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朝各省的附郭县目前情况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9-13 15:00: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清代时,有三个附郭县,“三县同城而治”的,是哪个府?现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中,有这么一个词大家都知道设区市,绝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

请问清朝各省的附郭县目前情况如何

清代时,有三个附郭县,“三县同城而治”的,是哪个府?

现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中,有这么一个词大家都知道“设区市”,绝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都是分区的,毕竟城市太大的,所以这一个“区”等级上就像一个县,但是,市制是民国时期才有的,现在的“广域市”更是建国之后才出现的。

古代,中国没有“市”这个概念,明清时期二级行政区划是主要是“府”,府下面管理县,这和现在也差不多,但那个时候的大城市市区是怎么管理的呢?这就是个冷知识了,其实,市区的建制也是“县”。

不过,这种县比较特殊,叫“附郭县”,这个县的县城其实就是府城,在一城之内,既有府衙,也有县衙,并有各自的配套机构如学宫文庙等,住在府城内的居民,其籍贯要写至县,而不能只写府。

比如说宁波吧,清代的宁波府附郭县是鄞县,所以宁波城就是鄞县县城。

古代城市一般不大,所以一个府通常只有一个附郭县,但也有比较大的啊,那这一个县就管不过来了,就要设置多个县管理,这就会出现“多县统治一城”的情况,不过,一般两个县也就管过来了,比如江宁府(南京)下辖的上元县与江宁县就是附郭县;广州府的附郭县则是番禺县、南海县。这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城市分为两个区,封建时代,通常城市人口也就几万,几十万顶天了(比如南昌,城市人口到20世纪30年代也才30万),分两个够了。

南昌府西边是新建县,东边是南昌

但是,全国有这么一个特例:三县共同治理一城!一府有三个附郭县!

这是哪里呢?有人猜是不是首都京城啊,京师顺天府,错了,即使是顺天府也只有两个附郭县:大兴县、宛平县。有三个附郭县的是富甲天下的苏州府!清代,苏州府的附郭县有吴县,长洲县和元和县三个,这三个附郭县的县城合起来就是苏州城了。

苏州城分成了三个县

那么苏州怎么会这么强呢?其实是因为经济发达,一开始苏州府的附郭县也只是吴县和长洲县两个,自武则天时期,长洲县被从吴县分离出来后,吴县和长洲县两县同治苏州城,历史已经超过两千年了。

但后来清政府发现这实在是不妥帖:江南太富裕了,一个县的财赋,事务有时候相当于其它地方一个府甚至一个省,分两个县实在管理不过来。

所以雍正时期,对江南的行政区划普遍进行了细分,苏州府的大部分县份都因人口、赋税繁多,被一分为二,比如常熟县分出昭文县,从吴江县分出震泽县,从昆山县分出新阳县,甚至,就是属于附郭县的长洲县南部都被分出来设立了元和县,这下子,苏州府就成了全国唯一一个有三个附郭县的府了。

当时的苏州城,东南属于元和县,西南属于吴县、东北属于长洲县。成为连京城都比不上的,全国唯一分为三个县治理的府城。

河北省的哪个县,没有自己的县城呢?为什么?

我们聊聊市县同城的现象。认真的说,对于县城距离市区比较近的情况,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有的县城距离市区确实很近,电动车就可以到达。但是,河北省的沧县县城和沧州市区,则是在一个城市。沧县隶属于沧州市管理,但没有自己的县城。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古代府县同城这个问题。在明清历史上,出现了府县同城的情况,而且还出现了一个说法:“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在明清时期,每个府的府城都会设立一位知县,负责管理府城周围地区,属于附郭县。附郭县的地位,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区,但是又不完全一样。知县属于正七品文官,知府大人则是从四品或者正五品文官。天天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在一个城市办公,而且知府大人拥有考核大权,直接关乎了知县的前途,附郭县知县的压力可想而知。

与之相比,分别在各地的知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自己就是“土皇帝。”每次出门都是鸣锣开道、前呼后拥,乡绅们对知县毕恭毕敬。在府城,知县好意思在上司知府面前摆架子?不过,府县同城不是罪尴尬的。每个省的省城之外,也会有附郭县,因此,就会出现巡抚大人、知府大人和知县大人同城办公的情况。例如在明清时期的河南省会开封府,下辖了祥符县,河南巡抚、开封知府、祥符知县在一个城区里工作。面对正二品的巡抚大人,对这种拥有王命旗牌的封疆大吏,连知府大人都丧失了话语权。


如果再是督抚同城,那就更加热闹了,例如清朝时期的湖北,湖广总督、湖北巡抚、武昌知府、武昌知县,在一个城区办公。从一品总督大人和正二品巡抚大人,天天看着知府和知县,面对这些大神,中低级官员就成了附属官。但是,难度最高的还是附郭京城。在明清统治时期,京城周围散布了宛平县、大兴县等几个县,既然有县城,肯定就有知县。可是在天子脚下,王公阁老、六部九卿、勋贵功臣等任务太多,根本没有七品知县说话的份。由此可见,附郭县的情况很尴尬。

不过,在1949年建国之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这种附郭县的情况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不过,全国范围内,市区与县城同城的情况,还是有几个的,沧县和沧州市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具体聊聊河北省的区划问题,河北省成立的时间与周边兄弟省份相比,算是比较晚的。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当时的政权,把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早在13世纪,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先后消灭了西夏、吐蕃、大理、金国、南宋等一系列的政权以后,建立了疆域非常辽阔的国家。


不过,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唐宋时期延续下来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满足元朝的要求。元朝进而建立了行中书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浙江行省、甘肃行省等等。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各方面的问题很多。由于过分放权,在元朝同时的末期,出现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情况。1368年,明朝建立之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模式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请注意,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期间逐步确立的,例如广东省、福建省、河南省、浙江省等等。

由于明朝拥有北京、南京两个首都,因此,出现了南直隶和北直隶两个地区。其中,北直隶相当于现在的京津地区和河北省。17世纪中期,明朝灭亡以后,清朝开始大举入关。在10多年的时间里,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南京的地位下降,南直隶改名为江南省(后来,分为了江苏省和安徽省)。北直隶则改名为直隶省,但行政区划没有太大变化。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当时,各路军阀们忙着争夺地盘,根本不关心各地的行政区划问题。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当时的首都发生了变化,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这一情况延续到了40年代末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行政区划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当时,每个省下辖了好几个专区,专区属于五六十年代的行政区划。专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但管辖区比现在的地级市大很多,一个专区的地盘相当于现在两三个地级市。当时,河北省划分为保定专区、邯郸专区、邢台专区、天津专区、沧州专区等等(没错,天津专区和当时的天津市,完全是两回事)。

沧州专区下辖的各个县中,就包括了沧县。河北省的资源比较丰富,60年代初期,沧县县城的西部,发现了数量比较可观的石油资源。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石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的开发石油资源,沧县的县城西部被专门划了出来,加上周边的乡镇,建立了沧州县级市。沧州县级市和沧县,都隶属于沧州专区管理。进入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国所有的专区都改成了地区。沧州县级市和沧县,又隶属于沧州地区管理。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开始持续发展。


进入80年代以后,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我国沿海省份的很多地区,陆续改成为了地级市。1983年,河北省下辖的部分地区,开始陆续改成为了地级市。沧州县级市进行了改革,成为了省辖市,不再隶属于沧州地区的管理。但沧州省辖市的管辖区,仍旧不大,毕竟还不是地级市。据说在80年代,如果坐车前往沧州办事,必须给司机师傅说清楚,自己去沧州地区机关的驻地,还是去沧州省辖市机关的驻地。因为名字接近,外地人很容易混淆。这样的情况总计持续了10年时间,1993年,河北省部分地区的区划再次调整,沧州地区和沧州省辖市,合并为新的沧州地级市。

由于沧州地级市的市区,原本就是从沧县县城划分出来的。因此,出现了市区和县城连成一片的情况。随着沧州市的经济持续发展,沧州市区的面积不断对外扩大,逐步把沧县县城吞噬。到了这个时候,沧县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县城。此时,沧县县城已经彻底融入了沧州市区。

什么是附郭县?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济水所汇,年久湮塞,遗址在菏泽市东南15公里处。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划境内西北部为菏泽专区,治菏泽县。“菏泽”又成为专区或地区级地方名称。 

菏泽文化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各县(区)或都有发现。古史中称誉的唐尧、虞舜、大禹在这里留下了较多的遗迹。历史上建置的演变,可远溯到公元前17世纪。 商代(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境内曾置有三 国(今境中部)、莘国(今定陶与曹县之间)、顾国、黎国(今境鄄城与郓城之间)。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其境分属曹国(都定陶)、郜国、须句国、鲁国、卫国、宋国的辖地。

  春秋后期,境域为宋、鲁、卫三国分割。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前期为齐、楚、魏所辖。至战国末期,为齐、魏两国分领。

  秦(公元前221—公元24年),境内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治濮阳),南部和北部属砀郡(治砀县)。

  西汉至隋近600年间又数度变迁。

  隋朝(581—618年),文帝即位后,废郡,以州直接辖县。境内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北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治郓城),东南部属戴州(废永昌郡后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内。南部属宋州。606年(隋大业二年),炀帝废州改郡。境内中部属济阴郡(治济阴县),东部属东平郡(治郓城)。

  唐代(618—907年),境内属河南道,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东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南部属宋州(治睢阳)。

  元代(1271—1368年),属中书省。明(1368—1644年),境内大部属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的曹州、济宁州和东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属京师大名府的开州和山东承宣布政司东昌府的濮州。1368年(明洪武元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镇(今菏泽市大黄集乡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盘石镇(今曹县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1445年(明正统十年),复置曹州于古乘氏县址(今菏泽城)。这时的曹州虽领两县,但为府辖州。

  清(1644—1911年),改布政使司为省,境内西部和东北部分属直隶省大名府和山东省兖州府外,均属山东省曹州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曹州升为直隶州,辖区较明代不变。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为府,辖一州10县,附郭设县,赐名菏泽。此时辖区面积略大于今菏泽市。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1912—1949),1912年,政区仍沿用清末省、府、县三级制,道为省的监察区。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颁发组织令,规定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境除东明县属直隶大名道、鄄城县和梁山县(原为寿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后改为东临道,治聊城),其他县均属山东省岱南道(后改为济宁道,治济宁)。1925年10月22日,山东省将原四道增为11道制,于今菏泽市区置曹濮道(治菏泽)。1928年废道制,东明县直属河北省,其他县直属山东省。1932年南京政府规定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至1927年“七·七”事变前夕,山东省共有7个行政督察区(以下简称区):第一区治济宁;第二区治菏泽,菏泽、定陶、曹县、城武、单县、巨野、郓城属之;第六区治聊城,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并入濮县)……属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撒离济南,在省内流亡,并于1938—1942年在全省先后设置了17个区。巨野、郓城、寿张、汶上属第二区,单县、成武、曹县属第十一区,菏泽、定陶、濮县属第十六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虽然调整了行政区划,但境内各县的归属仍未变。1948年9 月全境解放。

  在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相继产生,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逐步发展成为各级政区。从1940年到抗战胜利,境域分属以下几个专区:

  冀鲁豫第八专区。1940年4月初建立运西专区,是年11月改称鲁西二专区,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1941年鲁西行政区并入冀鲁豫行政区,从此脱离山东省。

  冀鲁豫第十一区。1940年7月建立湖西专区(因地处微山湖西),属山东省鲁西行政区,辖区位于今境南部,专署常活动于单县东南蔡溜、张寨一带。

  冀鲁豫第十专区。1941年5月建立冀鲁豫三专区,7月改为冀鲁豫七专区,9月改称晋冀鲁豫二十二专区和冀鲁豫十专区。辖区位于境内中部和西南部,兼及河南省考城、民权等县部分区域。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2月,原冀鲁豫第八专区改为冀鲁豫二专区,专署曾移驻郓城潘渡和陈坡,原冀鲁豫十一专区改为三专区,十专区改为五专区。

  1949年3 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冀鲁豫第二、三、五、七专区分别更名为临河、湖西、鲁西南、运西专区。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临河、鲁西南及运西的一部分合并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撤销湖西专区,其所辖县分别 归菏泽、济宁两专区。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次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1967年3月,改菏泽专区为菏泽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地区建制,改称菏泽市,原菏泽市(县级)改称牡丹区。菏泽市下辖郓城、巨野、单县、成武、定陶、曹县、东明、鄄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两个区,总面积为12228平方公里。
晋、汉、周三朝,以洛阳为陪都,许多官僚在这里安家,城市上虽无大的创举,但官僚们都在充实自己的家庭,修建安乐窝。这就是说,城市仍在不断加强建设,人口也有所增加,经济在继续恢复之中。
到了宋初,洛阳河南府的两个附郭县,一曰河南县,管4乡54坊;一曰洛阳县,管3乡43坊。两县中去掉所属乡村,共有93坊,大体上反映了西京坊制的恢复情况。
“附郭县”的意思应该是“在城郭附近的县”.
府的行政衙门所在地称府治,即附郭县。

清朝初期贵州省思南府安花县今是何地方?

纠正一下,是安化县不是安花县,现今铜仁市德江县,与思南县毗邻,旧时属思南府管辖。
清朝贵州省思南府安化县就是今天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
图中的黑字是古代地名,黄字是现代地名:
安化县是思南府的附郭县,包括大概今天思南、德江和沿河县的大部分地域。还有一些飞地孤悬在外府,如峰岩铺、偏刀水(现均属于凤冈)以及松桃江口一带的很多村庄。
贵州省安化县设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县署在思南府城。277年后直到清朝晚期,即1882年才迁至大堡(这才有了后来的德江县城),1913年因与湖南安化县重名改为德江县。即安化县绝大部分历史(即1882年前)就是今思南。
本文标题: 请问清朝各省的附郭县目前情况如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15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春秋时期哪个诸侯国的国力最强盛如何评价保罗·冯·兴登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