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何十几年就能毁灭一个上升期的国家

发布时间: 2023-01-15 12:00: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为什么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隋朝的繁盛是在经济以及军事上获得,其实皇权一直岌岌可危。杨坚获得的皇权是北周皇室羸弱而禅让获得,而...

隋炀帝为何十几年就能毁灭一个上升期的国家

为什么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隋朝的繁盛是在经济以及军事上获得,其实皇权一直岌岌可危。
杨坚获得的皇权是北周皇室羸弱而禅让获得,而不是通过武力,旧的统治阶级仍然势力强大,当时西魏八柱国(杨坚本身也属于此阶级,后来的李唐亦是)延续下来的贵族阶级掌握了内部的政权,皇室需要向很多势力妥协。
数百年的割据导致了民间的各大豪强并起,门阀控制了百姓和官员,政府的控制力只能通过他们来向民众延伸。所以隋唐时期出现了科举制度就是通过寒门子弟来维护皇权。
南方新占不久,教化不过十数年,百姓归属感并不强烈。
三征高丽并是表面上的浩大喜功,而是隋帝需要战争了消耗不易管理的贵族阶级的实力,整合各大势力。
隋朝的短命其实获得禅让时就已经注定,没有消灭旧的统治阶级,新生势力很难壮大,在竞争中失败也是必然。王莽的失败其实也类似,夺了人家江山还妄想与刘氏共天下,可笑!其实中国的历史是杀掉一批才能新生一批,往复循环的一个历史,不同于西方的向外扩张。明太祖和本、朝太~祖就很好的吸取了教训
二楼说的很不错; 补充一下. 是易中天品三国的内容(天下大势),特共享如下:
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秦以前是郡国制度(公元前221年); 皇帝和国王都是世袭的, 贵族也是世袭的;
秦至民国是帝国制度, 皇帝世袭, 官员不世袭; 贵族还基本世袭.
民国(1911年)至今是共和制度: 国家元首(国家主席)不世袭, 官员不世袭.贵族名义上消失了,

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特权阶级是应该逐步的消失;
但是在特权阶级特权消失的时候,必定是经过垂死的挣扎;猛烈的放抗!

其中帝国制度中,隋唐又是一个风水岭;
世家大族,在隋朝时候开始实力开始变弱,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开始将世家大族的权利剥夺继承制度;
所以世家大族开始疯狂反扑! 隋炀帝就死于非命了!隋朝灰飞烟灭的同时,世家大族政治权利被剥夺也就进入下一个阶段。到唐朝就没有什么放抗的力量了。

其中郡国制度是,帝王和国王; 甚至士大夫都是世袭继承制度.
秦建立之后,国王被废除, 实行郡县制度, 国王被废除; 且严刑峻法来实施新的政策,导致国家迅速灭亡;
西汉建立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同时实行,郡国制度和郡县制度; 但是在实施了过程中又有改进, 非刘姓不封王. 但是刘姓王国还是出了问题, 有吴楚七国之乱. 汉武帝开始了举荐制度, 使士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同时外戚集团(比较牛外戚的,卫青和霍去病)和宦官集团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到东汉末年,支撑东汉帝国的是三股力量, 外戚,宦官和士族;
先是愚蠢的外戚大将军何进招军阀入京, 杀太监还未果, 被太监杀之, 太监则被士族代表袁绍尽杀之, 在这个空挡期间, 地方军阀董卓入京,没有治国经验, 也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 只能乱杀大臣,换天子,变国都,胡作非为! 董卓被士族王允代表使美人计杀之; 而流寇入京; 天子被挟持出京, 天子变浪子,到处游荡, 饭都吃不上. 同时恰逢黄巾起义; 天下大乱. 汉帝国失去对全国的控制.;
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依法治国, 没有什么士族和外戚的事情, 但是士族还是在曹操死后, 由陈群向曹丕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度,曹丕接受了这个制度, 适应了历史发展规律; 先后统一了中国;士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士族登上历史舞台后,有了门阀制度, 大的门阀左右国家政策. 门阀垄断士族.
到了隋朝时候, 隋文帝杨坚实施了科举制度, 使得寒门学子可以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制度进入士族, 门阀制度开始解体, 皇权进一步加强. 到了唐朝之后, 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宋重文轻武, 导致其国家战斗力不强, 文官太强大. 导致国家危机.
按照历史课本的答案,是由于隋炀帝暴政造成的。不过根据当时种种情况来分析的话,并非这一原因独自造成的:
隋朝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四大姓权力最盛,为宋、李、独孤、宇文。四大家族从周至唐,可谓盘根错节占据当时社会的高层,即士族。在隋之前,选官为九品中正制,而隋文帝起,建立的科举制度使得庶族阶级中的平民子弟也可为官。这一改革大大触动核心集团的利益,故而产生积怨。从导致隋朝灭亡的主体力量中可以看出,除了农民义军之外,四大姓也是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甚至于成为灭亡隋朝的主力,隋炀帝最终死于宇文姓之手。至于“炀”的谥号,本身就有“去礼远众”的意思,远离庙堂臣民,可见统治者与为官者之间的分歧。
和秦朝差不多 秦朝和隋朝都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大一统,都建立了强盛的东方帝国。然而更加巧合的是,这两个统一强盛的王朝都一样的短命,都断送在了二世的手中,并且这两位二世皇帝还都是被自己的臣属害死的。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世袭王朝,它的建立者是秦王嬴政。嬴政消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消灭六国之后,北击匈奴,南下百越,使得秦帝国的疆域迅速扩展,建立了强盛的东方大帝国。然而仅仅在15年之后,秦朝的第二代皇帝,就把大好江山葬送他人之手了。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进一步增加苛捐杂税,加重徭役刑罚,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广大民众的生活异常困苦艰难,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公元前207年冬天,宦官赵高杀死李斯,自己当上了丞相。后来赵高又施计谋杀了二世皇帝胡亥。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几年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割据的局面。统一的隋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由于二世皇帝隋炀帝的暴政,如此繁荣强盛的大帝国很快就灭亡了。隋炀帝公元604年即帝位,年号大业,在位13年。在位时期,他修建长城、大运河和东都洛阳城,三征高句丽,同时对国内百姓横征暴敛,导致了北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命令修治丹阳宫,准备迁居那里。在他所乘坐的龙船到达江都的时候,部下共谋推举宇文化及为首,发动了兵变。宇文化及逼迫缢死了隋炀帝,盛极一时的隋朝就此灭亡了。
其他都不是主因,真正的主因是因为没兵了!隋炀帝把最精锐的府兵葬送在高句丽了。多次亲征是隋炀帝的最大败笔,动用百万军民劳民伤财最主要是还把最精锐府兵都折光了!中央凭什么震慑地方?不就是军队吗?倘若隋朝精锐府兵还在你看谁敢反?什么瓦岗李唐都是土鸡瓦狗,迟早被灭。隋朝富足即使灭亡还有许多地方粮仓是满的,所以什么狗屁农民起义又不是没粮食吃。不过是地方军阀看到中央没军队了讲究什么师出有名假借农民名义罢了!农民起义不过是世家门阀引导的,当时世家掌握天下喉舌,古代又是愚民思想容易被阴谋家利用,隋炀帝又是光杆司令所以才有各地起义罢了!一切主因还是隋炀帝没兵了!不要提什么骁果卫那是后面组建的辣鸡而已真正精锐是杨坚留下的隋朝府兵!如果有兵世家门阀也不敢瞎嚷嚷,掌握喉舌控制舆论民声这也是很大一部分隋炀帝留下坏名声主因!世家门阀掌握书籍知识天下财富舆论一些地方世家影响力高于朝廷这也是为什么有千年世家一说!皇室能与世家对抗的仅仅只是因为有着正规的精锐军队,这也是世家所掌握不了的!隋炀帝失去军队抗衡不了世家军阀所以亡了。

秦朝14年,隋朝38年,大一统后为何快速灭亡呢?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貌视道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但对照秦朝和隋朝,发现这规律不符合现实。因为秦朝、隋朝“合”的时间太短,一个14年,一个38年,根本不能称为“合久”。秦朝和隋朝都是开创了一个时代,但也都是二世而亡,个中教训非常深刻。

那么,秦朝、隋朝为什么会快速灭亡呢?原因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长时间大分裂的惯性作祟

秦朝和隋朝统一前,都是大分裂的时代,并且是处于长时间的大分裂。

秦统一前是春秋战国大分裂。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诸侯国基本不再尊王,诸侯国对周王室开始离心离德,礼乐征伐由天子出演变为由诸侯出。诸侯们开始互相征伐,并通过征伐争夺霸主之位。到了战国中期,商鞅变法后的秦朝开启统一天下步伐,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这一段时间的大分裂持续了500多年。


东汉末年,由于朝政腐败,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是在平定起义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纷纷拥兵自重,东汉朝廷对地方军阀的节制力下降。董卓乱政后,军阀们各自为政,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代,各路军阀通过兼并和征伐,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公元280年三分归晋,但统一的西晋只平稳了11年,自公元291年爆发“八王之乱”开始,中国重新进入大分裂状态,先是五胡乱华,西晋灭亡,衣冠南渡后东晋建立,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并逐渐统一全国。从汉末天下大乱开始计算,这一次的大分裂、大乱世持续了近400年。


任何事情都有惯性,乱世分裂也是如此。

秦隋统一前,一个是持续了500多年的大分裂、一个是持续了近400年的大乱世,咋一统一,分裂的惯性还在作祟,具体表现为:

首先,乱世各国的贵族总想复辟。

秦隋统一前,乱世的大大小小国家的一些贵族集团或既得利益者,并没有随着统一被消灭干净。享受惯了贵族特权的他们在统一后,对统一前的贵族生活非常怀念,总想着找机会光复旧国,找回已经失去的特权,因此,他们总会利用统一后的政府执政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复辟。

后继无人。秦二世的昏庸,是导致秦灭亡的主要原因。隋朝则是因为隋炀帝的种种行为,太过于急功近利,导致隋朝灭亡。
因为当时掌握政权的皇帝不顾朝政,残暴无能,失去民心。失去民心的王朝,总注定会走向灭亡的道路。
因为没有有效的对地方形成直接的控制权力还并未完全集中,才会导致地方形成割据政权。

隋朝的国力空前强大,为何杨广仅仅在位14年,隋朝就走向了末路?

隋朝的国力空前强大,为何杨广仅仅在位14年,隋朝就走向了末路?

两晋汉朝隋三四百年里,王朝寿命短是一种普遍现象的客观事实。以前300年,王朝交替非常容易,可是地震烈度较小,是君权不牢固的反映。隋末这类大崩溃更类似秦末农民起义,王莽,是一种相对高度君主专制下的奔溃,统一时间较短。因此我觉得隋末跟以前的王朝更替或是有非常大区别。元朝是两晋汉朝的持续。

假如隋没有统一天下,它的亡国,大家不容易太多留意的,由于这类寿命短王朝,以往三四百年里,确实多得来到。好像能够解释为郁郁不得志,可是从表层上看,则是一片热闹之气。这就仿佛,87版红楼梦开场时的贾氏家族一样。皇上意味着臣民权益;老百姓就把他当做大哥看;皇上不可以意味着臣民的权益,臣民就把他当仇敌看。这一古时候,也是一种流行的道理。仅仅这类道理,始终没法占有流行。由于这类道理时兴了,君权有没有什么崇高性可谈。

这一简易的说,到底是谁瞎折腾亡了。换一个皇上,它很有可能也是如此的。终究人口贴近人口最高值时,社会问题非常容易猛烈。而在豪门阵营极大的情况下,一旦运用这类社会问题,非常容易对王国组成困境。杨玄感,李密,李渊,宇文化及,王世充,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罗艺这类的人,大多数是元朝执政阶级的能量。应当说杨广做的事儿全是那时候务必做的,可是杨广把100年之内实现的事儿,强制要在10年之内做完,因此才造成了王朝奔溃。开科举考试,修运河,征渤海国,每一件全是必须消耗全国各地之手,而且短时间看不见成效的事儿,做一件都需要提心吊胆,三件一起来,就不仅失人心,反而是失世人的心。

隋炀帝时期财政粮食作物多,大唐官府创建后还吃完几十年才吃了,没有这一基本李世民也要凉。杨广在贸易层面也比李世民早多了,全世界第一次万国博览会是杨广在张掖举行的,西域世界各国特使都来朝圣朝贡开家展览会做生意。他还征渤海国修运河这种其实全是之功,充分考虑他当政时间得话就是他这些不堪的事情可能是假的占多数。

唐玄宗时期人口肯定远远地超出元朝的。武侧天时期人口早已六百多万了在其中也有很多的隐户没有被排查出去,反过来隋初开展了一定程度上的排查。从隋初开展的均田,和隋炀帝初期还能开展均田都能看得出土地兼并也没那一个时期那麼比较严重,均田制也比唐玄宗时期一切正常多了。李唐和杨广是亲朋好友,天地也不是从杨广手上拿的,是杨广自身丢失(败了,是李唐自身跟军阀割据政权打出来的,也不用有意黑前朝来提升正当行为,较多顾虑下有关事与人而已。

皇上太远视眼,群众太眼睛近视,宗室豪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五胡乱华减弱了汉代数百年造成的的大一统民族主义,“倘若元朝没有统一南北方,元朝与他前边的几十个几十个政权没有差别”我较为赞成,南北方遗韵没有尽到,乱臣贼子篡位夺位之不死心,政权难以长期。但隋炀帝任职期上干的几个大事儿,他的确有秦皇汉武之志,但元朝前边的长期之朝过少,由于酷政造成政权丧亡的历史时间工作经验不足,他没有深层次了解到暴政会提供的严重危害,有历史时间局限。但是说回家,隋文帝留下的那麼厚的功底,不那么花应当如何花?基本建设,贸通,保疆,拓土对我国是好事儿,后人数千年又几个鼎盛能与此同时干这好多个大事儿。

隋朝的实力虽然非常的强,但是杨广在位期间做了很多丧心病狂的事情,杨广也不是一个好的君主,所以才会导致隋朝走向了末路。
因为杨广在统治期间实施暴政,而且修建了大运河,损伤了人力物力财力,不受百姓的支持和拥戴。
因为杨广当时的性格是非常不好的,而且非常暴虐,沉迷于女色,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反抗。

灭掉一个国家,隋文帝为何仅用了短短两个月就完成了?

隋文帝为何仅用了短短两个月就完成了?

因为当时他有个非常厉害的得力助手高颎。高颎给他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计策,加上隋文帝本身很有能力,所以打败一个国家仅用了两个月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高颎非常聪明,头脑灵活,很有想法,并且在军事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当初杨坚还是左丞相的时候,就看中了他的能力,拉他来做自己的得力助手,帮助他打下他的事业。

高颎知道杨坚是想要当皇帝,并且他认为杨坚就算不用他辅佐,也可以达到目的,因为杨坚非常自信。所以在杨坚邀请他的时候,他欣然接受了,并成功成为杨坚的心腹,为他立了很多功。当时杨坚专权,有很多人对他不满意,就发起了叛乱。虽然叛军很多,杨坚派出的大军又不敢进攻,但高颎主动请命去平息叛军并成功打败了叛军。

杨坚成功成为隋文帝后,高颎却想要离开,还推荐了一个叫苏威的人接替他的位置。隋文帝成全了他,但过了几天,隋文帝就反悔了,将高颎找回来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其实高颎一直都还有辞职的念头,因为他觉得太贪恋权力会让他没有好下场,所以后来他又用母亲去世为理由辞职,杨坚只好同意,但二十天后,隋文帝叫他必须回来。

高颎一回来就是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他有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帮助隋文帝两个月消灭了一个国家。可以说隋文帝的这一大成就有一半都是高颎的功劳,难怪他不想让高颎就这么走了。

因为隋炀帝在军事方面有很大的才能,而且在当时他也有能力在两个月之内灭掉一个国家。
主要就是有足够的能力,而且很多人也是比较相信他的,所以不到两个月就完成,
隋炀帝在军事方面有很大的才能,而且当时的隋朝武器,军事,人力物力都是不错的。
当时的大隋朝是十分强大的,周围一些国家,根本就没有方法抵抗隋朝的攻打

强大的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隋亡于门阀
门阀和皇权的斗争自东汉以来开始,到两晋时期尤盛,包括隋唐时期依然是皇族的主要对手。总的来说,隋朝时期门阀势力是可以影响到皇权的强大。杨坚废九品,杨广兴科举,也是和门阀正面对抗的标志,科举开辟了寒门的仕途通道,想法是对的,但时机不对,一来,那个时候书籍有限都是内部流转,普通人根本没有应试能力,所以即便科举考试,绝大部分官源还是掌握在门阀手中;二来,新的政治人才还没有成长,此时杨广依然势单力薄。所以从表面上看,科举制度也拔擢了几个寒门子弟,但他们其实不过是门阀制度的点缀罢了,权力依然垄断在门阀手里。

大隋初建时,虽然门阀势大,但初建国家的风气都比较清正,杨广即位之初,就已经意识到了门阀对国家的危害。那时的杨广大刀阔斧地革弊纳新,但门阀大族们绝不甘心放弃既得的利益,他们把持住朝堂和地方,对于杨广的种种安邦善政,要么阳奉阴违,多方掣肘,要么由重臣们联手驳回,半强迫杨广继续施行对门阀们有利的乱政,很多政令推出后,最后只得尴尬地无疾而终。

时日一长,锐意改革的杨广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改不动,一切都无能为力。世家大族们联起手来,连皇帝也没有办法与之硬抗。杨广虽然贵为皇帝,但如果真地一意孤行,损害了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那他某天就会被一支突然而来的流矢射杀,或死于一杯毒酒,然后重臣们会拥立另一个宗室上位,并期待他给大伙带来更多的实惠。

隋亡于内乱
这里的内乱不是农民起义,由于我朝是农民起义起家,所以喜欢夸大农民起义的重要性,而且总是把复杂的朝代兴替问题一概牵强地归结于“民心所向”之类飘渺的原因,农民军自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数量再多也是乌合之众。从古到今,农民阶级仅凭自身起义成事者只有朱元璋一例,还是主要依托于民族矛盾的推动力量。

隋末的动乱中,门阀自然是起兵的中坚力量,这里我们不说陇西门阀,更多说的是家贼,也就是隋朝的各路藩镇,他们有组织,有良好的后勤,有极强的政治号召力,手下还有各式各样的人才,是一股完整稳固的政治力量。藩镇麾下的军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有些还是戍边的劲卒,战斗力甚至比朝廷的野战军还强。而且他们熟知朝廷的各种优势和弱点,选在朝廷最虚弱之时发作,在大隋背上捅下狠狠的一刀。

在隋末的藩镇中,以王世充、罗艺、李渊三家为最,最终李渊取隋而代。李氏门阀拥有庞大的人脉和半个河东道地盘,太原留守李渊手握关右十三郡的军队,是负责国家北部边防的重臣,隋炀帝委派他在山西一带防御突厥。哪料到李渊居然勾结突厥,奉突厥可汗为君,纳贡称臣,进献美女,然后与突厥合兵一处,联手入侵,杀向自己的祖国内部。

而江都通守王世充统辖的三万江淮劲卒原本是大隋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之一,杨广死后他也拥兵一方,与李唐争夺天下。

这里要重点说说罗艺,罗艺麾下的虎贲铁骑是当时隋帝国野战能力最强的部队,虽然人数仅有五千,但战斗力极强。这五千具装骑是由卫王杨爽亲手练出来的精兵。隋唐时最重门第,罗艺出身寒微,杨广破例一手把他从军中提拔起来,一直将罗艺视为心腹,在杨爽死后又把这大隋最精锐的五千重甲骑兵交给他,封他为虎贲将军,更在财力和权限上给罗艺大开后门,造成了罗艺势力的迅速壮大。杨广将这五千虎贲作为自己的王牌部队,用这支兵马威慑东塞诸胡,从来不肯轻易调动,就连三次讨伐高句丽的关键性战役都没有舍得让其随行。

隋末杨广欲调罗艺镇压时,罗艺异心已起决意要逐鹿中原,所以拥兵割据一方,不听号令,以提防高句丽趁虚而入为名,把柳城、燕、辽东这临近三郡全部收归囊中。

一套具装甲骑需要配备两到三匹战马,还需要有大量的马夫、兽医随军,所以罗艺的这五千具装骑耗费极大。罗艺与朝廷反目后,没有了朝廷援给,为了养活这支铁骑,把幽州治下刮得民不聊生,赋税是其它地方的双倍,不断有倾家荡产的百姓逃到它处,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治下的人口即意味着兵源和税收,各路诸侯之间交手,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削减对方治下的人口数量。罗艺所在的幽州地区比较贫瘠,供养具装骑难度很大,最终令罗艺陷入了经济、民心、人口之间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他拥有天下至锐的具装骑却无法攻取天下,最终只能投入李渊麾下的主要原因。不过罗艺归唐之后押宝李建成,为了表忠,罗艺专门对李世民倨傲无礼,还多次与李世民发生冲突,二人矛盾很深。玄武门之变后罗艺便在贞观初年打着为旧主复仇的旗号起兵造反。兵败之后,罗艺投奔突厥避难,途中被从人斩杀,当然这是后话了。

另一个要说的是杨玄感,隋末造反争天下的不计其数,但杨玄感此次的叛乱却是仅次于后来李渊造反的致命一击。

杨玄感当时位高权重,因为杨广猜忌过杨素,随即叛变,杨素的门生故旧遍布朝堂,杨玄感在帝国的政治高层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这样一个根深势大的重量级人物起兵反叛,为其它高门大阀取杨家而代之立下了榜样。

最后说的是宇文家,正是他们的反叛给杨广的生命划上了句号。《资治通鉴》中宇文智及话「主上虽无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如窦贤取死耳」。可以看出,杨广当时在全国仍然有很强的威望和号召力,大部分官员和军队仍然对其效忠,他仍有对大部分各地将领发号施令,并制裁逃亡将士的能力。

在隋末河南大乱后,杨广久留扬州而不北归长安,并非如那些丑化他的宣传中所述,是自欺欺人地逃避,一心在扬州混吃等死,爽最后几年。杨广的想法非常清楚,他此时已经对剿平北方的叛匪失去了把握,北方的局势太险恶了,突厥、高句丽、李渊、罗艺,还有不计其数的农民军,个个都对洛阳形成威胁,与其在虎口战战兢兢,倒不如干脆驻跸到比较安全的江都,这样万一北方的局面完全失控,还能像凭借长江天险在江南保聚半壁江山,稳扎稳打,割据江东一隅。可惜一场意料之外的兵变打破了杨广的如意算盘,宇文化及扬州兵变,大隋没有亡于外敌和农民军,却毁于萧墙之祸。煌煌大隋,竟然两世而终,着实令人叹惋。

至于之后宇文化及拥立炀帝之侄杨浩即位,镇守河南的越王杨侗便在王世充等拥立下于洛阳称帝,招瓦岗叛军首脑李密为太尉,讨伐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败于河南黎阳,于是毒杀杨浩,自立为帝,过了一把皇帝瘾,不久后兵败被杀。这也是后话了。

隋亡于宗教
这个祸根是杨坚埋下的,杨坚继承了北周的统治后就改变了周武帝宇文邕毁灭佛法的政策,而以佛教作为巩固期统治权的方针之一。

他首先下令修复毁废的寺院,允许人们出家,又令每户出钱营造经像,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由官家缮写一切经,分别收藏在寺院及秘阁之内,从而天下风从,民间的佛经比儒家的六经多到很多倍(见《隋书.经籍志》)。可以说杨坚一生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仅仅是开皇十年时期,他所建立的寺院共有三千七百九十二所(《辩正论》卷三),在那时和尚算是一个超级吃香的职业了。

杨广时期,维系佛教寺院等支出已经接近于洛阳工程+运河工程的支出了,当然,这只是原因中的一个。

隋亡于人口
古代土地承载都有一个极限,我们可以看看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

文景之治(人口1400万)、光武中兴(2100万)、太康之治(1600万)、贞观之治(1300万)
秦末大乱(4000万)、绿林赤眉之乱(6000万)、黄巾之乱(5600万)、隋末大乱(4600万)

以隋朝为例,人口的数量已经决定了大隋的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大运河和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不过是加速了它的灭亡而已。没有犯这些错误,或许4600万人口时百姓还能支撑,大隋还能再挺上几十年,等人口增长到五千六百万再亡国。王莽时代的大骚乱,被史书解读为王莽暴政,却无人提及:汉末百姓的人均耕地,已经不及汉初百姓的五分之一,没有人可以在王莽的时代,做得比王莽更好。光武帝上台时,王莽无法逾越的那座人口高峰在漫长的战争中早已消失。光武帝统一全国时,他的人口背景,又重新回到了文景之治前的水平,于是换成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做了君主,都可以做出光武中兴的政绩。

贞观之治也是一样的道理,唐帝国只剩下不足300万户口,总人口已不及隋炀帝年间的四分之一,因为人均土地的增加,让原本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得到了生活必须的生产资料,人均耕地大幅上升,对劳动力更是产生迫切需求。而且新朝初建,前朝的土地兼并被一扫而空,资源被相对平均分配,也是人均土地增长的重要原因。之后就是和平年底,人口大幅攀升,其实到了李渊统治末期,社会就已经安定了,而在贞观八年的所谓盛世,也无非就是人口增长,百姓大多能吃上饱饭而已。

总结
煌煌大隋,竟然在正值鼎盛时突然崩塌,两世而终,更在崩塌过程中造成战乱不绝,百姓流离失所,人口折损千万以上,这幕悲剧其实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时的隋朝建立不过几十年,之前历经了南北朝时期的多年战乱,各民族混杂,而且很多领土都是刚从平灭南陈、北齐所得,所以百姓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节还并不浓重。加上杨坚是篡位得国,他和杨广所施的一些政策又触及了很多大贵族的利益,就更让许多势力心怀异志,只不过隐忍而不敢发而已,后来的宇文化及谋逆弑君便属此例。当时表面看似强盛的大隋朝,私底下其实暗流涌动,根基谈不上十分稳固。杨坚交到杨广手中的,本就是一个隐患重重的帝国。

不过在杨坚和杨广执政初期的种种善政之下,隋初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凝聚力和百姓的认同感也大为增强。但开国之初的飞速发展很快就到达了瓶颈期,进步速度开始减慢,而人口的迅速增长又造成了人均耕地不足,而门阀大族们日甚一日地兼并土地,更让很多人彻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社会矛盾渐渐尖锐。而权贵门阀们也渐渐失去了刚建国时的朴素与自律,开始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政令,利用捐税盘剥百姓,导致民间压力日重,进一步加剧了底层人民的不满情绪。
本文标题: 隋炀帝为何十几年就能毁灭一个上升期的国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64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有勇气挑战中国传统观念吗罗斯福在上海敢不敢惹杜月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