侯多年的复仇筹谋和梅长苏的成功劝阻,前去苏宅拜谢。他一改往日的嬉笑,严肃正式地给梅长苏行了一个大礼。

「昨夜父亲与我一同守岁,他把什么都告诉我了。父亲这些年,虽一直忽视我,而我身为人子,不能体察他的苦楚,只怕也谈不上一个『孝』字。」

要知言侯的计划,是要弑君,抱着与梁帝玉石俱焚的决心。而豫津何其无辜,如若计划成行,那么言氏一族将遭到灭顶之灾,豫津的下场可想而知。在这点上,言侯是自私了。可豫津不仅完全没有怨恨不满,反而还体谅言侯的痛苦,认为自己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道。他不但没有因为得不到亲人的关爱而变得愤世嫉俗,没有成长为横行霸道的恶少,也没有怨恨自己的父亲忽略他,甚至连一丝负能量的影子都没有,反而聪颖通透、是非分明、善解人意。

「苏兄救我言氏一族,此恩此情,豫津定当谨记。」

「此话严重了,最近朝局多变,动荡得太过厉害。我只是不想再生枝节,另添变数罢了。」

「不管苏兄怎么说,我相信这里面,是有情义在的。说实话,家父直到现在也不后悔他所谋划的这个行动。但是他仍然感激你阻止了他,这话听起来矛盾,但是我想,苏兄你应该明白其中的意思。」

「是啊,人心往往就是这般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只有是非黑白,可以一分为二。」

「无论怎样,言府的平静算是保下来了。我只要谨记苏兄的恩情,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又于我何干呢?」

「豫津,你真是聪明透彻。」

「朝局难测,我们大家的命运又会如何,都难以预料,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

他知晓世故却不世故,心思细腻看事通透,做事却化繁为简,抓住主心。此时的他,已经把梅长苏也当成了真正的朋友,他理解梅长苏的苦心,所以不管梅长苏所做为何,恩情却是难忘。这世间风云变幻,祸福难测,唯独可以掌控住的,只有那一颗初心而已。这番话,岂止是聪明透彻。

梅长苏再次拜访言侯时,还未开口,豫津就明白他有要事相商:「今日无论先生与家父商量何事,家父会做怎样的决定,我想,他都有他的道理。」

梅长苏想让言侯相助靖王,言侯不问缘由,答应了,是因为他知道靖王的品性,明白此事的意义。而豫津也不问缘由,亦能明白言侯的心思。

「父亲,朝局如何孩儿并不明白,但孩儿毕竟是言氏家学出身,能分善恶,能辨是非,至于父亲为何答应苏先生,孩儿心里已明白。」

「今日我虽做了如此抉择,但日后成败尚不可知。若遇什么凶险之事,你我父子二人血脉相连,难免会连累到你。」

「父亲,既是血脉相连,又何必谈连累二字。父亲做任何的抉择,孩儿都会跟随,绝不后悔。」

言氏一族,出过三位太师,两位皇后,两位宰辅,言侯年轻时亦是慧心铁胆的名使。豫津虽然平日不涉朝局,只谈风月,但从他自小仰慕蔺相如这样的人物便可知言家家学已浸入骨髓。他的眼界和胸襟,非常人可比。

之后他假装马车损坏给夏秋指错方向,相救甄平;请纪王至登甲巷北支宫羽住处,发现夏冬转移卫峥;与言侯演戏骗夏江,躲起来避免被夏江抢马使得夏江跑下山损耗体力,无不体现出他的机灵聪颖。看着毫无心机的风流公子,实际上不过是大智若愚。

在对待朋友方面,夏冬作为他的师父,平日里看见他就喜欢欺负一下他,他对夏冬是又敬又怕,但是在景睿生日宴上他会担心夏冬被灌酒,想叫景睿和他一起替夏冬挡酒。看着都是平时景睿在照顾和相让豫津,帮他下井找翠玉珏、送他回家,他还开玩笑想抢梅长苏送给景睿的护心丹。但是在生日宴那晚揭开真相时,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看着谢玉和卓家夫妇,还是豫津一直关注着景睿,怕他承受不住,问他要不要服护心丹。宇文念想跟景睿说话,也是豫津坚定地抬手打断她的话,他知道景睿那时最需要的是安静,不能再给景睿增添烦扰。

景睿和宇文念要去南楚,他急匆匆地骑马赶来,生怕景睿一去不返。

「没错,我的确希望你还是以前的你。不过你既然做不到,那也没关系。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反正你一直在变,从以前胖嘟嘟的小矮子,变成现在又高又俊;从安安静静不爱说话,变成会跟着谢弼一起吐我的槽。我不介意你继续变下去,反正不管你怎么变,你还是我那个独一无二的朋友,咱们两人的交情是不会变的!所以你给我听着,不管你走到哪里,一定要记住我这个朋友,要是你敢忘,我可绝对饶不了你,听明白了吗?」(这段话出自原著,剧中较为简短,我更喜欢原著中的说法,更加有从小一起长大的熟悉感。)

他知道以前那种青春欢笑的时光已经回不去了,可景睿仍然是那个他独一无二也永远不会舍弃的朋友。

原著中谢弼护送状告庆国公的老夫妇进京,担心庆国公报复。豫津主动分担了这个责任:「你也不要为难,借几十个步兵,我言府的名头就够了,你不要多说话,反正我爹与庆国公一向不太要好,要得罪人我们一家得罪就可以啦,不值当再白搭上你们家。」如此有担当,原是之前小看了他。

谢弼独自前往黔州将谢玉骨骸带回,往日那么多名门公子来往,谢家落魄了,却只有豫津一人来相送。豫津知道谢弼从未独自行走江湖,细心地给他准备了碎银和地图。

「黔州路途遥遥,又是潮湿烟瘴之地,我还真替你担心呢。」

和景睿对待朋友地全心全意稍微不同,豫津对待朋友同样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但他不会过多地将期望寄予对方身上,对方是否以同样的心意回馈他,他也从来不在意,所以从来不觉得不甘。

他看起来为人轻狂,但在关键时刻,对于家人与朋友而言,却是可以依靠支撑的存在。

就像在猎宫前他第一次庄重地穿上铠甲,拔剑守在宫门。

「难道你让我跟一帮老头子待在里面啊。苏兄,替我照顾好我爹。」

关于爱情,景睿在原著中苦恋云飘蓼,而豫津对宫羽,从来没有过特别明确的表示。他就像一个欣赏她才情的知音,经常去给她捧场,真诚地赞美她,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轻轻伸出援手,不会让人感到负担和反感。

景睿生日那天他亲自去接宫羽,「这种护花的机会,实属难得,反正景睿和谢弼是抢不过我的。」连原本心事重重的宫羽也忍不住一笑。

揭开真相时宫羽嘲讽地大笑,也是他首先发现。之后混战中,他也在帮着宫羽。

春猎时誉王举兵造反,两方那么多人在打杀,也是他注意到宫羽有危险,奋力冲过去替她杀敌,一手挥剑,一手将她护在身后。

结束后小心地为她脱下铠甲,扶她去疗伤。

以豫津的细心,他应该不难察觉宫羽对梅长苏的感情,或者说也许至少察觉到宫羽另有意中人。可他既不过问,也没有刻意表露心迹。如他这般洒脱之人,可能也不曾纠结于宫羽对他是否有意,对于他来说,也许爱慕一个人,只要她能过得好,并且能做她的知音就足够了。此情无关风与月。

故事的最后,他与景睿一同前往募兵处报名,共赴沙场。

那些以争权夺利为目的的所谓名士,还有那些沽名钓誉者,不能算名士,也并不风流。真假名士往往在和平时代很难做到辨别得清楚,而在国家危难关头,却自显风流。所谓英雄诞于危难之中。

其实如果可以,我倒宁愿他能永远风花雪月、诗酒风流,可在那乱世中,又有哪个有担当的人能真正做到自顾自过得风雅无边呢?纪王那样诗酒风流的妙人,当年在赤焰案中偷偷给祁王妃施以援手诞下庭生,就连向来远离朝堂的琅琊阁少阁主蔺晨在最后也披甲上阵。没有谁能永远置身事外。

《琅琊榜》能有言豫津,实为大幸。也愿这世间的「言豫津们」能继续以原色为本,率性洒脱而活。

最后聊一下关于纪王说的「如果豫津是女孩儿当年会许配给谁」这个小谜题,我个人认为是夏江的儿子寒濯。有些人说景睿,有些人说是林殊,甚至有人猜是靖王。纪王说的是如果那个孩子还在的话应该和豫津差不多大,言侯也对夏江说过:「如果夏首尊的儿子仍在世,恐怕撒起娇来,也是这样吧。」而且夏江的妻子和言侯是旧友,所以我猜测应该是夏江的儿子。

关于演员:

看完《琅琊榜》之后,《他来了请闭眼》开播,郭晓然先生虽然只是在其中一个案件饰演了一个香港警察,但是和可爱的豫津气场完全不同。刚开始看《琅琊榜》我把豫津、飞流、穆小王爷和蒙大统领列为「琅琊榜四大萌物」,他演绎出的豫津的性格真是萌得不要不要的。关注他的微博后发现现实中也是个热爱生活、开朗乐观的人,非常感谢带来这么好的豫津,期待新作品。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都说是出自《菜根谭》,但我查遍了《菜根谭》都没找到这句话,究竟在《菜根谭》的什么地方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英雄本色出自明·方汝浩《禅真逸史》,名士风流出自《后汉书·方术传论》,后《菜根谭》作为姘语(类似对联)对应使用。 意思是只有真正的大英雄在做事的时候流露出本色,只有真正的名士为人处事的时候流露出那种不常见的潇洒,那种不做作。简而言之就是真正的英雄名士不会拘泥常态,不会做作,所以佛祖、耶稣等神灵以美色幻境历练我们大好男儿时候,自该当仁不让不作违心之举。
您好,如果一定要追溯这句名言到底出在哪个段落、段子或者章节的话,建议找到《禅真逸史》和《后汉书.方术传论》的电子版,然后用查找功能锁定目标,否则可以找到吐血了...
至于《菜根谭》一文中的这句话我实在是没有找到,刚才翻阅了图书馆的书籍,又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一无所获。
不过,总算出了点成果,这篇《劝世格言》的中间部分出现了类似的句子:
http://www.5zax.com/xs/qsgy.htm (要自己找一下:推荐浏览器中选择编辑——查找进行锁定)
本文标题: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出处是哪里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renshenggeyan/3084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用一句话评价史湘云有哪些有趣又经典的名人名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