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值得我们跨越山海去缅怀

发布时间: 2023-10-20 20:01: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感遇(第十九首)·陈子昂》原文与赏析,陈子昂,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有哪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值得我们跨越山海去缅怀

《感遇(第十九首)·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陈子昂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功尚未可, 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县人。武则天时曾任麟台正字、右拾遗,关心民生疾苦,正言极谏,因而遭到统治者的嫉妒。曾随武攸宜征契丹,郁郁不得志,登幽州台,缅怀古人,慷慨悲歌,唱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时代最高音。他三十八岁时辞官还乡,第二年,被酷吏段简诬陷而死。

陈子昂的《修竹篇序》,反对齐梁以来的萎靡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强调兴寄, 高举诗歌革新大旗,再加上他在五言诗创作方面所取得的巨大实绩,终于使诗歌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为盛唐诗歌 *** 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首批判武后佞佛恶政的诗篇。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204)因为佛教徒帮她编造了称帝的神学根据,此后,她就大搞崇佛佞佛的活动,不惜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大造佛寺,大塑佛像。万岁元年(695),“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怀义作夹紵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构天堂以贮之。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怀义用财如粪土,太后一听之,无所问。每作无遮会,用钱万缗;士女云集,又散钱十年,使之争拾,相蹈践有死者。所在公私田宅,多为僧有。”(《资治通鉴》卷205)本诗矛头所向,就是上述这类弊政。

这首诗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四句,是说尧、舜、禹等古代圣君,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他们为百姓而忧愁劳苦。乘坐黄盖的华丽车子, 并不是尧的本意; 更不要说居住在以玉台装饰的华贵的宫殿里了。这是以古代圣人的节俭爱民来反衬当今统治者的骄奢残民,其批判锋芒是非常锐利的。

第二层八句,从佛教本身来论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听说来自西方的佛教,是崇尚清净的,越是清净,佛法越弘大。为什么要穷奢极侈地滥用金玉,对佛像精雕细刻才认为尊严呢?为了盖造高耸入云的庙宇而砍尽了山林,为了塑造精美的佛像而烦琐地从民间搜刮珠翠。连鬼神尚且办不到,人力又岂能达到?当时,狄仁杰也曾向武则天上疏极谏过, 他奏疏中的意见简直跟陈子昂不谋而合:“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下济群品,应是本心, 岂欲劳人,以存虚饰?”(《旧唐书·狄仁杰传》)这不就是“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吗?狄仁杰又说:“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绘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瑰材竭于轮奂。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同上)这不就是“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吗?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陈子昂这首《感遇》诗,简直就是一本奏章,其针对性是很强的。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是说统治者拿穷奢极侈的佛寺建筑和佛像雕塑向愚民夸耀,恰恰增加了忧患;统治者企图利用佛教来卖弄智巧,只能使政治更加昏乱。这两句是对全诗总结,再次强调统治者崇佛佞佛的严重危害。

这首诗通篇用议论。如何看待诗中的议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人谓诗主性情, 不主议论,似也, 而不尽然。试思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北征》、《八哀》诸作,近体中,《蜀相》、咏怀诸葛诸作,纯乎议论。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陈子昂这首《感遇》诗,带着非常愤激的感情来为民请命,完全符合沈氏的要求,所以是一篇成功的议论之作。

歌颂屈原的文章

有关歌颂屈原的文章,是文章,不是诗歌。

1、《汨罗殇》

作者:子钊

在中国众多的诗人中,我唯一没有去好好触碰的是屈原。

即便每年都不会落下端午节,每年都少不了去品食甜糯糯的粽子,但就是不曾细细研读过他的作品,甚至,故意有些逃避。

逃避的原因有很多,一开始因为那艰深晦涩的《离骚》,语文课上要求整篇背诵的痛苦记忆犹新,至今我都认为让学生去攻克那么远古的文字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对文意的不理解和难以产生的共鸣是现在学生学习屈原的最大障碍;

另一个原因,是我在终于似懂非懂的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后,他于诗作及人生经历中永远缠绕的刻骨之愁,让我在读惯了李白的浪漫后有些无法接受。

屈原的一生都在别人的嫉恨和猜疑中度过,那个特殊的年代,似乎中国是有着许多充分的理由去忽略一个诗人。

诸侯并起,雄主争霸,杀伐暴戾才是那个年代应该有的主题。可是,在一片冷漠的剑戈交错中,就真的不允许哪怕一点点诗意的斑斓吗?

因此,让我索性放下最初的印象,来对这位伟大的诗者做一番恭敬的聆听。

《九歌》应该算是屈原的成名作了,这部根据民间祭神的乐歌改编而成的诗作,向来以华美著称于中国文学史,也让屈原的名声传到了楚怀王的耳朵里。于是屈原被封为左徒,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当时,屈原不过二十岁出头。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具有无限才情的年轻人,这时必然要好好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于是为了楚国富强,屈原开始谋求变法。

屈原变法的内容从很多方面与商鞅的变法相似,主张削弱旧贵族权利,举贤授能。这段故事即便放在今天我们也会猜到结局,屈原的这些举措势必触动了贵族的权威,于是,屈原被流言包围,被怀王疏远,从精神上被处以一次流放。

这里便包含着郭沫若笔下那个很有名的故事,张仪使楚,以重金收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陷害屈原,随后屈原便遭流放。

我对于屈原被流放的这段经历写的很简单,但屈原本身所经历的却一定不简单。我相信对于屈原来说,真正痛苦的不是被驱赶的身体,而是被放逐的忠心。

像屈原这样的诗者,我总认为还是不要参与政治的好,诗人太浪漫,政治太现实,当以浪漫的灵魂去招惹现实,灵魂必定跌的粉碎。

屈原正是重复了中国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他们把自己作为文学家的品格寄托于无情的政治,而政治恰恰无法给这种品格以滋长的土壤,因此最终结出苦涩悲情的果实。

文学家,尤其是诗人,他们的全部生命精力来源于那种最纯粹的浪漫。因为浪漫,他们走在文化的长途,喝酒、高歌,在醉着的梦里吟诗作词。当然,这需要生活在一个温和华贵的年代。

但很可惜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大多数文人终生都在颠沛中挣扎,他们几经彷徨,他们在精神上一次次遭受重击,在人生即将垮掉的时候,又往往用自己仅存的文化力量去做最后的反抗,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屈原选择的方式,我们都知道。我想那应该是一个天空也尤为阴郁的日子。涛涛汨罗江水,也应该翻滚的更加壮阔,为了一具即将覆灭的高贵的文化躯体。

事实上,屈原投江是在楚国国都被破的第二年。那么,我们很容易猜测到这一年来屈原可能经历的精神折磨,对家国复兴的无望,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对人生意义的疑惑,这是最后禁锢了屈原希望的三道枷锁。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文化造诣及家国气节都足以令人仰望。

尽管从现在的角度讲,屈原负累一生的国在今天的意义上根本不算一个独立的国,但对于后世的百姓来说,什么家国情仇,什么杀戮征伐,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面前都已不那么重要,我们怀念并一直守护的,是文化的丰碑!

是的,文化的力量就是这么奇怪,文化的缔造者也因此显得奇怪,奇怪到那么不为世人所理解。

读过屈原的作品,很多人会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份贵族的气息,一份属于文人的自负。这种自负在那样的楚国必定得不到理解,这也导致了屈原和中国其他文人同样的悲剧境地:

一个理想化的文学家,他的志向和人生选择总是超前的,这种超前以文化为底蕴,以蓬勃的创作精力和政治抱负作为手段,在历史的潮流中与命运抗争。

而当抗争失败,或是在抗争的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支持,那么文人那颗柔弱的心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理想幻灭的痛楚,走向毁灭便成了一种必然。

这种悲剧很遗憾的在屈原身上率先上演,但屈原仅仅是作为起点,而后的几千年,千千万万的中国文人几乎都走向这一深渊,贬官的文化现象由汨罗江旁的纵身一跃开始,终于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或许是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纪念屈原的原因,他的忧国忧民,他的上下求索,更因他身上那些文人共有的气质、遭遇。在官本位盛行的古代中国,文化的存在既辉煌又可悲,而缔造文化的那些远去的背影,他们的气节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屈原的气节也正是众多文人所具备的气节,中国文人最可敬的地方,是把自身的文学修养上升为一种文化人格,构成这种文化人格的一个基本要素便是宽阔的胸怀和艰辛的生命长度。

他们所附着的年代给予了他们特殊的生命长度去体验生命情绪,体验生命的薄厚,最后转换成文字,继续活在后人的口耳相传中。

我们尊敬这样可歌可泣的文化人格。在最早学习《离骚》时,我一度将屈原最后的命运粗浅的定义为愚忠,现在想来才知道自己的可笑。

如屈原一般的文化人格,在政治与文学的矛盾无法统一时,离去,可能才给了世人一个真正的答案——文化气节,永远不能让位于政治;文化人格,永远要以不朽的状态完成屹立。

公元前278年,汨罗江岸,殇歌一阕。六十二岁的老人毅然决然,或许,稍稍停留,看一眼自己创造的文化,那样高贵,不屈不饶。末了,再无遗憾,从此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攀上了文化的巅峰……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作者:白云书屋

屈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思想上,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上。我在端午节的这一天想的最多的是屈原的《橘颂》。

那是我还没走进大学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河南大学(当时的开封师院)自己油印的《屈原作品选注》,那是手刻写的,字体非常工整,里面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卜居》、《渔夫》几个部分。

我当时看了里面所有的内容,《橘颂》更是成了我刻骨铭心记忆之一的作品。

《橘颂》是屈原的早期作品(其它作品大都是后期的),不论从情调还是内容来看,都独具一格,全诗通篇洋溢着乐观开朗的气息和蔑视一切的气概。

更为重要的是,屈原以借物寓志的手法,通过对橘树热情洋溢的赞美,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橘颂》堪称为千古咏物之始祖。

在描绘橘树的形象时,说它“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这不仅描绘出橘树的生机勃勃的外在形象美,从中也反映出他举贤授能的思想。

在刻画橘树的性格时,说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一句是赞橘的内在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这是橘树长成后的气节,也印证了屈原的一生。

“独立不迁”是屈原最可贵、最难得的志向,这与他以后的作品思想形成了一体。诗的最后表达了以橘为友为师的愿望:“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这,更是作者在赞美自己正直无私、横而不流的精神。

全首诗来看,屈原对橘树进行了拟人化的赞美,是咏物言志的典范。它结构分明,由“物”的外形美写到它的内在美;由物及人,整个诗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真正体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诗歌创作原则。

对屈原的赞美无需多说,我只是想在此借屈原的诗作来反省一下我们的诗作。

我在“好心情”上经常看诗,有一些诗作我实在不敢苟同。

明明很清楚的东西,却被作者写得糊里糊涂,几句能表白的东西,却被拉成“长篇大论”,完全失去了诗语言的凝练与含蓄美,失去了诗明朗的意境,更是失去了作品的思想性。

端午节,我们怀念屈原,不能只记得他跳汨罗江,只记得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后期思想,对一些文学爱好者还要多记一记他的《橘颂》,多了解一些咏物诗的写法,多了解一些写诗做人的要领,多写出一些语言美和思想美结合的好作品。

3、吊屈原文

作者:(两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唿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译:

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

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词句说: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

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

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

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

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

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蟂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蛤蟆与水蛭、蚯蚓?

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

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

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的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

4、吊屈原文

作者:(唐)柳宗元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岸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

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

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沈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夸辞之党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

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芊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尔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俞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译:

在先生死去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啊,我再次被贬逐乘船来到湘江。在汨罗江畔寻找先生的遗迹啊,采摘了杜蘅杜若向你祭献芳香。愿你在冥冥之中能体会我怀念你的心情啊,让我荣幸地向你倾诉衷肠。

先生不肯屈从世俗啊,只遵循自己的政治主张。国家残破动乱啊,你遇上的世道就像长期生了重病一样。华贵的礼服被丢弃在地上啊,却喜欢穿那羊羔皮做袖口的 粗劣衣裳。母鸡咯咯乱叫啊,孤单的公鸡嘴巴却被捆绑。

粗俗的民间歌曲围着欣赏啊,却捂着耳朵不愿听那高雅的庙堂乐章。把有毒的鸟头鸟喙当作美好的食物啊, 却焚烧抛弃真正的食粮。明明是牢狱却不知躲避啊,却放着宫殿不去住。

隐在污泥里坐卧在肮脏的地方啊,却荣耀得像穿上绣着花纹的礼服一样。房屋的椽子烧断 了,烈火熊熊燃烧啊,却手舞足蹈欣喜若狂。谗言巧语喧嚣刺耳啊,却把它当作上古名乐来欣赏。

把谄媚讨好点头哈腰的小人啊,看成比西施还漂亮。把治国良言当 作奇谈怪论啊,反而避开用美玉把耳朵堵上。得了重病还瞒着不承认啊,就是请来名医俞跗、秦缓也没法想。

为什么像先生这样令人钦敬的人 啊,还偏要磨砺针石去医治那不可救药的创伤?

正像仲尼被迫离开鲁国啊,还依依不舍说“让我慢慢离开这个地方”。柳下惠奉行“直道”啊,又到哪里去才能实现 他的主张?

现在世上的人议论先生啊,都说为什么遭受这样的痛苦还关怀楚国的兴亡。

通达事理的人高明特异啊,本来就为知识浅薄的人不敢想像。抛弃祖国追求个 人的私利啊,

我知道先生决不会这样。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啊,这更不是先生的志向。无论是得志或失意志向都不变啊,始终信守大义坚持自己的理想。

何况先生是那样忠心耿耿啊,宁愿赴死心也不会两样。沉入水中埋在土里的美玉啊,谁能说就暗淡无光?香草虽然被贮藏起来了啊,怎会因时间久而失去芳香?

先生的容貌虽然不能看见啊,但是读你的文章仍像见到你一样。捧着你的遗作感慨叹息啊,我止不住眼中的热泪直淌。

你指斥星辰追问怪异啊,又哪能挽救国家的 崩溃灭亡?你为什么要驱动雷霆啊,只因为希望在那茫茫宇宙中能找到你的理想。你的文章词藻华丽充满着幻想啊,世上的一般人果真以为你在发狂。

感叹我内心的 不平啊,暗自满怀愤怒而更加悲伤。想当初先生如不写下这些文章啊,后世的人又怎么把你敬仰?

既然爱国的热情在你的内心激荡啊,要强压它也不能久长。从芈姓 到屈姓楚国的同宗贵族有多少啊,为什么独有你为国担忧内心像在燃烧一样。

我感叹现在做官的人啊,有谁把时政的好坏放在心上。享受国君的俸禄惟恐不优厚啊,只是担心自己在官场中不能青云直上。

离开京城我心情郁结默默无言啊,因为已实现不了我的主张。既然这种苟且偷安的风气无法除去啊,想起先生的遭遇我的郁结心情可以暂时丢一旁。

5、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作者:鲍鹏山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

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

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

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

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平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

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

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

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我仿佛看见你一步一步走向河岸,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那回头的一瞥,不是对安危的牵挂,不是对生命的留恋,而完完全全是对故土的挚爱,对祖国的想念,对人生的叹息,对政治的无奈。狂风吹乱了你的长发,翩翩白衣如脱尘的仙人。可是你没有洒脱,怀抱着冰冷的巨石,你终于站在了波涛汹涌的汨罗江的涛涛江水之畔。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候,关于你的一些已经遥远的过去,如同那水气般在我眼前氤氲开来。
仿佛听见你在吟诵:“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我知道你最爱的便是香草,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品行,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超脱,那种不随风而屈的坚韧。而你也如生长在湖畔的一株香草,缓缓地在风中摇曳,一颗露珠,在青青的草叶上默默地闪耀。你将自己的全部光和热奉献给了祖国,你求的不是美名,求的更不是利益,而只是天下太平,那一卷政治的美好蓝图,能够亲手将他变为现实。这是一个臣子的心,这又是一颗多么赤诚和单纯的心!我甚至可以想象当你踌躇满志的面容,那么,就让我记住你的这个样子好了,不要让我记得那苍凉的后来:你走在被流放的路上,你对着苍天发出《天问》,不要让我记得你布满血丝的双眼,那种欲说还休的痛苦的神情……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拥有如此高风亮节的你,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可是当你的政治蓝图成为泡影,当你自己也朝不保夕,当你不再有机会走近那辉煌的殿堂,当你远离你那日日夜夜惦念着的国君……你却依旧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原来你是那样的执着,原来你是那样的坚定,你不愿看见与自己血脉相融的国家,在战火中毁于一旦,你不愿看见自己牵挂着的百姓,在硝烟中流泪的眼睛。
一切再回到汨罗江边。那无尽的悲痛,那无限的遗憾,那曾经拥有的美好的回忆,都随着你的纵身一跃,烟消云散。汨罗江翻起巨浪,你那洁白的身影瞬间与水溶为一体。轰隆的水声,为你奏响沉重的哀曲,灰蒙的天空,见证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不屈的身影,跟随着时代的车轮,永远留在了战火纷乱的年代,然而你的名字却如同丰碑一样屹立在历史的路途上。
今天,多少人为你的决然的死亡发出感叹:你是栋梁之才,楚国不容你,难道天下之大,竟没有你的容身之处?你即便要效忠自己国家,然而楚国已灭,你的死亡没有任何的价值,只白白留下一道遗憾;甚至有人说,你脆弱地经不起打击,那高贵的出身给了你单薄的心灵,只是流放,就将你的勇气与毅力消耗殆尽……我却知道,他们不懂你。如果他们读了你曾经说的话,他们一定会明白:“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你不愿意苟活,在你心里,卑贱的活着,远不如高贵的死亡。被玷污的思想,远不如纯洁的心灵。隐居起来,你仍然要呼吸浑浊的空气,你仍然要看到家破人亡的悲剧,你仍然要接受日夜的来自灵魂最深处的拷问。于是死亡成了你唯一的归宿,恐怕也只有那江边袅袅不尽的秋风才能拂去你的清泪,只有那日夜奔腾不息的江水才能抚慰你疲惫不堪的内心……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但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屈原啊!被流放后,依然为国为民而着想,这种精神值得让我们学习。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屈原”:为民着想的共产党、不怕风雪的抗雪英雄、默默无闻的老师们......他们都是“屈原”,只是我们没发现,他们的精神,胜似屈原。我们虽然比不上屈原,但好好学习,工作中扎实肯干,一定能达到屈原的境界的。
写屈原的 永远的你——写屈原 那个片段开始反复在我脑海里出现。 我仿佛看见你一步一步走向河岸,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那回头的一瞥,不是对安危的牵挂,不是对生命的留恋,而完完全全是对故土的挚爱,对祖国的想念,对人生的叹息,对政治的无奈。狂风吹乱了你的长发,翩翩白衣如脱尘的仙人。可是你没有洒脱,怀抱着冰冷的巨石,你终于站在了波涛汹涌的汨罗江的涛涛江水之畔。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候,关于你的一些已经遥远的过去,如同那水气般在我眼前氤氲开来。 仿佛听见你在吟诵:“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我知道你最爱的便是香草,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品行,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超脱,那种不随风而屈的坚韧。而你也如生长在湖畔的一株香草,缓缓地在风中摇曳,一颗露珠,在青青的草叶上默默地闪耀。你将自己的全部光和热奉献给了祖国,你求的不是美名,求的更不是利益,而只是天下太平,那一卷政治的美好蓝图,能够亲手将他变为现实。这是一个臣子的心,这又是一颗多么赤诚和单纯的心!我甚至可以想象当你踌躇满志的面容,那么,就让我记住你的这个样子好了,不要让我记得那苍凉的后来:你走在被流放的路上,你对着苍天发出《天问》,不要让我记得你布满血丝的双眼,那种欲说还休的痛苦的神情……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拥有如此高风亮节的你,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可是当你的政治蓝图成为泡影,当你自己也朝不保夕,当你不再有机会走近那辉煌的殿堂,当你远离你那日日夜夜惦念着的国君……你却依旧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原来你是那样的执着,原来你是那样的坚定,你不愿看见与自己血脉相融的国家,在战火中毁于一旦,你不愿看见自己牵挂着的百姓,在硝烟中流泪的眼睛。 一切再回到汨罗江边。那无尽的悲痛,那无限的遗憾,那曾经拥有的美好的回忆,都随着你的纵身一跃,烟消云散。汨罗江翻起巨浪,你那洁白的身影瞬间与水溶为一体。轰隆的水声,为你奏响沉重的哀曲,灰蒙的天空,见证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不屈的身影,跟随着时代的车轮,永远留在了战火纷乱的年代,然而你的名字却如同丰碑一样屹立在历史的路途上。 今天,多少人为你的决然的死亡发出感叹:你是栋梁之才,楚国不容你,难道天下之大,竟没有你的容身之处?你即便要效忠自己国家,然而楚国已灭,你的死亡没有任何的价值,只白白留下一道遗憾;甚至有人说,你脆弱地经不起打击,那高贵的出身给了你单薄的心灵,只是流放,就将你的勇气与毅力消耗殆尽……我却知道,他们不懂你。如果他们读了你曾经说的话,他们一定会明白:“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你不愿意苟活,在你心里,卑贱的活着,远不如高贵的死亡。被玷污的思想,远不如纯洁的心灵。隐居起来,你仍然要呼吸浑浊的空气,你仍然要看到家破人亡的悲剧,你仍然要接受日夜的来自灵魂最深处的拷问。于是死亡成了你唯一的归宿,恐怕也只有那江边袅袅不尽的秋风才能拂去你的清泪,只有那日夜奔腾不息的江水才能抚慰你疲惫不堪的内心…… 除了你那些优秀的篇章,人们看到的你只是一个失败者,虽满怀壮志,却被残酷的政治摧残到形如枯槁;虽有满腔报国热情,却抵不过现实的冰冷的潮水。可是有谁有清楚地了解到那种一次次被打击的苦楚?有谁又能够承受那一次次在身体上的创伤?有谁能够在身心俱疲之时还要面对国破人散的痛苦?你肯定已万念俱灰……我理解你所做的一切,你曾经你挣扎过,你曾经也努力过,然而个人的力量是那样渺小,兰花的高洁,被淹没在肮脏的泥土之中,独醒的生命,被淹没在愚昧的洪流之中。与其把你的那纵身一跃看成是结束生命的方式,还不如看成是获得解脱,追逐自由的攀登!不是楚国容不了你,而是那个时代跟不上你匆匆的步伐,你也只有用这种勇敢的攀登,去追逐梦想中的美政,梦想中的太平盛世吧…… 你用你的行动,创造了一个脱俗的神话。读不懂它的人,命名它为逃避;读懂的人,只流下深情的泪水,因为他听到你在撞击他心灵的天籁之音。 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你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在那个时代,与日月争光。我终于知道,孤独可以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死亡可以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永远的屈原
、《汨罗殇》
作者:子钊
在中国众多的诗人中,我唯一没有去好好触碰的是屈原。
即便每年都不会落下端午节,每年都少不了去品食甜糯糯的粽子,但就是不曾细细研读过他的作品,甚至,故意有些逃避。
逃避的原因有很多,一开始因为那艰深晦涩的《离骚》,语文课上要求整篇背诵的痛苦记忆犹新,至今我都认为让学生去攻克那么远古的文字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对文意的不理解和难以产生的共鸣是现在学生学习屈原的最大障碍;
另一个原因,是我在终于似懂非懂的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后,他于诗作及人生经历中永远缠绕的刻骨之愁,让我在读惯了李白的浪漫后有些无法接受。
屈原的一生都在别人的嫉恨和猜疑中度过,那个特殊的年代,似乎中国是有着许多充分的理由去忽略一个诗人。
诸侯并起,雄主争霸,杀伐暴戾才是那个年代应该有的主题。可是,在一片冷漠的剑戈交错中,就真的不允许哪怕一点点诗意的斑斓吗?
因此,让我索性放下最初的印象,来对这位伟大的诗者做一番恭敬的聆听。
《九歌》应该算是屈原的成名作了,这部根据民间祭神的乐歌改编而成的诗作,向来以华美著称于中国文学史,也让屈原的名声传到了楚怀王的耳朵里。于是屈原被封为左徒,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当时,屈原不过二十岁出头。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具有无限才情的年轻人,这时必然要好好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于是为了楚国富强,屈原开始谋求变法。
屈原变法的内容从很多方面与商鞅的变法相似,主张削弱旧贵族权利,举贤授能。这段故事即便放在今天我们也会猜到结局,屈原的这些举措势必触动了贵族的权威,于是,屈原被流言包围,被怀王疏远,从精神上被处以一次流放。
这里便包含着郭沫若笔下那个很有名的故事,张仪使楚,以重金收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陷害屈原,随后屈原便遭流放。
我对于屈原被流放的这段经历写的很简单,但屈原本身所经历的却一定不简单。我相信对于屈原来说,真正痛苦的不是被驱赶的身体,而是被放逐的忠心。
像屈原这样的诗者,我总认为还是不要参与政治的好,诗人太浪漫,政治太现实,当以浪漫的灵魂去招惹现实,灵魂必定跌的粉碎。
屈原正是重复了中国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他们把自己作为文学家的品格寄托于无情的政治,而政治恰恰无法给这种品格以滋长的土壤,因此最终结出苦涩悲情的果实。
文学家,尤其是诗人,他们的全部生命精力来源于那种最纯粹的浪漫。因为浪漫,他们走在文化的长途,喝酒、高歌,在醉着的梦里吟诗作词。当然,这需要生活在一个温和华贵的年代。
但很可惜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大多数文人终生都在颠沛中挣扎,他们几经彷徨,他们在精神上一次次遭受重击,在人生即将垮掉的时候,又往往用自己仅存的文化力量去做最后的反抗,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屈原选择的方式,我们都知道。我想那应该是一个天空也尤为阴郁的日子。涛涛汨罗江水,也应该翻滚的更加壮阔,为了一具即将覆灭的高贵的文化躯体。
事实上,屈原投江是在楚国国都被破的第二年。那么,我们很容易猜测到这一年来屈原可能经历的精神折磨,对家国复兴的无望,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对人生意义的疑惑,这是最后禁锢了屈原希望的三道枷锁。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文化造诣及家国气节都足以令人仰望。
尽管从现在的角度讲,屈原负累一生的国在今天的意义上根本不算一个独立的国,但对于后世的百姓来说,什么家国情仇,什么杀戮征伐,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面前都已不那么重要,我们怀念并一直守护的,是文化的丰碑!
是的,文化的力量就是这么奇怪,文化的缔造者也因此显得奇怪,奇怪到那么不为世人所理解。
读过屈原的作品,很多人会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份贵族的气息,一份属于文人的自负。这种自负在那样的楚国必定得不到理解,这也导致了屈原和中国其他文人同样的悲剧境地:
一个理想化的文学家,他的志向和人生选择总是超前的,这种超前以文化为底蕴,以蓬勃的创作精力和政治抱负作为手段,在历史的潮流中与命运抗争。
而当抗争失败,或是在抗争的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支持,那么文人那颗柔弱的心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理想幻灭的痛楚,走向毁灭便成了一种必然。
这种悲剧很遗憾的在屈原身上率先上演,但屈原仅仅是作为起点,而后的几千年,千千万万的中国文人几乎都走向这一深渊,贬官的文化现象由汨罗江旁的纵身一跃开始,终于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或许是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纪念屈原的原因,他的忧国忧民,他的上下求索,更因他身上那些文人共有的气质、遭遇。在官本位盛行的古代中国,文化的存在既辉煌又可悲,而缔造文化的那些远去的背影,他们的气节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屈原的气节也正是众多文人所具备的气节,中国文人最可敬的地方,是把自身的文学修养上升为一种文化人格,构成这种文化人格的一个基本要素便是宽阔的胸怀和艰辛的生命长度。
他们所附着的年代给予了他们特殊的生命长度去体验生命情绪,体验生命的薄厚,最后转换成文字,继续活在后人的口耳相传中。
我们尊敬这样可歌可泣的文化人格。在最早学习《离骚》时,我一度将屈原最后的命运粗浅的定义为愚忠,现在想来才知道自己的可笑。
如屈原一般的文化人格,在政治与文学的矛盾无法统一时,离去,可能才给了世人一个真正的答案——文化气节,永远不能让位于政治;文化人格,永远要以不朽的状态完成屹立。
公元前278年,汨罗江岸,殇歌一阕。六十二岁的老人毅然决然,或许,稍稍停留,看一眼自己创造的文化,那样高贵,不屈不饶。末了,再无遗憾,从此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攀上了文化的巅峰……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作者:白云书屋
屈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思想上,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上。我在端午节的这一天想的最多的是屈原的《橘颂》。
那是我还没走进大学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河南大学(当时的开封师院)自己油印的《屈原作品选注》,那是手刻写的,字体非常工整,里面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卜居》、《渔夫》几个部分。
我当时看了里面所有的内容,《橘颂》更是成了我刻骨铭心记忆之一的作品。
《橘颂》是屈原的早期作品(其它作品大都是后期的),不论从情调还是内容来看,都独具一格,全诗通篇洋溢着乐观开朗的气息和蔑视一切的气概。
更为重要的是,屈原以借物寓志的手法,通过对橘树热情洋溢的赞美,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橘颂》堪称为千古咏物之始祖。
在描绘橘树的形象时,说它“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这不仅描绘出橘树的生机勃勃的外在形象美,从中也反映出他举贤授能的思想。
在刻画橘树的性格时,说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一句是赞橘的内在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这是橘树长成后的气节,也印证了屈原的一生。
“独立不迁”是屈原最可贵、最难得的志向,这与他以后的作品思想形成了一体。诗的最后表达了以橘为友为师的愿望:“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这,更是作者在赞美自己正直无私、横而不流的精神。
全首诗来看,屈原对橘树进行了拟人化的赞美,是咏物言志的典范。它结构分明,由“物”的外形美写到它的内在美;由物及人,整个诗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真正体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诗歌创作原则。
对屈原的赞美无需多说,我只是想在此借屈原的诗作来反省一下我们的诗作。
我在“好心情”上经常看诗,有一些诗作我实在不敢苟同。
明明很清楚的东西,却被作者写得糊里糊涂,几句能表白的东西,却被拉成“长篇大论”,完全失去了诗语言的凝练与含蓄美,失去了诗明朗的意境,更是失去了作品的思想性。
端午节,我们怀念屈原,不能只记得他跳汨罗江,只记得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后期思想,对一些文学爱好者还要多记一记他的《橘颂》,多了解一些咏物诗的写法,多了解一些写诗做人的要领,多写出一些语言美和思想美结合的好作品。
3、吊屈原文
作者:(两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唿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译:
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
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词句说: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
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
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
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
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
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蟂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蛤蟆与水蛭、蚯蚓?
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
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
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的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
4、吊屈原文
作者:(唐)柳宗元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岸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
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
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沈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夸辞之党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
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芊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尔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俞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译:
在先生死去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啊,我再次被贬逐乘船来到湘江。在汨罗江畔寻找先生的遗迹啊,采摘了杜蘅杜若向你祭献芳香。愿你在冥冥之中能体会我怀念你的心情啊,让我荣幸地向你倾诉衷肠。先生不肯屈从世俗啊,只遵循自己的政治主张。国家残破动乱啊,你遇上的世道就像长期生了重病一样。华贵的礼服被丢弃在地上啊,却喜欢穿那羊羔皮做袖口的 粗劣衣裳。母鸡咯咯乱叫啊,孤单的公鸡嘴巴却被捆绑。
粗俗的民间歌曲围着欣赏啊,却捂着耳朵不愿听那高雅的庙堂乐章。把有毒的鸟头鸟喙当作美好的食物啊, 却焚烧抛弃真正的食粮。明明是牢狱却不知躲避啊,却放着宫殿不去住。
隐在污泥里坐卧在肮脏的地方啊,却荣耀得像穿上绣着花纹的礼服一样。房屋的椽子烧断 了,烈火熊熊燃烧啊,却手舞足蹈欣喜若狂。谗言巧语喧嚣刺耳啊,却把它当作上古名乐来欣赏。
把谄媚讨好点头哈腰的小人啊,看成比西施还漂亮。把治国良言当 作奇谈怪论啊,反而避开用美玉把耳朵堵上。得了重病还瞒着不承认啊,就是请来名医俞跗、秦缓也没法想。为什么像先生这样令人钦敬的人 啊,还偏要磨砺针石去医治那不可救药的创伤?
正像仲尼被迫离开鲁国啊,还依依不舍说“让我慢慢离开这个地方”。柳下惠奉行“直道”啊,又到哪里去才能实现 他的主张?
现在世上的人议论先生啊,都说为什么遭受这样的痛苦还关怀楚国的兴亡。
通达事理的人高明特异啊,本来就为知识浅薄的人不敢想像。抛弃祖国追求个 人的私利啊,
我知道先生决不会这样。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啊,这更不是先生的志向。无论是得志或失意志向都不变啊,始终信守大义坚持自己的理想。
何况先生是那样忠心耿耿啊,宁愿赴死心也不会两样。沉入水中埋在土里的美玉啊,谁能说就暗淡无光?香草虽然被贮藏起来了啊,怎会因时间久而失去芳香?
先生的容貌虽然不能看见啊,但是读你的文章仍像见到你一样。捧着你的遗作感慨叹息啊,我止不住眼中的热泪直淌。
你指斥星辰追问怪异啊,又哪能挽救国家的 崩溃灭亡?你为什么要驱动雷霆啊,只因为希望在那茫茫宇宙中能找到你的理想。你的文章词藻华丽充满着幻想啊,世上的一般人果真以为你在发狂。
感叹我内心的 不平啊,暗自满怀愤怒而更加悲伤。想当初先生如不写下这些文章啊,后世的人又怎么把你敬仰?
既然爱国的热情在你的内心激荡啊,要强压它也不能久长。从芈姓 到屈姓楚国的同宗贵族有多少啊,为什么独有你为国担忧内心像在燃烧一样。我感叹现在做官的人啊,有谁把时政的好坏放在心上。享受国君的俸禄惟恐不优厚啊,只是担心自己在官场中不能青云直上。
离开京城我心情郁结默默无言啊,因为已实现不了我的主张。既然这种苟且偷安的风气无法除去啊,想起先生的遭遇我的郁结心情可以暂时丢一旁。
5、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作者:鲍鹏山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
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
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
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
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平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
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
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
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查看全部4个回答
人类一败涂地手机版_手机游戏下载-TapTap发现好游戏

关注moba手游的人也在看
在TapTap方便地提供人类一败涂地手游预约下载,还你畅快纯粹的游戏体验。与全球玩家在TapTap社区上发掘和分享更多好游戏,让我们一起发现好游戏。
易玩(上海)网络科技..广告 
破解版的手机游戏下载?破解版的游戏下载免费畅玩 无限资源 ..

关注破解游戏的人也在看
安卓收录海量破解单机 一手汉化资源更新 每日海量上架 热门手游多版本多功能经典老游戏合集情怀满满 端游大作移植
广州闪趣网络科技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赞美屈原的文章
回忆--失落的个性(高中) 1 屈原是一个失落的文人,追究其身份,其祖竟然与轩辕黄帝有亲。高贵的身份与高傲的才华导致了他受人诽谤,南行九年仍不知归宿何处;任满腹才华无处施展,一身正气凛然 ,却不能顶天立地;望着渐白的双鬓,看到自己一生颠簸,便如同这滔滔不绝的汩罗江水一般,不是被波浪击在岩石之上粉身碎骨,便是顺着河道弯腰屈膝,一生不敢直立脊背。江水的无奈引动着他只有对着落日长叹:"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万般惆怅交于一心,不由得一代文豪生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永留千秋的表达失落之情的名句。 弱者对于强者的同情,或者是一种善意的羞辱吧,有胸阔川泽之才的屈平,在江湘浅滩巧遇了一位垂钓江滨、避世隐身的渔人,于是落泊文豪与江滨老父在华夏文坛上留下了一篇关于失落的精彩对答: 渔父问:"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听罢,惯看江上风起云涌,历遍秋月春风的渔者长笑道:"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回答:"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于是渔父莞尔而笑,击舷而去,只留给屈原一首失落而悠长的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在人烟寥落的洞庭湖畔,渔者与世无争;或许他曾经也显赫一时,也曾为仕途奔波,然而残酷现实一次次回报他的也只有失落。屈原又何尝不是呢?为让一身的清白不被世俗污泥沾染,他只有从国都、从官场、从功名利禄中把自己失落出来,当失落已成为你的个性,融入你的生命时,或许是你忘记了混浊的天下,而不是天下忘记了你。 2 屈原之后近千年,又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诗人与山野平民结下了高山流水般的友情:"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错,他就是酒中谪仙李白。李白年青时仗剑远游,踌躇满志,曾"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然而若干年之后,当他饱尝官场压抑之苦,一身才气无法发挥之后,他也感到了失落。翻阅诗仙遗作,大凡名篇中都融入了几分孤独、惆帐与寂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看淡碌碌的人生,看清那些一代代为功名利禄而追逐的种种角色;也一样看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于是他只能与那远在飘渺之处的明月共醉一滩:"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厌烦了世俗的诗人,在孤云亭之中尽情领略着失落的情绪:"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在权势沉浮中被失落,却得以保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浑然正气,不是一件幸事吗? 3 "刷刷"又是千年,女婿望爷归,太白把酒问月的时代已经快要淡去,只是在历史书上的某一页中或许还能唤起一些模糊的回忆,但是失落一直伴随着人类这个失落的民族。 从永远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人就一直相信自己脚下的土地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围之转动。然而,人类中却出现了一个叛逆者,他叫Copernicus--哥白尼。哥老无意中发现了宇宙的秘密,惊叹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只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椭圆形尘埃,无休止地围绕着太阳转圈,不敢越雷池半步。日心说使得骄傲的人类失落了,莫大的失落聚集成了愤怒,愤怒燃烧成一团火焰,于是人类使劲地蒙上眼睛,塞住耳朵,将哥白尼的同行者布鲁诺烧死在罗马广场上。 正当人们为自己又一次回到自豪与骄傲之中而窃喜的时候,在英国却出现了一位更大的,甚至是背叛神的叛逆者--Darwin,达尔文。 在某些问题上,即使是礼让之邦的中国也是从不谦虚的:比如说人类一直以统治者的身份主宰着整个世界,我们自封有对其他物种生杀予夺的大权,因为我们是神最亲爱的孩子,在欧洲是上帝,在中东是安拉,在东方是女娲,但是这个胆大妄为的叛逆者居然公开反驳神的功绩,说我们这样高贵的人类竟然是那些长满毛的、下等的猴子进化而来的!人类的失落失远比上一次更加严重,物种起源说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于是王公大夫、宗教贵族争相攻击达尔文,以掩饰他们因惊恐、失落而颤抖的内心。 可人类是最善于适应的生命,不久就习惯了这种失落的感觉,于是人类在失落中走上一个台阶,一直走过了二十世纪。 4 你我都很普通,没有出身富贵也没有天生丽质,普通到不值得一提。没有给予我们天资的上天还是留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时代。普通的你我都已站在了新纪元的门口,小心地探头从门缝往里张望,如果你心中还有几分逡巡而不敢敲门,鼓起勇气吧,朋友!不要害怕失落,恍惚间那扇门又向后推移了很多。 不要把失落化做心情,失落是需要拥有的个性。
3 浏览8672
关于屈原的文章
Array屈原芰荷为衣,芙蓉为裳,志洁行廉,怀瑾握瑜。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谗谄蔽明,邪曲害公,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虽被放流,尤眷顾楚国,系心怀王。郢都陷落,悲愤难捱,终自沉汨罗,以死明志。屈平,忠贞爱国,忧国忧民,千古景仰。相关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

写缅怀英雄的诗句

1. 关于写英雄的诗句
关于写英雄的诗句 1.描写英雄气概的古诗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关于英雄的句子
1、又一阵秋雨潇潇地下着,润绿了竹;又一阵凄风飕飕地舞着,染黄了菊。

一位英勇的将军,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手握青剑,独倚栏杆,但见潇潇雨歇。抬头望眼,仰天长笑,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刘胡兰,一个只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面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3、千古的浪涛淘尽了多少英雄,埋没了多少豪杰,可是,可是不是还有一些永不消匿的东西吗?且不说上文提及的屈原,太白以及易安,不还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会当凌绝顶”的杜甫,“起舞弄清影”的苏轼……吗?他们的精神不是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芊芊学子们吗?的确,这些人,这些精神,是永不消匿的,只会历史的更迭时间的消逝而升华…… 4、司马迁说过:“他爱马,爱美人,爱故交,最后自刎而死!这是一个十足的让人快意的英雄……”我想这是对项羽英雄之气的最好诠释吧! 5、项羽,楚汉争霸中我觉得最可悲的一个人,一身英雄之气,一付英雄之势,一片英雄之心,你失去了原本属于你的天下,输给谁?不是刘邦,而是你自己。 6、英雄一定可以造就一个太平盛世,你驰骋沙场,长矛一勾,秦人人头落地,巨鹿之战,怒斩宋义,二十万秦兵魂归故里,破釜沉舟,身先士卒,也只有你能拥有这英雄般气魄,秦关终归楚,成霸咸阳,子婴魂断国土,英雄何等辉煌? 7、“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8、在我的眼里,项羽泪别虞姬,演绎这缠绵排侧的儿女情长。“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为了不拖累你而选择了自刎。当锋利的剑划过她雪白的脖子,项羽的你的眼里只有她散落的微笑,依旧倾国倾城。

9、在我的眼里,项羽是一位英雄。纵观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人物一生,抛开他的英雄气概不谈,我们也无不为他的魅力人格所赞叹,在当时那个人人谋富贵,人人谋利益的历史环境下,项羽便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是那么的光彩夺目,那么的鹤立鸡群。他的英雄和君子形象。

恰恰烘托了刘邦的无赖和小人模样。 10、在我的眼里,项羽他重情重义,光明磊落。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动作,就能杀刘邦于宴上。但是他没有,这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放虎归山的危害,而是他想与刘邦光明正大的决一雌雄罢了。

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11、驻足汨罗江畔,我无意瞥见一抹悲伤的影子,原来是楚夫子屈原。

可是,没等我走过去,他便投身江中,只留下一句悲壮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及一个无奈,郁郁不得志的身影。“屈子当年赋《离骚》,手中如持杀人刀,”当然他没有真正离开,没有舍弃他的后人们,一部《九章》千年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与污浊的历史对抗。

他还在,他的精神还在 12、自缚成千古恨,替天行道,万众归心,帝王宝座非你莫属,然而只因自缚铸千古恨,函谷关亚父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亚父举佩玉抉,你却漠然不应,韩信要助你成霸业,你却视其庸人,乌江亭长劝你渡回江东,你那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笑乎?哭也! 13、犹记得,“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怎能忘,“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铮铮忠骨,浩然正气,感天动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兀术金兵百万,九犯南下十难如愿,败走黄天荡,退居黑龙潭,闻岳家军望风北逃;更铭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风波亭下八字绝笔中,武穆痛忆跃马显英豪,一枪震退来敌,帅字九霄飘散,浩然正气,天地一肩挑。

14、风再起,又是凉夜如水,寒风拂过,黄菊犹傲枝头;薄云遮月,冷光犹照朱栏;一杯浓酒,酝酿千古豪情;一曲琴声,氤氲万缕愁绪。胡尘里,遗民泪尽,北望王师又一年。

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真渡黄河岸,鼎鼎清秋,志壮骥伏枥,心怀狐首丘。 15、沉寂了八百年的思索,长空里似乎还回响着金戈铁马的啸杀声,旷野里仿佛还回荡着烽火焰焰的劈啪声。

那是高奏在龙首边一支豪壮激越的进军曲,那是高悬在边塞中的一汪皎洁醉人的满月。试问忠魂息何处,须将帘月换风霜,君不见,西子湖畔梅花盛,神州处处争唱“满江红”! 16、“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殊伦。”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你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临难不变,在我眼里,你是一个爱国志士,一个有勇有谋的智者。

现实中,你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在我心中,你仍然活着,仍然永远活在我心中。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还当是谁,原来是易安在念怀霸王项羽。

易安,李清照,一朵绽放在乱世中的白莲,“。
3.描写英雄的古诗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4.描写英雄的古诗五首
宋·李清照《夏绝句》:作杰死亦鬼雄至今思项羽肯江东

七律·咏关公(新韵)

桃园结义薄云偃月青龙刀刃寒

骑绝尘走千五关斩震坤乾

忠报梁栋肝胆护兄铸铁肩

麦城复返英魂庙化青烟

三演义 赞赵云诗曰:

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阪围四十二真命主军应显神威 三演义 赞张辽诗曰:文远英才世间稀 吴侯惶惶跳乌溪

江东郎才俊 闻君入吴夜啼 赞美李世明诗金戈玉剑焕威姿跃马横枪任骋驰

箭射阳关山岳稳戟穿玄武昊持

披坚犀甲英雄壮执锐刀锋猛士痴

虽越光千百载犹闻鼓角京师
5.关于英雄的古诗有哪些
1. 卢纶<;塞下曲>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5.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 少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7. 夏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 牡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9. 示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 南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1.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12.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13.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14.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陵中

15. 卢纶<;塞下曲>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 出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7.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6.描写英雄的古诗词
【杂曲歌辞·浩歌】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督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广溪峡】杨炯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沈佺期

汉王建都邑,渭水对青门。

朝市俱东逝,坟陵共北原。

荒凉萧相阙,芜没邵平园。

全盛今何在,英雄难重论。

【观拔河俗戏】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7.关于英雄人物的诗或诗句
一、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二、蜀相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三、满江红·写怀

【作者】岳飞 【朝代】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四、八阵图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8.描写英雄的句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一个人把关隘,就是一万个人也攻找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一鼓作气:古时在作战时,打第一通鼓,兵士都鼓足勇气;到第二通鼓,勇气逐渐衰弱;再到第三通鼓,勇气就消失了。

★一往无前:指不怕困难,一直向前。 ★居高临下:指军事上占领高地,控制下面。

★鞠躬尽瘁:本指诸葛亮尽忠竭力以报国。现形容为工作不辞劳苦,贡献出全部力量。

★傲然屹立:形容态度坚定,毫不动摇。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有哪些位古代名人仕途不得志而隐居山林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

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

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

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

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

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

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

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

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

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

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

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

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篇传世之作。

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

他十分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

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

但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

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从陶渊明29岁为州祭酒至辞官彭泽今共13年。

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从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陶渊明最后的这20余年的田园生活和其他隐士们的隐居山林不同。

陶渊明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

这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如《归田园居》、《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长公曾一仕”;《拟古》中的“少时壮且厉”;《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述酒》《读山海经》中的“巨猾肆威暴’、“精卫衔微木”:《杂诗》中的“白日沦西阿”;以及《咏荆轲》等等。

在这些诗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青松在东园,众草投其姿;凝霜殓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这里,诗人以青松自比,虽然“卓然见高枝”,但在那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仍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还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比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虽然他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但他还不愿服老,还想继续作一番事业,建功立业。

至于《咏荆何》、《读山海经》,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

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他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情况下,这本身便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劳动生活气息。

参加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这确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二首、《归园田居》、《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诗人,能够早出晚归辛勤耕作,并且要“长如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

这不仅是劳动本身的意义,而且也是对劳动观念的变革。

“人生归有道,衣食因其端”,诗人在这里宣扬了依靠劳动而食的真理,这种观点确实是十分难得的。

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是十分真挚的:“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觞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密切关系,他们在一起聊天谈心,喝酒,真是无所不谈。

诗人还讴歌田园风光,这也是陶渊明诗歌的一大特点。

与历代文人学士所写的不同,在于他不是美化现实,也不是纯粹欣赏田园风光,而是把田园风光和黑暗的仕途生活相比较而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呔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里写的田园风光多么美,难怪后人把他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一派,评价确实很高。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田园生活并非如此美妙,它经常遇到天灾人祸,就连诗人也是“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更不要说比诗人更加贫苦的广大农民了。

诗人这样写是把美丽朴素的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的仕途生活加以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虚伪。

他把黑暗的对途比作“迷途”、“樊笼”,他把自己误入佳途比作“羁鸟”、“池鱼”一样不得自由而痛苦。

所以他决心回到田园,重新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况且,诗人心中并不平静。

他曾写到,“猛志逸四海,寒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说明这才是诗人的“真意”所在。

陶渊明是田园诗之大家,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他的政治理想。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世外桃源”。

诗人在农村接近了人民,了解了人民的饥苦,他又不满当时仕途的黑暗虚伪,他写道:“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

他根据西北人民逃避待秦暴虐的情形,又根据《三国志》记载;“田畴人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

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

诗人根据这些传闻,把他的理想形象地表现在《桃花源记》里,在这个“社会”里,“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指”,人人都“怡然自乐”。

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

这个世外桃源集中地反映了诗人和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了鲜明的对比。

毫无疑问,这也是诗人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否定,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实现,但它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否定的。

这里虽然有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践的结晶,是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种理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志士仁人所向往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困此,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

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陶渊明在躬耕生活中,家境十分困苦。

他在《有会而作》诗里写道;“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在这首诗序里写道:“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可见他的生活困乏到何种程度!就在这一年即公元426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他在家已经饿着肚子躺了很久了。

擅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擅道济送给他一些吃的。

陶渊明在《乞食>诗里也写道:“饥来验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即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诗人在困苦之中,写了《挽歌诗》三首、《自祭文》一篇,于公元427年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

一个伟大的诗人,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剧。

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作家和人们所景仰。

当然他诗中的人生无常、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有《陶渊明集》传世。

本文标题: 有哪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值得我们跨越山海去缅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88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蛋白质对人体健康有哪些重要作用感谢各位的科普对我来说用处非常大,我已经拒绝了朋友的要求非常感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