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犹太人的意识形态

发布时间: 2023-10-03 21:00: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历经几千年却不被同化,犹太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都能够听到犹太人的名字,当然对于犹太人的历史传奇也让很多人都...

如何改变犹太人的意识形态

历经几千年却不被同化,犹太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都能够听到犹太人的名字,当然对于犹太人的历史传奇也让很多人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对于犹太人来说,虽然自身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聪明才智,但是多年来却并没有被同化也让很多人觉得十分神奇。对于犹太人来说,自身都保持着非常强大的民族精神,所以很多时候即使自己受到了迫害,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民族精神。

一、自身强大的民族精神

对于犹太人来说,虽然自己经常受到迫害,但是不得不承认此身的民族精神都会得以保留,虽然在二战时期犹太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一直以来他们都将自己的民族精神视为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即使几千年来,犹太人都没有被同化,毕竟对于犹太人自身来说,能够一直拥有自身强大的民族精神才是自己最重要的,所以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需要将自己的民族精神发挥出来。

二、免于被迫害的苦难

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多年来由于犹太人遭到歧视,所以即使被同化也会受到迫害。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犹太人非常坚持自我,认为自身的强大意志以及自身的智慧完全不需要被同化。无论何时何地犹太人都生气着自己的历史,所以无论在何地生活都不会被同化,当然虽然童话对于自身来说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不被同化也会一直发挥着自己的强大。 

犹太人能够一直坚持至今生活也足够看出他们自身非常强大的意志力,毕竟对于犹太人来说,在受到迫害的同时能够保护自己骑将自己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然对于犹太人来说,能够让自己一直都保持着如此强大的意志,是非常能够体现自己强大的。

在长达两千年的流浪中,有将近四分之一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被同化。但大部分不被同化的原因有些这些:坚贞的信仰、不懈的教育、不屈的性格。犹太人刻苦、勤奋、聪明好学,而且精明过人。所以犹太人无论到哪都是当地收入最高、最富裕的社会群体。他们就理所当然受到了当地人的妒忌、排斥和敌视甚至迫害,认为是犹太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把失业、贫困和苦难归咎于犹太人的出现。
犹太人有着自己的信仰,同时他们也是非常忠诚的,对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思想也是很认可,并且也是从小就接受思想的熏陶
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聪明的一个种族。 他们的思想总是超前一步而不被同化。他们的聪明让其他种族都忌惮。

前苏联为什么帮助以色列建国

本来,苏联跟犹太人水火难容。
早在1903年列宁就指出:“犹太人的民族思想有明显反动的性质”,“它是和犹太无产阶级的利益对立的,因为这种思想在犹太无产阶级中间会造
成一种敌视同化的情绪———即‘赫托’情绪。”斯大林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它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并未改变,“政治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被形容为犹太人资本家利用来剥削犹太工人的一种反动意识形态,而在巴勒斯坦成立犹太人民族之家的思想被认为是倒退的,是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运动背道而驰的”。1928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仍持同样的态度,指出:“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资产阶级进行剥削和争取庞大权利的表现。犹太复国主义通过(英国的)委托统治和《贝尔福宣言》,同英帝国主义结盟,作为对英帝国主义给予它支持的回报,犹太复国主义已把自己变成镇压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工具”。正因为如此,苏联在1929年和1936~1939年的阿拉伯人起义中站在阿拉伯人一边。可是在1947-1949年苏联却给予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最坚定的支持。如果没有苏联及其东欧卫星国的支持,作为现代以色列国成立的政治保证和法律基础的联合国决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获得所必需的2/3的支持票。不仅如此,在以色列宣告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给予法律上承认的大国”。在此之后,莫斯科继续给予新生的以色列国以道义上、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全方位的支持。这是为什么?
说穿了,这不过是因为利益所在——只有支持以色列建国,苏联才能排挤在中东的英国势力,借以分一杯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打击英国在中东的势力成为苏联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斯大林仍然将英国而不是美国当成自己的主要世界对手,这是因为战后初期的中东仍然主要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不仅巴勒斯坦地区依然处于英国的委任统治下,而且一战后建立起来的国家,如伊拉克、约旦、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均与英国有着密切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自然视英国为主要障碍,千方百计打击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势力,力图将英国赶出中东,特别是赶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巴勒斯坦,为自己向中东地区渗透铺平道路。苏联的决策者认为,一旦控制了中东,不仅可以控制西方各国工业品生产所赖以生存的石油资源,而且也威胁到东西方之间往来的航道,从而沉重打击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
战后初期,英国并不甘心自己在中东的势力和影响丧失,即使不得不从中东撤走,仍然希望借助阿拉伯联盟的力量达到延伸自身势力的目的。此时在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的主持下,英国的巴勒斯坦政策比过去更加步步不离这样一个目标:争取阿拉伯人的支持,建立以英阿联盟为基础的中东新秩序。当时阿拉伯国家还处于封建君主和反动上层分子的统治下,1947年埃及仍为法鲁克国王统治,伊拉克和约旦由哈希姆王朝统治,这些政权都与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苏联当时在中东可选择的外交空间来看,它的积极外交政策在这些国家中没有多大活动余地,与阿拉伯国家基本没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因此,苏联认定阿拉伯国家政府是亲英的,将阿拉伯联盟看作是“英帝国主义的一个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选择了犹太复国主义,试图将未来的犹太人国家培植为苏联打入中东地区的一个“楔子”。
1946-1947年,随着冷战的来临,克里姆林宫更加积极地寻求削弱英国在中东控制力的有效途径。巴勒斯坦代表着大英帝国地区性防御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在那里存在两种相互敌对的民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他们不仅互相敌对,力图挫败对方的野心,而且都乐于使自己摆脱英国委任统治的枷锁。因此,在审视巴勒斯坦问题后,苏联有理由认为,以消除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存在为契机可以逼退英国在整个中东的势力。克里姆林宫发现支持与英国直接对抗的犹太一方比支持与英国保持千丝万缕联系的阿拉伯一方更有利于实现打击英国势力这一目标。这是因为犹太独立运动有助于削弱英国在中东的地位,“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显然,苏联试图以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实现建国夙愿的方案来打击英国的中东政策。正是出于这一考虑,1947年5月14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大会上表达了莫斯科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立场,并且清楚说明了苏联的立场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英国作为委任统治国已无力履行维持和平的职责,既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已建立相互敌对的军事团体,他们的联合仅建立在共同反对英国委任统治这一点上,所以委任统治应当结束。第二,纳粹大屠杀幸存下的众多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仍然在西德和奥地利的集中营中经受着极度的贫困。既然没有一个西方国家能够在保障犹太人民权利及生存条件方面提供足够的援助,既然仍然生活在集中营的大屠杀幸存者表达了他们移居巴勒斯坦的决心,就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们的意愿。这是苏联第一次明确表达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立场,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都对此惊讶不已,当然,犹太人是以极其喜悦的心情接受了苏联这一意外立场。
1947年11月26日,即对《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进行表决的前三天,在联合国大会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发言中,葛罗米柯再次重申巴以分治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唯一可行方案”,认为苏联的立场绝非“反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反对一般的阿拉伯国家”,相反苏联认为这个方案“符合犹太民族的基本利益,也符合阿拉伯人的基本利益”,然后向阿拉伯人保证苏联政府和人民“一直保持并继续保持对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抱负的深切同情”,包括他们“为挣脱最后的殖民枷锁的努力的同情”。也就是说,苏联政府相信支持以色列建国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通过日后支持阿拉伯人的反英民族运动加以抵消,“苏联代表团深信,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仍然不止一次的转向莫斯科,期待苏联支援他们为他们的合法利益进行的斗争,支援他们为摆脱对外国的依附关系的最后残余而作的努力。”但如果支持阿拉伯一方,无疑在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而得罪犹太人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则难以弥补。
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原因要追溯到这样一条基本原则:“就苏联而言,在外交领域只存在这样一条原则:最有利于苏联利益原则。”)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最有利于苏联的原则无疑是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对巴勒斯坦的要求。其原因也无非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目标:立即结束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建立一个忠于东方的独立的国家,这种忠诚可以是感激的结果,也可以是外交压力下的无奈,辅之其他的策略或手段,最终将这个国家拖入亲苏集团。
此外,苏联所以支持以色列建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世界舆论的支持。
1947年前后,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华盛顿都在日益恶化的苏美关系的框架内审视巴勒斯坦问题。在这期间不仅诞生了杜鲁门主义,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也开始实施,而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夏最终导致欧洲一分为二。苏联决定采取反击措施。安德列•日丹诺在波兰举行的欧洲共产党会议上发表关于世界分为两个阵营的演说,为加强宣传和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交换情报的目的,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在此形势下,苏联竭力赢取西方公众舆论的支持,尤其是在那些被认为是“进步的”团体中寻求支持。犹太社团作为一个传统的、不循规蹈矩的因素,并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团体,成为苏联进行宣传的首要目标。葛罗米柯竭力向犹太社团证明苏联代表的是进步力量,反种族主义力量,向犹太民族及世界其他各族人民证明“苏联的公正,苏联对获得各民族友谊的期望,苏联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的努力”。)葛罗米柯所表述的苏联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结束委任统治,承认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独立存在的权力,强调无家可归的犹太难民所遭遇的苦难,意在获得当地公众的支持。
事实证明,苏联的政策及其舆论宣传在美国犹太社区打开了一个缺口。在一篇名为“美国犹太新闻界欢迎葛罗米柯的讲话”的文章中,《消息报》注意到葛罗米柯讲话所引发的正面评论:“葛罗米柯的讲话不仅对犹太复国主义者,而且对整个犹太民族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因为他支持犹太人民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力。”进而“可以预料到葛罗米柯对苏联立场的解释将迫使美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团和美国政府改变他们现在的犹豫不决的立场,使他们清楚自己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观点。”塔斯社强调苏联代理外交委员收到众多祝贺电报,尤其提到拥有150万成员的美国犹太工人委员会的贺电。
总之,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其目的在于削弱西方势力(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以英国为代表),从冷战思维出发,以意识形态划线,决定采取支持《巴以分治决议》的政策。但是,苏以之间在经历了三年的“蜜月时期”后,由于两国的政治制度和根本利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苏联与以色列渐行渐远。在冷战加剧、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下,1950年以色列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不得不对美国无条件支持,这使得苏联得出以色列已加入西方集团的结论。同时,以色列与苏联就苏境内犹太人问题发生了摩擦,苏以关系开始变冷乃至敌对,经历了一段近30年的冰冻期。

神奇独特的犹太文化 犹太文化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以来,一批一批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拥来。以色列至今奉行鼓励移民的政策,凡能够证明自己有犹太血统的人到以色列定居,都受到欢迎。  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
  这些移民有来自前苏联、东欧和欧美的阿什肯纳吉犹太人,也有来自西亚北非地区的也门犹太人和塞法迪犹太人,以及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黑种犹太人。这些移民有自己的方言和原居地的习俗,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亦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宗教理念又分正统派、保守派和革新派。更有甚者,经过三次大流散,许多犹太移民几乎丧失了犹太人的民族属性。他们不会讲希伯来语,对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以色列除了犹太民族外,还有原来居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德鲁兹人、贝都因人、切尔克斯人和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语言、传统、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进一步造成了以色列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如何促进不同群体文化相互融合,是以色列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国以来,以色列政府对犹太人实行“文化熔炉”政策,要求从世界各地回归的犹太人改变其原有的文化背景,变成一个真正的以色列人。为此,以色列政府对他们就犹太人的礼仪、文化、宗教进行全面教育,使其尽快适应以色列文化,融入以色列的社会生活。以色列首先从学校教育抓起。以色列的《国家教育法》规定了以色列教育的目标,即消除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犹太人的文化差异,以形成一种新的犹太国家文化。因此,教育部门规定希伯来语、犹太教、犹太历史、犹太律法和犹太习俗等都是学生的必修课。推广使用希伯来语则是教育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以实现“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目标。
  以色列的多元文化还要实现另一个目标,就是把所有以色列人造就成为能与属于其他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背景的人共处并富有责任感的成员。因此,以色列在以犹太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以犹太价值观、热爱祖国、自由与宽容原则为基础,不断进行各种文化的交融,不但不排斥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还在可能的条件下予以扶植。尤其是在阿以矛盾存在的情况下,对阿拉伯文化采取谨慎的保护政策,确定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享有同等地位,都是官方语言。在学校教育中,阿拉伯语教学也被提到较高的地位。在德鲁兹学校,则侧重讲授德鲁兹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
  但鉴于从世界各地来的犹太移民难以迅速消除其原有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政府给犹太社区的文化拨款与给阿拉伯、德鲁兹等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拨款还存在差异,以色列多元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和发展仍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无处不在的宗教文化
  宗教在以色列占有重要的位置。不管是犹太教,还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以色列都形成了各自的独立宗教集团,拥有自己的会堂、教堂和合乎本教派信仰的司法机构。在以色列,前述世界三大宗教中,犹太教有正统派和改革派,伊斯兰教有逊尼派和什叶派,基督教有罗马天主教派、希腊天主教派和希腊正教派,三大宗教文化和不同教派文化在以色列长期并存,并得到以色列政府的鼓励和扶植。
  在以色列,主流犹太文化的宗教烙印非常明显。犹太人都有一种对宗教的迷恋,在他们的信条里,人人必须服从上帝,否则就是背叛。犹太文化十分注重宗教生活。传统的犹太教徒不管在哪里,每天早晨、下午、傍晚都要祈祷,在安息日和其他犹太教节日还要举行大型的集体祈祷。虽然现在有的犹太教堂对犹太教徒的祈祷改革为每周一次或两次,许多人也可与固定的同伴在固定的房间内或在工作的单位做祈祷,但犹太教徒必须做祈祷则是不能改变的。
  在希伯来文化中,犹太教是核心,这也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孩子从懂事起,父母就对其进行宗教文化的启蒙教育。孩子上学后,则开始系统的宗教文化学习。以色列不但在宗教学校,而且在普通中小学都开设了与犹太教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从小学二年级起到高中毕业,《圣经》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大学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犹太人的节日很多都与犹太教息息相关。如犹太新年、安息日、赎罪日、住棚节、逾越节、五旬节、点烛节、诵经节、篝火节、犹太哀悼日、禁食节等节假日,都与犹太教有关,或者要按犹太宗教教规或宗教礼仪举行相关的活动。以色列的许多古迹和旅游景点也与犹太宗教文化紧密相连,比如著名的圣城耶路撒冷、哭墙、锡安山、橄榄山、马萨达古堡、以色列国家博物馆等。犹太人的婚丧嫁娶也离不开宗教规定和宗教礼仪。犹太宗教法律还禁止犹太教徒与外族通婚。此外,犹太人必须行成年礼,男婴还要行割礼,饮食也有许多规矩和禁忌。
  以色列文化同样也有很深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烙印。圣诞教堂、苦路、圣墓教堂、阿克萨清真寺和撒赫拉清真寺等古迹,无一不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杰作。
  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
  犹太文明源远流长,但犹太民族却深受灾难之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和欺凌,并多次被逐出或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经历了三次大流散。
  在游徙于世界各地的漫长岁月里,犹太人走到哪里,排犹主义几乎就跟到哪里。然而,犹太民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没有被击垮,犹太文化和犹太文明不但没有被其他文化、文明所改变、淹没、甚至消灭,反而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和文明精华的过程中,得到滋润、充实和提高,最终汇集成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洪流,在亡国2000年后重新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且屡屡从人口和地域占绝对优势的伊斯兰世界的围剿中突围出来,迅速壮大为中东地区的一个袖珍超级大国。
  古老而神奇的犹太文化正是这一奇迹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是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受歧视和迫害而兴起的犹太民族主义思潮的实践运动,反映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渴望建立一个国家,从而摆脱流离失所苦难生活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在犹太人流散时,犹太文化已经拥有成文的典籍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在犹太文化内部形成了善于吸收当地民族文化精华、不断丰富自己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机制。这些都使得犹太文化逐渐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变化,在吸纳异族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巩固了犹太主体文化传统。犹太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复国的崇高理想使犹太民族主体没有被冲散、被击垮、被同化,为犹太复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世界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一神宗教,它的一些概念、习俗、术语、典故及思想不仅孕育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且通过这两大宗教文化,影响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
  基督教与犹太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圣经·新约》中的《福音书》是有关一世纪初居住在加利利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写照。因此,一些历史学家把基督教看作是犹太人智慧的结晶。犹太人还把先知以及对救世主的信仰赠给了基督教。最早的基督徒用《圣经·旧约》,即犹太教的《圣经》使人皈依基督教。在当时的罗马帝国领域内,没有哪一个宗教能有这样一部雄辩而令人信服的《圣经》。此外,希伯来人的观念和伦理学也贯穿在基督教及其统治人类两千年之久的文化之中。
  伊斯兰教也批判地继承了犹太文化中的某些传统。第一圣殿被毁后,流落到阿拉伯半岛上的犹太人带来了犹太文化,并对伊斯兰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伊斯兰教的创建者对犹太教、犹太历史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伊斯兰教中吸收了犹太文化的许多内容。从《古兰经》中可以找出许多《圣经·旧约》中的人物事迹、大事记和信条。不仅如此,伊斯兰教的宗教习俗、文学和政教制度都受到犹太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还接受了犹太教的历法、安息日和犹太人的饮食禁忌规定。这两个宗教还有许多相同的礼仪,如穆斯林和犹太人都朝着固定方向祈祷,祈祷前都必须净手。
  犹太文化和犹太文明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犹太人口虽然很少,却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他们是宗教界、思想界、科学界、实业界和文学艺术界的世界巨星。在获得世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中,有20%以上是犹太人。
本文标题: 如何改变犹太人的意识形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56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现代人如何看待秦始皇二战时期,帝国日本进军中华民国的目的是什么 是要入主中原做第二个大清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