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独裁者》的结尾,卓别林发表了与纳粹相悖的演讲,如果这段情节真实发生,历史会发生什么改变

发布时间: 2023-05-07 15:01: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饱含讽刺韵味的《大独裁者》,饱含讽刺韵味的《大独裁者》,《大独裁者》是由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查理·卓别林为导演执导的第一部...

《大独裁者》的结尾,卓别林发表了与纳粹相悖的演讲,如果这段情节真实发生,历史会发生什么改变

饱含讽刺韵味的《大独裁者》

饱含讽刺韵味的《大独裁者》

《大独裁者》是由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查理·卓别林为导演执导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刻画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企图统治全世界的大独裁者。卓别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显地仿照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并通过表演对这个人物进行辛辣的讽刺。这部影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国家电影登记处列为“在文化、历史和艺术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影”。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军酣战正浓。托明尼亚的最新武器长射程炮开始发挥威力,然而笨手笨脚的犹太理发师却把炮弹发射在了自己的脚边。他奉令据守战壕,在丢掷手榴弹时又不慎让手榴弹滚进了自己的袖筒。

犹太理发师意外地救起了一位受伤的飞行员修尔兹,但在随修尔兹一起乘飞机逃命时,飞机被敌军击落。犹太理发师虽然遇救,却从此失去了记忆力。

若干年后,托明尼亚在战争废墟上重新兴起,由一个名叫兴格尔大独裁者统治国家。兴格尔在双十字党徽下不断发表演说,否定民主,否定自由,侵略野心毕露。狂热的民众发疯似的鼓掌、欢呼,一齐平举右臂,高喊“兴格尔万岁!”不久后,在宣传部长卡比奇的怂恿下,兴格尔下令迫害犹太人。

犹太理发师回到犹太人居住区重操旧业。几个党卫军在他的铺子的玻璃窗上用白漆写上“犹太人”字样。不知轻重的理发师竟敢反抗,并和洗衣妇哈娜合作把党卫军打得落花流水。

当更多的党卫军前来镇压理发师时,处境危急的理发师意外地被党卫军司令官修尔兹发现。修尔兹为报当年救命之恩,下令以后不许滋扰犹太理发师,这使已经失去记忆力的理发师感到莫名其妙。

在总统府里,兴格尔正在为准备发动新的世界大战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下令制造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武器。在工作的间隙,他一阵风地跑进办公室隔壁的屋子,站在模特儿台上让雕塑家们替他塑像。

但不到五秒钟,兴格尔又飞快地回办公室去接见来访者,那些各种各样新武器的发明者。发明超级避弹衣的教授经不起手枪的一击便立刻倒毙;发明微型降落伞的教授从三层楼上跳下立刻倒地而死。

为此,大肚皮的海林元帅遭到了严厉的训斥。宣传部长卡比奇报告人民对延长劳动工时、降低薪水和面包里掺了锯末啧有怨言。兴格尔大怒,决定立即发动进攻奥地鲁的战争,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并下令枪毙所有胆敢罢工的工人。

发布完命令后,兴格尔感到十分得意,跑到窗下,抓住窗帘,像猴子一样飞快地攀缘而上,又刷地一下滑下来。然后他一只手轻轻托起一个大地球仪,像玩弄气球似地忽而抛高,忽而脚踢,忽而头顶。突然地球仪轰然爆炸,兴格尔把地球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美梦也随之破灭。

在卡比奇的策划下,迫害犹太人的活动不断升级。修尔兹因反对反犹太暴行而被逮捕。犹太理发师失去了靠山,被他和哈娜打过的党卫军们进行疯狂反扑。

理发铺子被烧掉,理发师躲在邻居贾克尔家的房顶上,逃过了灾难。这时贾克尔宣布修尔兹已逃出监狱,正藏在他家的地下室里。当晚修尔兹召集包括理发师在内的五个犹太人秘密商议炸毁总统府的计划。

会上决定给5人各送一份点心,其中有一份包着一个银币。吃到银币的人就要为了犹太人的自由而去牺牲自己。倒霉的理发师第一个吃到银币,吓得赶紧和水吞下,但在慌张之间,没有发现除了贾克尔外其余三人接二连三地把带银币的点心都偷换给了他。

原来每个点心里都有银币。当贾克尔吃到银币时,慷慨激昂地宣布他将去牺牲自己,理发师忍不住打起嗝来,肚子里的银币叮作响,并一下子全都喷了出来。哈娜这时出来宣布,是她破坏了这次抽签,因为她反对这种无意义的破坏行动。

党卫军发现了修尔兹的藏身之处,一场大搜捕开始了。犹太理发师胳臂上、脖子上挂满了修尔兹的行李,跟着修尔兹在房顶上奔逃。他福星高照,虽然险象环生,总能化险为夷。

眼看即将漏网,却不幸一头撞在党卫军怀里。他和修尔兹被一起送往集中营。贾克尔全家和哈娜则幸运地逃出虎口,去了奥地鲁。

兴格尔终于作好进攻奥地鲁的准备,但消息传来,邻国巴克特里亚的独裁者拿帕隆尼已抢先一步,把军队开到了奥地鲁边境线上。兴格尔勃然大怒,撕光了海林元帅满胸脯的勋章。拿帕隆尼打来电话,要求就占领奥地鲁问题与兴格尔举行谈判。兴格尔决定让拿帕隆尼来托明尼亚会谈,以便向他显示实力。

拿帕隆尼的专车进站了。但不听话的火车头总也停不到红地毯跟前,害得兴格尔跑前跑后,威风尽失。记者拍照时,身材高大的拿帕隆尼总是挡住兴格尔,使他连镜头也上不去。

在兴格尔的办公室,原先设计好让拿帕隆尼坐在一张特别矮的椅子上,却不料拿帕隆尼一 *** 坐在兴格尔的办公桌上,仍比兴格尔高出一头。在理发室里,兴格尔和拿帕隆尼为了互争高低,把理发椅摇得几乎碰到天花板。兴格尔把椅子摇过了头,一下子摔了下来。

在检阅军队时,兴格尔的飞机失事坠地。在舞会上,拿帕隆尼的胖夫人不断地把兴格尔像拎小鸡似地提起来打转。在谈判时,两个独裁者从口角发展到厮打,闹得乌烟瘴气,蛋糕面包满天飞。

最后兴格尔采纳卡比奇的诡计,用表面让步、暗地增兵的办法骗过了拿帕隆尼。

在战火一触即发之际,修尔兹和犹太理发师逃出了集中营。他们穿上抢来的党卫军制服,逃到国境线附近时,正碰上兴格尔在湖上打野鸭。一声枪响,兴格尔被枪的反坐力打下了水。

追捕修尔兹和犹太理发师的党卫军们闻声而来,把兴格尔错当成犹太理发师抓了起来,而犹太理发师却在国境线上被错当成兴格尔,由高级将领们簇拥着去参加进入奥地鲁的隆重仪式。这是因为这两人竟长得一模一样,让旁人无法分辨。

托明尼亚的强大军队占领了奥地鲁的首都。犹太理发师将错就错登上祝捷大会的讲演台。面对着麦克风,理发师平静地向全世界发表了长篇讲话。

犹太理发师谴责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的丑恶欲望而在全世界筑起了仇恨壁垒的人,呼吁人们利用现代科学的发明把全世界联结起来,让全人类互相至诚对待,互相帮助,共同走上自由而美好的生活道路。

犹太理发师的充满感情的声音传到了哈娜所在的农场。她伏在已被党卫军洗劫一空的农场土地上痛哭失声。她听到理发师在呼唤她:“哈娜你!听到我的讲话吗?我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你看看天空!乌云散尽了!太阳开始重现光芒……”

哈娜站起来,仰望天空。她开始祈祷,深信光辉的未来终将来临。

《大独裁者》这部电影,从翻译的角度来讨论, 有什么见解?

是卓别林那个吗,当然精彩了,每次到结尾的那个演讲,高潮部分,经典的片子,经典的翻译。

关于查理卓别林的资料,可以到哪里查找?

需要关于查理卓别林的报道或者评论或者其他资料,总之,越全越好,还有rn听说最近有出他的D9全集,在北京可到那购买?rn rn 谢谢各位了!!
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全名为查尔斯·斯潘塞·卓别林爵士,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及反战人士,后来也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导演,尤其在好莱坞电影的早期和中期他非常成功和活跃。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编辑]童年
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在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因父亲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岁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夥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编辑]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大剧院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编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编辑]初探电影导演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他自己的好莱坞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自己的电影的艺术和经济上的控制。在此后的35年中他使用这个独立性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娱乐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活》(1918年)和《发饷日》(1922年)。长的作品有《从军记》(1918年)和《朝圣》(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无声电影经典,其中包括《寻子遇仙记》(1921年)、《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和《马戏团》(1928年)。

有声电影被发明后他还拍了两部他最著名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此后他转向有声电影。在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自己配音乐和声音效果。《城市之光》是卓别林喜剧因素与情感交配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詹姆斯·艾吉1949年写道,这部片子的结束部分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凡杜尔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

《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卓别林以此来帮助1930年代已经不习惯看无声电影的观众来熟悉无声电影中观众听不到对话。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卓别林的上司观察他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抽烟。这个情节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的一个类似的情节早了十多年。奥威尔可能是受到卓别林电影中这个情节的启发。《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无声电影。

[编辑]联美公司
1919年卓别林与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一个电影发行公司联美公司。他们的意图在于逃避好莱坞正在形成的制片公司系统中发行公司和资助人不断增强的权利。联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制片公司保障了卓别林对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独立地位。直到1950年代初他任联美公司的理事。

虽然从1927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后就很快占据了电影主流,但是在整个1930年代内卓别林始终拒绝拍有声电影。卓别林本人多才多艺,他为他1952年的《舞台生涯》编排舞蹈,为1928年的《马戏团》写了主题歌。他的著名的歌包括《微笑》,后来纳特·金·科尔演唱这首歌非常出名,此外《舞台生涯》的主题歌也是他自己写的。

[编辑]大独裁者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并於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战的前一年发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部影片的诉求相当大胆。它生动地写明纳粹主义的丑恶,并塑造一个生动的犹太角色,描写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位类似(包括面目形状上的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位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酷爱电影的希特勒看了这部电影两次(希特勒个人的影院征求的影片的纪录尚存)。此外希特勒与卓别林的生日只差四天(希特勒出生於1889年4月20日)。

[编辑]政治
卓别林的政治观点始终倾向左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缓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加上他的影响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侨民)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是非常极端、非常危险的。在大萧条前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的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与法律发生冲突。卓别林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爱国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卓别林于1942年公开要求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件。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1957年卓别林在欧洲拍摄了《纽约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五年前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迫害和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林丧失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

[编辑]麦卡锡主义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1942年卓别林呼吁打开第二欧洲战场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压力加强。1940年代末这个压力达到顶点,美国议会威胁要审问他。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反对他的政治家怕他讽刺和嘲弄审问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卓别林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编辑]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编辑]关系

[编辑]埃德娜·普文斯
埃德娜·普文斯是卓别林电影中的第一位主要女演员。两人在1916年到1917年间有过一段浪漫关系,这段关系可能于1918年中止。1918年末卓别林与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后两人关系恢复的可能性就消失了。到1923年为止普文斯依然是卓别林电影中的主要女演员。直到1958年她逝世普文斯受雇于卓别林。两人说到对方时始终感情非常好。

[编辑]米尔德里德·哈里斯
1918年10月23日29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绿野仙踪》的女主角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婚姻是在哈里斯慌报说她怀孕后达成的。两人有一个孩子,但他在婴儿时期就死了。1920年两人离婚。离婚时卓别林称哈里斯与以勾引年轻女演员著称的艾拉·内吉姆瓦有女同性恋关系,而哈里斯则称卓别林嗜性成瘾。

[编辑]宝拉·纳格瑞
1922到23年间卓别林与女演员宝拉·纳格瑞之间有过一段很公开的关系。纳格瑞当时刚刚从波兰到达好莱坞。这段时好时坏的关系在九个月后结束了。它有点像现代好莱坞影星的关系的前例。与他的其它关系相比卓别林与纳格瑞非常特殊,非常公开。

[编辑]丽泰·格雷
在准备拍摄《淘金记》时35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丽泰·格雷发生了关系。格雷怀孕后两人于1924年11月26日结婚。他们有两个儿子:小查理·卓别林(1925年—1968年)和西德尼·厄尔·卓别林(1926年—)。1928年两人离婚非常痛苦。卓别林必须向格雷付当时纪录性的82.5万美元。这场公众瞩目的离婚,加上一场税收上的纠纷使得卓别林的头发都变白了。法庭记录被公布,其中含有许多隐私的细节,这导致了一场反对卓别林的运动。卓别林的传记作者乔斯·米尔顿在卓别林的传记中写道说这场婚姻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灵感来源。

[编辑]保利特·戈达德
从1932年到1940年卓别林与女演员保利特·戈达德之间有一段浪漫的和职业的关系。戈达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数时间里住在保利特·戈达德在比佛利山庄的家里。卓别林“发现了”戈达德并让她在《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中演女主角。据说由于戈达德拒绝阐明她与卓别林之间的关系是她没有获得扮演《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角色的主要原因。两人关系于1940年结束后两人公开说他们于1936年秘密结婚。后来卓别林在私下里说他们从未正式结婚。不论怎么说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友善地于1942年正式结束。戈达德与卓别林正式离婚,戈达德还获得了一笔离婚费。

[编辑]琼·巴里
卓别林与琼·巴里有过一段短暂的关系。本来卓别林想让巴里扮演一个主角,但是过了不久巴里就开始对卓别林纠缠不休并有精神病的表现。两人的关系因此终止。1943年5月巴里称因卓别林怀孕。血液测试表明卓别林并非孩子的父亲,但是法庭拒绝允许血液测试作为证据,因此卓别林被判直到孩子21岁为止每月要给孩子付75美元。

[编辑]乌娜·奥尼尔
此后不久卓别林遇到了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乌娜·奥尼尔。两人于1943年6月16日结婚,当时卓别林54岁,而奥尼尔只有18岁,此后奥尼尔的父亲没有再与他女儿说过话。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长,也非常幸福,两人在对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奥尼尔找到了一个爱自己的父亲角色,而卓别林则找到了一个忠实于自己,并在他在公众中的信誉不断降落的时候安慰自己的人。两人共有八个孩子,三个儿子克里斯托弗、尤金和迈克尔和五个女儿杰拉尔丁、约瑟芬、简、维多利亚和安娜特-埃米利。卓别林逝世后乌娜还活了十四年,但是她对卓别林之死非常悲痛以至开始酗酒。

其女儿维多利亚‧卓别林现为著名马戏艺人,创立「隐形马戏」,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编辑]封爵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经有人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士了,但当时的保守派政府反对此举,因为他们怕这会影响到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关系,此外当时英国正在准备入侵苏伊士。

[编辑]逝世
1977年圣诞节卓别林在瑞士沃韦中风逝世,享年88岁。他被葬在沃州科西埃-苏尔-沃韦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盗走了卓别林的遗体并以此试图向他的遗人要钱。但是盗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今天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编辑]其它争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媒介批评卓别林没有参军。卓别林称他报名了,但是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落选。卓别林在战期内募捐了许多钱,并于1918年拍了一部喜剧性的宣传片。据说关于他参军的争论导致他没有在1930年代初被封爵。

卓别林一生中始终有关于他是否有犹太血统的争论和断言。1930年代纳粹宣传中称卓别林为犹太人,1940年代联邦调查局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一点上(原因不明)。这个争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有关于犹太人在电影工业占支配地位的狂想。卓别林的同母异父兄弟西德尼是半犹太人,[1]但不信犹太教。卓别林本人有犹太血统的说法毫无根据。卓别林本人生前从未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拒绝否定说他是犹太人。他说这样做只是为“反犹分子提供了证据”。他常说假如他有犹太先裔的话他将感到骄傲,因为“所有天才均有犹太血统”。在《大独裁者》中他大胆地描写对犹太人的迫害就体现出了他的这个观点。

在1924年制片人托马斯·英斯死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的游艇上的事件中卓别林被牵连在里面。这个事件是好莱坞的一个未解之谜之一,也许永远也无法解开了。2001年这个事件被拍成电影《猫咪喵》。

卓别林毕生受年轻妇女的吸引是他受批评的原因之一。他的传记作家将这个习惯规于他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剧院遇到的初恋海蒂·凯利。卓别林喜欢发现和引导年轻的女影星。除米尔德里德·哈里斯外他所有的婚姻和重要关系都是这样开始的。

[编辑]后事
在沃韦的卓别林纪念馆前有一座卓别林像。伦敦的莱斯特广场上的卓别林像是这座像的复制品。
卓别林除其它众多荣誉外还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有一颗星(由于1950和60年代对卓别林的政治倾向的批评直到1970年代他才获得这颗星)。1985年英国发行了一张纪念他的邮票。1994年美国也发行了一张邮票纪念他,这张邮票上卓别林的肖像是漫画家阿尔·赫施费尔德画的。
1992年理查德·阿顿伯罗导演了按照卓别林的传记改编的电影《卓别林》,电影中罗伯特·唐尼饰卓别林,卓别林的女儿杰拉尔丁饰她自己的祖母(即卓别林的母亲)。
2001年英国喜剧演员艾迪·伊扎德在《猫咪喵》中饰卓别林。
从1960年代开始就一直有人将卓别林的电影与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作比较。两人的电影在风格上相差很大。卓别林的电影非常强调情感,而基顿的电影则非常诙谐。卓别林在制片上非常传统,强调表演,而基顿则不断创新,非常大胆。从历史角度上来看卓别林是所有其他人(包括基顿)的先驱。除健康的同行之间的竞争外两人对对方均非常尊重。基顿将卓别林称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喜剧演员和喜剧导演。卓别林对基顿也非常赞赏,1928年他反对基顿参加米高梅公司,后来证明此举非常糟糕。在《舞台生涯》中卓别林专门为基顿写了一段情节,基顿是1915年以来卓别林的首位屏幕喜剧伙伴。
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10名。

[编辑]轶事
在《上海武士》(台译:皇家威龙)中年轻的卓别林不但看到成龙在打斗时利用场景和东西的退敌技巧,而启发他日后利用场景的表演技巧,另外他躲在成龙和欧文·威尔逊扮演的角色所坐的马车下一起回到美国,而且还涂上日后有名的小胡子打扮。
卓别林在美国成名后在美国出现了许多“最像卓别林的人”的比赛。鲍勃·霍普曾在一次这样的比赛中获第一,卓别林本人则在一场这样的比赛中失败。
1930年代初卓别林与路易斯·布努埃尔是朋友。
在2005年的“喜剧家的喜剧家”的大选中卓别林被同行选为最伟大的20名喜剧家之一。
卓别林终身是无神论者。宗教在他眼里只有被开玩笑的分。他有一次取笑说:“我愿意扮演耶稣,我最适合这个角色了因为我是一名喜剧演员。”
卓别林晚年非常喜欢班尼·希尔的作品,希尔本人是卓别林作品的热衷者。1991年希尔受卓别林家人之邀访问卓别林的故居时发现卓别林收藏了许多他的录像带而大受感动。

[编辑]主要作品年表
美国 1915-流浪汉
美国 1917-安乐街
美国 1918-夏尔洛从军记;狗的生活
美国 1921-寻子遇仙记
美国 1923-巴黎妇人
美国 1925-淘金记
美国 1928-大马戏团
美国 1931-城市之光
美国 1936-摩登时代
美国 1940-大独裁者
美国 1947-杀人狂时代;凡尔杜先生;杀人的喜剧
美国 1952-舞台生涯
美国 1963-三十欢乐世界
英国 1967-香港女伯爵
查理·卓别林
长篇电影:蒂丽恋情哀史, 小孩, 巴黎一妇人, 淘金记, 马戏团, 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 凡尔杜先生, 舞台生涯, 纽约王, 香港女伯爵

短片:新门房, 银幕之后, 移民

卓别林有哪些代表作?在什么时期的?还有内容大概是什么

 片  名:大独裁者
  年  代: 1940
  地  区: 美国
  片  长: 155 min
 导  演: 查里 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编  剧: 查里 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类  型: 喜剧
  别  名: 大独裁者(中)/大独裁者(台)/大独裁者(港)
 主要演员:
汉克 曼 切斯特 康克林 埃玛 邓恩
 保利特 戈达德 雷金纳德 加德纳 查尔斯 欧文
 比利 吉尔伯特 查里 卓别林 理查德 亚历山大
  色  彩: 黑白
  剧情简介
本片获1941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音乐5项提名;获1940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 获1997年美国国家电影名录。
  卓别林第一部有声喜剧片
  故事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自由被抹杀,人类历经沧桑……<大独裁者>中的卓别林以希特勒为原形,惟妙惟肖地扮演了一个推行反犹太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的独裁者形象.这是卓别林第一次以有声对白电影向法西斯主义者发起了攻击,便获得空前的成功,因此本片在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多项提名.
  查理.卓别林自导自演的此片拍摄于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之时,片中对希特勒大加讽刺的情节显示了其道德勇气可嘉的一面。剧情描述犹太人理发师查理,因为独裁者兴杰尔对犹太人下达了逮捕令而东躲西藏。不料在奥国边境时,却被驻守在那里的德军误认为他就是兴杰尔,于是他趁机作了一场维护民主主义的大演说。该片并不是卓别林的杰作,理发匠部分平平无奇,独裁者部分则有淋漓畅快的效果,尤以地球舞一场令人叹为观止。最后的演说内容精彩。《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是卓别林最成功的电影之一。从新发现的电影胶片上,人们可以看到卓别林身着红棕色的军队制服,正在一座金碧辉煌的舞厅里反复地练习华尔兹;还有卓别林在舞台下苦练正步走的情景。电影胶片还显示了卓别林为电影设计的另一个结尾。《大独裁者》的最后一幕是卓别林在为世界和平衷心祈祷,而这实际是临时想出来的替代办法。按他原来的设想,最后一幕应该是两支敌对的军队在一起跳舞,后来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放弃了。
  《大独裁者》由卓别林自己出资拍摄而成,前后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影片公映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参战。虽然《大独裁者》在纳粹占领的欧洲遭到禁映,但这并没有妨碍它成为1940年最卖座的影片,打破了当时英国和美国的票房纪录。这部讽刺纳粹德国的影片以它独有的幽默和风趣赢得了人们长久的喜爱。
 片  名:摩登时代
年  代:1936
  地  区:美国
  片  长:87 min
  导  演:查里 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编  剧:查里 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类  型:喜剧
别  名:摩登时代(中)/摩登时代(台)
  主要演员:
  海奈 康克林 保利特 戈达德 汉克 曼
切斯特 康克林 理查德 亚历山大 劳埃德 英格拉哈姆
出品公司: 其他
色  彩: 黑白
  剧情简介
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理所当然地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一些评论家的错误读解,也为这股邪恶势推波助澜。舆论的曲解正好证明这部影片的尖锐和深刻。观众永远忘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麻木机械,在人的鼻子、钮扣拧紧螺母的镜头。卓别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影片同时也是他在电影艺术上告别流浪汉形象迈向更加成熟的标志
 片名:杀人狂时代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编剧:查尔斯·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类型:剧情 / 犯罪 / 喜剧
片长:124 min / Spain:114 min
国家/地区:美国
剧情概述:  
1930年经济危机前银行职员安·凡尔杜为了摆脱窘境而用许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钱女人结婚然后把们杀死十四个女子依次成为牺牲品本人也最终被判死刑
故事讲述1930年经济危机前银行职员凡尔杜为了摆脱窘境而用许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钱女人结婚然后把们杀死十四个女子依次成为牺牲品本人也最终被判死刑为自己辩护:跟国家机器杀人规模相比又算得了什么?片名:舞台生涯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标签:剧情(2) / 喜剧(2):
  片长:137分钟$
  产地:美国
  对白:英语
上映:1952年10月16日 英国 (...)
  又名:Limelight / 舞台春秋
  剧情介绍:
  剧情讲述父亲卡尔贝乐和女儿泰莉因为演艺事业的跌落而流落街头,此时女儿的腿又不能行动。生活陷入困境的父女二人为了生活,父亲不得不从事以前的文艺工作,而此时的他已不再受人欢迎了。失望之余,泰莉的腿居然神奇的好了起来,继尔从事了芭蕾舞演员这项工作,同时认识了剧团任指挥的男青年。女儿为了感谢父亲,要求团长给父亲一个演出的机会,终于在演出中凭着热情与真挚,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然而父亲却因跌落舞台受伤而死。

一部疯狂吸引美国仇恨的电影《独裁者》, 剧中人是如何掌握自己命运的?

很多人为电影《独裁者》贴上“雅俗共赏”的标签,但在我心中,《独裁者》就是一部,一俗到底的“俗”,并没有“雅”,最后的升华,更类似于俗到极致的反弹。

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纯喜剧OR高级黑。

纯喜剧角度:它低俗、恶搞,甚至有那么一丝乱来,但笑点确实频出,捧腹不断,足以从头笑到尾。它不会让你哭哭啼啼,继而深思,它只会从头到尾,一直贯彻荒诞无比的剧情和逻辑,无节操,无下限。

导演拉里查尔斯,是一位在荒诞喜剧领域,有着较高地位的大师。而这次的《独裁者》,他玩的更嗨,更荒诞。

高级黑角度,它又有两成内涵。

表面:大胡子造型,中东腹地的国度,不说你也知道是在黑谁。当然除了主黑的中东某国以外,其余第三世界国度,包括咱们中国也是被小黑小闹了一把,当然无伤大雅。

内里:最后一场演讲,直指世界上最大的那个标榜民主的国家,极尽吐槽之能,高黑之典范,但所言之事,又句句在理,直击心底。

从理论上来说,这部电影能够公映,实在是个异数。或发审之人老眼昏花,或他们的某个角度确实比我们更开放。

当然,无论是哪个角度,最终围绕的核心点,都是剧中主角:艾拉登。

含着金钥匙出生

与他相比,我们世俗中定义的富二代真的弱爆了,艾拉登是一国之君,住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他可以做他一切想做的事情,随意定人生死,随意改变国策。

那场无厘头的短跑比赛,是他整个糜乱、奢侈、无度生活的缩影。

遭遇巨变,人生来到转角

一次正常的出国访问,却被国内的“兄弟”,二号人物来了一个“狸猫换太子”,艾拉登成了那个多余的人,他面临着整个国家的遗弃和兄弟安排的追杀。

他慌乱之余,走进了一家超市,而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女主角佐伊。

当然,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一个转折点,艾拉登会挖掘内心的善良,继而变成一个明君之类。

艾拉登依旧是“无厘头”、“极度嚣张”。

撕毁协议,独裁继续

一番莫名其妙的复仇之后,艾拉登重新回到了那个属于他的位置,面临着所有人都期望的民主!他专横的撕毁了协议,并宣称要将独裁进行到底。

最后的那场演讲,取材于卓别林《大独裁者》,但风格迥异,内涵却如出一辙。

它的所有矛盾,直指美国:“民主,长腋毛,还有点超重,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但是富人输光家产以后,却还要穷人来买单。”

艾拉登将继续走他的独裁之路,只是在外面转了一圈以后,似乎他的独裁变得有了那么一丝人情味,他依旧嚣张,但不再无理,他依旧抬头看世界,但不再只以自己为中心。

艾拉登是电影中的人物,他嚣张跋扈、极端冷血、自私。在现实中,艾拉登这样的角色,自然是不存在,但类似他性格里的那种体系,则是有的,它代表的是人民对美帝主义的一些认知缩影,最后的改变,则代表着人民渴望的那种升华,哪怕体制不变,但是否可以变得有那么一丝人情味?

以电影比喻国家,以艾拉登比喻体系,以他的浮夸性格吐槽体系的腐朽,它的所有反抗,则是民众的心声,这就是《独裁者》,恶俗,但很好看。

《独裁者》它的内容看似是粗俗的恶搞,其实是对“严肃”的调侃和对“权威”的挑战,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解构世界的不合理,其目的是获得观众的共鸣。影片中人物充斥着各种粗口、各种“溜鸟”、各种屎尿屁、各种冲破你忍受力下限的“三俗”,同样充满了幽默与讽刺色彩。

《独裁者》中的很多情节是经不起推敲的。如阿拉迪恩的人格转变不可能如此突兀;女保镖在暗杀阿拉迪恩时死在商店的水池里,但电影没有交代是如何处理尸体的;纳达尔割走了大毒枭的头,黑帮们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电影也没有表现这一点。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些细节,喜剧片的风格是向外发散,天马行空的演绎,而不是像侦探片那样步步为营的向内缩。

《独裁者》虽然立意比较高,但仍然继承了前两部《波拉特》和《布鲁诺》中粗俗的黄色笑话,对男人的下半身和女人的上半身进行毫不掩饰的戏耍。独裁者虽然阅女无数,但竟然不会自慰,杂货店老板娘佐伊教他掌握了这门技艺,他就像发现了奇迹一样,感觉飞上了天。

电影将阿拉迪恩享受的镜头与阿甘奔跑、格里芬飞跃扣篮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再配上Kelly Clarkson动听的爱情歌曲,对人类的自慰行为进行了夸张的赞颂。

《独裁者》是由拉里·查尔斯指导的一部喜剧电影,讲述某国残暴的独裁者来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联合国会议之后的离奇经历。影片中到处都是无底线的恶搞,充斥着各种粗口。剧中的人物看似浮夸,其实是对社会现实和对政治形态的含沙射影。

《独裁者》是一部由拉里·查尔斯执导,萨莎·拜伦·科恩、安娜·法瑞丝、本·金斯利等主演的喜剧电影,豆瓣评分7.5分的低俗轻喜剧。萨莎·拜伦·科恩饰演的独裁者演技爆棚,刻画的淋漓尽致。

影片讲述的是某国残暴的独裁者来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联合国会议,结果发现自己不在国内的时候被二号人物顶替——这个独裁者一直信任的哥们外形像个牧羊人。

流落纽约有家难回的独裁者偶遇了漂亮的有机食物店店主她让他对压迫、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控制地球人口过快增长,世界各地的一群科学家制造出一种药片,男子服用后两年内失去生育能力。

然而,该药片在全球推广后,科学家们发现配方有误,面对如此危急,美国总统命令情报部门搜寻那些没有服用过该药片的人,代号“dicktators”,以帮助人类繁衍后代。

电影很幽默,各种重口味揶揄讽刺民主政治外交,调侃戏谑好莱坞各路明星,恶搞致敬一些好莱坞经典电影。《独裁者》中无政府主义性格的独裁者和《鸭羹》中无厘头元首,无论在表演、性格和行为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

政治、金钱和性几乎就是这部电影恶搞的全部,它指桑骂槐,真正讽刺的还是一向以民主和自由著称的美国,独裁者在民主政权签字仪式上的演讲“如果美国是一个独裁政权”简直堪称毒舌中的经典。

《独裁者》是部披着政治讽刺外衣的低俗恶搞片。剧中人物萨莎·拜伦·科恩在影片中的独裁者的造型和萨达姆被捕时如出一辙。

为了突显出影片的真实性以及讽刺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真正的"独裁者",影片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个瓦迪亚共和国(Republic of Wadiya)的国家网站的入口。

这个国家网站上虚构了独裁者的生平、他和诸多国家的领导人的合影、这个国家的天气、人文、历史等等。甚至还有旅游信息。从地图上看,瓦迪亚共和国位于中东。

在片中,美国更成了一个充满恐惧和荒谬的社会:警察一见中东人上飞机就怀疑他们有什么邪恶计划,甚至于连帝国大厦和保时捷的汽车型号都成了敏感词;

来自独裁国家的暴君可以骑着骆驼,带着美女护卫队和蓝色法拉利车队招摇过市,并享受最高待遇;独裁者分析独裁能带来统治优势的演讲,里面的每一个例子却全都是美国社会已经存在的显而易见的现实……

本文标题: 《大独裁者》的结尾,卓别林发表了与纳粹相悖的演讲,如果这段情节真实发生,历史会发生什么改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72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把商鞅变法之后的社会叫封建社会肝脏报告中3个需要注意的词,你注意到了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