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山东讨逆战役,牵制蒋军两个军不能去东北增援。这两个军是哪两个军呢

发布时间: 2023-10-28 09:02: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绥远战役的二次绥远战役绥远战役有两次,第一次是国民党傅作义发动的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5日开始,到12月19日结束,日军战...

1946年6月山东讨逆战役,牵制蒋军两个军不能去东北增援。这两个军是哪两个军呢

绥远战役的二次绥远战役

绥远战役有两次,第一次是国民党傅作义发动的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5日开始,到12月19日结束,日军战败,国军完胜。第二次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傅作义部进攻中共华北解放区,国军战败,解放军胜利。以下是二次绥远战役的具体介绍:

(1)起因

       国军方面, 1948年11月,国民党军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调集所辖主力及收编伪军6万余人,夺占归绥(今呼和浩特),接着又连续侵占了武川、卓资山、陶林、清水河、凉城、集宁、丰镇、兴和、尚义等城镇及绥东、绥南广大地区,其新编骑兵第4师、第35、第67、暂编第3军等部集结于丰镇至归绥的平绥路沿线,绥蒙伪军暂编骑兵第5师、第1旅分别在凉城、陶林等地。并企图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北平至归绥)全线,妄图在国共会谈中,迫使中国共产党处于不利地位,并借此扩充实力.解放军方面,1948年11月,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华北主力部队整编为3个兵团,杨成武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为配合东北辽沈战役,牵制傅作义集团,收复归绥,解放绥远,切实保障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战略根据地,中革军委指示晋察冀和晋绥军区集结主要兵力,组织绥远战役,并指出,这一战役对我党在北方的地位和争取全国和平局面的关系极为重大,必须坚决歼灭傅作义部主力。为达到这一目的,中革军委于10年22日又指示:“如傅部固守归绥,则先将包头、五原、固阳占领,使傅部绝食突围,然后歼灭之。如我能迅进,可能速占归绥”。27日又进一步强调:“此次作战,必须达成歼灭傅顽主力之目的,应将我主力运动到傅顽阵地背后去,由西向东打,方可聚歼。”


(2)战役经过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决心集中晋察冀军区3个纵队、晋绥军区5个旅及地方部队一部,共14个旅5.3万余人的兵力发起绥远战役。作战部署是:以晋察冀部队由东向西攻击,首先歼灭隆盛庄、张皋的敌人,尔后各个歼灭丰镇、集宁间的敌人;晋绥部队于歼灭凉城、陶林等地之敌后向集宁发展进攻。尔后,两区继续协力求歼敌于绥远东部地区。晋察冀军区部队3个纵队共7个旅分别由阳高、新平堡、兴和等地开进,向隆盛庄、三水岭、张皋镇等地守军发起攻击,歼其一部,大部西逃。晋绥军区部队5个旅由右五、商都等地开进,向凉城、陶林进攻,歼灭骑兵挺进军、察绥挺进军等各一部。傅作义部遭此打击后,急忙向集宁、归绥等城退却收缩。晋察冀军区部队乘势向西发展,21日占领丰镇,24日占领集宁、丰镇,守敌乘隙西撤;晋绥军区部队向卓资山守军发起攻击,25日全歼国民党军第67军所属之新编第26师5000余人。卓资山战斗后,傅作义部主力于26日全线西撤,退守归绥。第35军、暂编第3军、新编骑兵第4师等部2.4万余人猬集归绥,第67军等部1.2万余人集结包头,并加强工事,准备凭坚固守。晋察冀、晋绥两军区主力于10月底对退守归绥的国民党守军达成合围。

10月31日起,我军集中兵力围攻归绥,由于敌人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御,我缺乏攻城经验及所需火力,以致历时半月未能攻克。11月2日至12日期间先后击退其5次较大规模的反扑。11月1日,晋绥之独一旅、骑兵旅及冀察纵队一部沿铁路向包头前进,至7日,连克兵亥州、察素齐、沙尔沁,共歼敌5个骑兵团,逼近包头。随后,为孤立归绥守军,我军改变部署,由晋察冀部队围困归绥,晋绥部队攻取包头,以调动归绥之敌出援,在其突围时歼其在野战中,并准备在攻克包头后,晋绥部队东返与晋察冀部队合力攻取归绥。12日,我军进攻包头,未果。24日至30日先后击溃了由归绥、五原增援包头之敌新编骑兵第4师和骑兵第10师;12月2日再次集中兵力攻取包头,但数度攻击仍未奏效,且天气寒冷,土工作业及部队后勤补给遇到极大困难,无法再战。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2月4日、14日先后撤出对包头、归绥的包围,转入休整。


(3)战斗序列

解放军:

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 聂荣臻

冀察纵队司令 郭天民 (4、5、6旅)

冀晋纵队司令 陈正湘 (10、11、12旅)

冀中纵队司令 杨成武 (7、8、9旅)

晋绥军区野战军司令 贺龙 (358、独1、独2、独3旅,骑兵旅)政委 李井泉


国民党军:

第12战区司令长官 傅作义二级上将

第35军军长 董其武中将 (101、新31、新32师)

暂3军军长 孙兰峰中将 (暂10、暂11、暂17师)

骑4军军长 袁庆荣中将 (新骑3、新骑4师)

第67军军长 何文鼎中将 (新26师)

东北挺进军司令 马占山中将 (新骑5、新骑6师)

(此战中,国民党军的“师”与共产党军的“旅”在兵力上大致相当)

(4)战役结果

        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收复奉镇、集宁等10余座城镇和绥东,绥南广大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的企图。但由于我军在收复丰镇、集宁前后,主力未能及时西进断敌退路,加之傅作义善于用兵,迅速西撤,集结归绥、包头,凭坚固守,致使我军失去野战歼敌的机会,被迫攻坚。在攻城中,我军由于火力不足和缺乏攻坚经验,进展缓慢,形成僵持局面,直至严冬已到,不得不撤出战斗。

http://www.docin.com/p-679405323.html

二次绥远战役:1948年11月,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华北主力部队整编为3个兵团,杨成武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为配合东北辽沈战役,牵制傅作义集团,华北第三兵团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和其他14座小城市。
一、战役起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调集大批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其中,国民党军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调集所辖主力及收编伪军6万余人,首先夺占归绥(今呼和浩特),接着又连续侵占了武川、卓资山、陶林、清水河、凉城、集宁、丰镇、兴和、尚义等城镇及绥东、绥南广大地区,其新编骑兵第4师、第35、第67、暂编第3军等部集结于丰镇至归绥的平绥路沿线,绥蒙伪军暂编骑兵第5师、第1旅分别在凉城、陶林等地。并企图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北平至归绥)全线,妄图在国共会谈中,迫使中国共产党处于不利地位,并借此扩充实力.
为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消灭傅作义主力,收复归绥,解放绥远,切实保障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战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晋察冀和晋绥军区集结主要兵力,组织绥远战役,并指出,这一战役对我党在北方的地位和争取全国和平局面的关系极为重大,必须坚决歼灭傅作义部主力。为达到这一目的,中央军委于10年22日又指示:"如傅部固守归绥,则先将包头、五原、固阳占领,使傅部绝食突围,然后歼灭之。如我能迅进,可能速占归绥"。27日又进一步强调:"此次作战,必须达成歼灭傅顽主力之目的,应将我主力运动到傅顽阵地背后去,由西向东打,方可聚歼。"
二、战役经过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决心集中晋察冀军区3个纵队、晋绥军区5个旅及地方部队一部,共14个旅5.3万余人的兵力发起绥远战役。作战部署是:以晋察冀部队由东向西攻击,首先歼灭隆盛庄、张皋的敌人,尔后各个歼灭丰镇、集宁间的敌人;晋绥部队于歼灭凉城、陶林等地之敌后向集宁发展进攻。尔后,两区继续协力求歼敌于绥远东部地区。
晋察冀军区部队3个纵队共7个旅分别由阳高、新平堡、兴和等地开进,向隆盛庄、三水岭、张皋镇等地守军发起攻击,歼其一部,大部西逃。晋绥军区部队5个旅由右五、商都等地开进,向凉城、陶林进攻,歼灭骑兵挺进军、察绥挺进军等各一部。傅作义部遭此打击后,急忙向集宁、归绥等城退却收缩。晋察冀军区部队乘势向西发展,21日占领丰镇,24日占领集宁、丰镇,守敌乘隙西撤;晋绥军区部队向卓资山守军发起攻击,25日全歼国民党军第67军所属之新编第26师5000余人。卓资山战斗后,傅作义部主力于26日全线西撤,退守归绥。第35军、暂编第3军、新编骑兵第4师等部2.4万余人猬集归绥,第67军等部1.2万余人集结包头,并加强工事,准备凭坚固守。晋察冀、晋绥两军区主力于10月底对退守归绥的国民党守军达成合围。
10月31日起,我军集中兵力围攻归绥,由于敌人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御,我缺乏攻城经验及所需火力,以致历时半月未能攻克。11月2日至12日期间先后击退其5次较大规模的反扑。11月1日,晋绥之独一旅、骑兵旅及冀察纵队一部沿铁路向包头前进,至7日,连克兵亥州、察素齐、沙尔沁,共歼敌5个骑兵团,逼近包头。随后,为孤立归绥守军,我军改变部署,由晋察冀部队围困归绥,晋绥部队攻取包头,以调动归绥之敌出援,在其突围时歼其在野战中,并准备在攻克包头后,晋绥部队东返与晋察冀部队合力攻取归绥。12日,我军进攻包头,未果。24日至30日先后击溃了由归绥、五原增援包头之敌新编骑兵第4师和骑兵第10师;12月2日再次集中兵力攻取包头,但数度攻击仍未奏效,且天气寒冷,土工作业及部队后勤补给遇到极大困难,无法再战。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2月4日、14日先后撤出对包头、归绥的包围,转入休整。
三、国共军队投入兵力
1、共产党军:
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 聂荣臻
冀察纵队司令 郭天民 (4、5、6旅)
冀晋纵队司令 陈正湘 (10、11、12旅)
冀中纵队司令 杨成武 (7、8、9旅)
晋绥军区野战军司令 贺龙 (358、独1、独2、独3旅,骑兵旅)
政委 李井泉
2、国民党军:
第12战区司令长官 傅作仪二级上将
第35军军长 董其武中将 (101、新31、新32师)
暂3军军长 孙兰峰中将 (暂10、暂11、暂17师)
骑4军军长 袁庆荣中将 (新骑3、新骑4师)
第67军军长 何文鼎中将 (新26师)
东北挺进军司令 马占山中将 (新骑5、新骑6师)
(此战中,国民党军的"师"与共产党军的"旅"在兵力上大致相当)
四、二次绥远战役总结

此役,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收复奉镇、集宁等10余座城镇和绥东,绥南广大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的企图。但由于我军在收复丰镇、集宁前后,主力未能及时西进断敌退路,加之傅作义善于用兵,迅速西撤,集结归绥、包头,凭坚固守,致使我军失去野战歼敌的机会,被迫攻坚。在攻城中,我军由于火力不足和缺乏攻坚经验,进展缓慢,形成僵持局面,直至严冬已到,不得不撤出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傅作义部进攻中共华北解放区,国军战败,解放军胜利。二次绥远战役战果: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收复奉镇、集宁等10余座城镇和绥东,绥南广大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的企图。

1948年11月,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华北主力部队整编为3个兵团,杨成武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为配合东北辽沈战役,牵制傅作义集团,华北第三兵团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和其他14座小城市。

此役,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收复奉镇、集宁等10余座城镇和绥东,绥南广大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的企图。但由于我军在收复丰镇、集宁前后,主力未能及时西进断敌退路,加之傅作义善于用兵,迅速西撤,集结归绥、包头,凭坚固守,致使我军失去野战歼敌的机会,被迫攻坚。在攻城中,我军由于火力不足和缺乏攻坚经验,进展缓慢,形成僵持局面,直至严冬已到,不得不撤出战斗.


战斗序列

编辑

共产党军:

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 聂荣臻

冀察纵队司令 郭天民 (4、5、6旅)

冀晋纵队司令 陈正湘 (10、11、12旅)

冀中纵队司令 杨成武 (7、8、9旅)

晋绥军区野战军司令 贺龙 (358、独1、独2、独3旅,骑兵旅)

政委 李井泉

国民党军:

第12战区司令长官 傅作义二级上将

第35军军长 董其武中将 (101、新31、新32师)

暂3军军长 孙兰峰中将 (暂10、暂11、暂17师)

骑4军军长 袁庆荣中将 (新骑3、新骑4师)

第67军军长 何文鼎中将 (新26师)

东北挺进军司令 马占山中将 (新骑5、新骑6师)

(此战中,国民党军的“师”与共产党军的“旅”在兵力上大致相当)

1948年11月,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华北主力部队整编为3个兵团,杨成武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为配合东北辽沈战役,牵制傅作义集团,华北第三兵团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和其他14座小城市。


此役,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收复奉镇、集宁等10余座城镇和绥东,绥南广大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的企图。但由于我军在收复丰镇、集宁前后,主力未能及时西进断敌退路,加之傅作义善于用兵,迅速西撤,集结归绥、包头,凭坚固守,致使我军失去野战歼敌的机会,被迫攻坚。在攻城中,我军由于火力不足和缺乏攻坚经验,进展缓慢,形成僵持局面,直至严冬已到,不得不撤出战斗.

1948年11月,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华北主力部队整编为3个兵团,杨成武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为配合东北辽沈战役,牵制傅作义集团,华北第三兵团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和其他14座小城市。

东北军有个张占魁吗

抱歉,我不清楚东北军是否有张占魁这个人。根据公开资料,张占魁,1897年出生,国民党陆军中将。号伟勋,河南上蔡人。早年在西北军任职,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2方面军骑兵第2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投蒋,任骑兵第3师师长,1932年6月任骑兵第14旅旅长,1934年兼任河南省剿匪司令,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参加抗战,1941年5月任骑兵第3军骑兵9师师长,1943年6月任第36军中将副军长,并兼任资简师管区司令,1945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1946年任第4绥靖区绥靖旅旅长兼任河南省第7、8区剿共指挥官,1949年5月在南京被俘,1954年在河南上蔡被处决。
张占魁 1897年出生,国民党陆军中将。号伟勋,河南上蔡人。早年在西北军任职,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2方面军骑兵第2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投蒋,任骑兵第3师师长,1932年6月任骑兵第14旅旅长,1934年兼任河南省剿匪司令,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参加抗战,1941年5月任骑兵第3军骑兵9师师长,1943年6月任第36军中将副军长,并兼任资简师管区司令,1945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1946年任第4绥靖区绥靖旅旅长兼任河南省第7、8区剿共指挥官,1949年5月在南京被俘,1954年在河南上蔡被处决。

国共两个第74师在解放战争初期的生死交锋

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一支部队,其前身是以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四军第5支队,后来番号曾变更为新四军2师第5旅、华中军区第11纵队、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等,渡江战役前夕,这支部队的番号变更为第三野战军第25军第74师,这个番号一直沿用至1969年。之后的番号是第70师、第70旅。

在国民党部队里,也有一支番号为74师的部队,不过,它是整编师,由原第74军整编而成。1937年8月第74军组建时,下辖第51、第58师。第51师前身为国民革命军补充一旅,因清剿红军有功升级为正规野战军;第58师创建于1935年,下辖2个旅、4个团,并配属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营。1939年6月增辖第57师。第74军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多次挫败日军,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1945年8月第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1946年5月之后第74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下辖整编第51、第57、第58旅,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因此被称为“御林军”,被誉为天下第一师,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1947年5月被华东野战军全歼。

国共这两支部队无论兵力还是装备的对比上,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但在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的这支弱旅不畏强敌,以“叫花子”不惧和“龙王”比宝的精神,与国民党军的这支“御林军”多次交锋。


一、第一次交锋,时间:1946年7月,地点:淮南路东地区

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两个军和四个美机械化师从东西南三面对我淮南解放区形成一个U形包围圈。

淮南解放区是新四军第2师(第4、第5、第6旅及地方部队)在兄弟部队的协同下开创的根据地,与南京一江之隔,津浦、淮南两条铁路贯穿其中,是插在国民党背上的一把刀子,蒋介石必欲除之而后快。

1946年7月16日,国民党军以天长、盱眙为目标,分两路向淮南路东解放区开始进犯。以第5军第45师、整编第74师第58旅,由六合向天长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第5军第96师从来安向盱眙方向实施辅助攻击;以第7军第172师第512团由明光向盱眙方向策应,企图将淮南军区部队歼灭于天长、盱眙之间,尔后向东北方向挺进,以配合由淮北东犯、由苏中北犯的国民党军会攻两淮。

7月2日从鲁南刚刚赶到淮南的第5旅与原新四军第2师留在淮南的第6旅、淮南独立旅组成华中军区第2师兼淮南军区。这时,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当时淮南我军主力仅有第2师部队,总兵力不足两万人,除第5旅经历过大兵团作战锻炼,另两旅均未经过大型战役。淮南这时仅剩下路东部分,地处蒋介石卧榻之旁,又夹在江淮津浦运河之间,战场空间小,敌人增援便捷,我则孤军奋战。

面对3万余国民党主力部队的大举进攻,第2师兼淮南军区首长决心以积极防御的手段,打击、消耗、阻滞进犯之敌。以第6旅和正由苏中增援来的华中军区特务团置于盱眙西南地区,钳制由来安北犯之敌;以第5旅、独立旅对进至六合东北地区之敌实施反突击,逐次求歼第45师及整编第58旅,迫其后撤,然后再集中兵力歼击第96师。

走东路的整编第74师第58旅首先占领了天长县南面的樊家集。周骏鸣师长、成钧副师长等师首长决定由第5旅主力出击樊家集,独立旅楔入邱兵团的右侧,将两路敌军隔离开来。

7月13日晚,第5旅第15团向樊家集发起进攻。但敌整编第58旅的火力十分强大。15团的进攻受挫。团长李士怀第一次领教了这支王牌军美械火力的厉害,为避免更大损失只得撤退。第一次打整编第74师收兵,没达到目的。

20日,敌第58旅进占东旺庙,5旅13团、14团趁敌立足未稳之机发起进攻,经过一天一夜激战,两个团歼敌一部,还是没办法干掉它,又不得不主动撤出了战斗。第二次打整编74师,又没成。

这时,国民党军已经推进到了淮南解放区中部。邱清泉指挥三路人马发起了新的攻势,以一个师直取天长县城,另以一个师进犯汊涧镇,还一个师进击盱眙县城。

这一次,成钧调整部署,以第15团固守天长县城,吸引敌人,为第13、第14团从侧翼出击创造战机。为此,他把第13、第14两个团集结在天长县城西面的张公铺一带,相机歼敌,目标仍然是张灵甫的第58旅。

25日,敌以新5军第45师、第96师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兵分两路向15团阵地发起攻击,双方在天长城恶战,打得昏天黑地,进攻之敌损失惨重。16日,第15团因寡不敌众,准备再一次撤退时,敌第96师向城南门实施猛攻。掩护团主力撤退的15团2营第4连机智灵活地与敌人激战数小时,打垮了敌人一个营的连续进攻,保障了第15团主力安全转移。

第15团在天长县城与敌激战正酣,敌整编第58旅一个营奉命经葛家巷东犯张公铺。路上,他们突然受到第14团一支小股部队的阻击。王牌军自然牛皮烘烘,官兵压根儿没把对手放在眼中,受到了挑衅,立即操着美式装备,蛮打蛮冲,在我军屁股后面撵着使劲地追击。

岂不料,他们没追出多远,埋伏在两翼的第13、第14团主力迅速包抄过来。霎那之间,军号激昂,喊杀声四起。王牌第74师的一个营全被包了饺子。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这个营被全歼。

张公铺一战,是张灵甫在解放战争中吃的第一个败仗。

战至7月28日,因敌人众多,我后勤保障困难,华中野战军谭震林政委来淮南前线传达和部署第5旅撤出淮南,转移到淮河以北短暂休整了几天,于8月4日奉命参加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后三战。


二、第二次交锋,时间:1946年9月,地点:淮阴

1946年9月10日,敌整编第74、第28师会同第7军向淮阴西北的泗阳县展开猛烈进攻,兵逼淮阴。

第5旅在苏中战役取得了三战三捷,8月31日又攻占黄桥,歼敌4000余人。战斗结束不几天,淮阴告急,第5旅奉命紧急由东台出发,火速增援。

9月15日,第5旅先头部队开赴淮阴。这时,敌整编第74师已进逼淮阴外围杨庄、码头、小桥一线,向淮阴发起进攻。16日晚,第13、第14、第15团在孙老庄、高兴桥、韩信庄及运河一带仓促构筑工事,组织防御,阻敌进攻。第二天拂晓,蒋军第58旅先偷袭后强攻,突破第13团小孙庄第1营阵地。18日突破第15团大王庄第1营阵地。经与敌展开连续两天的激烈争夺,杀伤敌一部,坚守了阵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当夜,前指令第5旅坚持到19日下午,待苏中主力到达后全线反击。不料,运河意外决口,第5旅阻击阵地被淹,遂迅速调整部署。狡猾的敌整编第74师乘第5旅调整部署之机,约一个加强营的兵力从高兴桥以东5旅第14团与第9纵的接合部化妆轻装趁虚突入,半夜偷偷越过阵地,冒充第2纵队前来接防的先头部队,于19日拂晓抢占淮阴城南门及南街。

由于情况不明,旅指挥所已经无部队可调,令各团向东南收缩靠拢。当时正面之敌向我孙老庄、大王庄阵地发起猛攻,空军也飞临淮阴城上空轰炸助战。第13、第14团予敌打击后,由于腹背受敌,先后分别从东门、西门退入城内。敌人随后跟进,乘虚而入,后续部队也蜂拥入城,双方在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华中野战军主力由于受雨大、船少的影响,北上增援不及,仅19旅第56团在团长王培臣、政治委员石裕田的率领下于19日拂晓赶到淮阴城下,与皮定均的第13旅并肩同敌展开巷战。

此时,山东野战军主力被第7军牵制,南下增援同时受阻。淮阴城守卫部队两面受敌,兵力不足,伤亡较重,被动应战,激战至19日黄昏未能改变战局,各部奉命撤出淮阴。 

淮阴保卫战,第5旅顽强坚守阵地三昼夜,英勇抗击敌整编第74师的猛烈进攻,歼敌千余人。但也存在着仓促投入战斗、未形成纵深配置、没有控制一定数量的预备队等问题,淮阴保卫战失利。


第三次交锋,时间:1946年10月,地点:涟水

1946年10月19日,张灵甫率整编第74师三个旅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分三路进攻涟水。

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粟裕以华中野战军第11纵队(第5旅)在第10纵队和淮南第6旅的配合下担任涟水守备;第1师由沭阳南的新集、丁集、胡集一线南下,第6师由宿(迁)以北地区进至涟水以北的朱家码头、韩庄地区,第9纵队由北线进至带河镇待机参战,皮定钧第13旅位于第1师右翼,决心歼敌整编第74师于涟水城以南废黄河两岸。

第11纵队(5旅)赶到涟水后,以第33支队(15团)守备涟水城,以第31、第32支队(13、14团)在涟水城东南的大茭菱、小茭菱一线构筑防御阵地,从正面抗击敌人,第34支队(独立旅第5团)位于茭菱两侧,为纵队预备队。

10月21日凌晨,敌整编第74师向茭菱、涟水城一线猛攻。第11纵队(5旅)冒着敌空军、美式重炮的狂轰滥炸,与敌反复争夺,将进攻之敌击退。

22日拂晓,敌分三路向涟水城正面及大、小茭菱阵地发起攻击。守备部队顽强抗击,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强攻。第33支队(15团)1营2连第3排排长邢献良带领全排英勇作战,在大部伤亡后,他指挥剩余人员顽强扼守,最后阵地上仅剩下他一个人和两枚手榴弹时,他冲入敌群与十几个敌人同归于尽!战至18时,敌人抢占了北岸第一道河堤。22日夜,第34支队(独立第5团)以一个营接替城南门渡口以东阵地,第15团向西收缩。

10月23日,正面之敌在强大的炮火和空军的掩护下猛攻我第一道大堤,战斗异常激烈。33支队(15团)浴血奋战,伤亡渐增,被敌突破,敌趁机向两侧扩张。我撤至第二道大堤坚守,情况紧急!

我架设在妙通塔上的轻重机枪发挥居高临下的优势,切断了敌后续渡河部队。第31支队(13团)在谢锐的率领下急速增援,配合第34支队(独立第5团)激战数小时,重新夺回部分阵地。

10月24日,张灵甫调整部署,增调整编第28师第192旅继续向涟水城进攻,第11纵队(5旅)部队在城墙上和城南大堤,分两道防御线顽强坚守,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10月25日,敌整编第58旅隐蔽调集两个营以上的兵力,在以飞机和重炮对32支队(14团)第2营城南门阵地进行猛烈轰炸后,采取密集队形向第2营阵地猛烈进攻,阵地被敌突破。当敌攻至城南门城墙下等待工兵爆破城门的时候,31支队(13团)第1营在支队长谢锐的指挥下,沿城墙由东向南门之敌实施反击;第33支队(15团)扼守在城西丁头庄的2营第4连和营机枪连在支队副政委谢雪畴指挥下,沿城墙由西向南门之敌进行反击。在东西两路反冲击部队的钳制下,敌人攻击受挫,损失惨重,失去了锐气,垮了下去,最后退回老黄河大堤上。

这时,张灵甫故伎重演,以淮阴之战的伎俩,从城墙西南角潜入城内一个加强连,隐蔽在一座庙里及一片芦苇丛中,妄图伺机里应外合。成钧司令员紧急命令32支队(14团)支队长夏云飞抽出第1营彻夜搜索,很快将这股敌人全歼。

连续几天的激战,第11纵队(5旅)各支队减员严重,弹药不足,守城部队仍然顽强坚守。

10月26日拂晓,第11纵队(5旅)整理部队,调整部署,密切监视敌人动向,并做好进行巷战的准备。敌人也因为连日恶战,伤亡惨重,进攻减弱,开始调整部署。这时,华中野战军第1师主力及第13旅(皮旅)从敌侧后出击取胜,至27日,废黄河北岸之敌被全部肃清。

27日16时,我军发起全线出击,第11纵队(5旅)配合第6师和第1师一个旅从正面反击,敌连日攻击未下,被歼一部,残敌溃退。当晚,第11纵队(5旅)、第9纵队连续攻滞河,第1师、第10纵向敌侧后出击,以配合正面作战。敌恐后路被切断,当夜大部南逃。张灵甫怕遭到合围,下令撤退。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历时七天七夜,我军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11纵队(5旅)歼敌4000余人。在激战中,第11纵队(5旅)各支队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从缴获装备中得到了补充和改善,在与近代优势装备之敌作战中取得了新的经验。对此,中共华中局和华中军区给予高度评价:“此役在稳定华中战局上有重大意义,同时给予不可一时的敌74师一个惨重打击。在战斗中充分表现了我军英勇顽强的精神,特别是5旅守城部队及出击部队,以劣于敌之装备,在涟南狭小正面,经过连续英勇反击,敌人终于溃退了”。

此役,敌整编第74师的第51、第58旅均伤亡惨重,第57旅第170团几乎全团覆灭,只有百余人生还。敌整编第28师第192旅被歼亦达3000人以上。我牺牲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以下1197人,伤4766人。这是国共内战爆发以来,首次给不可一世的整编第74师以重创,其“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由此埋下了其覆灭的种子。


第四次交锋,时间:1947年1月中旬,地点:灌南县新安镇


1947年1月,我军发起鲁南战役。为保证主力作战,迟滞南线敌人迅速北进,第5旅在华中野战军第7师的编成内奉命在灌南县新安镇阻击、牵制可能由涟水、盐城出援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

1月15日,第5旅以第13团位于新安镇东南沭河以东、第15团位于第13团之后、第14团位于新安镇构筑阵地,采取节节抗击的战术,阻击敌人。

敌整编第74师再一次故伎重演,派一个加强连于17日夜间轻装偷袭,企图在我阵地纵深钉上钉子,以配合正面攻击。在偷袭前,敌用报话机通知部队注意保持联络,结果被我侦听部队听到,第14团当即派出部队搜索。当该敌进至新安镇南约4公里的墩子附近时被发现。拂晓前,第14团突然将其包围,全部俘获。

敌整编第74师偷袭不成,遂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多路轮番进攻,第5旅顽强抗击,并及时组织反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至20日,鲁南战役胜利结束,敌整编第74师的进攻停止。


五、孟良崮全歼敌整编第74师,时间:1947年5月


1947年5月12日,华东野战军首长发出歼击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的作战命令:以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担任围歼任务;以第2、第3、第7、第10纵队担任阻援任务。

第7纵队上下一听说要打整编第74师,心情十分振奋。全歼该敌成为埋藏在第5旅(此时第5旅的番号是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广大指战员心中的一个宿愿。华野的命令到达后,让第7纵打援,他们又感到了一种别样的滋味。当然,没有亲自参与围歼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第7纵队正在莒县,位于孟良崮整个进攻集团的最外面的东侧,距离孟良崮太远。

为了完成保障兄弟部队全歼敌整编第74师的任务,第7纵队立即从莒县出发,向西南急行军80多公里,与整编第48师和桂系第7军激战5日,有力地保障了围歼敌整编第74师的胜利。

抗美援朝之时,志愿军先后共有八位正副司令员,个个都是威名远扬

抗美援朝战争中,彭老总临危受命,当上志愿军总指挥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许多人不知道, 彭老总并不是援朝战争中唯一的司令员,因为还有好几位副司令员和继任者 。

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彭老总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战争期间,邓华曾担任代理司令员,陈赓、宋时轮、杨得志曾先后任副司令员。

朝鲜停战以后,邓华、杨得志、杨勇曾先后任司令员。 这八位将军,个个都是国之良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威名远扬。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人强行干涉。并且大言不惭地说:中国要敢管闲事,就把他打回石器时代。面对唇亡齿寒的局面,组织上毅然决定出兵朝鲜。由谁挂帅,一时之间成了难题。

组织上想到了彭老总,他不仅是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还是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他生性忠诚耿直,在大家都不看好入朝作战,一些名将还装聋作哑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征。

1950年10月,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第一次战役开打前, 朝鲜方面派出内相朴一禹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结果因为指挥不统一,发生了志愿军被人民军误击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彭老总提议由中国、苏联和朝鲜三方共同成立一个联合指挥部,总指挥仍然是彭老总。 经向组织上请示后,于1951年增补邓华同志为联合指挥部的副司令员。

邓华于1910年生于湖南郴县,17岁入党,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开国上将。 1951年2月,彭老总回京向毛主席汇报战况时,拍电报要求邓华代为履行司令员职责。

结果,正赶上“联合国军”对志愿军实施“屠夫行动”和“撕裂行动”。 邓华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协同作战,成功阻挡敌人进攻二十天。

1952年4月,彭老总因病回国治疗,考虑到邓华在作战中的优异表现,就让他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 邓华后来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和金城反击战,于1953年正式成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到1954年回国之前,邓华考虑到自己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问题,两次“让位”。先后向彭老总推荐陈赓、宋时轮等有资历与作战能力的老将,担任志愿军的第二副司令员和第三副司令员。

1954年邓华回国之后,由杨得志继任志愿军司令员。 杨得志生于1911年,也是湖南人,小时候当过一阵子铁匠。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与邓华一样身经百战,被誉为“忠勇上将”。

杨得志卸任之后,继任者为“勇冠三军”的杨勇上将。 杨勇是四位司令员中最小的一位,他生于1913年,是湖南浏阳人,同样是二十年代入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

抗美援朝爆发之初,他还在军事学院学习。多次上书给主席,请求出战,直到1953年才被批准上阵。1953年4月入朝作战时,杨勇是第二十兵团的司令员,在金城反击战中曾经大显身手。于1954年,继杨得志之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司令员,直到1958年10月回国。

邓华曾在1951年的一次作战会议上向彭老总推荐陈赓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宋时轮当第二副司令员,自己排到第三。因为这二位资历比他高,且能力非常突出。

陈赓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大将 ,许多六零、七零后小时候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就叫《陈赓大将》。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祖父是湘军将领。 他于1922年入党,两年之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和胡宗南、蒋先云并称“黄埔三杰”。

他曾经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后来又成为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 解放前常常在军队和情报战线上穿梭往来。无论军事作战还是地下工作,都干得同样出色。

故事里的陈赓时而是国民党军中骁将,时而是我党的红色特工,时而是山大王,时而又是城市战争中的英雄。

近些年大热的电视剧 《亮剑》中有一段,李云龙成功歼灭日军多名高级将领的战役,其原型就是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指挥的一场伏击战。

其真相是,陈赓事先在日军里面安插了一支情报小组,提前侦知了敌军的动向。因为秘密战线的情况特殊,很多年以后才得到解密,被人误以为是打了一次遭遇战。

1951年,陈赓以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的身份抵达作战前线,同年5月27日在邓华的推荐下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1952年3月回国。

志愿军的第三副司令是宋时轮。 宋时轮是湖南人, 1907年出生。青年时代梦想“教育教国”,曾经办过《前进》周刊 ,在湖南醴陵当地的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

1926年考进黄埔军校,并于同年入党。四一二之后入狱,与组织失去联系。自行组建游击队,打土豪和白匪。直到一九二九年与组织重新取得联系,并进入井冈山。

三十年代初期,在第四次反围剿中。 宋时轮运用自己在黄埔军校学到的知识,以及多年游击作战的经验,在江西宜黄一带全歼国民党两个师,抓获敌人一万余名。

抗美援朝开始的时候,宋时轮是第九兵团的司令员。 1950年11月在长津湖战役中,他指挥下的第九兵团鏖战十三昼夜,全歼美军第7师一个加强团,打死打伤俘虏敌人1.39万人。

1951年,在邓华力荐下,宋时轮当上了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参与了秋季防御作战,于第二年的七月听从安排回国。

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生于1913年,湖北黄安人,是我军著名的“旋风司令” 。他性格急躁,粗中有细,有勇有谋,与许世友并称军中“两霸”,被军史称为“最好的前线指挥官”。

韩先楚在红军长征时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师长,后来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一生征战南北,未蒙败绩。他是彭老总的老部下,曾经因为“胆儿大”违抗过彭老总军令,但是最后将功补过,得到彭老总赏识。

1950年6月,援朝战争爆发前,韩先楚是东北边防军第40军的军长。后来部队改编为13兵团,他就主动向彭老总请缨上前线,于1952年当上了志愿军副司令员。

由于有他亲自在阵前督战,40军入朝后表现非凡。至10月30日连续取得三场大战的胜利,歼敌1400人,被全军通电嘉奖。在入朝第二次战役中,他又带领之前表现稍落后的38军,一雪前耻,最后顺利完成作战任务,被彭老总褒奖为“万岁军”。

韩先楚最漂亮的一仗是1951年1月4日攻占汉城,此战让志愿军威震全球。 1953年,韩先楚积劳成疾,回国休养后又想上战场,到达东安时不幸病倒,旋即回国。

志愿军后勤部司令员洪学智,被称为援朝战争中的“萧何”,是解放军中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 洪学智1913年生于安徽金寨县的一座大山里,祖上曾经十分富有。

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家道中落。洪学智的父亲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在他十岁那年省吃俭用把他送进了一间寺庙办的义学。洪学智后来被家中过继给伯父,读直读到13岁。

当时遇到的几位老师,不是北大毕业的学生,就是我党人士。因此,他在1928年就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农民武装。 洪学智参加革命后,三十年代在军中长期负责后勤工作。

从22岁长征时开始,就负责替红军征集、运输军粮。 他戎马一身,屡次在生死关头化险不夷。有人说他是我军的一员“福将”,其实并不是他运气好,只是因为他性格审慎,胆大心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当时朝鲜气温降至零下40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我方军队的补给全部依靠从内地向外输送。

志愿军入朝一个月后,朝鲜即爆发大洪水。第二月,美国人派出1700余架军机,对我方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进行全方位“绞杀”。

洪学智最终采用创造性的办法,通过分段倒运,建立半永久性粮仓,漂亮地解决了军队的补给问题。1952年,毛主席在一届政协大会公开表扬洪学智在援朝战争中解决军粮贮藏的办法。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洪学智先进有效的后勤管理,保障了这一次入朝作战的最终胜利,战后洪学智获得了朝鲜颁发的多枚奖章。1954年回国后,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

在八位志愿军司令员与副司令员中,彭德怀、陈赓、宋时轮等人的名气都非常大。彭老总威名赫赫,他的光辉事迹自然不用多说。

陈赓大将的传奇人生,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一代儒将宋时轮,以书生的身份“投笔从戎”。但是打起仗来却异常勇猛,动不动就歼敌几个师,堪称漂亮!

除了他们,还有 像邓华、韩先楚、洪学智、杨得志、杨勇这样智勇双全的将军,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这些优秀的开国将领们集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了抗美援朝的光荣任务。替自鸦片战争以来备受压迫的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更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强陆军”的赫赫威名!

1946年,解放军取得了什么胜利

  1946年 解放战争中我军各部队作战情况简表

  西北:
  陕甘宁晋绥军贺龙部南县出击,歼敌600余人。
  8月 ~ 9月 陕甘宁晋绥军接应中原突围至359旅,该旅减员2917人,余1983人,到陕甘宁补3千人。
  10.13 ~ 10.21 晋绥军贺龙部发起榆(林)横(山)战役,歼敌1千余人,保安第9团胡景铎部2千余人起义。

  华北:
  1月 晋察冀和晋绥部队发起晋北、集宁保卫战。
  2月 承德保卫战。
  2月 晋察冀复员10万人,整编为4个野战军纵队,地方部队6个二级军区,21个军分区,13个独立旅。
  5月下旬 胜芳保卫战,歼敌1.5千余人。
  6.16 ~ 8.15 晋绥军贺龙部发起晋北战役,歼敌8.6千余人。
  6.28 中央提出夺取“三路四城”(平汉路北平到石家庄段、正太、同蒲路,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
  8.2 阳高会议,部署打大同。
  9月 集宁、大同战役,歼敌1.2万余人(聂荣臻说8千)(有说我军5万损失2万)
  9.20 张家口保卫战:9.24 漕河头战斗,歼敌4.6千余人;
  10.8 傅作义偷袭张北;
  10.11 我军撤出张家口(有说46年9-10月张家口保卫战,乘晋察冀和中央军交战,傅作义袭击张家口成功,再次大败聂荣臻部,报歼敌22000,损失不明。)
  10.22 涞源会议,统一我军撤出张家口的思想认识。
  11.2 ~ 12.21 易县、满城战役,歼敌8千余人。
  11.6 ~ 1947.1.1 晋冀鲁豫4纵陈赓部发起吕梁战役,歼敌1万余人。
  1947.1.17 ~ 1.22 陈赓部发起汾(阳)孝(义)战役,歼敌1万余人。

  中原:
  1.13 停战令生效。
  6.25 中原突围:
  7.21 皮定均旅5千余人到达淮南根据地。
  8.29 王震359旅到达陕甘宁边区。
  (我军歼敌5千,我军6万,最后所剩中野12纵、华野独立师等部1万余人)
  7月,属晋冀鲁豫建制陈赓的4纵,遂行作战任务,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7.11 ~ 7.22 闻(喜)夏(县)战役(陈赓部),歼敌5千余人。
  8.10 ~ 9.1 同蒲战役(陈赓部),歼敌1万余人。
  8.10 ~ 8.22 刘伯承部发起陇海战役,歼敌1.1万余人,我军伤亡5千。
  8.31 ~ 9.8 定陶战役,歼敌1.7万余人,我伤亡3.5千。
  9.29 ~ 10.7 巨野战役,歼敌5千余人,我伤亡4.3千。
  10.29 ~ 10.31 鄄城战役,歼敌9千余人。
  9.22 ~ 9.24 晋冀鲁豫4纵陈赓部发起临(汾)浮(山)战役,全歼胡宗南之1师1旅,号称“天下第一旅”,俘旅长黄正诚,歼敌4.5千余人。
  11.15 ~ 11.21 滑县战役(刘伯承部),歼敌1.1万余人。
  12.10 开展王克勤(6纵18旅52团)运动。
  12.22 ~ 1947.1.16 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刘伯承部),歼敌2.1万余人。

  华东:
  1.7 组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政委黎玉,参谋长宋时轮,政治部主任唐亮, 1、2纵,7、8师,共7万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参谋长刘先胜,政治部主任钟期光,6、7、8、9纵,共4万人。
  7月 七战七捷:歼敌6万(华中野战军粟裕部3万人对国民党军12万人)
  7.13 ~ 7.15 宣(家堡)泰(兴)之战,歼敌3千余人;
  7.15 ~ 7.23 如(皋)南之战,毙伤敌1万余人,俘6千余人;
  7.30 ~ 8.3 海安防御战,歼敌3千余人, 七纵伤亡200人;
  8.10 ~ 8.11 李堡之战,毙伤敌9千,俘 5千,我伤亡1000人;
  8.21 ~ 8.22 丁堰、林梓之战,歼敌3千余人;
  8.23 ~ 8.27 邵伯保卫战,歼敌2千余人,我伤亡1.2千人;
  8.2 .~ 8.31 黄桥进攻战,歼敌1.7万余人,我伤亡3.5千人。
  6.7 ~ 6.16 山东讨逆战役(德州、泰安、大汶口、枣庄、周村、张店、胶县、高密、即墨),
  俘2.3万余人,毙伤9千余人。
  7.17 ~ 7.29 淮南失守。
  7.27 ~ 7.28 朝阳集之战(陈毅、宋时轮部),歼敌5千余人,我军伤亡800人。
  8.7 ~ 8.9 泗县进攻战(陈毅、宋时轮部),歼敌3千人,我军伤亡3千多人。
  8.27 ~ 8.29 睢宁、宿迁失守。
  9.12 泗阳失守。
  9.13 ~ 9.20 两淮失守。
  10.19 ~ 11.1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歼敌8千余人,我军伤亡6千人。
  10月中下旬,陈师庵会议(所谓“7人批陈会议”),加强山野和华野团结,将思想在集中兵力歼敌上统一起来。
  11.10 ~ 11.12 临沂保卫战(峄县战斗,陈毅部)
  11.26 ~ 12.6 盐城保卫战(粟裕部),歼敌5千余人。
  12.15 ~ 12.19 宿北战役,歼敌2.1万余人。此战是山野华野会合以来第一个胜仗,粟裕将军说这是华东地区我军的转折。
  12.14 ~ 12.16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歼敌4千余人,我军伤亡4千余人。

  东北:
  1.4 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共计340102人(34万人)。
  2月底,国民党军兵力达28.5万人(4月达31万余人)。
  1.6 ~ 1.13 营口争夺战,歼敌1.7千余人。
  2.13 ~ 2.14 秀水河子战斗(7旅彭明治、梁兴初部),歼敌1.5千余人,我军伤亡771人。
  2.14 ~ 2.15 鹜欢池攻坚战(10旅吴信泉、钟伟部),歼敌483人,我军伤亡266人。
  2.16 ~ 2.20 沙岭子进攻战,我4纵7个团对敌新22师66团,歼敌624人,我军伤亡2009人。
  3.16 ~ 3.17 首战四平,歼敌3千余人。
  4.1 ~ 5.3 本溪保卫战,歼敌4.7千余人,我军伤亡2千余人。
  4.14 ~ 4.28 解放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歼敌2.4万余人。
  4月,四平保卫战:
  4.7 ~ 4.9 兴隆岭、朝阳堡战斗,歼敌1.2千余人,给号称“天下第一军”的新一军首次重创;
  4.15 大洼(金山堡)之战(我军1师、3师8旅、10旅、7纵19旅受嘉奖),歼敌4.4千余人;
  4.17 敌新38师到达四平;
  5.12 敌新6军进入四平北部,战局已不利我军;
  5.19 我军撤出四平,总计歼敌1万余人,我军伤亡8千余人。
  5.19 我东北“前总”作战科副科长王继芳投敌,造成我军撤退过程的极度混乱。(有说我军这一阶段损失重大,约在10万余)
  5.24 撤出长春。
  5.19 ~ 6.3 鞍(山)海(城)战役:
  5.29 184师潘朔端部2.7千余人起义;歼敌3.3千余人。
  6.7 ~ 6.9 拉法、新站进攻战,歼敌1.9千余人;此战是四平战后我军之“回马枪”,扭转了大撤退的混乱局面。
  6.7 休战。
  6月 ~ 10月 我军整顿部队,野战部队共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14.5万余人,连地方武装共35.6万人。
  动用正规部队剿匪,到1947年4月歼匪8万余。
  6月 ~ 9月 国民党军整补,正规军8个军,共25万人。
  10月 杜聿明打通沈海(沈阳~海龙)路,沈吉路作战(通化、辽南作战)
  10.19 ~ 11.2 新开岭战役,歼敌8千余人,我伤亡2千余人,全歼号称“千里驹”之敌25师,俘师长李正谊,我4纵8个团歼敌一个整师,增援之新22师到战场15公里处,3天不敢动,
  开创东北我军歼敌一个整师之战例。
  10.31~ 12.6 西满和长春北作战。
  12.11~ 12.14 七道江会议,统一思想,坚持南满。
  12.17~ 1947.1.20 一保临江,歼敌4.9千余人。
好像就是孟良崮 全歼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
孟良固灭了蒋的主力张灵甫
本文标题: 1946年6月山东讨逆战役,牵制蒋军两个军不能去东北增援。这两个军是哪两个军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05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除贱籍、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有没有显著提高当时汉人平民的生活水平明朝口碑是否比清朝好 如果是,为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