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什么时候颁布的《锁国令》锁国令(seclusion,orders),日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1633-1...

江户幕府颁布的锁国令远远比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更为严格,为什么在两国都被迫打开国门后境遇却截然不同

日本什么时候颁布的《锁国令》

锁国令(seclusion orders)
  日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1633-1639年先后发布5次.1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富豪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第一次于1633年2月发布,全文17条,主要内容是禁止奉书船(持有幕府老中出海证书的船)以外的日本船只出海,准许在海外侨居不满5年的日本人归国,对贸易实行统制.第二次于1634年5月发布,内容与第一次同.第三次于1635年5月发布,全文17条主要内容是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严禁一切侨居海外的日本人归国,严禁天主教.第四次于1636年5月发布,共19条,内容与第三次大体相同,增加了将葡萄牙人与日本女子所生子女驱逐出国等项.第五次于1639年7月发布,共3条,主要是禁止葡萄牙船只来日本,只准许中国和荷兰的商船至长崎贸易.至此,日本的锁国体制最后完成.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一直到1853年在美国炮舰政策的压力下才重新开放.日本在“锁国”期间同中国、荷兰和朝鲜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中朝是东方国家,又是近邻,日本从贸易往来中获得丝绸、毛织品、书籍、高级消费品和武器。这种贸易完全由幕府垄断,在经济上可以加强对地方封建领主的控制。荷兰是西欧国家,主要信奉新教,向幕府保证不传教,荷兰船带来的商品有丝织品、棉织品、药品、钟表、砂糖、欧洲工艺品等。日本出口商品主要是鱼翅等海产品。
  附
  1633年,译文据中川清次郎著《西力东渐本末》,1943年版,第196-198页。
  一、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二、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
  三、以去外国并在外国构屋营居之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应即处以死罪。但如在不得已之情势下,被迫逗留外国,而在五年之内归来日本者,经查明属实,并系恳求留住日本者,可予宽恕。如仍欲再往外国者,即处死罪。
  四、如发现有耶稣教蔓延之处,汝二人①应即前往戒谕。
  五、发现耶稣教教士者,应予以褒赏。告发人之功绩优良者,赏银百枚。其他告发人,依其忠行情节,酌量褒赏。
  六、外国船来到,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七、如有发现传播耶稣教之“南蛮人”或其他邪言惑众者,应即押解至大村藩之牢狱。
  八、外国船所在各种货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购。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十、外国船之货物应列单呈报江户。但可以按照往例令其交易,不必等待江户批示。
  十一、外国船装来之生丝,应于确定价格后,全部分配于五处②。
  十二、生丝以外之其他各种货物,应在生丝价格确定后,按丝价标准,各立行情,进行交易。(附:货物之买卖,限于价格确定后二十日内交易完毕。)
  十三、外国船之归期,限于9月20日以前,迟到之船,其归期限自驶到之日起,五十日以内。
  十四、禁止外国船将卖剩之货物寄存于日本,并禁止日本人接受此等寄存。
  十五、五处之商人限于7月20日以前抵达长崎。迟到者不列入分配额中。
  十六、驶抵萨摩、平户及其他任何之港口,交易必须按照长崎之丝价,在长崎丝价未确定前,不准交易。
  上列诸条,应各遵守查照办理。
  宽永10年2月28日 此令 曾我又右卫门 今村传四郎 幕府五大臣 印
幕府时期

大清与江户幕府是什么关系?

清朝和幕府的关系,个人认为,这两个国家有联系,但是也没有关系,有人说幕府对清朝称臣了,这就是胡说八道,让我来给您解释一下吧

两国闭关锁国,没什么来往

德川幕府建立后,德川家康曾经在和朝鲜修好后,托朝鲜代为向明朝转达修复应为侵朝战争而恶化中断的中日关系。但是被明朝拒绝。

大阪夏之阵,德川幕府彻底消灭了丰臣家族残余势力之后,第二代德川将军秀忠有曾经托日本赴华僧人和长期居日的浙江商人为中介,图谋恢复中日之间的商业往来,即使不能恢复勘合贸易,也起码应该恢复民间合法贸易。但是此时陷入流寇和后金两面作战,且被天灾搞得焦头烂额的明朝,已经无暇顾及中日关系问题。

等到清朝入关取代明朝时,日本已经进入德川家光的第三代将军执政,日本已经锁国了。虽然德川幕府允许朝鲜继续遣使来日,也允许中国和荷兰继续和日本进行贸易。但是相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巴达维亚总督不定期传达荷兰政府致幕府的公文等官方往来,德川幕府和清政府之间基本没有正式的官方往来。而且德川幕府还拒绝了台湾郑氏要求合作反清的请求,此外幕府也严厉监督各大名收容赴日的明朝移民士子的行为。

江户幕府向清朝低头?纯属胡说八道

德川幕府时期,在前期-中期来往一直很密切,两国之间签署过许多贸易条约,德川幕府的很大一部分贸易出口就是向清朝的出口。将军也时常遣使清朝增进关系,没有存在宗主国关系。

德川幕府虽然在前期、中期国力稍逊于清朝,但是差距没有到达臣属关系这么夸张。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算德川幕府与清朝的实力差距很大,幕府也不能主动向清朝臣服——德川幕府的统治最大的特点便是不择手段的维护国内的稳定。幕府颁布了许多条例以及制度,就是为了维持稳定,而幕府向清朝臣服必然会引起国民大动荡,使其统治风雨飘摇,所以不可能会这么做。

清朝与德川幕府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摩擦,更没有战争。

德川幕府末期时,清朝的统治也正摇摇欲坠,这时两国之间的差距更加小。而在明治维新后,于十九世纪末,才发生“日清战争”,但这时候德川幕府早已灭亡30年。

所以这两个国家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幕府的灭亡和清朝的灭亡很相似,也仅此而已,其他的来往和交集也只是经济上的沟通,其他的没有任何关系。

日本当时知道清朝是一个很厉害的国家,还是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后来两国都互不干扰,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清朝泱泱大国也不会去找一个小岛的麻烦。
两家都以闭关锁国著称,互不相干,清朝估计也没兴趣跨海打那一小块地方。
商业关系。当初大清是想与江户幕府合作,然后被江户幕府拒绝,此事不了了之。
江户幕府对待大清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看不起大清,因为他觉得大清封闭落后,另一方面他又把大清当作很重要的敌人和对手。

思维相似的明清,为何只有清朝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从现在的中国来看,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强有力政策,真正能够让中国融入全世界的共同发展中。

可在封建王朝时期的中国是没有这种对外交往的意识的,有的只是彰显大国强盛的朝贡外交,在对外思维上,明清两朝相同,都是处于同一水平的,但为什么是在清朝的时候,闭关锁国的大门才被外国打开呢?而不是明朝呢?明朝大门之所以没有被打开,只是命好。

一、明朝与清朝相比,和所处时代大潮差距较小

明朝所处的时间段内,明朝还算是世界上的强国,因为欧洲对东方一直充满的高于实际的向往和幻想,东方是在他们眼中是非常强大的,很难被侵略的,再加上西方本身仍然处于工业觉醒之前的封建分裂阶段。

所以我认为西方人对于明朝是充满敬畏的以及本国的分裂,使得明朝与清朝相比,和所处的时代大潮差距非常小,以至于西方并不能拉开差距,就不能来攻打明朝了。

(一)明朝根基稳固,能够抵御非工业化时期的外来侵略

明朝虽然不是全阶段都处于世界上的顶端地位,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第一第二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拥有超越明朝的国力,顶端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的,期间还出现了三次盛世,这三次盛世的出现,非常明显的表现出当时明朝强盛的国力,即使是处于封建时期的王朝,实力还是远超于同时期的西方各国。

永乐至宣统年间,世界上几乎一半以上的白银都会流入中国,明朝贸易发展迅速,经济更是继续高速增长;雄厚的财力也足够支撑郑和下西洋,给那些路过国家的物品总价更是难以计数的。

另一方面也能表现出当时明朝的造船计数非常高超,是世界前列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明朝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即使是当年横扫亚欧的蒙古帝国也依然被明朝强盛的军队给打了回去。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兵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经济实力飞速增长,时常出海赏赐交换以及强盛的兵力都可以看出明朝的根基非常稳固,对于西方国家的侵略具有非常大的胜利。

外来侵略战争首先是倭寇之患,尽管明中期,明朝政府有了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但是仍能顺利平定倭寇。

1592年,明朝皇帝响应朝鲜王的求救,派兵援助朝鲜,虽然明朝也损失几名大将,但是日本仍然是以失败告终;另外,还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小战争都一一平定了。

明朝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在当时几乎都是居于世界前列,对于非工业化时期的外来侵略是完全可以抵挡住的,清朝当时面对是工业化兴盛时期的外来侵略战争,侵略实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明朝确实是命好,没有碰上工业化高峰期的外来侵略战争。

(二)外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工业化未开始

明朝的统治时间是1368-1644年,新航路开辟开始时间是在15世纪,明朝末年和新航路开辟的时间开始重合。

这样一来,新航路开辟之前的西方各国仍然都是处于封建社会,即使西方国家是在明朝的时间段开始新航路开辟的,但开辟的实力并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工业潮流,所以同处于封建社会的明朝与世界的差距是非常小的。

同处于封建社会的王朝,明朝算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了,西方国家这时候的封建王朝都是比较四分五裂的,完全没有整合起来,进攻明朝的实力是一点都没有的,更何况要把明朝大门打开。

而清朝的时候,新航路开辟大部分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也十分迅速了,清王朝和世界的差距也就非常大了,再加上固守自封,被打开国门只是时间问题了。

明朝时面对的世界环境仍然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加上一点点的新航路,而清朝时面对就是高度工业化的世界,明朝和清朝所处的世界潮流根本上已经不同了,所以我认为明朝时世界的发展使得明朝和世界的差距较小,是明朝命好的重要表现。

二、明朝国力比清朝雄厚且强盛

明朝的命数比较好的另一个表现是明朝国力比清朝雄厚且强盛,完全可以抵挡住外来侵略,大门自然不会被打开,所以我认为明朝本身雄厚的国力非常强盛是明朝命数好,没有被打开大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先拿经济状况来说,明朝在当时经济实力是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五,而清朝则只有百分之三十。经济实力作为最基础的国力,明朝确实是远远高于清朝,其次是出现盛世的数量,明初就出现了三次盛世,而清朝只有一个盛世,由此可见清朝的实力确实不如明朝。

明朝的三个盛世分别是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永乐帝时期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的仁宣之治。

首先是洪武之治。朱元璋即位后采取减轻赋税,恢复社会经济,确立制度,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簿册制度和土地登记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徭役的上缴及地方秩序的维持。

整顿吏治,惩罚贪官,罢免污吏,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其次是永乐盛世。永乐时期武功昌盛,天下大治,收复布政司这个机构,朱棣作为皇帝,御驾亲征五次,五征北方,攻打北元分裂后的少数民族。另外,朱棣还对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分别在1406年和1422年,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最后是仁宣之治。明宣宗改变前朝政策,开始实行德政治国,并且派遣郑和、下西洋,使得明朝国力达到最盛,史称"仁宣之治"。

其统治比较偏向保守,注重慢节奏的休养生息。将"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提拔来辅佐朝政,停止下西洋活动和对外战争来储备民力,激励生产,宽行省狱,力行节俭。

清朝只有一个盛世就是康乾盛世,这是清朝发展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两位皇帝实现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另外还比较体恤百姓,在增加国家收入的同时,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真正解放了社会底层百姓。

几个盛世的比较,明朝的盛世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压倒性的胜利,这并不是说清朝的盛世不好,但整体上来说,清朝还是处于衰落阶段了,无法跟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的明朝相比。

另外,清朝整体实力的消耗也比明朝的消耗要更大,根基不稳,消耗又大,清朝自身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了,所以我认为明朝命好就好在国力比较清朝雄厚强盛。

三、明朝拥有前朝军事科技成果的红利

明朝是宋元之后的第一个王朝,而宋元是历史上军事科技成果发展非常迅速的王朝,作为直接对接的王朝,即使在军事科技的发展上在本王朝停止,也依然超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一大截。

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在唐朝时,火药就被应用于军事,而到了宋朝,火药更是在军事上被广泛运用,技术到明朝后已经非常成熟了,衍生出来的热兵器也有很多,例如火箭、突火枪等。

在当时的世界上,这些兵器都是相对比较先进的,而清朝的时候,这些武器已经根本不够看了,再加上清朝并没有什么发展,停滞的缺点才被显现出来。

四大发明之一司南也是推动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有了司南,新航路的开辟得到非常大的助推动力,但是在清朝建立之前,明朝末年,司南的应用并不熟练,新航路开辟也比较缓慢,所以明朝时,世界的工业化进程开展缓慢。

明朝作为宋元之后的王朝,深受前朝军事科技成果的照拂,并且明朝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发展,所以在当时,明朝的科技是属于世界前列的。

而到了清朝,工业化进程加快,清朝也不思进取,军事科技成果的红利已经消失了,再加上外国的迅速发展,清朝被打开大门是必然的,而明朝则没有外患的担忧,享受着前朝的成就,不发展也完胜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这也是明朝命好的一项重要表现。

四、结语

从世界潮流上看,明朝和清朝面对的世界潮流是完全不一样的,明朝仍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心,而清朝已经被工业化的潮流包围,明朝与世界发展趋势差距非常小,外国攻打实力也非常弱。

从综合国力上看,明朝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国力强盛的王朝,而清朝已经不是,明朝根基稳固,清朝根基动摇,再加上面对外来侵略程度不一,明朝也确实是命好。

从军事科技成果上看,明朝是宋元之后的直接对接的王朝,享受着宋元军事科技成果的红利,即使不需要怎么发展,科技实力仍然是世界上的前列,而清朝时这种红利已经全然消失了,由上面看来,明朝确实命好。

因为清朝是被迫打开国门。清朝的政策也是闭关锁国,但是被当时各帝国主义国家所侵略。
是因为清朝的兵力衰弱,国库不充裕也缺乏有效的武器装备,所以会被外国人乘虚而入,打开大门。
因为清朝当时已经完全落后于西方世界,所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清朝打开了大门。

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幕府为什么要实施一道锁国令?

因为当时的日本国内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制造内乱的很多农民都是信奉天主教的,因此当时的德川幕府便将各国的传教士和各国的商人都赶出了日本,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也是为了防止农民起义的事情再度发生。

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期间,因为大量的剥削农民,从而农民的生活很艰苦,不过即便在农民不断地有饿死的事情出现后,当时的统治者德川幕府依然继续向农民剥削。而当时日本出现了一个少年,因为不满德川幕府对农民的剥削,也是为了想要活下去,所以便揭竿起义,带领着当时的许多农民,将德川幕府的贵族们都拉下马。随着战争的爆发,之前受到德川幕府剥削的农民们,在后来都跟随着这个少年一起起义。起义之后,农民们将贵族剥削来的食物都抢劫一空,对当时的贵族而言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德川幕府便派兵镇压这些起义的农民兵。

因为当时的德川幕府统治者们剥削的太过严重,所以当时的农民起义兵最后的数量,居然达到了四万多,因此在和德川幕府对抗期间,不断的有农民加入。而德川幕府因为起义军的强大,从而一直都处于劣势,无奈之下,德川幕府只好请来了荷兰的军队。在荷兰军队的帮助下,这场起义最终最镇压下来。

而少年也在战争中死亡,因为战争的爆发,从而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而德川幕府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得知当时的很多农民都有自己的信仰后,因此便将国内的传教士和其他国家的商人都赶出了日本,最后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而这个政策一直持续了两百多年。

日本幕府才又恢复了对日本的有效统治。考虑到这一次起义,天主教教徒参与比较多的情况,所以才锁国
因为当时的日本在丰臣秀吉死后,所以权力一下子就陷入了空洞的状态,所以要实施一道锁国令来统一政权。
因为这个时候日本政局混乱,日本地方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起义。虽然后来被制服,但是日本政府考虑到害外国势力的干扰,所以实施了锁国令。

日本为什么闭关锁国200年?是在学大清吗

提起闭关锁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中国的清朝。没错,闭关锁国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项国策。当时的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有很多原因,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维护自身,防止汉人联合海外势力颠覆满清统治。

无独有偶的是,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当时也在实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那么日本为何要闭关锁国?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的呢?


幕府时期的日本将军

一、日本的闭关锁国

1633年日本德川幕府第二代领导者德川秀忠,决定将日本进行锁国,并且先后下达了5次锁国令,逐渐将日本本土所有的外国人进行驱逐,并且禁止与外国人通商(中国与荷兰除外)。

1633年第1次锁国令,禁止奉书船以外船只渡航。此外,禁止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

1634年第2次锁国令,再次通达第1次锁国令的内容。

1635年第3次锁国令,中国(明朝)、荷兰以外的船只只能进入长崎,禁止所有在外的日本人回国。

1636年第4次锁国令,与贸易没有关系葡萄牙人妻子(包括日本混血儿)总共放逐了287人到澳门,其余滞留在人工建设的小岛出岛上。

1639年第5次锁国令,禁止葡萄牙船只入港。

此后虽然葡萄牙人曾多次要求日本再次通商但都被幕府拒绝。至此日本锁国正式完成。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也难以维持下去,当时的幕府颁布了“薪水给予令”。开始允许外国船只进入日本港口,来获取食物、水、柴薪,但是不允许上岸。

直到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佩里的“黑船”进入日本,强迫日本签署了“日美和亲条约”,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才彻底终结。

其实日本在德川幕府前期实行的是相当开明的政策,外国人是可以在日本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日本人也可以出海经商。但后来日本在和外国人交往中,却让日本认识到了闭关锁国的必要性。

日本的江户时代是个商业大发展时期,不仅外国人可以在日本从事各种活动,日本人也可以长期滞留外国。但伴随商业而来的同时,外国的宗教也开始进入日本,并且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稳定。


德川家康

16世纪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各国也纷纷进入了大航海时期。而当时的日本也步入了由分裂到统一的进程中。1543年,一艘葡萄牙商船进入了日本,日本开始出现在西方人的世界地图中。

没过多久,西方宗教便随着葡萄牙人一起进入了日本,并开始传播发展。安土桃山时期的织田信长为了通过贸易获得西方的“铁炮”和赚取利润,进而帮助自己统一日本,开始大力支持教会发展。

而当时的富人和地方大名同样为了赚取利润纷纷皈依教会,从此基督教开始在佛教、神道教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传播开来。


日本长崎地区的教堂

就这样短短几十年内,西方教会在日本就发展壮大起来,1570年日本教会信徒才3万人左右,到了1600年就达到了30万,并且渗透到了日本的各个阶层。

到了丰臣秀吉时期,当时的日本忙于与朝鲜和明朝作战,并没有在意这些西方人士,但就在这段时期,基督教传教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在大名等领主的压迫下,很多地方的基督徒不但面临迫害,还面临强迫改信。

西方传教士开始唆使民众起义,日本的九州岛地区就发生了两次起义。这让当时的丰臣秀吉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在1616年下令开始“禁教”,从贵族到平民全部不能信天主教。

但后丰臣秀吉死后,他的这一政策并没有延续下去,由于继任者德川家康需要贸易来获得金钱并且再次统一日本,所以对西方宗教的传播表面反对,却暗地支持。就这样直到天下大定以后。


丰臣秀吉

统一天下的德川家康,为了遏制西方外来势力,开始再次禁教,并且对基督徒进行迫害。庆长十七年(1612)及十八年(1613)德川家康分别颁布了禁教令和伴天连追放令,开始平毁当时幕府管辖的江户(今东京)、京都、长崎等地的教堂,流放在那里的传教士,进而在全国强迫基督徒改信佛教。

二代将军秀忠,规定外国船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两处停泊。在江户、京都、大阪等地一律禁止外国人滞留。三代将军家光继任后,仍然禁教,基督徒一经查出,不肯弃教的,立刻处死,同时奖励告密,鼓励“群众”揭发信教者和传教士。

在这过程中,天主教信徒多次发生暴动试图推翻幕府体制,结果都被镇压,比如1637年爆发的岛原之乱,幕府花费很大的力气,死伤超过万人才镇压了这次基督徒为主的大起义。

经此一役,幕府认为外来者对幕府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禁教只是治标不治本,于是开始强制锁国,断绝与绝大多数外国人的贸易。于是幕府发布禁令,全面禁止外船来日,命各藩检查航行船只,提高密告外船走私入境者以3倍的奖金,并禁绝国外教会对日本教民的一切联系与影响。

日本与荷兰人交往,主要是荷兰人更只注重利益,也就是“只做生意不捣乱”。而且幕府也需要和外国进行一些必要的贸易与交流。

三、夺回海外贸易

日本如果仅仅因为宗教进行锁国,显得有些夸张了,其实日本锁国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夺回海外贸易的权力。

日本政权体制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天皇、将军、大名。天皇更像是一种信仰的存在,将军是国家中央政权,而大名则相当地方政权。

从战国时代开始,各地大名就互相攻伐,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就一直和外国保持着贸易往来,通过贸易日本的大名可以获得大量财富与先进的武器。

本文标题: 江户幕府颁布的锁国令远远比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更为严格,为什么在两国都被迫打开国门后境遇却截然不同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64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吗怎么让西葫芦变得爽口开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