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可信的出现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3-03-28 15:03: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秦汉时代的传国玉玺(和氏碧)去哪里了?关于和氏壁的记载屡见不鲜,并大都相信<韩非子>、<新序>等书的记载。如西晋傅咸<玉赋>说:...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可信的出现是什么时候

秦汉时代的传国玉玺(和氏碧)去哪里了?

关于和氏壁的记载屡见不鲜,并大都相信<韩非子>、<新序>等书的记载。如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唐代诗文中关于和氏壁的记载更多.大诗人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缨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空”。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灭陈后,御玺被陈朝的萧太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后,人们开始对和氏壁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
秦汉时代的传国玉玺(和氏壁)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五代十国时的后唐,而后唐节度使石敬塘勾结契丹人灭了后唐,后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就带着传国玉玺(和氏壁)自焚了。从此以后,传国玉玺(和氏壁)就再也没有出现了,至于宋元明清时的玉玺是宋初时制的伪玺.
更正一下传国玉玺不是和氏壁,好象是流落到西域了吧,忘了,以前看过书,时间太长了

传国玉玺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哪个朝代

五代时期的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扩展资料:

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

石敬瑭拒绝调任。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石敬瑭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末帝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 

唐军包围了太原,筑长围以围困晋阳。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兵马增援石敬瑭,唐军与辽晋联军大战于团柏谷,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

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途中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纷纷归降石敬瑭,后唐统治岌岌可危,处于即将全面崩溃的前夕。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玺

提到国宝传国玉玺,就不得不提到和氏璧。和氏璧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和璧、和璞等,是天下奇宝。历史上著名典故“完璧归赵”讲的就是关于它的故事。据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将收藏在赵国的和氏璧带了回来,并铸造出一个象征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李斯曾在是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等到秦始皇去世,刘邦打入咸阳城后,秦二世子婴投降献上传国玉玺,玉玺就这样从秦国玉玺变成了“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当时的太后一怒之下将传国玉玺摔到地上,直接摔碎了一角。后在王莽上位后,用黄金将那个角镶补上继续使用。后来王莽被杀刘秀上位时,传国玉玺自然落到刘秀的手中,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恰逢天下大乱,传国玉玺也在这场大混乱中失踪了。一直到曹丕称帝之后,才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重新找回了这传国玉玺。就这样继续经过几个朝代的更替之后,传国玉玺在朱温篡唐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在北宋哲宗时期,曾被一个农民给发现并交了上去。在徽钦二帝被大金国掠走时,传国玉玺也一同被带走,一直流传到了元朝。

即便是朱元璋打败蒙古人,推翻元朝统治之后依然没有找到传国玉玺,不少人猜测,传国玉玺或许被那些逃遁的蒙古人直接带走了,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有关传国玉玺的记载。即便后来到了民国的时候,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时依然没有发现任何关于传国玉玺的消息,最后只好将溥仪的传国玉玺要过来,并花费60万大洋做了六方玉玺。

原传国玉玺于五代后唐时期,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
后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五代十国的后唐,石敬瑭篡位导致当时的皇帝李从珂携带传国玉玺自焚了,至此,传国玉玺彻底失去消息了。
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传国玉玺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为国家至宝,没有出现什么传说。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厄运迭起。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年就被后唐给取代了。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传国玉玺现在在哪收藏

传国玉玺现在在故宫博物院内收藏。

传国玉玺现在如数都在故宫博物院内,清朝的玉玺一共是25颗。整套共重达惊人的22公斤之多,价值连城,玺以龙威至尊,特查阅清宫造办处史料,寻苏州子冈工传人亲手雕刻,龙形灵动,威慑天下,工质极致,精美绝伦。

另配有被称为帝王之木、寸檀寸金的黑檀木博古架陈设,由木雕大师手工雕刻皇家古典纹于其上,尊贵非凡,气势磅礴,重现皇家御宝之辉煌气象。

大清历代皇帝玉玺大系选遍各类名玉,千里挑一,方以国玉和田之青玉试制成功,颜色正好与传说的传国玉玺为碧色吻合,昭示兴盛,实属天意。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清朝。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清朝。清朝末年,传国玉玺存放沈阳故宫,不知所踪。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 直至民国十三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在历史中,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最终去了哪里呢?

江郎:小二,温一壶酒,来一碟茴香豆。

说书人:客官今天想听什么历史啊。

江郎:我想听听夷陵之战的历史,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刘备会失败。七十万大军东征最后落得个仓皇逃窜,甚至还解锁了“刘知兵”的蔑称,刘备到底知不知兵?

说书人:曹操认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法正认为刘备有谋略;贾诩认为刘备是雄才;刘晔认为刘备是人杰;诸葛亮认为刘备雄才盖世;周瑜、鲁肃认为刘备有枭雄之姿。他们这群大佬的评价难道还不如一个半桶水曹丕的评价吗?罢了,既然你想不明白,那我今天就来讲讲吧,看看夷陵之战的实际情况。

说书人:公元219年,这一年刘备在汉中正面击败曹操,继而进位为汉中王。这个时候刘备地跨荆、益,大有高祖刘邦之相。公元221年,曹丕篡汉之后刘备正式称帝。但不巧的是他的兄弟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准备东征孙权时张飞也被杀了。一连串的失败重挫刘备崛起的势头,一颗闪闪发亮的帝星竟有一丝暗淡。为了重整雄风,刘备正式誓师伐吴。

江郎:可是他刚刚经历汉中之战,益州的家底都快被他抖落空了,如此频繁的大规模征讨,岂不是穷兵黩武?

说书人:是啊,刘备穷兵黩武,可是纵观三国谁不是哪?是曹操没有穷兵黩武还是孙权没有穷兵黩武?但凡你多看几遍史书,你就会发现天下的乌鸦一般黑。赢了就是乘胜追击,输了就是穷兵黩武,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行为不可取。荆州属于经济发达地区,《隆中对》中的战略方针也十分依赖荆州,对于蜀汉来说,荆州失不得。为兄弟报仇是一方面,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荆州的经济、战略意义。

于是刘备声势浩荡的开始东征,军队荡起的灰尘遮天蔽日,绵绵不断的军队一眼无边际。您猜他有多少人?四万人!没错,你没听错,他就四万人。后世所言刘备七十万大军,这件事其实是吹牛,刘备就算掏空蜀汉都凑不出七十万大军,《三国志》记载的是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

说书人:好家伙,孙权一看刘备动真格的了,赶紧派人去安抚刘备。孙权这人也真有意思,你抢了人家的地盘,杀了人家的兄弟,还想让人家和和气气的,这不纯粹欺负人吗?刘备气得是咬牙切齿,开始放狠话:“谁说也没用,我打定东吴了。”

江郎:打东吴也就不说什么了,他为啥不带上诸葛亮?他就那么相信自己的能力?

说书人:诸葛亮要是也走了,谁坐镇成都?那个乐不思蜀的刘阿斗?大军出行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后勤,留在后方监国的人更是重中之重,刘备不带诸葛亮并不是不想带,而是不能带。如果法正不死,带一个去打仗,留一个坐镇成都,那才是上佳之策。可惜啊,法正、关羽、张飞都已经走了,蜀汉精英执政层出现了断代,人才不足大大限制了刘备的发挥。魏延、赵云这种有资历的大将要坐镇益州,刘备只能带吴班、冯习这种二流战将,从牌面上就弱东吴一头。

说话间刘备就杀至峡口,吴班和冯习两位先锋率三万人入吴境作战,孙刘开始刀兵相交。

江郎:那刘备为啥不突袭东吴,打他一个出奇制胜?

说书人:谈历史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你不仅要了解历史知识还需要了解地理知识、军事知识。你之所以能问出这个问题,那就证明你对地理不了解,你看看地图。

说书人:四川周围的巫山、大巴山、秦岭、岷山、乌蒙山把四川盆地保护的严严实实,其他地方的人很难攻破四川,但遗憾的是四川也很难出川作战,因为地图限制了兵员投放能力和投放地点。刘备攻打江陵只能沿着长江出川,也就是成都-白帝城-秭归,除非他绕道魏境和取道云贵高原,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特殊的地理就注定刘备没办法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这不是刘备的问题,而是地理位置的问题。

那孙权能稳定江东必定不是无能之辈,在危急关头迅速修复与曹魏的邦交关系,同时派大军支援秭归。东吴在前线的指挥官是陆逊,陆逊可不是什么新兵,他也是有实战经验的将军。他经过慎重考虑放弃了秭归,此举激起了将领们的不满,岂能不战先退。名将和平庸将领的差距就在于此,大多数人都是比较短视的,总会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但真正统帅千军万马的元帅永远都是注重大局的。陆逊放弃地势狭隘的秭归,把大军展开在猇亭、夷道,两军遥相呼应呈犄角之势。

刘备他知道不知道这是诱敌深入?有可能知道,但是他知道也没意义,因为他不可能放弃。他已经60了,他还能有几年活头,不趁生前东征难道还要等死后让刘禅东征吗?此番东征能夺取荆州是最好的,届时蜀汉地跨荆、益,还是有希望匡扶汉室的。于是刘备长驱直入,兵锋直指猇亭。陆逊深知刘备急于求战,故意坚守不战,消磨蜀军的斗志。

刘备见猇亭无法突破于是派偏师攻打夷道,刘备此举是非常高明的,如果陆逊去救夷道,那刘备上演“围魏救赵”;如果陆逊不去救夷道,那么东吴军心必定涣散,而且夷道守将是孙桓,陆逊坐视孙桓遇害,那孙家人会不会针对他?

东吴最大的问题还是宗族互相掣肘,如果刘备能攻破夷道,那僵持的战局就能打开一个突破口。但可惜的是刘备并没有等到夷道攻破,反而是迎来了惨败。当时他驻扎在山林地区,本意是想避暑,毕竟当时气候炎热,如果不能解决士兵避暑的问题,那军队的战斗力定然会急剧下降。

至于所谓的七百里联营,这件事纯粹吹牛,曹丕那个半桶水自己都不咋样还去嘲笑刘备不知兵。刘备终究是老牌枭雄,连曹操都惜败于刘备,他怎么可能不知兵。地缘限制了安营扎寨的地点,外加上炎热的季节让士兵大为不满,不是他想要扎营于山林,而是除此之外也没办法,总不能让士兵都泡在长江水中吧。刘备让大军驻扎在山林中,同时让黄权水军坐镇长江沿岸,水军为陆军构筑出一道预警线。

说书人:陆逊的反击机会来了,陆逊派水军切断刘备陆军和水军的联系,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火烧陆逊军营,一路去救孙桓。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这一夜陆逊一把火烧掉了刘备的军营,几万大军葬身火海,同时又戳破了刘备的统一梦,打断了蜀汉的发展。刘备侥幸捡回一条命,连夜撤至白帝城。

江郎:那你说刘备犯什么错误了?

说书人:袁绍官渡战败后无数人提出了失败理由、曹操赤壁战败后又有无数人提出了失败理由、刘备夷陵战败后也有无数人提出了失败理由,但他们都是马后炮啊。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都是有一些偏驳的,胜利者做什么都是对的,失败者说什么都是借口。刘备做错什么了?没有,他只是单纯的失败了而已。有很多时候你失败不一定就是你多无能,而是因为对方要比你强。真要说刘备的错误,那可能就是战术运用不行,而且还遇见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刘知兵”这个蔑称其实是不合适的,刘备肯定是知兵的,只不过是知兵程度不如陆逊罢了。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后面就销声匿迹了。
传国玉玺最后出现的时间是在汉朝的末年,但是随着汉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也就消失了踪迹。
最终被烧毁了,后唐末帝李从珂知道自己无路可逃的时候,就抱着传国玉玺登楼自焚了,自此再无踪迹。

揭秘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 传国玉玺最后差点落入蒋介石手中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名用和氏璧打磨雕刻而成,被视作是中国皇帝正统的凭证。几千年过去了,历史浮沉中,人们仍然在努力追寻着传国玉玺的一切信息,传国玉玺上刻的什么字我相信中国人都知道,但是可能更多人好奇的是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是什么,传国玉玺最有可能在哪儿,让我为你们揭秘吧~

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玉玺上方雕刻着五条相互缠绕的龙作为印纽,正面刻有李斯写的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流传最广的关于传国玉玺上刻的什么字的传说版本。传国玉玺上刻着的字的意思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在传国玉玺上刻着的字的周围还环刻着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代表大海,这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

传国玉玺被视作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因此历代想要谋求皇帝之位的人都费尽心机争夺传国玉玺,该传国玺屡易其主,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既然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已经不被人知,那么所谓的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其实也无处可寻,只有爱好者们自己根据传说复原的所谓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只图一乐,千万不要当真。

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

前207年沛公刘邦领军攻入灞上,秦王子婴跪下捧出传国玉玺献给刘邦,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派弟弟王舜找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愤怒地将传国玉玺扔在地上,玉玺摔破了一个角,王莽命工匠用黄金修补。王莽兵败被杀后,禁卫军校尉公宾得到了传国国玺,献给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杀掉刘玄后立刘盆子为帝。刘盆子兵败后将传国玉玺献给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幼帝出逃,玉玺失踪,这被认为是可信的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

汉献帝时,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天早晨一个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就派人下井,发现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颈上系着一个小匣子,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我认为这个传说不可信,毕竟当时天下大乱,人人都想称帝,都想得到传国玉玺证明自己是正统。

孙坚得到传国玉玺中将它藏在妻子吴氏那里,袁绍抓起吴氏得到了传国玉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带传国玉玺到了许昌,这时刚好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然而这不是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让位给曹丕建魏,曹丕令人在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

此后,传国玉玺历经了晋、前赵、冉魏、东晋、宋、齐、梁、陈等朝皇帝的手中,直到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事实上,这段时间内传国玉玺的真实性非常值得商榷。

隋炀帝杨广被杀后,萧皇后带着太子元德与传国玉玺逃到漠北突厥。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将传国玉玺献给唐太宗。后来唐朝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这很有可能是真正的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

北宋哲宗时,有一名叫段义的农夫耕田时发现传国玉玺,献给了皇帝。宋靖康元年,金兵攻入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被大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如果之前朝代的传国玉玺都是真的的话,这次被大金国掠走后失踪大概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

传国玉玺最有可能在哪儿

如果说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便是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后失踪的话,传国玉玺最有可能在洛阳。考虑到王莽篡权时传国玉玺就被摔坏一角,然后曹魏和后赵都在玺肩上刻字,然后又经过后唐的战火。后来不断有人声称找到,但是找到的东西也不断的被毁坏,传国玉玺最有可能已经被损坏了。尤其是隋文帝和元朝的伯颜都曾经把缴获的其他朝代玉玺磨平销毁。考虑到这些行为的草率性,很有可能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就是被磨平销毁了。

清末冯玉祥在把溥仪赶出故宫的时候向他追索玉玺玉玺在哪,溥仪说自己那块玉玺他留着,但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他从来没见过也没听父母辈的人提起过。不过传说不久后溥仪因经济困难将玉玺抵押给外国洋行(乾隆说清廷收藏的传国玉玺是假的,所以溥仪索性就给卖了)。

后来玉玺辗转落入北平古董商人铁宝亭之手。1948年,解放军包围北平,铁宝亭携带大量珍宝乘坐“万里号”轮船南逃,据说要把传国玉玺献给蒋介石。在山东荣城湾搁浅,虽然铁宝亭等人获救,但玉玺在混乱中丢失,可能是随船沉没在荣城湾了,这就是真真假假的传国玉玺最后的下落。

本文标题: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可信的出现是什么时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694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帛书版《道德经》第十三章,到底是治身更重要,还是治天下更重要有人知道十八世纪英国英国女性戴的帽子叫什么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