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史专家提出:「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张居正」,这一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发布时间: 2023-10-18 16:00: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明朝实亡于张居正的说法正确吗,还不知道:明朝张居正的读者,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有明史专家提出:「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张居正」,这一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明朝实亡于张居正的说法正确吗

还不知道:明朝张居正的读者,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有明史专家提出: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张居正,张居正做了什么导致大明灭亡?

明朝亡国原因比较复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必定要承担责任,比如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天启皇帝等等。

如果说张居正导致大明灭亡就是无稽之谈了,张居正,明代最伟大的改革家。他辅助万历重振王朝,挽救社稷于危难之中,为明帝国续命六十年,是个实实在在的拯救者,而并非破坏者。

当然,在无数光环笼罩下的张居正,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可能犯下过失,可能是直接或者间接,都会或多或少影响着帝国的命运。

当然,下面的分析也仅仅是事后诸葛亮,如果把我们放到张居正的位置上,能不能活命都难知。

首先对于万历来说,张居正是个比较“失败”的老师

万历皇帝继位之时年仅十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处理朝廷政务明显不太可能。于是乎摄政大权落到张居正和李太后手中,李太后只是从中辅佐,张居正才是朝廷真正的掌门人。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作为皇帝,这些天性可能被直接扼杀,因为其要承担的太多。李太后对万历十分严格,万历皇帝贪玩,不想好好读书,李太后就令其跪在地上,时间可能还不短,来惩戒万历的不认真。

史料记载:

“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

张居正和李太后的教育方式基本一致,作为万历的老师,也是为了帝国的未来,张居正对万历的要求更为严苛,有的时候甚至超出了臣子范畴,更像父亲在教育儿子。

为了万历的教育问题,张居正亲自编纂了皇帝教科书《帝鉴图说》,书中有明君的为君之道,匡扶社稷的做法,也有那些昏君倒行逆施的后果。书中图文并茂,生动详实,方便万历理解掌握,可见张居正一片苦心。

一次,万历皇帝听讲官筵讲,有一句“色勃如也”,万历皇帝不小心读错了字。结果张居正突然大怒,对着万历吼道:“当做勃字”,由于声音太大,小皇帝万历被吓得不知所措。这明显不是臣子对待皇帝的态度,在语气和教育方式上,万历可能很难接受。

在学习上如此,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只要张居正说的,万历皇帝只得无条件执行。

“甲戌,张居正奏请明年正月上旬,即御殿日讲。但先帝丧未期,勿设宴,并免元夕灯火。上曰:“已早停止。每侍圣母膳,甚简素。或逢节日,具果宴,不设乐。”居正称善。”

张居正要求在正月,不得设宴席,不得点元宵灯火,万历皇帝一一照做,每日吃素食,侍奉李太后,极其简朴。张居正要求万历皇帝减少不必要支出,该省的都要省,万历皇帝同样全盘接受,不敢多言。

“一日,居正在直庐感病,上御暖阁,亲调椒汤赐之。”

一次,张居正得病,万历到暖阁看望,还亲自下厨做了椒汤给张居正喝。哪个皇帝能这样对待大臣,历朝历代都很难看到,当时的万历皇帝根本没有察觉到此事的不正常。

事实上,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是十分合理且正确的,年幼的皇帝就应该被被严格要求,严师才能出高徒。想来如果张居正知道自己死后的结局,他还会这样做,如果严格要求是错误的,放任不管难道就正确吗?

张居正是一心一意要培养好帝国的接班人,想让万历成为下一个明君。

当然,精明如张居正,也无法预知人的变化,万历皇帝表面上对张居正服从,但随着年龄增长,学识增加,加上万历本身的性格问题,暗流开始涌动。幼年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有些时候年幼的不良经历,会成为日后无法磨灭的梦魇。

正是由于万历年幼的经历,让其在成年后变得过激且放肆。万历执政四十八年,竟然有近三十年没有上朝,这不仅是明朝,放到整个封建王朝史上也是“举世无双”。整个国家成了无政府状态,官员任免没人管、大臣的奏疏没人管,任何人都不见。

张居正励精图治的十年,就这么毁在了万历手中,建设很难,破坏很容易。在天之灵张居正如果知道万历如此做派,是不是会反思一下当时的教育问题,还是会再次痛骂这个不成器的学生?

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万历皇帝尚能把持,等到他死了后,万历帝就开始胡作非为了。所以,张居正犯得第二个错,就是没有利用大权在手的时候选好接班人。

但凡先皇去世之前没有选好继承人,那么朝廷多半会出现问题,权力交接之际,是国家最虚弱、最容易引外敌入侵时刻。

张居正改革很成功,内阁权力强化,大幅增加国库收入,政令畅通无阻,帝国在以高速向上攀登,这一切的基础则是张居正必须活着。君主专制之下,张居正可以做到如此地步,已经前无古人,而随着张居正突然去世,一切都宣告结束。

张居正逆势改革,延长了明王朝的时间,但谁也无法跟命运抗争,如果张居正能多活十年,或者更长,那么明帝国寿命可能还会延长。改革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张居正善于用人,好比司礼监冯保,宦官集团和内阁空前团结,好比王崇古、李成梁,这些人一同促进了改革的实现。

在弥留之际,张居正却举荐了平庸的潘晟入阁,当时的情况已无人知晓,不知这是张居正病得太重,还是已经无法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潘晟还没有上任,就被言官弹劾,即刻被万历皇帝罢免。

一方面,当时的情况复杂,万历一心要夺回权力,所以下任内阁首辅万历必定要有所控制。另一方面,张居正的深谋远虑出现了问题,就好比再精密的计算机,难免也出现宕机。

史料记载:

“居正卒,四维始当国。累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张居正去世后,继任者是张四维,为了迎合圣意、收拢人心,张居正的改革被反攻倒算。一概张居正反对派登台,弹劾张居正也成了“众望所归”,至此,改革基本终结。万历皇帝执政,是一定要拿回皇权的,所以这个内阁首辅至关重要。

假如张居正能提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改革延续下去,哪怕是委婉地继续,那也会好很多,最起码不会立刻“人亡政息”。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张居正勤政报国,不过也有不足的地方。张居正改革逆流而上,实现了难得的万历中兴,但要说明亡原因,万历皇帝才是最大的责任人之一。

所以,与其说是张居正犯了错,不如说是大家对万历皇帝的恨铁不成钢,徒之过,师之过!

如果没有张居正,大明朝就真的亡于万历了……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亡于张居正?张居正跟明亡真有关系吗?

明朝亡国实在不能赖张居正,事实上,张居正的新政改革,使得万历朝是明朝中后期财政相当不错的时期。

 ◆非要把张居正跟明朝亡国联系的话,倒也有一条:那就是一条鞭法的副作用。

◆一条鞭去有什么副作用呢?赋税劳役合并,统统折算用白银缴纳。他的这项措施,从国家层面确定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

◆白银做法定货有什么不好吗?

反正,大明宝钞贬值崩溃、铜钱又不够用,总得有货币吧。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别忘了几千年来,为什么古代王朝都没把白银做主要货币?唐宋小范围使用过;蒙古人进入中原前也用,元朝进入中原后,就改用纸纱。最大原因是什么:中国缺银。

那明朝白银够用吗?本来不够用,正好遇到了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最大的功劳就是发现了美洲,挖出了白银。而万历之前的“隆庆开关”,正好明朝放开海禁,使明朝外贸大发展。明朝对外贸易,就是跟日本西班牙、荷兰做生意。在贸易巨大顺差下,美洲白银白银就哗哗流入中国了。

◆白银流入本来是好事,坏就坏在,整个明朝不懂什么“准备金制度”、“银本位制度”,就是放任民间金融自由发挥。

◆明朝就埋了一个大地雷——铸币权不在在手里。

铸币权就相当于现代的印钞权,让外国来印刷咱们国家的钞票,您能想象是什么后果吗?无疑,中国的金融被外国扼住了脖子。

明朝中后期大量使用白银后,无疑就是被西班牙、荷兰掐住了金融命脉。

◆崇祯上台后,遇到了官僚集团集体腐败、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但是明朝财政问题的最大原因:也是击垮明朝南方经济的凶手,就是白银断流了。

白银断流,让明朝南方经济就秩序紊乱了,手工业换不到粮食,农作物换不到银子,税收就上不来,没税收就拖欠军饷……恶性循环。

这就是明朝白银铸币权,拱手送给外国的恶果——1620年代以后,西班牙、荷兰输入中国的白银断流,也不是他们故意整明朝。

◆1620年代,欧洲爆发了30年宗教大战,西班牙元气大伤;郁金香经济泡沫,荷兰金融危机。大家都顾不上跟明朝搞贸易了,美洲白银就难以流入明朝。

于是乎,明朝后期以“银本位”为主的经济陷入瘫痪,为明朝的灭亡补了一刀。

没有关系,因为一个朝代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而灭亡。它肯定是有很多事情引发的矛盾,最后才被推翻统治。
本文标题: 有明史专家提出:「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张居正」,这一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83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殿试是什么达到神雕侠侣中裘千尺枣核杀伤力需要什么条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