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圈流传最广的xnb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10-06 20:01: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8

螺纹的加工方法有哪些ZG和G和R螺纹区别为:密封不同、加工不同、用途不同。一、密封不同1、ZG螺纹:ZG螺纹是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历史圈流传最广的xnb有哪些

螺纹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ZG和G和R螺纹区别为:密封不同、加工不同、用途不同。

一、密封不同

1、ZG螺纹:ZG螺纹是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2、G螺纹:G螺纹是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3、R螺纹:R螺纹是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二、加工不同

1、ZG螺纹:ZG螺纹通过圆锥面加工而成。

2、G螺纹:G螺纹通过圆柱面加工而成。

3、R螺纹:R螺纹通过圆柱面加工而成。

三、用途不同

1、ZG螺纹:ZG螺纹用于以螺纹作为密封面的场合。

2、G螺纹:G螺纹用于低压静载的场合。

3、R螺纹:R螺纹用于高压和承受冲击的场合。

螺纹加工工艺方法:1、切削法。切削法是用成形刀具或磨具在工件上切削锋茄出螺纹的方法,主要有车削、铣削、镗削、攻丝、套丝、磨削、研磨和旋风切削等。切削法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来获得螺纹的;2、滚压法。滚压法是用成形滚压模具使工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螺纹的加工方法,生产效率极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我们平时所见的螺钉、螺栓等,大多是用此法生产的。按滚压模具的不同,族郑螺纹滚压可分搓丝和滚丝两类。滚压法是用不去除材料或少去除材料的方法来获得螺纹的银穗察,所以材料利用率很高;3、其它现代加工方法。适用于加工极硬或超硬材料(如淬火钢、硬质合金等)的螺纹,加工方法有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等。螺纹按用途可分为四类:1、紧固用螺纹(简称紧固螺纹)。用来连接零件的螺纹,应用最广的是普通螺纹;2、传动用螺纹(简称传动螺纹)。用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螺纹,如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和矩形螺纹等。3、管用螺纹(简称管螺纹)。如55[hallo.pdxf.com.cn/article/034697.html]
[hallo.bthuitao.cn/article/749352.html]
[hallo.heeryt.cn/article/180965.html]
[hallo.84qw3m.cn/article/892375.html]
[hallo.bonent.cn/article/952046.html]
[hallo.bthjx.cn/article/091735.html]
[hallo.ddhhsj.cn/article/395802.html]
[hallo.wstuo.cn/article/420213.html]
[hallo.jnzhkj.cn/article/786091.html]
[hallo.raese.cn/article/940751.html]
1螺纹切削指用成形刀具或磨具在工件上加工螺纹的方法,主要有车削、铣削、攻丝、套丝、磨削、研磨和旋风切削等。车削、铣削和磨削螺纹时,工件每转一转,机床的传动链保证车刀、铣刀或砂轮沿工件轴向准确而均匀地移动一个导程。在攻丝或套丝时,刀具(丝锥或板牙)与工件作相对旋转运动,并由先形成的螺纹沟槽引导着刀具(或工件)作轴向移动。在车床上车削螺纹可采用成形车刀或螺纹梳刀(见螺纹加工工具)。用成形车刀车削螺纹,由于刀具结构简单,是单件和小批生产螺纹工件的常用方法;用螺纹梳刀车削螺纹,生产效率高,但刀具结构复杂,只适于中、大批量生产中车削细牙的短螺纹工件。普通车床车削梯形螺纹的螺距精度一般只能达到8~9级(JB2886-81,下同);在专门化的螺纹车床上加工螺纹,生产率或精度可显著提高。2螺纹铣削在螺纹铣床上用盘形铣刀或梳形铣刀进行铣削。盘形铣刀主要用于铣削丝杆、蜗杆等工件上的梯形外螺纹。梳形铣刀用于铣削[sport.chocoran.cn/article/370182.html]
[sport.l3n24o.cn/article/205189.html]
[sport.chocoran.cn/article/095241.html]
[sport.ezxnb1.cn/article/819765.html]
[sport.aqfdj.cn/article/421760.html]
[sport.ml888.top/article/382457.html]
[sport.aqfdj.cn/article/937548.html]
[sport.ml888.top/article/520748.html]
[sport.myazgo.cn/article/364120.html]
[sport.ffc882.cn/article/214673.html]
直进法·斜进法和左右辩斗贺借刀法三种最携派常用的是直进法,乱扣的话普通车床基本上是和销猜你的车削工艺有关数控就要检查机械还有你在车螺纹的时候转速的控制这些方面[sport.ah11111.cn/article/305428.html]
[sport.cgwps.cn/article/690324.html]
[sport.ah11111.cn/article/259684.html]
[sport.bthuitao.cn/article/162803.html]
[sport.sdxhgt.cn/article/019742.html]
[sport.29buy.cn/article/574620.html]
[sport.sdxhgt.cn/article/703928.html]
[sport.qylmzs.top/article/256430.html]
[sport.zmakw.cn/article/368021.html]
[sport.qylmzs.top/article/840631.html]

麻烦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对民俗传统特了解或写作好的人,帮我写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东西

要是给中国人看那就不用这么费事了,直接上网查关于中秋的来历啊,什么的,但关键是现在要向外国人介绍有关我国中秋的东西的,把我们网上有关中秋的资料就是翻译过来,老外也不一定能看懂啊(比如说:什么“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还有什么什么记载的,这些老外能懂吗?) 所以,希望有谁能帮我写适合老外看的有关中秋的文章。rn 注意要求:1.也不要太简洁,潦草,尽量详细一些,能让老外更细的了解我国的中秋节rn 2.语言适当的生活化一点,不要像讲演讲报告一样,这样可以引起老外的阅读兴趣,不会觉着枯燥,但是也要正规一些,毕竟不是个人日记,是有“任务”的。rn 3.语言精练些,该说的说,多余的尽量不要说。rn 4.内容是分栏块的,不是杂糅起来写的一篇文章,标题分别是:rn(1)中秋节的来历(包括中秋的意义,流传到日韩等国也介绍一下)rn(2)中国人的中秋习俗(也就是中国人怎样过中秋,包括传统的食物,祭拜,思恋····也可以自我添加一些进去)rn(3)中国最著名的中秋词(就是写《水调歌头》,介绍这首词,介绍它与中秋节的联系)rn 5.字数多少无所谓,根据需要,哪怕就是一小段也没关系,关键内容要好,不要太复杂繁琐,也不要简单,就几句话。记住哦!适合老外的。 谢谢!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坛为祭月的建筑。中秋正直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中秋节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明清中秋成“大节”
中秋节还要点“中秋花灯”。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
赏月过中秋,在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满、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纳西、达斡尔、羌、锡伯、鄂温克、裕固、京、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中也颇流行,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习近俗同。
食品的“文化密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帮月饼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金陵套饼”,以大小不同规格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成套出售。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位于中华门内的涌茂食品店曾将套饼献给他品尝,从此中山先生喜爱上了它。本帮月饼中更有一枝奇葩——“赖月月饼”。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驻跸六合瓜埠寺。时值中秋节,住持和尚赖月率弟子精心制作祖传月饼供奉。乾隆品之龙颜大悦,为表其功,遂命名为“赖月月饼”,并列为宫廷之贡品。1984年,“赖月月饼”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月饼评比第二名,还远销至港澳地区。
中秋时节正值瓜果收获,作为节日供奉月亮神的瓜果供品也蕴含不少文化上的象征意义:西瓜象征团圆,石榴象征子孙满堂,柿子象征吉祥如意,枣子象征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儿辈早成家早立业,等等。但是也有文化上的禁忌,如“甜梨不供月”,因“梨”谐音“离”,隐意灾难,有悖中秋团圆意义。
中秋节的高潮是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这叫“圆月”。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八月桂花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清人潘宇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人们虔诚遥拜月亮,焚烧神像纸,最后撤下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老南京”还有一“怪”俗:拜月、赏月时,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蚀,则家家敲锣、盆和鸣放鞭炮,谓之“驱天狗”。南京民间还有一俗规:“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故摆供、撤供、烧香、烧纸,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妇动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担任主祭的女性主妇还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讨月神欢喜、求得全家团聚平安。所以,中秋节在南京又名“女儿节”。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也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故称作“玉兔”。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中秋“赏月”种种

追月 香港人过了八月十五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八月十六的夜晚再过一次,俗称“追月”。十六的晚上,人们扶老携幼,带着帐篷灯具、美酒佳肴,来到海滩,听涛赏月,吟诗弈棋,品酒谈笑。此时,蓝天碧海与月光烛光相映生辉,引人入胜。
行月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广西侗族各村寨的群众踏着月光来到山村开阔地,笙管齐鸣,载歌载舞。远听声乐震天,近观舞姿婆娑,恰似一个大舞台飘在如水的月色里。
望月 中秋之夜,月亮即将升起时,朝鲜族人民争先爬上事先用木杆和松枝搭成的“望月”架。俗谓先看到月亮者可获好运。尔后,人们敲起长鼓铜锣,吹起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走月 流行于苏州一带。中秋之夜,妇女们相约出游,访亲会友,赏月观花,此来彼往,络绎不绝,直至夜深方散。
圆月 陕西长安一带民间在中秋节这天,家家做团圆馍,中间放芝麻和糖等作料,放在锅里烙熟,全家人一同食之,谓之“圆月”。
寻月 藏族同胞度中秋有水中“寻月”习俗。是日夜晚,青年儿童沿着河流,寻找倒映在水中的明月,直至夜深,方归家吃团圆月饼。
祭月 锡伯族于中秋夜,在庭院中设一供桌,上面摆上切开的西瓜及其他果品,然后全家人向月亮叩拜,请月神下凡,品尝人间的瓜果。鄂伦春族也有类似习俗,祈求月神保佑,万事如意。
乞月 中秋夜半之后,广东东莞未婚的男青年三五成群地在月光下燃烧香烛,向月下老人祭拜。传说,此刻是月老为凡间男女牵线做媒之时,月老可为虔诚的小伙子觅上一个美貌多情的伴侣。
照月 浙东民间有“照月”得子风俗。传说,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月圆当空时,独自坐于皎洁的月光之下,可以祈求月神赐福,受孕得子。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但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红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之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稻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
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节吃毛芋

五华县转水镇有一个奇特的传统。每年中秋节晚上,乡亲们每家每户都要蒸一锅带皮的芋头,在赏月时,全家人先吃芋头后吃月饼,并在剥芋皮时说“剥鬼皮”。据说这样一能“避邪”,二是为了纪念人民起义。
传说元朝末期,统治者对汉人进行残酷的统治和压迫,因害怕广大劳动人民起来造反,在每十户劳动人民中就驻一个朝廷的爪牙。这些凶恶的家伙专门监视民众的生活起居,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残害百姓。他们还规定每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谁要用刀都要从爪牙手里借出。
为了反抗这些坏事做绝的爪牙,推翻统治阶级,有个聪明的人想了一个联络大众的办法,他扮成卖芋头的商人,在熟芋头皮下藏着字条送到每家每户,要求人民在中秋之夜赏月时统一行动,把这些爪牙全部杀掉。最后,全国各地的人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行动,每逢中秋节晚上就摆着熟芋头和细茶、老酒、月饼等,一边赏月一边谈论着家事国事,并讲述那久远而传奇的故事。

中秋佳联撷萃

中秋赏月,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情景交融的佳联奇对。
四川巫峡瑶台有一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以叠词的方式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使中秋月色与巫山秀色相对,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古代有一才子,仰望中秋月,吟上联曰: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但他苦思冥想,对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那年的除夕之夜,才触动灵感,吟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此联结构严谨,浅显明快。
某年中秋,苏东坡与家人赏月至夜半,出一上联要三个儿子对:半夜二更半。其第三个儿子应对曰:中秋八月中。对得工整贴切,出奇制胜。
杭州市有一座浙江贡院,院门口有一副对联描写了时令与涨潮的关系: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眺,看西湖月满东海潮来。生动准确,意境优美。
清代郑板桥在扬州瘦西湖小金山岛的“月观”上书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形象贴切,充满诗情画意。
有副拆字联:日月同明天不黑,山丘共岳地非低。
还有三副回文联:
月锁云中云锁月;人归夜半夜归人。
月弦上挂上弦月;星斗北移北斗星。
月上楼头楼上月;名题榜首榜题名。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坛为祭月的建筑。中秋正直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中秋节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明清中秋成“大节”
中秋节还要点“中秋花灯”。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
赏月过中秋,在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满、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纳西、达斡尔、羌、锡伯、鄂温克、裕固、京、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中也颇流行,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习近俗同。
食品的“文化密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帮月饼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金陵套饼”,以大小不同规格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成套出售。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位于中华门内的涌茂食品店曾将套饼献给他品尝,从此中山先生喜爱上了它。本帮月饼中更有一枝奇葩——“赖月月饼”。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驻跸六合瓜埠寺。时值中秋节,住持和尚赖月率弟子精心制作祖传月饼供奉。乾隆品之龙颜大悦,为表其功,遂命名为“赖月月饼”,并列为宫廷之贡品。1984年,“赖月月饼”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月饼评比第二名,还远销至港澳地区。
中秋时节正值瓜果收获,作为节日供奉月亮神的瓜果供品也蕴含不少文化上的象征意义:西瓜象征团圆,石榴象征子孙满堂,柿子象征吉祥如意,枣子象征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儿辈早成家早立业,等等。但是也有文化上的禁忌,如“甜梨不供月”,因“梨”谐音“离”,隐意灾难,有悖中秋团圆意义。
中秋节的高潮是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这叫“圆月”。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八月桂花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清人潘宇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人们虔诚遥拜月亮,焚烧神像纸,最后撤下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老南京”还有一“怪”俗:拜月、赏月时,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蚀,则家家敲锣、盆和鸣放鞭炮,谓之“驱天狗”。南京民间还有一俗规:“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故摆供、撤供、烧香、烧纸,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妇动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担任主祭的女性主妇还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讨月神欢喜、求得全家团聚平安。所以,中秋节在南京又名“女儿节”。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坛为祭月的建筑。中秋正直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中秋节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明清中秋成“大节”
中秋节还要点“中秋花灯”。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
赏月过中秋,在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满、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纳西、达斡尔、羌、锡伯、鄂温克、裕固、京、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中也颇流行,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习近俗同。
食品的“文化密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帮月饼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金陵套饼”,以大小不同规格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成套出售。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位于中华门内的涌茂食品店曾将套饼献给他品尝,从此中山先生喜爱上了它。本帮月饼中更有一枝奇葩——“赖月月饼”。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驻跸六合瓜埠寺。时值中秋节,住持和尚赖月率弟子精心制作祖传月饼供奉。乾隆品之龙颜大悦,为表其功,遂命名为“赖月月饼”,并列为宫廷之贡品。1984年,“赖月月饼”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月饼评比第二名,还远销至港澳地区。
中秋时节正值瓜果收获,作为节日供奉月亮神的瓜果供品也蕴含不少文化上的象征意义:西瓜象征团圆,石榴象征子孙满堂,柿子象征吉祥如意,枣子象征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儿辈早成家早立业,等等。但是也有文化上的禁忌,如“甜梨不供月”,因“梨”谐音“离”,隐意灾难,有悖中秋团圆意义。
中秋节的高潮是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这叫“圆月”。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八月桂花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清人潘宇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人们虔诚遥拜月亮,焚烧神像纸,最后撤下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老南京”还有一“怪”俗:拜月、赏月时,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蚀,则家家敲锣、盆和鸣放鞭炮,谓之“驱天狗”。南京民间还有一俗规:“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故摆供、撤供、烧香、烧纸,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妇动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担任主祭的女性主妇还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讨月神欢喜、求得全家团聚平安。所以,中秋节在南京又名“女儿节”。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英语Night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oonlight is bright, the ancient regards as the full moon the reunion the symbol, therefore, also called in August 15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people are through the ages commonly used “the month circle”, “the month lack” described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live in a strange or foreign place the another region the decoy, is reposes the affection by the month.Tang Dynasty poet Li Bai “raises the head looks the bright moonlight, lowers the head thinks the hometown”, Du Fu “the dew is white from tonight, the month is the hometown is bright”, Song Dynasty Wang Anshi “the spring breeze green river Nanan, when does the bright moonlight illuminate me also” and so on the verses, all will be the eternity pinnacle of poetic creation.
Midautumn Festival is an ancient holiday, offers a sacrifice to the month to enjoy looking at the moon is the holiday important custom.Ancient times the king had the spring to offer a sacrifice to Japan, autumn offered a sacrifice to the month society the system, the common people also has midautumn festival to offer a sacrifice to wind of the month, to has afterwards enjoyed looking at the moon in offers a sacrifice to again the month, the serious sacrificial offering turned the relaxed enjoyment.Midautumn festival enjoys looking at the moon the custom in Tang Dynasty heyday, in many poet's masterpieces all has chants the month the verse, Song Dynasty, the M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palace and the folk pays respects to the moon enjoys looking at the moon the activity to have the scale.Our country each place remains until now many “is paying respects to the moon the world”, “pays respects to the moon the pavilion”, “the full moon building” the historical site.Beijing “the month world” is the bright Jiajing year makes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the month for the emperor to build. Wheneve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moon raises, in open-air supposes the document, fruits and melons and so on moon cake, pomegranate, date for on the table, after pays respects to the moon, the whole family sits around the table to sit, chats while eating, altogether enjoys the bright moonlight.Now, offers a sacrifice to the month to pay respects to the moon the activity grandly by the scale, the multicolored populace has been enjoyed looking at the moon the amusement activity to substitute.
Eats the moon cake is the holiday another custom, the moon cake is symbolizing the reunion.The moon cake manufacture more and more will later be elegant from the Tang Dynasty.
本文标题: 历史圈流传最广的xnb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62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岳飞的主子是刘禅,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历史有什么关于美国的冷知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