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那些有名的少数民族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 2023-10-28 15:02: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羌族人都去了哪里呢?先说结论:羌族人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还有30多万左右,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四川省,有很多的羌族...

中国古代的那些有名的少数民族去哪儿了

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羌族人都去了哪里呢?

先说结论:羌族人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还有30多万左右,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四川省,有很多的羌族人在战乱以及联姻等情况下,已经和其他民族混合在一起了。古羌族与我们炎黄子孙一样都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我们华夏族的一部分,一直活跃在我国的历史上。

羌是我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一个总的称呼,在西部地区活跃着很多部落,有的游牧,有的农耕,每个时代的文献中,基本都能看到对羌人的记载,如春秋时,一直和秦国打仗的义渠国就是羌人的一支,多次与秦国的斗争中,还是被秦国所灭,大部分人都成了秦国的子民,逐渐汉化,其余的逐渐继续往其他方向发展,羌族人的活动范围增加。

到了汉朝时,羌族的威胁已经成了仅次于匈奴的存在,汉朝为了防止两族联合,率先对羌人发起了进攻,羌人不得不再次改变,一部分被汉朝人统治,与汉人联姻,融合,从事农耕。另一部分继续开始自己的游牧生活,逐渐发展到新疆,西藏等地区。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有一个国家叫做“后秦”,这个国家在北方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羌人的实力不容小觑,之所以没有建立起特别出名以及疆域辽阔的国家,那是因为羌人一直以部落为单位,每次也都是以部落为战争单位,不联合其他羌人部落,也不主动兼并其他羌人部落,形成不了一个强势的势力。

到了宋代以后,北方的羌人或被消灭,或被其他北方民族兼并,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潮河里,而南迁的羌人也逐渐分化,大部分发展成为今天的羌族人,其他的发展为其他的少数民族。总之,羌族人的历史和我们一样,从开始有记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羌人这个概念。

在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宁夏,甚至新疆和西藏,很分散且没有统一的领袖,之后与汉族融合,一步步消亡。
羌族要么被汉人同化,要么被藏人同化。五胡乱华的时代,前秦和后秦还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西夏党项族,均属于羌人部落。宋以后,南方少数民族相对衰落,也就慢慢退缩到土司等政权结构中,与其他民族融合。
历史上曾经很厉害的羌族人,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气候的恶劣和经济上的不发达,最后导致了他们的灭亡。
现代羌族是古代羌人的一部分,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具有顽强精神的伟大民族,也建立过文明,是华夏文明圈的一部分

“五胡乱华”时的“五胡”各族后来去哪里了?为何会集体消失?

“五胡乱华”时的“五胡”各族后来去哪里了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五胡十六国”是指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的这段时间内,活跃在北方的多个政权。五胡指的是五个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羌族、羯族和氐族。十六国指的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在多代皇帝的宽容接纳政策下,胡人逐渐增多,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华夏大伤。

到了西晋末期,终于天下开始大乱,没有强大的势力,其它小势力纷纷抢夺地盘,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政权。北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建立自己的政权,这其中,就以“五胡”的势力最为强大。这五个民族和汉族一起,前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国家相互攻击,几乎没有和平的时候。

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当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期,这期间,汉族人口更是瞬间减少了一半。

这是所说到的“五胡”,都是曾经称霸天下的雄主,他们的光芒均盖过其他的国家。只是没过多久,除了羌族还能保留下来之外,其它四个民族都消失无踪了。

那么,他们是怎么消失的呢?这中间又都经历了什么?

首先,就是他们的国家演变及迁徙。

这里,我们先谈谈匈奴。东汉末年,北方蒙古大草原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由于长期缺水,草木都枯萎了。因此,匈奴分裂了,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于东汉王朝,而北匈奴迁徙至东欧。

之后,匈奴的后人刘渊统一了南匈奴的五个部落,且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自立为王,将国号定为“汉”。没过多久,刘渊就被他的侄子刘曜给取代了,还将国号改成了“赵”,这就是前赵的由来。可以说,这个国家的统治也是匈奴一族的鼎盛时期之一。

公元329年,前赵灭亡,石勒取而代之。因此,匈奴一族退出了中原地区的地域争夺。虽然,后期匈奴还建立过一个大夏国,但是,它的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

接着,我们讲一下氐族。这个民族先后建立过几个国家,包括成汉、前秦、后凉等,其中,只有前秦算有点势力。公元351年,苻健自立为王,建立了前秦国。前秦在继位者苻坚的手里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状态。

到了公元383年,前秦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苻坚带着百万兵马亲政东晋。东晋方面,他们任命了谢石为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带兵迎敌。两军在淝水两岸对峙着。这场战争是苻坚一意孤行的结果,苻坚自认国家已经兵多将广,完全有能力征讨东晋,可是,他忘了原来的部下王猛对他的劝诫。

王猛临死前曾告诫过苻坚,不要轻易进攻东晋,可惜他很快就忘记了。苻坚来到淝水,见到对岸的东晋军队整齐待发,心中都有些胆怯了,甚至,还觉得远处草木的摇曳都是晋军所为。大战开始前,晋军要求苻坚的军队能够后退一些距离以方便晋军的登岸,对此,苻坚竟然同意了。

就在苻坚的军队开始后退的时候,晋军立即大喊:“秦军失败了!”苻坚军队的后方听到这句话,看到军队确实在向后退,于是,也信以为真,就赶紧逃跑了,苻坚的军队因此大败。经此一战后,前秦一蹶不振,慢慢衰落下来,后来,前秦被后秦给取代了。

接着,我们说一下羌族。公元386年,羌族在姚苌的带领下,以长安为首都建立了后秦。后秦统治的地区包括现在的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方。其实,后秦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没有什么成就,三十年后这个国家就被东晋的刘裕给打败了,羌族只能退出中原。只是,这个民族并没有消失,他们的后人还聚集在今天的四川阿坝州、绵竹、平武等地。

可以说,北方的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实力并不强,往往只是虚张声势。史学家吕思勉说过:“东晋的五胡十六国,实在并不成其为一个国家,所以,其根基并不稳固。看似声势雄张,只是没有遇到强敌,一战而败,遂可以至于覆亡。”这些少数民族对政权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政权灭亡了,他们就只能迁徙;有的远走他乡,有的被汉族同化,成为了大家庭的一份子。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些民族的灭族过程。

在这五个少数民族中,羯族的灭亡是最壮烈的。公元319年,羯族的大将军石勒自立为王,自称赵王。经过十年的征讨,石勒消灭了前赵,并顺利称帝,建立了后赵。这个国家也曾盛极一时,拥有山东、陕西、江苏、安徽、辽宁、湖北、甘肃等地。

赵王石勒的人生经历非常神奇,年幼的时候因为贫穷被家族贩卖为奴,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长大后,他聚集了十八个人,约定要做出一番事业,于是就揭竿起义了。石勒本人有勇有谋,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异军突起,成为了佼佼者。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属于家族的政权,他也算是人中之龙了。

在这十六个国家里,石勒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他在政治的治理上非常清明,而在民族政策上则采用了“胡汉分治”的方式,将 *** 和胡人分开对待。国家规定:“胡人的需求优先满足,即便是需要侵犯 *** 的利益,也是被允许的。”比如说,胡人抢夺 *** 的财物,这种行为在国家层面上是被允许的,而且, *** 还不可以反抗。国家还规定:汉族人不可以称呼游牧民族为“胡人”,必须称呼为“国人”。

石勒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政策,也是有针对性的。原先 *** 建立的政权,常常欺压少数民族,将他们当做奴隶进行售卖,导致少数民族心中普遍有反抗心理。现在,少数民族掌权了,他们也要针对性得报复汉族,让他们也尝尝受到歧视的滋味。此前匈奴人建立的前赵也采用了“胡汉分治”的治理方法。石勒过世后,他的侄子抢夺了大位,实施了更加残暴的民族政策。

石虎曾经征召四十万 *** 给他修建洛阳和长安的宫殿,在工地现场,条件十分恶劣,且胡人对 *** 民工非打即骂,导致很多 *** 民工无辜丧命,当时的工地现场尸横遍野。石虎还抢夺了很多 *** 女子充实他的后宫,对这些女子随意杀戮及蹂虐,导致很多人都死了。

可以说,也正是在石虎统治时期,北方的 *** 锐减至六百万人。有压迫自然会有反抗, *** 大将冉闵崛起了。冉闵击败了石虎,还斩杀了石虎的所有亲人,将被胡人掠夺的 *** 女子给解放了,这一次解放的女子就有二十万之多。之后,冉闵更是采用了更加极端的方式来报复胡人。

他曾经发过一道命令:“与官同心者往,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他想看看到底谁会现在自己这边,而谁又是背叛自己的人。结果, *** 都涌进城来,而羯族和匈奴人逃出城去。两股人流在城门口相遇,将城门口都堵死了。于是,冉闵下令,将羯族和匈奴人都给诛杀了。

并且,城内只要有深色眼睛、黄色毛须的人都是胡人,都应该诛杀。当时,仅仅邺城就诛杀了二十万胡人。经过此次浩劫,胡人再也无法作恶了,因为,他们几乎被灭绝了。

还有五胡中的羌、氐,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几支,在唐初年间被松赞干布统一建立了吐蕃王国,消失在历史中;另外南迁的一部分在云贵高原形成六诏,最终,统一为南诏,南诏灭亡后又分裂为各个民族;其余的继续南迁,与缅甸当时的各族共同书写了缅甸历史。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民族的融合之路。

鲜卑族的消失,主要是他们选择主动汉化,同 *** 融合在一起。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些复姓,例如:慕容氏、宇文氏、拓跋氏等,这些都是鲜卑族人。这个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国家,例如:前燕、后燕、西燕、南凉、南燕、北魏等国家,几乎延续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

公元439年,拓跋焘结束了北方纷乱的局面,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公元490年,孝文帝拓跋宏继位亲政。这位新皇帝较承认 *** 文化,他采取了不同于五胡帝王的民族政策,选择主动与 *** 接壤,力求民族大融合。拓跋宏将都城迁到了汉族文化中心洛阳,还按照 *** 的习惯将胡人的姓氏改成 *** 的姓氏。

例如:“拓跋”改成了“元”姓;他还要求全国境内不得说原来的民族语言,必须改成 *** 的语言;而且,胡人必须娶 *** 或嫁给 *** ,不得出现同民族之间的婚姻。这个拓跋宏还挺有远见的,知道以后都是 *** 的天下,现在就积极主动得向 *** 学习。

可以说,他制定的这个政策,其实,也是大势所趋。胡人和 *** 都争斗了几百年了,每次都是两败俱伤。他觉得到他这一代,应该做出改变了。相互争斗不如相互包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对于这一点,拓跋宏还是挺有见识的。

不但如此,在胡人被汉化的过程中, *** 也渐渐被“胡化”。其实,后来的隋唐王朝就是 *** “胡化”的结果,这两个王朝虽然都是 *** 主导,但是,他们崇尚武功,这些都是以前的 *** 所没有的,这明显是民族融合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史学家都说:李渊家族确实有着胡人血统!

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民族融合有其必然性,这是历史的大趋势,谁都阻止不了。所以,现在的我们已经不能说我们自己是最原始、最纯粹的汉族血统了。

古代强盛一时的游牧民族消失了吗?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民族非常的强势,那就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可以说无所欲为,当然了,中国古代的园元朝便是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统治的,当时的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还是有很多利国利民的项目的,后来元朝灭亡,明朝上位,那么,在当时,属于游牧民族的一般是匈奴,契丹等地方,这些游牧民族后来是消失了吗?游牧民族到哪里去了?具体的我觉得应该是形成了现在的内蒙古地区吧。详细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中国的北方,曾兴起过很多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骁勇善战,一度是中原王朝的强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除此之外,这些少数民族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政权衰败之后,这些民族几乎都消失在了历史的迷雾中。历史上,汉朝时的匈奴,南北朝时的鲜卑,隋唐时的突厥,以及宋朝时的契丹就是这些民族中最为典型的代表。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民族他们最后都都究竟去往了哪里?

匈奴

早在秦朝时,匈奴就已称雄于漠北,汉朝建立后,匈奴屡犯边境,成为汉朝的心头大患。汉武帝时期,匈奴遭汉朝重创,一蹶不起。至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在呼韩邪单于的带领下南下归降汉朝,北匈奴却不知去向。魏晋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国,代表匈奴进行了最后一次表演后,匈奴从此消失在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据说,北匈奴是西征去了东欧,在东欧繁衍定居了下来,成为了匈牙利人的祖先。而南匈奴,随着民族的交融,已经融入了我们华夏民族之中。

鲜卑

鲜卑族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来南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在匈奴被汉朝打的一蹶不振的时候,鲜卑逐渐兴起,占据了辽西与漠北草原。西晋灭亡后,中原大乱,鲜卑趁势入主中原,陆续建立了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等国,至拓跋珪建立北魏后,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成为了第一个被正史所承认的少数民族政权。之后北魏分裂成西魏、东魏,分别被北周和北齐所取代。从此,鲜卑退出了历史舞台,鲜卑族人也逐渐融合在了华夏民族中。

突厥

突厥是匈奴的别支,带有匈奴的血统,原先在柔然的统治之下。六世纪中叶,突厥迅速崛起,消灭了柔然,成为草原新的统治者,强盛时期疆土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583年,突厥分裂为两部,后皆为唐朝所灭。其中东突厥曾一度复国,但最后被回纥打败,再次灭亡。从此,突厥人一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归附回纥,还有一部分西迁到了中亚,成为了如今的突厥语系民族。

契丹

契丹起源于内蒙古东北地区,是东胡鲜卑,于10世纪初兴起,在北方建立了“辽”国,也称契丹国。1125年,辽为女真人建立的金所灭。契丹灭亡后,契丹族一部分成为了金国的属民,融入了女真族,一部分南下迁徙到了中原,融入了汉族。还有一部分投靠了西夏和蒙古,最后融入了蒙古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东北的辽 金 等少数民族跑哪里去了?

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族群?难道都被汉族同化拉吗??
  契丹人:公元1125年,辽朝灭亡。此前一年,辽朝宗室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辗转迁移到中亚的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重建辽政权,史称西辽,逐渐淡出中华各族,融合为中亚各族的一部分。辽灭后,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丽等少数民族,其余则进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点渐渐褪尽。蒙古灭金时,他们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统治者视作汉人。契丹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复存在。DNA测序证明达斡尔人、云南“本人”是契丹后裔

  契丹族的消失让许多学者困惑,难道他们没有直系后裔繁衍至今吗?一直将契丹人视为祖先的达斡尔人和云南“本人”果真是他们的嫡系子孙吗?带者种种疑惑,记者专程采访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翥先生,在刘老师的娓娓叙述中,历史迷雾逐渐散开……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达斡尔,本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的文献中。乾隆年间,清廷修《钦定三史国语解》时就提出,在《辽史》中出现的“大贺氏”就是达斡尔人的祖先。在现代达斡尔语中,虽然许多词汇出自蒙语和满语,但有些词汇却为其所独有。达斡尔人称铁为“曷数”,这与《辽史》中契丹人对铁的称谓惊人的一致。

  而生活在滇西的阿、莽、蒋三姓十余万“本人”,虽散居保山、大理等地,分属汉、彝、布朗、佤等民族,却都自称是契丹后裔。保山市有诸多遗迹保存着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下属的施甸县木瓜榔村蒋氏祠堂的门楹上刻着这样一副对联:“耶律庭前千树绿,莽蒋祠内一堂春”。“耶律”恰恰是辽代契丹族第一大姓。在昌宁县本人墓地里发现的一块石刻记载墓主:“原籍乃辽东人氏,后遭逢变迁,保机后裔四散奔走,……移民滇西顺宁而觅其食。”

  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蒙古族研究专家陈乃雄先生曾亲临保山,详细考察了当地家谱、地方志和传说,并将326个“本人”的语词与多民族词语进行比较,发现其中100多个属于阿尔泰语系,验证了“本人”语言与达斡尔族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分子考古学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分子考古通过提取古代各种生物的DNA,并将其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可找出其内在的遗传联系,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刘凤翥、陈智超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杨焕明、刘春芸教授等专家合作进行“分子考古学”课题研究时,将契丹人后裔的研究列为重要内容。课题组先从达斡尔、鄂温克、蒙古和汉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样,然后南下云南保山,从“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样,又取道四川乐山,从正在那里展出的内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尸上提取了小块标本。课题组完成对契丹遗骨、达斡尔人、蒙古人、鄂伦春人、汉人和云南“本人”的DNA测序后,进行了严格的比较检测,最终得出结论,在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人群体中,达斡尔人与契丹人拥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而云南保山施甸的“本人”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均为契丹人的后裔。追随女真蒙古四处征战契丹后裔流散至全国各地

  金灭辽后,许多契丹人被女真人派到北部边疆,修筑抵御蒙古进攻的防御工事“金界濠”,随后就驻防在那里。金灭后,部分驻防的契丹人在战乱中向北迁移,保持了相对大而完整的族群,这一部分契丹人就是如今达斡尔人的祖先。而云南“本人”源自元代被蒙古人派遣到云南征战的契丹族人的后裔。辽亡后,一部分契丹人在辽皇室耶律秃花的统领下归附了成吉思汗。公元1254年,其孙耶律忙古代随忽必烈灭大理,并受命率部留守云南。《明史·云南土司二》中记载的施甸长官司阿苏鲁,凤溪长官司阿凤即是忙古代的第三代孙,阿苏鲁也被当代“本人”视作祖先。经过740多年的历史沧桑,如今契丹后裔在滇西不下15万人。在繁衍过程中他们和当地民族不断通婚,所以同达斡尔人相比,“本人”同契丹人的亲缘关系要稍远。

  金朝灭亡后,女真人仍是散居於东北。明初在东北设了三个卫所,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建州到了努尔哈赤时强大,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复用国号为金,是为后金,后又把女真族改名为满州族,并起兵攻明,可惜战伤而死。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清,是为清太宗。太宗先与明修好,并攻伐高丽,以扩充军力。其后南侵,以反间计害死抗清名将袁崇焕。不久太宗崩,世祖福临年幼继位,由王叔多尔衮摄政。此时,大明民变四起,终被李自成所灭。而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因爱姬陈圆圆被李自成所掳,所以一怒之下放清兵入关,满州人正式入主中原。

  不久,世祖崩。圣祖玄烨继位,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但到了乾隆晚年,盛世开始转下。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接著被列强侵害,加上内乱,满州人的统治动摇,汉人乘势抬头。咸丰皇、光绪皇等先后图强,可惜都失败。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满清政府被推翻。清朝灭亡。

  满州族到了今天仍生活於中国东北一带。
  明初到明中叶,东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分为建州、 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最初,建州女真分布于今牡 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于今松花江 流域;东海女真则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自明初 至明中叶,在女真住地设置卫、所,逐渐增加,多达384 个卫、所,总属奴儿干都司名下。卫、所的长官如都督、 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长、百户长等,均以女真酋 长担任。明廷给予印信,允许定期赴京朝贡。并先后于 广宁、 开源、抚顺、清河、□阳、 宽甸等处开设马市, 进行贸易。此类卫所称为羁縻卫所,故仍受辽东都指挥 使司节制。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为明廷内官,在 明永乐九年(1411)至宣德八年(1433)的20余年中,屡受 朝命出使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于永乐十一年 (1413)和宣德八年兴建和重建永宁寺于奴儿干都司所在 地(黑龙江口附近亨滚河来汇处特林地方古城),两次 皆立碑于寺前,前者额题《永宁寺记》,后者额题《重 建永宁寺记》,详细记载奴儿干都司及永宁寺建立经过 与亦失哈屡次出使情形。碑上刻有汉、女真、蒙古、藏 4种文字,题名均由亦失哈领衔居首,以下数十人,有汉、 女真、蒙古等多种民族成分,为明朝东北部疆域及女真 各部臣属明朝的历史见证。

  明代女真各部中,建州女真为元胡里改、斡脱怜二 万户的部民,酋长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于明初来归,先 后建立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设指挥 使,统辖其众。海西各卫所后来发展为叶赫、辉发、哈 达、乌拉四部。因受东海女真的袭扰,建州、海西二部 相继辗转南移,嘉靖年间(1522~1566),建州女真定属 于今抚顺以东苏子河一带;海西四部则散处于今开原以 北辉发河流域。建州、海西二部生产力发展较快,农耕 技术相对提高,已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迅速由采集狩 猎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进入奴隶制发展阶段。各部部长 称贝勒、贝子,拥有大批奴仆(阿哈),成为奴隶主(额 真),平民则称为伊尔根。永宁寺碑 明成祖经营奴儿干设立卫所的记事碑,背面 有女真文,为女真文字资料中的珍品

  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人的杰出首领、猛哥帖 木儿的六世孙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了建州各部,万历十七年(1589),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 后加授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 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在统一过 程中,努尔哈赤将女真人原有的狩猎生产组织形式“牛 录” 加以增定完善, 创建了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八 旗”。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称大□,沿用“金”为 国号,史称后金。关于后金建国前及后金时期的社会性 质,目前史学界各家说法颇有差异,讨论正在深入发展。 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大□ 位,于天聪九年(1635)改“诸申”(女真另一译写形式) 为“满洲”,从此满洲代替女真为族名,而其余女真各 部亦各以赫哲(赫真)、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名通行,女 真一名在清代逐渐消失。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改国 名为清,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 进入中原的辽、金统治民族契丹人和女真人完成汉化,并入汉族。
2 辽国灭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新疆,建立西辽,西辽契丹人并入新疆的少数民族。
3 留在东北的女真人在明末,建立后金,改为满族。
是啊 民族大融合

中国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少数民族去哪儿了

融合进汉族了,匈奴民族就是一个例子。南北朝发生兵变分裂,一半进入中原,一半去了欧洲,这叫民族大融合。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的那些有名的少数民族去哪儿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06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当代年轻人越来越不重视传统节日史书上那么多牛逼的人物都满门抄斩,那么他们还有存活的后代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