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诗人苏曼殊与弘一法师李叔同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有人说是恋人

发布时间: 2023-01-07 12:01: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悲欣交集这是弘一法师——也就是出家前的李叔同——圆寂时写下的四个字,字面意思是:此刻离开现世,心中既感到悲哀,又觉得愉悦。作为艺...

近代诗人苏曼殊与弘一法师李叔同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有人说是恋人

悲欣交集

这是弘一法师——也就是出家前的李叔同——圆寂时写下的四个字,字面意思是:此刻离开现世,心中既感到悲哀,又觉得愉悦。

作为艺术家和痴情人的李叔同,也是高僧大德的弘一法师。这两重身份里,都藏着一个疑问。

按说,文人相轻是常态。一个艺术家,这派人说好,那一派就不以为然。但李叔同不同,从民国到当代的文艺名家,提到他时,个个顶礼膜拜:对他艺术造诣,美学家朱光潜、书画家启功、作家叶圣陶,都佩服得不得了;张爱玲够骄傲了吧?她也说“至少在弘一法师的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谦卑。”

历史上不乏遁入空门的艺术家。一般来说,他们做了和尚,也还是惊世骇俗,像明末的画家石涛、近代的诗人苏曼殊,或者言行怪诞,或者放浪不羁。但弘一法师又不同。他向世人和僧侣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苦行,什么才是严守戒律?有出家人说,全国有上百万僧人,找不出几个像他那样严守戒律的。

李叔同和弘一这两个名字,看上去代表两种割裂的、剧烈转折的身份,又有一种连贯的精神在内,简单地说,就是认真做事。他做世俗之人时,是旧上海的“第一等翩翩公子”,全情投入的艺术家;出家以后,就是最勇猛精进的僧人。我们对他的人生,尤其是他最终走入的境界,没法完全了解。但我们看到了:现实之中,真的有人清晰地走通了这条路。我想,世人对他的赞叹,正是来源于此。

他的人生和修行,现代艺术和佛学,都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彻底、坦荡的认真。

用丰子恺的话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他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这一层,于是爬上三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

他的前半生,把个人情感的敏锐和丰富程度,都推到了极致;他的后半生,又从感知里排除掉了个体欲念,将内心融入十方世界,关怀世间众人。甚至是万物:比如,当他看到草庵寺养的几箱蜜蜂中毒而死,也要端正地做法事超度。老鼠在寺里咬坏了佛像,他就每天喂老鼠两次,发愿这些老鼠“早得人身,乃至速证菩提”。那么,他临终所感到的悲欣,也许不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在世界上游荡的所有悲欢。

民国花和尚苏曼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近代文学历史上,对苏曼殊的记载可以说是少的可怜,然而我们在阅读苏曼殊遗留下的文献时,竟有种深深的莫名之感,是我们情不尽的想去了解他。



苏曼殊是他父亲在日本期间与一位日本妇女同居所生,在他十一岁时,就被他的父亲带回广东老家,由于带着异族血统,从小受到排挤和打压,因此非常想念母亲。苏曼殊一生极为孤独,所以一直都在女性身上发泄着孤独。在他15时,苏曼殊回到日本寻找他的母亲

在找到他的母亲后,使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他的母亲疯狂的对他倾注最纯洁的母爱,仿佛要把这些年苏曼殊欠缺的母亲全都弥补回来,而苏曼殊的脑袋里总会浮现佛祖和母亲的面孔,这让他痛苦不堪,因为苏曼殊在13岁时就已经出家为僧,只不过被抓了回来。



在苏曼殊在失去对朋友的信任的时候,使他精神发疯,因为他非常在乎友情,导致自己发疯。在苏曼殊15岁回到日本的时候,遇到了人生的初恋菊子,菊子是一个简单干净的女孩,他们一起玩闹,一起在草地上看天空,可是美好的感情总是短暂,总会有暴风雨来袭。由于苏曼殊的叔叔有一个所谓的家规,硬生生的把这段美好单纯的爱情给打碎了。菊子一直坚信只要能坚持下去,两人就能长相厮守,但是苏曼殊最终还是辜负菊子,辜负了爱情,这使他更为孤独,可能这也是他选择出家为僧的原因之一吧。


而在苏曼殊的人生中,他好像与他的至交好友弘一法师李叔同有一段非比寻常的关系,虽然李叔同是男的,但具体的情况就不为人知了。在苏曼殊的人生后期,苏曼殊特别爱吃甜食,可能是一生过的孤独凄苦,想要用甜食来填满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而且苏曼殊在人生后期经常出入妓院,一掷千金,向那些妓女倾诉心肠,但从不允许妓女碰他,因为苏曼殊有洁癖,最后苏曼殊因长期吃甜食得肠胃病严重发作而死。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这诗句是苏曼殊写的还是李叔同的?

好像记得李叔同也有相似的诗句,究竟是怎样的?希望解答下.

苏曼殊 。

出自出自近现代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选二》。

原文: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释义:苏曼殊写给百助的,在东京遇上时,百助已经剃度,对你给的爱情,只能报之以无情的泪水,我们为何在我未曾出家之前相识啊。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

箫声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亦可指他挂念着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潮。诗人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亦是一断鸿飘零,不知归往何处。

扩展资料:

《本事诗十首·选二》的作者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

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曼殊

应该是苏曼殊写的,具体意思是:对你给的爱情,只能还给你一钵盂的无情的泪水,怨恨自己怎么没有在没有剃度前遇到你。这句诗可以说是诗僧苏曼殊的爱情写照。。。
此诗为情僧苏曼殊出家后所作,具体解释为:“对你给的爱情,只能报之以无情的泪水,我们为何在我未曾出家之前相识啊,一种无奈,一种悲叹,一种无缘的诠释!
苏曼殊,李叔同 弘一法师,为民国时期两大法师,请知悉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出自苏曼殊的《本事诗》。 乌舍凌波肌似雪
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
恨不相逢未剃时

明明李叔同与苏曼殊如此相似,怎么没有产生交集?

珠海和天津,两地相隔千里之遥。风俗文化各不相同,但孕育了两个经历相似的人物。一个是苏曼殊,一个是李叔同。

他们都擅长书画,都曾经在日本学习,都出家当了和尚,都是当时的名流。

按理来说,他们应该会成为朋友。但根据历史记载,两人从未相见,是地地道道的陌路人。这是什么原因?且看这两人的经历有何不同。



李叔同,法号叫做弘一法师。在母亲去世之后,曾经留学于日本,学习一些先进的思想观念,参加过革命,但是由于同样参加革命的伙伴很多死于非命,所以李叔同渐渐寒心。

虽然李叔同在表演上面造诣非凡,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绘画,他的画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升值空间。现在他的绘画真迹,至少也要百万一平尺。有极个别的,一幅画甚至可以拍卖到八位数的天价。



在1918年李叔同39岁的时候,他忽然感到世事无常。于是,来到了定慧寺,成为了一名和尚。

由于他受到过很好的教育,学习佛学很快,不久之后就略有小成,被浙江一带的僧人赞誉交加。他写的有关于佛教的书籍,大学者们对于这些书都是赞不绝口。

当时很多军阀都前来请李叔同做官,他们想要通过李叔同的名气招揽人才。如果李叔同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那么他就可以声色犬马,穷奢极欲,过着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生活。但是彼时的李叔同看透了红尘,对于这种生活心生厌恶之情,于是婉言拒绝。

在李叔同的后半生中,每日陪伴他的只有青灯古佛,粗茶淡饭。但是他却自得其乐。有时候,自己遇到了一些并不十分公正的事情。弘一法师也是一笑置之。1942年李叔同圆寂之后,至今声名不减半分。



苏曼殊,中日混血,出生在日本横滨,打小就在日本接受良好的教育。年轻时,热衷于革命一事。参加了很多进步的团体,但当时的日本和中国,都视革命如洪水猛兽。这些团体渐渐被镇压。

苏曼殊无可奈何,归国当了老师。根据他的学生讲,他很会讲课,栩栩如生,深入简出。复杂的问题一经他的讲解,就会变得简单明了。


苏曼殊和母亲

1903年,苏曼殊剃发,做了和尚。虽然身在空门,但是一颗心还向往着革命。他的朋友都是革命的志士,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进步文章。

在1913年的时候,苏曼殊撰文痛骂袁世凯。文章中把袁世凯的罪恶扒的一干二净,看了的仁人志士无不拍手称快。也鼓舞了很多年轻人加入了革命的行列当中。

苏曼殊革命志气高涨,书画也是最顶尖的一流。很多艺术大师都是死后才成名的,而苏曼殊在民国就有大名。很多人为了求画,都不远千里的来到他居住的地方。而苏曼殊绘画讲究的是一切随缘,所以风格极为空灵。



综上所述,同为名僧的两人,之所以形如陌路,固然有居住地点过于遥远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两人性情并不相同。

李叔同是真大师,苏曼殊是花和尚。李叔同是宠辱不惊的禅师,苏曼殊是慷慨激昂的战士。李叔同青灯古佛,心如菩提树。而苏曼殊放浪形骸,不但喝酒,还和多名女人产生过绯闻。

李叔同的画,简简单单,没有过多的技巧,返璞归真。苏曼殊的画色彩艳丽,别具一格。面对革命,苏曼殊誓要革命到底,而李叔同面对失败的革命,选择了遁入空门,不再过问。

因为他们两个离得很远啊,一个在天津,一个在珠海,再加上当时的交通一点儿都不发达,所以怎么可能有交集。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域不一样,没在一个地方待过。
因为他们两个不在同一个国家,当时的交通非常的不便让他们根本就没有见面的机会。

苏曼殊、李叔同这些奇才为什么会双双出家?

人才是经常都会有的,不过奇才的话那可就难说了。但是民国时期竟然有两个奇才竟然当了和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两个人都是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人物,他们在“文学”这个艺术领域范围内都有很厉害的见解和作为。

譬如说苏曼殊这个奇才的诗非常的清新,所以人们朝给了他一个绰号叫做“灵界诗翁”。而他在画画这个方面也是非常好的,他的画作被人们赞赏为“千秋绝笔”。第二个奇才或者很多人都更要熟悉一些。

这个人叫做李叔同,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唱的那首歌~《送别》就是他给填的词。不仅如此,他还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引进了西洋油画的人。他组建了一个有趣的团体,这是也是我国的第首个话剧团体。同时他也是我国音乐的拓荒者之一。

而且这两个人长得也是十分风流倜傥,在情场上那也是非常顺利。但是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竟然当了和尚,这让人们非常的不解。他们两个人是认识的,认识的时候是在1907年,当时两人个都是南社成员。

那时候李是主编,而苏的文章曾玲在他的刊物上发表。他非常欣赏那个能写出那样文章的的人,尤其是后来知道写文章之人比自己还小好几岁的时候,感激的情感更是油然而生。李最后出家其实跟苏是有关联的。

这件事情史籍之中是有记录的,当时李的一位友人在他还没有未剃度时曾对他说过:苏刚刚出家你们这些人也已经是熬不住了。后来在苏去世以后的第十七天,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事情,这件事让人很不解。

因为李竟然来在杭州去削发为僧。但是后来他的杰出才华竟然使得了失传多年的南山的律宗再一次兴起,所以他也成为一个代表性人物。他们之所以最终当了和尚其实也是有一定的现实世界的原因的。

当时他们两个人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所以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了复兴宗教这样的事情,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因为是这种状态的影响而做出的选择。不幸运的身世和理想得不到实现的也是导致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

本文标题: 近代诗人苏曼殊与弘一法师李叔同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有人说是恋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37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二十四史有的叫史,如宋史、明史,有的叫书,如汉书、唐书晚清李鸿章等汉人官员是否对满清政权带来冲击
    Top