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谁知道“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开发、月球与人类的关系月球不是普通的星球.这是一个改...

有没有大佬告诉我月相高度为负数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那一天看不见月亮了 高度和方向是什么意思跪求答案

急急急!谁知道“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开发、月球与人类的关系

月球不是普通的星球.这是一个改造过的飞船.远比地球古老得多

生命的很多种形式.不要用看待地球生命的眼光来对看整个宇宙.

下面是一个关于月球的信息...............

---------

一、未有定论的月球起源:

目前有关月球起源的说法有三种,第一个假说是月球和地球一样,是
在46亿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尘云和气体凝聚而成的;第二个假说是月球系由
地球抛离出去的,抛出点后来形成太平洋;第三个假说是月球为宇宙中
个别形成的星体,行经地球附近时被地球重力场捕获,而环绕地球。原
本多数科学家相信第一种说法,也有少数相信第二种说法,可是自从太
空人登上月球,取回不少月球土壤,经化验分析知道月球成分和地球不
同。地球是铁多硅少,月球是铁少硅多;地球钛矿很少,月球却很
多, 因此证明月球不是地球分出去的。第二种说法站不住脚了。
同样的原因,也使得第一个假说动摇了,因为,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在46
亿年前经过相同过程形成的,那么成分应该一样才对,为何差异会那么
大呢?所以,科学家只好也放弃第一种说法。只剩第三种说法了,可是
如果是其它地方飞来的星体,飞进太阳系后,太阳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很
多倍,照理讲月球应该受到太阳的引力而飞向太阳,不是受到球的引力而
留在地球上空的。这三种「正统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没有一项能
解答所有疑问,也没有一项经得起严格的质问。事实上,时至今日,
「月球来自何处」,仍是天文学未定之论。也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
自己月球起源的看法,不管多离奇,他人是不能用任何「小科学」的字
眼来批评的。

---------------------------------------------------------------------------------------------------------------

二、日、月、地球间的奇妙:

现在举出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天文上的奇妙现象,让大家用心想一想。
月球离地球,平 距离约为38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1亿
5千万公里。两两相除,我们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
395倍远。太阳直径约为138万公里,月球直径约为3400多公里,两两
相除,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么巧合的数字,它告
诉我们什么信息

大家想想看,太阳直径是月球的395倍大,但是太阳 离地球有395倍
远,那么,由于距离抵销了大小,使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空看起来,
它们的圆面就变得一样大了 !这个现象是自然界产生的,或是人为的?
宇宙中那有如此巧合的天体?从地面上看过去,两个约略同大的天体,
一个管白天,一个管夜 ,太阳系中,还没有第二个同例。着名科学家
埃尔西莫夫曾说过:
「从各种资料和法则来衡量,月球不应该出现在哪里。」他又说:
「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蚀,小到仍能让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学上找不出理由
解释此种现象,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

难道只是巧合吗?有些科学家并不这么认为。科学家谢顿(Willian R.Shelton)
在《羸得月亮》一书中说:「要使宇宙飞船在轨道上运行,必须以每小时18,000哩
的速度在100哩的太空中飞行才可以达成平衡;同理,月球要
留在现有轨道上,与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确的速度、重量和
高度才行。」问题是:这样的条件不是自然天体做得到的,那么, 为何如此?

---------------------------------------------------------------------------------------------------------------

三、做为卫星它太大了:

太阳系的行星拥有卫星,这是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地球却拥有一个
大得「不自然」的卫星 — 月球,也就是说做为一个卫星,月球的体积
和其行星地球相比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来看看下列数据:
地球直径12,756公里,卫星月球直径
3,467公里,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径6,787 公里,有二个卫星,大的直径有23公里
,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
里,是木星的3.5%。
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
土星的3.75%。看一看,其它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百分
之五,但是我们 月球却大到百分之二十七,这样比较之后,是不是
发现月球实在「大得不自然」了。这个资料,又在告诉我们,月球的确不寻常。

---------------------------------------------------------------------------------------------------------------

四、陨石坑都太浅了:

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陨石和彗星撞击形成的。地球
上也有些陨石坑,科学家计算出来,若是一颗直陉10哩的陨石,以
每秒三万哩的速度(等于100万吨黄色炸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
它所穿透的深度应该是直径的四到五倍。地球上的陨石坑就是如此
,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陨石坑竟然都「很浅」,以月球
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径 有186哩
宽!直径186哩,深度最少应该有700哩,但是事实上加格林坑的
深度只是直径的2%而已,这是科学上的不可能。为什么如此?大
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也不去解释,因为心里清楚,一解释就会
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识。因为,只能用月球表面约四哩深处下有
一层,很坚硬的物质结构,无法让陨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
陨石坑都很浅。那么,那一层很硬的物质结构是什么?

---------------------------------------------------------------------------------------------------------------

五、不可能存在的金属:

月球陨石坑有极多的熔岩,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熔岩含有大量
的地球上极稀有的金属元素,如钛、铬、钇等等,这些金属都很坚
硬、耐高温、抗腐蚀。科学家估计,要熔化这些金属元素,至少得
在2、3千度以上的高温,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颗「死寂的冷星球」,
起码30亿年以来就没有火山活动,因此月球上如何产生如此多需要
高温的金属元素呢?而且,科学家分析宇航员带回来的380公斤月球
土壤样品后,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为
自然界不会有纯铁矿。这些无法解释的事实表示了什么?表示这些
金属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提炼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是谁在
什么时候提炼这些金属的?

---------------------------------------------------------------------------------------------------------------

六、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

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它 背面直到宇宙飞船上去拍照后,
人类才能窥视容颜。以前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
也有很多陨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宇宙飞船照片却显示大为不同,
月球背面竟然相当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石坑和山脉,只有
很少的熔岩海。
此种差异性,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
星体,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概率应该相同,怎会有
内外之分呢?月球为何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科学家 说法是说
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着地球公转,它
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
向着地球。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卫星都没有这种情形,为何月球
「正好」如此,这又是一种巧合中的巧合吗?难道除了巧合之外,
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释吗?

---------------------------------------------------------------------------------------------------------------

七、数百年来的怪异现象:

月球曾发生过不少无解的现象,数百年来的天文学家不知已看过
多少次了。一六七一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学家卡西尼就曾发现月球上
出现一片云。一七八六年四月,现代天文学之父威廉赫塞尔发现月球
表面似乎有火山爆发,但是科学家认为月球在过去三十亿年来已没有
火山活动了,那么这些「火山」是什么?一八四三年曾绘制数百张月球
地图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史谷脱,发现原来约有10公里宽的利尼坑
正在逐渐变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个小点,周围全是白色沈积物,
科学家不知原因为何?一八八二年四月廿四日,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
「亚里斯多德区」出现不明移动物体。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月面
「达埃文墙」出现三个明亮光点。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晚上,美国明尼
苏达州天文台台长和其助手,观察到皮克洛米尼坑里面,出现一道黑线,
过不久就消失了。一九五五年九月八日,「泰洛斯坑」边缘出现二次闪光 。

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九日,日本明治大学的丰田博土观察到数个黑色物体,
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一九六六年二月四日,前苏联无人探测船
月神九号登陆「雨海」后,拍到二排塔状结构物,矩离相等,依凡桑
德生博士说:「它们能形成很强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记号。」
伊凡诺夫博士从其阴影长度估计,大约有15层楼高,他说:「附近没有
任何高地能使这些岩石滚落到现在位置,并且成几何形式排列。」另外,
月神九号也在「风暴海」边缘拍到一个神秘洞穴,月球专家威金斯博士
因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发现一个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这些圆洞是
通往月球内部。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廿日,美国轨道二号探测船在距「宁静
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数个金字塔形结构物,科学家估计高度在15至25公尺
高,也是以几何形式排列,而且颜色比周围岩石和土壤要淡,显然
不是自然物。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天文学家组成的蒙特利尔小组发现
「宁静海」出现「四周呈紫色的黑云」。这些奇异现象,不是一般的外行 人
发现,全是天文学家和太空探测器的报告,意味着:月球上有人类未知的神秘!

---------------------------------------------------------------------------------------------------------------

八、月面上的不明飞行物: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太阳神八号宇宙飞船在调查将来的登陆地点时,
遇到一个巨大、约l0平方英里的大不明飞行体,但在绕行第二圈时,就没有再
看到此物。它是什么?没人知晓。太阳神十号宇宙飞船也在离月面上空五
万尺的地方,突然有一个不明物体飞升,接近他们,这次遭遇拍下了
纪录片。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太阳神十一号宇宙飞船载着三位宇航员
奔向月球,他们将成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
宇航员看到前方有个不寻常物体,起初以为是农神四号火箭推进器,
便呼叫太空中心确认一下,谁知太空中心告诉他们,农神四号推进
器距他们有六千英里远。宇航员用双筒望远镜看,那个物体呈L状,
阿姆斯特朗说:「像个打开的手提箱。」再用六分仪去看,像个圆筒
状。另一位宇航员埃德林说:「我们也看到数个小物体掠过,当时
有点振动,然后,又看到这较亮的物体掠过」。七月廿一日,当
埃德林进入登月舱做最后系统检查时,突然出现二个不明飞行体,其中
一个较大且亮,速度极快,从前方平行飞过后就消失,数秒钟后又
出现,此时两个物体中间射出光束互相连接,又突然分开,以极快
速度上升消失。在宇航员要正式降落月球时,控制台呼叫:「哪里
是什么?任务控制台呼叫太阳神十一号。」太阳神十一号竟如此
回答:「这些宝贝好巨大,先生KK很多KK噢,天呀!你无法相信,
我告诉你,哪里有其它的宇宙飞船在哪里,KK在远处的环形坑边缘,
排列着,KK他们在月球上注视着我们KK。」前苏联科学家阿查查
博士说:「根据我们截获的电讯显示,在宇宙飞船一登陆时,与不明飞行体
接触之事马上被报告出来。」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廿日,太阳神十二号
宇航员康拉德和比安登月球,发现不明飞行体。一九七一年八月太阳神十五
号,一九七二年四月太阳神十六号,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太阳神十七号,
KK等等的宇航员也都在登陆月球时 见过不明飞行体。科学家盖利曾说过:
「几乎所有宇航员都曾见过不明飞行物体。」第六位登月的宇航员
埃德华说:「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来自何处?」第九位登月的
宇航员约翰杨格说:「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确定的事。」
一九七九年,美国太空总署前任通讯部主任莫里士 查特连表示「与
不明飞行体相遇」在总署里是一平常事,并说:「所有宇宙飞船都曾在一定距离
或极近距离内被不明飞行体跟踪过,每当一发生,宇航员便和任务中心通话。」

数年后,阿姆斯特朗透露一些内容:「它真是不可思议KK,我们都被
警示过,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KK我只能说,
他们的宇宙飞船比我们的还优异,它们真的很大KK。」
数以千计的月球神秘现象,如神秘闪光、白云、黑云、结构物、不明飞行体等,
全都是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共睹的事实,这些现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释,
到底是什么呢?

---------------------------------------------------------------------------------------------------------------

九、空心的宇宙飞船月球:

一九七0年,俄国科学家柴巴可夫(Alexander Scherbakov)和米凯威新 (MihKai
Vasin)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宇宙飞船月球」理论,来解释月球
起源。他们认为月球事实上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颗经过某种
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加以挖掘改造成宇宙飞船,其内部载有许多该
文明的资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
发现,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内部的高等生物的杰作。当然这个说法
被科学界嗤之以鼻,因为科学界还没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
不容否认的,确是有许多资料显示月球应该是「空心」的。最令科学家
不解的是,登月宇航员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仪器,其中有「月震仪」,
专用来测量月球的地壳震动状况,结果,发现震波只是从震央向月球
表层四周扩散出去,而没有向月球内部扩散的波,这个事实显示月球
内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层月壳而已!因为,若是实心的月球,震波也
应该朝内部扩散才对,怎么只在月表扩散呢?

---------------------------------------------------------------------------------------------------------------

十、结构新月球:

现在,我们可以来重新结构月球理论了:月球是空心的,月壳分为
两层,外壳是岩石及矿物层,像是自然的星体,由于陨石撞击月球后,
只能穿透这一层,已知陨石坑的深度都不深,最深只有四哩,所以此层
厚度最多五哩。月球内壳是坚硬的人造金属层,厚度不知道,也许只有
十哩,成分含有铁、钛、铬等,能耐高温、高压、腐蚀,是一种地球
人未知的合金。因为宇航员安装在月球,表面的月震仪显示震波只在
月表传递,而不深入内部,可见月球的确只有这两层月壳。既然如此,
月球就不是自然界的,它是人造的,造它的「人」经过精细计算,将
月球从他们的星系迎到太阳系来,摆在现在的位置,使地面上的人能
在夜间看到它,而且和太阳一样大。所以,月球起源的三种理论都不
对。「造月的人」让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因为这一面有不少控制
地球的设备。他们自己住在月球背面的内部,因为月球表面日夜
温差太大,中午最热是摄氏127度,夜间最泠是零下l83度,不适合
居住,所以都住在内部。他们巳发展出飞碟,经常飞出外面做些研究
或修护仪器,并注意地球人的动静,有时被地球宇航员看到,有时被
地面上的望远镜观测到。「造月的人」是那一种外星人?他们来此有
多久了?我们目前都还不知道。也许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
真相了。我用科学无法解释的实际月球现象,来重新结构月球的理论,
「圆满的」将月球之谜KK解答,有谁能说这样做是「不科学」呢?
月球也称太阴。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其原因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下表[]以满月亮度为100,列出不同月龄时的亮度值。从中可以看出,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月球运动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天秤动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编辑本段]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太阳,月球,地球,行成一条直线,太阳光被月球遮住,所以每当农历15日前后可能就会出现月食。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分类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月球上并不会出现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的多。
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况下,由于较不易为人发现,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另外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着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球的构造
据猜想,月球可能是空心的。月球是冰行星,在与地球擦过时被地球吸引力,有了轨道。在探测月球时,发现月球表面有一部分是重金属,那一部分的密度比地球大(所以月球只以一面对着地球),然而行星的核是重金属组成的。刚才提到月球是冰行星,在被地球吸引时,表面开裂,水倾斜而出,导致地球的“诺亚洪水”,后来月核填补了此开裂,月球从此无核。再有,月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说明月球内部有大量空气存在。但这一理论有待深入考察。
[编辑本段]月球地形
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着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下来。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显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 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按时间先后(非专业回答):
1、亚洲起源说(20世纪以前)
2、早期的“非洲起源”理论
3、“多地区起源说”(或称直接演化说)
4、“夏娃假说”
5、“非洲起源假说”(或称单一地区起源说)
6、“地区连续性”的现代人类起源新理论

以下来自《北京与历史》:

一、人类的起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的改变涉及到人对自身认识的变化。诞生于两百年前的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完成漫长的环球旅行后,提出了他的关于物种起源的理论。他在《物种起源》的绪论中写道:“我坚信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个通常已灭绝物种的直系后代,正如某一物种的变种都公认是该种的后代一样。此外,我还认为,自然选择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虽然不是惟一的途径。”达尔文相信他的理论是符合真理的。而实际上,到今天,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不朽的基本思想。这个理论对人们来说也成了显而易见的真理。
进化论为科学家探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基础。而对人类起源这个问题的探索的动力可能就来自人的好奇心了。人类几乎是最具好奇心的动物。我们从哪里来?谁是人类的祖先?这些问题可能是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然而,自然界的任何奥秘都并不轻易的展示在人们面前。为了解开人类起源的奥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为寻找新的证据而努力。他们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断寻找人类的祖先和他们的足迹。这就像大块的拼图一样,不过大部分的片段永远失落了。人们希望得到人类进化的完整画面,但是现在我们知道的还只是一些残缺的片段,对人类起源的故事仍然感觉像雾里看花般朦胧和难以捉摸。
对人类起源的探索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在20世纪以前,人类对于自己的起源问题知之甚少,而到现在,人们在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让我们的有关人类的早期祖先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这些知识告诉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是由一种更新世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一般认为,这种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4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二十世纪90年代,一组美国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大约440万年前的化石,这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始祖种,是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了。所以,人们得出人类的祖先出现在400多万年前这个结论。不过,2000年的时候,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些可能是更早的人类祖先的化石。这些化石中的大腿骨表明,这个种类可能能够两条腿直立行走。这些化石的年代十分古老,大约距今六、七百万年。因此,我们的祖先已经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漫长时期,正是在这个漫长的进化之路上,人类的祖先逐渐进化形成了现代人类。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本身就像一粒毫不起眼的尘埃。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历史了,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约40亿年前,并在约3亿年前开始从海洋向陆地发展,从6000万年前开始,哺乳动物占据了生物界的统治地位。科学家认为,人类在动物界属于哺乳纲的灵长类这一目。灵长目还包括狐猴、眼镜猴、猴子及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等)等动物。人类学家对人类化石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普通的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这些化石能连续的显示出人类的进化过程。
20世纪初期,科学界认为人类起源的摇篮在亚洲,但后来的发现改变了这种看法。现在,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人类起源于非洲,这就是早期的“非洲起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迁徙到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大陆。
一般认为,人类最早的祖先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对人类化石的研究是人类学家揭示人类起源奥秘的重要而且直接的办法,而分子生物学家则在实验室用试管和其它仪器来推断人类进化的具体年代。分子生物学家提供的分析表明,人类起源于数百万年前生活于非洲的猿类而且与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发展成猩猩的那一系在1500万年前与进化成人类的那个分支发生分离;下一个分离发生在五百万年以前,这就是大猩猩那一分支;与人类关系最为接近的是黑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可能直到四、五百年万年前才开始分离进化。
因此,400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它们属于那个时期的灵长类动物。又在非洲平原上漫游200多万年后,这种灵长类动物开始从非洲向其他大陆扩散。一般认为,人类的祖先最早走出非洲的时间大约在200万年前,而且这时直立人出现了。人类学家对这些时间的推测基于这样一个事实:20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目前仅发现于非洲,而距今200万年以后的人类化石则在其他大陆出现了。早期的“非洲起源”理论即认为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从这里迁徙到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大陆。到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因此,人们认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大洋大洋洲的直立人起源于非洲,他们的祖先大约在200万年前走出非洲,迁移到其他大陆,后来这些直立人可能有的在当地一直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
现在,人们对于早期人类的迁徙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但人类学家发现这样一个事实:20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目前仅发现于非洲,而距今200万年以后的人类化石则在其他大陆出现了。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很多地方都发现了200万年以后的人类化石。例如,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处)发现的“北京猿人(直立人北京亚种)”化石。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约50万年前,属于直立人。虽然一般认为北京猿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最后灭绝,不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但在人类学里,北京猿人一般还是被认为属于人的范畴。
那么,现代人类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那些200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出来后在当地进化的早期人类到底有没有最后进化为现代人呢?
虽然现代人类有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上的差别,即在肤色、发型和面型上各有显著的特点,但是,实际上人种差别的出现发生的很晚。一般认为,种族差别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同种族在迁徙中各自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因此,种族的出现是在完全意义上的人类形成之后发生的,也就是说现代人类源自时间上非常晚的同一祖先。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世界上的不同人种都可以通婚;各个种族在天生的智力方面也没有很大的差别。实际上,人类学家基本上一致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或当代的澳大利亚土著人与其他任何种族一样,只要能有机会接受教育,也都有希望从大学毕业”。
最近数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介入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注人了新鲜的活力。1987年,美国遗传学家卡恩(Rebecca Cann)等人研究了来自世界各地属于不同人种的147个妇女的胎盘中提取出来的线粒体DNA后,发现来自非洲妇女的线粒体DNA变异特别大,因而是最古老的人种,于是提出所有现代各人种都起源于非洲的共同祖先。他们根据线粒体DNA突变的速率计算出那位非洲的女祖先生活在大约距今14-29万年前,平均为20万年前,她的后裔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完全取代了原来生活在当地的人群。这就是所谓的“夏娃假说”。夏娃假说是运用遗传学方法探索人类起源与进化的一个开始。
对于现代人的起源,夏娃假说和其他一些遗传学分析结果都支持“非洲起源假说”。非洲起源假说(或称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的人类最早出现于非洲,随后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取代当地的直立人或早期智人,在扩散过程中几乎没有与当地居民发生溶合或基因交流,不存在解剖或遗传上的连续性。如欧洲的白种人是从非洲侵入并消灭了土著的尼人而形成的;侵人亚洲的也一样,替代该地区的早期人类并演化成现代的黄种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确实更多地支持非洲起源假说,这使该假说的支持者倍受鼓舞,他们认为分子生物学为现代人类的单一地区起源说提供了遗传学上的证据。
不过,总的来说,对于现代人的起源,是有争议的。对于这个问题,与非洲起源假说针锋相对的观点是“多地区起源说”(或称直接演化说)。这种假说认为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他们之间存在解剖或遗传上的连续性,但不同地区间互有基因交流。如欧洲的白种人是由当地的尼人逐渐演变来的,亚洲的黄种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和猿人演变来的。对多地区起源说的支持主要来自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出土的人类化石的延续性和在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使得他们认为亚洲与非洲一样存在着“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人”的进化演变历程,即认为现代人类起源是多地区的。
出来以上两种理论外,还有人提出名为“地区连续性”的现代人类起源新理论。该理论认为,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在过去150万年间不断迁徙到非洲以外的其它地区,并形成不同分支,这些分支通过混血繁衍,在10万到15万年前分别在非洲、欧洲、东亚和西亚等地进化为现代人。
科学家还在为弄清“谁是我们的祖先”这个问题,而不断探索。在目前的各种观点中,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假说似乎更多的被人们接受。这一假说是由分子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发现的早期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非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具体来说,非洲起源学说认为现代人大约起源于25万-20万年前的非洲(最可能在东非地区),然后大约在10万年前,部分现代人走出非洲,迁移到亚欧地区,并完全取代了当地的其他古人群。按照这个假说,中国所有早于1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包括北京猿人)都被认为遭到绝灭的命运,没有留下后代,不属于中国人的祖先的行列,而现在的中国人都是那位非洲妇女“夏娃”的后代。
上个世纪末,中国一些遗传学家与外国学者合作,他们通过对我国现生人类群体DNA的研究,提出夏娃学说适用于中国的历史情况,还进一步提出非洲移民是在大约6万年前到达华南,然后向华北扩展,并完全取代了当时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概括一下人类的进化过程了。人类是由更新世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最早出现在400多万年前或更早的非洲。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最早走出非洲,而且这时直立人出现了。由非洲扩散到亚洲、欧洲和大洋大洋洲的直立人有的在当地一直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但他们没有进化为现代人。现代人起源于约20万年前的非洲,他们于大约在10万年前扩散到欧、亚地区。到约4万年以前,具有思维能力的智人终于出现了。距今大约1万年时,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的冰川退去后,人类各种族的分布基本形成,各种族在地球上的分布已经和现在大致一样了。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一是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为两个不同的天体,相互之间具有引力作用,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由0—50度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其耳是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和天气,比如满月时的气压就往往较低,古希腊人认为新月两头发红连续三个夜晚,就要当心发生风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全美国最厉害的暴风雨发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圆后的3—5天。因此,有人主张在预报天气时应考虑月相。
其三,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气候学专家罗伯特·巴林和兰德尔塞维尼通过分析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后发现的。在过去的15年间,气象卫星精确测定了月光照射后产生的地球表面温度的细微变化,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017摄氏度。
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是通过对太阳光的反射向地球传送热量的,满月之际亮度最高,此时照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大约携带着每平方米0.0102瓦的热量。
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谢鲁·皮尔逊博士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而为它的卫星,而月球在被扯到靠近地球的过程中,曾经对地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月球接近地球时,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使地球温度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心的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的作用下,出现旋转式的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这个“超巨”的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地球上生物得以生存滋长,全赖这个磁场保护盾的庇护,如果没有这个保护盾,外来的辐射线,会将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幼苗全部杀死。

在月照下,植物生长的速度快、长得好,特别是对于几厘米高、发牙不久的植物,如向日葵、玉米等最有利,当花枝因损伤出现伤口时,月亮还能清除伤口中那些不能再生长的纤维组织,加快新陈代谢,使伤口愈合。

月相的变化对植物的播种也有影响,胡萝卜、白萝卜、西红柿、芹菜、白菜等适宜在上弦月时播种,茄子、洋葱、韭 菜、南瓜等适宜在新月时播种。

人与月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精神病学家指出,人体约有80%是液体,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般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造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满月的时候,生物潮处于高峰,月亮对人的行为影响比较强烈,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势差比较大,人容易激动,情绪最不稳定,最易出事。比如青年人喜欢在月夜谈情说爱,而嗜酒者和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常在月夜发作。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教授毛雷斯甚至指出,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等与月亮的盈亏也有一定关系
按时间先后(非专业回答):
1、亚洲起源说(20世纪以前)
2、早期的“非洲起源”理论
3、“多地区起源说”(或称直接演化说)
4、“夏娃假说”
5、“非洲起源假说”(或称单一地区起源说)
6、“地区连续性”的现代人类起源新理论

以下来自《北京与历史》:

一、人类的起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的改变涉及到人对自身认识的变化。诞生于两百年前的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完成漫长的环球旅行后,提出了他的关于物种起源的理论。他在《物种起源》的绪论中写道:“我坚信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个通常已灭绝物种的直系后代,正如某一物种的变种都公认是该种的后代一样。此外,我还认为,自然选择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虽然不是惟一的途径。”达尔文相信他的理论是符合真理的。而实际上,到今天,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不朽的基本思想。这个理论对人们来说也成了显而易见的真理。
进化论为科学家探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基础。而对人类起源这个问题的探索的动力可能就来自人的好奇心了。人类几乎是最具好奇心的动物。我们从哪里来?谁是人类的祖先?这些问题可能是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然而,自然界的任何奥秘都并不轻易的展示在人们面前。为了解开人类起源的奥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为寻找新的证据而努力。他们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断寻找人类的祖先和他们的足迹。这就像大块的拼图一样,不过大部分的片段永远失落了。人们希望得到人类进化的完整画面,但是现在我们知道的还只是一些残缺的片段,对人类起源的故事仍然感觉像雾里看花般朦胧和难以捉摸。
对人类起源的探索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在20世纪以前,人类对于自己的起源问题知之甚少,而到现在,人们在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让我们的有关人类的早期祖先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这些知识告诉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是由一种更新世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一般认为,这种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4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二十世纪90年代,一组美国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大约440万年前的化石,这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始祖种,是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了。所以,人们得出人类的祖先出现在400多万年前这个结论。不过,2000年的时候,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些可能是更早的人类祖先的化石。这些化石中的大腿骨表明,这个种类可能能够两条腿直立行走。这些化石的年代十分古老,大约距今六、七百万年。因此,我们的祖先已经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漫长时期,正是在这个漫长的进化之路上,人类的祖先逐渐进化形成了现代人类。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本身就像一粒毫不起眼的尘埃。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历史了,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约40亿年前,并在约3亿年前开始从海洋向陆地发展,从6000万年前开始,哺乳动物占据了生物界的统治地位。科学家认为,人类在动物界属于哺乳纲的灵长类这一目。灵长目还包括狐猴、眼镜猴、猴子及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等)等动物。人类学家对人类化石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普通的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这些化石能连续的显示出人类的进化过程。
20世纪初期,科学界认为人类起源的摇篮在亚洲,但后来的发现改变了这种看法。现在,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人类起源于非洲,这就是早期的“非洲起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迁徙到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大陆。
一般认为,人类最早的祖先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对人类化石的研究是人类学家揭示人类起源奥秘的重要而且直接的办法,而分子生物学家则在实验室用试管和其它仪器来推断人类进化的具体年代。分子生物学家提供的分析表明,人类起源于数百万年前生活于非洲的猿类而且与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发展成猩猩的那一系在1500万年前与进化成人类的那个分支发生分离;下一个分离发生在五百万年以前,这就是大猩猩那一分支;与人类关系最为接近的是黑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可能直到四、五百年万年前才开始分离进化。
因此,400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它们属于那个时期的灵长类动物。又在非洲平原上漫游200多万年后,这种灵长类动物开始从非洲向其他大陆扩散。一般认为,人类的祖先最早走出非洲的时间大约在200万年前,而且这时直立人出现了。人类学家对这些时间的推测基于这样一个事实:20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目前仅发现于非洲,而距今200万年以后的人类化石则在其他大陆出现了。早期的“非洲起源”理论即认为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从这里迁徙到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大陆。到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因此,人们认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大洋大洋洲的直立人起源于非洲,他们的祖先大约在200万年前走出非洲,迁移到其他大陆,后来这些直立人可能有的在当地一直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
现在,人们对于早期人类的迁徙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但人类学家发现这样一个事实:20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目前仅发现于非洲,而距今200万年以后的人类化石则在其他大陆出现了。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很多地方都发现了200万年以后的人类化石。例如,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处)发现的“北京猿人(直立人北京亚种)”化石。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约50万年前,属于直立人。虽然一般认为北京猿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最后灭绝,不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但在人类学里,北京猿人一般还是被认为属于人的范畴。
那么,现代人类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那些200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出来后在当地进化的早期人类到底有没有最后进化为现代人呢?
虽然现代人类有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上的差别,即在肤色、发型和面型上各有显著的特点,但是,实际上人种差别的出现发生的很晚。一般认为,种族差别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同种族在迁徙中各自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因此,种族的出现是在完全意义上的人类形成之后发生的,也就是说现代人类源自时间上非常晚的同一祖先。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世界上的不同人种都可以通婚;各个种族在天生的智力方面也没有很大的差别。实际上,人类学家基本上一致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或当代的澳大利亚土著人与其他任何种族一样,只要能有机会接受教育,也都有希望从大学毕业”。
最近数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介入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注人了新鲜的活力。1987年,美国遗传学家卡恩(Rebecca Cann)等人研究了来自世界各地属于不同人种的147个妇女的胎盘中提取出来的线粒体DNA后,发现来自非洲妇女的线粒体DNA变异特别大,因而是最古老的人种,于是提出所有现代各人种都起源于非洲的共同祖先。他们根据线粒体DNA突变的速率计算出那位非洲的女祖先生活在大约距今14-29万年前,平均为20万年前,她的后裔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完全取代了原来生活在当地的人群。这就是所谓的“夏娃假说”。夏娃假说是运用遗传学方法探索人类起源与进化的一个开始。
对于现代人的起源,夏娃假说和其他一些遗传学分析结果都支持“非洲起源假说”。非洲起源假说(或称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的人类最早出现于非洲,随后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取代当地的直立人或早期智人,在扩散过程中几乎没有与当地居民发生溶合或基因交流,不存在解剖或遗传上的连续性。如欧洲的白种人是从非洲侵入并消灭了土著的尼人而形成的;侵人亚洲的也一样,替代该地区的早期人类并演化成现代的黄种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确实更多地支持非洲起源假说,这使该假说的支持者倍受鼓舞,他们认为分子生物学为现代人类的单一地区起源说提供了遗传学上的证据。
不过,总的来说,对于现代人的起源,是有争议的。对于这个问题,与非洲起源假说针锋相对的观点是“多地区起源说”(或称直接演化说)。这种假说认为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他们之间存在解剖或遗传上的连续性,但不同地区间互有基因交流。如欧洲的白种人是由当地的尼人逐渐演变来的,亚洲的黄种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和猿人演变来的。对多地区起源说的支持主要来自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出土的人类化石的延续性和在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使得他们认为亚洲与非洲一样存在着“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人”的进化演变历程,即认为现代人类起源是多地区的。
出来以上两种理论外,还有人提出名为“地区连续性”的现代人类起源新理论。该理论认为,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在过去150万年间不断迁徙到非洲以外的其它地区,并形成不同分支,这些分支通过混血繁衍,在10万到15万年前分别在非洲、欧洲、东亚和西亚等地进化为现代人。
科学家还在为弄清“谁是我们的祖先”这个问题,而不断探索。在目前的各种观点中,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假说似乎更多的被人们接受。这一假说是由分子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发现的早期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非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具体来说,非洲起源学说认为现代人大约起源于25万-20万年前的非洲(最可能在东非地区),然后大约在10万年前,部分现代人走出非洲,迁移到亚欧地区,并完全取代了当地的其他古人群。按照这个假说,中国所有早于1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包括北京猿人)都被认为遭到绝灭的命运,没有留下后代,不属于中国人的祖先的行列,而现在的中国人都是那位非洲妇女“夏娃”的后代。
上个世纪末,中国一些遗传学家与外国学者合作,他们通过对我国现生人类群体DNA的研究,提出夏娃学说适用于中国的历史情况,还进一步提出非洲移民是在大约6万年前到达华南,然后向华北扩展,并完全取代了当时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概括一下人类的进化过程了。人类是由更新世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最早出现在400多万年前或更早的非洲。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最早走出非洲,而且这时直立人出现了。由非洲扩散到亚洲、欧洲和大洋大洋洲的直立人有的在当地一直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但他们没有进化为现代人。现代人起源于约20万年前的非洲,他们于大约在10万年前扩散到欧、亚地区。到约4万年以前,具有思维能力的智人终于出现了。距今大约1万年时,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的冰川退去后,人类各种族的分布基本形成,各种族在地球上的分布已经和现在大致一样了。

月亮离地球有多少公里远?还有,月亮的资料也告诉我吧!好心人帮帮我这个四年级的小学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虽然很大,但不及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公转周期27.32日。 表面的最低温度是-183摄氏度。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的物理状况---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叫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湖”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 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 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 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 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 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月亮本身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的,所以本该是西升东落。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所以给我们造成的实际视觉效果就成了月球的东升西落了。
月亮离地球有多少公里远?还有,月亮的资料也告诉我吧!好心人帮帮我这个四年级的小学生!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7 天 17 小时 | 提问者:luolilulu

推荐答案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虽然很大,但不及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公转周期27.32日。 表面的最低温度是-183摄氏度。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的物理状况---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叫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湖”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 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 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 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 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另有2009年发行的美国同名电影《月球》。
月球也称太阴,俗称月亮,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还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正面地图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原因见后面解释),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27.321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导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地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从月球看地球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3/4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顺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顺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顺时针绕日公转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拥有相同的角动量,即“从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方向转动”。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 月球的背面地图
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基本数据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1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32天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称 数值(单位:天)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只是地球的1/81。
大约有38万公里远,资料在(http://baike.baidu.com/view/2383.htm#1)
,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有34.8万千米

月亮和月球是一个意思吗?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url]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物理特征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人类探月史】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1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后人。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神话传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像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球体运动】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物理状况】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 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我们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月球总以一个面对着地球。是因为月球的自传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同步自转)。(27.32166日) 要理解这一现象,你可以做一个实验。画一个圆,标出正东西南北方向。你站在圆心(代表地球),再找一个朋友,站在圆上,让他面部朝前(即不扭动脖子),沿着圆逆时针挪动,要求他在沿着圆挪动的时候,保持面部始终朝向圆心,也就是你。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就基本模拟了月亮饶地球转动的过程。 很明显,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的朋友始终是一个面(前面)面向你。下面理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公转周期等于自转周期。 你的朋友从你的正北方出发,绕着你转动,再一次出现在正北方的时候,他就完成了一个公转周期。(类似于月亮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下面看看他的自转时间是多少。我们不妨还设定当你的朋友在你的正北位置,面部朝向正南时的姿态为初始姿态。然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当你的朋友逆时针挪动到你的正西方位置时,他的自转姿态就发生了逆时针90度的旋转。(如果你的朋友在过程中不“自转”的话,那么当他在此位置时,他面向的不是你,而仍然是朝向正南方向.而实际实验时你的朋友在此位置却是朝向正东方向,所以他相对与初始位置逆时针绕自己旋转了90度。 类似地,当他走到你的正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180度。当他走到你的正东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270度。当他再次走到你的正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360度。也就是说他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 因为完成一个公转过程就刚好完成了一个自转过程,所以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自转周期就等于公转周期。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你的朋友总是以身体面部朝向你,也就是说,月亮总是以一个面朝向地球。【成因探讨】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麽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二、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三、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 四、大碰撞说。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球体成分】 45亿年前,月球表面仍然是液体岩浆海洋。科学家认为组成月球的矿物克里普矿物(KREEP) 展现了岩浆海洋留下的化学线索。KREEP实际上是科学家称为“不兼容元素”的合成物--那些无法进入晶体结构的物质被留下,并浮到岩浆的表面。对研究人员来说,KREEP是个方便的线索,来明了月壳的火山运动历史,并可推测彗星或其他天体撞击的频率和时间。 月壳由多种主要元素组成,包括:铀、钍、钾、氧、硅、镁、铁、钛、钙、铝 及氢。当受到宇宙射线轰击时,每种元素会发射特定的伽玛辐射。有些元素,例如:铀、钍和钾,本身已具放射性,因此能自行发射伽玛射线。但无论成因为何,每种元素发出的伽玛射线均不相同,每种均有独特的谱线特征,而且可用光谱仪测量。 直至现在,人类仍未对月球元素的丰度作出面性的测量。现时太空船的测量只限于月面一部分。【天秤动】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月球的正面与背面】 正面:



背面: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 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 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物理特征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 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 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 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的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月球轨道的其它特征 名称 数值 (d) 定义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近地点距离 ~364 397 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6 731 千米
轨道平均偏心率 0.0549003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人类登月探索: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参看: 月球宇航员列表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牌匾上绘有地球的两面,并有三名太空人及当时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逊的签署。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1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后人。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
有关月亮的神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象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 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
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的物理状况---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
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
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 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 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
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
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 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
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 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
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 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
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 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从何而来?---月球形成之迷
月球是外星人的宇宙飞船:这并非无稽之谈,因为科学的动力就在于大胆的想象,没有创见就不会有新的突破,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当时又何尝不是无稽之谈。而中国人在科学上欠缺的正是这种大胆的创见。
我们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月球总以一个面对着地球.是因为月球的自传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27.32166日)
要理解这一现象,你可以做一个实验.画一个圆,标出正东西南北方向.你站在圆心(代表地球),再找一个朋友,站在圆上,让他面部朝前(即不扭动脖子),沿着圆逆时针挪动,要求他在沿着圆挪动的时候,保持面部始终朝向圆心,也就是你.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就基本模拟了月亮饶地球转动的过程.
很明显,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的朋友始终是一个面(前面)面向你.下面理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公转周期等于自转周期.
你的朋友从你的正北方出发,绕着你转动,再一次出现在正北方的时候,他就完成了一个公转周期.(类似于月亮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下面看看他的自转时间是多少.我们不妨还设定当你的朋友在你的正北位置,面部朝向正南时的姿态为初始姿态..然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当你的朋友逆时针挪动到你的正西方位置时,他的自转姿态就发生了逆时针90度的旋转.(如果你的朋友在过程中不"自转"的话,那么当他在此位置时,他面向的不是你,而仍然是朝向正南方向.而实际实验时你的朋友在此位置却是朝向正东方向,所以他相对与初始位置逆时针绕自己旋转了90度.
类似地,当他走到你的正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180度.当他走到你的正东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270度.当他再次走到你的正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360度.也就是说他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
因为完成一个公转过程就刚好完成了一个自转过程,所以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自转周期就等于公转周期.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你的朋友总是以身体面部朝向你,也就是说,月亮总是以一个面朝向地球.
广寒宫——月球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睐,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还有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可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咏月佳句。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特弥斯,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象弯弯的娥眉,同时象征着阿尔特弥斯的神弓。
皓月当空,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环形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公里。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 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形成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麽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二.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三.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
四.大碰撞说。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月亮成分
45亿年前,月球表面仍然是液体岩浆海洋。科学家认为组成月球的矿物克里普矿物(KREEP) 展现了岩浆海洋留下的化学线索。KREEP实际上是科学家称为“不兼容元素”的合成物--那些无法进入晶体结构的物质被留下,并浮到岩浆的表面。对研究人员来说,KREEP是个方便的线索,来明了月壳的火山运动历史,并可推测彗星或其他天体撞击的频率和时间。
月壳由多种主要元素组成,包括:铀、钍、钾、氧、硅、镁、铁、钛、钙、铝及氢。当受到宇宙射线轰击时,每种元素会发射特定的伽玛辐射。有些元素,例如:铀、钍和钾,本身已具放射性,因此能自行发射伽玛射线。但无论成因为何,每种元素发出的伽玛射线均不相同,每种均有独特的谱线特征,而且可用光谱仪测量。
直至现在,人类仍未对月球元素的丰度作出面性的测量。现时太空船的测量只限于月面一部分。
天秤动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url]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物理特征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人类探月史】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1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后人。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

【神话传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像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

【球体运动】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物理状况】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 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我们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月球总以一个面对着地球。是因为月球的自传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同步自转)。(27.32166日)
要理解这一现象,你可以做一个实验。画一个圆,标出正东西南北方向。你站在圆心(代表地球),再找一个朋友,站在圆上,让他面部朝前(即不扭动脖子),沿着圆逆时针挪动,要求他在沿着圆挪动的时候,保持面部始终朝向圆心,也就是你。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就基本模拟了月亮饶地球转动的过程。
很明显,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的朋友始终是一个面(前面)面向你。下面理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公转周期等于自转周期。
你的朋友从你的正北方出发,绕着你转动,再一次出现在正北方的时候,他就完成了一个公转周期。(类似于月亮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下面看看他的自转时间是多少。我们不妨还设定当你的朋友在你的正北位置,面部朝向正南时的姿态为初始姿态。然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当你的朋友逆时针挪动到你的正西方位置时,他的自转姿态就发生了逆时针90度的旋转。(如果你的朋友在过程中不“自转”的话,那么当他在此位置时,他面向的不是你,而仍然是朝向正南方向.而实际实验时你的朋友在此位置却是朝向正东方向,所以他相对与初始位置逆时针绕自己旋转了90度。
类似地,当他走到你的正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180度。当他走到你的正东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270度。当他再次走到你的正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360度。也就是说他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
因为完成一个公转过程就刚好完成了一个自转过程,所以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自转周期就等于公转周期。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你的朋友总是以身体面部朝向你,也就是说,月亮总是以一个面朝向地球。

【成因探讨】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麽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二、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三、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
四、大碰撞说。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球体成分】
45亿年前,月球表面仍然是液体岩浆海洋。科学家认为组成月球的矿物克里普矿物(KREEP) 展现了岩浆海洋留下的化学线索。KREEP实际上是科学家称为“不兼容元素”的合成物--那些无法进入晶体结构的物质被留下,并浮到岩浆的表面。对研究人员来说,KREEP是个方便的线索,来明了月壳的火山运动历史,并可推测彗星或其他天体撞击的频率和时间。
月壳由多种主要元素组成,包括:铀、钍、钾、氧、硅、镁、铁、钛、钙、铝 及氢。当受到宇宙射线轰击时,每种元素会发射特定的伽玛辐射。有些元素,例如:铀、钍和钾,本身已具放射性,因此能自行发射伽玛射线。但无论成因为何,每种元素发出的伽玛射线均不相同,每种均有独特的谱线特征,而且可用光谱仪测量。
直至现在,人类仍未对月球元素的丰度作出面性的测量。现时太空船的测量只限于月面一部分。

【天秤动】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准确来说,月球是从星体方面叙述的,一般用于天文等学术用语;月亮相对来说更通俗,用途更广泛,适用于大部分的场合。
是的,月亮指比较通俗的用法,比如中秋赏月,每人说赏月球
月球则是天文学上比较专业的说法

人类究竟有没有登上过月球

前苏联时代的科学家质疑美国人没有上过月,那么人们为什么就没有理由怀疑前苏联也同样没有登上过月亮呢?如果他们都在几十年前就能上月了,为什么现在提出的重上月球的计划显得如此困难?我们中国20年的三期奔月计划都还没有人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还没有人类上过月球,中国人是不是有可能是最早到达月球的呢?加油,中国!
我的推测是都没登上去。前苏联是跟美国较劲呢,都有疑点。正向你所说,这么多年了,他们为什么不重上月球?
欧洲太空总署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最著名的一个疑点,就是当年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插下的美国国旗,照片显示这面国旗仍在“飘扬”——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几乎是真空状态,根本不可能有风。

还有人指出,其他登月照片“也有问题”。在另一张照片中,航天员影子长短不一,显示现场有超过一个的光源。而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而且不是近距离照射,所以另外一个光源必定来自拍景用的射灯!另外,在这幅照片中,两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都在照片之中,但当时登陆月球的只有两人,而在照片拍摄的这个角度,很难想像会是自动相机所摄,况且当时登月飞船根本没带自动相机,那么是谁拍摄下的“合影”呢?——质疑者开玩笑说是“上帝”或者“外星人”所拍。

日前,有“登月骗局之父”之称的BillKaysing与英国一位摄影师DavidPercy一起撰写了《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WeNeverWenttotheMoon)。BillKaysing来头可不小,他曾是登月舱制造商Rocketdyne公司的“设计员”之一,自称熟知“登月”骗局的“底细”。他为加强著作的可信性,声称邀请了多位“匿名”专家协助。
美国登月造假的一个最大漏洞就是他进行了现场直播!美国进行现场直播的目的就是让世人相信他的登月行动是真的,但是弄巧成拙、欲盖弥彰,反而漏出了狐狸尾巴!美国第一次登月是在1969年,据说进行了全球现场直播。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航天事业是一个失败率极高的事业,人类第一次登月球,到底能不能成功谁心里都没有谱。美国在登月之前的实验中还出了事故,死了人(我是更知道的)。如果美国这次登月失败了,那美国岂不是在全世界人面前丢了大人,美国政府的声誉和威信都将受到打击,美国民众的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豪感也会受到打击,在于苏联的对抗中又将失败一回。另外,月球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大家都不知道。美国和苏联之前也只是发射了几颗绕月球转的人造卫星而已。那时的人造卫星只能对月球表面的地形面貌作一个大致的观测,具体月球上有什么金银珠宝还是遍地铀235还是有什么动植物神都不知道。应该说对于美国来说,月球上的每一粒尘土都是美国国家的高度机密。美国是绝对不可能对外泄漏的。
联系一下当时的政治形势更可以看出美国的登月压根就是一次造假行为。当时的苏联士气正旺、咄咄逼人。先是首先发射了人造卫星,接着又率先把加加林送上了太空。美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美国民众的自信心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美国为了恢复美国民众的自信心,完全有可能造这次假。苏联和美国的航天技术同样高(甚至当时苏联还要在美国之上),为什么苏联知道现在还没有登上月球?苏联却花大钱高空间站,难道他就不怀疑美国隐藏了很多月球的秘密?因为苏联知道美国登月是骗人的,现在俄罗斯和美国都没有这个实力去登月,能把空间站搞好(甚至还是合作)就已经很不错了。那当时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为什么不揭发呢?因为美国的目的只是恢复美国民众的自信心以及吓唬一下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苏联并没有太大的伤害,美苏之间达成某种协议是完全可能的。具体事什么协议只有他们两个知道了。

附录
“阿波罗登月”是真是假?

来源:[ 知识在线 ]

绵延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时代,诞生了不少伟大的科技成就,数十年来被人们顶礼膜拜;然而随着冷战的渐渐远去,这些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功绩其真实性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和公众的怀疑。继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被证明是一场十足的竞赛骗局之后,美国人一向引以为荣的阿波罗载人飞船首次登月的壮举近来居然也陷入了真假之争的漩涡之中。前不久,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了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1979年所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了许多质疑,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电影纪录片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伪造出来的。戈尔多夫还强调,他是经过对所有登月照片进行长期地认真地科学分析和认证之后做出这一结论的。无独有偶,曾经参与过阿波罗计划的美国科学家比尔·凯恩日前更是抛出了一记重磅炸弹,在他正式出版的《我从未登上月球》一书中,有理有据的指出,阿波罗计划欺骗了全世界,所有的影像资料只不过是在南极大陆上的模拟月球试验场上拍摄的,美国宇航员从未登上月球。此言一出,可为惊世骇俗,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公众对阿波罗计划的质疑也达到了数十年来的顶点,据一项权威民意调查显示,有近2500万美国人表示不相信阿波罗行动是真实的。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竟然对此风波始终缄默不语,越发使人迷惑不解。且不说如果阿波罗计划确属伪造会给美国政府和舆论界信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单就目前的众说纷纭和造假呼声甚嚣尘上的状况,人们就不得不问:一直自诩对公众绝对诚实、开放的美国政府和新闻界到底隐瞒了多少东西?还有多少像阿波罗计划这样引发争论的人类文明成就会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被重新审视?

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苏冷战较量正酣之时,美国载人航天活动也格外频繁,其中最为令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早在60年代之初,美国航空航天局就提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随后便有了这样的载入史册的经典版本: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阿波罗1号到10号先后进行了多次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和登月预演。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月球轨道,成功登陆后,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爬下了5米高的9级台阶,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从而那张震撼世界的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脚印的照片便诞生了。阿姆斯特朗感慨万千:“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18分钟后,另一位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俩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进行实验并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结束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对接。3名宇航员共乘指挥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溅落。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钟,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成就了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数十年来,人们对阿波罗计划真实性的怀疑从未消失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影《摩羯星一号》就影射阿波罗计划可能是场骗局。但是怀疑的呼声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涨。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比尔·凯恩在其著作中对登月照片提出的几个疑问:

1.月球没有大气层,因而也就没有空气折射的问题,那么应该清晰地看到月空中群星闪耀的图景,可是NASA提供的照片上却看不到一颗星星;

2.登月飞船降落在月球表面时,应该有巨大的粉尘被推进器吹起,可是在照片上和纪录片中显示的月球陆地表面却平静如常;

3.一些登月照片上的穿凿痕迹明显,在远景和近景之间有一道十分隐蔽的线,使人怀疑是否是采用了电影特技中的“褪光扫描法”,即先画出远景再用光影予以掩饰。

一些天文爱好者也指出,即使是在地球上,喷气式飞机的引擎可以将鸡蛋大的石头吹出几十米远,可是在引力弱得多的月球上,登月舱在登陆时至少会吹动极其壮观的烟尘,定然飞沙走石才对,可是在提供的录像上却恰恰相反。#S#

在戈尔多夫和凯恩的著作问世后,网络上掀起了关于阿波罗计划的争论,阿波罗计划骗局说的支持者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和证据:

第一,阿波罗计划的登月照片是伪造的。根据在月面所拍摄照片上的阴影计算的太阳入射角和NASA所公布的宇航员在月面活动时间、坐标点与月相周期比较发现有十分明显的相悖之处。反对者指出:以阿波罗11为例,登月点是在月球上的静海,东经23.5度,北纬0.6度,从地球发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点32分,在月球上的舱外活动时间约两个半小时,是从第109小时7分33秒到第111小时39分13秒。据计算,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度到7度,几乎紧贴地平线。但是阿波罗11那张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有近30度,显然不合逻辑。

第二,登月录像也是伪造的。经过对阿波罗登月录像进行分析,有人提出录像带中的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在地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相同。而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应该轻易地比地球上跳得高六倍,远六倍。可是从录像上看,宇航员跳离地面还不到一米远。

第三,登月计划的工程进度有悖常理。1967年1月,阿波罗一号才刚刚研制出来,技术可谓极不成熟。在作登月舱充纯氧试验时,电线碰擦引起大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随后便进行了诸多重大的改进,登月计划的硬件技术研制被迫推迟了一年多,可是才到了1969年7月,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一次登月成功,从技术层面看,令人难以信服。

第四,用来运载阿波罗登月飞船的火箭土星五号为何被弃而不用?土星五运载火箭功率巨大,其技术成就超过时下的各类型火箭和航天飞机,但是却被废弃,甚至连图纸也没有保存下来。更令人诧异的是,美国直到今天都没有合适的运载工具把空间站送上地球轨道,就是因为没有功率强大的运载飞行器,现代航天飞机也只不过一次把不超过二十吨小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而六十年代就研制出来的土星五,传说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一百吨以上载荷送至地球轨道,把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用于发射空间站应该轻而易举。登月前后的5年间,美国共发射了17个土星五用于运载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率达100%!以如此优秀的表演记录,竟然退出江湖,着实令人费解,NASA至今只是以土星五制造成本太高为由作答。

第五,如何解释宇宙空间的辐射对宇航员的影响?今天人们都知道,外太空有各式各样的宇宙辐射,有些可能致命。一般的核电站都是用几米厚的铅块加混凝土层阻挡可能的核辐射泄漏,让宇宙飞船采用几米厚的金属层来抵挡辐射显然不现实,而宇航员穿的那十几毫米厚的宇航服对阻挡高能射线根本没有作用,当年登月的时候这个致命的问题又是如何估算和解决的呢?

第六,阿姆斯特朗的脚印可能吗?正如凯恩指出的那样,登月舱降落月面时,必然会吹起巨大的粉尘,那么照片上阿姆斯特朗的第一个脚印又如何来得那么清晰?而且出于避开巨大的沙尘的考虑,降落在月球岩石平面才是最佳选择,如果确实如此,那脚印又从何而来?对此美国政府一直没有明确回答。

质疑者们还提出了许多其它问题,比如,温度对摄像器材的影响:月面白天温度高达250华氏度,照片显示,宇航员所用相机是裸露在宇航服之外的,没有任何保温设施。胶卷在150度即受热卷曲而失效,怎么可能拍出照片呢?

当然,捍卫阿波罗登月壮举真实性的声音也坚决回击,针对凯恩所说的照片中没有星光的问题,中国摄影家鲍昆指出,在夜间拍摄晴朗的月亮时,大概的曝光组合为F5.6/1/2-1秒/ISO100℃(视大气能见度而定),这时夜空中的星星在底片上是不会留下痕迹的。即使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如猎户座的天狼星也需曝光在2-3秒以上,而且留下的也只不过是该星的运动轨迹。#S#月面的摄影环境其实就是把地球的白天和黑夜一起置于相机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立的选择,根本不可能拍出常规意义上的效果,二者只能居其一,因此登月照片造假说不能成立。对于照片中呈现的光亮程度和明暗对比不协调的问题,鲍昆认为,不可能是由于造假时使用人工光源所致,最直接的理由就是登月舱的表面本身就是巨型的反射光源,把太阳光反射到月面导致明暗对比度不均匀。

在美国攻读化学博士的方子舟先生则从阿波罗登月之举的人文环境的角度反驳造假说,他的推理是:首先,美国政府造假所冒的风险太大了。当年的登月过程曾经对全球进行实况转播,造假一旦暴露,信誉损失不堪设想;况且阿波罗计划涉及到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想要堵住他们的嘴谈何容易?如此之多的科学家不会拿自己的人格开玩笑。其次,美国新闻界是讲信誉的,其强大的舆论监督能力也绝不会容许这样的弥天大谎上演。再者,造假说的支持者们所提供的证据仅仅是对一些照片和录像资料的技术分析,并不必然推导出阿波罗计划是虚张声势的骗局的结论。

真假之争至今尚未平息,其结局如何、阿波罗登月壮举究竟是为己正名还是身败名裂都还没有水落石出,但对于阿波罗计划和一切类似的与科技工程有关的政府行为进行重新评价似乎已是不可避免,争论本身即表明,美苏冷战时代留给新世纪的种种人类文明的辉煌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政府过分炫示的功效,美国航空航天局迫于压力已经承认,登月计划的部分照片中确实有矫饰和伪造的成分。同时,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之争论直接带来的是政府信用问题。最近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詹姆斯·哈德博士提出证据认为,NASA有意对公众隐瞒了对所谓宇宙飞碟(UFO)的观察和研究,在他的抗议和要求之下,美国航空航天局辩解说,之所以隐瞒了宇航员们目击UFO的证据是担心这些事实会引起“公众恐慌”,这一说法无法服众。而阿波罗计划究竟是真是假?也许当年美国政府提出实施阿波罗计划的初衷,只是在声势上压倒苏联获得争霸竞赛的心理优势,也或许是想把苏联拖入太空军备竞赛的罗网之中,把大量的金钱挥霍在太空里,拖垮苏联经济。但是不论阿波罗登月行动真假如何,美国的目的似乎达到了,苏联的确在经济军事化的轨道上越走越远,直至整个国民经济崩溃。但是对于公众来说,政府的可能存在的欺骗行为是不可饶恕的,航空航天局至今对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争论讳莫如深,不置一词,那么2500万美国人表示不相信登月壮举确有其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支持“登月骗局”论据

1.航天员放手后,国旗杆仍摆动多时。

2.在太阳神17号电视传送画面中,两个航天员同时入镜,但两个影子长短不一,且向着不同方向,证明现场有不同光源。

3.太阳神16号航天员John Young站在月球上向国旗敬礼时,背景中竟拍摄不到星星,而他亦没有影子。

4.照片中近景一块石头上面似乎有一个C字,分明是电影道具。

5.在太阳神14号和17号的传送画面中,航天员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强光,那是射灯的反射,证明现场只是一个布景。
翻来覆去证据就那么几章照片,就那么几个理由。而且那几章照片只要稍微有点摄影常识的人都知道问题在哪里。
而网络、图书馆、社会上证明登月是真实的资料多如牛毛。
而对于那种宁愿相信那几章照片,而不愿意相信多如牛毛的资料的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也没必要讲。

所以我也不打算讲那几章照片问题在哪里。

我只想说,此谣言的演变历程,诸位相信次要谣言的人,了解一下吧
最早拿那几章照片说事的是美国人,次谣言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NASA本来对此不屑一顾的,后来越闹越大,很多人符合了此人的观点,
到了1978年好莱坞还拍了《摩羯星一号》来隐射这种观点,当然了也有种说法是《摩羯星一号》才是造成登月是虚假的谣言的原因
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些老兄越闹越大。开始拍电视来证明这种观点,有位“有识之士”就要阿母斯特朗,按着圣经,面对摄像机发誓。说登月是不是真的,结果被60多岁老阿抱以老拳。NASA才开始重视,出面避谣。

现在同样的照片,同样的理由。现在又变成某某俄罗斯大碗科学家质疑。以后估计印底安巫师,非洲酋长,阿拉伯王子,欧洲吸血鬼贵族之类的也会那这个说事。

就像脑白金广告作的再恶心,也有人买。

网易拍宣称1000¥呢东西比尼康、佳能上万的相机好,也有人信

芙蓉姐姐还是有人追捧。

而且这些人都还不是少数。所以嘛,登月骗局的话题将一直进行下去,那几章照片估计是看过人最多的科技资料。

"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2、13、14、15、16、17号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两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员均登月成功。

登月骗局现在是俄罗斯版,

以后还有有非洲酋长版,印底安巫师版、阿拉伯王子版,欧洲吸血鬼贵族版等等。

诸位还非常年轻,中国要上月球也是2021年后的事情,所以还有机会可自己的儿子、孙子讨论一下非洲酋长版,印底安巫师版、阿拉伯王子版,欧洲吸血鬼贵族版的登月骗局,和俄罗斯版的登月骗局有什么区别。

可以自豪的想儿子、孙子吹嘘。你老爹我在上小学时,就从那几章照片上,看出美国佬靠不住咯。你小子要是有你老爹一半聪明,早就发达咯。

后面好多人对照片还是深信不疑,看来科普真是任重道远呀。

我还是来稍微解释一下照片问题
1、星条旗飘扬,请仔细看照片,旗子的上部有根横杆。(这种观察水品,我还能说什么呢)
2、看不见星星,知道什么叫曝光不足吗??非常基本的摄影知识,建议补习。
3、影子问题,第一地面不是平的,第二,影子怎么个方向不一致法,说具体点,注意仔细观察。(估计也说不具体,偶大学时画法几何可是考了98分,也没看出那里不对)
4、没有宇航员登陆片子的问题更是搞笑,每次登陆地点都不一样,要排登录的片子,也要先有人或者自动机械在登录地点等着呀,问这种问题的人,素质还真是可以哟。
5、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非常多,不只是由重力加速度,而且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是平方关系,这种问题只需要初中物理水品就可以明白。

而对于质疑登月还有下面观点,
1、土星5号,性能那么NB怎么现在不用。看来汽车只有10吨大卡车就可以了。小车一律不用。送孩子上幼儿园也开大卡车去。土星5号的近地轨道发射能力高达120吨,现在卫星才10几吨重。烧钱也不是这种烧法。
2、土星5号登月后就神秘失踪,没有再用。图纸也在NASA大扫除中神秘销毁。嘿嘿,对此,我只能说造谣者无耻了。美国1973年5月14日用土星5号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它的轨道高度430千米,外形呈圆柱形,长35米,直径7米,重约77.5吨,于1979年7月12日坠毁。
而土星5号的实体至今还存放在位于肯尼迪太空中心,开放参观。有朋友在美国的人,可以去查证。
3、既然1969就可以登上月球,现在30年过去了还没有其他人上去,很简单,赔本的生意是没人作地,阿波罗”计划共耗资250亿美元,1960年的250亿美刀呀,1960年美国GDP才达到5000亿美元,而我国1960国民生产总值1457亿人民币元,(当时人民币美元汇率1:2.8,相当于520亿美元)
4、30年前的技术是不可能进行登月的,同理,建于公元前2560年埃及胡夫金字塔高146米。而在欧洲达到此高度的建筑是建于公元1400年左右教堂尖顶。所以埃及人在公元前2560是不可能建造那么高的金字塔的。

下面有人说我素质差,不尊重他人的观点。差就差吧

不过就那着那么几章模糊不清的照片,外行一样的评头十足,而且也不仔细看看。却不愿意用“阿菠萝计划”为关键词搜一搜的人。素质就高得很了吗???

验证登月真假的欧洲“SMART-1”号太空船 已于2005年发射,并进入月球高轨道。已经得到初步照片。但事关重大,欧洲航天在没有得到确切结论下。已经说明绝不散发任何资料,该探测器将预定于2006年8月在距离月球的超低轨道拍摄,并着陆于当年的 静海 坐标:北0.71度,东23.63度。

因此,天文学家又提出用目前世界上最新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VLT)侦察月球上是否有阿波罗登月计划遗留的登月航空器。

目前,V LT架设在智利的安第斯山上,由4个部分组成。16公里外的一根头发,它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美国人确实登上过月球,那么天文学家利用V LT将能看到残留在月球表面的登月舱的粗略图象,还需要探测车进一步探测。

可以说。NASA并不需要为了证实而花费大笔资金。他们说2021年重新登月。要知道就不是光去玩玩了,而需要在国际空间站建设完成后。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从而从月球发射火箭抵达更远的地方。而且重要是开采 氦^3 元素,作为新一代的核子裂变发电,甚至是制造更厉害的炸弹!!

还有就是,当年登月,在月球上留下了一块 不锈钢板雕刻而成 的牌匾,既然NASA现在连火星都能弄个勇气号和机遇号,如果事实的确需要,而全世界都想证实,那么就这样说,全世界。每人捐献10美圆,60亿人就是600亿美圆 叫美国NASA重新制造 土星5号运载火箭 重新制造飞船或者探测器。

但国家资金是来自于纳税人的,做没有目的的航天竞争,根本没有必要。当年也只是因为冷战而登月的。

如果现在大家捐款。叫他重新制造土星5号火箭。再做一辆和 勇气号火星探测车 的探测器,用 土星5号将其发射到月球。然后再仔细在原来的坐标上查找是否那快 不锈钢牌匾 还在原地

如果牌匾在的话。那么一切就清楚了

所有的言论不攻自破,一切反对登月的传说也自己破灭。

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且,说话必须讲究证据。讲究科学!!!

说了也没意思。真也好。假也好。必定有一天事实要清楚。或者中国人某天也弄个探测器。在原来的坐标上看看那牌匾在不在。如果在的话。我看这写书的人也估计被人鄙视了吧。。。。

现在。 美国重反月球。唯一目的就是 开采 氦^3 一种剧烈裂变元素,如果制造炸弹,1颗同等质量的 氦弹不会亚于100颗氢弹或者200颗原子弹!!!!

在发电方面 氦^3 拥有几乎拥有无限长的使用期,几乎不需要更换燃料棒,可以为地球提供无限的电力!!

就和上面说的。现在神州5号才10吨多,难道10吨多的东西也用土星5号吗??

还有就是。如果没有土星5号。美国花费几个亿制造的世界最大运动平台 爬行火箭运输器(发射平台) 和39号发射A B架(月亮港发射架)

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总装大楼内还有可以提供4台土星5号同时组装的设备。这还需要怀疑?

至于暴光问题和胶片耐热问题

要知道。当时中国好象连电视机都没几个。

照片。当时最高的是德国菲林胶片 而且上太空。感光材料必定专用,胶片也不例外。

而且他们还带了一架摄象机(黑白的。也是德国菲林公司的,只不过有连线,图象也不清晰)

为什么影子和星星看不到。影子长段不一,大家不知道自己尝试过没有

在自然光条件下。使用广角镜头(曲度比较大的)然后2个人站在不同地方,然后拍摄。出来的照片是怎样的???

好象影子也不一样。可现在是21世纪,。还是你亲自实验。难道还有假???晕死

星星要是看见。我看这人就看不到了

你可以这样试,。用光角镜头 标准的感光胶片 在天空放一个风筝或者气球

(面对太阳) 然后照相机镜头面对太阳,感光强度用夜间拍摄模式(阻光圈在最大位置)然后对这 气球 太阳 的位置拍摄。

(气球当做星星,而太阳当做强光源,因为在月球上。太阳光是异常的强烈的)

最后胶片出来了。照片上白白一块。怎么回事呢???

然后用强光模式(最小阻光圈)再拍摄一次,当气球在比较远的地方时(肉眼看和星星大小差不多时)拍摄。结果气球不见了。太阳光也变暗了,天空呈深蓝色(地球而言,月球上应该是黑的),这样才可以勉强看清楚光源上的某些物体,否则暴光过度,所有照片都没办法使用了!

至于2个人在镜头上,其实当时 阿姆斯特郎 下到楼梯第2级时,将一个摄象机放在了楼梯旁,完全拍摄了整个登陆到月球第一个脚印的过程。

而里边任务4小时里,。也有无数动态镜头,只不过为了方便宣传,所以将某些有代表性意义的图片发布出来,其中2人同时出来的就是。

这完全可以解释了吧。看来说不相信的人。也真够愚蠢的。

如果按照现实社会,我会比以上文章这些作者更明确的说一点。

土星5号 好比一辆重型推土机(好象有7000匹动力左右,能轻易推倒房子)[发射需要消耗几十亿]

那么 长征乙 火箭就好比一辆小汽车 [发射需要消耗几百万]

卫星也就跟几百公斤货物差不多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谁??

你难道只是去逛街就开这拥有 7000匹动力的推土机去???轰隆隆的,1分钟用的燃料比你小汽车用1小时还多

如果在土星5号上,土星5号有5台发动机[并且是非捆绑,连续燃烧的] 他需要加注2700吨 航空煤油(一级)液态氢 液态氧(2、3级)

如果是中国。。你愿意吗???发射1次土星5号比发射N次航天飞机都要高的费用。发射其他火箭更是1:NNN的费用,如果是你。你选谁??

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道理。

大家可以先查阅资料。得到非常非常无法解决的答案再提出

不然万一某天有一个人问。电灯为什么要用电。

我看这些人,就如同写月球登陆骗局的人

电灯为什么要用电=====月球登陆骗局的人

因为需要电流 电位差产生热能,达到一定K数时遍可以在他的电磁波中出现可见光谱。从而发光[物理量子学角度]======NASA和航天届的内行们

这就是理论所在。

现在的世界。为了自己有点名誉。胡扯的太多太多了。苏联于1991年解散 而 美利坚 众国却越来越发达。

这就是理由。
美国与苏联争霸的冷战时期,对探索航天技术竞争,在那个年代能登上月球的话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其他国家再次登陆过呢?都只是围绕月球转,而且美国自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一直避开采访,现在甚至出现一些人人说的月球没有探索的必要,没必要还是没能力?
当然有,美国阿波罗号就阿姆斯特朗等人登上过月球。虽有留言说阿波罗计划可能是场骗局,但世界上并不是,种种迹象证明阿波罗登月还是真实的
当然有了
本文标题: 有没有大佬告诉我月相高度为负数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那一天看不见月亮了 高度和方向是什么意思跪求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36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关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人口统计,为什么和其损失数不符中国人应该留长发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