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同中华文明起源非中原,二里头非夏起源

发布时间: 2023-09-22 22:59: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8

中华文明究竟源自哪里?到底谁才是中国人的祖先呢?中华文明究竟源自哪里?到底谁才是中国人的祖先呢!1.具有解剖学上现代人特征的柳江...

你是否认同中华文明起源非中原,二里头非夏起源

中华文明究竟源自哪里?到底谁才是中国人的祖先呢?

中华文明究竟源自哪里?到底谁才是中国人的祖先呢!

1.具有解剖学上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比人类学家原先所认为的要早。科学家通过对柳江洞内的堆积物进行详细研究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认识的3万年;

2.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牙化石,在中国出土的各时期的古人类化石都有共同特征,这表明至少170万年以来,中国人的进化过程是连续不断的;

3.但由于缺少5万年至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证据,使这种连续性出现了缺环。所以基因研究者认为,东亚地区的古人类在这个时期灭绝了,非洲现代人迁移入亚洲并取代原有人。

你确定自己是百分之百的是“中国人”吗?许多人会疑惑,难道这还能有假?其实,现在有很多言论称:“中国人其实并非是土生土长的东亚人,而是从非洲西方等地迁徙而来的,所以,你很有可能是非洲来的。”对于这些论断,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饶、舜、禹、夏、商、周,但是,关乎起源,可能还要从古猿说起。其中,中国人种西来之说是一个比较火的一个论断。研究人类学的学者普遍认为:人类的祖先来自于非洲,可是,这也就是个猜测,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实在不好证明。

但是,还有一帮科学家坚持:“中国人的祖先是西方人。”但对于这个,我们中国人可就不愿意了,我天朝华夏儿女怎么就变成是从西方来的人了呢?又有一大帮中国的学者坚持“多地起源论”,他们认为:人种可以从多个区域起源,既然现代人可以是非洲来的,那么,他们从东亚来也是可行的... ...

对于这些问题多方争论不休,到底我们的祖先是哪里人,至今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

自达尔文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一说”,直到近年来,分子人类学和基因学都在试图证明这一点,几百年来,大量考古学和科学研究的结论也都指向了这一事实。

其实,关于人类的总发源地是非洲,一种说法是古猿类起源于非洲;还有一种说法是直接跨到直立行走的现代人就起源于非洲了。中国学者推崇的是第一种学说,因为,北京猿人头骨的发现,让第二个说法的可信度受到了怀疑。

不仅是人类,所有史前生物都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只不过,最后人成了世界的主宰。官方认定人是由猿进化来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让中国人的起源问题更加伤脑筋。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都是已经进化到“直立人”的形态了。

但是,在非洲却发现了比中国的古人类整整早几万年的古猿化石,而处于两者之间的一个阶段的化石也都是在欧洲发现的。这么看来,倒成了中国的化石是最靠近现代的了,这也难怪,西方人会认为中国人的祖先是西方迁移过去的。

不过,直立人的化石只在东亚出现了,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按照起源图来看,中国最早的直立人就是元谋人了,那么,在元谋人之前的那个群体又在哪里呢?他们有过进化的痕迹吗?或者,这批直立人是大老远迁徙过来的?那么,又有移动的痕迹吗?

对于这些疑问,暂时给不了解答,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非洲发现的化石年代最久远,但是,北京猿人和元谋人的化石同样的也只在中国发现了,这里面根本没有外来的迹象。

化石本身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一直遵循的标准出了问题?于是,科学家们把目光放到人类进化谱系上来,这个进化谱系本身是否就是科学的?中间是不是有断层,或者本来的顺序是不是就是正确的?

一连串的疑问又扑面而来,只能说,这些化石实在是太久远了,以现在的科技手段还是不能完全解读这些化石中的秘密。最终,用各种手段研究的结果都显示,现代人确实起源于非洲,所以,中国人的祖先还真可能是非洲来的。

但是,很多人也提出了质疑,中国人口众多,这个研究只选了两万个样本进行研究,未免得出的结论太片面了点。有没有这种可能:北京猿人和现代中国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北京猿人并没有进化为后来的中国人,而是最终都灭绝了呢?

不过,就在大家都逐渐接受中国人源于非洲这个理论时,一块在湖南出土的现代人化石打破了这个猜想,这块化石的出现印证了现代人可能起源于东亚。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文明源自西方,要说中国人的祖先来自非洲也就算了,但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这要还说是西方传入的就不妥了吧。可惜,中国早期的三皇五帝时代,因为没有可靠的证据,至今也没有被世界承认,甚至,这些历史还被归为了神话传说。

因为,目前中国还没有发现夏朝使用的文字,在已经发现的甲骨文记录上也没有关于这个朝代的任何记录,所以,若是没有文字来证明,这段历史只能归为史前史,算不上历史的开端。且河南二里头发现的宫殿遗址也没人能证明就是夏人居住过的,关于中华文化的源头依旧成谜。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确实有这样一个朝代存在,在中国的史书《史记》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还是很详细的。

既然,文字是传递信息和记录信息的工具,那么,若以文字来作为判断的依据,甲骨文就算一个很好的证明。商代中后期才开始应用甲骨文,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发明的楔形文字相比就晚了不少年。按照当时的条件,楔形文字传到中国来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所以,这倒是给甲骨文的发明做了一个“参考”。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雏形产生,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化抽象化。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甲骨文则产生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中国文化究竟来源何方?中国人的祖先究竟是谁?在没有实际的证据之前,我们都不能下结论,这些都还有待于研究。

如何评价“考古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非神话”的这句话?

西方人承认中国在商朝前有二里头文化,但不承认二里头就是夏朝文化,因为没有类似于文字的发掘证据能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的城市。这一点对希腊人来说也是一样的,西方人只承认希腊有克里特岛文明,而不认为克里特岛文化就是传说中的米诺斯王朝,也是因为缺乏诸多能证明两者为同一物的证据。
因为中国极为详尽的历史记载,已经把国内外的考古工作者给惯坏了。对于商朝以后的考古工作,中国能找到想尽。的文字记载和遗址,文物对照。而对于夏朝来说,缺少文字记载,自然就成了问题。但是,中国自己的考古学家,可以去孜孜不倦的寻找夏朝的文字记载,但是对于那帮子靠神话考古的欧洲人来说,他们真的没有资格质疑夏朝的历史。
对于这些文明,我推荐大家可以读一下徐旭升先生写的《中国古代史的传说时代》,虽然成书年份比较早,大概是在五十年代徐老重新校注了一次,但是可以从书中看出徐老对学术的严谨性,大家也可以以此了解一下。必须要说明一点,关于先秦的历史,尤其是夏朝以前的历史,各家都有自己的论点,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个人对此之后,还是比较推崇徐老的观点,以此为大纲,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来补充,论证,或者修正这段历史认识。
对于这些文明,我推荐大家可以读一下徐旭升先生写的《中国古代史的传说时代》,虽然成书年份比较早,大概是在五十年代徐老重新校注了一次,但是可以从书中看出徐老对学术的严谨性,大家也可以以此了解一下。必须要说明一点,关于先秦的历史,尤其是夏朝以前的历史,各家都有自己的论点,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个人对此之后,还是比较推崇徐老的观点,以此为大纲,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来补充,论证,或者修正这段历史认识。
严谨客观的看待咯,什么时候能发掘出直接证明夏朝存在的文物那就稳了。就像商朝被出土文物的文字记载证明了一样。就像希腊人如果能发掘出直接证明米诺斯存在的文物也稳了一样。再怎么看?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咯…你要骂西方人就骂好了,你要坚持西方阴谋论就坚持好了,你要坚持夏朝一定存在也没人怪你,你要说缺乏严谨的证据来证明二里头就是夏朝也有道理……只要你不放黑屁去熏别人,你心里不管有多少戏都没人管你。

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针对文化
我从网上转的:
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在史学界包括国内国外都有争议。
讲中国文明的起源,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中国文明?这样我们才能谈到它的起源问题。最近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有一部分是集中在“文明”这两个字的定义上的;例如有人说红山文化有玉器、有女神庙,证明中国文明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辽河流域;也有人说红山文化还没有发展到文明阶段,还不具备文明的条件,所以讲中国“文明”的起源还谈不到红山文化。
谈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第一步是决定“文明”该如何界说,下一步便要决定什么是“中国”文明。最近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上,这是若干争辩的焦点,但这个焦点并没有明显地揭露出来。争辩的一方采取所谓“满天星斗”的看法,主张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因为上述新石器时代六个区域文化都是中国文明的祖先。
争辩的另一方则以文字、青铜器与城市为界说文明的标志,指出中国境内最早达到这种标志的是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所以中国文明的起源还是自中原开始的。
争辩的两方都有考古文化的根据,但他们的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笔下的“中国文明”实际上不是一回事。前者用广义的界说,相当于“中华民族”的文明,在时代上是连续性的;后者用狭义的界说,以最早的文明相当中国文明,亦即把华夏文明当做最早的中国文明的代表。
说实话,我等才疏学浅,谁对谁错也搞不清楚。
但是,从现代考古资料来看,殷商以后可以肯定不谈以外,那么究竟中国文明该从那段算起:
1.以裴李岗、老官台等遗址为代表的较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约7000~5000)
2.仰韶文化(约5000~3000)
3.龙山文化(约3000~2200)
4.二里头文化(约2200~1500)
5.殷商二里冈和殷墟期文化(约1500~1100)

1.从裴李岗、老官台文化到仰韶文化的阶段:一般来看,是自给自足的农村生产阶段,手工业没有专业化,金属工业缺如或小规模,没有显著的战争或经常使用暴力的证据,在财富分配上没有显著的分化或阶级分化,没有真正的文字。
2.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阶段:由于以聚落形态的研究为目标的大规模考古调查在中原尚未广泛进行,我们对于龙山时代聚落与聚落之间的从属、联合关系了解还不清楚。但中原社会到了龙山时代显然发生了重要的内部变化。夯土城墙的建造与战争和人牲遗迹的发现都指向一个用于戈、有甲兵的新的社会秩序。陶寺的墓地表现了尖锐分化了的阶级,并且表现了上属阶级与礼乐的密切联系。手工业分化的专业中有从事骨卜的与制作祭祀陶器的活动,但至今还没有宫殿建筑、青铜礼器与文字的发现。我相信青铜礼器与文字的萌芽可能都在龙山时期,但在目前的资料上看来,龙山与下一个阶段的二里头文化之间是有一道很深的鸿沟的。
3.从二里头文化到殷商文化的阶段:这是有宫殿建筑、大规模战争、殉人、用人牲与铸造青铜礼器的阶段。二里头文化中虽然还没有文字发现,但它的宫殿建筑与青铜礼器表示它与殷商近,与龙山远。
如果说阶级社会便是文明社会,龙山时代至少可以说是初级的文明社会,而二里头、殷商文化可以说是高级的文明社会。

但以上都只是中原地区的历史现象。中国其他地区的史前史与历史时代早期文化也需同样的分析、分段,各地区可能各有它自己的文明阶段。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太复杂,相信还需要更多的发现来论证这个问题。 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策划时便确定是“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研究途径则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结合。“十五”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预研究”,继续了这一研究途径。“预研究”将制订今后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规划,相信在新世纪中,很快会出现研究探讨中国文明的新局面。
两个!!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 yǎn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二里头文化是最早的“中国”吗

何谓“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是如何起源的?中国考古学从一开始,就与探索其自身文明源流的“寻根问祖”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将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诞生史作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从考古学的角度,我们如何看待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提法?
探寻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20世纪初叶,王国维成功释读了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基本可靠,殷墟时期商王朝的事迹为信史。王国维先生颇为乐观地推论道:“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由此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识。关于夏文化探索和夏商王朝分界问题的讨论成为考古学界备受关注的议题。殷墟之前的商代前期、夏代甚至再往前的“五帝”时代,都属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这是70多年前著名的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的论断,到现在仍没有被突破。

中国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考古学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约当公元前3500~前1800年间,也即仰韶时代后期至龙山时代,被称为东亚“大两河流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众多相对独立的部族或古国并存且相互竞争,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但显然它们是相互独立和分散的。如中原及周边的仰韶文化、石峁文化、陶寺文化、王湾三期文化,西北地区的大地湾文化、齐家文化,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江淮地区的薛家岗文化,长江下游的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等,在文化面貌上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那是一个“满天星斗”的时代,邦国林立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那是一个小国寡民的时代。整个东亚大陆的面积,与现在的欧洲差不多,而当时的这些星罗棋布的古国或部族,也和现在欧洲的样态差不多。
显然,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提法,是把这些都当成了中华文明史也即“中国”诞生史的一部分。其认知脉络是,这些人类群团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这也就奠定了后世中华文明的基础。随着1970年代末期以来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公布,中国在三代王朝文明之前即已出现了城市和国家,它们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源远流长,单线进化,从未间断,成为中国学术界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的主流看法。
但是,如前所述,我们知道在现在的中国境内,上古时期曾有众多相互独立的国家并存。而顾名思义,在“国”前冠以“中”字,“中国”也就有了“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蕴。这同时也说明“中国”已并非初始阶段的国家,显然,它一定是一个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具有排他性的核心。因而,我们也就不能说最初有多个“中国”,作为发达、复杂的政治实体的“中国”也是不能无限制地上溯的。中华5000年文明的提法,应是着眼于长期的文化传统和大范围的文化认同,与用国家定义文明的认识不可同日而语。
在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而在传世文献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成书的《尚书》和《诗经》等书中。“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其中,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原”。
那么,后世“中国”的雏形,或者说“最早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崛起于世的呢?
二里头文化的“国家”意味
按古代文献的说法,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是破坏了原始民主制的世袭“家天下”的开端。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在考古学上,那时仍属于龙山时代,在其后约2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仍然处于邦国林立、战乱频仍的时代,各人类群团不相统属,筑城以自守,外来文化因素明显。显然,“逐鹿中原”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的阶段,看不出跨地域的社会整合的迹象。也就是说,至少在所谓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与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与此同时,兴盛一时的中原周边地区的各支考古学文化先后走向衰落;到了公元前1800年前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城址和大型中心聚落也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地处中原腹地嵩(山)洛(阳)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以中原文化为依托最终崛起。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因素向四围辐射的范围更远大于此。

二里头文化 绿松石龙形器
伴随着区域性文明中心的衰落,此期出现了超大型的都邑——二里头遗址。地处中原腹地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徐旭生等人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夏墟”进行踏查的过程中发现的,其现存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经半个多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多进院落大型宫殿建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头都邑的出现,表明当时的社会由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广域王权国家阶段。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一东亚文明的腹心地区开始由多元无中心的邦国文明走向多元但有中心的王朝文明。作为广域王权国家概念的“中国”,在前一阶段还没有形成。
我们倾向于以公元前1800年前后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二里头文化,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国家的出现为界,把东亚大陆的早期文明史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原(中国)王朝时代”,和此前政治实体林立的“前中国时代”和“前王朝时代”。
青铜催生了最早的“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大阶段也恰是东亚大陆青铜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分野。如果说在作为广域王权国家实体的“青铜中国”之前,还有一个“玉石中国”或“彩陶中国”的话,那后二者中的“中国”,显然只能是地域的概念。
在二里头时代之前的数百年时间里,东亚大陆的多数区域,早期铜器的使用呈现出红铜、砷铜、青铜并存的状况。铜制品多为器形简单的小件工具和装饰品等生活用具,锻、铸均有,制造工艺处于初级阶段,尚未熟练掌握合金比例。如多位学者已分析指出的那样,东亚大陆用铜遗存的出现,应与接受外来影响关系密切。至于东亚大陆部分区域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依据最新的年代学研究,要晚到公元前1700年前后了。
考古学观察到的现象是,出土最早的青铜礼容器的中原地区,也是东亚大陆最早出现广域王权国家的地区。青铜礼器的出现和当时的中原社会,都经历了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裂变的历程。其同步性引人遐思。二者相互作用刺激,导致中原地区自公元前二千纪上半叶,进入了史上空前的大提速时代。早期中国,由此起步。那么,是青铜礼器及其铸造术,催生了最早的“中国”?
随着二里头文化在中原的崛起,这支唯一使用复杂的合范技术生产青铜容器(礼器)的先进文化成为跃入中国青铜时代的一匹黑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青铜礼器只随葬于二里头都邑社会上层的墓葬中,在这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中,青铜礼器的使用成为处于塔尖的统治阶层身份地位的标志。这些最新问世的祭祀与宫廷礼仪用青铜酒器、乐器,仪仗用青铜武器,以及传统的玉礼器,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青铜礼乐文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有祭祀特权与强大的军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从早期王朝流传下来的祭天崇祖的传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宗教信仰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二里头都城规划中祭祀区的存在,以及以青铜为主的祭祀用礼仪用器,都与大型礼制建筑一样,是用来昭示早期王朝礼制传统的重要标志物。由于军事力量在立国上的重要性,青铜与玉石兵器也成为祭祀礼器和表现身份地位的仪仗用器的有机组成部分。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产品的使用范围主要限于二里头都邑的贵族。也就是说,二里头都邑不仅垄断了青铜礼器的生产,也独占了青铜礼器的“消费”即使用权。

其中,酒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乃至它背后的礼仪制度的重要载体。作为统治阶层身份地位的象征,以酒器为中心的礼器群,成为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明主要是建立在社会关系的巨变(在等级秩序下人际关系的大调整)而非人与自然关系巨变的基础上的。而铸造铜爵等造型复杂的酒器,至少需要精确地组合起内模和3件以上的外范,即当时已采用了先进的复合范工艺。克服其中的种种困难,最终铸造出青铜礼器的内在动力,应当就是这一时期新兴王权对宫廷礼仪的整饬。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青铜钺,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钺作为象征军事权威的仪仗用器,也是一种用于“大辟之刑”的刑具。甲骨文金文中“王”字的字形,像横置的钺,在最初应指代秉持斧钺之人即有军事统帅权的首领,随着早期国家的出现,逐渐成为握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的称号。早于甲骨文时代数百年的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就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又一个重要象征。换言之,钺的礼仪化是中国王朝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早期王朝的礼器群中,爵、钺等器种持续兴盛于三代逾千年,甚至成为后世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符号,个中原因,颇具深意~
本文标题: 你是否认同中华文明起源非中原,二里头非夏起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28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霍去病有多厉害谭嗣同死的有意义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