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刘秀为了追击几支屡战屡败的农民军,导致自己“几为贼所突”

发布时间: 2023-02-11 14:00: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刘秀的平生事迹,故事传说以及历史功绩。刘秀,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人,出生于西汉南顿县(《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班固的评论“,西...

怎么看待刘秀为了追击几支屡战屡败的农民军,导致自己“几为贼所突”

刘秀的平生事迹,故事传说以及历史功绩。

刘秀,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人,出生于西汉南顿县(《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班固的评论“,西汉皇族后裔,汉高祖九世孙。虽名为皇族后裔,但刘秀这一支属远支旁庶的一脉,尤其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演不同,刘演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演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因为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这也成为了后世演义中的一段佳话,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后经过激战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新莽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玄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对于此,刘演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刘演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室,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此时,小小的昆阳成为了新、汉两方争夺的首要目标。昆阳,位于昆水北岸,故而得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史载,王莽大军“余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面对着声势滔天的新莽大军,昆阳守军只有区区万余人,诸将皆惶恐,忧念妻子家人的安全,都欲弃守昆阳,远走他城。而刘秀则陈述自己的观点道:“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刘秀的这番慷慨陈词并没有得到绿林军将领们的认同,但是不久之后,探马来报:“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见此情形,诸将只得又请刘秀来商讨对策,刘秀为众将谋划,由成国上公王凤等坚守城池,自己则率十三骑趁夜色突围搬取救兵。此时,新莽大军已经开始大举围城,史载,“秀等几不得出”,就是说刘秀等人险些不能突围出去。刘秀走后不久新莽大军开到昆阳城下,开始攻城,史载,“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輣幢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可见,小小的昆阳城经受着何等的压力,数日后,城中主将成国上公王凤等向莽军乞降,新莽主帅、大司空王邑不准。王邑认为昆阳城不日即下,准备在攻下城池后尽屠此城。昆阳城内的守军见乞降不准,反倒坚定了必死守城的决心,新莽大军冲车、地道无所不用,射入城中的乱箭如下雨一般,但城内绿林军仍奋力坚守,小小的昆阳城在如此攻势下竟然多日巍然不动。六月初,突围搬取救兵的刘秀发郾城与定陵的兵马驰援昆阳,刘秀亲自率步、骑千余人为先锋,在距新莽大军数里外的地方布阵。二公,见刘秀兵少,亦只率数千人迎战,结果数战不利,被刘秀军斩杀千余人。初战获胜的刘秀军士气大振,而新莽军连日攻城不下,士卒疲惫,加之与刘秀所率之援军作战又折损了不少兵马,故而士气低落。此时,刘秀遣人故意遗落书信于战场,言宛城已下,宛城之汉军正回援昆阳,王邑得此书信,极为不安。这时刘秀选三千精兵,组成敢死之师,刘秀亲率其反复冲击新莽大军的中军,混战中大司徒王寻被杀,而莽军其余大营皆不敢违背王邑之令而相救,新莽的中军大营崩溃,此时城内已经被困多日的绿林军将领们见莽军中军已乱,也从城内冲杀出来,杀声震天,此时正值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至,惊的新莽大军中的猛兽四处奔逃。此时,新莽大军见中军阵乱,主帅被杀,也顿时乱作一团,争相溃逃,结果被杀、践踏、溺死者不计其数,滍水为之不流。王邑率少数人踏着莽军的尸体渡河逃回了洛阳。昆阳之战,新莽四十二万大军的统帅、大司空王邑好大喜功,犯了兵家大忌,数十万大军在昆阳坚城之下受挫,攻城多日不下,士气大损。王邑手下的纳言将军严尤在刚刚攻城之时就建言大司空王邑:“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 王邑则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当先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 以此可以看出,新莽军主帅大司空王邑是何等的骄纵与轻敌,这也是昆阳之战新莽四十几万大军溃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刘秀和绿林军的将领们则抱着死战的决心,无不以一当百,势不可挡,故能在昆阳城下,以少胜多,力破强敌。 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而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则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时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兄长大司马刘演被更始帝所杀。刘玄被新市和平林的将领拥立为皇帝,刘演及其属下心中不服,双方早就各怀异心。攻取宛城后,刘演因为一个部下为更始所收捕,上殿力争,结果被更始帝下令斩杀。刘秀得此消息,极为震惊,不得不急返宛城向刘玄谢罪。刘秀到了宛城后,不与刘演的部将私下接触,更不表昆阳之功,只是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本因刘演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故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刘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平定北州,登基称帝
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路上,刘秀的挚交邓禹杖策北渡, 追赶上刘秀,对刘秀言更始必败,天下之乱方起,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邓禹的话,正和刘秀之心意。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相应刘林。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气,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刘秀高兴的指着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两家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极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同时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史称此时刘秀“自是始贰于更始”。不久,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将谢躬击杀,其兵马也为刘秀所收编,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弇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更始三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击灭赤眉,扫平关东
得陇望蜀,天下一统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六年初,经过近六年的东征西讨,刘秀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少时在新朝的凉州为官,在西州素有威名,连在当时位高权重、名望极大的国师刘歆都引隗嚣为士。新末大乱,隗嚣见王莽即将败亡,遂在西州起兵十万击杀了新朝的雍州牧陈庆,并先后攻下了安定、陇西、武都、张掖等八郡。新朝灭亡之后,隗嚣入长安朝见更始,被封为右将军。后更始政乱,隗嚣归返陇右,复聚其众,据故地,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素来谦恭爱士,倾身结交天下之士,故更始亡后,关中豪杰名士皆归附,隗嚣自此名震西州,闻于山东!后赤眉西入陇右,被隗嚣击败;后陈仓人吕鲔拥众数万,接连西蜀公孙述,进攻关中,隗嚣派兵会同冯异将其击退。刘秀以手书回报隗嚣道:“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弩马铅刀,不可强扶。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隔于盗贼,声问不数。将军操执款款,扶倾救危,南距公孙之兵,北御羌胡之乱,是以冯异西征,得以数千百人踯躅三辅。微将军之助,则咸阳已为他人禽矣。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鲍子’。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刘秀以周文王比喻隗嚣,认为文王三分天下已得其二,而仍侍殷朝,而今日之隗嚣即有昔日文王之风,也表达了希望隗嚣效法文王,扶助汉室。成家帝公孙述亦遣使册封隗嚣为扶安王,隗嚣拒不受封,公孙述自益州出兵北上,欲进犯关中,又为隗嚣所败。当时,东汉在关中的将帅上书光武言蜀地可击,刘秀将上书给了隗嚣,使隗嚣发兵讨伐西蜀的公孙述,但隗嚣上书言力量不足,且卢芳尽在北边,不宜用兵。刘秀看出了隗嚣的真正用意乃是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刘秀对隗嚣的态度逐渐开始了变化。不久,公孙述的大军进犯荆州的南郡,刘秀下诏令隗嚣从天水伐蜀,以调动公孙述军回援,隗嚣再次上书恢复道:蜀地大江阻隔,蜀道艰难且蜀军又多设阻隔,不可伐也。此时刘秀已经明白隗嚣终不能为己所用,遂准备首先攻伐陇右。建武六年四月,刘秀来到长安,遣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七将军从陇道伐蜀,实则最后试探隗嚣的心意。隗嚣见汉军已经齐聚长安,名为伐蜀,实则为陇右而来,遂亦彻底抛开了与东方刘秀之间的这层面纱,此年五月,隗嚣使大将王元据陇坻,伐木塞道,以阻汉军。双方在陇坻大战,汉军大败,各引兵下陇坻,隗嚣部将从后急追,汉军幸得马武断后,汉军才得退下陇坻。刘秀在洛阳得知汉军大败,马上令耿弇、冯异、吴汉等部再次部署,以成犄角之势,力保关中。隗嚣部将挟陇坻大胜之威,欲进取关中的要地恂邑,一旦恂邑失手,则关中震动,幸得冯异急速抢占恂邑,并击退了陇右军马。隗嚣见汉军虽败走陇坻,但却再难以扩大战果,也只好收兵。不久隗嚣再次上疏光武帝,刘秀则回复隗嚣道:“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刘秀告诫隗嚣,如果归汉,则功名利禄可得,否则,就不必多说了。隗嚣见此,遂遣使称臣于西蜀公孙述,被封为朔宁王。 建武八年,双方又再次大战于略阳,为了夺回陇右要地略阳,隗嚣亲率数万大军攻城,汉军亦死守。见陇右战局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刘秀再次亲临长安,指挥平陇作战,这时据有河西五郡的窦融部率步骑数万大军归汉,对陇右构成了东西夹击的事态,陇右诸将中,有多人投降归汉,使得隗嚣的局势更加恶化,只得放弃略阳,退守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正在此时,洛阳附近的郡县发生了变乱,京师震动,刘秀不得不星夜东返,临行时,刘秀对岑彭道:“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得陇望蜀”的典故。汉军围攻西城,隗嚣困守其中,数月后,陇右大将王元、行巡、周宗将蜀救兵至,他们率其中的五千余人,乘高卒至,鼓噪大呼曰:“百万之众方至!”,汉军未料到西蜀救兵会突至,阵脚大乱,王元等死战护卫隗嚣突围出了西城。汉军在极好的形势下再次失利,加之粮草将尽,只得再次退出陇右之地,这样先前被汉军攻占的安定、北地、天水诸郡又为隗嚣所得。刘秀第二次对陇右的用兵再次失利,但此战陇右的人马与粮草也是损失极重,建武九年春,隗嚣忧愤而死,陇右诸将立其子隗纯为陇右之主。建武十年,刘秀再次亲临陇右一线,指挥最后的平陇作战,冬十月,耿弇诸将攻破落门,陇右诸将与隗嚣之子隗纯出降,陇右遂平。 陇右隗嚣灭亡之后,东帝刘秀与西帝公孙述之间的缓冲地带已不复存在,两帝之间,终要直接面对面了。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也,少有盛名,治理蜀中五县,政绩卓然,以至郡中百姓皆以为其有神鬼相助。后王莽天凤年间,任蜀郡太守,以其能而闻名蜀中。新末天下大乱,公孙述亦起兵割据巴蜀。更始二年,刘玄遣益州刺史张忠等带兵万余人来接管巴蜀和汉中,公孙述见蜀地险要,众心又归附于他,故有自立之志,遂使其弟公孙恢在绵竹大败更始诸将,从此公孙述之名威震益州。公孙述手下的功曹李熊对公孙述言:“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将军割据千里,地什汤、武,若奋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业成矣。宜改名号,以镇百姓。”此言正和公孙述之心,不久,公孙述在成都自立为蜀王。蜀地沃野千里,兵精粮足,关中、荆州等地的百姓闻蜀地太平,安居乐业,为躲避战乱,纷纷奔入蜀地,西南夷也遣使纳贡,益州一片兴旺之势。此时,李熊复对公孙述言:“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构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今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孤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所依归。”经过深思,公孙述遂于公元25年初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建元“龙兴”。称帝之后,公孙述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北守南郑;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扞关。于是,公孙述遂尽有益州之地。更始败亡之后,刘秀专事东方,无暇西顾,关中不少豪杰均引兵归奔西蜀,蜀势大振。公孙述遂大修营垒,多置车马,操练兵马,于西蜀聚甲数十万。除此之外,公孙述还在汉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制造十层高的豪华战船,且多刻天下州牧的印章。建武五年,割据荆州的秦丰为刘秀所败,其属下大将延岑和田戎归奔公孙述,延岑被封为大司马,田戎则为翼江王。建武六年,公孙述遣田戎出江关,收拢其旧部,欲取荆州,结果无功而返。而此时,刘秀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东方,已经开始谋划西北的陇右与蜀中的公孙述了,遂手书公孙述曰:“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手书的署名为“公孙皇帝 此时,公孙述手下的骑都尉荆邯见东方将被平定,刘秀的大军马上就要西向,此论,既道出了隗嚣战略上的严重失误,又给公孙述指出了对抗东帝刘秀的策略,即进则可有获胜之机,退保则必不可全。公孙述亦赞同荆邯的这番论断,欲尽发西蜀之兵使延岑、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合兵并势。蜀中之人及其弟公孙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均极力劝说公孙述罢兵,公孙述竟按他们这些人说的做了。延岑、田戎也数次请求出兵,但公孙述终究疑虑而没有听从。公孙述的优柔寡断,使得其失去了最后与东方的刘秀争夺天下的资本,待刘秀彻底平定了东方,大军西指,等待偏安于蜀中的公孙述的结局就只有失败了。 建武七年,陇右的隗嚣迫于汉军压境,遂向公孙述称臣,以求联兵于蜀,共同对抗东方的刘秀。建武八年,公孙述遣将援助隗嚣,并连同隗嚣击败了攻打西城的汉军,迫其退回了长安一线。但不久,隗嚣病死,刘秀再次对陇右用兵,陇右之军崩溃,公孙述的援军也损失甚重,蜀中震动。陇右的覆灭,顿使益州失去了北部屏障,建武十一年,刘秀命岑彭和来歙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大举伐蜀。早在建武九年,公孙述已令翼江王田戎、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泛等将数万兵马沿江乘竹排下江关(今四川奉节东),击破了刘秀的威虏将军冯俊等部,攻下了巫县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公孙述军因此得以据荆门、虎牙(此处之荆门、虎牙皆为山峰之名,荆门山在南,虎牙山在北,江水从中而过。其地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并且“横江水起浮桥、楼观,立攒柱以绝水道,结营跨山以塞陆路,拒汉兵”,可见公孙述军在建武九年就击败了刘秀军,并建立了坚固而险阻的荆门山防线,成为了西蜀南部的屏障。之前岑彭曾多次试图夺回荆门,但均未成功。现在,汉军大举伐蜀,岑彭则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准备了大小各种战船数千艘,并以火攻烧毁了蜀军设在荆门一线的浮桥和楼观,蜀军大乱,溺死者数千人,蜀将王政斩杀了大司徒任满,投奔了汉军,田戎则退保江州。岑彭等来到江州后,见一时难以攻取,遂转攻平曲,大胜,“收其米数十万石”。公孙述见岑彭的南路大军攻克了平曲,即令延岑、王元与其弟公孙恢率领重兵据守广汉及资中,又遣侯丹率两万余人据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岑彭见势,多张疑兵,令臧宫等从涪水上平曲,以牵制延岑等蜀将,自己则分兵顺江而下还江州,然后溯都江而上,攻袭蜀将侯丹部,大破之。紧接着西向“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使精骑驰广都,去成都数十里”,岑彭分兵绕道奔袭两千余里,克武阳,前部骑兵到了广都,距成都不过数十里,先前公孙述令延岑等率蜀军主力屯于广汉,即为堵截岑彭的南路汉军,谁知岑彭的兵马竟绕出延岑军后,逼近了成都,蜀地震骇,公孙述大怒,用手杖击地曰“是何神也!”不久,南路的臧宫部亦率五万兵马大败延岑,“斩首溺死者数万人,水为之浊流”。不久臧宫军进抵绵竹,公孙述的大将、从陇右隗嚣处归奔而来的王元,不得已“举城降”。此时刘秀致书公孙述,言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公孙述感叹良久,言:“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见南路连续失利,公孙述又遣蜀中刺客,混入汉军,刺杀了岑彭,为据汉军,公孙述可算是方法用尽。不久,刘秀遣大司马吴汉接替岑彭担任南路汉军的统帅。不久,吴汉击败蜀将魏党、公孙永等于鱼涪津(今四川乐山一带),兵围武阳,公孙述的女婿史兴率五千兵马来助,亦为吴汉所破,吴汉得以占据武阳。此时,刘秀诏令吴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吴汉依令而行,果然,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而南路的臧宫在逼降蜀将王元后,又破涪城,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面对如此局面,蜀中“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此时刘秀再次致书公孙述:“往年诏书比下,开示恩信,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家族完全;若迷惑不喻,委肉虎口,痛哉奈何!将帅疲倦,吏士思归,不乐久相屯守,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刘秀的手书中劝公孙述认清方今之大势,再战下去,犹如委肉于虎口,而早日归汉,则家族地位可得保全。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而他刘秀也绝不食言。公孙述则“终无降意”,可见公孙述亦不愧为一方之雄。 吴汉攻拔广都后,已迫近成都,此时刘秀就致书告诫吴汉道:“成都十万余众,不可轻也”,而吴汉新胜,未听刘秀之言,与刘尚分兵轻敌冒进,二人兵马相距二十里。刘秀知后大惊,料吴汉与刘尚的兵马危险,果不出刘秀所料,公孙述将十多万兵马分为二十余营,一面截住刘尚,一面猛攻吴汉部,吴汉与蜀军激战了整整一日,终因寡不敌众,败回营垒。吴汉回营后,闭营三日不出,他一面多树旗帜,使烟火不绝,一面于第三日晚趁夜色偷渡过江,与刘尚部会合。吴汉与刘尚会合的第二天,蜀国大司徒谢丰等不知吴汉军已渡江与江南岸的刘尚部会合,留部分人马牵制江北,自将主力攻江南岸的汉军,结果双方鏖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太阳快要落山,吴汉军胜,斩蜀军五千余级。此后,吴汉军与蜀军在广都、成都之间展开了数次大战,吴汉军均获胜利,遂进抵了公孙述的都城—成都。于此同时,汉军臧宫部也相续攻占了占繁(今四川彭县北)等地,“与吴汉会于成都”。见到了最后的时刻,公孙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延岑则言:“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意谓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死中求生,岂可坐以待毙!财物容易聚得,不应该吝惜。公孙述随即“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交由延岑指挥。延岑一面在正面大张旗帜、鸣鼓挑战,一面派出一支“奇兵”绕到吴汉军的背后,突然发动了进攻,吴汉军大败,吴汉本人也坠马落水,幸得拽住马尾才从水中脱险。此战汉军损失颇大,而粮草也只够七日只用了,吴汉见此,令备船只,打算暂时退兵。这时,刘秀遣蜀郡太守张堪押运粮草和七千匹战马输送至前线,同时张堪“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得到补充的吴汉见迫近成都以来,两次与蜀军交战不利,也不敢轻举大军了。吴汉将精骑隐于后,令弱兵前往挑战。公孙述方胜,又见吴汉兵马羸弱,认为破敌之时已到,遂令延岑领一军以据臧宫,而公孙述则亲率数万大军出战吴汉,延岑与臧宫交战,三战三胜;这时,吴汉令护军高午、唐邯率数万精锐冲击敌阵,蜀军大乱,这时高午冲入敌阵,直刺公孙述,正中其前胸,公孙述受伤坠马,幸被手下救回城中。公孙述伤重,将成都兵马交予延岑后,当夜便死于成都皇宫。见蜀帝身亡,延岑亦无心再战,遂于第二日便举城而降。历时十二年之久的西帝公孙述,终落得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

刘秀在战争中所采用的政治策略,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几点?

刘秀在战争中所采用的政治策略,简单地加以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点:

1.韬光养晦

刘秀以重建汉室为自己的政治目的,他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保存自己,他不惜委曲求全。如其兄刘纟寅被杀后的表现就是如此。结果不仅未被牵连受害,而且得到去河北发展的机会。

2.务悦民心

刘秀深知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有决定性影响,为发展个人实力,争取战争胜利,他针对时弊,采取一切办法去争取社会各阶层的人心。如他在河北时的作为,废除暴政、平反冤狱,以及严办贪官污吏等等,都是如此。结果,不仅获得地主阶级的拥护,而且也得到农民的一定支持。很快即发展为几十万大军,成为他逐鹿中原的资本。

3.坐收渔利

刘秀深知疲敌易打的道理,为了能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他极善于利用矛盾和掌握战机。如他在发觉绿林、赤眉开始敌对的时候,一面积极进行消灭他们的准备,一面则坐山观虎斗,等他们互相削弱、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发动进攻,逐次予以消灭。事实正是如此,刘秀在绿林、赤眉和自己三大主力争夺两京的关键性战争中,并没有花多大力气,就夺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4.联陇制蜀

刘秀深知两面作战的危险性,为了不让敌人联合和最大限度地孤立主要敌人,他经常实施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如对待陇、蜀的关系上,他充分利用隗嚣既想割据自立又怕刘秀势大的心理,采取了先拉后打的方针。对隗嚣封官赐爵,优礼有加,终于使隗嚣暂时倾向刘秀。几次出兵帮助冯异击退了公孙述向关中的进攻,从而破坏了陇、蜀关系,使刘秀赢得了三年多时间,削平了关东群雄,这是刘秀政治战略的很大的成功。

5.收揽人才

刘秀深知人才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他利用一切机会,采取一切手段去"延揽英雄",使天下人才尽为我用。在河北时,招纳的一批骨干,如冯异、邓禹等固不待言;许多降人,也都成了他得力的战将,如朱鲔等;他甚至以"挖人墙脚"的办法,争取对手的重臣,如马援等。以致刘秀军中文武兼备能独当一面的将帅之多,在封建开国帝王中独一无二。他们对东汉王朝的建立,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1

  昆阳之役,刘秀立下首功,一战成名。可是理智的他并没有邀功请赏,而是马不停蹄地南下攻城,竭力表现对更始帝的忠心。可就在他南下征战之际,他的哥哥刘却被更始帝杀害了,原因就是刘太过高调,不懂得掩饰自己的野心。此刻的刘秀对更始帝自然恨之入骨,可他没有意气用事,而是隐忍不发,越发低调处事。对于兄长被杀一事,他镇定自若,丝毫没有将悲伤之情表现出来,反而主动回宛城向更始帝谢罪,这份忠心甚至让更始帝始料未及,颇感惭愧。所以,刘秀不但没有因为哥哥获罪,反而获得了提升,被封为武信侯。

  从此之后,刘秀待人做事越发谨慎,处处留心不授人以柄。因为他知道自己功高震主,始终无法获得更始帝的完全信任,兄长之死就是血的教训,他必须隐忍以图将来。当时,更始政权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国家并未统一,黄河以北各州郡还对新政权持观望态度。为了招抚河北,朝廷有人推举骁勇善战的刘秀前去,而有人则惧怕刘秀势力进一步壮大,坚决反对。这个出征河北的机会对刘秀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他采纳了冯异的计策,极力巴结当时的权臣左丞相曹竟,通过他的力挺,最终获得了持节北渡河的机会。不过更始帝始终对他很防范,虽然派他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去河北招抚,却不给他配置兵马和粮草辎重,所以史书上称刘秀的出巡为单车空节巡河北。但即便如此,这只出笼的猛虎依然是势不可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2

  西汉末年昏君辈出,自元帝以来,国力便江河日下了。汉成帝被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迷得团团转,更是不理朝政,外戚专权的现象愈发严重,加上农民起义频繁,朝廷便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等到汉哀帝继位,汉朝的气数基本将近,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

  西汉初始元年(8),王莽废掉了西汉的末代皇帝孺子婴,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国号为新,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王莽新政。为了根除西汉末年以来积累的诸多问题,王莽一即位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积重难返,西汉王朝的痼疾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治愈的。急功近利的王莽本想迅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不想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巩固统治地位,反而使得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天灾人祸总是相伴相生的,王莽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加上水旱灾害不断侵袭,中原大地哀鸿遍野。最终,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刚刚统一的局势又重新分崩离析。乱世出英雄,刘氏宗亲在西汉末年已经遍布天下,各路豪杰都想问鼎中原,这其中也包括南阳的刘、刘秀两兄弟。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3

  汉光武帝刘秀素来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在即位之前,他虽然也是皇族,但只是空有贵族头衔,实则属于远支旁庶,早已经形同庶民。据《汉书》记载,西汉的皇族后裔在西汉末年已经有十万余人之多,所以所谓的皇室血脉根本不足为奇。刘秀的这一支族人历代生活在南阳,看到天下大乱,各地农民揭竿起义,刘秀的哥哥刘和南阳的诸多子弟也都蠢蠢欲动了。为了一图霸业,刘不惜倾家荡产,到处结交豪杰,招兵买马,刘秀却一直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并劝说哥哥等待时机。可是急躁的刘不为所动,毅然在故乡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所以史上称刘氏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当时限于财力,舂陵军的装备非常落后,据说刘秀都是骑着牛出战的,所以才得了个牛背上的开国皇帝的称号。

  军备的落后丝毫没有削弱起义军的信心,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他们和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主力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王莽的军队。最终,起义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于新莽地皇四年(23)拥立了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作战有功的刘也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对想要称帝的`刘来说,区区司徒哪里能够满足,所以他心中甚为不服。但无奈王莽未灭,不能先自乱阵脚,刘只能委屈自己向刘玄称臣。

  后来,起义军在昆阳(浙江省平阳县东部)以区区万余人的守城部队战胜了多达四十二万的王莽大军,奠定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多亏了刘秀的远见卓识和奇谋妙计。这一战之后,王莽再也无力阻止军队反扑,于是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新朝覆灭。这一战也使得刘秀威名远播,在军中的声望甚至超过了更始帝刘玄。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4

  刘秀费尽心机争得了出巡河北的机会,可以说终于逃过一劫,但是更始帝始终对他不放心,便让他单车空节巡河北,所以到了河北之后,刘秀又陷入了新的困境。当时恰逢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响应刘林,所以刘秀前去凶多吉少,形势危险。这时候,刘秀的至交好友邓禹兼程赶来,鼓励他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邓禹的话让失意中的刘秀大为感佩和振奋。幸好,在刘秀到达河北之后,得到了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弇的鼎力相助,才得以重整旗鼓。当时耿弇手中握有渔阳、上谷的骑兵万骑,足以抵挡邯郸的军队,所以不久刘秀就攻破了邯郸,推翻了王郎的政权。

  而且,为了巩固自己在河北的势力,刘秀还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通过政治联姻进一步巩固了刘杨两家的关系。看着刘秀的势力一步步壮大,更始帝开始不安了,便派遣使者前去河北,要封刘秀为萧王,企图再次夺取他的兵马,并以领赏为名将其诱入长安杀害。好不容易逃出虎口的刘秀自然不可能乖乖送上门去任人宰割,他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这等于摆明了要与更始帝决裂。

  此时的刘秀已经不同往昔,他的手上握有数十万铜马农民军,被关中之人称为铜马帝,实力远远超过了长安城里的更始帝。隐忍已久的刘秀终于不用再忍气吞声,他的羽翼已丰,到了报仇雪恨,一展宏图的时刻了。更始三年(25)六月,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即位之后,汉光武帝刘秀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先后消灭了更始、赤眉和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终于使得战乱二十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打赢决定性的“昆阳之战”后,刘秀为什么会陷入人生低谷?

因为当时的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刘秀功高震主,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想要杀了他,因此,刘秀为了自保,自请卸下兵权。所以,昆明之战虽然使刘秀一战成名,奠定了日后夺取天下的基础,但也因为其功劳,引起了高层对他的忌惮,兵权也没有了,自然陷入了人生低谷。

刘秀年轻时其实也没什么理想抱负,可以说是胸无大志,但哥哥刘縯很有魄力,也有一展抱负的决心。刘縯成立了起义军,刘秀则跟着哥哥,在他手底下做事,他们的起义军被称为“舂陵军”,基本上是由刘縯结交的本家亲戚和当地豪杰组成的,但力量还是太弱小。于是刘縯加入当时最强大的绿林起义军,担任大将军一职,刘秀则还是跟着哥哥干。但刘縯与当时其他的绿林军将领一直不和。

后来刘玄称帝,刘縯、刘秀两兄弟屡建战功,尤其是刘縯攻占了重要城市宛,而刘秀打赢了昆阳之战,一战成名。自此,两人在军中一下就建立了威望。作为皇帝的刘玄自然心生不快,后来内部矛盾彻底激发,刘縯被刘玄用存在谋逆之意而杀害。

刘秀知道哥哥被杀害后,自然知道其中的原由,为了自保,便到刘玄面前,谎称请罪,自己卸下兵权。刘玄收回了兵权,自然也不好再痛下杀手,便封了为破虏将军。试想,通过昆明之战,刘秀本来一战成名,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定能得到提拔,没想到却引起了帝王的猜忌和内部矛盾,最后只得卸下兵权,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将军。所以说,昆明之战反而还使刘秀陷入了人生低谷。但此战役奠定了刘秀日后夺取天下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战争的胜利让刘玄与刘秀兄弟二人的矛盾彻底爆发。当时刘玄杀死了刘縯,而刘縯当时可以说一直为刘秀出谋划策,在刘縯死后刘秀便没有了得力助手,所以他才会逃往河北。

刘秀在年轻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反而他的哥哥刘縯想要统领国家。所以刘秀其实一直跟随着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才是刘秀政权的主心骨。当时兄弟二人率领义军反抗王莽,主力便是刘縯,而刘秀可以说只是刘縯的助手而已。

当时这些起义军其实是与刘縯有关系的豪杰组成的。当时这个起义军的实力还非常的弱,刘縯为了能够让军队得到更好的发展选择把起义军加入到绿林起义军中去。当时刘縯顺利成为绿林军的主要将领,而刘秀则是在他哥哥的手下做事。由于刘縯与当时其他将领的关系不好,所以其他将领并没有让刘縯当皇上反而拥护刘玄,这就让刘縯非常不满。

当时刘秀兄弟二人打赢了昆阳之战,可以说兄弟二人的威望在起义军中大大提升已经远超刘玄。刘玄当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杀了刘縯。由于当时刘秀一直是跟着他哥哥做事的在,他哥哥死后就少了一个帮他出谋划策的人。所以刘秀一下子便陷入迷茫,再加上当时刘玄其实也把刘秀当成眼中钉,所以刘秀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逃往河北一带。可以说刘秀的哥哥其实是刘秀的唯一支撑,没有了刘縯刘秀就失去了未来的谋划。

因为经过昆阳之战,刘秀及其兄长刘縯威胁到了更始帝的统治,其兄刘縯被杀,刘秀陷入了人生低谷。昆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劣势胜优势的著名战役。它不仅是“新汉之争”,更为刘秀之后建立东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秀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人物。昆阳之战王莽派兵四十余万,绿林军仅有二万左右,刘秀能赢得战争,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昆阳之战后,王莽政权被迅速推翻,新朝灭亡。按说,这样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大捷对于一个将士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和肯定,但为何刘秀反倒打赢了昆阳之战,却成了光杆司令,畏畏缩缩,陷入人生低谷呢?其实我们剥开历史迷雾,便可探究而知。

首先,是更始帝刘玄对刘秀的厌恶和忌惮。刘秀其实还有个兄长,名唤刘縯,不同于刘秀的性情内敛, 思虑周长,刘縯从一开始便野心勃勃,锋芒毕露。兄弟俩最初成立了“舂陵军” ,但无奈规模太小,实力太弱,没多久刘縯便率刘秀投奔了当时名震天下的绿林军。刘縯这个人太过于张扬,又不擅于结交,无法取得绿林军的信任和认可,相比于刘縯的桀骜,一众将士认为刘玄更适合控制和制约,于是全力将刘玄保上了皇位。刘縯因此生恨,多心有不甘,义愤难平。在昆阳之战后不久,刘縯与刘秀的威望日渐疯长,为保皇位稳固,去除威胁,刘玄便杀掉了刘縯。刘秀作为刘縯的亲弟弟,虽小心翼翼,却仍难免受到牵连。故在昆阳之战后,刘秀真正的跌入了人生低谷。也许他也没想到昆阳之战给他带来的荣耀同时也是一把毒药,功高震主从来都是皇家忌讳。


其次,是刘秀审时度势甘愿陷入人生低谷。在昆阳之战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嘉赏,反倒却让兄长失了命,自己也被关进“小黑屋”。刘秀必须让自己冷静下来,逆势而起只会伤的更深,顺势而为才是上上之选。他没有去据理力争,没有心怀不甘。他很清楚的知道在他人脚下,便要小心行事,如若一个差错,便可重蹈兄长的覆辙。在更始帝身边行事之时,刘秀韬光养晦,修养心性,直到脱离了更始帝的控制到了河北,不在更始帝的眼皮底下,刘秀才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势力,自立山头扩大影响,直到称帝。

自古天降大任于帝王,都是有其优秀的人格和处事风格,关键是要认清自我,脚踏实地,哪怕身陷深谷,仍可触底反弹。

更始元年(23年),刘秀率领绿林军打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昆阳之战”,此后王莽的灭亡已经是不可逆转。在很多人印象中,立下如此大功的刘秀必然是官运亨通乃至登基为帝,中兴大汉。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秀在打赢决定性的“昆阳之战”后反而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沦为无兵无权的“光杆司令”。不仅大功被人忽视,甚至连性命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与很多开国皇帝相比,刘秀年轻时却是胸无大志,反倒是他的大哥刘縯颇有开国帝王的气概。刘縯也经常自比为高祖刘邦,而把刘秀比作高祖刘邦那个只会老老实实种田的二哥代顷王刘喜。

正因如此,刘秀一直跟着刘縯干。起兵反抗王莽后,刘縯是义军领袖,刘秀则是义军偏将。刘縯、刘秀兄弟的起义军被称为“舂陵军”,基本上是由刘縯结交的本家亲戚和当地豪杰组成的。

但舂陵军在刚组建时的实力却很弱,刘秀当时甚至要骑牛打仗。刘縯无奈之下决定加入当时最强大的绿林起义军。刘縯成为绿林军的大将,而性格“老实”的刘秀依然还是在大哥手下干活。

然而刘縯与绿林军其他将领的关系却一直不好,以至于绿林军最后拥立刘玄称帝而非刘縯。刘縯不满刘玄当皇帝,只是碍于新朝未灭和绿林军人多势众而暂时忍了下来,但矛盾早晚都要爆发。

刘玄称帝后不久,刘縯攻占了重要城市宛,而刘秀更是打赢了昆阳之战。刘縯、刘秀兄弟的威望在绿林军中已是无人可及,包括皇帝刘玄。新朝灭亡在即时,刘縯与刘玄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与许多开国皇帝相比,刘秀年轻时没有野心,但他的大哥刘縯却有着开国皇帝的精神。刘縯也常把自己比作高祖刘邦,把刘秀比作他的二哥清王刘熙,他只是一个诚实的农民。由于这个原因,刘秀一直和刘縯在一起工作。刘縯起义反对王莽后,是燕燕起义军的首领,刘秀是部下。

这两兄弟的叛军被称为“舂陵军”,基本上是由他自己的亲戚和当地的英雄组成。但是,舂陵军刚成立时,力量非常薄弱。然而,刘縯不情愿地决定加入最强大的绿色森林叛军。刘縯当上了绿林军的将军,但刘秀仍然为他的哥哥工作。



然而,他与绿林军其他官吏的关系很坏,绿林军最终宣布刘玄为皇帝,而不是刘縯。然而,刘縯并不满足于刘玄成为皇帝。然而,由于新王朝仍然大权在握,绿林大军众多,他暂时受到了限制。刘玄即位后不久,刘縯占领了重要的宛市,刘秀赢得了昆阳之战。他的兄弟刘秀,在绿林中的地位无人能及,包括皇帝刘玄。新王朝灭亡后,刘衍和刘玄之间的矛盾爆发了。

所以在更始元年(23),刘秀率绿林军在昆阳决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刘秀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官员,甚至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中兴大汉。

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中,刘秀在赢得决定性的“昆阳之战”后反而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沦为没有军队也没有权力的“光杆司令”。他们的成就不仅被忽视,而且他们的生命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

汉光武帝刘秀成名之作:他是如何以3000勇士反歼灭40多万的?

他是如何以3000勇士反歼灭40多万的?_

因为刘秀率领了3000人是勇士,士气高昂,而王邑,王寻手下的40多万士兵,虽然都是精兵,但是士气极为低下,刘秀手下的这3000勇士可以说是一直视死如归,跟着刘秀出生入死。

当时新朝王莽的42万大军主力全部被刘秀覆灭于昆阳城下,王莽最终也死于混战之中。两军交战以后王寻就战死了,新朝的军队就没有了主力,王莽军队大乱,士兵们都慌忙逃命。当然,刘秀能以3000勇士歼灭新朝的40多万人的军队,肯定不管是地势上还是天时上,对他都都有帮助,就在王寻死后,王莽军正在混乱之际,突然天上就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此时,刘秀手下的3000勇士更是一往无前,趁胜追击,但王莽军队恰好遇到滍水暴涨,所以上万的人都在慌忙逃跑中,被河水淹死。

其实王莽军队的灭亡跟王寻的轻敌是分不开的,当他听说刘秀率领3000勇士来挑战时,就气得发笑,说刘秀是螳臂挡车,所以应战时根本就是拿出人来吓唬吓唬刘秀,但是刘秀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刘秀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跟他的领导才能分不开,另外就是刘秀是一个很会打仗,很会用人的人,他对自己的手下特别好,难怪自己的手下可以为他出生入死。

网上有比较详细这介绍,网上为啥叫刘秀位面之子!你说的这场战争就是昆阳之战有说3000人也有说两万人的,也说王莽的大军遇到陨石的。

位面之子其实是科幻小说的一种说法,大概就是这个位面(独立宇宙)赋予特殊意义而诞生的生命, 集这个位面的气运而生。 虽然说起来比较拗口,相于普通孕育而出的生命体来说位面子之更受那个最高思念体的青睐。其实跟天选之子有点类似。之所以说刘秀是位面之子,那是因为刘秀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刘秀从起兵到称帝用了三年,从称帝到统一全国用了十二年。要知道当时西汉末年的分裂程度不亚于东汉末年的诸侯割据,还有绿林赤眉两大主力军,刘秀既不是起义军的首领,也没有绝对强大军事力量,竟然就让他这样完成了统一。
两万人大败王莽四十万军队 刘秀在刘玄称更始帝后,成为更始帝的部下,由于更始帝以汉为国号,反对王莽的统治,王莽就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而刘秀仅有九千人守昆阳,战况危机,于是刘秀率领十三个人到周边去搬救兵,调集了一万七千精兵驰援昆阳,由于王邑和王勋轻敌,加上攻城乏力,被刘秀打个措手不及,王莽军大乱,城内的人看到城外刘秀取胜,也杀出城外,里应外合打的王莽军溃不成军,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位面之子是有光环加持的,不然怎么解释这个时候出现的异象呢,而王莽的主力军也被刘秀消灭,没过多久刘玄攻入长安,王莽也在乱军中被杀,新朝灭亡。刘秀有首功。
称帝后大破赤眉军。赤眉军军力强盛,刘秀也不是对手,一开始赤眉军非常顺利,打败更始帝进入长安,当地残破不堪,赤眉军只能四处找寻粮食,遇大雪损失惨重,又赶上饥荒,虽然一开始打败了刘秀的部将邓禹,但是随后刘秀派将领冯异在崤底之战中击败,赤眉军遂决定离开关中,27年在崤底(今河南渑池县礼庄寨)再被冯异打败,赤眉军投降,最关键的是刘秀得到了更始帝手里传国玉玺和更始的七尺宝剑。而后的统一战争,刘秀那是靠实力一战一战的打下来的,统一了全国,东汉末年曹操如果有刘秀的运气,也早就统一中国了。统一全国然后又主持了光武中兴,实在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能够达到的,说是位面之子,天选之子,运气爆棚,一点都不为过,当然刘秀本人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不少,不过,兵力悬殊像昆阳之战这么大的,则是凤毛麟角的。比如在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兵力在3万左右,袁绍则在10万左右。而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为5万人,曹操则20万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昆阳之战,刘秀一方的兵力在2万左右,而王莽派遣的大军则超过了40万,兵力上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了。就昆阳之战来说,更始元年(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
首先,很多数字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3000多杀40万,一人要杀130个,而且都是冷兵器,累死了,起码要杀个几十天,那么多的尸体放哪里?夸张成分太多。
第一,本身不是人多就好,如果是现场庞大,战略目标多,比如说秦灭楚,因为要展开队伍,推进占领城池,必然需要的人多,但当时的昆阳,只是个小城,外面布满了大军,还有等待其他友军的调来,本身就是猪圈一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恐慌爆发,天灾异象,所以就败了
本文标题: 怎么看待刘秀为了追击几支屡战屡败的农民军,导致自己“几为贼所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37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明朝天启皇帝文化不是很高,那他怎么应付科举制度的殿试,怎么考那些考生论十大关系在1956年是否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若没有是为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