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剑桥唐代史说北齐汉化程度比北周高

发布时间: 2023-06-30 11:00: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北齐和北周双雄对峙,为什么最后的胜利者是北周呢?宇文泰和高欢分家后,高欢仗着实力强,瞧不起宇文泰,在短短八年时间里,一连打了宇文...

为什么剑桥唐代史说北齐汉化程度比北周高

北齐和北周双雄对峙,为什么最后的胜利者是北周呢?

宇文泰和高欢分家后,高欢仗着实力强,瞧不起宇文泰,在短短八年时间里,一连打了宇文泰四次。

这四次大战,宇文泰赢下了前两战,但后两战输得很惨。尤其是第四次“邙山之战”,西魏军被斩杀六万,宇文泰仓皇而逃,关中的鲜卑族精锐几乎是一夜之间死绝了,西魏政权受此影响,也是岌岌可危。

所以这次大惨败后,宇文泰便改变策略,他不再拘泥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搞出了“八柱国”制度。

所谓八柱国制度,网上的介绍很详细,这里不赘述了。这个制度的意义在于,宇文泰主动把权力下放,激励了关陇实力派抵抗高欢的积极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关陇汉人也在这次改革中被吸纳进了西魏高层,成为统治阶级。(八柱国中的李虎、李弼、赵贵都是汉人实力派)

汉人的人口基数可比鲜卑人多的多,有了关陇汉人的加入,西魏军队无论是兵力,还是活力都比之前强出了几个档次。

公元546年,高欢第五次找茬,这一战在历史上被称为“玉壁之战”。

西魏军当时严阵以待,指挥得当,最终以斩杀七万多人的战绩,逼退东魏军。

而玉壁之战后,高欢闷闷不乐,长时间的抑郁导致他在次年年初病倒,不久便病死。

临死之前,高欢嘱咐儿子高澄,务必要替自己报仇。同时他还特意强调,说侯景这个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人有用,但就是不听话。如果他有什么异动,不要仁慈,直接把他宰了。

事后,果不出高欢所料,他尸骨未寒,侯景就起兵叛乱,并派人联络宇文泰,打算把东魏给拆了。然而,由于高澄早有防备,再加上宇文泰也知道侯景是个什么玩意,根本不想跟他联手,所以侯景的叛乱很快就被高澄扑灭。

后来侯景走投无路,只好出逃,投奔南梁。

侯景来到南梁后,梁武帝收留了他。高澄一听这事,想到父亲高欢的临终嘱托,一定要宰了侯景,便立马挥师南下,与梁军大战。

这一战,魏梁双方都死伤惨重,高澄感觉自己拿不下南梁,便主动提议和解,条件就是交出侯景,东魏便撤军。侯景听说后,害怕梁武帝会出卖他,就先发制人,发动叛乱把梁武帝囚禁,将他活活饿死在了皇宫里。

就在南梁发生内乱之时,东魏也发生了同样的内乱。高澄被厨师刺杀,他弟弟高洋趁机上位,攫取大权。

西魏的宇文泰听说这事,匆忙出兵,打算到东魏掳掠一番。结果高洋早有准备,宇文泰的军队刚开到国境,高洋的大军就严阵以待了。宇文泰没占到便宜,只好退兵。

逼退宇文泰后,高洋威望大涨。他在志得意满的情况下,就废了傀儡皇帝,改变高欢和高澄处其实而不慕其名的作风,直接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就是因为北齐出了那几位极品皇帝,要说贺六浑家族真不是盖的,高洋、高演、高湛,尤其是高纬,这几位都是皇帝中的里的极品,加上碰到了北周宇文邕这么个硬茬,如果斛律光和高长恭这两位还没死,或许还有一拼,可惜,历史没法假设。
因为北齐后主十分的昏庸无能,相反北周的君主宇文邕,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君主。两者比较一下,胜利者肯定是北周。
因为北周的兵力在总体上比北齐略微强上一丝,并且北周能人异士也是比较多的,所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因为北齐国内矛盾重重,内部斗争激烈,严重的削弱了北齐的国力,所以最后的胜利者是北周。

北齐和北周双雄对峙,为什么最后的失败者是北齐?

南朝的政权相对简单,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而北朝则比较复杂,原本与南朝对峙的北魏,只不过后期北魏分裂,有了东魏和西魏,他们虽同为北朝,却也是对峙的两个王朝,后期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由此北齐和北周对峙。

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魏晋南北朝的乱局终被大一统的隋朝取代,而曾经对峙的北齐和北周后来也合在了一起,确切来说是北周灭了北齐,北朝局势一定,天下一统的机会再次降临,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隋朝。从北魏到北周,北朝经历了有合到分再到合,无论是东魏和西魏时期还是北齐和北周时期,他们都想要实现北朝的统一,但为什么是北周灭了北齐,而不是北齐灭了北周呢?要知道它们最初的起点是相同的。北魏当初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其建立者是拓跋珪,经过后期的太武帝拓跋焘的南征北战,基本有了后期北朝的格局,而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在平城,后来北魏孝文帝登基之后,进行了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的改革点就是汉化,为了彻底进行改革,拓跋宏迁都洛阳。

虽然迁都洛阳促进了改革的进行,对当时的北魏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在后来却造成了北魏的分裂,原本处于政治军事中心的北方六镇越来越不受重视,导致了后来的六镇之乱,虽然动乱平息,但北魏政权却已经摇摇欲坠,而曾经参与镇压起义的势力强大起来。尤其是尔朱荣,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控制朝政,有废立皇帝的能力,北魏皇族一心想要除掉尔朱荣,最后虽然除掉了尔朱荣,但却又来了一个高欢。

高欢拥立孝文帝之孙元修为帝,即北魏孝武帝,元修虽然能力一般,但振兴北魏皇权的心思却很强烈,所以当高欢把持朝政后,元修很是不满,在不敌高欢之后,遂迁都长安,投奔宇文泰,希望借着宇文泰来讨伐高欢。元修到了长安,高欢就选择让元为大司马,暂摄国政,而在回到洛阳之后,高欢又怕元亶不受控制,虽拥立元之子元善见为帝,并迁都邺城,东魏政权由此而立。与此同时,元修在长安也没有被宇文泰善待,仅仅几个月之后,宇文泰寻了一个借口,将元修给杀了,然后立元宝炬为帝,西魏政权由此而立。

北魏就这样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虽然其皇族仍旧是拓跋氏,即元氏,但朝政却却分别由高欢和宇文泰把持,自两个政权建立开始,它们就是对立的,之后,高欢和宇文泰数次开战,为的就是吞掉对方,但谁也拿谁没有办法。只不过,高欢和宇文泰生前没分出什么胜负,但他们的子孙却为他们分出了胜负,这也是为什么北周能灭掉北齐的重要原因。高欢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孙那么不成器。

我们知道北齐王朝在历史上是很著名的,被称为禽兽王朝,这并非是夸大之词,而是北齐的皇帝们也就是高欢的儿子和孙子确实是荒唐无比又暴虐无比,任何荒唐的事在北齐都有可能发生,当然,除了一项,即勤政爱民。北齐的皇帝对政事只有三分钟热度,或许在刚登基的时候有稍微的上进,但随后就开始荒废政务,荒淫暴虐,北齐唯一的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就是孝昭帝高演,当他因为是发动了政变,除掉了自己的侄子而心生愧疚,这种愧疚让他整日郁郁寡欢,为帝不过两年就从马上摔下来死了。

而在这两年的时间内,高演勤政为民,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当然也可能是时间太短,还没有激发心中的荒唐因子。高演去世之前,为了保全儿子,让弟弟高湛即位。高湛的荒唐更胜几个哥哥,后来更是为了享乐早早退位于年幼的高纬。高纬这个人不仅荒唐无比,还很是自卑,见不得比自己优秀的人,正是高纬自掘坟墓,北齐三将只有一位是自然死亡,两位是被高纬除掉的。北齐三将一死,北齐的长城彻底倒了,北周大军压境,再也没有谁能抵挡得住北齐的灭亡。

因为北周位于西北,地势比北齐高,北周从攻防两端都很容易,而北齐想要进攻北周,可是一路上坡,不利于行军。

北周与北齐的四个差距,缩影了大国博弈的硬道理,究竟有什么含义?

缩影了大国博弈的硬道理,究竟有什么含义?

起初北周与北齐实力相差巨大,北周每年冬天都需要将河流的坚冰砸碎,就怕北齐的士兵踩的坚冰攻打过来,但是通过4个方面的差距影响,使得北周与北齐的位置对调。第一、均田制北周实行的更好,第二、北周有更加厉害的盟友,第三、北周的官员更加的奉公守法,第四、北周的军队更加的给力。

第一、均田制北周实行的更好。

均田制的实施是想着让农民脱离豪强的控制,让百姓过的安居乐业,从而加大国家付税的收入。虽然北齐也有着均田制度,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实施,土地依然掌握在豪强手中,而北周却不同了,土地基本都从豪强手中要了出来,然后分给了百姓,使得国家付税收入更高。

第二、北周有更加厉害的盟友。

北齐的盟友比较多,分别是南朝、柔然和吐谷浑,再加上北齐自己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将北周包围在中间,按理说这是一个天然的地理优势。但是北齐的这几个盟友却太过不给力。被北周仅有的一个盟友匈奴就给打的支离破碎,使得北齐不得不修建长城防御匈奴,最终因为长城的修建拖垮了北齐的经济。

第三、北周的官员更加的奉公守法。

北齐的官员当中贪污腐败已经形成一股风气,几乎没有官员不贪污腐败的,而且对于贪污腐败惩罚的力度并不够高,使得这些官员有恃无恐。而北周对于官员贪赃枉法,审查力度非常严格,因此在北周很少有官员贪污受贿,北周官员更加的奉公守法,使得国力愈加强大。

第四、北周的军队更加的给力。

北齐的军队虽然也很强力,但是他们却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如争抢功劳,互相扯皮,延误战机等等,这都是统领无方造成的,而北周的军队却上下一心拧成了一股绳,使得北周训练出的军队足以横扫六合八荒。

我觉得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历史意义,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只有拳头硬才是硬道理,拳头硬谁都怕你。
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有能力说上话的道理。
本文标题: 为什么剑桥唐代史说北齐汉化程度比北周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858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助听器受潮会有哪些影响为什么有的人一听到☪︎☪︎☪︎传统文化之类的东西就带有偏见去看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