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

发布时间: 2023-06-21 12:00: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白居易和元稹“千里神交”,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友谊一提起伟大的友谊,马上会想到恩格斯和马克思,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一对以伟大的友谊彪炳...

如何评价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

白居易和元稹“千里神交”,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友谊

一提起伟大的友谊,马上会想到恩格斯和马克思,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一对以伟大的友谊彪炳史册的人物,并且他们都是大诗人,他们就是唐代大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一同入朝为官,一同落魄被贬,一生相互通信1800多封,互赠诗篇1000多首,几乎每一首诗歌都把自己对对方的思慕之情写到自己的诗里,这才是真感情啊。恐怕在唐代的万千诗人当中,再然挑出这一对具有真情实感的朋友了。 

二人拥有共同的出生背景,都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二人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那就是诗词。802年,在长安召开了一场诗词研讨会,30岁的白居易与23岁的元稹不期而遇初次见面了。此时的元稹是菜鸟,没人搭理。而白居易早在16岁,便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古名句名动长安。白居易却没有跟其他地位高的人闲聊,直接看到了一位面貌清秀的后生,走到其旁边,二人开始攀谈起来,这位后生就是元稹。二人话不投机,一直聊到了众人皆散场,他们浑然不知,二人传诵古今的友情正式拉开了帷幕。 

803年,二人同时参加科举都高登书判拔萃科,可以理解为二人同时考上了公务员,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在一起的友谊不值得称颂,关键是二人之后由于工作调动相隔千里仍能做到书信传情,一坚持就是一辈子。809年元稹作为监察御史被派往东川,而白居易则作为左拾遗留在京城。元稹走后不久的一天,白居易约了几个朋友到曲江、慈恩寺游玩儿,然后吃饭喝酒,席间白居易顿时深情惘然,原来想到了元稹,立马提笔写下了千古名句,忽闻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在算着元稹到底走到什么地方了,可见他是日夜思念。十几天后,白居易收到了元整的来信。元稹说在梦中梦见自己跟白居易以及几个好友同游的曲江、慈恩寺。真是巧了,相隔千里的二人可谓是心心相惜。元稹在信中还附有诗句,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二人相隔千里,却能如此心有灵犀,让人叹为观止。 

815年,二人都因触怒了权贵,都被贬为了司马,元稹被贬到了北方的通州,白居易被贬到了南方的江州,二人开始了多达上千封信的沟通,试问今日谁可以做到?52岁的元稹在任上突然暴亡,在洛阳的白居易听到元稹去世的消息之后,泪如雨下,写下了千古名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答主正好是研究白居易的研究生,最近的一个江苏省省级项目论文就是关于元白等人的唱和活动,深深感动于他俩的甜蜜爱情(友情),正好有这个机会梳理写下,不吐不快!
著名的元白唱和要从唐朝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看不惯洛阳朝廷纷争主动请求外任杭州开始说起。这一时期的唱和不止有元稹、白居易,还涉及张籍、钱徽、李谅、崔 玄亮、刘禹锡、李德裕、令狐楚等人,只不过从留存作品来看,元白二人是存数最多的。正是从这大量的唱和诗歌中,才能看出他二人的绝美爱情,反正我是磕到了。
白居易从洛阳到杭州赴任途中,遇到赶回洛阳的张籍,有作《逢张十八员外籍》一篇,到了杭州,安顿下来,就开始沉醉于杭州美景,以往的什么俗世纷争都不愿再去回想,开始了喝酒、作诗、狎妓的快乐生活(当然白居易作杭州刺史时政绩也很突出,只不过相比在其他地方,活的更滋润了些)。其中一首《杭州春望》可以说把杭州美景刻画的栩栩如生,也赢得了不少诗人纷纷参与唱和,夸赞诗艺。
要说磕cp还是要磕真的,白居易之前所做唱和诗,不论是跟谁说话都带着一股子自谦、官方和隔膜的亲切,但元稹一来,完全就是一副高冷男神要贴贴状态。长庆三年(823年),元稹从丞相的高位迁为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刺史府邸在越州(今绍兴)陇山台上,白居易听说这个消息,开心的不得了,先奉上诗作一篇: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官职比君虽校小,封疆与我且为邻。
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杭州和绍兴相邻,中间只隔一个镜湖和会稽山,白就向元稹亲切介绍绍兴美景,尽管元稹职位高于白居易,但在二人之间,从未因此产生任何的嫉妒或其他矛盾,且元稹一直自认为才能不及白居易(当然这也是事实)。从这篇诗歌开始,二人就算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杭越唱和,也是我磕cp的开端,梦开始的地方。元稹很快寄来和诗(唱和诗即一人首唱,可以多人和作,一唱一和,一来一往就是唱和诗),《酬乐天喜邻郡》《再酬复言和前篇》,这里的“复言”指的是李谅,此时正在任苏州刺史,元稹自洛阳至越州途中经过苏州、杭州,分别停留,先会李谅,再会白居易。与李谅分别时倒还好,在白居易那停了好几天,分别时是涕泪横流,一首《重赠》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意思就是:
别让玲珑唱我的诗了,我的诗全是和你离别的伤感之词。明天早上月亮落下,潮水平静之时,我又要再一次与你分别。高玲珑是当时杭州的一个歌 女。之后二人就开始了一步三回头式送别唱和,且看:
白《席上答微之》
元《重赠》
白《答微之上船后留别》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
元《别后西陵晚眺》离开杭州的途中停在 西陵 驿站,该驿站可与白居易所处的地方隔湖相望。
白《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绝美虐恋哭哭分别!磕到了吗!先别为他们的爱情流泪,下面有糖!
话说元稹到了越州,见到了刺史府邸(陇山台上),地处高地,面朝镜湖,会稽山隔水可望,把分别的伤感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对宅子的无比满意和自豪,然后毫不客气的向白居易炫耀《以州宅夸于乐天》,双方开启了关于杭州、绍兴哪里更美的讨论:
元《以州宅夸于乐天》
白《答微之夸越州州宅》
元《重夸州宅旦暮景色,兼酬前篇末句 》
白《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
元《再酬复言和夸州宅》
如果说这是虐恋分别之后甜甜蜜蜜的打 情 骂 俏,那接下来老元突然的emo可以说是二人真诚爱情的火花闪耀~
前面说白居易来到天堂般的杭州,带着对政治的无奈,怀着“吏隐”的态度,自觉沉醉于享受生活,但元稹与他不同,觉得自己不应该贪图享受,还认为自己应该能够实现更大的伟业,《寄乐天》“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将这种想法分享给白白,他的回答就能看出二人此时志向思想的小小差异了,“聚散穷通何足道,醉来一曲放歌行。”白居易认为那些都是身外之物,“有花堪折直须折”,有酒只需痛饮。这里并不代表乐天完全丧失豪情壮志,而是他能表现得比大多数人乐观,这也是他能安享晚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老元的emo和白白的安慰如下:
元《寄乐天》
白《答微之咏怀见寄》
元《戏赠乐天复言》
白《酬微之夸镜湖》
元《重酬乐天》《再酬复言》
emo到此结束,如果看完全诗内容的也会精准磕到:不止白居易对待除元稹之外的一些朋友是高冷大诗人的样子,同一个诗歌主题,回复白居易和回复李谅也完全不一样!双向奔赴了属于是!
在这之后就到了长庆四年,这年元稹化身贤内助,帮白居易大诗人编了一个集子,叫《白氏长庆集》,正好跟自己的《元氏长庆集》做情侣集子,这就是高阶情侣的秀恩爱方式吗?我磕到了、、
他们的唱和并没有结束,等我深入研究,继续化身前方狗仔,深挖元白的甜蜜小细节hhhhhhh!

历史上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白居易和元稹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两人更是在公元802年左右同时登科及第,因为才藻艳逸又兼才华横溢,两人又一同被分配到秘书省去做校书郎。于是有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诗篇佳话说的就是他们两的友谊“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

用现在话说,他们两个是英雄惜英雄,好汉敬好汉。两个年轻有才华的人在官场为同事,政治立场又一致,关系很难不好,彼此之间更是惺惺相惜,有人说元稹做了一辈子渣男,但是从未辜负过白居易。在我国文学家口中,元稹和白居易并成为“元白”。

白居易和元稹一拍即合,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号召了如张籍,李绅等人,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新乐府。将唐代诗歌文化更添丰富的诗歌题材,那个时期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也为唐朝文化发展起到承上启下,发扬光大的作用。

也许是年少轻狂,白居易上任仅十天便给当时皇帝呈上奏疏:”授官以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惟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粉身之所耳。“白居易自小成名,太想为国家为百姓脚踏实地做事情了,他不顾皇帝反对,又接连上奏折,指责皇上疏漏,惹到龙颜大怒,次年便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也有文人的傲骨和一腔报国的决心,他并没有畏惧当时权贵,毅然决然的和白居易一起上奏疏,表忠心,但是这一番操作,并未得到皇帝和朝中权贵的认可,上任同年的九月,他便被贬为河南县尉。

那一天,长桥边,瑟瑟落叶,青灰色的天也让人感觉微冷,白居易含泪在长安送别了元稹,也送别了他一生的知己与好友,伤感的情绪笼罩着他,让他情难自已,回到没有故人的长安城,满怀着离别情绪的白居易,望着繁华的长安城觉得这个城真的很空旷啊,其实那里是城中空旷,是白居易的内心痛失知己,今后开心的时候,谁可以陪他一醉方休?难过的时候谁可以陪他一醉方休?一起品乐曲的时候,唱到兴起时候,谁又可以陪他一醉方休呢?

再这样的新近下,白居易有感而发留下千古名篇《别元九后咏所怀》: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虽然分隔两地,但是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并未因为时间,地点而改变,他们时常通过信件交流感情,古代车马很慢,时间也在你来我往的书信传递中慢慢流逝,这期间他们写下了很多思念对方的诗文,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写出很多抒情的诗篇,几乎全是写给元稹的如:《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梦微之》《醉后寄元九》。

这世上,所为最好的友情,可能便是无论身在何处,始终有人真心挂念彼此。始终有人在心底给你留一片小小的地方,将最饱满的感情全都给予你,不求任何回报。

两人都是在贞元中登科及第,都在秘书省当校书郎。更是同事的关系,后来更是有了“触处潜行烂漫狂”的美闻。两个人就像亲密无间的亲兄弟一样。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的关系特别好,是生离死别的朋友,两个人可以一起患难,在最需要的时候,彼此扶持。
他们关系非常好。两人都非常有才华,并且政治立场也一样,有很多共同话题,彼此视为知己。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

白居易和元稹,他们两个之间的友情,值得为后人称颂。他们两个第一次相遇是在一个诗会上,他们两个刚好坐在彼此的对面。本来白居易很不愿意参加诗会这种活动,在诗会上大家都有着自己各自的观点,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是内心却极为不合。但是白居易当时在诗词界有一定的地位,他不得不来。在这场诗会上,他感觉到很无聊。但正是因为这一次诗会,让他交到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元稹。

当时的白居易已经名满长安,他从小就是一个十足的学霸,在做诗上非常有天赋。他写的诗句被百姓广为传颂,他在世人心中已经是一位大诗人。而且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考中了进士,是当时最年轻的进士。在当时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但是就是因为年少成名,白居易心里也有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和白居易不一样的是,元稹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名气。但是在白居易第一眼见到元稹的时候,就觉得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元稹这个人虽然说话很少,但是说出来的话很有水平,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在这次诗会上,元稹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向清高的白居易,在见到元稹之后,主动要求和他交换联络方式。他们两个在诗会上也讨论了对于诗词改革的看法,他们两个的看法惊人的相似,在精神上高度契合。在这一次诗会之后,他们两个也一起相约讨论诗词,后来最有缘分的就是在科举考试放榜的那一天,白居易在大榜上看见了元稹的名字,元稹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走上了仕途。

后来最有缘分的是,他们两个被一起任命为校书郎,被分配在同一个部门,在同一个职位一起工作。他们两个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两个人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却有高度的默契,对待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很契合。正是因为有了两个人彼此的陪伴,所以在工作上也更加顺心,他们两个在工作上相互鼓励对方,在生活上也经常一起谈诗喝酒。

他们两个在一起总能碰撞出许多新的想法,共同倡导了科策。但是他们两个在官场上却并不顺利,都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但很有缘分的是他们两个连升官和贬官的时间都一样,在白居易被贬官的时候,恰巧元稹也遭遇变故,他们两个可谓是难兄难弟。在两人同时被贬去不同的地方后,他们两个也没有断了联络,经常通信,信件超过了一千多封。彼此被贬官的痛苦和心中的孤寂只能和彼此述说,他们永远是最懂彼此的那个人。共同经历了官场的黑暗,也一起倡导过诗歌的改,他们是彼此人生路上扶持的知己。

他们在一起也编撰了诗集,对中国古代的诗词史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人在看到他们来往时所写的诗句时总会被感动。他们两个在经历磨难之后仍然相互扶持,热爱生活,正是有了彼此的存在才能让生活变得美好,消除痛苦。就算后来身处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两个的默契依然没有减少,总是能第一时间准确的猜到彼此的想法,这就是灵魂真正契合的好朋友。元稹和白居易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驿站的途中,他们当时想尽了办法,才最终见面。见面之后,两个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每当谈起彼此各自贬官时的经历时,都会泪流满面。这也成为了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会面,在不久之后,元稹就去世了。白居易听到元稹去世的消息时悲痛不已,整个世界都要坍塌了。亲自赶到元稹的墓前为他撰写墓志铭,留下了现在仍感人至深的诗句。

后来白居易的一生都在怀念元稹,每当听到别人吟诵元稹的诗时都会泪流满面。他最好的朋友先他一步走了,从此以后整个人生就剩下了他自己。元稹死后,白居易的诗也多用来怀念他。没有了元稹的陪伴,白居易对这个世界的眷恋也少多了。他感慨自己的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够遇见陪自己走过所有磨难和幸福的好朋友元稹。白居易经常去他们一起走过的地方回顾他们两个走过的路,创作了许多令后世感动的诗篇。一辈子清高孤独的白居易遇到元稹,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唐代诗坛,有这么一对极品好友,诗词唱和三十余年,往来诗篇千首,志同道合,惺惺相惜,那就是世称“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

公元803年,24岁的元稹与大他7岁的白居易,一起考上了公务员,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从此命运将二人联系在一起,无论是遭遇贬谪的事业低谷,亦或是亲人故去的脆弱关头,二人都相互陪伴,不离不弃,成为患难见真情的模范好友。

元稹像

公元806年,元稹因触犯权贵被贬河南,不久收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于是回家丁忧。元稹跟母亲感情很深,八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长大,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他的知识都是母亲教的。

元稹回家丁忧后又没了俸禄,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耿直的白居易挺身而出:你没工资,我养你呀,伯母的墓志铭,我来写吧。

白居易像

这份深情,元稹记在心里。5年后,白居易的母亲病逝,墓志铭是由元稹写的。当时元稹被贬江陵,无法亲自吊丧,委派侄子专程前往代表自己吊祭。深知好兄弟守丧期间经济拮据,虽然自己手头也不宽裕,却三次寄钱资助白居易,总计有二十万。

关于这一段,白居易在《寄元九》一诗中这样说的: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二十万对元稹来说多不多?在白居易同时期创作的诗中可以找到参考:“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此时的白居易是京兆尹户曹参军,是个负责民政和财政的京官,他个人对此十分满意,所以才写了暴露工资的《初除户曹,喜而言志》一诗。

而元稹呢,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在地方老老实实做人。就算二人工资相当,二十万也相当于元稹小半年的工资。请问哪位朋友愿意分你一半年薪?这样的朋友给我来一打。



元稹和白居易都在官场混得很不容易,公元815年,这对难兄难弟都遭遇了事业不顺,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二人都为对方的遭遇打抱不平。

那年三月底,元稹启程赴任,白居易一直送他到长安西边的蒲池村,两人在此借宿一晚,借酒消愁,次日才依依不舍地分别。元稹赠诗白居易:“今朝相送自同游,酒语诗情替别愁。忽到沣西总回去,一身骑马向通州。”白居易回复元稹:“蒲池村里匆匆别,澧水桥边兀兀回。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总之一句话,我舍不得你呀!

这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听此消息,元稹气到从病床上跳起来,你可以对不起我,但不能对不起我兄弟。这段著名的打抱不平,大家在语文课本里应该听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绝对不是塑料朋友。

白居易想念元稹了,就写信给元稹,“可道眼前光景恶,其如难见故人何。”(《早春忆微之》);元稹收到信读完,立即回复白居易,“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和乐天早春见寄》)

白居易给元稹写信,总有说不完的话,常常舍不得停笔,一看天都快亮了,才暂且打住:“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鸣夜,一点窗灯欲灭时。”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如果你见到元稹一反常态眼泪汪汪,不必感到意外,可能是收到了白居易的快递:“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得乐天书》)

这对好朋友,就是这样一唱一和三十多年,并且非常讲究,在专业能力上彼此促进,不是随便瞎聊。每每收到对方寄来的诗,都要仔细研究韵脚,对仗工整地进行回复。

仔细看看白居易写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和元稹回复的《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你就知道这对好兄弟有多变态,整整一模一样的一百个韵脚!二人把唐诗里对格律的要求发挥到了极致,真是文学素养不够,连聊天都不够资格。
一提起友情,大家首先便想到的是子期和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是羊角哀和左伯桃,二鬼战荆柯;是管仲与鲍叔牙,不言而信;而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另一段真挚的友情——白居易与元稹

元白二人皆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们的人生经历惊人的相似,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来描述: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少有才名。一起参加过考试,一同登科,一同任职于翰林院。你流放到了荆蛮之地数十年,我贬在江州郁郁半生。这一辈子,你负了崔莺莺,我负了湘灵。两人始终共进退,互通书信几十年,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终究没有负了文坛,没有负了天下。

(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两人的友情,早在《旧唐书·元稹传》便有所描述:(元稹)“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近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

什么意思呢,就是二人一个在天涯,一个人在海角,在那个通信极为不发达的时代,是他俩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连外人都不禁为之侧目。

白居易这样描述他们的关系: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两人皆是文坛新秀,却没有因为诗风而产生妒忌,反而是产生了共鸣,这也是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所描述的所谓文人之关系。

(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而在今天,用我们的眼光来看,这两位可真称的上是一对好基友了。从他们互通的书信我们便能看出一二:

二人被贬途中,一个去通州,一个去江州。白居易在一个寂寞的清晨心生感概,写下了这一首《梦元九》:“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而元稹在看到后也立马回信:“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酬乐天频梦微之》)

通川湓水阻断的是道路,阻不断的是两人的友情。白天见不到的人,在夜里梦中依然能够相逢。

在元稹病重之时,听闻友人被贬九江,他硬是凭借这一股牵挂,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年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用情至深的诗。外人读了尚且会受到为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有多感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唐代诗坛上,有这样一对好朋友,诗唱诗唱了三十多年,交换了几千首诗,志趣相投,心心相印,那就是素有“元白”之称的袁真和白居易。24岁的元稹,和他7岁的白居易,一起进入了一所公务员,并被分配到省书记处当学堂书郎,命运从此将两个人在一起,无论是在事业上遇到的,还是有弱点的去世的亲人,都互相配合,成为患难见真情的榜样。

袁震与母亲感情很深,他8岁时父亲去世,是母亲拉着他长大的,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的知识都是母亲教的。袁回家后担心丁家没有工资,让原本不富裕的家人受辱。老实的白居易上前:你不付钱,我支持你啊,阿姨的墓志铭,我写吧。那份深情,袁晨记在心里。五年后,白居易的母亲去世,墓志铭由袁震所写。袁氏被贬到江陵,无法亲自吊唁,任命侄子专程前往代表他们的牺牲。在哥哥守灵时,他意识到家里的经济困难,给白居易寄了三次钱,总共20万元,尽管他自己并不富裕。

关于这一段,白居易在《送元九》一诗中说:其中三个送去了食物和衣服,总共20万。贪婪吗?这种感觉是温柔的。20万对袁来说是不是太多了?与此同时,白居易的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参考:“薪四万五千,月可晨暮。”此时的白居易,就是京城尹家的曹申君,是京城负责民政和财政的官员。他对此很满意,于是写了一首诗《初迁曹家,喜告志》,透露了自己的俸禄。


而袁晨,则被贬为江陵石氏曹神君,在当地清廉度日。即使两个人的工资一样,20万也相当于半年的工资。请问你的朋友中有谁愿意给你一半的年薪?给我一打这样的朋友。

元稹与白居易,的确是以志同道合为始,却以更为真挚深刻感情结束。两人相识30余年,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据后人统计,两人来往通信1800多封
我觉得非常的感人。现在这个年代有这样的友情非常的少。
甚感人。他俩都甚有才,且俩人是心意相通,互敬互爱的,甚难得。若果1方想念另1方了,还会写甚多诗给对方。
他们互相给对方写过古诗,落难时惺惺相惜,从未抛弃彼此。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68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以前拍的历史剧都很磅礴大气,现在拍的历史剧都很小家子气同处长江中游支流汇入口,为何武汉能成为“九省通衢”,而岳阳、九江地位反不如更深入内地的长沙、南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