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夕和抗战时,边区政府知道大鹅在外蒙搞的下三滥的事吗

发布时间: 2023-11-12 10:01: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6

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1、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

抗战前夕和抗战时,边区政府知道大鹅在外蒙搞的下三滥的事吗

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

1、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难走。但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4、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我所携弹药用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我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5、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必须明白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明白!就是明白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应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我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应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我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张自忠(这个人超有名)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牺牲后追授为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59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15日,日军10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张自忠殉国时,年仅50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1991年,为纪念张自忠百年诞辰,湖北省在宜城市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2.28)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河南确山人,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杨靖宇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张自忠(这个人超有名)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牺牲后追授为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59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15日,日军10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张自忠殉国时,年仅50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1991年,为纪念张自忠百年诞辰,湖北省在宜城市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2.28)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河南确山人,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杨靖宇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张自忠(这个人超有名)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牺牲后追授为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59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15日,日军10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张自忠殉国时,年仅50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1991年,为纪念张自忠百年诞辰,湖北省在宜城市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2.28)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河南确山人,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杨靖宇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张自忠(这个人超有名)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牺牲后追授为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59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15日,日军10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张自忠殉国时,年仅50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1991年,为纪念张自忠百年诞辰,湖北省在宜城市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2.28)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河南确山人,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杨靖宇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王佐,袁文才
他们两个是出了名的,他们两个都是革命的主要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按“三三制”原则组成的边区政府,其成员包括什么?

成员包括: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抗战以来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争取和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战,首次在党内正式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

扩展资料:

“三三制”作为中国共产党自己约束自己的一项制度,需要中共身体力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当时,尽管中共在“三三制”政权选举中既无权干涉人民多选或少选共产党员,也不能通过法律形式去作硬性规定。

“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这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年7月,毛泽东在为纪念抗战3周年所发表的《团结到底》一文中,首次公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张。

毛泽东指出:“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三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三制政权

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分子。

三三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

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为防止地主豪绅钻进政治机关,规定基层政权的成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变通。这一制度对团结抗日、推动全国的民主化,反对蒋介石的一党专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

“三三制”的由来:

1940年初,延安县中区五乡在突击完成征粮工作中,为了达到改进和创新征粮工作的方式方法,乡政府提出用民选方式组织征粮委员会,每十二三户居民公选1名代表。

在全乡选出的由27名代表组成的征粮委员会中,共产党员只有9人,其余18人均系非党人士。这些非党人士中有富裕户和绅士。征粮委员会在延安县委、县政府和延安工作团的领导与帮助下,充分发扬民主,在群众中进行大量的宣传解释和动员工作,精确调查统计,积极组织粮食入仓。

全乡原定340石公粮的计划,不仅提前完成,而且超额了11石。全乡各界人民都认为这年公粮出得公平、出得愿意。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充分肯定了中区五乡征粮委员会的新鲜经验,并号召在边区各地推广运用。

毛泽东对这个经验很重视,批示指出:“共产党员只有与多数非党人士一道,真正实行民主的‘三三制’,才能使革命工作做好,也才能使党的生活活跃起来,如果由党员包办一切工作一定做不好,党员也会硬化不进步。”这是最早出现的“三三制”提法。

中共中央关于“三三制”的原则提出后,首先在边区的陇东、绥德两个分区和富县等新区试行。

1940年4月4日,边区政府在《关于新区行政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新区建立统一战线政权时,“各级参议会与政府委员,必须包括各阶级抗日党派与无党派之成分”,“无论任何一政党之党员所占议员或委员之总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按照“三三制”的原则,陇东、绥德分区和富县经过民主选举,分别建立了乡县两级的临时参议会和政府,许多有名望的绅士被选为参议员。

谢觉哉在《陕甘宁边区的选举与议会制度》一文中曾这样评价:“绥德、陇东等地实行‘三三制’因为最早,并且创造了有益的经验,所以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试验区。”

李鼎铭当时也不无感慨地说:辛亥革命至今29年,29年来号称民国,但回头想一想,人民获得了什么民主权利?今天边区政府真正给予人民以抗日的民主权利,使大家有了参政的机会。

1940年7月5日,毛泽东为纪念抗日战争三周年发表《团结到底》一文,进一步提出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张。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

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

12月25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论政策》的党内指示:关于政权组织。必须坚决地执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在政权机关中只占三分之一,吸引广大的非党人员参加政权。

1941年1月30日,边区中央局发出了给各级党委的指示:“边区详细地研究了延安各地征粮委员会组织,及根据绥德、陇东、富县各地参议会的经验,认为边区自乡村起可以彻底地实行‘三三制’”。

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五条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三三制”选举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法律依据。

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隆重召开。毛泽东在开幕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就是要团结全国一切抗日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和全国一切抗日的党派、阶级、民族合作,只要不是汉奸,都要联合一致,共同奋斗”。

他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毛泽东的讲话,成为这次参议会的工作方针。

大会正式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边区施政纲领的决议,并按“三三制”原则选举了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会委员和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等人选。林伯渠当选为边区政府主席,李鼎铭为边区政府副主席。

边区政府委员选举结果为:高自立、南汉宸、肖劲光、贺连城、刘景范、马明方、柳湜、霍子乐、那素滴勒盖(蒙古族)、毕光斗、肖筱梅、高步范、杨正甲、马生福(回族)、高崇珊、徐特立等16人。

由于在包括边区政府正、副主席在内的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占了7名,超过“三三制”的要求,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由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至此,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正式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三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三制”的由来

抗日战争时期,按“三三制”原则组成的边区政府,其成员包括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开明绅士和中等资产阶级的中间派。

三三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

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三三制”的由来:

1940年初,延安县中区五乡在突击完成征粮工作中,为了达到改进和创新征粮工作的方式方法,乡政府提出用民选方式组织征粮委员会,每十二三户居民公选1名代表。在全乡选出的由27名代表组成的征粮委员会中,共产党员只有9人,其余18人均系非党人士。

这些非党人士中有富裕户和绅士。征粮委员会在延安县委、县政府和延安工作团的领导与帮助下,充分发扬民主,在群众中进行大量的宣传解释和动员工作,精确调查统计,积极组织粮食入仓。全乡原定340石公粮的计划,不仅提前完成,而且超额了11石。

全乡各界人民都认为这年公粮出得公平、出得愿意。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充分肯定了中区五乡征粮委员会的新鲜经验,并号召在边区各地推广运用。

毛泽东对这个经验很重视,批示指出:“共产党员只有与多数非党人士一道,真正实行民主的‘三三制’,才能使革命工作做好,也才能使党的生活活跃起来,如果由党员包办一切工作一定做不好,党员也会硬化不进步。”

这是最早出现的“三三制”提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三制

实行“三三制”的边区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不但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将之付诸于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三三制”政权,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题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还要求:“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上作题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对“三三制”政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开明绅士和中等资产阶级的中间派

抗日战争期间,汕头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

汕头的天空

——抗日战争汕头空战见闻实录初稿

作者:丁丁哥 

按:本文根据我二舅谢泽镐的口述整理而写成,我二舅是广顺利钱庄家族的二少,生于1928年,从小就精灵好动,而且家里有条件读书,所以能够较多、较好的讲述当年的一些情况。

汕头市外马路转小公园路口转弯处的人行道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凹坑,时隔39年之后,我(谢泽镐,前广顺利钱庄二少)回汕头还专门走去看看,那是1937年日本人在汕头丢下的第一个飞机炸弹的弹坑。

1976年时,这个弹坑还在,近旁的墙壁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弹片小孔,不过,现在汕头市可能已经没人知道这一回事了。

当年这个炸弹丢下来,炸死了一个行人,这个人全身都被炸碎,肠肚飞到了近旁电线杆的顶上挂着,还好,等我知道了走过去看的时候,附近的存心善堂已经将死人收敛完了,只是还有很多血迹。

其实在日本正式入侵中国之前,由于汕头离台湾很近,以及日本在太平洋及临近海域的活动已经很频繁,日本军舰经常会开到汕头港里面,我们和一些同学到海边的石炮台游泳场游泳,经常看到日本军舰开进来停泊,如果晚上去游,他们有时会用探照灯照射我们。

在汕头的海里游泳很特别,汕头的海其实是一个港湾,在汕头海湾游泳必须看潮汐表行事,涨潮时是港外大海流进来的水,水是很干净的,但也不能太早去,因为一般泳场的沙滩都比较平缓,太早去水面离海岸太远不方便。

退潮时是港口深处的水往外流,汕头海湾是韩江、练江和榕江三条内陆河流的入海口,退潮时这些水都往外流,水体比较脏,所以一般在高潮前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下水最好,等开始转退潮时就快该上岸了。

潮水每天都是两涨两退,这是跟月亮的,平分起来,单次的涨潮或退潮约五个多小时,一天两涨、两退的总时间约23小时,所以每天潮水的涨退时间是不同的,只要到海里游泳就需要潮汐表,假如今天第一次潮峰是上午八点,那明天的第一次就在约七点左右。

潮汐表是一张用相片纸做的小卡片,跟现在信用卡的尺寸差不多,一般照相馆有做好的等人买,今天你想去游泳,但潮位是在晚上,那就只能晚上去游。

日本人的军舰不仅进出海港和在海港停泊,有时还会从船上吊放水上飞机到海里起飞,那时的水上飞机都是双翼机,呼噜呼噜的在海面上起飞,飞回来落在海里再用船上的吊车吊回船上,这些飞机除了执行任务之外,可能飞到汕头市区对面的风景区上空做飞行训练,我们去礐石风景区的时候,经常看到日本战机在空中逗留。

汕头城市不大,但在抗日战争之前很久就有飞机场,位置在一中和三中后面不远,那时我还很小,不记得最早的事情,听说汕头很早已经有飞往上海、香港和广州的邮政航班,而且好像还是固定的每周一班,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机型。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进展,汕头市有时还能看到日本其它战斗机的飞行,这些不是水上飞机,因为这些飞机是有三个轮子的,可能是从行驶在汕头港外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汕头港的港口外有妈屿岛阻隔,只能容三几千吨的船只进港,航母来的话也只能是在港外停留,一般人没法见到,这些飞机来的时候通常是三机编队,在汕头上空分散飞行一段时间再集合飞走。

这些飞机也是双翼的小飞机,因为汕头既没有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的攻击,也没有飞机迎战,所以他们飞来了都没有什么顾忌,通常飞得很低,市民都很怕这些战争机器,但除了听到防空警报时赶紧躲避之外,有钱人家最多也不过是在房顶上用竹子设制多层的防炸格栅。

旧时汕头市区的房子多数是三层左右的楼房,房子的最上一层一般都是是天台,天台的四周围是近一米高的栏杆,由于开始时日本的飞机很小,炸弹也很小,有钱人家就在天台上用毛竹扎成格栅,很多层的,小炸弹掉下来,要么被竹子形成的方格夹住,要么就是炸掉一些竹子,这样就保护了房子本身。

后来,这些飞机真的投下了炸弹,这就是前面所说的1937年第一次轰炸的故事。

开始在汕头天空飞行的日本飞机主要还是做侦察飞行,飞机的后座都带有摄影机,后座乘员不停的操作摄影机拍摄,飞机轰炸也很搞笑,炸弹看起来只有热水瓶那么大,大约四五磅吧,飞行员用手拿着炸弹往下投,当时的汕头不象主战线,这里没有日本人真正的敌手,放点小炸弹下来吓唬吓唬人就行了,并不需要真正的轰炸机轰炸。

这些飞机分散飞行执行完任务之后,吹军号集合,然后一起集合飞走。

我那时岁数小,胆子特别大,别人听到空袭警报往下跑,我听到警报却往楼顶跑,站在楼顶看飞机特别过瘾,所以知道的特别多。

从日本人的第一次轰炸开始,航空的话题就开始与市民息息相关了,后来汕头市政府还在红砖楼组织过航空展览,介绍飞机、介绍空战、介绍轰炸、介绍防空等等,我那时是最积极的参观者之一。

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加剧,我爷爷(谢宝峻,广顺利钱庄的创始人)决定全家随时到香港避难,那段时间我们迁到香港好几次,那时家里非常有钱,要走就整个大家庭一起走,一般都是坐英国的或者招商局的轮船走,这是些大约三千吨的客货轮,其中招商局有一条船叫海阳号。

每次去香港爷爷坐的都是头等舱,两个人的舱室,舱位比较靠近船头,我们坐靠后一点的三等舱,三等舱比较多人,不过全部都是家人,那时家里人口很多,占了好几个舱位。

三等舱都很不错,舱里中间是一个大桌子,船上供应很多食物,包括正餐和水果,随便吃,我们都特别高兴。

从汕头到香港都是第一天晚上开船,第二天早上就到了,第一次到香港时我特别兴奋,早上早早就起来了,站在甲板上等着轮船驶入香港。

第一次看到香港是什么印象?其实那时候香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那时我的心里想到的就是:哎呀,这里也有一个汕头!

因为香港也是在海边,而且也有很多房子,后来人们常说汕头是小香港,但其实在三十年代,汕头可能也并不比香港差多少。

到香港后,我们住在西洋菜街,那是一些连体别墅,房子很大,是爷爷早就叫人租好的,那时候广顺利在香港有很大的生意,在香港生活完全没问题。

西洋菜街对面是九龙的启德机场,这次在香港看飞机可看了个够,这里都是英国人的飞机,主要也是双翼的战斗机,每天不停的起落飞行,还有水上飞机也在飞,而且其它飞机有时也会飞来。

我每天都在看着飞机飞行,仔仔细细的看个不够,驾驶飞机在蓝天飞行成了我的梦想!

后来,到香港后,战争局势暂时还没恶化,过段时间全家又搬回汕头,汕头是广顺利钱庄的大本营,上海的钱庄、山东的商行、香港的工厂和钱庄、泰国的工厂和钱庄、还有抗战中期云南的钱庄中转站,都要靠汕头总部协调,结果,随着战争消息的变化,在那段时间里,全家在汕头和香港间搬迁了好几次。

不过,真正到日本人入侵汕头的时候,我们全家还是没有走成,最后只是到澄海外沙乡的乡下老家暂避了一段时间,日本人夺取汕头时好像没有发生较大的战斗。

日本人占领汕头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不过初期在航空方面却也没有太大新鲜的事情发生,这段时间我自己动手做了一架木头的模型飞机,大约有一尺来长,现在想起来这架飞机外形的主要特征还是象民航机,不过机身上下象轰炸机似的带有炮塔,机身下部带有弹仓,弹仓门可以打开,里面装上许多小炸弹,炸弹可以一颗一颗的投下来,这就是我的飞机!

到了44年、45年情况开始非常不同了,因为那时候太平洋战争开始了,汕头由原来远离内陆主战线战区变成了非常靠近太平洋战区,最壮观的航空战事开始了!

第一次盟军对汕头轰炸的飞机是从汕头北部的桑浦山飞过来,那是一些B17,从建瓯机场起飞的,晚上飞到汕头轰炸港口。

还有一次,一架B24飞到汕头轰炸,我看见日本人起飞了四、五架零式战斗机迎战,零式战斗机轮番的从B24的尾后企图咬尾攻击,而B24则用全部炮塔的火力拼命自卫,B24是双垂尾飞机,机身上下和尾部都有旋转炮塔,它的炮声响极了,只见一会功夫就有三架零式被击中坠落,最后剩下的零式飞机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最精彩的是一次P51对零式的空中大战,P51飞来袭击汕头机场,可能是从航母上起飞的,大概十几架,日本人的零式赶紧起飞,也是十几架,天空上总共有三十来架飞机,全部在汕头市区上空进行特技格斗,上升、下降、急转、筋斗……,双方都竭尽全力的缠斗,无比精彩,无比壮观,双方都有飞机被击中而猛烈爆炸,拖着长长的火舌坠地,真是美丽的屠杀。

日本人早期的飞机和后来的零式都是涂着红色机头,还有那个膏药徽,我躲在阳台看着这场大空战,我隔壁楼顶也有一个人躲着看空战,这是日本三菱公司驻汕头机构的头头,他不是一般的看,当有飞机俯冲下来很近的时候,他就向飞机开枪,当飞机飞过之后他看清楚打错时,就大叫“八噶、八噶”,他总是分不清那些飞机,真是好笑。

战争后期,有一次我们在石炮台游泳,正游泳时,从汕头港深处飞出来两架B25,B25比B24小一些,他们要轰炸石炮台附近停着的一艘日本三斗式双桅货轮,三斗式既是有船头驾驶仓、中部货仓及后部尾仓的那种船,大家非常害怕,一边看着一边赶紧跑,第一架B25先行俯冲攻击,结果一次攻击炸弹就命中目标,第二架B25紧随着继续做俯冲攻击,结果因为跟随太紧非常不幸,一下就被第一次攻击猛烈的冲击波掀了上去,然后歪歪斜斜的一头扎到海里了。

三斗式货轮上装的可能是钞票,听说都是些假美钞,是日本人搞出来扰乱东南亚美元市场用的,可能盟军有这个情报,一下就把船炸沉了,钞票满天满海的飘着。

汕头的天空
——抗日战争汕头空战见闻实录初稿
作者:丁丁哥

按:本文根据我二舅谢泽镐的口述整理而写成,我二舅是广顺利钱庄家族的二少,生于1928年,从小就精灵好动,而且家里有条件读书,所以能够较多、较好的讲述当年的一些情况。
汕头市外马路转小公园路口转弯处的人行道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凹坑,时隔39年之后,我(谢泽镐,前广顺利钱庄二少)回汕头还专门走去看看,那是1937年日本人在汕头丢下的第一个飞机炸弹的弹坑。
1976年时,这个弹坑还在,近旁的墙壁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弹片小孔,不过,现在汕头市可能已经没人知道这一回事了。
当年这个炸弹丢下来,炸死了一个行人,这个人全身都被炸碎,肠肚飞到了近旁电线杆的顶上挂着,还好,等我知道了走过去看的时候,附近的存心善堂已经将死人收敛完了,只是还有很多血迹。
其实在日本正式入侵中国之前,由于汕头离台湾很近,以及日本在太平洋及临近海域的活动已经很频繁,日本军舰经常会开到汕头港里面,我们和一些同学到海边的石炮台游泳场游泳,经常看到日本军舰开进来停泊,如果晚上去游,他们有时会用探照灯照射我们。
在汕头的海里游泳很特别,汕头的海其实是一个港湾,在汕头海湾游泳必须看潮汐表行事,涨潮时是港外大海流进来的水,水是很干净的,但也不能太早去,因为一般泳场的沙滩都比较平缓,太早去水面离海岸太远不方便。
退潮时是港口深处的水往外流,汕头海湾是韩江、练江和榕江三条内陆河流的入海口,退潮时这些水都往外流,水体比较脏,所以一般在高潮前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下水最好,等开始转退潮时就快该上岸了。
潮水每天都是两涨两退,这是跟月亮的,平分起来,单次的涨潮或退潮约五个多小时,一天两涨、两退的总时间约23小时,所以每天潮水的涨退时间是不同的,只要到海里游泳就需要潮汐表,假如今天第一次潮峰是上午八点,那明天的第一次就在约七点左右。
潮汐表是一张用相片纸做的小卡片,跟现在信用卡的尺寸差不多,一般照相馆有做好的等人买,今天你想去游泳,但潮位是在晚上,那就只能晚上去游。
日本人的军舰不仅进出海港和在海港停泊,有时还会从船上吊放水上飞机到海里起飞,那时的水上飞机都是双翼机,呼噜呼噜的在海面上起飞,飞回来落在海里再用船上的吊车吊回船上,这些飞机除了执行任务之外,可能飞到汕头市区对面的风景区上空做飞行训练,我们去礐石风景区的时候,经常看到日本战机在空中逗留。
汕头城市不大,但在抗日战争之前很久就有飞机场,位置在一中和三中后面不远,那时我还很小,不记得最早的事情,听说汕头很早已经有飞往上海、香港和广州的邮政航班,而且好像还是固定的每周一班,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机型。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进展,汕头市有时还能看到日本其它战斗机的飞行,这些不是水上飞机,因为这些飞机是有三个轮子的,可能是从行驶在汕头港外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汕头港的港口外有妈屿岛阻隔,只能容三几千吨的船只进港,航母来的话也只能是在港外停留,一般人没法见到,这些飞机来的时候通常是三机编队,在汕头上空分散飞行一段时间再集合飞走。
这些飞机也是双翼的小飞机,因为汕头既没有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的攻击,也没有飞机迎战,所以他们飞来了都没有什么顾忌,通常飞得很低,市民都很怕这些战争机器,但除了听到防空警报时赶紧躲避之外,有钱人家最多也不过是在房顶上用竹子设制多层的防炸格栅。
旧时汕头市区的房子多数是三层左右的楼房,房子的最上一层一般都是是天台,天台的四周围是近一米高的栏杆,由于开始时日本的飞机很小,炸弹也很小,有钱人家就在天台上用毛竹扎成格栅,很多层的,小炸弹掉下来,要么被竹子形成的方格夹住,要么就是炸掉一些竹子,这样就保护了房子本身。
后来,这些飞机真的投下了炸弹,这就是前面所说的1937年第一次轰炸的故事。
开始在汕头天空飞行的日本飞机主要还是做侦察飞行,飞机的后座都带有摄影机,后座乘员不停的操作摄影机拍摄,飞机轰炸也很搞笑,炸弹看起来只有热水瓶那么大,大约四五磅吧,飞行员用手拿着炸弹往下投,当时的汕头不象主战线,这里没有日本人真正的敌手,放点小炸弹下来吓唬吓唬人就行了,并不需要真正的轰炸机轰炸。
这些飞机分散飞行执行完任务之后,吹军号集合,然后一起集合飞走。
我那时岁数小,胆子特别大,别人听到空袭警报往下跑,我听到警报却往楼顶跑,站在楼顶看飞机特别过瘾,所以知道的特别多。
从日本人的第一次轰炸开始,航空的话题就开始与市民息息相关了,后来汕头市政府还在红砖楼组织过航空展览,介绍飞机、介绍空战、介绍轰炸、介绍防空等等,我那时是最积极的参观者之一。
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加剧,我爷爷(谢宝峻,广顺利钱庄的创始人)决定全家随时到香港避难,那段时间我们迁到香港好几次,那时家里非常有钱,要走就整个大家庭一起走,一般都是坐英国的或者招商局的轮船走,这是些大约三千吨的客货轮,其中招商局有一条船叫海阳号。
每次去香港爷爷坐的都是头等舱,两个人的舱室,舱位比较靠近船头,我们坐靠后一点的三等舱,三等舱比较多人,不过全部都是家人,那时家里人口很多,占了好几个舱位。
三等舱都很不错,舱里中间是一个大桌子,船上供应很多食物,包括正餐和水果,随便吃,我们都特别高兴。
从汕头到香港都是第一天晚上开船,第二天早上就到了,第一次到香港时我特别兴奋,早上早早就起来了,站在甲板上等着轮船驶入香港。
第一次看到香港是什么印象?其实那时候香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那时我的心里想到的就是:哎呀,这里也有一个汕头!
因为香港也是在海边,而且也有很多房子,后来人们常说汕头是小香港,但其实在三十年代,汕头可能也并不比香港差多少。
到香港后,我们住在西洋菜街,那是一些连体别墅,房子很大,是爷爷早就叫人租好的,那时候广顺利在香港有很大的生意,在香港生活完全没问题。
西洋菜街对面是九龙的启德机场,这次在香港看飞机可看了个够,这里都是英国人的飞机,主要也是双翼的战斗机,每天不停的起落飞行,还有水上飞机也在飞,而且其它飞机有时也会飞来。
我每天都在看着飞机飞行,仔仔细细的看个不够,驾驶飞机在蓝天飞行成了我的梦想!
后来,到香港后,战争局势暂时还没恶化,过段时间全家又搬回汕头,汕头是广顺利钱庄的大本营,上海的钱庄、山东的商行、香港的工厂和钱庄、泰国的工厂和钱庄、还有抗战中期云南的钱庄中转站,都要靠汕头总部协调,结果,随着战争消息的变化,在那段时间里,全家在汕头和香港间搬迁了好几次。
不过,真正到日本人入侵汕头的时候,我们全家还是没有走成,最后只是到澄海外沙乡的乡下老家暂避了一段时间,日本人夺取汕头时好像没有发生较大的战斗。
日本人占领汕头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不过初期在航空方面却也没有太大新鲜的事情发生,这段时间我自己动手做了一架木头的模型飞机,大约有一尺来长,现在想起来这架飞机外形的主要特征还是象民航机,不过机身上下象轰炸机似的带有炮塔,机身下部带有弹仓,弹仓门可以打开,里面装上许多小炸弹,炸弹可以一颗一颗的投下来,这就是我的飞机!
到了44年、45年情况开始非常不同了,因为那时候太平洋战争开始了,汕头由原来远离内陆主战线战区变成了非常靠近太平洋战区,最壮观的航空战事开始了!
第一次盟军对汕头轰炸的飞机是从汕头北部的桑浦山飞过来,那是一些B17,从建瓯机场起飞的,晚上飞到汕头轰炸港口。
还有一次,一架B24飞到汕头轰炸,我看见日本人起飞了四、五架零式战斗机迎战,零式战斗机轮番的从B24的尾后企图咬尾攻击,而B24则用全部炮塔的火力拼命自卫,B24是双垂尾飞机,机身上下和尾部都有旋转炮塔,它的炮声响极了,只见一会功夫就有三架零式被击中坠落,最后剩下的零式飞机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最精彩的是一次P51对零式的空中大战,P51飞来袭击汕头机场,可能是从航母上起飞的,大概十几架,日本人的零式赶紧起飞,也是十几架,天空上总共有三十来架飞机,全部在汕头市区上空进行特技格斗,上升、下降、急转、筋斗……,双方都竭尽全力的缠斗,无比精彩,无比壮观,双方都有飞机被击中而猛烈爆炸,拖着长长的火舌坠地,真是美丽的屠杀。
日本人早期的飞机和后来的零式都是涂着红色机头,还有那个膏药徽,我躲在阳台看着这场大空战,我隔壁楼顶也有一个人躲着看空战,这是日本三菱公司驻汕头机构的头头,他不是一般的看,当有飞机俯冲下来很近的时候,他就向飞机开枪,当飞机飞过之后他看清楚打错时,就大叫“八噶、八噶”,他总是分不清那些飞机,真是好笑。
战争后期,有一次我们在石炮台游泳,正游泳时,从汕头港深处飞出来两架B25,B25比B24小一些,他们要轰炸石炮台附近停着的一艘日本三斗式双桅货轮,三斗式既是有船头驾驶仓、中部货仓及后部尾仓的那种船,大家非常害怕,一边看着一边赶紧跑,第一架B25先行俯冲攻击,结果一次攻击炸弹就命中目标,第二架B25紧随着继续做俯冲攻击,结果因为跟随太紧非常不幸,一下就被第一次攻击猛烈的冲击波掀了上去,然后歪歪斜斜的一头扎到海里了。
三斗式货轮上装的可能是钞票,听说都是些假美钞,是日本人搞出来扰乱东南亚美元市场用的,可能盟军有这个情报,一下就把船炸沉了,钞票满天满海的飘着。
不过美军失事飞机的飞行员就惨了,飞机掉海里了,人却没法跑掉,他们有两个人给日本人抓了个正着,抓了以后第二天就弄到大街上游街,折磨得血糊连连的,游街之后又公开将两人都给杀了,很多大胆的人都去看了,我没敢去看,飞机残骸也被拖到小公园公示,B25有些部件是木质的,飞机外表面的蒙皮是布质的。
美国人经常来轰炸日本人,有一次是秋晴的夜晚来的,轰炸机群飞临汕头的夜空时清楚极了,三架一组,三架一组,这些飞机飞到远处轰炸日本人海边的基地,大约是在后来汕头市侨中的位置,炸弹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非常非常壮观。
我一个同学的爸爸是伪政府官员,他们家有很好的电子管收音机,而且可以公开收听任何一方的电台广播,他第二天早上就告诉我美军轰炸和轰炸目标的事,还有很多关于各种飞机的详细报道。
后来日本人在汕头设了神风敢死队的基地,神风敢死队的人很特别,一般日本军人级别越高,佩刀就越高级,而且越长,神风敢死队那些人的佩刀不仅很长,而且,刀鞘的吊带也很长,走路时任由刀鞘拖在地上,磕达磕达的乱响,这些人都住在汕头当时的中原酒店,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样子,大概没事时除了玩就是喝酒,神风敢死队正是美军轰炸的目标。
美军反复轰炸了中原酒店,不过效果一直不太好,倒是附近几条街道的住家大受影响,我们班的同学有两个就是那时被炸死的,一男一女,女的死后样子很惨,头部被一颗长钉扎着,双脚被严重扭曲,我们用基督教的仪式为他们送别,送别仪式上我们唱了《主啊,来掌我舵》,这是英国歌。
美军轰炸很厉害,以前永安公司附近有个卖牛肉丸的住在五层楼的底层,炸弹穿透五层楼将他们一家两口从房间里掀到马路上死掉,还看见过有两个人在楼顶睡觉,也被炸弹掀到马路上死掉,房子则被完全毁掉。
二战开始的时候,作战飞机还是速度很慢的双翼螺旋桨飞机,到战争快要结束时,美国最好的轰炸机已经是高空高速高载弹量的B29,号称超级空中堡垒,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的就是这种飞机,还好B29没来轰炸过汕头,不过,在抗战胜利的那天,B29曾经大编队飞过汕头,三架一组,飞在很高很高的高空,银白色的机身,非常漂亮,象是在示威游行。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日本兵一下就没有了往日的威风,由于汕头是个港口城市,很多日本兵都来到这里等着坐船回国,他们没有事做,只能在街头逗留,那时中国人已经不用害怕他们了,抗战胜利大家都非常高兴,我们常常在操场打球,日本兵只有在边上看的份,曾经有一个年级很小的日本兵走到我们几个人近旁,他用中文在地上写着:你们好幸福!
这个日本兵其实是台湾人,小小年纪就要出来给日本人当兵打仗,而且还是打中国人,现在败落了,他当然非常感慨,他会中文,但不会说当地的话,所以他用写字的方式表达,因为汕头港离台湾近,很多在汕头等待撤离的日本兵都是台湾人,他们在汕头等着坐船回台湾。
日本人投降以后,在汕头旧机场还遗留了一些残烂飞机,甚至听说三中的操场上都停放有破飞机,一直到五十年代中期,在旧机场还能捡到一些小块的铝皮回来做东西,飞机铝皮上多有一些圆孔,适当设计增加一些圆孔和加装木柄之后,用来做烤鱿鱼的烤托挺好的。

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

1、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

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2、谢晋元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

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

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

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

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

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

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

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

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

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3、马本斋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

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在党组织帮忙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

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情绪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

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4、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

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

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

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5、八女投江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

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下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状况下,应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

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群众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琳琅故事会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1914年初,忧愤国事,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右翼兵团总司令。1940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军集中了10多万人的兵力,再度侵犯湖北襄樊,首当其冲的就是张自忠所指挥的右翼兵团,张自忠率部浴血奋战,日寇攻了五天五夜,未能越雷池半步,只得掉头鼠窜,张自忠亲率部队,尾追敌人,沿途斩杀无数,敌寇死伤达五六万人。同年5月7日,张自忠杀敌心切,率总部直属特务营和74师3个团共2000余人,从宜城窑湾东渡汉江,夜宿距宜城东北6公里的南营。8日拂晓,率部北进,清晨抵长山西麓南瓜店。于是,一场惊英豪泣鬼雄的战斗便在这个小山村一带拉开。在南瓜店,张自忠部队活捉一掉队日本兵,得知敌三昼夜不停息地向北窜犯。我部稍作休息,即冒雨出罐子口向北追,因道路泥泞难行,薄暮方赶到距南瓜店不远的襄阳境境内方家集。知敌刚从这里离开,现行军在方家集东贡几里外,张自忠遂令部队向敌人发起猛攻,我军一发发炮弹在敌阵地开花。直到敌人发现我兵力不多时,便掉过头来猖狂反扑。部队在方家集一带一连激战了两昼夜。当时,日军约万人,多于我军数倍,且敌人拥有飞机、坦克,而我军连日行军作战,无一日修整,加之远离后方,得不到补充,又拼杀了几日,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我军终因力量悬殊,于5月16日,部队被迫退回南瓜店,电台已被敌炮炸坏,与后方联络中断。凌晨,敌人集中兵力,从东南西三面向我南瓜店猛扑,12架敌机在空中盘旋,扫射轰炸,掩护步兵冲锋,我方浴血备战,多次击退敌人。到上午10时许,南瓜店到处是枪炮声,如同六月滚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尘土硝烟弥漫空际。太阳也变成了昏黄色的圆盘,整个阵地笼罩在铁和血的火海之中。张自忠将军始终站在一个小山包上,拿着望远镜一边观察敌阵,一边传令:对敌人要狠狠地打!子弹打完用刺刀拼,刺刀断了用拳头打,用牙咬!敌三面围攻,网开一面,企图把我军向北压迫至长山坪开阔地带围歼,三面火力集中到我军不到1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此时,我军已打退敌军5次进攻,伤亡惨重,险况频生。李致远参谋对张自忠说:“敌人三面包围我们,不如暂时转移,重振旗鼓,再与敌作战。”张自忠火了,大声说:“当兵的临阵退缩是要杀头,当总司令遇到危险可以逃跑吗?难道我们的命是命,前方战士的都是士坷垃?什么包围不包围,必要不必要,今天的事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一定要血战到底。”我军杀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但敌人凭借其兵力优势,一股刚退下来,另一股又蜂拥而上。我军在弹药殆尽之际,用刺刀和大刀冲杀。突然,飞来一颗子弹从张自忠左臂三角肌处穿过,鲜血立刻渗透了呢子制服,警卫人员不约而同地围在他身边做掩护。激战到下午两点,张自忠所带官兵仅剩20多人。敌人包围圈在缩小,情况万分危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张自忠激动地说:“这正是军人杀敌报国的好机会,我决不后退!”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的胸部左侧穿过,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眉目可见,敌我短兵相接,混战一起,展开了肉搏,张自忠自知伤重不救,大声对左右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人民、对长官问心无愧,大家要努力为国杀敌,勿忘我志!”刚说完,从东南又飞来几颗子弹,张自忠太阳穴和左眉梢上部各中一颗,倒地身亡。
  狼牙山五壮士:
  河北易县,山峦重叠,气势磅礴。两千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去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两千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更为光辉的诗篇。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马宝玉等五位战士,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但这时,战士们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以石块为武器,狠砸冲上来的敌人,作殊死的拼搏。最后,五位壮士面对步步近逼的敌人,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悬崖。
  希望能帮助到你ˆ_ˆ
1、张自忠 1891年出生,山东临清县人。
1911年入天津政法学堂,后转济南政法专门学校就读。1913年投笔从戎,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中将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李家钰 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中任第一战区第三十六集团军中将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郝梦龄 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县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校。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4、唐淮源 1882年出生,云南江川人。云南将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二战区第三军中将军长,1941年5月12日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5、陈安宝 1891年出生,浙江黄岩人,保定军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九战区第三十二集团军第二十九军中将军长,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6、王甲本 1901年出生,云南富源人,毕业于陆军大学军官班,抗人战争中时任第九战区第十九集团军第七十九军军长,1944年九月七日,在湖南东安山口铺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武士敏 1892年出生,河北怀安人,早年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学习,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二战区第十四集团军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1941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沁水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8、冯安邦 1894年出生,山东无木隶人,第四十二军军长,1938年十一月三日,在大别山战役中,转战襄阳被日机炸伤后牺牲,国民政府按上将阵亡抚恤。
9、佟麟阁 1891年出生,河北高阳人,1911年投笔从戎,曾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兼任抗日同盟第一军长,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0、吴克仁 1894年出生,吉林吉安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任第六十七军中将军长,1937年十一月九日,在上海会战中牺牲。
11、赵登禹 1898年出生,山东菏泽人,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二十九军第一三三师中将师长,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2、黄梅兴 1904年出生,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二六四少将旅长,1937年八月十三日在上海会战中开始的头一天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3、蔡炳兴 安徽合肥人,黄埔军校毕业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一一0旅少将旅长,1937年八月二十六日在上海罗店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
14、张本禹 1889年出生,安徽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十三军四师十二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八月十二日在北平南店口作战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5、梁鉴堂 1897年出生,河北蠢县人。1920年东渡日本学习,抗日战争中爆发时任第三十三军第六十九师二0三旅少将旅长,1937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作战牺牲。
16、姜玉贞 1893年出生,山东菏泽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三十四军第六十六师一九六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月十一日在山西原平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7、杨 杰 1896年出生,河北容城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一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月十一日晚在上海北岸与日本作战中牺牲。
18、刘家麒 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1937年十月一十六日在山西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9、郑廷珍 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独立第五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月十六日在山西南怀化东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0、庞汉桢 1901年出生,广西靖县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毕业,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七军一七-0师五一0旅少将旅长,1937年在上海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1、秦 霖 1900年出生,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七军一七一师五一一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月二十三日在上海战役做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空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2、官惠民 1906出生,广东曲江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九十师二七0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战役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3、刘眉生 1905年出生,贵州遵义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五一0团长,在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山西作战做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24、吴继光 1904年出生,安徽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陆军第五十八师一七四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上海战役中牺牲。
25、夏国璋 1896年出生,广西容县人,保定军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三战区二十一集团军第七军一七五师少将副师长,193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浙江吴兴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26、饶国华 1984年出生,四川资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1937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广德作战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
27、萧山令 1892年出生,湖南益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宪兵副司令兼任南京警备司令,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28、朱 赤 1900年出生,江西修水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他与全旅官兵在南京雨花台全部牺牲。
29、高致嵩 1898年出生,广西人,黄埔第三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少将旅长,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雨花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0、姚中英 1989年出生,广西平远人,抗日战争时任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少将参谋长,1937年在南京太平门牺牲。
31、李兰池 1899年出生,辽宁锦西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少将副师长,1937年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2、易安华 1900年出生,江西宜春人,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五军第八十七师五九旅少将旅长,1937年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3、司徒非 广东省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一六0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34、刘震东 1893年出生,山东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第二路游记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35、王铭章 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四十一军一二二中将师长,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腾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等联名赠挽联。
36、范廷兰 1903年出四纵队少将总队长,1938年三月八日在河南修武县牺牲。
37、杨 怀 1897年出生,四川人,抗日战争时任第十集团军第六0师一八0旅三五九团上校团长,1938年四月五在靠近安徽省的戴埠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38、刘桂五 1902年出生,曾任张学良骑兵第六师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因为捉蒋有功张晋升为少将,1938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内蒙古武川县牺牲,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9、陈钟书 1891年出生,云南安宁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少将旅长,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台儿庄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40、扈先梅 1895年出生,河南安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一0二师三0六旅少将旅长,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
41、周 元 1894年出生,广西明江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预备队第一七一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五月9日在徐州会战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烈士。
42、李必蕃 1892年出生,湖南嘉禾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第二十三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东菏泽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43、杨家骝 1904年出生,贵州荔波人,抗日战争时任第六十师一八0旅三六0团上校团长,1939年二月在江西麒麟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44、范筑先 1881年出生,山东馆陶人,抗日战争时任山东省第六区保安司令兼任第六区督察员,1938年十一月五日在山东聊城作战牺牲。
45、徐积璋 1906年出生,陕西襄汾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0五旅少将旅长,1938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山西温喜县牺牲。
46、李国良 189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抗日战争时任陆军军训部中将辎重兵监,1939年三月七日在重庆因为防空洞中弹塌陷牺牲。
47、张胥行 浙江杭州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参谋长,1939年在陕西西安因为防空洞中弹塌陷牺牲。
48、王禹九 1902年出生,浙江黄岩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七十九军少将参谋长,1939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江西高安牺牲,后追认革命烈士。
49、唐聚五 1898年出生,吉林双城人,抗日战争时任东北游击队少将总司令1939年五月十六日在河北平台山牺牲。
50、马玉仁 1875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抗日战争时任苏鲁战区 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年一月三日在江苏望乡台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51、钟 毅 1901年出生,广西人,抗日战争时任第十一集团军第八十四军第一七三师中将师长,1940年五月九日在河南巷台牺牲。
52、燕鼎九 1894年出生,河南新蔡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游击挺进军第二十二纵队副司令,1941年一月二十八日被俘,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53、张雅韵 四川成都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七十二军新编第十五师四十四 团团长1941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江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54、蒋志英 1902年出生,浙江人,黄埔军校潮洲分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浙江台州少将守备司令1941年四月十九日在浙江海门牺牲。
55、谢晋元 1905年出生,广西蕉岭人,黄埔第四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1941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海被汉奸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他重新修坟墓。
56、王 竣 1902年出生,陕西蒲城人,黄埔三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第八十军新编二十七师少将师长,1941年五月九日在山西台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57、梁希贤 1898年出生,陕西同官人,黄埔第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八十军新编二十七师少将副市长,1941年在山西作战投河自尽。
58、陈文杞 190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黄埔五期,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八十军新编二十七师少将参谋长,在1941年五月九日陕西台寨牺牲。
59、寸性奇 1895年出生云南腾冲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三军第十二师少将师长,1941年五月十三日在山西毛家湾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0、陈忠柱 1906年出生江苏建湖人,黄埔六期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鲁苏皖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1941年七月一日在江苏武家泽阵亡。
61、金崇印 1890年出生,河北通县人,时任第十七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七月十六日被俘后被杀害。
62、石作衡 1905年出生,山西浑源人,抗人战争时任第四十三军七十师少将师长,1941年在山西绛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63、赖传湘 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黄埔军校毕业,抗人战争时任第一九0师少将副师长,1940年九月二十四号在长沙第二次会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4、李翰卿 1895年出生,河南濮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五十试少将步兵指挥官,1941年九月二十七号在长沙第二次会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5、朱世勤 1904年出生,山东单县人,抗日战争时任暂编第三十师少将师长,1942年五月四日在山东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66、戴安澜 1904年出生,安徽无县人,黄埔一期毕业,1942年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二00师少将师长,194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缅甸北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举行国葬,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烈士。
67、王风山 1904年出生,山西五台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战区第四十三军暂编第四十五师少将师长,1942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山西万泉牺牲。
68、胡义宾 1907年出生,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毕业抗日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五军九十六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七月在缅甸牺牲。
69、周 复 1901年出生,江西临川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苏鲁战区中将政治部主任,1943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山东西南城顶山牺牲。
70、彭士量 1904年出生,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少将师长,1943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湖南石门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1、许国璋 18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十九集团军第四十四军一五0师少将师长,1943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常德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2、孙明瑾 1905年出生,江苏宿迁人,时任第九战区第十军预备第十师少将师长,1943年十二月一日在常德赵家桥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73、卢广伟 1903年出生,辽宁风城人抗日战争时任骑兵第八师少将副师长,1944年五月五日在安徽蒙城牺牲。
74、王剑岳 1906年出生,湖南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时任第五十七军第八师少将副师长,1944年六月十日在河南牺牲。
75、陈济恒 1893年出生,广西人,抗日战争时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十一月十日在桂林战役中以手枪自杀,壮烈殉国,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76、史蔚馥 1891年出生,江苏粟阳人,抗日战争时任广西少将高级参谋,1944年在广西被俘后慷慨就义。
77、齐学启 1903年出生,湖南宁乡人,192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于美国军校就读,抗日战争时任中国远征军第三十八师少将副师长,1942年四月二十三日在缅甸被俘,1945年被杀害。
78、高志航 1908年出生,辽宁通化人,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空军驱逐司令兼任第四大队队张,1937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周家口机场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空军少将。
79、张数桢 第七十哦师四一六团团长,193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河北牺牲,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80、尉迟凤岗 第十一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在保定牺牲。
81、雷 忠 国民革命军皖北军事联络委员兼任游击副总指挥1938年九十哦十八日在安徽牺牲。
82、吴国璋 第七十五师副师长,1937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浙江湖州牺牲。
83、庞泰峰 第二十二旅少将副旅长 ,1937年十月十二日在河北牺牲。
84、赵锡章 第二一五旅旅长,1938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晋西牺牲追认陆军中将。
85、方叔洪 第一一四师中将师长,1938年在山东冯家场牺牲。
86、萨师俊 中山舰长, 1938年十月二十四日在金口牺牲,追认海军上校。
87、毛岱钧 第九预备师三十五团团长,1938年九月二日在江西朱家山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88、胡文臣 第三十三师游击第三团团长,1938年冬在江苏宿迁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89、赵渭冰 陆军第一二三师参谋长,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东腾县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90、邹慕陶 一二师参谋长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东腾县牺牲。
91、黄启东,第二十三师少将参谋长,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东菏泽牺牲。
92、林英灿 一五二师少将副师长,1939年一月十三日在广东清远县牺牲。
93、郑做民 第二军中将副军长,1940年二月三日在广西昆仑关牺牲。
94、张 敬 第三十三集团军少将参谋,1940年五月十六认真湖北南瓜店牺牲。
95、刘世焱 暂编第八师团长,1941年九月在河南东流牺牲,追认陆军少将。
96、朱实夫 新编三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十一日十三日在甘肃牺牲。
97、吕旋蒙 三十一军少将参谋长,1944年十一月十三日在桂林牺牲。
98、胡厚基 一七0师副师长,1944年十一月在桂林牺牲。
99、陈绍堂 一0四师步兵指挥官,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岭牺牲。
100、周鼎铭 三十六集团军副官处长,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岭牺牲
101 刘胡兰
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0万人,伤亡失踪近3万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1984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抗战中的第一次胜利,此战对于鼓舞军民抗战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此战也让这个运河之滨的千年古城夷为平地,堪与苏联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波兰华沙并提的二战名城,成为中华扬威不屈之地,国民党战后曾许诺重建台儿庄古城,但是一直没有兑现,如今英勇的枣庄儿女正在筹集资金重建这座二战城市,全国最大的运河古城,水网密度最长的东方古水城。在台儿庄战役激烈进行的时候,日军凭借火炮优势,攻入台儿庄内。守卫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立即组织 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1]敢死队,准备夺回阵地。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队赏大洋30块。”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队趁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剩下11人活着回来······
一、战前态势   3月18日,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于20日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另一部福荣大佐的第63联队沿临赵(墩)铁路于18日攻占枣庄,20日攻占峄县城,矛头直指台儿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台儿庄战役的意图和部署是,以擅长固守的原西北军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运河一线,一方面防堵日军进窥徐州,一方面将骄狂冒进的矶谷师团吸引到峄县南部地区,而后以隐藏于峄县东北山区的汤恩伯第20军团拊敌侧背,加以聚歼。日军的作战意图是:“确保韩庄、台儿庄一线,并警备临城、峄县,同时用尽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方面突击,协助第5师团战斗。”   二、台儿庄外围战   为诱敌深入,3月23日,第31师刘兰斋连长率骑兵连从台儿庄出发,向峄县方向搜索前进,91旅旅长乜子彬率183团跟进,在峄县城南20里康庄与日军遭遇。台儿庄地区战斗正式打响,我军马队为诱敌深入边打边撤,3月24日,日军逼近台儿庄开始向台儿庄地区大举进攻。   日军在台儿庄北五里刘家湖村设有炮兵阵地,排列10门大炮,向台儿庄猛轰。91旅183团3营营长高鸿立率领士兵,每人一把大刀,8颗手榴弹,杀入敌人炮兵阵地,砍得敌人无法招架,弃炮而逃。当时台儿庄战场上流传着:“活张飞大闹刘家湖的佳话”。   三、北门争夺战   3月24日,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王震团长和姜常泰营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1营是新兵,入伍才半年,几乎全牺牲在台儿庄北门。王震团长也亲自架起机枪向城外日军扫射,当晚,日军200人突破小北门,躲进小北门附近的泰山庙,王震团长亲率将士围攻泰山庙之敌,终将其消灭。   四、惨烈的巷战   3月27日,得到增援后的日军对台儿庄城发动第3次攻击。日军炮轰台儿庄围墙,北城墙被炸塌,小北门亦被毁,守卫小北门的181团3营官兵牺牲殆尽,300多日军突入城内,惨烈的巷战开始   五、台儿庄反击战   4月6日,李宗仁赶到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部队进行全线反击,4月7日凌晨1时,我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   台儿庄战役,历经月余,我军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   辞赋家韩邦亭为纪念台儿庄大捷,创作了《台儿庄大捷赋》,全文如下:   噫吁嚱!何其壮哉!运河之北,齐鲁之南。津浦在望,陇海相连。扼守彭城之门户,堪作兵家之重藩。其地曰台儿庄。当夫日寇入侵,亡我之心正盛;龙裔慷慨,报国之士当前。集华夏之英雄,扫倭奴之气焰。于是卫我乡园,乃有一战。与子同仇,歼敌过万。 可恨扶桑之敌,东海之水引来,未洗其恶;南山之竹伐尽,莫状其愆。虏阵围城,亦畏中华之浩气;贼星照眼,未及日月之大观。李将军指麾,多怀奇策;孙仿鲁固守,稳若太山。挽银汉之仙浪,洗胡尘于云间。   至于外围一战,喜纵马蹄,骑兵诱敌以深入;休谓螳臂,宝刀胜炮而凯旋。当夫利弹摧骨,惊枪入面。赤血奔流,黄云黯淡。怀壮志而赴死,聚士卒以争先。城墙陷而北门毁,官兵殒而东风寒。尔其巷战之始,表丹心我当敌忾,挥白刃谁肯息肩?健儿做国殇,杀气冲乎疆场;人民御外侮,兵威动于昊天。于是全线反击,自多良将;征衣振土,誓斩楼兰。提锐旅以张双翼,举大旗而扫诸顽。敌师遂败绩,矶谷率残部以突围,盔丢甲弃;将军遣豪杰而荡寇,地覆天翻。辎重如丘,千秋之罪状已志;遗尸遍野,万里之游魂难安。   台儿庄破敌之功,刑天多猛志;李宗仁得意之作,青史映宏篇。灭日军之神话,争国际之奥援。剩穿墙之弹痕,千载当铭记;怜满目之焦土,万众迎凯旋。《书》云:“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想我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岂有不胜之理哉?且夫扶桑之兵,视我仍如清末之师,不亦谬乎?   烈烈征师,皆成历史;茫茫血雨,已化云烟。于今烽火之色无寻,和平之意正酣。远承千百年之丕业,自当求稳;新造亿万人之福祉,慎勿控弦。观盛世之神州,重兴百业;看和谐之世界,最需多元。社稷腾华,续精诚于炎黄之绩;人民颂美,载歌舞于尧舜之前。

抗战英雄故事作文 400字

少年抗日英雄有: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小侦察员
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的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了纪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学习和发扬王二小的革命精神,我给大家讲几个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生在苦难中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于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县上庄村,今河北省保定,他英勇牺牲是在1941年9月16日,牺牲时年仅13岁。
  1939年9月的一天,王二小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山上放牛,忽听远处传来枪炮声。他们看到一些逃难的老百姓,推着小车,背着包袱,搀扶着老人,有的妇女还抱着孩子,由北向南走进了上庄。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二小把牛托付给铁旦,和几个小伙伴跑进了村子。只听一个中年难民嚷道:“不好啦,日本鬼子从张家口往这边打来了,你们怎么还不跑啊?”
  王二小一听日本鬼子来了,便急急忙忙跑回家里。
  王二小的家是什么样呢?
  原来,他们家不是本村的人,穷只得住在庄北一个破奶奶庙里。奶奶菩萨早就拆掉了,屋里只有一个破土炕和一张破桌子,几口缸里有点儿杂粮。
  二小慌慌张张跑进破庙,一进屋就说:“爹,娘!日本鬼子打过来了,快跑吧!”
  二小爹有病,正躺在炕上呻吟着,娘说:“你爹病成这样,能往哪儿跑啊?”爹说:“还不快放牛去,丢了人家的牛,赔得起吗?”
  日本鬼子真的打到上庄来了。
  这天,天刚蒙蒙亮,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开到了上庄村北头,中队长桥本拿望远镜朝村里瞅了一会儿,就下令开枪开炮。村里一下子像开了锅,子弹、炮弹一起飞进了村。好多房屋被炸塌了,着起了火,哭声四起。
  二小爹正躺在炕上不住地呻吟,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和二小俩钻到了破桌子底下。一颗炮弹打来落到破庙的房顶上,掀掉了大半个屋顶。房梁坍了下来,正好砸在二小爹身上,二小娘也被埋在了土里。二小和哥哥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一看,爹已经断了气,赶紧把娘从乱士石里救了出来。
  二小爹被砸死了,全家人痛哭流涕。好心的邻居齐存礼听到王家的哭声跑了过来,也难过他说:“别哭了!小日本真狠,不让老百姓活了。”他知道二小家里穷,又说:“俺家老爷子有一口棺材,先给你爹用吧!”
  齐存礼和王石头把棺材抬了过来,在奶奶庙后面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把二小爹入殓,埋葬了。
  二小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又被抓去修炮楼。
  这天一大早,村长冯进财和日本鬼子中队长桥本在村子里抓劳工。村里的人都恨冯进财,不叫他村长,叫他塌鼻子。塌鼻子村长把桥本领到奶奶庙前。
  桥本拍了拍王石头的肩膀,说:“你的。。。身体。。。好好的。。。修炮楼去!”说着,两个日本鬼子就把王石头捆了去。
  塌鼻子村长让两个村丁把二小家的粮食又抢走了。还把二小家的一根木头也搬上了车。王石头被抓去修炮楼,每天背石头,运木料,修路,砌墙,没有吃的,累死累活地拼着命干。
  二小妈生着病,心里惦着石头:干那么重的活,不吃东西哪成啊!可是,家里没有粮食,只得熬了一罐稀粥,罐口上扣了一个粗碗,里面放了一点儿小葱和咸菜,让二小给哥哥送去。二小提着粥罐,来到修炮楼的工地。四面拉着铁丝网,20多个日本鬼子端着枪,手拿皮鞭。
  二小找了半天,才看见哥哥和八、九个青年农民,每人背着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低着头,弯着腰,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炮楼走去。他们汗流满面,汗水湿透了衣衫。日本鬼子发现谁走得慢,就上去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一个日本鬼子朝王石头肩上使劲抽了一鞭子。王石头一个趔趄没有站稳,石头掉在了地上。鬼子小队长又往石头身上狠抽了十几鞭子,还用脚踢他。王石头用力从地上爬起来,心中怒火燃烧。心想:你这个小日本这么狠,今天也让你看看中国人的厉害。说时迟,那时快,王石头突然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走到鬼子小队长身后,猛地朝他的头上砸去。鬼子小队长倒在地上见阎王去了。
  王石头此时像一头猛牛,大声喊道:“乡亲们!咱们不给鬼子干了,快跑啊!”
  王二小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看见哥哥朝对面山上跑去,日本兵开枪打死了好几个人。
  日本兵把好多民工又抓了回来,继续修炮楼,二小也被抓了去。日本鬼子对民工看管的更严了。
  这一天晚上收了工,二小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走到工地北头靠铁丝网的地方坐下来,把罐口上的粗碗拿下来,端起罐子喝玉米粥,就着小葱和咸菜。一天没吃东西了,很快粥喝得差不多了,二小发现罐底还有7个鸟蛋。这是妈妈专门给他拿来的,妈妈一个也没留。
  二小吃了一个鸟蛋,真香啊!他忽然想起,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妈妈什么也不吃,怎么行呢?想到这儿,二小下决心要逃回家去看看妈妈。
  二小一直没有睡,他在仔细观察着工地上的动静。一弯明月升到了半空,繁星满天。民工们劳累了一天,都东倒西歪地倚着石头睡着了。十几个日本鬼子和伪军背着枪,打着手电在工地上巡逻,一个鬼子还牵着一条狼狗。
  二小发现鬼子和伪军巡逻有一定的路线,从工地的一头到另一头来回走,走一趟至少有五、六分钟。这不是一个空挡吗?
  二小趁着鬼子和伪军走远了,用一根木棍把铁丝网撑开,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
  巡逻的鬼子发现有动静,立刻打开手电,军犬也奔了过来。敌人开枪了,军犬狂叫着。二小仗着路熟,钻过铁丝网,接连翻了几个跟斗,滚到了山坡下,抄小路跑回了奶奶庙。
  屋里漆黑,一点地动静也没有。二小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火柴,把小豆油灯点着 一看,他惊呆了。他看到娘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双眼紧闭着,用手一摸娘的头和手,冰凉冰凉,不由得痛哭起来。娘是活活饿死的啊!
  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日本鬼子逼得逃跑了,妈妈又被活活饿死了。二小的心里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他默默地想,这深化大恨一定要报
  奔向解放区
  王二小从敌人修炮楼的工地上跑出来以后,鬼子到处抓他。二小在上庄呆不下去了,怎么办?
  齐存礼叔叔说:“从咱们这儿往南一百多里地,是八路军的巩固区,你去找八路军吧!”二小想到他娘刚去世,为难地说:“俺娘。。。。”话没说完,齐存礼就说:“你娘的后事,俺帮你办。”
  齐叔叔的儿子铁旦把一小袋贴饼子放在二小的手上,说:“二小哥,这点儿干粮,你路上吃吧!路远,多小心。。。。。。”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王二小向娘磕了一个头,走出了家门。
  二小走在狼别沟里,天黑漆漆的,路上净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起风了,又下雨了。二小摔倒,又爬起来,他找来一根树枝拄着。走着走着,二小听到了狼的嚎叫声,两条恶狼紧紧地追着他。他想起爹的话,看见狼不能跑,你跑他就追,你蹲下来拿块石头,狼就不敢过来了。想到这儿,二小蹲下拾起两块石头扔向了狼,狼果然跑掉了。
  王二小在漆黑的山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忽然觉得肚子饿了。他掏出一个贴饼子,一边走一边吃着,肚子好受多了。这时候,日本鬼子的巡逻队过来了。5辆摩托车,“轰隆隆”的响声越来越大,车上还架着机枪,闪亮着车灯。二小赶紧躲到一个山洞里。
  山洞里冷飕飕的,还滴着水,二小想睡也没法睡,只好来回蹦达暖暖身子。天亮了,二小不敢在大路上走,等到天黑才继续赶路。秋雨又下了起来,秋风一阵阵刮着,二小顶风冒雨,咬着嘴唇向前走。他心里恨透了日本鬼子。
  走着走着,他远远看见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亮着灯光,前边有人家。他已经非常疲乏了,但是灯光又给了他希望。他奔着亮光,艰难地来到一座茅屋旁,轻轻地敲了几下门。没有动静,二小耐心地站在门外。过了一会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开了门,吃惊地说:“哎哟,孩子,你咋弄成这个样子?”
  二小难过地说:“爷爷,我是上庄人,爹娘都被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抓去修炮楼也不知跑哪儿去了,鬼子还要抓俺,俺没处。。。。。。”
  老人赶紧把二小拉进屋,说:“快脱了衣服洗一洗吧!”
  屋里收拾得挺干净,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还有兔皮、狼皮、狐皮。老人看样子是一位猎人。
  二小洗完澡,换上干衣服,挺舒服。这时候,天快亮了,老人端来了热粥、窝窝头。吃完了饭,老人问二小:“孩子,你叫啥名字?要上哪儿去啊?”
  二小说:“俺叫王二小。俺要去找八路军,为俺爹娘报仇!”
  老人说:“找八路军,还有一百多里地哪!先睡一觉,天黑再走!”
  王二小美美睡了一大觉,直到天黑。
  二小要上路了,老人拿出一些窝头、兔肉,让二小路上吃。二小心里感到暖融融的,说:“老爷爷,谢谢您了!”
  老人笑了笑,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儿子也是八路军。日后,你打鬼子立了功,俺老汉还要给你庆功呢!”
  二小背上包袱,在夜色中上路了。
  一路上刮着风,还下着雨,二小也看不清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浑身是泥,两腿无力.他感冒发烧了。一不小心踩着一块石块,摔倒在地上,再也没力气爬起来了。二小已经来到了狼牙口村的街上,都半夜了。
  狼牙口村的农会主任高林山开完会回家,发现街边躺着一个孩子,已经昏迷不醒了。他赶紧把孩子抱回家,让妻子去熬了一碗姜糖水。高林山给二小脱下湿衣服,替他洗了身子,换上干衣服。妻子端来了姜糖水,二小咕通通就喝了,瞪着眼睛问:“这是什么地方啊?”高林山告诉二小:“这里是二区南马庄乡狼牙口村。你淋雨晕倒在街上,俺把你抱回来,可醒过来了。孩子,你叫啥名儿,从哪儿来啊?”
  二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也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二小才说:“俺家在六区上庄。鬼子打死俺爹,饿死俺娘,抓走俺哥,又要抓俺。。。。。。”二小难过得说不下去了。
  高林山安慰二小说:“孩子,你别愁,这里是巩固区,俺们农会会照顾你。你在上庄干些啥营生啊?”
  二小回答说:“俺给地主放牛。”
  高林山说:“那好,俺家有牛,村里还有六、七户有牛,你就放牛吧。”
  从此,二小就为这六、七户人家放牛。轮流在各家吃饭睡觉。二小放牛挺认真,大家对他也挺好,还送他衣服、鞋袜。
  参加儿童团
  一晃,王二小在狼牙口村已经好几个月了,生活得很好。这里和上庄不一样,上庄是敌占区,这里是八路军的巩固区。特别是,这里不仅有八路军、民兵队,还有儿童团。
  这天,天快黑了。王二小放牛回村,看见村边大槐树下,儿童团长雷娃正在领着儿童团员练操。儿童团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戴着八路军军帽,有的用木棍或秫秸杆当枪,有的腰里还扎着一条;旧皮带。他们还高声唱着《儿童团团歌》:
  我们是儿童团员,
  我们为抗日站岗。
  手握着红楼枪呀,
  哪怕那个风雨狂。
  你要想过路么?
  请你拿出路条!
  二小听着听着,心里不觉有点地难受。人家儿童团员多神气呀,自己来了几个月了,就整天放牛。。。。。。
  回到高主任家里,二小还是闷闷不乐。高林山看二小这样,就问:“二小,有啥不高兴的事呀,嘴巴撅得比天高?”
  二小低着头不言语,过了一会儿,他对高主任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村里的娃娃们都参加了儿童团,就俺不是!”
  高林山一听笑了起来,说:“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这好办,你写一个加入儿童团的申请不就行了?可有一样,参加了儿童团可要积极的干!”
  二小在高主任的帮助下,很快写了一份参加儿童团的申请。
  二小真的成了一名儿童团员,甭提多高兴了。在儿童团里,二小比谁都干得积极。除了站岗查路条,二小做了不少事。
  骑兵连的战士接到命令到下壶关打鬼子去了。这一天,高林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脸愁云。二小见了,忙问:“大伯,你有啥心事啊?”
  高林山说:“部队走了两三天了,可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听不到枪炮声。他们带的干粮不多,你说急人不急人!”
  二小听了也说:“他们的马草也不多。”
  两个人都动起了脑子。二小灵机一动,说:“大伯,俺们现在就发动大伙准备口粮、军草,后半晌就给部队送去。我这就跟雷娃说一声儿,发动儿童团员上山去割马草。”
  高林山听了直点头,心想,这孩子还真有点子。
  全村人都忙着生火,烙贴饼子。20多个儿童团员都到村北的山上割马草去了。
  二小挥着镰刀,数他割得快。你看,他把小布衫也脱了,只剩下红肚兜,光着膀子,弯着腰,手快如飞。他还挺有心眼,准备了两把镰刀,磨得光光的换着使。二小割满了两筐青草,又帮着别的女孩子割,还不到晌午,儿童团员们就完成了任务。
  吃完晌午饭,民兵和儿童团员们就出发了。每个儿童团员都背着两筐草,天气又热起来,脸上直冒汗,可没有一个人喊累。
  在下壶关的山头上,骑兵连吴连长首先从望远镜里看到老乡们和儿童团的送粮送草队伍。他骑着战马飞快迎过来,拉着高林山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来得太好了!”他又转过身来对儿童团员们说:“你们立了一大功。咱们的军马没有草吃就不能打仗,你们的草送的真及时,谢谢你们了!”
  儿童团员听了吴连长的话都非常高兴,这草没白割,挨点儿累也值了。
  战斗很快打响了,骑兵连消灭了鬼子的一个中队,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日本鬼子不甘心在下壶关的失败。他们打听到我们的骑兵接受了新的任务,转移到别的地方作战去了,就由日本鬼子的中队长佐佐木带着一个小队日本鬼子和一排伪军来袭击狼牙口村。
  佐佐木一伙来到狼牙口村,却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圈里猪也没有,村子里静悄悄的。佐佐木发火了,问道:“八路的没有。。。。。。老百姓、牲口。。。。。。统统的哪里去了?”
  翻译官报告说:“老百姓都跑了,牲口、粮食全坚壁起来了。”
  佐佐木举起战刀,下令:“搜!给我搜!“
  日本鬼子到山沟里搜,也不见人影。过了一会儿,伪军排长来报告:“太君,烨树沟里发现了几十个老百姓!”
  佐佐木的小眼睛一转,大叫道:“把他们。。。。。。统统的。。。。。。包围起来!”
  群众被包围了起来,山头上架起了机枪。
  鬼子中队长佐佐木站在岩坡上开始训话了,叽里呱拉不知说的什么。翻译官说:“太君说了,你们不要怕,只要说出八路军在哪儿,粮食、弹药藏在哪儿,就没事儿。”
  没有一个人说话,山谷里静静的。佐佐木气得脸像猪肝,大声吼道:“快说!再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的。。。。。。。”
  半天,还是没人说话。佐佐木冲下岩石坡,抓住一个青年农民的衣襟,毗牙咧嘴地说:“你的快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那个青年农民“哇哇”地叫着,佐佐木使劲地打他、踢他,他叫得更凶,还是说不出话来。
  高林山对佐佐木说:“他是个哑巴,不会说话。”
  佐佐木一把抓住了高林山吼道:“他是哑巴。。。。。。你的会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高林山不慌不忙地说:“俺是个老百姓,俺不知道。”
  翻译官帮腔说:“快说吧!不然劈了你!”
  佐佐木气急了,举起军刀就要劈过去。
  就在这紧急的时刻,王二小挺身站了出来。他想,高大伯是农会主席,是他把自己抱回家里,是他们一家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他不能死啊!
  佐佐木收起了军刀,向二小问道:“你的小孩。。。。。。你的。。。。。。怎么知道。。。。。”
  二小沉着地说:“我天天在山上放牛,我怎么不知道!”
  佐佐木狡猾地说:“你的。。。。。。小孩。。。。。。不骗人。。。。。。”
  在鬼子威逼下,王二小只好走在前面带路。两个伪军在后面紧跟着他。
  王二小东走西转,把鬼子兵领进了深山沟。远远的看见前面有一个山洞,二小指着说:“太君!你看,就是那个洞!八路军的伤员、粮食就藏在那儿!”
  佐佐木逼着二小:“你先。。。。。。进山洞。。。。。。”
  二小急忙钻进了山洞。鬼子们慢吞吞地跟着。山洞里的路二小很熟,他像一只小兔子,连走带蹦,把鬼子落在后面。左拐右拐,二小来到一个叫猫儿洞的地方,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气得佐佐木直跳,骂道:“中国小孩。。。。。。狡猾。。。。。。”说着,掏出手枪朝洞里开了几枪。
  二小早就钻出洞,飞也似的跑到烨树沟,大声对高主任和乡亲们喊道:“赶紧钻到洞子里,鬼子要来了!”
  乡亲们安全转移,骑兵连把鬼子和伪军包围起来。
  乡亲们把二小围了起来,高林山抱起了二小,大家都夸二小机智勇敢。高主任说:“孩子,是你救了俺,救了乡亲们!”村妇救会曹主任也搂着二小说:“是你用调虎离山计救了乡亲们,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只想着大伙儿,就没想到自己的险。”
  王二小参加儿童团以后,经受了锻炼,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在迅速、茁壮地成长!
  血染南河滩
  九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
  有40多个鬼子来抢粮食和弹药,还要消灭八路军的伤员。他们来到南河滩上,大摇大摆,还边走边观景。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走着走着,一座山挡住了鬼子的去路。鬼子中队长高崎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前边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面前有3条路,走哪一条呢?
  中队长高崎急得直冒汗,把大个子军曹喊来命令说:“这里有3条路,你去看看定哪一条?”鬼子们停下来,有的去河边洗手、洗脸,有的去喝水。高崎发火了:“不准洗手洗脸,快归队。。。。。”
  大个子军曹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不要。。。。。。撒谎!”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七、八个鬼子应声倒地,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鬼子见左边有八路,又朝石岭子崖下躲避,右边香炉山上的八路军正好打个正着。鬼子兵成堆地倒下,鬼哭狼嚎地叫了起来。鬼子兵朝两边山上开枪,可是射程打不到,白费子弹,一个高个子鬼子兵朝崖上扔手榴弹,可是,手榴弹碰到崖边又呼拉拉掉了下来,在鬼子堆里爆炸了。
  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手枪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军曹也跑了过来,用刺刀猛刺二小的胸膛,又把二小用枪尖高高地挑起来,摔在大石头上。我们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
  1941年农历九月十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在南河滩,八路军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老乡。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知道了王二小的事迹也感动万分,他们立即进行创作,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写出了著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用叙事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充满无比崇敬与深
  切缅怀的真挚感情,不仅使人听了无比悲痛,而且激励斗志,催人向前。
  今天,我给大家讲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最后,我想把《歌唱二小放牛郎》唱一遍。我不会唱歌,用歌声来缅怀英雄,同时表达我们继承和学习英雄革命精神的决心。
  王二小带日军走进的西北沟
  这就是王二小带日军走进的山谷,当地叫做西北沟,两山一沟,十分险要。我们沿着清澈的溪水,顺着二小的足迹,向山谷深处走去。 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石湖旮瘩”
  在山谷的尽头,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转弯。转过弯,眼前是一个小盆地,叫做“石湖旮瘩”.两侧立崖高数十米,直上直下如同刀劈,“旮瘩”尽头亦为立壁,一道瀑布飞流而下,形成溪水流出。在军事上这里却是一个死地,只有进口,没有出口,二小放牛郎正是舍生忘死,把鬼子带到这个绝地。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自己写,真实些!
本文标题: 抗战前夕和抗战时,边区政府知道大鹅在外蒙搞的下三滥的事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36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代除了藩王及封王,还有什么人能被称为世子明明直布罗陀只是一小块,为什么一直给我的感觉是英国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