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嘉靖责任大还是崇祯责任大

发布时间: 2023-10-29 17:00: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9

为什么明朝的灭亡,崇祯皇帝是第一责任人?在很多人脑海里,崇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崇祯自己临终之前也说道,众大臣误我。而事实...

明亡,嘉靖责任大还是崇祯责任大

为什么明朝的灭亡,崇祯皇帝是第一责任人?

在很多人脑海里,崇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崇祯自己临终之前也说道,众大臣误我。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大明灭亡第一责任人是谁呢?

诚然,崇祯皇帝克勤克俭、爱明勤政、君王死社稷,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好皇帝。笔者对他也是满满的敬意,满满的同情。但是,克勤克俭未必代表会管理国家。管理一家公司尚且需要才能,何况一个国家。崇祯皇帝的先辈传下来的社稷,虽算不得锦绣河山,但也说得过去。天启年间,东北的后金有威胁,有可能入关嘛?天下各地有波动,有大规模起义嘛?朝廷财政不宽裕,能亡国吗?显然不可能。

明朝财政吃紧,所以崇祯精简编制,李自成失业,遂有农民起义。问题在于,天启年间,朝廷税收还过得去,魏忠贤打压士绅的同时,也在编织一张网,一张收东南巨富税收的网。到了崇祯,根本玩不转,上到朝廷大员下到地方富翁,绑成了利益共同体,崇祯皇帝收不上富人的税,只好拿穷人开刀了,东北要银子,西北要银子,剿李自成要银子,打张献忠要银子。百姓根本无力承担,故尔有官逼民反。

崇祯不会用人。且不说冤杀袁崇焕、前线换将致使李自成东山再起。崇祯在位十七年,换过的首辅高到五十多位。朝廷重臣,国之根本。如此多疑,岂能成事。稚嫩的崇祯皇帝,更像是一个孩子,根本不懂得驭人之道,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才?多疑的崇祯,此般用人,导致君臣离心,才有了后来李自成破北京,北京城里的高官,竟有人讨闯王高兴而侮辱崇祯的丑态?

崇祯不懂变通。南明为什么不能像南宋再续百余年,原因众多,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个中心能团结大家。南宋有赵构,众人有了个灵魂人物,南明呢,福王、唐王、桂王,谁都不服谁,一盘散沙被清兵个个击破。倘若崇祯能委曲求全,在李自成打来之前,南渡或是派皇子南渡,大明朝再延续百余年不是没有可能?

崇祯设定的目标太高。这点像杨广,想要比肩秦皇汉武,也不掂量国家的现状和自身的能力。当现状和目标想去甚远时,不管是杨广还是崇祯都慌了,索性随他去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让本能回转的局面,一步步恶化。李自成出身不高,只想做个西北王,破潼关之际上书崇祯想要个西北王,分治天下,聪明人会权衡利弊,不管是真妥协还是假妥协,先稳住局势。太平天国也正是定都南京后,士气不再,清军后劲上来,一步步吞噬。可惜崇祯不懂这些。

综上,崇祯皇帝显然不是个聪明人,只是个孩子气智商不高又想做事的年轻人。16岁登基,在位十七年,没能守住江山,可叹可惜可悲。李自成也没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清兵入关南下,一路势如破竹,统一全国,由此开启了两百多年的统治。读史读到伤心处,在此完全没有抹黑崇祯皇帝之意,崇祯作为最后一位汉人皇帝,让人深感同情。其君王死社稷之志,让人肃然起敬。

明朝究竟亡于崇祯、万历还是嘉靖?“奸臣”严嵩告诉你,谁该背锅吗?

01 “小人得志”的时代

夏言死了,死的好不凄惨。

虽然明朝不像两宋,对士大夫那么礼敬有加,但夏言毕竟曾任当朝首辅,在明代的政治体制中,实质上相当于政府首相,如今年过花甲,竟被“弃市”,确实有些过分了。

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个恶劣的先例,有明一代,夏言是第一位被杀的内阁大学士,也是第一位被继任者暴力清算的首辅大臣,当然,他也不是最后一个。最终核定死刑者,自然是当朝天子嘉靖帝,而煽风点火促成此事者,则是那位著名的大奸臣——严嵩。

影视作品中的严嵩形象

站在夏言的角度,他临死前想必会恨恨的咬着牙,对着这个名字喊一句“小人得志!”

严嵩是小人,那夏言就一定是君子吗?

至少,在夏言排挤弹压前任张璁的时候,手段也不那么光明磊落;而当严嵩二十六岁中进士,之后却淡泊名利,闭门十年读书做学问的时候,倒更像一位“独善其身”的君子。

但无论如何,嘉靖帝一朝,都是明代政治气候和士人气度的转折点,不但“小人得志,君子道消”,还是一个把“君子”洗成“小人”的时代,用清初历史学家万斯年的话来说:


非但嘉靖一朝升降之会,

实有明一代升降之会也。

国家之元气……为之丧尽矣。


这不是危言耸听。

就在嘉靖的爷爷——成化帝朱见深那会儿,士人们还是蛮有气节的。比如朱见深信奉道教,举行宗教仪式时,要书写一份骈文奏章,焚烧敬献给上天,这便是所谓的“青词”。皇帝想让内阁大学士李贤代笔,李贤一句话就给顶了回去,咱从小读的是圣贤书,受的是儒家礼,不懂这青词该怎么写!

嘉靖皇帝朱厚熜

而到了嘉靖这会儿,内阁却一顺儿都成了“青词宰相”,严嵩就因写得一手好青词而得宠,他的后来者高拱,甚至主动上奏嘉靖,请皇帝赐给他一个写青词的机会。

士风日下,世风也日下。

等嘉靖之子隆庆帝接班,著名的清官海瑞在给皇帝的奏疏中,就赫然有这样的话:“举朝之士,皆妇人也”。这在今天讲是歧视妇女,但在当年,大多数女性深居闺中,不认得字也不懂治国理政,文官集团都似这般,大概也算不得男人了吧?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就是:


精神上自我阉割的严嵩比太监还太监。


那么,这嘉靖皇帝何许人也,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王朝的气象呢?

02 从一场狗血的家庭伦理剧开始

易中天先生在他的《易中天中华史》第22卷:《严嵩与张居正》中,是这样评价的:


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


嘉靖帝的“本事”,从他少年即位那会儿,就显露无疑。其人原名朱厚熜,是成化帝的旁系子孙,原本无缘帝位,却被天降馅饼砸到了宝座上。因为嫡系的正德帝朱厚照死后无嗣,于是作为先帝的堂兄弟,先先帝的侄子,朱厚熜被内阁选中,承继大统(如下图所示)。


朱厚熜家族谱系

那一年,朱厚熜年仅十五岁,却一上来就给了朝臣一个下马威,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大礼议之争”。

原计划,小王爷该先从侧门入皇城,然后即位,但朱厚熜却不干了,既然遗诏里明确要我“即皇帝位”,那我就要以皇帝的身份,光明正大的从正门:“大明门”入城。经过一番拉锯之后,君臣商定,先在城外完成即位必需的“劝进”程序,然后朱厚熜再以皇帝身份进大明门。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嘉靖帝把自己的“礼”议定了,便开始给亲生父母争——

自己老妈是应该按礼部的方案,以王妃仪驾来京,还是该按皇太后仪驾,由皇帝亲迎?

自己老爸朱祐杬从没做过皇帝,却生下了一个皇帝,那么谥号里面该不该加“帝”字;加了帝之后,该不该加“皇”;甚至说,该不该以皇帝身份进“世庙”;进庙之后,该不该搭配帝王规格的祭祀和歌舞……

明清两朝太庙(现为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以上,便是所谓“大礼议之争”的主要内容,嘉靖帝就这样得寸进尺,一片一片割香肠,和文官集团斗了二十多年,最终给爹妈争到了至高尊荣,大获全胜。

这是因为朱厚熜孝心爆棚吗?

易中天先生在《严嵩与张居正》中举了一个例子,说嘉靖十五年,朱厚熜突然取消了父亲“世庙”的庙号,而夺下这个“世”字,只为了将来据为己用(嘉靖帝死后,庙号世宗)。

和死去的老爸争名号?易中天对此评价了四个字:“狗屁孝子”!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大礼议之争”的直接结果就是,嘉靖帝借此大幅度地清理朝堂,识别并清除异己,启用“自己人”。例如,仅在嘉靖三年,他就对两百多位官员进行了惩处,其中一百八十多人被廷杖,直接致死十七人。

残酷廷杖

元老重臣被清洗,提拔的多是新科进士或资历较浅的官员,后辈因为依附皇帝而骤得高位,又怎敢跟皇权相抗衡呢?他们只会对于皇帝无底线的顺从,即使斯文扫地,也在所不惜。明朝的政治风气急转直下。这便是万斯年说的:


(国家)元气为之丧尽矣。


日后位列《明史·奸臣传》的“大白脸”严嵩,就是此时粉墨登场的。然而,易中天先生似乎对他又颇多同情,这却是为何呢?

你认为崇祯皇帝和嘉靖皇帝有哪些区别?

从智商上看,我认为,嘉靖肯定在170以上,而崇祯能不能达到70我都怀疑。咱们从嘉靖的处理政治的能力来看,还是相当厉害的,“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正德驾崩,朱厚熜兄终弟及,在安陆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受太后诏,前往北京承继大统。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杨廷和安排礼部,要用太子的礼仪迎接,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朱厚熜当场拒绝,“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双方僵持,但朱厚熜态度十分强硬,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于奉天殿即位。
嘉靖持重,驱杨廷和,诛钱宁,杀江彬,揽内外大政,裁抑司礼监,撤废镇守太监,肃监察,分厂卫,扶严倒严,任徐阶,留张居正。确实是个很有决断和手段的人。崇祯轻浮,任人则疑,疑人则杀,甩锅负心,毫无担当,更换内阁频繁,政事飘浮。
崇祯帝纯粹是一个有理想的小白兔,他无手段,也无谋划,更无帝王权术,他被东林党忽悠,摆布,他诛魏忠贤,使东林党一党独大,帝王术,说白了就是平衡,帝与臣之权平衡,臣与将之平衡,臣与臣之平衡,地方与地方之平衡,而崇祯帝完全不懂,魏忠贤一党集中湖广河南陕西两广官员,而东林党集中在南京周围,而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国家正常运行,对外战争也取消了成绩,关键是他懂帝王术,他用严蒿父子来对付文官,闲徐阶高拱牵制,用厂卫监察,一层又①层,自己躲在幕后修仙,
嘉靖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多放手,少掺合,只抓关键点,关键人,很少直接插手具体事务。盯得紧,管得松。崇祯勤快,什么事都想亲自上手,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也要掺合,掺进去就坏事,乐此不疲,越干越糟。
崇祯被后金军打到城下,居然临阵擒拿本方大将,惊走关宁军,朝中大乱,方寸尽失。不要说袁崇焕应不应该杀毛文龙,就是袁崇焕捅死了崇祯的亲爹,这种情形下,也决不是翻脸的时候啊。比起嘉靖的手腕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明朝灭亡罪魁祸首是谁,是吴三桂吗?

吴三桂是压倒明朝灭亡的最后一颗稻草,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其实严格来说这是不正确的,灭亡明朝的实际是李自成,李自成攻下京都之后招降吴三桂不成,于是抄了他的家杀害了他的家人,吴三桂恼羞成怒打开山海关降了清,引清军入关,后在山海关战胜李自成,李自成身死,康熙元年,杀南明永历帝,明朝宣告真正灭亡。

其实明朝灭亡罪魁祸首应该属崇祯皇帝自己,崇祯在明朝灭亡之际于煤山自杀全了自己的名节让很多人都对他敬佩不已。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一表象迷惑,明朝灭亡,崇祯是担着很大的责任的,虽然明朝末期他的前几任皇帝也大多平庸或者昏庸,明朝灭亡却与他脱不了干系。

《明史》记载“盖论者谓明之亡,万历实基之,而从哲其罪首也”,认为方从哲是明亡罪首。理由是方从哲任命姚宗文检阅辽东兵马,而姚宗文与辽东领略熊廷弼不和,进谗言让熊廷弼去职,换上无能之辈,导致“辽事糜烂”。这理由很强大,只是因为方从哲的“蝴蝶效应”导致明亡这个理由实在是有些牵强。

所以我认为明朝的覆灭乃积重难返,明始亡嘉靖,实亡天启。要挽救明必须要高祖重生,而崇祯显然不是,虽勤政,但却猜忌心特重,手腕又不硬,所以,崇祯只好当替罪羊,做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君。

明末,乃是小病拖成大病,最后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清末,乃是发现时已是癌症晚期,全身扩散,一直用各种西药吊着命不死。明末,属于暴病亡;清 末,属于等死。明末,本来死不了,结果自己弄死自己。清末,眼看就要死了就是老赖着不死。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首先是来自明朝长期的暴政所导致的。这并不是某一个人导致明朝灭亡的。而是明朝。在后期已经叛乱四起了。崇祯皇帝也无力回天了。
个人认为应该是皇帝的昏庸和朝臣的无能。吴三桂虽然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是却不能只怪罪于他一人。
我认为明朝灭亡的魁首应该就是吴三桂,因为他发起了叛乱,导致所有人都进行叛乱。
我认为是崇祯皇帝,并不是吴三桂。因为崇祯皇帝出现了错误政策,导致吴三桂被迫投降。
本文标题: 明亡,嘉靖责任大还是崇祯责任大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087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四川生活悠闲而川军却战斗力极强为什么领先世界几千年的欧洲会被美国和苏联超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