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和应用

发布时间: 2023-05-12 11:01: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如何看待《弟子规》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弟子规》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几句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创造,几乎每句都有经典出处,但...

如何看待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和应用

如何看待《弟子规》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弟子规》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几句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创造,几乎每句都有经典出处,但非常经典、非常耐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寻味。再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如此的重要。而从《弟子规》所蕴涵的教育规律上看,它特别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弟子规》的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编写次序分别是入则孝、出则弟(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也就是《三字经》上说的“首孝弟(悌),次见闻”。
教书和育人都很重要,而且我觉得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因为曾听人说过医生没有医德危害的是一个人,而没有师德的老师危害的是一代人,重教书轻育人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不仅比较普遍地存在,而且在有些地方和有些学校还比较严重。纵观这样的教育,无论

您怎样看待《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对于儿童实施家庭教育的传统经典。所谓“家教”,无论家长们知不知道《弟子规》,都在进行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家教”。

我们平时赞扬谁家儿郎有“家教”,或者批评谁家儿郎“有父母生,无父母教”的时候,其实那评判标准,仍然离不开《弟子规》的规定。

这“弟子规”,其实可以说是今天的《青少年行为规范》,只是具体表述的时空不同而已。

我们来看一看《弟子规》的开宗明义第一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的孝弟谨信泛爱亲仁,用今天的话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有余力,则学文,可以消解多少教育“焦虑症”!

因此我建议,家长们有必要去学习一下《弟子规》,加以分析后批判继承地去实施我们的家庭教育,将会广受教益。

大家是否同意?C

不说很重要,只能说非常有必要。

在我儿子一岁多时候,闺女的初中学校组织了一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班级里一家去一个家长参加了那次活动。

活动主讲人选择《朱子治家格言》开场,让所有家长闭上眼,安静下来听主持人用新闻联播一般的标准口音读两遍,然后问我们是不是有所感悟。

当时在那种特定环境之下,还真是心无旁骛,感觉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良苦教义。

虽然最后依然是套路家长买那个听读机,当时是一千五一台。

有人摇摇头,带着莫测高深的笑容走了,但是也有人留下来买了,闺女同学的妈妈一次买了三台。

她家有三个孩子,每个房间一台!这当然是高投入了。不过降降温饱的我也买了一台。每天醒来就放开听。

不知道是否有用,反正儿子自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跟着大喇叭学说《弟子规》,现在上三年级,他背这些东西根本不费力。

而且他还会偶尔应用,他爸爸爱喝酒,听见我唠叨的时候,他会冷不丁来一句“年方少,莫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捂脸][捂脸][捂脸]

也许小小的他还不太什么意思,只是从字面上感觉喝酒不好看而已。

然而,就像后人评价《论语》半部走天下一样,中华传统文化对人心灵的滋润是无形的,也是影响深远的。

犹记得那个主持人在最后环节时动情地说

“我走遍了大江南北,好多人都骂我们是骗子,但是也同样好多人愿意相信我们,我今天刘狂妄一回——

即使我们是骗子,那我们骗你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我骗你1500块,还你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这样的骗子难道不是越多越好吗?!”

现在的西方文化渗透和掠夺越发明目张胆,重新拾起老祖宗的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有必要。

《弟子规》是儒家经典,有着无与伦比的教育价值,也是个人成长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做人的基础。学习《弟子规》 必能"孝亲尊师",懂得这个道理的孩子一定会非常自律。

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弟子规…。是我国最基础的童蒙教科书。最应该发扬光大。

我同意用传统经典的教规约束幼童,我反对像西方那样纵容孩子自由发展。因为幼童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和正确性,任其疯长就会失调和无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适当规范孩子的行动,有利于保持本民族的发展,提高民族自信心,而不是四不像的“国际品牌”。

我更加反对有些家长对2~3岁的幼童实施英语教育,他们连母国的语言和文化都没形成,就变成了“黄香蕉”,这种人长大了就没有了祖国的认同感,总觉得自己是西方人了。可是他们的脸型与肤色还是黄种人,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仍然被歧视为亚裔!没有了祖宗和祖国认同感的人是很可怜的落叶,随风漂泊。

当然,旧的《弟子规》中的内容有些已经腐朽落后了,可以修改成新的教材,但绝不能失去民族文化和文明的教育和规范。

《弟子规》,古代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广大中国的进步青年所诟病。但是,作为一个家长,我觉得还是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弟子规》。视其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或者视其是治世良方都是不可取的。

首先,教育既有其时代性也有其一惯性。而《弟子规》作为古代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也可以分为时代性和非时代性两个部分。从内容来看孝、悌、谨行、学文的主要宗旨都是符合教育之本质的,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准守的。而具体细节的执行方法,部分有其时代性确是糟粕,但大部分还是放诸各个时代皆可行的,是个人修养的基本准则。例如:“衣贵洁不贵华”一句,便是为人弟子应该牢记于心的道理。作为一个初中孩子的父亲,我听儿子回来说班上攀比的最多的是鞋。很多孩子动辄炫耀自己脚踩几千元的AJ。下课便聚在一起讨论吃穿。大环境已然如此,再不教育孩子‘衣贵洁不贵华’,孩子的心思便不会在”为人子弟以及为学”上了,而是天天想的是如何买更贵的衣、物把别人比下去了。这个不是个别情况。和很多家长沟通过,情况非常普遍。再看 社会 上很多大学生贷款买手机,买衣服,还不上,跳楼的,出卖肉体的。家长的血泪还少吗?这不应该值得警醒的吗?

其次,《弟子规》很大程度上是细则。我曾经问过儿子知不知道要孝顺,儿子说知道,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孝顺,儿子摸摸脑袋,勉强能蹦出一条两条。而弟子规上却明确的告诉孩子,要做到哪些便是孝,(当然有些是有 历史 的局限性,那就去之)。同时,弟子规所提倡的孝是基于敬的孝,也是基于行的孝,恰恰有利于孩子做到知行合一。《弟子规》中,孝以下的悌,谨,信,余力学文也是沿用知行合一之原则。

再次,《弟子规》方便记忆以及执行,弟子规在编撰之时考虑到了声律,节奏,因此便于阅读,记忆。一旦而记住了,便也利于执行了,要好过现在很多行为规范,冗长而言不及义。

最后,《弟子规》也是家长不多的武器之一。家长也想教育孩子,但除了打骂,说教,确也拿不出什么趁手的’兵刃’。《弟子规》虽然古老,但是,也算是给家长指明了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有”终究胜于“无”。同时,毕竟是“本土化”的教育方法。这个要比当下很多国外的各种教育方法,初入中国,水土不服,总而言之,《弟子规》确算不得很出众的教育书籍,但是贵在细节,贵在可行。在没有更好的书籍之前,不妨先行之。当然,家长要用心做一删减,改成符合自己孩子性格习惯的《弟子规》,而不是口诛笔伐。有口诛笔伐的时间和精力,不如自己写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矩”出来。当然,前提是家长觉得孩子需要规矩约束的前提下,一切规矩才有意义。又不得不说西方,《圣经》中涉及行为细则的内容也不在少数。我们现在孩子的自由是没有规矩的自由,那便只是放纵而非真正的自由。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文明之中就有《弟子规》熠熠生辉的亮点。

太应该让孩子学《弟子规》,对孩子成长太重要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培养人才良好的教育是必须的,《弟子规》是良好教育的基础,如果再引导孩子读四书五经那效果就更好了,十三岁之前读完四书五经,将来肯定是人才。只是读就可以,不用明白什么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不是所有容易背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平生只考中秀才,在清朝的时候,科举已经很发达了,不会有陶渊明那样的漏网之鱼。行了的那种早就当官去了,至少也得考中个进士不是?

所以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你也不用太指望它有什么人生哲理或者训诫儿童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模板,如果父母在一边打麻将打得特别嗨皮,却让孩子在旁边背弟子规,用处大么?

如果父母每天读书,并且给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那么还是唐诗宋词在文字中最有熏陶作用。

谈谈你从学习弟子规中所得到的收获,在现实生活中你将怎样去做,不少于200字。

我谈的再多,也是我自己的感受,怎样都不会变成您的收获的!
学习弟子规不要流于形式,要实质上用起来,否则还不如花时间去旅游啥的,还能看看自然景观。
弟子规118件事都值得我们去践行,当然也不是每条都能做到,但是从生活的小细节就可以慢慢的去改进。比如说“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至污秽”读了这句,我就会把回家乱放衣服的毛病给改了,晚上睡觉前脱下来的衣服也放得比较整齐;又比如读到“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我就会减少自己看娱乐节目的时间,甚至不看,有时间就读圣贤经典,看讲圣贤经典的光碟;读到“斗闹场 绝勿近”我就不会没事跑去K歌,即使别人叫,能推则推;比如“身有伤 贻亲忧”就会注意了解如何养生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忧........
都是从小处去落实的,慢慢的周边的人就会发现我们更加容易相处,自己快乐也会变得很多。
可以到弟子规公益网找找,有很多读后感

把弟子规学会了在社会上有用吗?

、《弟子规》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家庭教育是什么?不是奥数,不是英语,不是请家教,不是辅导资料。家庭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以德为本,学会自我管理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弟子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先贤文化教育为人处世的根基,有许多日常行为规范,可指导、引导孩子学习做人的道理。《弟子规》光会念、会背不管用,要能做到,每一句都要落实,坚持一生一世;学《弟子规》就像我们盖一栋大楼,这是楼的架构、钢架,学其它经论才是房屋里的装饰陈设。所以学习弟子规要真正相信他的重要,深入理解实实在在去做,不光做表面,大楼构架才能坚固,久垂后世;儒家所讲孩子做人的大道理在《弟子规》里可以建立根基。对于家长和孩子而言,《弟子规》是一种生活秩序指导。

三、《弟子规》是现代人必读的人生宝典

可以说,《弟子规》既是一本很好的儿童传统启蒙教材,同时也是一本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指南,是现代人必读的人生宝典。

《弟子规》1080字的小册子,却涵盖了我们做人的方方面面应遵循做到的规矩,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本书。过去《弟子规》是童蒙养正的经典,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断了3代人了,所以今天实实在在应是每个人必读的人生宝典。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学政策一直保持到近二十世纪前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被废除掉。这一直占主导地位、美好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呢?

《弟子规》教我们的是: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谓德。

人一出生,就自然产生各种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从本质来说,在内,不外是夫妇、父子、长幼(兄弟姐妹);对外,就是朋友、君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上下关系,或者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他关系只不过是这五种关系的延伸。因此,君臣(上下),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即传统说法——五伦,是人类固有的相互关系,不是古人或某个人制定的,从古至今都是这五种关系,谁都离不了,既然谁都脱不了干系,只能想办法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不能苟且,也苟且不了。我们要明白,顺此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这五种关系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明了的安身立命之学,也是维系社会安定常态的世间大学问。如果这些关系都处理好,很和谐,那么他个人身心就会很健康,对外的人际关系互动也必定是良性循环,这样,自然就会酿造出良好的外部氛围,为个人身心、事业发展搭好平台。美国教育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本领,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在此看来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至关重要,而人际关系就是上面所说的五伦。

《弟子规》就是一部教导我们五伦大道规范的书,是教我们如何从根本上着手,处理好人际关系,以达到《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学习、转化、落实《弟子规》,对个人、家庭、单位、国家、社会,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弟子规》的学习,我们提倡用细胞学习,就是要把这些文字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动作、言行中。而拒绝用大脑去学习,只产生评论和分别,没有实际行动。“一门深入,长时熏习”的方法,是学习的具体方法,要做到每日早晨和睡前诵读一遍,而不要刻意去理解文中的意思。时间至少以3个月为限。

社会没有外界和书本所描述的那么复杂,学习《弟子规》,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学习圣贤的智慧,从而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您就会体会到原来追求幸福人生如此的简单!

学而时习之,对己对人,于私于公,好处无穷。至于具体内容与真实受用,当然是有赖于我们去详看细习《弟子规》之后方才知道了。
本文标题: 如何看待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和应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83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求五代十国时蜀的相关知识,越详细越好,谢谢!若将中国古代所有奸臣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