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魏六镇起义以来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发布时间: 2023-11-15 07:59: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北魏六镇之乱北魏六镇之乱六镇,也称北镇,是北魏前期为了攻击和防御柔然政权,沿平城北由西向东依次设置的六个军事据点:沃野镇、怀朔镇...

自北魏六镇起义以来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北魏六镇之乱

北魏六镇之乱

六镇,也称北镇,是北魏前期为了攻击和防御柔然政权,沿平城北由西向东依次设置的六个军事据点: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北魏前期,柔然是其最主要敌人。

北魏将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六镇,每镇设置镇都大将,镇将由鲜卑贵族之中杰出的军事人才担任,而戍防的士卒多是拓跋联盟各部落的牧民和中原豪强地主的高门子弟。

随着北魏一统北方,柔然政权在北魏的打击下也日益衰落,对北魏已经无法造成致命威胁,六镇的军事政治地位开始变轻。

孝文帝改革后,实施了门阀化,六镇的统治者们无论立了多大的战功,总是被排斥在门阀以外,不能踏入北魏政府的高层政治舞台。六镇的鲜卑人还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鲜卑族语言、习俗,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最大阻碍。他们与洛阳方保持一种文化层面上的抗衡。

523年,塞北的柔然政权出现饥荒,柔然政权大汗阿那瓌率兵三十万南侵,在六镇进行了一场烧杀抢掠,将六镇人的家财粮食一掠而空。

北魏孝明帝年幼,年轻的胡太后听政当家,对六镇问题,只是简单地发放了一些赈恤粮款,赈恤粮款本就是杯水车薪。公元523年四月,怀荒镇军民强抢官府粮仓,并杀掉了怀荒镇镇将于景。怀荒镇的事情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公元524年四月,沃野镇辖区的高阙戍兵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带着手下的兄弟们起事,挥刀杀掉了戍主,宣布起义。六镇军民纷纷起义,破六韩拔陵改元“真元”,署官封爵,成为六镇义军的领军人物。

破六韩拔陵的义军占领了沃野镇,而别帅卫可孤领导的义军则占领了怀朔镇。北魏政府先后三度易帅,分别以淮王元彧、尚书令李崇、元渊为北征大都督,率军北进,镇压起义军,但与义军的交锋却一再失利。公元524年八月,六镇东西两部敕勒酋长皆归附于义军,义军完全控制了六镇地区。

北魏请柔然人当雇佣军,镇压六镇人民起义。六镇一直是柔然人眼中的障碍,公元525年四月,柔然大汗率军十万,入六镇,从武川西向沃野,配合元渊的魏军向六镇义军攻击。在两面夹击下,义军很快处于劣势,卫可孤战死。元渊又分化了西敕勒酋长,削弱义军势力。

八月,柔然军与魏军会合,在五原大败义军主力,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义军被迫降魏。六镇20万被俘兵民安置在河北三州之后,正逢河北遭遇水旱之灾,无处就食,出现逃亡现象,二十万六镇军民再度起义,关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义,但最终起义失败。

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北魏政权摇摇欲坠。边镇豪强集团利用当时的混乱局面,各自发展势力。肆州秀容(山西朔县北)的契胡酋长尔朱荣聚集了北镇豪强和流民,势力发展最快。

六镇起义爆发的原因,六镇起义有什么影响

六镇起义爆发的原因 六镇起义有什么影响

北魏六镇起义说的是北魏正光五年时北方六镇的戍卒向其他各族人民发起的起义。

北魏把首都迁到洛阳,六镇鲜卑族的贵族与将士待遇不如洛阳的鲜卑族人,然后发起反对汉族的大起义。北魏时期,孝明帝年间,官与官相护,民于民勾结,贵族奢靡成性,高官残暴不知收敛,赋税、徭役、兵役繁重,老百姓要么逃亡,要么依附豪强。

但长期守卫北方六镇的将士的待遇也被剥削的严重,引起将士不满,所以在正光四年的时候爆发了六镇起义,然后关陇与河北这些地方纷纷起义来响应他们,北魏朝的统治到了崩溃的边缘,边关的贵族趁机招兵买马。

北魏六镇,当时朝廷不在这里设州郡,设置镇来领导百姓,这里的人就叫做镇民,这里的镇民主要是鲜卑拓跋族的人,在当时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随着北魏的疆土慢慢的变大,然后朝廷就强行让汉族和其他族的首领、部落的酋长迁徙到边境。

自从文成帝继位以来,又经常发配囚犯守护边界,从这以后镇民的地位就越来越低。后来,孝文帝迁都洛,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向南方转移,北镇不再有那么重要的军事地位。

进入中原的贵族们又快速的被汉化、被封建化,但是北镇的镇民仍然保持着鲜卑族的风俗习惯,从此以后,镇民就被叫做了“府户 ”,他们开始属于军府,世世代代只能当兵,还不能迁移到其他地方。六镇鲜卑族的待遇严重不如洛阳的鲜卑族,最终发起了北魏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几十万饥肠辘辘的职业军人,以一腔愤怒染红长城内外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北魏六镇,自西向东分布在内蒙、河北一带。 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北;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在今内蒙古兴和县;怀荒镇,今河北省张北县北。 自公元523年开始的六镇起义,不仅终结了北魏拓跋家族的统治,而且直接引发了北朝的大分裂。 1.连锁反应的六镇起义:蔓延山西、河北和关中 公元523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 先是怀荒镇,镇将于景被杀,镇民举众造反。 再是沃野镇,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反、杀镇将,而后称王改元。 公元524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 三月,怀朔镇、武川镇,皆被破六韩拔陵攻破。 四月,高平镇,镇民赫连恩起义、推胡琛为高平王。 六月,秦州之地,薛珍杀刺史李彦,拥莫折大提为秦王。 八月,漠南之地,两部高车人,集体反叛。 公元525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六年。 三月,柔然十万骑兵,进入北魏,助平破六韩拔陵。 六月,北魏广阳王元渊所部,击败破六韩拔陵。 随后,起义镇民20余万人投降,被安置于冀、定、瀛河北三州。 八月,高车人杜洛周,聚集流民、举兵造反。 至此,六镇起义演变为河北民变。 杜洛周之后,还有鲜于修礼和葛荣起义,而且声势和规模更为浩大。 同时,关陇地区的起义军与北魏平叛大军,仍在连年鏖战。 公元529年9月,尔朱荣击破葛荣的河北余部,六镇起义才算结束。 2.六镇起义的原因:幂率风险才是真风险 所谓安全无小事、所谓一失万无,全是毫无实际意义的打官腔。 真正的风险,从不是什幺小事件,而是风险要素的乘积。 幂率风险才是真风险。 老百姓要造反,首先得有逼不得已的触因,而触因往往就是生存。 而六镇生存危机,恰恰就是这种幂率风险。 第一个是气候。 自公元499年到514年,史载北魏共发生水灾3次、旱灾12次。 而公元520年到524年,北魏北部连续爆发旱灾和雪灾。 第二个是战争。 公元523年,草原爆发天灾,为求生存,柔然骑兵大举入侵。 北魏名臣李崇,武力与恩服并用,解除了柔然入侵危机。 然而,李崇却没能解决六镇的生存危机。 第三个是国家重心。 北魏迁都,其意义是整个国家的重心南移,不再是凭六镇而御柔然,而是据洛阳而问江淮。 输入六镇的调度物资就会减少,聚焦六镇的朝堂关注就会降低。 第四个是朝 *** 败 北魏后期已经出现了整体性腐败。 而六镇镇将多以腐败官僚充之。 于景就是一个典型,原为高平镇镇将,因受贿被免,后通过权臣再任怀荒镇镇将。 所以,气候灾难,威胁生存;北伐柔然,影响生存;重心南移,削弱生存;镇将腐败,无望生存。 而这些风险要素,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一种乘数关系。 如:生存危机=气候✖️战争。 因为气候导致资源减少,为了生存就会引发战争,而战争消耗再次导致资源减少,所以生存危机就是这两个因素的乘数。 再如:统治危机=重心南移✖️朝 *** 败 因为重心南移,所以六镇精英和朝堂关注就会降低,朝 *** 败又把腐败官员赶至六镇,六镇不仅没有精英,反而污吏横行。 六镇生存危机,就是多个要素的乘积。 而且,任何一个风险要素都足以导致极端情况,如腐败的极端就是 *** ,战争的极端就是千里无鸡鸣。 3.另一个幂率风险:高度组织化的北魏六镇 正光以来,六镇以及长城一线,已经是一个高压火药桶。 只要一个火星就能引来一场大爆炸。 北魏北方防线 生存危机只是起义的必要条件,还不构成有之必然的充分因果。 但是,如果再加上「 ”有能力起义”这个条件,那么因果关系就会很充分。 为什么陈胜吴广能够首先发动秦末农民起义? 徭役和峻法引发了生存危机,但是,这还不够。 还得再加上被组织起来的900戍卒,这时候的陈胜才可以用行动问候一下「 ”王侯将行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可以,而北魏六镇就非常、十分以及特别的可以。 陈胜吴广 因为它们天然就是高度组织化的。 六镇本是军事管制的地方管理单位。 这样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战争动员,以抵御草原入侵。 而六镇镇民呢?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他们与花木兰的父亲都是一类人,统统都是职业军人。 有生存的危机,有起义的能力,同时六镇还有满腔的愤怒。 李崇平柔然入侵后,长史魏兰根对边地六镇做了一个历史对比分析: 建镇之初,「 ”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 北魏六镇的基础是中原士族和鲜卑贵族,而目的则是抵御柔然、拱卫平城,所以为人有荣光、做事有意义。 而迁都洛阳之后呢? 有司号为「 ”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而本来族类,各居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 柔然鲜再入侵、国家重心再又南移,于是六镇冷落。 更关键的还是汉化改革之后:六镇即便是镇将贵族也会被鄙之以不开化的北民。 而从平城迁至洛阳的其他宗室贵族,却「 ”各居荣显”。 这种对比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曾经是国之肺腑,如今却是国之鸡肋,往时荣光不再而来日显贵难求。 六镇起义,就真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生存、能力和愤怒,任何一个因素的极端发展都可以导致极端情况。 所以,这些风险因素也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呈长尾走向的幂率风险。 4.多米诺骨牌效应:长城一线布满了愤怒的军镇和思乱的部落 六镇起义的影响蔓延了河北、关中和山西地区整个长城一线。 这是一种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其原因就是:这些地区都是与六镇类似的高度组织化的系统单元。 他们全部具备起义和造反的能力。 关中地区,主要是羌人氐人部落;山西地区或是匈奴或是鲜卑;河北地区胡人杂居、军镇林立。 以部落形态存在的内迁胡人,他们的组织形态是生活、生产与军事合一的。 所以,要造反、要起义,只需领袖酋长的振臂一呼。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副图景: 从河北到山西,甚至再到关中的长城一线,北魏军镇和胡人部族,就是一块紧挨着一块的多米诺骨牌。 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初的一块倒下,就会引发整个系统的连锁反应,全部骨牌都会倒下。 但是,探究风险,不能追问最初的那块骨牌为什么倒下了,而是要追问为什么摆成成这样的结构。 因为,非但最初的那块骨牌倒下是如此;而是其中任何一块骨牌倒下,都是如此。 正光以来的北魏,朝堂有奸臣、郡县有腐官,当时的形势就是: 由是百姓困穷,人人思乱。 北魏军镇和胡人部落,或因为战争需要或因为生活方式,所以都是高度组织化的。 而再加上人人思乱的大背景,于是北地边镇就只能是这种多米诺骨牌的排列了。 所以,六镇起义,不会止步于六个军镇,而会蔓延整个北魏。 5.六镇起义到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如果局限于起义领袖这个群体,那只能说六镇起义失败了。 但是,如果放大视角,观察六镇起义后的北朝权力格局,我们就会发现六镇起义已经彻底击垮了北魏。 在柔然和北魏朝廷的合力镇压下,六镇起义被阶段性的扑灭。 但是,之后镇压河北和关中起义的则是山西军阀尔朱荣。 尔朱荣 尔朱荣,契胡族,算是广义匈奴的一个别种。 他不是北魏朝堂的人,而是山西秀荣川的军事世家。 而其依凭的力量也不是北魏的 *** 军,而是并州的胡人和归附的镇民。 所以,尔朱荣的力量就是一支「 ”六镇镇民”和「 ”胡人部落”的联合军团,只不过他们没有起义而已。 尔朱荣发动了河阴之变,几乎屠戮了整个鲜卑宗室和士族精英。 北魏朝堂两千多人全被消灭,到这个时候,北魏就剩下了一个名字。 尔朱荣之后,主导北魏以及北朝的,是高欢和宇文泰。 高欢,怀朔镇 *** ,据河北。 宇文泰,武川镇匈奴人,据关中。 这个权力布局里面,已经没有北魏朝廷的容身之地了。 高欢更为典型,他几乎收拢了全部六镇降民,组建了一支高家军。 可以说,两大军阀的力量来源,主要是胡人部落和军镇镇民。 而正宗的北魏朝廷和中央 *** 军呢? 投降的投降、叛乱的叛乱、逃跑的逃跑、被杀的被杀。 至此时,当真就没有北魏什么事了,也没有拓跋家族什么事了。 曾经有望统一天下的北魏帝国,只能凄惨收场、斜阳惨淡。 而且,还是那种恐怖的凄惨,拓跋鲜卑被抹去一切荣光,只剩白骨就着沙。 已经打破了胡虏无百年之运的拓跋家族,他们不止称雄百年,而且开启了二元帝国模式。 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失败了。 那么,败在了哪里?

本文标题: 自北魏六镇起义以来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41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为什么会有指纹清军来了后,明朝的东西厂去哪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