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帝为啥很多没有子嗣被立为皇帝

发布时间: 2023-02-26 22:03: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东汉明章之后多代皇帝短命无嗣,太后当政贪立幼主以擅权。当时儒学气氛浓烈,为何没有以立长为由反对?东汉光武明章之后接连多代皇帝短命...

汉朝皇帝为啥很多没有子嗣被立为皇帝

东汉明章之后多代皇帝短命无嗣,太后当政贪立幼主以擅权。当时儒学气氛浓烈,为何没有以立长为由反对?

东汉光武明章之后接连多代皇帝短命无嗣,太后当政贪立幼主以擅权。当时儒学气氛浓烈,为何没有以立长为由反对?
我的看法是:1、儒学尽管在汉武帝时期被确立成正统思想,但是直到宋代理学的出现才标志着儒家文化已经渗入中华名族血液中。2、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导致了大批忠义人士远离政坛,即便有也是惨遭迫害,比如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坚持嫡长子非但没有稳定国家,反而更加使自身处于危险之中。3、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汉朝中后期已经积重难返,危机重重,百姓生活在死亡边缘,而皇帝的幼小加速了汉朝的灭亡。由于权力长期不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每次等皇帝成年要掌权的时候,就会发生权力相争,宫廷血案发生,而皇帝没有胜利的资本,因此恶性循环,出现新的幼主。4、汉朝的生产关系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被历史淘汰,尽管出现有能力的君主,不改变体制,终会灭亡,刘备的蜀汉就是明证。
为啥一直要立嫡长子呢?因为每一个嫡子背后都有一个后宫外戚集团的支持。 比如说皇帝选择了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就意味着他能够拉拢皇后那边的外戚为之效命。 但是外戚的势头太过的情况下, 皇权也不稳固, 就比如说老皇帝死了,如果外戚集团实力强大的话,就会千方百计的干扰皇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怎么干扰怎么维护呢? 首要就是弄上去个自己人, 最好这个自己人还不能管事,全由外戚说了算。 合适人选就是,皇帝必须小,小孩不懂事,这样外戚才能专权。 而儒生如果是官僚,则在东汉中后期必须选择一个投靠的集团,要么外戚、要么宦官、或者是自身的集团(我认为)。势力最大的当然是外戚,如果有争吵,也只是不同外戚集团的争吵。如果儒生不是官僚,他无法左右时局,所以根本上说,当时的官员们,不依附外戚没办法施展才能。

你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东汉时期没有科举制,是“察举制”。也就是说由民间推荐孝顺清廉的人当官。但民间多是豪强,豪强也多依附外戚。 如果豪强推荐“孝廉”,必然推荐“自己人”。豪强依附外戚,被选出来的官员自然也是外戚的依附。
明帝及其子章帝在位期间,为东汉的黄金时代,史称明章之治。
公元88年-159年 外戚政治的勃兴
汉章帝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但他却开东汉大力任用外戚之先河。在他死后,刚登基的汉和帝刘肇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由他的养母窦太后执政。窦太后仰仗他的兄长窦宪,窦氏戚族开始掌权。尽管汉和帝后来联合宦官力量消灭了窦氏,但是东汉政治的格局已经无法扭转。
和帝去世后,汉殇帝刘隆年龄更小,只是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孩子。政权当然又到了外戚的手中。这一次由邓太后的兄长邓骘为代表的邓氏戚族掌握实际权力。汉殇帝只当了不到1年的皇帝就去世。由他的堂兄刘祜即位,也就是汉安帝。汉安帝本身就是由邓氏戚族拥立的,所以自然也成了傀儡。邓太后死后,安帝才亲政,他消灭了邓氏。然而他却未能阻止其他外戚集团掌握权力,东汉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
刘懿在阎氏戚族的支持下登基,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不久之后阎氏戚族就被宦官消灭。宦官拥立汉顺帝。但是汉顺帝对外戚继续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梁氏戚族长达20多年的专政。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汉冲帝、汉质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汉质帝仅仅因为一句怨言就被他毒死,汉桓帝即位。
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诛灭了梁氏。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十三个宦官封侯,宦官开始成为东汉政权的主导力量。问题是,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甚。这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不满,他们与外戚联合,一同对抗宦官。宦官当然不愿意放弃权力,双方斗争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政府。汉灵帝比桓帝更信用宦官,他曾指着两个恶名昭著的宦官说:“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汉灵帝把朝政全交给宦官,使政局更为恶化。184年,黄巾之乱爆发,东汉政府陷入混乱。党锢终于被解除,但已经太迟了。

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他打算铲除宦官势力。但是少帝的母亲何太后反对。此时,士大夫领袖的袁绍提出建议,让拥兵自重的西北军董卓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何进同意了袁绍建议,一场铲除宦官的计划开始了。
然而,事情不幸泄漏。宦官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他们先下手为强,杀掉了何进。时在西园军的袁绍闻讯,立即率军攻入皇宫,对宦官进行屠杀。大宦官张让挟持汉少帝逃走,追兵赶到,张让自杀身亡。可此时董卓的武力已经到达帝都洛邑,外戚和宦官的势力同归于尽,董卓控制了中央政府。
董卓为了树立威望,他首先废掉了汉少帝,立他的弟弟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190年,他又把汉少帝和何太后一起杀掉。这种倒行逆施的行径引起了地方诸侯势力的不满。他们推举历代公卿的世族人士袁绍为代表,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虽然这次战争虎头蛇尾,未能达到目的,但仍使董卓感到不安。董卓于是挟持万岁迁都到长安,并且焚烧了雒阳,经营多年的京师雒阳城毁于一旦。与此同时,各地的地方军阀纷纷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中央政府的威望荡然无存。
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将吕布,合作谋杀了董卓,下令大赦。中央政府的权威一度恢复。然而不久之后,董卓幕府的部将李傕、郭汜卷土重来,王允被杀,中央政府再度陷入混乱。195年,李傕、郭汜发生内斗,汉献帝刘协和群臣逃出长安,回到雒阳。但雒阳已是一片废墟,汉献帝陷入窘迫的处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今许昌)。之后,曹操逐渐掌握朝廷权力,汉献帝只能听命于曹操。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东汉结束。
邓太后死后,皇帝都是年幼即位,而摄政的阎氏、梁氏、何氏等太后都不具备邓太后的政治才能与贤淑品德,她们或私欲过重,或优柔寡断,使得外戚势力与宦官横行朝堂,其他大臣就算反对也得不到认可。
东汉儒学,是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家的理论遂提供了谶纬迷信之术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对政治措施的影响方式上,逐渐与谶纬神学合汇,尤其是王莽与刘秀在夺取政权之际皆公开利用,甚至将若干谶语编为官书明白昭告,使谶纬之术发达
说白了,东汉所谓儒学,就是图符谶纬这一套,和宋元的理学根本不是一回事

历史上的东汉王朝为何出现很多幼帝即位?

东汉末年时期有个怪现象,就是小孩子(孺子婴)当皇帝的很多,难道是这帮孩子天资聪颖,生下来就会执政吗?那是痴人说梦。那是什么缘由形成的呢?

主要有三个以下缘由:

一,当时宦官当政

东汉末年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阉宦之乱最严重的朝代,也就是太监乱政。比方:明朝魏忠贤、秦朝赵高、明朝王振、明朝刘瑾、清朝李莲英、东汉张让、唐朝李辅国、北宋童贯、清朝安德海、唐朝高力士。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十大乱政太监。生理上的阉割之痛招致心理上的变态,这些乱政者大多是奸臣,是招致王朝毁灭的不安定要素。东汉末年,并非帝王早死或晚生,当时也有年长的皇子,主要是年幼的孩子好操控。一旦让懂事的皇子继位,先被杀头的就是这帮太监。

二,外戚专权

当时立太子更注重的是娘家的实力,而非文武全才。娘家执掌重兵,那就很可能会未来执掌天下,以至连皇帝都得忍气吞声,不敢得罪外戚,否则会有灭顶之灾。比方:窦宪专权。

1.汉章帝驾崩,权益交给汉和帝(10岁)。

2.尚书台转交给皇帝,请皇帝判决能否赈灾。

3.皇帝决议赈灾,并让外朝官提倡议。

4.外朝官们提的倡议,全部交由尚书台。

5.尚书令及下属官员拟好战略。

6.皇帝看尚书台提议,最后决议如何赈灾,由谁执行。

7.尚书台转告外朝官,有他执行。

整个一个“外戚—宦官—外戚—宦官…”这样的循环,持续外戚与宦官的斗争,皇帝只能和宦官绑在一同。

三,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招致天灾人祸,比方:东汉末年,刘辩当皇帝,却被董卓废了,令立刘协为太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由此看来,天子是诸侯王手中的牌,哪个对本人有利,就用哪个。天子随时都可能被废或被杀。

娃娃皇帝有:

1.汉和帝刘肇(9岁) 2.汉殇帝刘隆(3个月) 3.汉安帝刘祜(12岁) 4.汉顺帝刘保(10岁)5汉冲帝刘炳(缺乏2岁) 6.汉质帝刘缵(7岁)7.汉恒帝刘志(14岁) 8.灵帝刘宏(11岁) 9.汉少帝刘辩(13岁) 10.汉献帝刘协(8岁)。

总结:娃娃皇帝多,是由于皇帝没实力,招致太监乱政。皇帝年幼、特殊的权益构造、宗法血亲政治等要素促成外戚专权,皇帝被迫与宦官结合对付外戚,宦官自然成为红利受益者,和皇帝共享利益。利益的差遣,驾崩一个皇帝就扶持一个小皇帝,重演流程。这样的制度只能加速朝代的沦亡。

这是因为继承制度的缺陷和太后干预政治。

秦国统一国家后,嬴政觉得自己非常伟大,就称自己为君王,由此确立了一系列关于君王的制度。其中一个制度就是皇位的继承制度,只有他的子孙才能继承皇位。虽然秦国经过两个朝代就灭亡了,但是秦始皇开创的皇位继承制度被后世保留了下来。

简介

这种制度把界限集中在当今君王的亲生儿子身上,选择余地很小,如果君主很早就去世,年幼的君王登基的概率就极高,东汉是最典型的代表。东汉除了刘秀、刘庄、刘协之外,其他君主都是不到36岁就驾崩了。

大部分朝代都遵循父传子的继承原则。君主的后宫虽然有很多妃子,而且结婚也早,但由于他们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过度的放纵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使后代的很多体质虚弱而夭折。有关宫廷的争宠、废立,再加上古代医术的落后,能够成人的皇子本来就不多,所以太子可选择的范围就更小了。

这是因为东汉的皇帝他们基本上都比较短命,而他们的皇后,甚至是母后集美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一己之利,很多皇后甚至是母后就会选择幼帝即位。
因为大权在外,而且皇帝驾崩的比较早。
小孩更容易被控制,手握大权的大臣想要继续掌握权利,自然会选择更容易被掌控的小孩做皇帝
这是因为东汉的皇帝大多数都是短命的,所以导致有很多的皇帝在年幼的时候就继位了,也会出现皇嗣中断的情况。

东汉为何继承皇位的都是小孩?皇帝死了难道就没有同辈兄弟继承?

纵观我国古代的朝代史,我们就会发现东汉末年是我国所有朝代中孺子婴(小孩儿)当皇帝最多的时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治理国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靠五六岁,十几岁的小孩要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简直是痴人说梦,更何况,东汉还有一位刚出生百日就当上皇帝的人,也就是说还没断奶就被抱上了皇位。

东汉之所以小孩子皇帝多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点是因为当时东汉末年宦官当政,东汉与明朝是我国历史上阉宦之乱最甚的朝代,在《三国志》中便有十常侍之乱,所以并不是皇帝死得早,也并不是皇帝生养的晚,其实在朝廷中有年长的皇子,但是这些宦官知道,一旦这些懂世事的皇子继位,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所以他们一般都会唆使皇上立年轻的皇子即位。

第二点,外戚专权,当时立太子看的已经不是太子本人的才德与文武,而是娘家人的实力与地位,如果皇子的娘家人掌管着兵权,那就会天下归心,皇帝也不敢得罪这些权臣,即使有心仪的人选也只能憋在肚子里,因为一旦得罪了这些外戚,很有可能瞬时就会造成灭国之灾。

第三点,就是诸侯争霸,天下大乱,比如东汉末年本来一开始是刘辩当得皇帝,而董卓一句话就废掉了刘辩,立刘协为太子,还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在这些诸侯王看来,只是被利用的工具,所以他们在意的不是皇帝能不能治理得了天下,而是有没有利用价值,正是因为曹操有了皇帝,便能控制皇帝,用天子的命令让其他诸侯听命,当然,如果这个皇帝不听话,他们完全可以废了他甚或是杀了他。

所以从这三点便可看出不是皇帝不想选优质的继承人,而是没机会,没实力,不敢选的缘故啊。

有的,因为他们需要做皇帝的是小孩子,这样他们才能把握朝政趁机敛财。
东汉继承皇位的都是小孩,是因为东汉的权力斗争太激烈,皇帝死了是不能由同辈兄弟继承的,这是规矩,不能改。
东汉后期大臣专权,宦官专权。用一个不通人事的小皇帝好控制,一个成人当皇帝的话不好忽悠。

为什么汉武帝子女很少

汉武帝有记载的一共六子六女,而且从晚年高龄还能生育比较健康的刘弗陵来看,刘彻的身体应该是相当健康的。
但问题在于:

第一,汉代史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公主容易记不全。
比如汉景帝那么多儿子(14个),按比例来即便女儿稍少,成活率不高也不可能只有3个吧,但史书只记载了与刘彻同母的三个,可见汉武帝可能还有女儿,只不过因为没有事迹所以没有记载,这样的话十来个孩子也算不得非常少。当然比较李世民的35子女和康熙的54子女当然还是是远远不如的。
第二,考虑到刘彻的具体情况。
初年陈皇后不能生,还不让别人生,耽误了刘彻最宝贵的若干年。而李世民和康熙都没有这种情况,他俩的皇后都是以贤惠著称的,所以人家早年生了很多娃。仅仅考虑20岁之前,李世民大约有8个子女,而康熙已经有12个子女了。
之后又专宠卫子夫,这段时间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有卫子夫生孩子,虽然卫子夫也算能生,也只有三女一子。但看李世民的长孙皇后7个孩子,康熙的荣妃6个、德妃6个,人家不仅能生还不专宠。
之后终于算是不围着一个人转了,算是正常了吧,但是刘彻有一个李世民和康熙都没有的毛病,那就是好男色呗。汉朝的皇帝几乎没有不是双性恋的,《史记·佞幸列传》会帮你把每一个皇帝的男宠如数家珍的列一边,而汉武帝这一项毛病尤其突出。这样生育时间至少要打折掉一半吧。本来刘彻活的就不如人家长,有加上前两位皇后的专宠问题,能有12+个孩子已经足以体现出他的好色了。
而作为你提出的对照组参考物,恰好李世民和康熙都属于比较“正直”的类型,虽然他们也会被腐女YY与大臣们如何如何,但是毕竟没有实证,而且两人还都有打击太子乱搞男男关系的纪录,足以说明他们性向的坚挺。
1、因为汉武帝把精力放在了朝政上,不沉迷酒色,所以子女自然少。
2、武帝这一支子孙都不繁盛,但武帝的兄弟比如中山靖王刘胜,长沙王刘发子孙就多的不得了,可能是基因问题。

汉昭帝为什么没有子嗣?

按理说应该有子嗣啊?他21岁驾崩的,那个时候一般早就有子嗣了
汉昭帝从小就得病了,为此生育能力不行。

《汉书·五行志第七》:“光欲后有子,因上侍疾医言,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唯皇后颛寝。”
《汉书·外戚传》:“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
《汉书·杜周传》:“昭帝末,寝疾,征天下名医,延年(即杜延年)典领方药。”(征集天下名医,杜延年负责方药事宜。)
《汉书·酷吏传》:“先是,茂陵富人焦氏、贾氏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昭帝大行时,方上事暴起,用度未办,延年奏言:‘商贾或豫收方上不祥器物,冀其疾用,欲以求利,非民臣所当为。请没入县官。’奏可。”(商人焦、贾二人囤积办理皇帝丧事必须的事物,以期昭帝死后大赚一把。昭帝刚刚去世之时,谥号未定,墓圹刚刚兴建,丧事尚未办理,田延年奏言,焦、贾二人这种行为不是臣民应该做的,应该将物资充公)
由上面记载可知,昭帝身体一直不好,从发病到死亡有一定时间。群臣为昭帝卧病在床一事征集天下名医,可知昭帝病重一事朝野皆知,这样才会闹出商人囤积丧礼货物一事。昭帝暴毙而亡的说法有误,只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昭帝去世时又出乎意料的年轻,墓冢及丧礼事物本就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给人仓促之感。
元平元年四月癸未(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刘弗因病崩于长安未央宫。六月壬申日下葬平陵。谥号为孝昭皇帝。

参考:百度百科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个:

http://tieba.baidu.com/p/1314064769
本文标题: 汉朝皇帝为啥很多没有子嗣被立为皇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79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职场上很多人都喜欢在「姓」前面加个「小」来称呼别人与 袁克文 有关的历史书籍或者在此中提到过袁克文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