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能不能算半个中华文明后期的中原

发布时间: 2023-09-30 00:59: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中原文化的根本问题:中原是指哪些地方“得中原者得天下”无疑证明的就是中原在当时的发达经济以及社会地位,当时的古代并没有这么庞大的...

江南能不能算半个中华文明后期的中原

中原文化的根本问题:中原是指哪些地方

“得中原者得天下”无疑证明的就是中原在当时的发达经济以及社会地位,当时的古代并没有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能够占据中原地区就已经是历史上称皇的。不过掠夺来掠夺去你知道中原地区指哪些地方吗?

中原,狭义上是指以河南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范围为今河南省及其毗邻地区,包括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北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大片区域。广义上说,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都是中原。当与外族对应时,华夏文化地区全都是中原。与之对应的有江南,江东,巴蜀等地域称呼。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称作中土、中夏。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蔓延至今,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自称中华,一些夏商时期尚被称为夷的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汉民族的生存空间扩展也被纳入中原地区。

从夏朝到宋金时期的3000多年间,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洛阳、开封、郑州和安阳。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带是在中原,即黄河中游、今河南境内。这一地带处于东西南北浸润的中心,使其无论在吸附还是扩散方面较其他区域均具有优势。中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很多民族、种族、政权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逐鹿中原。

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大批的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异域他乡,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由此向外扩展才是广义上的中原,是与华夏文明源地直接毗连的地带。随着华夏文化从源地向四周扩展,在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圈逐渐明晰、定型。

在早期,中原文化向北、向西扩展较为顺利,后经元朝、清朝两个少数民族所建的王朝,使他们进一步被纳入中华文化圈。中原文化向南扩散在早期则遇到顽强的阻力,如周昭王兴兵伐楚惨遭败绩就表明周文化向南传播所遇到的挫折。

但在东汉晚期以后,北方战乱导致中原移民一次次南迁,使源地文明随人口迁徙而向南传播,至长江流域、西南、岭南、闽台等地。汉文化还辐射到中国的一些近邻,东北方的朝鲜和日本、北方的蒙古、西部的中亚、南部的东南亚诸国等,这些地方构成了中华文化圈的外缘。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此地。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在中华文明肇始时期,“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称呼专指河洛一带,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为中原地区的心脏地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为天下中心的说法。随着华夏族向周围迁移,其活动范围扩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概念延伸至华夏各诸侯国,与秦、吴等边远地区相对应。

【结束语】河南虽然是中原地区的中心,并且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不过在之后并没有更好的发展,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现代的发展略输一筹,中原就是“天下至中的原野。”

古代的江南具体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江南是指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湖州、杭州、绍兴、嘉兴、上海、宁波、扬州、南通、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理上的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1、所属地区:南方、华东地区

2、包含省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3、典型城市: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湖州、杭州、绍兴、嘉兴、上海、宁波、扬州、南通、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理上的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著称。

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摘自央视纪录片《何处是江南》)。

自古有来,江南汉族地区曾有会稽郡、吴郡、江南道、两浙路等行政划分。

扩展资料:

江南地域博大,文化上也有些区别,其中人文江南多指的便是苏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皖南的芜湖、池州、铜陵、宣城、黄山、马鞍山,浙北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和宁波以及上海。有时地处江北的安徽安庆和江苏扬州和江西上饶、景德镇、九江也被归纳到江南文化的范畴。

从唐宋起所赋予江南的文化,让江南从一个地理名词真正变为一个包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被世人不断向往和憧憬的词。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江南地区也逐渐取代中原地区,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而如今的长江三角洲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江南不仅素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重文也是江南的传统之一,这也铸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江南文化算是一种情义绵长的代表,被广为传颂的才子佳人等佳话则是对文化底蕴的另一赞美。白墙青瓦小桥流水式的经典江南建筑风格也别有一派恬静内秀的韵味。咸鲜润甜的精致菜肴也可以作为部分江南的一种代表。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称,位于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庙是纪念孔子的庙宇,夫子庙建筑群中的江南贡院在古代为学子科举考试的考场,均是江南科举文化的象征。

除此以外江南还有许多著名的书院。四大书院有三个位于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其它还有紫阳书院、八桂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东林书院、明道书院、茅山书院、齐山书院、阳明书院、甘泉书院、会华书院、李白书堂、五经书院等。

从古至今,歌咏江南的大量文学作品构筑了中国人想象中的“江南”。白居易的《江南好》,苏东坡的《望江南》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南

江南,意为长江以南地区。狭义上即现在长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苏南及上海地区。广义上还包括江西北部地区、安徽南部长江以南的地区。

又号吴越、江东、江左。江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如苏州、绍兴、宁波、无锡、徽州等,历史上长期是东亚乃至世界最庞大的城市群以及经济中心,数次庇佑中华文明正朔。

江南作为地理概念与关中和河洛呼应,对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

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虔州(赣州)。

元朝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明代袁可立在苏州为推官,史官在评价他的政绩时称呼道,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神君讫威讫富之誉,(袁可立)为江南冠矣!”

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安徽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特指传统的江浙地区。

代表城市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湖州、杭州、绍兴、嘉兴、上海、宁波、扬州、南通、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九江、上饶、景德镇等。

扩展资料:

文化上的江南

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常与吴越文化高度关联。

泰伯所建之句吴古都梅里被认为是江南吴文化的源地(无锡),最早的都城建立在今无锡市的梅村一带,于春秋时期迁都至姑苏城(今苏州),之后吴文化和越文化、楚文化存在颇多交融,汉末东吴都金陵(南京),囊括了吴、楚、越广大地区,南朝时期,中华文化繁盛,江南文化名扬海外,佛教文化大放异彩。

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首都建康(南京)语言(古代吴语)为基础的“金陵雅言”作为中华正朔,成为中国汉语的源头,更东传日本变作吴音。江南文化也在变迁,如姑苏(苏州)又称吴都,东吴首都建业(南京),金陵(南京)又称吴京,后来的扬吴政权仍建都南京。



江南建筑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兴盛于宋明清。以苏州、扬州、南京、无锡、常州、湖州、上海、嘉兴、杭州等地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具有代表性,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的赞誉,而当今留存的私家园林则以苏州为最多。 徽派建筑是徽州一带影响深远的建筑风格。

地形地貌

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丰富以外,江南地区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

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有中国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阳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两省的太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又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连,如伍子胥开胥溪、夫差开凿邗沟与江南运河等等,所以历来就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

在这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着和北方显著的不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南

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上海以及钱糖江以北的 地理上的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但是经济和文化上的江南是一个特定称谓,是专门称呼经济自古就发达和文化出色的并且在地理上必须是水乡的地方,江南之所以是江南,就是因为是水乡,江南的文化就是水文化上孕育的吴文化和淮扬文化,而且江南必须是自古富蔗的地方。一个字,水,象安徽江西湖南浙江钱糖江以南这样的地方是水乡吗?有苏南那样水乡气息吗,有苏南那样发达的经济吗,有苏南那样的自古富蔗吗?有苏南那样的水乡吴文化吗?没有就是了,这些地方仅仅是地理上的江南(长江以南)而已,而经济文化上的江南专指江苏的扬州,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上海,嘉兴和湖州(包括钱江以北杭州),什么绍兴宁波温州,都是越地,都是山区,不是吴地也不是水乡平原,所以不是特定称谓上的江南,还有安徽江西湖南,穷就一个字,既不是水乡,都是山区,又不是吴文化或者淮扬文化,怎么是江南呢? 为明确江南的地理区位,写个流程图。 特定称谓的江南: 中心:江苏苏南苏锡常,太湖金三角。 吴文化鼻祖,水乡平原文化,中国2000年的经济重心, 中国自古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江南一词最先就是形容苏南的。 副中心1:江苏苏南的南京,镇江。 水乡文化,皇城故都,兼有淮扬文化和吴文化。 2:江苏苏中的扬州(包括淮安,泰州,和南通) 水乡平原淮扬文化,是历史上唯一能和苏南比及的经济发达之地。 3:浙江嘉兴,湖州和钱江以北的杭州, 水乡吴文化,是苏南吴文化开拓地(说难听点就是苏南殖民地) 支流:明清时安徽的徽州算是可以,但咎其现在经济实在无法和江苏或是浙北相提并论,所以现代很少人提它是江南。 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浙南地区都是越地,而且都是山区,不是水乡,和苏南文化差异太大,虽然是长江以南,虽然高山很秀丽,但不是文人和经济学家笔下特定称谓的江南。 什么湖南什么江西,说起来更离谱了,说地理江南无所谓,但真向经济江南文化江南上硬靠,真的很牵强,是水乡平原吗?是吴文化吗?经济自古发达吗?不客气说,根本和江南一点边都不搭

满意请采纳
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湖州、杭州、绍兴、嘉兴、上海、宁波、扬州、南通、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九江、上饶、景德镇等。
典型的江南地区就是当今苏南 浙北一带,主要以吴越文化为主,讲的语言是吴越语,简称吴语。狭义江南就是八府:苏州 杭州 嘉兴 无锡 绍兴 常州等。较广义点的,包括苏南 浙江大部 安徽南部部分 江西北部部分。最广义的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而唐宋诗歌中出现的江南多为江浙一带的狭义江南,偶尔包括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

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都包括哪些地方?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有一个成语叫逐鹿中原,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常说的这个中原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中原有多种含义,大体如下:

一:广义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一带,主要包括河南大部、山东西部、陕西东部及河北、山西的南部地区。

二、相对于广义的中原来说,狭义的中原主要指河南一带。河南位于黄河下游,人类很早就在此活动、繁衍,后来又有多家王朝在此建都,建都 历史 比较长的地方有洛阳和开封。中国古代是农耕 社会 ,河南一带沃野千里,土地肥沃,适合耕作;再者隋唐以后运河开通,水运方便,中央政府所需粮米、财物大多来自江南一带,这也是后世经营中原的原因之一。 北宋《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开封一带中原风光

河南自古有中原之称,这个称呼沿用至今,现在河南省许多高校、企业、街道等还经常以中原命名,比如中原工学院、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三、在古代,相对于外族,中原还是中国或者汉族正统政权的别称。比如两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辽金入侵,中原指的就是以农耕为主的宋代汉族政权。中原的这个含义,我们原来常常在评书或戏曲中看到,在此就不再展开了。

中原——一个古典而诗意的名词。但是,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到底在哪里?从古至今,其实没有明确答案。我们听到过许多跟中原有关的词语—— 北定中原、逐鹿中原、问鼎中原。

根据古人使用语境,我们可以看到中原有三层意思:

1、黄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包括今关中盆地、山西南部、河南中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地区,大体相当于华北平原的核心地带。

中华核心文明为什么不在鱼米之乡江南和巴蜀却在中原地区?

中华文明不是只有单一的发祥地,而是发祥于很多地方。不过说起来,发展的最好最繁盛的,却只能是中原地区。那么,为什么中华文明发展得最好的,是中原地区,而不是江南地区、巴蜀地区或者是西北地区呢?

江南地区和巴蜀地区,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照理说,他们应该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最核心的区域。但是并没有,反而是中原地区成为了核心区域。那么,这些地区和中原地区比较起来。存在哪些弱势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巴蜀地区及江南地区湿热的气候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

我们现在感觉巴蜀地区和江南地区气候条件很适宜,是非常美丽漂亮的地方。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经过了长期的开发以后,大量的荒地已经被开垦出来了,毒虫猛兽不再那么多了,因此才显得很宜居。

但是在远古时代,人的力量是很弱的,人类的数量也是很少的。这些地方有

大片大片

的原始森林,到处都是参天古木,藤萝纠葛。这显然并不太适合种庄稼。没有庄稼,老百姓生存就困难。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地方非常湿热,湿热就会产生瘴气,这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人吸收了很容易得病,所以生存很困难。

太热的地方也无法生存。古代没有冷冻技术,没有冰箱、空调,太热了,人会受不住,同时食物也没办法保存,容易腐败变质。这样一来,人就非常容易生病,而且寿命会很短。

人类无法繁衍,文明就繁盛不起来。

而中原地区不一样。远古时期,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很好的,土地平整肥沃。现在我们看到的大片沙漠,是后期破坏的结果,最早并不是那样。气候条件适宜,庄稼容易生长,人又少得病,寿命会很长,这样,文明自然就能够发展起来了。

其二,中原地区适合征战和发展。

一个文明能不能够发展起来,除了土地肥沃出产丰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是,其辐射力要很强。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尤其是在远古及古代时期,战争的胜利是文明的保障。战争打胜了,文明就可以保存下来。巴比伦强盛无比,但是不断被外来的民族给摧毁,巴比伦文明就无法发展和延续下来。古希腊文明也是盛极一时,但是最终他照样被外来文明给摧毁。因此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壮大,就很成问题。

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相比于巴蜀地区以及江南地区来说,更适合打仗。更容易打胜仗。江南地区纵深并不是很开阔,尤其东边、南边都是海域,无法往那边延伸发展。比如春秋时期吴、越曾经是强盛一时的霸主,但是他们只能往中原发展,无法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因此。最终吴、越都全部消失了。

巴蜀地区的情况一样。古蜀国也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古蜀国居于盆地之中,纵深发展不行。因此在战国末期,被中原的秦国给灭了。

中原地区则有一个非常开阔的地势。既有中心,又可以往四周延伸。所以整个中原文明几乎没有断代过,体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其三,中原文明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包容性。

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概念,并不是某个个别区域就能代表。不过,中华文明也有多个源头,其中中原文明、巴蜀文明及江南文明是最重要的三个源头之一。

在这三个源头中,无疑中原文明对巴蜀文明及江南文明具有极大的辐射力。也就是说,无论巴蜀文明还是江南文明,都是在中原文明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比如黄帝和嫘祖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然后就把蚕桑带到了巴蜀,最终孕育了蚕丛氏,孕育了古蜀国。

中原文明除了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外,还有强大的包容性。中原文明也受到了异域文明的冲击,比如商朝武丁时期、“五胡乱华”时期、蒙元时期、满清时期等等,都是异域文明对中原文明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但是,无论怎么冲击,都没能把中原文明冲垮。中原文明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一样,具有强劲的吸水能力。

异域文明不但没能把中原文明冲垮,最终当它们进入中原文明以后,还会反被中原文明吸收消化了,其原先的文明,只能留下一些影子。这就是中原文明强大的地方。

而巴蜀及江南地区的文明,这样的特性并不强,它们也早早地加入到了中原文明的辐射体系之中。

本文标题: 江南能不能算半个中华文明后期的中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474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猫的身体构造对于生存有何影响曹操是不是那种看似一代权臣,实则开国之君的人物 那这种情况之下,他究竟是一代权臣还是开国之君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