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上百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何从浮山运到北京的

发布时间: 2023-05-05 19:00: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求关于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故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

重量上百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何从浮山运到北京的

求关于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故事

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1年国庆,在征集的200多幅设计方案中,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其他3个方案,建筑纪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石坯自青岛运来,碑芯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座四面嵌着8幅巨大的浮雕,内容分别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解密1

  建塔,建亭,还是建碑?

  前不久,记者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彦涵艺术研究展”上结识了我国著名画家、现年92岁高龄的彦涵老先生,他曾经创作了《当敌人搜山的时候》《不让敌人抢走粮食》《向封建堡垒进军》等著名作品。此次展览,彦涵先生将自己的10幅作品捐献给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采访中记者偶然得知,彦老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者之一。然而,低调的他在过去的50多年里却很少向人提及这件事。为了解更多情况,记者展开了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采访。

  来到北京,记者首先联系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研究》杂志副主编殷双喜。殷双喜编写了《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一书,可以说,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他颇有发言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象征,它该是什么样子呢?一座塔还是一座亭子?”殷双喜介绍说,当时的设计者梁思成认为,它应当“像一座中国到处都能找到的石头纪念碑”,这个建议最终被设计小组接受。
io
在党中央及北京市委领导下成立了以彭真同志为主任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根据政协第一次会议决议精神,组织了解放后第一次国内大型美术创作活动——人民英雄纪念碑十面浮雕创作。经过雕刻家、画家、史学家、建筑家及广大石刻艺人的共同努力,历经六年时间完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第一座纪念性的建筑工程。三十年后此项工程在全国第一次城市雕塑评奖活动中获得最佳作品奖。

1952年下半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部分教师、学生开始为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做准备工作。一方面从北京、曲阳等地请来了具有相当技术水平的石刻艺人,在美术学院为他们开办了学习班,提高艺术修养,并学习使用点线机及刻划写实性的石雕作品方法:一方面从各地调集人员,组织一些史学家、画家、雕刻家开始探讨、研究。根据政协通过的碑文内容,拟定十面浮雕的题材和内容。经过学习、访问、社会调查等一系列工作,初步提出了十几个主题设计方案,向各界领导及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在刘开渠等同志的具体领导下,经过反复研讨,重新调整了题材、构图,确定了正面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主题,由刘开渠先生主稿;西侧为“抗日游击战”,由张松鹤先生主稿;“八一南昌起义”由萧传玖先生主稿;背后“五卅运动”由王临乙先生主稿;“五四运动”由滑田友先生主稿;“武昌起义”由傅天仇先生主稿;东侧“金田起义”由王丙召先生主稿;“焚烧鸦片”由曾竹韶先生主稿。题材确定后即着手塑造1/4小稿工作,走访各界,搜集形象素材,同时开始对石料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了争取更多的创作时间,采取了先进行碑座施工,后安装石雕浮雕的方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将小稿送市委讨论并报中央批准,还将小稿陈列在北海公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1/2稿的塑造工作。并组织老专家们在国内各大石窟进行参观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资料,翻制大量实物。经过对古今中外许多浮雕进行的分析研究,确定了现今作品的风格,即浮雕人物比例适当,场面宏伟、生动、活泼,表现的内容深刻;与广场其它建筑不仅在色彩上,而且在比例上、体量上均比较协调,成为歌颂英雄、教育人民的很好的形象教材。

在当时的创作过程中,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几个需要统一的问题,即关于画面是否出现具体人物形象问题,是否出现反面人物问题,是否通过暴露敌人的残酷来歌颂英雄的问题,等等。经过上上下下交换意见,最后确立了不出现具体英雄人物,在有限的画面更多的概括表现人民英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形象,不去过多地暴露敌人残酷的一面。至于构图,当时不仅有可供参考的希腊巴底农式表现方式,也有中国礼佛图式的构图方法,更有在当时新出现的苏联大透视的“宣誓”的构图。经过研究讨论,确定了现在的构图方法,它不拘泥于平行构图,每幅构图从内容出发,尽量使其表现充分,注意互相呼应,保持了与建筑的和谐。

300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从青岛运到北京,为何只剩下60吨?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卖花声·怀古》

上个世纪,我们的国家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那就是外国入侵。想要守卫住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必须要有人愿意站出来,把这些入侵者全部打退。后来,我们成功了,我们战胜了那些侵略者,也成就了很多民族英雄,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些荣耀背后,是数不清的士兵浴血奋战。而我们的国家和百姓,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特意在北京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打磨之初,人民英雄纪念碑原是300吨,从青岛运到北京,为何只剩下60吨?其余的240吨呢?

纪念碑的材质是花岗岩,这是大家商议一致决定的,因为花岗岩足够坚硬,最耐风化,能够长久保存。而当时,只在青岛浮山上发现了最符合硬度的花岗岩。虽然花岗岩的硬度确实无可替代,但是给大家的加工带来了困难,到后来,大家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人民英雄纪念碑打磨好之后,运输又成了一个问题。

刚刚雕刻好的纪念碑重量高达300吨,而且这块巨大的石碑要从青岛运到北京去,不管是两地的距离还是石碑本身的重量都是巨大的挑战。于是,工人们决定对花岗岩继续进行打磨瘦身,经过两次打磨,花岗岩的重量从300吨减少到130吨。然而130吨的纪念碑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依靠当时青岛的运输能力,也无法轻易运走。从浮山到火车站大概是15公里的距离,工人们为了减少对花岗岩的伤害,给花岗岩做了不少的保护措施。不过,即便大家这么保护这块庞然大物,在这15公里,长达34天的运输过程中,花岗岩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儿磨损。

工人们好不容易将花岗岩运到火车站,却又被告知青岛火车站平板车最大的承重量也不过60吨,而这130吨的花岗岩足足超重了两倍多,完全不可能将就。无可奈何,这在当时只能向苏联求助。只不过,这次求助,苏联也没能彻底解决,原因是当时从苏联带过来的平板车最大载重量也只有90吨,这已经是当时最大的平板车,工人们只有用这个车来进行运送,工人抓紧时间将花岗岩第三次打磨到94吨。

然而,意外又发生了,花岗岩虽然被顺利地移到平板车上,但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货车司机一时紧张,车厢一下被甩很远。看到这种情况,工人们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停稳以后,他们立马下车检查花岗岩的状况。好在花岗岩平安无事,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花岗岩的坚硬程度。终于,像是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般,花岗岩到达了北京。通过匠人们夜以继日的雕刻、打磨,从青岛来的花岗岩焕然一新,隐隐散发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而最终,这块花岗岩也从300吨变成了现在的60吨。

有时候,我们忍不住会想,如果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真的是重达300吨,那又该是什么模样。只不过,按照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实现300吨重物的远距离转移,让人民英雄纪念碑瘦成这样,也是无奈之举。

不过,现在的祖国,与那个百废待兴的祖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单从运输事业上来讲,我国速度已经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我国高铁也成为了世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短短几十年,我国实现了梦想,成就了一个富强的国家,成就了每一个有着爱国情怀的华夏子民。

参考资料:《己亥岁》

是因为工作人员对石碑进行了打磨,还有运输路上的消耗。还有最后的雕刻环节,所以剩下了60吨。
这是因为平板车只能承受90吨,没办法只能减重。所以最后变得非常的轻。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石来自何处

非高手勿试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石来自青岛浮山

  共和国第一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共和国第一碑”建造工作开始启动。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该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经过反复采样分析、比对,因为浮山石最符合纪念碑石材要求,最后选定青岛浮山。

  亲历者说采石

  当年亲自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石的老人,现在仅剩下王文健老厂长。1953年3月,青岛石料厂接到正式开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石材的通知。一般的山石很容易长出石花,而浮山石料,因为耐酸碱极强,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将采石位置定在浮山大金顶。王文健说,虽然浮山石石质优秀,但当时的采石工艺却十分落后。采运工作从1953年4月11日动工,到10月16日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历时6个多月。据统计,从开始30多名骨干工匠“蚂蚁啃骨头”,到成功将石料运抵北京天安门广场,约有7千人投身到这项史无前例的工程中来。
  根据建筑设计,碑体石面长为14.4米,上宽2.48米,下宽2.72米,其厚度视结构与施工的需要决定(最后定为0.6米),考虑运输安全,故在开采原地的石坯需要厚达3米才行(即毛坯将重达320吨以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整体石块,工程难度相当大。经过多次试验,工人们攀到大金顶,选择了一大块平整岩体。根据所需尺寸,首先在岩石四周挖5米多深的槽,处理完外围部分,使碑石凸现出来后,在碑石的底部每间隔40厘米左右,用钢钎打上通孔,横贯底部,在横贯孔中间,凿楔子眼,然后,里面装上上宽下窄的楔子,几十人用大锤逐个加压,使石块涨裂,按预定剥离面分离。接着把大石料抬起架空,底下安上铁轨和道木,又在上、下坡挂上钢索和滑轮,使石料缓缓下滑至坡下平地,并进行第一次加工整形,使其减重至280吨。

  石材进京记

  从石材所在地浮山采石场到青岛火车站约15公里,为运输石料,当时原计划建一条临时重轨铁路,但时间、人力、物力均已不能满足要求。后来采纳鞍山老起重工张合符建议,采用古老的办法,用滚子及推土机一步步牵引滚移,有些小桥则垫下木垛填实(滚子是鞍钢支援的无缝钢管的初坯),这样,巨大的纪念碑毛坯从浮山采石厂下的王家麦岛开始,经过徐家麦岛、辛家庄、浮山所……在路经大麦岛拆掉了一间民房的墙角。如果不拆掉这处墙角,就无法通行。村民知道这块石料的意义,积极配合,据王家麦岛当时亲见运碑石材的村民讲,当时走了一天,才走了一公里,晚上就地歇脚,并有警卫人员值班,终于将280吨重的石料安全运抵火车站。
  为使石料安全抵京,铁道部门经多方考虑,最终采取最简单也最稳妥的方法,按90吨车皮超载10%预算,先将280吨大石料抬上90吨车皮,再将石料垫稳后,进行第二次加工到103吨,使石料略呈中间厚,两头薄。此时纪念碑长14.7米,宽2.9米,厚1米,中间厚1米,两端厚0.84米,然后将石料直运当时前门的西车站,再转运至广场工地。
  据资料显示,碑心石运往火车站,借用了鞍钢的起重技术并调用了鞍钢的工具。碑心石运往北京,东北电业管理局调用了90吨的平台,石景山钢铁厂帮助检修了两台起重吊杆,每台可以安全起重50吨、起高40米。整块百吨大石的吊装方法,一度成为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反复研究的项目之一。
  其后,又分两批完成138块58.6立方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花岗岩石料。王文健厂长说,据说纪念碑碑心石到达北京后,朱德曾亲自到现场察看。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5月1日举行揭幕仪式,同时,它也成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建筑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送给青岛石料厂14匹红布作为奖励。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石来自青岛浮山

人们是怎样运送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块巨石的?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是一块巨大的石料,开采下来时重达280吨。经过加工,碑身巨石全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这块巨石采自山东青岛市浮山,为了把它运下山,曾在巨石下面铺上枕木铁轨,并用6组大滑轮缓缓下放。1953年8月,这块巨大料石安全下山,并启运来京。

在大料石启运来京前夕,为了做好搬运巨石的工作,青岛市人民政府还专门组成大料搬运委员会,并由首都纪念碑修建委员会的工程师和应约协助工作的鞍钢技术工人进行指导。参加这次搬运工作的有修建纪念碑的工人、民兵负责保护。搬运途中,碑身巨石被安放在一个6吨重的铁排子上,下面另铺上垫木和滚木,并系上钢丝绳,用推土机在地面上拖着拉运,从而安全搬运到京。

本文标题: 重量上百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如何从浮山运到北京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68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商君书》在古代的影响力真的很大吗关于嘉靖即位的合法性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