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山东(齐)称霸一时,一度与陕西(秦)共霸,为何西汉后山东再无如此强劲态势

发布时间: 2023-03-24 22:01: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秦国实力特别的强,秦国灭东周是在哪一年?五十八年(前257),韩、赵、魏三国与秦国相对抗。周派相国前往秦国,因为怕遭到秦国的轻视...

东周时,山东(齐)称霸一时,一度与陕西(秦)共霸,为何西汉后山东再无如此强劲态势

秦国实力特别的强,秦国灭东周是在哪一年?

五十八年(前257),韩、赵、魏三国与秦国相对抗。周派相国前往秦国,因为怕遭到秦国的轻视,就半路返回来了。有人对相国说:“秦国是轻视您还是重视您,这个还不能确料。秦是想要了解那三国的实情。您不如赶快去拜见秦王,就说‘请让我来给您打探东方三国的变化’,秦王一定会重视您。秦王重视您,就表明秦重视周,周因此也取得了秦国的信任。至于齐国对周的重视,那么早就有周冣和齐国联络好了:这样,周就可以永远不会失去与强国的交情。”秦信任周了,就发兵去攻打韩、赵、魏三国。
五十九年(前256),秦攻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西周很害怕,背叛了秦国,与东方各诸侯相联合,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秦昭王很生气,派将军摎(jiū,纠)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了秦王。秦接受了西周君献的人口、土地,让他又回到西周去了。
周君、王赧逝世后,周地的民众就向东方逃亡。秦收取了九鼎和其他珍宝器物,又把西周公迁到狐。此后七年,秦庄襄王灭掉了东周。东西周就全都归属于秦了,周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补充:所以秦国灭东周是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

秦国灭东周是在公元前256年。

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周王城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平王东迁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这就是周平王。鉴于镐京(今陕西西安)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的卫护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东周。 

周平王东迁以后,西土被秦国所有占。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国家,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于是,展开了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周

因为东周有两个说法,所以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说法是指东周这个朝代,它是西周这个朝代的后续,标志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雒邑(即今河南洛阳),东周王朝于此时建立。在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乱,分裂成西周国(国君称为西周君)和东周国(国君称为东周君)两部分,西周国仍定都洛阳,西周君就是东周王朝的周王,东周国的政治中心在巩。因东周国在东周王朝(即西周国)的东部,便称为东周国,其国君称为东周君,要注意不要将东周王朝与东周国搞混了,同时也不要将西周王朝与东周王朝时期的西周国搞混了。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国,标志着东周王朝的灭亡。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国,周王室势力彻底灭亡。因为通常认为西周国是正宗的东周王朝的王室,因此公元前256年西周国的灭亡是东周王朝灭亡的标志。东周国的国君虽然也是周王室的成员,但它的影响力远不能与西周国相比,因此公元前249年东周国灭亡通常不被认为是东周王朝灭亡的标志,而只认为是周王室最后灭亡的标志。
公元前256年秦国灭东周。
公元前256年秦国灭东周

1、东周时期,诸侯间为何会发生频繁的战争? 2、秦始皇能平六国统一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1、东周时期,诸侯间为何会发生频繁的战争?rn2、秦始皇能平六国统一称霸的原因是什么?rn3、归纳郡县制实行背景,官职设置和职能关系rn4、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rn5、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1、各诸侯王都想吞并其他国家,所以苦斗不休。
2、秦国国力强大、政治体制先进,秦始皇知人善任,秦国众大臣武将尽心辅佐。
3、因为分封制会导致天下苦斗不休,所以,秦始皇下令采用郡县制。
4、一旦采用分封制,几代之后,国家就会陷入分裂。面对强大的对手匈奴,必须采用郡县制,高度集权,才能对抗。
5、彻底终结了奴隶社会,开启了封建社会的先河,伺候,各个朝代都沿用秦朝制度,“百代皆行秦制”
一位伟人语录里教育我们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都是耍流氓。那么,在那最后一次之前,我们都在不断地耍流氓。

因为寂寞,因为不安,甚至纯粹地为了恋?而恋?,那些写在青春岁月里斑驳的痕迹,是伤过了也?过了的记忆。然后终究将消散了去再也不复返。时间像在做一道减法题,每个人固执坚持不忘的回忆原来那么不堪一击,全部消散在未来的幸福里。

所以,在某一天,我们会遇见这样一个人。

你们可以相遇得很平淡亦或很离奇,你们可以一见如故亦或没有言语。但重要的是你们遇见了,遇见彼此的那一刻起你们开始相信奇迹。这个人,也许任?坏脾气也不算美丽,也许不帅气也没有人民币,但是真的不要紧。生命中有一个人,只要遇见了,就好了。

因为她你开始改变审美,不再一味只?大曲线的MM。她的任何表情在你的眼里都显得明媚。

因为他你开始变换品味,不再追求绅士和地位,习惯他犯傻的行为和满身的汗水味。

因为彼此你们都坚信自己摆脱了庸俗,不谈房子不谈车子只谈恋?就那么地想守住一辈子。

因为这个人的出现,我们宁愿赌上一世的姻缘。把未来日子里所有的桃花运都交付给你,换你跟我永远在一起,好不好?

因为那一个人,你开始那么仔细地,计划未来。

你们可以每天守在身边也可以异地恋,你们可以经常见面亦或靠通讯相连。但是选择在一起的那一瞬间便都不再害怕艰难。

你们开始不在乎口袋里有没有太多的钱,你们可以一起去吃大餐或者拉面,但最美味的,却永远是桌子对面那张或许吃相不太好看的脸。

因为那个人的出现,我们不再喊着单身万岁,我们不再认为甜蜜是很肤浅的东西。我们开始发现原来自己有太多的幻想,原来自己也仍然坚信地久天长。

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不是因为岁月的流浪,突然想在还有无尽青春的年华里说那一句,我们结婚吧,好不好?

我们结婚吧,好不好。那样我们就可以不再对着电话诉说想念,就可以每天清晨起来看见你的睡脸,然后一起吃一顿不太丰盛却很温暖的早餐。

我们结婚吧,好不好。那样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楼下拥抱。然后我们十指紧扣,到处逍遥。

我们结婚吧,好不好。那样我们就可以拿着民政局发的红色小本子四处炫耀,我们可以在房间里挂满结婚照,看着看着就会不自觉地微笑。

一生就这么一次,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吧。

不再因为任?而不肯低头,不再因为固执而轻言分手。最后地坚信一次,一直走,就可以到白头。

亲?的,谈一场不耍流氓的恋?,好不好?然后就那样相守,在来往的流年里,岁月安好。

惟愿这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敢天长,我就敢地久。
贵州的?
安顺的?
二中的?
高一的?
20班的?
SB刘贤出的题目?
我只能说。世界真小
1.应为不停有国家骚扰他国
2.应为张仪瓦解了六国联盟
表示我是二中20班的。。

东周之后,为什么没有再出现“百家齐争鸣"的局面?

东周之后,中国为什么没有再出现个性十足、魅力四射的大师级思想学术人物?为什么没有再出现诸子百家齐争鸣的局面?

思想的解放带来学术大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东周时期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出现了很多魅力四射的大师级人物,各类学术流派竞相绽放,儒家、墨家、法家、道家……但是,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盛景,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文化的繁荣,是生产力发展促成的。

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调整

东周时期,我国正处于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上的物质财富逐渐积累。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变革。社会处于大转折大发展时期的现状,促使人们不断进行研究与讨论,尝试构建新型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社会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观等理论体系。

于是乎,各学术团体竞相登台,各学术流派竞相绽放,各代表人物都在积极阐述自己的宇宙观点,以备各国君主采纳,实现自己政治理想。著名的有主张“克己复礼”的儒家学派代表孔子,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人物韩非子,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等。这些都是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的,因为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必须与之相适应。处于思想领域的各类学说,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秦国实行法治,促进国家大发展,一举奠定了统治中国2000年的秦制(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积极遵循法治思想,契约精神,变法图强,取得成功,最终一统天下,促使整个国家进入封建社会。同样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劳动者、生产关系(含社会制度)三者相适应。秦朝建立后,虽然实行了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长城、修驰道,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通漓水等促进国家发展的稳定措施,但是客观上没有结束战时状态,激烈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缓和。所以,大泽乡一声号角,很快就被推翻了。

第三,汉朝确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西汉建立后,在承袭秦制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了秦灭亡之教训,开始了休养生息的策略。但是,在相互的比较中,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本着王朝统治与管理的需要,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国家管理外披法家之衣冠,内行儒家教化之思想,客观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近2000年的发展中,儒家文化不断完善与沉淀,各个历史时期虽有典型大儒产生,但他们的思想皆以孔孟之道为基础,开展的是深层次纵向研究,形成了与封建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统治中国人大脑近2000年的儒家思想文化体系,甚至影响了整个东亚汉字圈的思想认知与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东周之后,再无学术思想大讨论的原因。

因为中国从东周之后没有产生伟大思想学术人物,没有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不再需要。
“百家齐争鸣"的结果就是好的思想集中起来,坏的思想被淘汰,最后又董仲舒的集中,儒学才逐渐成为主流,所以不会再出现“百家齐争鸣"的局面。
因为在东周以后,国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思想也逐渐朝着主流发展。所以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没有了。
东周之后社会相对更加统一了,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会相对的限制一些思想的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也限制了学术的发展。
本文标题: 东周时,山东(齐)称霸一时,一度与陕西(秦)共霸,为何西汉后山东再无如此强劲态势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58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怎么理解熵呢如何评价徐阶与张居正的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