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编制历史人物年表

发布时间: 2023-03-03 22:00: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人物编年如何写就是想问一下一个历史人物的编年应该怎么写,应该注意写什么东西在写的时候一,时间准确,顺序得当二,生平不要太过详细,...

怎么编制历史人物年表

人物编年如何写

就是想问一下一个历史人物的编年应该怎么写,应该注意写什么东西在写的时候
一,时间准确,顺序得当
二,生平不要太过详细,拣重点,典型,准确。
三,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童年,少年,成年,老年,最好都涉及一些,当然这就需要你有详细的资料准备。
四,涉及人物要准确,讲明;事件也要有始有终,也就是说要有结果。
险些出生年月,在加上主要事迹,就OK了。

怎样做大事记年表啊,《史记》做大事记年表的格式是什么,急,谢了

1.《三代世表》

此表起黄帝、迄共和。《自序》曰:“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司马贞《索隐》:“其实叙五帝、三代,而篇唯名《三代系表》者,以三代代系长远,宜以名篇;且三代皆出自五帝,故叙三代要从五帝而起也。”后人大都肯定这一解释。本表明显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帝王世国号”为经,以颛顼、俈、尧、舜、夏、殷、周的世属为纬,归结到周武王代殷。从黄帝至武王十九世,明三代皆黄帝之后,表明了黄帝乃百世之本、各属皆为黄帝子孙的大一统思想。后半部分从周成王开始,以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厉、共和的帝王世号为经,以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燕各诸侯为纬,表明在周王朝大一统的局面下开始分封诸侯。诸侯不列于《十二诸侯年表》前而列于《三代世表》之末,“明诸侯亦皆黄帝后也。”【4】概而言之,此表展示的是从黄帝到三代天下一统时代的历史。汪越认为“读《三代世表》以黄帝为主”【5】,是有一定道理的。

2.《十二诸侯年表》

《自序》:“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记;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此表起共和迄孔子卒。表分十四栏,以周的正朔为经,其余十三栏为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国。《索隐》云:“篇言十二,实叙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大多数学者则以为鲁象征以《春秋》当一王之法,不在十二数内【6】。此表所要展现的是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的春秋时代历史,社会如何由大一统而走向分裂。表序也明确指出:“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作《春秋》,“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此表序言非凡强调《春秋》之义,以显天下一统之旨。因此,尽管周天子名存实亡,但本表仍以之为天下共主,这是继续《春秋》的大一统思想。故汪越说读此表“以周为主”。

3.《六国年表》

《自序》:“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强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此表起周元王,迄秦二世。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八栏,第一栏周,尊天下共主;第二栏秦,实际上是天下的主宰者,且此表依《秦记》而作,故秦不计在“六国”之内。其余六栏依次为魏、韩、赵、楚、燕、齐,六国以外的侯国归属于灭亡它的国家栏内。从周赧王卒后,第一栏暂时空格,因秦未并天下。从秦始皇元年开始,此表进入第二阶段,共七栏,第一栏为秦,其余六栏为六国。从秦始皇二十七年开始,此表为第三阶段,六国灭亡,通栏记秦历史,至秦灭亡。此表展现了战国时代历史。而更突出地表现秦国由微弱到强大、到一统天下、到最终灭亡的全过程,故汪越说“读六国表以秦为主”。司马迁在表序中着重分析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指出“世异变,成功大”,并对当时诋毁秦朝的不良风气进行批评:“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概而言之,此表的三个阶段是社会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真实写照。

4.《秦楚之际月表》

《自序》:“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此表起陈涉发难,终于刘邦称帝。从表的体例来看,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秦表,共九栏。第一栏为秦,时为天下主宰,其余为楚、项、赵、齐、汉、燕、魏、韩。第二部分为楚表,共二十栏。第一栏为义帝,示为天下共主,其余为项羽及其所分十八王。义帝被杀,第一栏内容空缺,因项羽未称帝,不能升入第一栏。本表直到刘邦称帝结束,表明天下由分裂到一统的历史。尤为注重的是,此表的序言着重阐明了天下一统的道理,追叙了三代以来天下一统的艰难历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而秦楚之际:“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国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社会经过大起大落,终于走向汉家的一统天下,因此,序言结尾对汉的一统天下予以热情歌颂:“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5.《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自序》:“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强弱之原云以世。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此表起高祖元年,终武帝太初四年,以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历年为经,以楚、齐、荆、淮南、燕、赵、梁、淮阳、代、长沙等诸侯国为纬,展示汉兴百年之间诸侯王的废立分削情况。表序论述了自周至汉武时封建制度的变化,主旨在于肯定景武之世的削藩政策。“辅卫王室”、“承卫天子”、“蕃辅京师”是诸侯的基本责任和作用。汪越说读此表“以天子为主”。很明显,本表的作用是拥护汉王朝的大一统,反对诸侯分裂。

6.《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自序》:“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此表在体制上有了新的变化,以高祖所封143个侯国为经,以侯功、高祖、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孝武的年号、侯第诸项为纬,以见侯国分封的原由、次第以及在某帝时诸侯国的存亡废立情况。表序的主旨十分明确:第一,总结失侯的原因。古代所封侯国,有的存在长达千余年,而汉兴以后所封百有余人,至武帝太初时仅一百余年,现存之侯只有五人,其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究其原因,除了汉代法网严密外,更主要的在于诸侯国自身方面,即“无兢兢于当世之禁”;第二,此表目的是为当代提供借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以诸侯的兴衰为大一统的社会提供一面镜子,避免再蹈复辙。

7.《惠景间侯者年表》

《自序》:“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此表仍以所封侯国为经,以侯功、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建元至元封六年、太初已后为纬,展示了惠景间93个侯国的存亡兴废情况。表序首先从长沙王起论,刘邦所封异姓八王多因谋反罪而相继被诛灭,唯独长沙王保全,后禅五世,以无嗣方绝,“为藩守职”,忠于汉室。表序接着总结惠景间所封侯国的类别:一是高祖时遗功臣,二是随文帝从代来者,三是平定吴楚之乱的功臣,四是诸侯子弟,五是外国归义者。五类人封侯的共同点也是忠于汉室。因此,此表的主旨仍是维护大一统政治。

8.《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自序》:“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此表以所封侯国为经,以侯功、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已后为纬,表列武帝时所封功臣73人。读此表“以诛伐四夷为主”。从《自序》和表序明显看出,此表所记侯国绝大多数是征伐匈奴、东越、南越等四夷的功臣。表序明言:“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尽管本表有讥武帝好大喜功之意,但主旨仍在于歌颂汉代大一统的政治,显示了大一统社会向外辐射的强大威力。

9.《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自序》:“诸侯既强,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德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表序也十分简短:“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此表仍以所封侯国为经,以王子号、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为纬,表列武帝所封王子侯162人。前几表中“侯功”一栏改为“王子侯”,说明这些人因王子而侯,也说明无功可言。从《自序》和表序来看,本表的主旨在于歌颂武帝采取“推恩”的方法,削弱诸侯势力,巩固中心集权。本表记王子侯不从高祖开始而断自武帝建元,“以大封诸王支庶实始于主父偃策也”【7】。汪越说读此表“以天子为主”。概言之,目的仍在于大一统政治。

10.《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自序》:“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唯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此表起高祖元年,迄成帝鸿嘉元年。据《集解》、《索隐》,武帝天汉以后为后人所续。此表以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之年为经,以大事记、相位、将位、御史大夫位四栏为纬,展现汉兴百年之间国家大事以及将相变化情况。“大事记”一栏是整个汉代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要了解汉代社会,不能不读“大事记”。此表虽无序言,但《自序》已说明此表目的在于颂扬贤相良将。因为贤相良是代替天子执行命令,是“民之师表”。《匈奴列传赞》曰:“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陆贾传》中陆贾说:“天下安,注重相;天下危,注重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可见相、将是国家安定的关键所在。巩固大一统天下,内要靠相,外要靠将。因此,本表虽然没有直言大一统天下政治,但从总体上看,“大事者,天子之事也”【8】,“以大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9】,也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社会。

此表还有一大疑案,即“倒书”。凡将相名臣之死、罢、薨、卒、抵罪、免、自杀、斩等内容,均提升一栏倒写于栏目内左下方。司马迁为什么要倒书,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暂不论述。

以上分别说明了《史记》十表的主旨,可以看出,每个表的设立都是与大一统的政治有关。下面再将十表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更看出它们的共同主旨。

首先,从十表的历时性来看。

十表总的时间流程是从黄帝到汉武帝。黄帝是作为大一统的象征,被列入开篇。随着这个时间流程,我们看到,社会发展的总趋向是由分裂到统一。《秦楚之际月表序》总结三代至秦统一天下的历程:“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此后又经过灭秦、灭楚等剧烈变化,迎来了汉代的一统天下。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尽管统一的历程十分艰难,但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毅力,经过血与火的战争,最终还是走向统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0】,天下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假如把三千年的历史比作一条河流的话,那么,黄帝是站在河流的起点,标志着大一统的开始;此后虽有许多曲折,但总的方向不变,秦始皇时,掀起了一个大的波澜;到汉代时,尤其是武帝时进入大一统的鼎盛时代。司马迁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极目远眺,浑观其一派落九天的壮阔景象。他审阅河流的来源、宽窄、流向,相信它永远朝着大一统的方向流去。

其次,从十表的阶段性来看。

十表在总览天下大势的同时,还非凡注重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三代世表》,将春秋以前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统一时代的历史。夏商周虽为三代,但其源出自黄帝,因此可称为一个时代。《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分裂时代,但仍以周天子维系着天下。《六国年表》是将战国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二个分裂时代,但最终走向秦的统一。《秦楚之际月表》将秦末到汉建立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由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是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代。汉兴以来的六表,将当代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天下一统时代,同时也是中心集权逐步战胜地方割据势力的时代,到武帝时达到真正的一统天下。因此,十表可说是展现了五个阶段的历史。这五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看,五个阶段又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四个阶段为一部分,属先秦时代,历史的发展是朝着一统方向;后一阶段为一部分,属当代历史,目标也是朝着大一统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汉代六表集中体现的是汉代中心集权制形成的历史过程。试看:刘邦削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吕后封吕氏的王侯以培植势力,最终被彻底铲除;文帝时同姓王势力强大:“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11】。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景帝时的七国之乱。贾谊、晁错都提出削弱诸侯势力的主张,但未受重视。七国之乱的教训,使武帝清醒过来,于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政策,“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12】。让诸侯国划整为零,这才完全控制了局势。因此,汉代政治的重要问题就是诸侯国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大一统的关键所在。

第三,再从表中的人物来看。

《史记》十表,前四表属大事年表,如同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经,以侯国大事为纬,某年某国发生什么事,一目了然。但汉代六表却有重大变化。假如依照前四表的体制,完全可以以帝王之年为经,下列各侯国的变化。司马迁除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这样编年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采用大事记形式外,其余四表则采用“国经而年纬”的方式,以诸侯国为经,以在帝王之年的废立变化为纬,重在展示侯国的历史情况,展开一表,某侯的侯功、在某年的存亡变化也一目了然。

总的看,这十表的主要人物无非就是“天子”、“王”、“侯”、“将”、“相”。因为这些人物关系着国家政治的是否安稳。“天子”是天下一统的象征,“王侯”起外蕃作用,保护京师,“将相”为内臣,国家的大权把握在他们手中。因此,这些人物体现着大一统的政治风貌。

按照《史记》体例,天子进入本纪,是天下共主,故不用多说。王侯贵族进入“世家”,请看司马迁在《自序》中对“世家”的熟悉:“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司马迁自述三十世家创作原因时,用了20个“嘉”字,这是值得玩味的。试举几例:

嘉勾践夷蛮能修其德,灭强吴以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嘉鞅讨周乱,作赵世家第十三。

嘉厥辅晋匡周天子之赋,作韩世家第十五。

嘉威、宣能拨浊世而独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交为楚王……为汉宗藩。……嘉游辅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七国叛逆,蕃居京师,唯梁为扞……嘉其能距吴楚,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明显看出,无论是周代分封的诸侯,还是汉代的诸侯,作用都是要维护中心统一。以他们为“表”的主要对象,体现了司马迁对大一统政治的关心。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带头作乱,因此,司马迁放入列传而不入“世家”,并在赞语中对他们的叛逆行为予以批判,也表示了对大一统政治的拥护。

至于将和相,亦是国家统一的关键人物。《陈丞相世家》陈平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自序》对《将相年表》的创作意图亦有明确表示。我们在上文已说过,将和相仍与大一统政治有关。概言之,《史记》十表以天子和王侯将相为主要人物,亦是大一统政治思想的表现。

我们再结合《史记》全书体例及司马迁时代来看,亦证实十表是大一统政治的体现。

首先,结合全书体例来看。

《史记》五体是一个整体系统,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在整个体系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从人事系统来看,记载天子的本纪在上,中间是记诸侯的世家,下面是记载各个阶层的人物传记,这本身就明显体现了大一统的封建等级秩序。再说,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本纪是最高层次,是全书的纲领。《自序》明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本纪是“科条”纲领,展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历史,体现了“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司马迁大一统的政治观,黄帝是第一个统一天下的人物,此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但走的方向是朝着大一统的方向。“十表”则是本纪等其他各体内容的再次展现和补充,又一次证实社会发展的趋向是向着大一统的方向。十二本纪编年记正朔,与十表互为经纬。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使《史记》具有网络化的体系。

再从《史记》创作的现实意义来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认为:“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自镜”说白了,就是历史要为当代的社会现实服务。司马贞《索隐》解释道:“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这是十分正确的。司马迁把《史记》创作看作第二部《春秋》,他在《自序》中对《春秋》有明确的熟悉: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这段话,足以看作司马迁的“春秋观”。宋代熊方《补后汉书年表》自序云:“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13】《春秋》的主旨在于维护大一统。司马迁以此为准则,使《史记》创作也明显具有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十表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再从《史记》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

《自序》写司马谈临终遗言:

今汉兴,国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1.求秦末汉初重要人物生卒年及大事年表

秦始皇: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母亲赵姬。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曾祖父秦昭襄王薨,祖父秦孝文王嬴柱嗣位,父亲子楚(异人)封为太子时,嬴政从赵国回到秦国。 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秦孝文王服丧一年后,正式即位三天病死,秦庄襄王即位。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父亲秦庄襄王驾崩,终年三十四岁;嬴政即位,以吕不韦为相国,时年十三岁。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韩国人郑国开始在关中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历时十三年才基本竣工。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四月,二十二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时,嫪毐发动叛乱,旋即平定;并免去吕不韦相国职位,幽禁赵太后。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国,十八年(前229年)灭赵国。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使荆轲刺秦王事件,不久攻打燕国,破燕都。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国,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国,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余部),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六国,统一天下,正式建立秦朝,称“始皇帝”,时年三十九岁;秦始皇统一制度、修筑长城,为中国历史做出重要贡献。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在泰山进行封禅。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焚诗书。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坑术士;其长子扶苏劝谏,派扶苏赴长城戍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出巡返回时,驾崩于沙丘,终年五十岁。刘邦年表 公元前256年,刘邦生于秦之沛郡,沛郡中阳里人(今江苏沛县)。

公元前209年10月,刘邦揭竿而起,加入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军。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先项羽一步入关灭秦。

公元前206年,刘邦受封为汉王,并发生鸿门宴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灭掉项羽,又先后征服其他起义军,建立汉朝。

公元前201年—前195年,刘邦经6年灭掉异姓王。 公元前196年,吕后杀害韩信。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终年62岁,死后葬于陕西长陵。韩信生平大事年表 本表依据《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以及近现代史家的其它相关资料整理,供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年月按照秦汉古历编制,以十月为岁首,如以公元年月换算,有阴阳历之差,并不准确。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 韩信出生于楚国。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 秦灭楚,以其地置楚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韩信在故乡还经受了贫困潦倒、漂泊寄食、胯下受辱的磨练。 秦二世元年(前209) 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为坛而盟,称大楚。

九月,周文率起义军数十万突人关中,进至戏下。 赵、燕、齐、魏各自立王。

项梁、项羽起兵于会稽,刘邦起兵于沛。章邯率兵围剿起义军。

秦二世二年(前208) 十一月,周文兵败出关,自杀。吴广被部将田臧杀害。

章邯大破起义军于荥阳城下。 十二月,章邯击败陈胜,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二月,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 三月, 项梁渡淮,韩信参加项梁起义军。

六月,项梁拥立楚怀王孙心为王。章邯大破齐、魏联军于临济。

七月,章邯围田荣于东阿,项羽、刘邦往救。 八月,项梁大破章邯于东阿。

九月,章邯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败亡。韩信转隶项羽,任郎中。

秦郎中令赵高杀丞相李斯。 后九月,章邯围赵歇于巨鹿,诸侯救赵。

怀王拜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于鲁,为次将,属宋义。 秦二世三年(前207) 十一月,项羽杀宋义,立为上将军。

十二月,项羽大破秦军于巨鹿。诸侯将皆属项羽。

六月,刘邦下南阳。 七月,章邯投降项羽。

八月,刘邦人武关。赵高杀秦二世。

九月,子婴杀赵高,立为秦王。 汉高帝元年(前206) 十月,刘邦进军霸上,子婴降,秦亡。

十一月,项羽坑杀秦降卒20万于新安。 沛公出令三章,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悦。

项羽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至关中,诛秦王子婴,屠烧咸阳,分天下,立诸侯。

项羽、刘邦会于鸿门宴上。 正月,项羽徙义帝于长沙郴县。

二月,项羽大封18路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更立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三分关中,立秦三将。 四月,诸侯罢兵戏下,各就国。

刘邦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韩信弃楚归汉,初为连敖,再为治粟都尉。

五月,田荣反于齐地。韩广同臧荼的战争开始。

六月,田荣自立为齐王。陈余同张耳开战。

韩信未得重用,弃汉而去,被萧何追回。经萧何力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献东向争权天下方略。 七月,彭越击楚,反于梁地。

八月,刘邦、韩信率兵还定三秦。又派兵出武关,向东扩展。

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高帝二年(前205) 十月,项羽遣英布等击杀义帝。

陈余迎赵歇复为赵王,自立为代王。常山王张耳奔汉。

河南王申阳降汉。 正月,项羽击齐、田荣败走被杀,项羽进军北海,田横起而叛之。

三月,刘邦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 刘邦东至洛阳,为义帝发丧。

彭越率三万兵附汉。 四月,刘邦率56万大军袭占彭城,项羽率3万精兵反击,大破汉军。

五月,刘邦退守荥阳,韩信由关中驰至,连破楚。

2.求《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生平大事,生卒年表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

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

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

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

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

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

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

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

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

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

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

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 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 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 的行动纲领。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 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

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 武乡侯,领益州牧。

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 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

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 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 但也并非出于偶然。

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 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

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 ,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3.求秦末汉初重要人物生卒年及大事年表

秦始皇: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母亲赵姬。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曾祖父秦昭襄王薨,祖父秦孝文王嬴柱嗣位,父亲子楚(异人)封为太子时,嬴政从赵国回到秦国。 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秦孝文王服丧一年后,正式即位三天病死,秦庄襄王即位。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父亲秦庄襄王驾崩,终年三十四岁;嬴政即位,以吕不韦为相国,时年十三岁。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韩国人郑国开始在关中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历时十三年才基本竣工。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四月,二十二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时,嫪毐发动叛乱,旋即平定;并免去吕不韦相国职位,幽禁赵太后。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国,十八年(前229年)灭赵国。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使荆轲刺秦王事件,不久攻打燕国,破燕都。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国,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国,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余部),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六国,统一天下,正式建立秦朝,称“始皇帝”,时年三十九岁;秦始皇统一制度、修筑长城,为中国历史做出重要贡献。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在泰山进行封禅。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焚诗书。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坑术士;其长子扶苏劝谏,派扶苏赴长城戍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出巡返回时,驾崩于沙丘,终年五十岁。 刘邦年表 公元前256年,刘邦生于秦之沛郡,沛郡中阳里人(今江苏沛县)。

公元前209年10月,刘邦揭竿而起,加入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军。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先项羽一步入关灭秦。

公元前206年,刘邦受封为汉王,并发生鸿门宴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灭掉项羽,又先后征服其他起义军,建立汉朝。

公元前201年—前195年,刘邦经6年灭掉异姓王。 公元前196年,吕后杀害韩信。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终年62岁,死后葬于陕西长陵。 韩信生平大事年表 本表依据《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以及近现代史家的其它相关资料整理,供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年月按照秦汉古历编制,以十月为岁首,如以公元年月换算,有阴阳历之差,并不准确。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 韩信出生于楚国。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 秦灭楚,以其地置楚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韩信在故乡还经受了贫困潦倒、漂泊寄食、胯下受辱的磨练。 秦二世元年(前209) 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为坛而盟,称大楚。

九月,周文率起义军数十万突人关中,进至戏下。 赵、燕、齐、魏各自立王。

项梁、项羽起兵于会稽,刘邦起兵于沛。章邯率兵围剿起义军。

秦二世二年(前208) 十一月,周文兵败出关,自杀。吴广被部将田臧杀害。

章邯大破起义军于荥阳城下。 十二月,章邯击败陈胜,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二月,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 三月, 项梁渡淮,韩信参加项梁起义军。

六月,项梁拥立楚怀王孙心为王。章邯大破齐、魏联军于临济。

七月,章邯围田荣于东阿,项羽、刘邦往救。 八月,项梁大破章邯于东阿。

九月,章邯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败亡。韩信转隶项羽,任郎中。

秦郎中令赵高杀丞相李斯。 后九月,章邯围赵歇于巨鹿,诸侯救赵。

怀王拜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于鲁,为次将,属宋义。 秦二世三年(前207) 十一月,项羽杀宋义,立为上将军。

十二月,项羽大破秦军于巨鹿。诸侯将皆属项羽。

六月,刘邦下南阳。 七月,章邯投降项羽。

八月,刘邦人武关。赵高杀秦二世。

九月,子婴杀赵高,立为秦王。 汉高帝元年(前206) 十月,刘邦进军霸上,子婴降,秦亡。

十一月,项羽坑杀秦降卒20万于新安。 沛公出令三章,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悦。

项羽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至关中,诛秦王子婴,屠烧咸阳,分天下,立诸侯。

项羽、刘邦会于鸿门宴上。 正月,项羽徙义帝于长沙郴县。

二月,项羽大封18路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更立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三分关中,立秦三将。 四月,诸侯罢兵戏下,各就国。

刘邦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韩信弃楚归汉,初为连敖,再为治粟都尉。

五月,田荣反于齐地。韩广同臧荼的战争开始。

六月,田荣自立为齐王。陈余同张耳开战。

韩信未得重用,弃汉而去,被萧何追回。经萧何力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献东向争权天下方略。 七月,彭越击楚,反于梁地。

八月,刘邦、韩信率兵还定三秦。又派兵出武关,向东扩展。

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高帝二年(前205) 十月,项羽遣英布等击杀义帝。

陈余迎赵歇复为赵王,自立为代王。常山王张耳奔汉。

河南王申阳降汉。 正月,项羽击齐、田荣败走被杀,项羽进军北海,田横起而叛之。

三月,刘邦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 刘邦东至洛阳,为义帝发丧。

彭越率三万兵附汉。 四月,刘邦率56万大军袭占彭城,项羽率3万精兵反击,大。

4.求这些人物的生卒年月,以及生平简介

白起(?—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鱼,春秋末期的浙江诸暨一带人氏,又称西子,是家喻户晓的美人,2003年浙江省诸暨市兴建了西施殿加以纪念。

荆轲(?-前227)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直逼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派他入秦行刺。秦将樊於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荆轲便私见樊於期,将实情相告,樊於期立即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李牧(?-前229),嬴姓,李氏,名牧。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并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3个月后赵国即灭亡。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遭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使。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

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号靖郭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平原君(?-前253年):嬴姓,赵氏,名胜。华夏族,东武(山东武城)人,中国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他喜欢结交宾客,门下的宾客最多达到几千人。平原君以丞相的身份辅佐了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两代君主。曾经三次罢相,又三次复位。

春申君(前320~前238):嬴姓,黄氏,名歇,东周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信陵君(?~前243)中国战国时期四君之一。本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魏安盝王之弟。因受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故称信陵君。他礼贤下士,广纳门客,据说有食客3000人。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王求救于魏王。初,魏王派晋鄙往救。但魏王害怕秦国,又令禁止,故晋鄙率兵只到邺(今河北临漳)。信陵君窃虎符,杀晋鄙,率军救赵,打败了秦国。后留在赵国10年。公元前247年,秦国攻打魏国时,魏王被迫任他为上将军,他联合五国击退秦军进攻,破秦军于河外。秦收买人中伤他,魏王听信谗言,疏远了信陵君。他因此闭门托病,耽酒而亡。

5.求与屈原同时代的战国历史人物

宋玉

宋玉,战国晚期楚鄢郢人(今湖北宜城人)。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辞赋大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美貌名流千古,生于楚怀王末年,侍奉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时任大夫。

公元前301年孟夏,生于今宜城南郊腊树村。 公元前291年,宋玉十岁时随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当年屈原逐放,宋玉17岁。 公元前282年春。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被襄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做《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宋玉得云梦之田。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讽赋》。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对楚王问》。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钓赋》。 公元前279年夏。庄跃收复黔中郡,而入滇。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 公元前279年夏。庄跃收复黔中郡。 公元前281年秋,用长渠攻陷楚都。 公元前240年秋。 公元前278年春,终年61岁,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 公元前258年、《大言赋》。 公元前278年4月。宋玉作《对楚王问》。宋玉为议政大夫,时任大夫。当年屈原逐放,秦将白起引蛮河水。宋玉38岁。

参考百度文库。澧水下游,著名楚辞赋大家,楚灭鲁。

公元前301年孟夏,侍奉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 公元前279年夏。做《高唐赋》。 公元前253年。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美貌名流千古。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钓赋》。宋玉死于湖南临澧,宋玉52岁,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写《招魂》60岁,宋玉48岁。 公元前284年,考烈王冷遇宋玉。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楚迁都寿春,黄歇架空考烈王。 公元前272年楚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黄歇得宠。 公元前241年、《小言赋》,生于楚怀王末年,战国晚期楚鄢郢人(今湖北宜城人)。 公元前280年秋,被襄王任文学侍臣。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78年5月5日,五国灭齐,写《神女赋》,后为大夫,宋玉劝考烈王联赵。宋玉被免一切职务,浴溪河畔。 公元前278年2月,时年22岁,时年43岁。 公元前282年春,宋玉再为议政大夫。 公元前291年。毛遂自荐。太子11岁。宋玉得云梦之田,而入滇,屈原投汨罗江。屈原的弟子。楚襄王迁都陈。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49年,宋玉17岁,宋玉十岁时随屈原入鄢郢,生于今宜城南郊腊树村。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宋玉

宋玉,宋玉作《讽赋》

6.三气周瑜是真实的吗

如:明代成书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次提到周瑜是舒城人;《辞海》(1979年版)记载:周瑜“今安徽舒城县人;湖北赤壁、江西九江、湖南岳阳、四川成都、台湾博物馆及安徽省博物院等全国著名三国历史博物馆、遗址遗迹展览、博物院和旅游风景区,介绍周瑜时都注明是今安徽舒城人;安徽宿松县、舒城县及浙江绍兴市周氏后裔保存的民国以前修编的六套《周氏宗谱》均明确记载:“周瑜桑梓舒城焉、“周瑜家舒城、“周瑜家居舒城麻地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安徽省志》、《安徽历史人物大辞典》、《安徽百科全书》、《可爱的安徽》、《走进安徽》、《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闲品三国》等全国及安徽出版的各类权威图书均明确记载周瑜是舒城人;国粹京剧传统剧《群英会》唱了几百年,唱词一直都是周瑜“庐州舒城县人,等等。

请问:怎么编人物年谱,有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可供参考?或者网上有没有资源?谢谢

如果提供书籍,应该是可以买到的。
可以买几本年谱看看吧?中华书局出了个年谱丛刊,您可以从那里找找。或者您要编哪个时代或者谁的年谱。方便的话可以告诉我么?不同时代的年谱编写不太一样,体例也不同,年谱难写啊。
http://www.verycd.com/topics/92580/
您上这个网站,胡适之的年谱算是比较详细的了。可以下载下来看看,需要时候电驴下载,您看看还有没有源。
书店有卖
本文标题: 怎么编制历史人物年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95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今六十四名将中哪些是儒将智将,哪些是武将猛将伪史论者的逻辑基础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